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授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授课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预防犯,区分几组概念,如何预防犯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①都有社会危害性;②都是违法行为;③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思考并回答下列案例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1.王某在体育馆看球赛时,大声喧哗,不听劝阻。2.赵某捡到同学手机,拒不归还。 3.严某是自媒体主播在直播中公然篡改国歌词谱,造成不良影响。4.钱某在路边摆摊卖水果,影响了交通。5.梁某与朋友晚上在家聚会大声K歌,邻居自几次提醒,他们并未在意,邻居报警。6.因口角之争,李某纠集几个朋友将孙某打成重伤。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后果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
要求:阅读教材P52--57,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3分钟)
①含义: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②作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定罪、量刑)
根据前述案例总结,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司机做出了哪些违法行为?
这说明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探究三 刑罚含义、种类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史文清受贿、非法持有枪支案:
思考一:史文清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思考二:史文清受到的处罚是什么处罚?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提示:受到刑事处罚。主刑:死刑、有期徒刑。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笔记3 刑罚含义、种类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试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孙小果强奸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等再审刑事判决书一、维持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1998)昆刑初字第74号刑事判决中对原审被告人孙小果的定罪量刑部分,即孙小果犯强奸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强制侮辱妇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与原犯强奸罪未执行刑期二年四个月又十二天,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二、将本判决第二项对原审被告人孙小果确定的刑罚与本院(2019)云刑终1321号刑事判决和云南省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2019)云04刑初149号刑事判决对孙小果判处有期徒刑二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的刑罚合并,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讨论并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判决书,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❶ “罚金”与“罚款”相同吗?❷ “拘役”与“拘留”相同吗?❸“刑罚”与“刑法”相同吗?
罚款、拘留------行政处罚------行政违法(一般违法)罚金、拘役------刑 罚------刑事违法(严重违法/犯罪)
刑法------法律名称刑罚------是对违法刑法的处罚
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也不要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8种罪)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
青少年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陈某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
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轨迹,说明了什么?
②要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下列行为
(一)吸烟、饮酒;(二)多次旷课、逃学;(三)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四)沉迷网络;(五)与社会上具有不良习性的人交往,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六)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七)参与赌博、变相赌博,或者参加封建迷信、邪教等活动;(八)阅览、观看或者收听宣扬淫秽、色情、暴力、恐怖、极端等内容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网络信息等;(九)其他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是违法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有刑法规定、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行为,以及严重危害社会的下列行为
(一)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寻衅滋事行为;(二)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三)殴打、辱骂、恐吓,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四)盗窃、哄抢、抢夺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五)传播淫秽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信息等;(六)卖淫、嫖娼,或者进行淫秽表演;(七)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向他人提供毒品;(八)参与赌博赌资较大;(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加强自我防范-不同角度提建议
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
国家(有关部门):
个人:怎样加强自我防范?
家长应尽到监护职责,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
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对他们的不良行为及时发现,及时教育引导;
加大法制宣传,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国家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侵犯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和严格执法、严惩。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
4、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1.(2024浙江嘉兴)陈某因好奇而吸毒,为了搞到钱买毒品,他和另外两个“朋友”在短短几天内多次偷窃,最终被公安机关处以15天行政拘留。此案例告诉我们( )①吸毒是违法犯罪的祸根之一②吸毒是个人爱好,自由不受干涉③吸毒就是犯罪,必受刑罚处罚④法不可违,要依法自律,远离毒品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说法错误,吸毒是犯罪
2.(2023山东)2023年3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有所增长,且呈现低龄化趋势。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从2018年4600多人上升至2022年8700多人,年均上升16.7%。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 )①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②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③自觉遵章守法,防患于未然④树立法治意识,善用法律维权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是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正确方法
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犯罪是成长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在温水煮青蛙效应下不知不觉步入深渊,幡然醒悟但为时晚矣。下图是16岁中学生廖某从品学兼优到锒铛入狱的历程。
(1)廖某的演变过程带给我们什么警示?
2022年2月,因涉嫌高空抛物罪,南京市鼓楼区刘某被鼓楼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000元。对这起高空抛物入刑案件的看法正确的是( )A.从刑罚的类型看,罚金人民币4000元属于主刑B.从犯罪的法律标志看,刘某的行为只有刑事违法性C.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看,刘某的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D.从犯罪的法律后果看,刘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解答】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属于附加刑,A错误;刘某被鼓楼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000元,这说明从犯罪的法律标志看,刘某的行为只是刑事违法性,B正确;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C错误;从犯罪的法律后果看,刘某的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D错误。故选:B。
犯罪是成长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如图是15岁中学生陈某的变化轨迹。对于陈某的下述行为,判断正确的是( )
A.旷课属于严重不良行为B.辱骂同学属于行政违法行为C.偷窃属于民事违法行为D.持刀抢劫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解答】持刀抢劫被判有期徒刑,受到的是刑罚处罚,是严重违法行为,故D正确;旷课,是违纪行为,不属于严重不良行为,故排除A;辱骂同学,是不良行为,不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故排除B;偷窃被公安机关拘留,这是行政处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故排除C。故选:D。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集体备课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案件再现,刑法的作用和内容,酒驾和醉驾的法律规定,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所依法律不同,严重程度不同,惩罚措施不同,了解罪与罚,附加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评课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预防犯罪,自主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课文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预防犯罪,新课导航,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痛心的故事,唐山打人事件,罚款与罚金,刑法与刑罚,犯罪与罪犯,拘留与拘役,温水煮青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