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储能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作业检查科学试题卷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储能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作业检查科学试题卷,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每空3分,共48分,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33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60分
1.如图所示的实验操正确的是( )
A.测试溶液pHB.粗盐溶解
C.加热液体D.氧气验满
2.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B.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
C.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3.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里称量氢氧化钠时一般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B.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白色固体一定是氢氧化钠
C.不小心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进行中和,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D.氢氧化钠易潮解,所以可以用于干燥氧气
4.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高效水处理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B.+3C.+6D.+7
5.下列现象描述以及对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浓盐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变小,因为浓盐酸易挥发
B.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变大,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浓盐酸敞口放置,长时间后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
D.盐酸可用来除铁锈,因为盐酸会与铁锈反应
6.中和反应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做法应用了中和反应的是( )
A.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B.用熟石灰与硫酸铜溶液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C.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用碳酸氢钠和柠檬酸等原料自制汽水
7.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红柿的酸性强于柠檬汁
B.洁厕净与肥皂液一般不能混合使用
C.用润湿的pH试纸测定雨水的pH
D.新鲜牛奶储存一段时间后味道变酸,pH变大
8.稀盐酸、稀硫酸以及其他的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就是酸的通性。为了验证酸的通性小芝进行了以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①无明显现象B.试管②能验证酸的通性
C.试管③不能验证酸的通性D.试管④中的溶液变红
9.铜器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会生成铜绿【主要成分为Cu2OH2CO3],而铜绿受热易分解,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的元素守恒来分析,其受热分解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
A.CuOB.H2OC.CO2D.CuCl2
10.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0a段无沉淀生成是由于溶液中存在H+
B.ac段出现的沉淀是Cu(OH)2
C.b点溶液中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钠
D.d点溶液的pH>7.
11.下面是同学们在复习中梳理得到的一组图象,其中图象与实验描述一致的是( )
A.B.
C.D.
12.水电解的过程可以用如图所示的模型表示。请结合该模型判断,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电解的反应条件为通直流电
B.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但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3.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以CO2和H2为原料,在构筑的纳米“蓄水”膜反应器中实现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乙醇的反应,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有三种生成物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都发生变化
C.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7
14.下列现象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50g冰融化成50g水
B.木条燃烧后,灰烬的质量比原木条的质量小
C.5g蔗糖溶于95g水中,得到100g蔗糖水
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所得液体的总体积小于100mL
15.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利用稀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
B.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C.图中c点所示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该实验是将稀硫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16.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数据见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9g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在该反应中,丙物质一定做催化剂
D.在该反应中甲、乙、丁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是8∶23∶8
17.在反应:A+2B=3C+2D中,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6:9。已知6.4gA与一定量B完全反应,生成9.6gC。则此反应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A.32∶17B.17∶32C.32∶34D.34∶32
18.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甲溶液是酸性溶液
B.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
C.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是呈黄色
D.只用A指示剂无法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
19.多功能瓶是一个由导管、胶塞、集气瓶组成的装置,如图实验利用多功能瓶可以达到目的的是( )
A.B.
C.D.
20.小科分别向含有BaNO32、Na2CO3溶液的甲乙两支试管滴加稀硫酸,并将两只支试管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干净的烧杯中,对烧杯内的物质处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试管无明显现象B.乙试管溶液一定呈红色
C.烧杯中无色滤液b一定呈酸性D.白色沉淀a为硫酸钡沉淀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48分
21.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空。
22.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常构建如图思维导图梳理知识,A、B、C、D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一”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CaOH2的俗称是
(2)写出①或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写一个方程式即可)
(3)物质C的化学式可以是 (选填“K2CO2”、“Zn”、“Fe2O2”)。
23.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填“实验1”或“实验2”)。
(2)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
①元素种类:②原子种类:③原子数目:④分子种类:⑤分子数目:⑥物质的总质量。
24.氨气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解于水Ⅱ溶解得快,水溶液呈弱碱性,氨气(NH3)作为一种零碳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工业上常用氮气和氯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生成氨气。
(1)氮气的物理性质有 (写出一条即可).
(2)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3)合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氨气可用于处理酸性废水。用氨气处理含有HCl质量分数为0.73%的酸性废水1000千克,反应原理为:NH3+HCl=NH4Cl。论上需要氮气 千克。
25.某垃圾处理厂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与综合利用的部分流程如下:
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HCl、SO2等有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吸收步骤中石灰浆吸收HCl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2)溶解步骤中,发生三个反应:
①3H2SO4+Fe2O3=Fe2SO43+3X
②Fe+H2SO4=FeSO4+H2↑
③Fe+Fe2SO43=3FeSO4
其中反应①中X的化学式为 ;反应②属于 (选填“分解”或“置换”)反应,三个反应前后铁元素的化合价不变的是 (填序号)。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33分
26.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若选用C装置收集完氧气后,测得其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 (填字母)。A.药品中混入了二氧化锰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C.收集完毕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D.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3)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该选择哪一个收集装置 (用题中的字母填空)。
(4)已知氮气(NH3)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氮气,其发生和收集的装置分别是 (用题中的字母填空)。
27.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一种,小能同学想用化学方法确定分别是哪种溶液,并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1)小能同学选取了以下化学试剂,其中还不能达到鉴别目的的是____.(填序号)
A.酚酞试液B.CuC.CuOD.CuSO4溶液
(2)实验员配制稀硫酸时,不慎把浓硫酸溅到了衣服上,衣服出现破洞井变黑,因为浓硫酸具有 (选填“吸水性”或“脱水性”)。
(3)小能和同学交流讨论后发现,还有很多可行的方案可以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比如测溶液的pH、滴加BaCl2溶液、滴加MgCl2溶液等。当他选取BaCl2溶液进行实验时,发现两支试管中都产生了白色沉淀。思考后,他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变质了。请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
(4)小能想验证此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5)实验室中氢氧化钠需要 保存。
四、计算题(第28题6分,29题6分,30题7分,共19分
28.如图所示是一次性使用病毒采样管,里面红色液体叫病毒保存液,其重要成分之一是盐酸胍(CH6ClN3)。试计算:
(1)盐酸胍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盐酸胍分子中碳、氮原子个数比为 。
(3)盐酸胍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9.某品牌钙片的部分信息:①钙片主要成分为碳酸钙;②每片钙片的质量为1克。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用该品牌钙片做了如下实验:把100克稀盐酸分成五等份,分5次将稀盐酸添加到放有10片钙片的烧杯中,充分反应(钙片中其它成分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得到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钙片用于补“钙”。钙片中所含的“钙”是指____;
A.元素B.单质C.原子
(2)10片钙片中所含碳酸钙的总质量为 克;
(3)计算该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CaCO3+2HCl=CaCl2+H2O+CO2↑)
30.在研究“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过程中,取一洁净的锥形瓶,往其中加入30克氢氧化钠溶液,然后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
(1)为了获取酸能与碱反应的证据,滴加稀盐酸前,锥形瓶中还需加入的是 。(选填“天色酚酞”或“紫色石蕊”)
(2)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锥形瓶及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a的值是 。
②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60分
1.如图所示的实验操正确的是( )
A.测试溶液pHB.粗盐溶解
C.加热液体D.氧气验满
【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测试溶液的pH时,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故A错误;
B.粗盐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B正确;
C.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13,故C错误;
D.对氧气验满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B.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
C.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答案】A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浓硫酸的稀释;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浓硫酸稀释要“酸入水”中分析;
B、根据浓硫酸的腐蚀性分析;
C、根据酸的溶液呈酸性分析;
D、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分析。
【解答】A、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不符合题意;
B、 浓硫酸为强酸,有强烈的腐蚀性 ,不符合题意;
C、 稀硫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不符合题意;
D、 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不与其反应的物质的干燥剂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里称量氢氧化钠时一般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B.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白色固体一定是氢氧化钠
C.不小心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进行中和,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D.氢氧化钠易潮解,所以可以用于干燥氧气
【答案】D
【知识点】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以及吸水性进行解答;
B.根据溶于水放热的固体物质分析回答;
C.根据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考虑;
D.根据氢氧化钠的特性解答。
【解答】 A.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以及吸水性,称量氢氧化钠时,将氢氧化钠放在左盘的烧杯进行称量,故错误;
B.固体物质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有氢氧化钠、氧化钙,故错误;
C.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故错误;
D.氢氧化钠易潮解变质,要密封保存,故正确;
故选D。
4.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高效水处理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B.+3C.+6D.+7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即可。
【解答】 在高铁酸钠Na2FeO4中,由于钠显+1价,氧显-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2+x+(-2)×4=0,解得:x=+6,即铁元素的化合价是+6价。
故选C。
5.下列现象描述以及对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浓盐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变小,因为浓盐酸易挥发
B.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变大,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浓盐酸敞口放置,长时间后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
D.盐酸可用来除铁锈,因为盐酸会与铁锈反应
【答案】C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C.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来分析;
B.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来分析;
D.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判断。
【解答】AC.浓盐酸敞口放置时会挥发HCl气体,从而导致质量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可知,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故A正确不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B. 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变大,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B正确不合题意;
D. 盐酸可用来除铁锈,因为盐酸会与铁锈反应 生成氯化铁和水,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6.中和反应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做法应用了中和反应的是( )
A.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B.用熟石灰与硫酸铜溶液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C.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用碳酸氢钠和柠檬酸等原料自制汽水
【答案】C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中和反应为酸和碱的反应,结合各选项中所给反应物的类别分析。
【解答】A. 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利用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不是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B. 用熟石灰与硫酸铜溶液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 是碱和盐的反应,不是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C. 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是酸和碱的反应 ,符合题意;
D. 用碳酸氢钠和柠檬酸等原料自制汽水,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红柿的酸性强于柠檬汁
B.洁厕净与肥皂液一般不能混合使用
C.用润湿的pH试纸测定雨水的pH
D.新鲜牛奶储存一段时间后味道变酸,pH变大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解答】 A.西红柿的pH大于柠檬汁,所以西红柿的酸性比柠檬汁弱,故A错误;
B.洁厕净的pH为1~2,显酸性,能与碱液发生反应,使除污效果降低,二者不能混合使用,故B正确;
C.不能用润湿的pH试纸进行测定,这样相当于稀释了待测液,故C错误;
D.新鲜牛奶的pH为6~7,呈弱酸性,储存了一段时间后味道变酸,说明酸性增强,所以pH会变小,故D说错误。
故选B。
8.稀盐酸、稀硫酸以及其他的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就是酸的通性。为了验证酸的通性小芝进行了以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①无明显现象B.试管②能验证酸的通性
C.试管③不能验证酸的通性D.试管④中的溶液变红
【答案】A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 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 A.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试管①无明显现象,故A正确;
B.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试管②不能验证酸的通性,故B错误;
C.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能验证酸的通性,故C错误;
D.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试管④中的溶液变蓝色,故D错误。
故选A。
9.铜器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会生成铜绿【主要成分为Cu2OH2CO3],而铜绿受热易分解,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的元素守恒来分析,其受热分解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
A.CuOB.H2OC.CO2D.CuCl2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反应物中不含有氯元素,所以不能生成氯化铜。
故选D。
10.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0a段无沉淀生成是由于溶液中存在H+
B.ac段出现的沉淀是Cu(OH)2
C.b点溶液中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钠
D.d点溶液的pH>7.
【答案】C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消耗完再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Oa段,即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从而发生中和反应,因此 无沉淀生成是由于溶液中存在H+ ,故A正确不合题意;
B.ac段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故B正确不合题意;
C.b点时氯化铜正在反应,则溶质为生成的硫酸钠和未反应的硫酸铜,故C错误符合题意;
D.d点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pH>7,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1.下面是同学们在复习中梳理得到的一组图象,其中图象与实验描述一致的是( )
A.B.
C.D.
【答案】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镁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质的质量逐渐减少,至恰好完全反应,溶质的质量减少至0,继续滴加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开始逐渐增加,故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B错误;
C.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C错误;
D.镁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等质量镁、铁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铁多,故D错误。
故选A。
12.水电解的过程可以用如图所示的模型表示。请结合该模型判断,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电解的反应条件为通直流电
B.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但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B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 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然后逐项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
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水电解的反应条件为通直流电,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B错误符合题意;
C. 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分子结构模型可知,电解水的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3.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以CO2和H2为原料,在构筑的纳米“蓄水”膜反应器中实现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乙醇的反应,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有三种生成物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都发生变化
C.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7
【答案】B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分析】 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乙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6H2=一定条件C2H5OH+3H2O,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A.根据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只有2种,故A错误;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改变,故B正确;
C.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肯定不是化合反应,故C错误;
D.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6,故D错误;
故选B。
14.下列现象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50g冰融化成50g水
B.木条燃烧后,灰烬的质量比原木条的质量小
C.5g蔗糖溶于95g水中,得到100g蔗糖水
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所得液体的总体积小于100mL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解答】 A.冰融化后变成水,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A错误;
B.木条燃烧生成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灰烬的质量比木条的质量少,是因为木条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因此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B正确;
C.蔗糖溶于水后形成溶液,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C错误;
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D错误。
故选B。
15.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利用稀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
B.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C.图中c点所示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该实验是将稀硫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 根据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的反应分析回答此题。
【解答】 A.a点pH大于7,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此时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故A正确不合题意;
B.a点到b点可以看出溶液pH由大于7到等于7变化,说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c点溶液pH小于7,显酸性,加入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实验过程可以看出,溶液pH由大于7到小于7转化,所以是将硫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6.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数据见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9g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在该反应中,丙物质一定做催化剂
D.在该反应中甲、乙、丁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是8∶23∶8
【答案】A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A.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求出x的数值;
B.后根据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确定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即反应后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进而判断出该反应的类型;
C.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或者是没有参加反应进行分析;
D.物质质量的变化量就是参加反应的质量,据此计算即可。
【解答】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知25+x+5+5=8+23+5+8,则x=9g,故A正确;
B.根据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可知甲为反应物,乙、丁为生成物,故该反应为:甲→乙+丁,那么为分解反应,故B错误;
C.丙物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该物质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或者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C错误;
D.在该反应中甲、乙、丁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是(25g-8g):(23g-9g):(8g-5g)=13:12:3,故D错误。
故选A。
17.在反应:A+2B=3C+2D中,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6:9。已知6.4gA与一定量B完全反应,生成9.6gC。则此反应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A.32∶17B.17∶32C.32∶34D.34∶32
【答案】A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 根据“反应A+2B=3C+2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6:9”,则可假设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6a、9a,又因为16.4g A与一定量B完全反应,生成9.6g C,则可求一定量D的质量,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根据A、B的质量比可求出反应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解答】 由“反应A+2B=3C+2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6:9”,则可假设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6a、9a,又因为16.4g A与一定量B完全反应,生成9.6g C,
设D的质量为x
A+2B=3C+2D
48a 18a
9.6g x
48a18a=9.6gx;
解得:x=3.6g,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9.6g+3.6g-6.4g=6.8g
设A、B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n
由方程式可知:m2n=;
所以mn=3217;
故选A。
18.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甲溶液是酸性溶液
B.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
C.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是呈黄色
D.只用A指示剂无法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A指示剂在pH小于6.2时显黄色;在6.2-7.6之间显绿色;在大于7.6时显蓝色;B指示剂在pH小于10时显无色,大于10时显粉红色,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甲能使A指示剂显黄色,A指示剂在pH小于6.2时显黄色,则甲显酸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指示剂在pH小于10时显无色,大于10时显粉红色,乙能使B指示剂显粉红色,则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显碱性,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终溶液显碱性,最后溶液不一定显绿色,也可能显蓝色,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分别显酸性、碱性、中性,分别能使A指示剂显黄色、蓝色、绿色,可以鉴别,故A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9.多功能瓶是一个由导管、胶塞、集气瓶组成的装置,如图实验利用多功能瓶可以达到目的的是( )
A.B.
C.D.
【答案】C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
【解析】【分析】 A.根据氢气密度小于空气进行分析。
B.根据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H2O进行分析。
C.根据浓硫酸有吸水性进行分析。
D.根据CO2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进行分析。
【解答】 A.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应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则氢气需从多功能瓶的短管进入,故A错误;
B.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H2O,无明显现象,不能检验CO2,故B错误;
C.浓硫酸有吸水性,且与CO2不反应,因此可以除去CO2中的水分,故C正确;
D.CO2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但图示操作缺乏对照组,无法确定是CO2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还是CO2和水共同作用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故D错误。
故选C。
20.小科分别向含有BaNO32、Na2CO3溶液的甲乙两支试管滴加稀硫酸,并将两只支试管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干净的烧杯中,对烧杯内的物质处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试管无明显现象B.乙试管溶液一定呈红色
C.烧杯中无色滤液b一定呈酸性D.白色沉淀a为硫酸钡沉淀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A.根据稀硫酸和硝酸钡的反应产物判断;
CD.硫酸钡和碳酸钡都是白色沉淀,但是后者溶于酸生成气体,据此确定a沉淀的成分,进而推断甲和乙中剩余的物质;
B.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解答】A.甲试管中稀硫酸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A错误;
CD.酚酞在显酸性和中性溶液都不变色,而白色沉淀a部分溶解,说明沉淀为硫酸钡和碳酸钡。有碳酸钡生成说明甲中硝酸钡过量,乙中碳酸钠过量,所以溶液中不含有硫酸,而在无色滤液b中加入稀硫酸无明显现象,说明碳酸钠和硝酸钡都没有剩余,所以滤液只含有NaNO3,所以溶液显中性,故C、D错误。
B.综上所述,乙试管中碳酸钠过量,则溶液呈碱性,因此一定为红色,故B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48分
21.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空。
【答案】2Cu2+;P2+5O5;Al2(SO4)3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 (1)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离子就在离子符号前面添加数字;
(2)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3)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1)铜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即在元素符合右上角写数字2和“+”,并在左边写数字2表示离子个数,即:2Cu2+;
(2)在磷元素正上方写“+”和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即P2+5O5;
(3)硫酸铝分子由两个铝离子和3个硫酸根离子构成, 写作Al2(SO4)3 。
22.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常构建如图思维导图梳理知识,A、B、C、D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一”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CaOH2的俗称是
(2)写出①或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写一个方程式即可)
(3)物质C的化学式可以是 (选填“K2CO2”、“Zn”、“Fe2O2”)。
【答案】(1)熟石灰
(2)熟石灰;反应①:Fe+2HCl=FeCl2+H2↑;反应②;CO2+Ca(OH)2=CaCO3↓+H2O 。
(3)Na2CO3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常见化学物质俗称的知识解答;
(2)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解答。
【解答】(1)CaOH2的俗称是熟石灰;
(2)反应①: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Fe+2HCl=FeCl2+H2↑;
反应②: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
(3)根据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可知,能够同时与酸或碱反应的物质应该是可溶性盐,故C的化学式为: Na2CO3 。
23.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填“实验1”或“实验2”)。
(2)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
①元素种类:②原子种类:③原子数目:④分子种类:⑤分子数目:⑥物质的总质量。
【答案】(1)实验2
(2)①②③⑥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反应的条件:①能够反应;②如果有气体生成,那么需要在密闭环境中进行。
(2)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 (1)实验1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2是密闭装置,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反应前后,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则原子种类、数目一定不变,则元素种类也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分子数目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也可能相等,故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①②③⑥。
24.氨气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解于水Ⅱ溶解得快,水溶液呈弱碱性,氨气(NH3)作为一种零碳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工业上常用氮气和氯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生成氨气。
(1)氮气的物理性质有 (写出一条即可).
(2)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3)合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氨气可用于处理酸性废水。用氨气处理含有HCl质量分数为0.73%的酸性废水1000千克,反应原理为:NH3+HCl=NH4Cl。论上需要氮气 千克。
【答案】(1)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2)-3
(3)2N2+6H2O=通电4NH3+3O2
(4)3.4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据此分析;
(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解答;
(3)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根据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解答】(1) 氮气的物理性质有: 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等;
(2) NH3中 H的化合价为+1,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x+(+1)×3=0,解得:x=-3;
(3) 由图可知,氮气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6H2O=通电4NH3+3O2。
(4) 设需要氨气质量是x,
NH3+HCl═NH4Cl,
17 36.5
x 1000kg×0.73%
1736.5=x1000kg×0.73%;
解得:x=3.4g。
25.某垃圾处理厂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与综合利用的部分流程如下:
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HCl、SO2等有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吸收步骤中石灰浆吸收HCl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2)溶解步骤中,发生三个反应:
①3H2SO4+Fe2O3=Fe2SO43+3X
②Fe+H2SO4=FeSO4+H2↑
③Fe+Fe2SO43=3FeSO4
其中反应①中X的化学式为 ;反应②属于 (选填“分解”或“置换”)反应,三个反应前后铁元素的化合价不变的是 (填序号)。
【答案】(1)2HCl+Ca(OH)2═CaCl2+2H2O
(2)H2O;置换;①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①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
②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种数,确定反应类型;
③复分解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
【解答】 (1) 石灰浆吸收HCl气体的过程,其实就是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则反应的方程式为:2HCl+Ca(OH)2═CaCl2+2H2O;
(2)①根据方程式3H2SO4+Fe2O3=Fe2SO43+3X 可知:6H+3S+15O+2Fe=2Fe+3S+12O+3X,解得:3X=6H+3O=3H2O,即X=H2O;
②反应②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③反应①是复分解反应,元素的化合价不变;③是化合反应,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选①。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33分
26.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若选用C装置收集完氧气后,测得其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 (填字母)。A.药品中混入了二氧化锰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C.收集完毕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D.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3)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该选择哪一个收集装置 (用题中的字母填空)。
(4)已知氮气(NH3)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氮气,其发生和收集的装置分别是 (用题中的字母填空)。
【答案】(1)长颈漏斗
(2)2H2O2=通直流电2H2O+O2↑;BD
(3)D
(4)A和E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1)根据所指仪器的名称解答;
(2)①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如果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那么会混入空气,据此分析判断。
(3)根据氧气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
(4)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收集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解答】(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①实验室A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应该是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通直流电2H2O+O2↑;
② A.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并不会影响氧气的纯度,故A不符合题意;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则会使收集的氧气中混有空气,即收集的氧气不纯,故B符合题意;
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并不会影响氧气的纯度,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刚产生的气泡中混有空气,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就开始收集,会使收集的氧气中混有空气,即收集的氧气不纯,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3)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收集干燥的氧气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故选D;
(4) 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氮气 ,则发生选择“固体加热型”,故选A。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故选E。
27.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一种,小能同学想用化学方法确定分别是哪种溶液,并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1)小能同学选取了以下化学试剂,其中还不能达到鉴别目的的是____.(填序号)
A.酚酞试液B.CuC.CuOD.CuSO4溶液
(2)实验员配制稀硫酸时,不慎把浓硫酸溅到了衣服上,衣服出现破洞井变黑,因为浓硫酸具有 (选填“吸水性”或“脱水性”)。
(3)小能和同学交流讨论后发现,还有很多可行的方案可以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比如测溶液的pH、滴加BaCl2溶液、滴加MgCl2溶液等。当他选取BaCl2溶液进行实验时,发现两支试管中都产生了白色沉淀。思考后,他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变质了。请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
(4)小能想验证此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5)实验室中氢氧化钠需要 保存。
【答案】(1)B
(2)脱水性
(3)CO2+2NaOH=Na2CO3+H2O
(4)稀盐酸
(5)密闭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要鉴别物质,就必须加入试剂后能够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根据四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分;
(2)浓硫酸的脱水性是指它能够按水分子中氢、氧原子数的比(2:1)夺取这些有机物分子里的氢原子和氧原子;
(3)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方程式;
(4)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5)根据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容易变质解答。
【解答】(1) A.酚酞试液遇到稀硫酸不变色,遇到氢氧化钠变成红色,故A不合题意;
B.Cu和稀硫酸不反应,和氢氧化钠也不反应,无法鉴别,故B符合题意;
C.CuO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溶液变成蓝色,而它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故C不合题意;
D.CuSO4溶液和稀硫酸不反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实验员配制稀硫酸时,不慎把浓硫酸溅到了衣服上,衣服出现破洞井变黑,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3)氢氧化钠变质,其实是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4) 小能想验证此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5) 实验室中氢氧化钠需要密闭保存。
四、计算题(第28题6分,29题6分,30题7分,共19分
28.如图所示是一次性使用病毒采样管,里面红色液体叫病毒保存液,其重要成分之一是盐酸胍(CH6ClN3)。试计算:
(1)盐酸胍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盐酸胍分子中碳、氮原子个数比为 。
(3)盐酸胍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95.5
(2)1:3
(3)6.3%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根据盐酸胍分子结构计算碳、氮原子个数比;
(3)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与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比值,据此计算。
【解答】 (1)根据化学式CH6ClN3可知,盐酸胍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35.5+(14×3)=95.5;
(2)根据化学式CH6ClN3可知,盐酸胍分子中碳、氮原子个数比为1:3;
(3)盐酸胍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95.5×100%≈6.3%。
29.某品牌钙片的部分信息:①钙片主要成分为碳酸钙;②每片钙片的质量为1克。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用该品牌钙片做了如下实验:把100克稀盐酸分成五等份,分5次将稀盐酸添加到放有10片钙片的烧杯中,充分反应(钙片中其它成分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得到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钙片用于补“钙”。钙片中所含的“钙”是指____;
A.元素B.单质C.原子
(2)10片钙片中所含碳酸钙的总质量为 克;
(3)计算该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CaCO3+2HCl=CaCl2+H2O+CO2↑)
【答案】(1)A
(2)7.8
(3)解:设20g稀盐酸中氯化氢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2.0g x
1002.0g=73x;
解得:x=1.46g;
该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46g20g×100%=7.3%。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
(2)实验结束时固体质量的减小量就是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
(3)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根据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计算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最后与稀盐酸的质量作比即可。
【解答】 (1)钙片用于补“钙”,钙片中所含的“钙”是指钙元素。
(2)10片钙片中所含碳酸钙的总质量为:10g-2.2g=7.8g。
30.在研究“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过程中,取一洁净的锥形瓶,往其中加入30克氢氧化钠溶液,然后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
(1)为了获取酸能与碱反应的证据,滴加稀盐酸前,锥形瓶中还需加入的是 。(选填“天色酚酞”或“紫色石蕊”)
(2)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锥形瓶及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a的值是 。
②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无色酚酞
(2)20;4.68%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 (1)根据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分析;
(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②根据氯化氢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
【解答】 (1)由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所以滴加稀盐酸前,锥形瓶中还需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当滴加稀盐酸至溶液红色消失,说明酸与碱发生了反应;
(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80.4-60.4=20;
②设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HCl+NaOH=NaCl+H2O
36.5 58.5
20g×7.3% x
×7.3%x;
解得:x=2.34g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34g30g+20g×100%=4.68%。
物质质量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
25g
x
5g
5g
反应后
8g
23g
5g
8g
溶液指示剂
甲
乙
A
黄色
蓝色
B
无色
粉红色
化学符号
①
②
③
符号的意义
2个铜离子
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化合价为+5价
硫酸铝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一定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 有气泡产生溶液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克
20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8.0
6.0
4.0
2.2
2.2
物质质量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
25g
x
5g
5g
反应后
8g
23g
5g
8g
溶液指示剂
甲
乙
A
黄色
蓝色
B
无色
粉红色
化学符号
①
②
③
符号的意义
2个铜离子
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化合价为+5价
硫酸铝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一定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 有气泡产生溶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一定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溶液
氢氧化钠变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克
20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8.0
6.0
4.0
2.2
2.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宁波市海曙区储能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卷(无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发布 浙江宁波市海曙区储能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储能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作业检查科学试题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Mg,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高铁酸钠 是一种高效水处理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