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春》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300051/0-173010927965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课《春》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300051/0-173010927971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课《春》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300051/0-173010927979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1 春/朱自清教案
展开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
4.学习本文比喻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揣摩关键语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向阳草木青,明媚春光暖,春天的美,怎能叫人不爱呢?那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笔下的春天又是怎样的呢?同学们,现在让我们跟随朱自清的脚步,一起去欣赏他笔下的春天吧。
板书课题及作者。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 ,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3.背景介绍
《春》的创作时间大约在1933年间。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
4.检查学生字词的和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
嗡 朗润rùn 酝酿yùn niàng 卖弄 喉咙lóng 应和hè 嘹亮liá 烘 hōng 托 静默 风筝 抖擞dǒusǒu 健壮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2)释义
抖擞:振作。
朗润:明亮滋润。
窠巢:鸟兽昆虫的窝。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多写作“婉转”。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指导重音、停连、语速、语调等。
重音:朗读时,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一般用着重号“.”标示在下面,例如: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停连: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停连。停顿,用“v”标示在词语的上方,不限于标点处,句中有时也有小停顿;连接,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表明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此处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来,有标点也不停顿。例如:坐着,v躺着,v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v轻悄悄的,草v绵软软的。
3.分组朗读,小组之间互评,师指导和总结。
4.交流读后的心得,思考下列问题:
(1)划分课文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一部分(第1-2段)盼春
第二部分 (第3-7段)绘春
第三部分 (第8-10段)赞春
问题探究
1.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这些春景有哪些共同点?
提示:小组合作讨论,师指导。关注第3至7段归纳概括,各抒己见。
明确:(1)课文描绘了五幅春日图景: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2)共同点:具有强大生命力;富于美感;似有灵性和感情。
2.你从中可以感受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主要表达了作者惜春、爱春、赞春之情。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感知到了朱自清笔下的春日美景图,这节课让我们来感受和学习他的写作技巧。
精读课文,赏析语句
赏析第1段: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设问: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明确:两个“盼望着”表达了一种急切而欣喜的心情,总起写盼春,写春天的脚步近了,是把抽象的春天具体化,人格化了,传达了一种欢快而热烈的心情和气氛。
赏析第2段: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设问:这一段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宏观勾勒了春天的样子,生动形象地宣告了春天的到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赏析第3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设问1:这一段讲的春草有什么特征呢?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呢?
明确:“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软绵绵的”。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出,作者对春草的那种喜爱之情。
设问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钻”字能不能改成“长”,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能。“钻”字更好,用“钻”字,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赋予了人格化。
设问3: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小草的?
明确:从视觉和触觉两个方面来写小草。“嫩嫩的、绿绿的”一直到“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都是从视觉上来写的,仿佛我们的眼前也是那大片大片又嫩又绿的小草一般。“草软绵绵的”是从触觉来写的,就像是我们吃的棉花糖一般。
赏析第4段: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设问1: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春花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1)从颜色和气味上。“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颜色)“花里带着些甜味”(气味)。(2)排比。“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野花遍地是···还眨呀眨的”。
设问2:这一段主要是写春花,为什么还要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明确: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赏析第5段:“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设问: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春花的?
明确:通过触觉、味觉和听觉来描写春风图。
赏析第6段: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设问: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春雨的?
明确:通过春雨的形状和雨景来描写的。
赏析第7段: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设问: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迎春的?
明确:写城乡、老小、舒活筋骨、抖擞精神、一年之季在于春。
赏析第8至10段: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设问:概括这三段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这三段可不可以互换?
明确:(1)是通过三个比喻,表达对春的颂赞。(2)明确:不可以。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代表着一种“新生”,再喻为小姑娘代表着“漂亮欢快”,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代表着“强盛有力”,好比人从小到大,由弱转强的过程,用来比喻春天的进程是一个动态的进程,更加生动形象。。
三、积累拓展
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1.比喻的特征
2.比喻的答题格式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事物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对XX……的情感
3.例如: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雨比作牛毛、细丝、花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细密,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四、课堂小结
本文以春天最富有特点的景物来体现春天的美好、生机盎然的场面,以优美清新的语言描写了春回大地的景象,表达了春天里自然万物生机勃发,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同时也有对春天的思考和哲理。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也能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仿照《春》,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
2.积累与“春”有关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3.课外阅读朱自清《温州的踪迹》。
板书设计
绘春
盼春
颂春
喜爱
赞美
春草
春花
春风
春雨
迎春
春
比喻种类
本体(甲)
喻词
喻体(乙)
形式
明喻
出现
像、好像、仿佛、如同、似的
出现
甲像乙
暗喻
出现
是、变成、等于
出现
甲是乙
借喻
不出现
无
出现
甲乙
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1 春/朱自清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76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 春/朱自清教案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美景导入,创设情境,读春,赏春,拓展积累,古今大家同手笔,写春,感悟升华,,T的数游心行山色等,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1 春/朱自清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76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 春/朱自清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春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春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