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集体备课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案件再现,刑法的作用和内容,酒驾和醉驾的法律规定,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所依法律不同,严重程度不同,惩罚措施不同,了解罪与罚,附加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在山东省潍坊市某职业学院内,女学生朱某伙同另外四名女被告人在学校女生宿舍楼内,采取恶劣手段,无故殴打、辱骂两名女学生,其中一名被害人,当天先后被殴打了三次。经鉴定两名被害人均构成轻微伤,其中一名被害人精神抑郁,目前仍无法正常生活、学习。
北京西城区人民法院对这起校园欺凌案件进行了宣判,虽然他们都是未成年人,且被告人也积极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但鉴于她们随意殴打辱骂他人致伤,已经构成寻衅滋事罪,最后五人分别被判处1年及11个月的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惩治犯罪、保护人民利益
①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②内容:明确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 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危险驾驶罪】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对比分析上述行为,犯罪行为有何特点?
2.犯罪(1)判断: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基本特征:①严重社会危害性 ——最本质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 ——法律标志 ③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如果社会危害性不大,就不能认为是犯罪。
只有对社会危害达到触犯刑法的严重程度时,才认为是犯罪。
违反治安管理受行政制裁,犯罪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试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种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4.刑罚的含义和种类是什么?
罚金:强制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适用于贪利型犯罪,如走私、贩毒等。剥夺政治权利: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与整治活动的权利。没收财产:将犯罪分子所拥有的财产的部分或全部,强制无偿的收归国有。多适用于严重的犯罪,如危害国家安全罪、金融诈骗罪等。驱逐出境: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我国国境。
管制: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3年。拘役: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1年。有期徒刑: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20年无期徒刑: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并强迫劳动改造。死刑:剥夺犯罪分子生命。
#“唐山烧烤店打人案”#
辨别案件中的主刑与附加刑
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陈继志犯寻衅滋事罪、抢劫罪、聚众斗殴罪、开设赌场罪、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二万元;对其余27名被告人依法判处十一年至六个月有期徒刑不等的刑罚,另对其中19名被告人并处人民币十三万五千元至三千元不等的罚金。陈继志等6名被告人对寻衅滋事罪4名被害人的医药费、护理费、误工费、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交通费等各项损失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刑法与刑罚 犯罪与罪犯拘留与拘役罚款与罚金
“帮信罪”被告呈年轻化态势!
最高检报告指出,从帮信犯罪起诉人员年龄看,低龄化现象突出,30岁以下的占64.8%,18至22岁的占23.7%,未成年人涉及帮信罪的人数也快速增长!
一些涉案未成年人认为,帮人办几张银行卡、电话卡,或者把微信、支付宝、银行卡借给他人转账,每天轻松拿点“好处费”没什么,即使有什么问题,自己是未成年人也可以免于责罚...
思考:你如何看待他们的想法?
启示①:犯罪是我们成长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最低刑责年龄下调至12周岁!
襄阳市枣阳市辍学未就业的17岁少年孙晶因发送电诈广告信息牟利而获“帮信罪”。 孙晶因成绩不好辍学,但未成年人不好找工作,便成天待在网吧沉迷于网络世界。 2023年初,孙晶从网友处听说了一个“发财之道”:即将电话卡出借给他人用于发送广告信息,“卡主”可以按发送条数收取一定的使用费。 第一个月,孙晶赚了3000多元。于是,他把自己的朋友肖哲也拉了进来,并且扩展了“业务范围”。6个月里,孙晶和同伙所使用账号就发送了数十万条消息,获利3万多元。后被警方抓获。
思考:孙晶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辍学、无业、沉迷网络、交友不慎
启示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
区分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
有的同学认为,上面的行为都是一些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你怎么看?
预防犯罪,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范于未然。
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1、大学生闫某因捕猎并售卖了十六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被法院以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和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半。闫某被严惩是因为其行为 ( )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②触犯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刑法的有关规定③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 ④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行政处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在法律家族中,刑法是比较特别的一种法律。下列对刑法认识正确的是( )①刑法和宪法处于同等地位,一样重要②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③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④刑法规定了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 15岁的陈某原本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陈某逐渐开始放纵自己,因多次旷课、偷东西、辱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对此,他非但不接受教训,反而因经常偷窃财物而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对于陈某的行为,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A )①多次旷课属于不良行为②偷窃财物属于严重不良行为③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④辱骂同学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4. 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公共安全责任事件案一审宣
判,涉及赛事运营的5名被告人及涉及职务犯罪的2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
期徒刑。对于这一案件,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C )①只要涉嫌违法都应该承担刑事责任②判决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③被告人的行为均属于刑事违法行为④判决结果中的有期徒刑属于附加刑
5. 尉某编造虚假信息在互联网上发布,起哄闹事,持续时间长、发布数量
多,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
月。可见尉某( B )①做出了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②受到了刑罚处罚③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④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评课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预防犯罪,学习目标,了解罪与罚,加强自我防范,如何预防犯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教案配套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了解罪与罚,案例分析,犯罪的特征,加强自我防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预防犯罪评课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