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12与朱元思书课件(同课异构三)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299436/0-173024859464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12与朱元思书课件(同课异构三)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299436/0-173024859471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12与朱元思书课件(同课异构三)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299436/0-173024859478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12与朱元思书课件(同课异构三)04](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299436/0-1730248594798/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12与朱元思书课件(同课异构三)05](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299436/0-1730248594815/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12与朱元思书课件(同课异构三)06](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299436/0-173024859483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12与朱元思书课件(同课异构三)07](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299436/0-1730248594844/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俱以写景见长,文笔清丽,韵味隽永。
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仕途不顺。他曾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梁武帝,梁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引退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我们现在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一般认为并非吴均与朱元思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
骈文 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体文”“骈俪文”“骈偶文”。因常用四字、六字句,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它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句式两两相对,好像两匹马并驾齐驱,所以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在修辞上,注重形式,多用典故和华丽的辞藻。
风烟俱①净②,天山共色③。从④流飘荡,任⑤意东西⑥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⑦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⑧。
[译文](江面上)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船)随着江流漂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市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水皆缥碧①,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② 。急湍甚箭③ ,猛浪若奔④ 。 夹岸高山,皆生寒⑤树,负⑥势竞上⑦ ,互相轩邈⑧,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文]江水呈青绿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细小的石子,可以一直看到底,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生长着让人看了有寒意的树,(这些高山)凭借着(高峻的)地势,奋力直上,(仿佛)互相争着往高处和远处发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这样就)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④奔:动→名,飞奔的马
⑤寒:形→动,使人感到寒意
⑧轩邈:形→动,向高处远处伸展
泉水激①石,泠泠作响;好鸟②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③不穷④ ,猿则百叫无绝⑤ 。鸢飞戾⑥天者,望峰息⑦心;经纶世务⑧者,窥⑨谷忘反⑩ 。横柯上⑪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泉水冲击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声响;美丽的鸟儿相和啼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猴也长久地不停地啼叫。那些像鸢(极力追求名利的人)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追逐名利的心;那些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住阳光,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见到阳光。
③转zhuàn:同“啭”,鸟叫声。
⑦息:名→动,使……平息
⑧经纶世务:名→动,治理国家大事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这句话中,天和山真的是一个颜色吗?为什么这么写?
不是。只是因为空气明净所以造成一种视觉上清澈透明的感觉。天和山浑然一体,所以看起来颜色是一样的。
2.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内容?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环境景色——优美;②“从流飘荡”出行方式——小舟;③“任意东西”心情——随意。
3.第二自然段对水的描写视角发生了哪些变化?不同视角下的水分别有什么特点?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第一句:正面描写;第二句:侧面描写。俯视:静态之美,水流清澈。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平视:动态之美,水流湍急。运用较喻和比喻修辞。
4.如何理解“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中“寒”字?
①“高处不胜寒”,“树寒”衬托出“山高”。
②“严气集高轩,稠阴结寒树。” ——谢眺树木浓密,令人心生寒意。以“寒”表现意念、感受中的寒冷而不是实际的寒冷。
5.“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体现出山什么特点?
拟人。写出山仿佛又无穷的争胜之心。正面烘托出山多且高耸入云的特点。
6.写山为什么要写“泉水泠泠”、“鸟鸣嘤嘤”、“蝉声千转不穷”以及“猿声百叫无绝”?这是什么描写?
听觉描写。通过四种声音产生和谐的旋律,使其交汇成为一首美妙的赞歌,把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的世界。从声音角度体现出山之奇异。
自古以来“寒蝉凄切”、“猿啼哀鸣”,但在作者吴均耳中却是天籁之音,也体现出心情之愉悦。
7.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内容上作用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①内容上写出陶醉在这样的风景中,追名逐利的人也会停息物欲之心,俗务缠身的人也会流连忘返,侧面烘托出景色的怡人。
②触景生情,因情明志,表达了作者不愿追名逐利,希望回归自然,欣赏美景的愿望;同时也劝说朱元思放下繁杂公务,一同欣赏美景。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正面)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视觉描写:高山、寒树、千百成峰 听觉描写:泉水、好鸟、蝉鸣、猿啼 侧面烘托: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三峡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三峡教课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知识,三峡工程大坝,课文赏析,《三峡》郦道元,读“三峡之山”,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读“三峡秋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字词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三峡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三峡备课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背景知识,作者簡介,创作背景,课文赏析,字词句式,思考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三峡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三峡教学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拓展延伸,美丽的三峡风光,瞿塘峡,西陵峡,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链接,整体感知,结合注释读通大意,◆通假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