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2024)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2024)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备课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加强自我防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了解罪与罚 加强自我防范
思考:请你从违反的法律、危害程度、行为后果等方面对唐山烧烤店打人者的行为进行分析。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故意伤害罪(刑法第292,234,289条),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
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
1.刑法的作用及内容?P52①②
①.刑法的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②.刑法的内容: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刑法是判断一种行为是否是犯罪的根本依据。
“唐山烧烤店打人案”一审公开宣判
2022年9月13日,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依法对“唐山烧烤店打人案”案件公开宣判。判决被告人陈继志犯寻衅滋事罪、抢劫罪、聚众斗殴罪、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等犯罪活动,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2万元;对其余27名被告人依法判处11至6个月有期徒刑不等的刑罚,另对其中19名被告人并处人民币13万5千元至3千元不等的罚金。
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1.都是违法行为2.都具有社会危害性3.都应承担法律责任
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或行政制裁
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触犯的法律:应承担法律责任不同联系:
“唐山打人案”宣判:主犯陈继志获刑24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深入案例,犯罪之痛
时间:2分钟要求: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表达呈现:分工展示,自然大方
内容:陈继志等人行为受到了哪些处罚,结合课本分析,这些处罚有什么区别?
对主犯陈继志决定执行有期徒刑2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2万元;对其余27名被告人依法判处11年至6个月有期徒刑不等的刑罚,另对其中19名被告人并处人民币十三万五千元至三千元不等的罚金。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试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笔记2.刑罚的含义和分类
2022年9月23日,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依法对陈继志等恶势力组织违法犯罪一案公开宣判。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陈继志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二万元;对其余27名被告人依法判处十一年至六个月有期徒刑不等的刑罚,另对其中19名被告人并处人民币十三万五千元至三千元不等的罚金。
案件分析:唐山打人案件判决书
思考:法院的判决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思考:“刑法”与“刑罚”相同吗?
刑法,刑法明确了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法律)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处罚方法)
拘留与拘役、罚款与罚金的区别:
拘留,罚款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拘役、罚金适用于犯罪。(刑事违法/严重违法行为)
不关押,限制自由,人民和群众监督改造
剥夺一定时期人身自由,监狱
个人所有财产的部分或全部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请绘制出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这说明了什么?(要求:限时3分钟,作好记录,选出发言人)
不良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这说明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很容易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行为。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
想一想:为了改正不良行为,避免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措施吗?
社会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及时教育引导;
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
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
纠正不良行为的方法
知识小结: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更应该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要求:组内讨论,形成核心观点,选一名代表成果共享。
情景一:你的好友向你介绍他的好朋友,见面时看到对方手上拿着烟,闻到酒味,你会……情景二:在学校附近的书亭买杂志时,老板推荐给你一本内容不健康的书时,你会……情景三:星期天好友约你去他家玩,到了晚上劝你在他家住一晚,你会……情景四:同学过生日,请客邀你去网吧玩游戏,你会……结合情景,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回归生活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预防犯罪,请大家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每个同学至少说出一个生活中我们应杜绝的不良行为,组内分享。 要求:每个同学至少说出一个。
当堂检测(1)大学生颜某因捕猎并售卖了十六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被法院以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和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半,颜某被严惩是因为其行为( )
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触犯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刑法的有关规定③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④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行政处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2)学生刘某原来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自从认识了一些网友后,就经常旷课、去网吧打游戏,吸烟酗酒,甚至偷窃财物,参与赌博,被公安机关拘留,他仍不悔改,一步步走向深渊
刘某事件给你了什么启示?
易错易混点1.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2.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罪)。3.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4.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发展成为犯罪。5.犯罪必然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不一定就是犯罪。6.犯罪的基本特征:具有严更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自觉遵纪守法
1.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下列最能符合这一意思的是( )A.天网恢恢,疏而不漏B.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图悔方迟C.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D.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然未报,时间没到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集体备课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案件再现,刑法的作用和内容,酒驾和醉驾的法律规定,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所依法律不同,严重程度不同,惩罚措施不同,了解罪与罚,附加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评课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预防犯罪,学习目标,了解罪与罚,加强自我防范,如何预防犯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教案配套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了解罪与罚,案例分析,犯罪的特征,加强自我防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