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优秀学案及答案
展开第一课时 单元导读
【学习目标】
1.通过浏览课文,能整体了解单元内容,明确学习重点。
2.通过听示范朗读,能感受重音和停连的妙处。
【课前预学】
自读单元课文,整体感知大意,标注疑难点;参照“读读写写”,借注释、工具书随文自主学习生字词(音、形、义)。
【课中探究】
任务一:感知单元内容
自学:朗读本单元所有课文,标注自己有哪些不确定的生字读音。
(小组学习)
互学:小组讨论、整理易错字音、易错字形、重点词语并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挑选音形易错的词语出互测题(每课3~5 个易错点),同桌互测互评。
最易错的字音:
最易错的字形:
重点成语:
任务二:听范读,模仿读
听本单元三篇写景散文以及《古代诗歌四首》的朗读音频,初步感受重音和停连的妙处。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三、课后延学
再次听课文朗读音频,自己尝试模仿用抑扬顿挫的方式读出四季之美。
第二课时 《春》(单篇精读)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停连、重音和感情。
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中描绘的多幅画面。
【课前预学】
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课中探究】
任务一: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朗读课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任务二:小组合作,尝试朗读
小组合作学习,朗读课文。小组选择“春日图景”中的一幅图景,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①自由朗读课文,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幅图。结合具体词句,写出你喜欢的理由。
②明确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
③小组交流,确定小组朗读片段,在全班展示。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第三课时 《春》(单篇精读)
【学习目标】
1.掌握重音、停连等朗读方法,通过朗读品味语言妙处。
2.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情感。
【课中探究】
任务一:学习重音与停连
朗读时要关注“重音”和“停连”,什么是“重音”和“停连”?
任务二:朗读练习
在课本上用这些符号设计重音和停连,按照自己的设计朗读一遍,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示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ˇ来了,^春天的脚步ˇ近了。
任务三:设计朗读方案
小组合作,完成所选片段的朗读设计。
①找出你喜欢的段落,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
②小组内交流,互相评价,提出修改建议。
③小组确定一个较为完整的朗读方案。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借助朗读符号的标注,将全篇朗读的语气、节奏、情感变化组织起来,美读课文并背诵。
第四课时 《春》(单篇精读)
【学习目标】
1.掌握文章写景所运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方法,能够准确地赏析语言。
2.通过创作和交流,掌握比喻的用法。
【课前预学】
美读课文并背诵。
【课中探究】
任务一:了解“比喻”
1.《春》这篇文章在修辞上最大的特色是运用了大量比喻和排比。什么是比喻?
2.阅读课本关于“比喻”的补充资料,你获得了哪些关于“比喻”的新知识?
任务二:理解“好的比喻”
1.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比喻,你们思考过怎样的比喻是 “好的比喻”吗?你们认为《春》里的比喻好不好?好在哪里?
(1)品读下面的比喻句,说说这个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2)如果把这个喻体换成能体现多或喜爱之情的其他事物,表达效果有什么不一样吗?小组讨论,并做记录。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粉尘,像宝石。
2.“好的比喻”除了形似以外,还要具备哪些要素?
3.赏析《春》中“好的比喻”,完成下面两个任务。
(1)从原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比喻句,从“好的比喻”的角度为它做批注。
(2)小组推选出最好的一条批注,向全班展示。
任务三:创作“好的比喻”
任务:
①对照“好的比喻”的定义,针对所选片段,创作一个(或一组)比喻句,并由 组员进行朗读设计。
②小组组合句子,以朗读的形式向全班展示。
③其他同学从“比喻”和“朗读”两个角度提出修改的建议。
我的比喻:
组员的朗读设计: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推荐阅读:朱自清《荷塘月色》
第五课时 《济南的冬天》(单篇精读)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脉络。
2.继续训练朗读,掌握重音与停连的要领。
【课前预学】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写作思路。
【课中探究】
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运用你已经掌握的朗读技巧,自由朗读课文,你所读到的“冬”与日常感受到的冬天有何不同?
2.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你会选哪一个?
3.梳理文章的写作脉络,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任务二:训练朗读,以声绘景
1.根据你的理解,标出课文第3 段的重音和停连,并尝试朗读这一段。
2.小组合作,选择一个语段完成朗读任务。
任务:
①圈画出最能表现其特点的语句。
②运用重音、停连等符号分别做朗读设计。
③小组交流,指定组员在全班展示。
示例:我们小组选择“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山尖ˇ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ˇ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ˇ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给山们ˇ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ˇ更美的ˇ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ˇ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ˇ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领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思。
第六课时 《济南的冬天》(单篇精读)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情感。
2.通过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能够赏析情景交融的写法。
【课中探究】
任务一:比较阅读,文章揭秘
1.出示资料。
材料1:
济南境内的主要山峰有长城岭、跑马岭、梯子山、黑牛寨等。最高峰海拔为 989米。
材料2:
济南地处中纬度地带,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3.8℃,最低气温零下 19.7℃,最低月均温-3.2℃(1月)。
2.以上两段材料与文章有何矛盾之处?
3.为什么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会和现实产生那么大的反差?我们来了解一下《济南的冬天》的写作背景。
《济南的冬天》写作背景
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7月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本文写于1931年春天。
任务二:品读语言,了解写法
1.文中哪些语句能让你直接感受到老舍对济南的喜爱? 试一试,读出这种喜爱。
2.寻找文中隐含着作者情感的句子,朗读并体会情感。
3.本文的抒情方式,既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这些抒情性的语句各有什么特点呢?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表达的妙处。
第七课时 《济南的冬天》(单篇精读)
【学习目标】
1.体会文章富有变现力的语言,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方法。
2.通过读写创作,能够掌握“比拟”和“比喻”的用法。
【课中探究】
任务一:比较阅读,迁移运用
1.从文中找出比喻句,并说说它是不是“好的比喻”。
2.阅读课本“比拟”部分,了解比拟的相关知识。
3.以下面的句子为例,体会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例句: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 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4.比较下面两组语句,看看甲句与乙句有什么不同。
(1)
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乙:等到快日落的时候,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露出点儿粉色。
5.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①摘录能打动你的比拟句,从“形”“神”“情”三个角度进行赏析和批注。
②小组交流讨论:什么是“好的拟人”?
6.从这些文字里,你想象出一个怎样的老舍?
任务二:读写创作,学以致用
选择家乡的一个季节,创写一个片段。
提示:
①抓住季节特点,运用“比拟”和“比喻”传情达意。
②小组交流,提出修改建议。
③全班分享。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课外阅读老舍先生描写济南的系列散文《一些印象》中的其他几节,可尝试写几句简短的感想或评论。
第八课时 整合联读
【学习目标】
1.巩固朗读训练技巧,特别注意诗歌特有的节奏和音韵美。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
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3.揣摩和品味语言形式,能准确体会作者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中所蕴含的情感。
【课中探究】
任务一:诗中有声•读出韵律
1.一读诗歌,读准节奏。
指导朗读要求:
①节奏停顿
②轻重缓急
③抑扬顿挫
小贴士:
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一般两字一个节拍,五言诗一般按“二三”或“二二一”的节奏朗读,六言诗一般按“二二二”的节奏朗读,七言诗一般按“二二三”或“二二二一”的节奏朗读。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再读诗歌,读出意境。
有感情地朗读,需要我们结合作者的身世经历、写作背景以及解读诗歌的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意蕴美。
(1)了解写作背景
《观沧海》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东汉建安十二年八月,曹操击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对手——袁绍。袁绍残部逃到乌桓(当时辽东半岛上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想得到乌桓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曹操乘胜追击,征讨乌桓。东汉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挥鞭北指,所向披靡,大败乌桓。归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观看沧海壮丽景色。此时,曹操踌躇满志,意气昂扬,挥笔即书,便有了《观沧海》一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王昌龄早年家贫,开元十五年(727)中进士,开始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汜水尉,后来因事贬至岭南,一生遭遇坎坷。王昌龄天宝年间被贬到龙标尉,与其交情深厚的李白当时正在东南地区漫游,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慰藉远方的友人。
《次北固山下》
王湾作为唐代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的一篇。这首五律最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沿江东下,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2)在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朗读诗歌。
任务二:诗中有画•描绘风景
1.齐读四首古诗,小组合作探究:诗人看到了哪些风景?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哪首诗中的景物更美呢?为什么?
任务三:诗中有情•探寻情思
1.按照季节将四首诗的景物进行分类。
2.刘禹锡在《秋词》中曾经写过“自古逢秋悲寂寥”,《观沧海》《天净沙·秋思》两首诗的作者是否悲秋呢?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是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季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两首诗的作者是否对生活充满热爱和希望呢?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本课四首古诗均为写景抒情诗。阅读这类诗歌,首先要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然后抓住关键词句概括景物特征,最后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从而把握景物与情感的关系。请以《天净沙 •秋思》中“古道西风瘦马”一句为例,分析诗歌情与景的关系。
景物:
景物特点:
情感体验:
情与景的关系:
第九课时 整合联读
【学习目标】
1.通过前面所学,能够自主阅读掌握《雨的四季》的内容。
2.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归纳“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规律。
【课前预学】
1.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花bā( ) jiā( )媚
棱( )镜 粗犷( )
jié( )毛 静谧( )
屋yán( ) qī( )冷
化zhuāng( ) 莅( )临
吝啬( )( ) xī( )沥
干sè( ) 草垛( )
绿茵茵( ) 咄( )咄逼人
(2)根据意思写词语。
安静:
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拜访。多用于书面:
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2.课文结构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3.侧面描写
作者在写雨的时候,通过描写雨中景物,形象地表现了不同季节的雨的特点。阅读相关段落,圈出作者描写的景物,并总结对应季节的雨的特点。
(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特点:
(2)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特点:
(3)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
特点:
参考答案:
1.(1)苞 娇 léng guǎng 睫 mì 檐 凄 妆 lì lìn sè
淅 涩 duò yīn duō
(2)静谧 莅临 造访 吝啬 咄咄逼人
2.(1)热烈、粗犷、奔放 (2)沉静、端庄、深情 (3)自然、平静、纯洁 (4)总写
3.(1)娇媚、美丽 (2)热烈、粗犷 (3)端庄、沉静
【课中探究】
任务一:略读尝试,批注概括
自学:朗读课文,并做好旁批或者在原文中做好圈点,并概括四季雨不同的形象和特点。
互学:小组内交流四季雨不同的形象和特点。
展学:在黑板上分出四块区域:春、夏、秋、冬,一个小组负责一个季节,小组组员上讲台板书某个季节雨的形象和特点。
评学:当一个小组完成任务后,其他小组可以适当补充。
任务二:横向比读,归纳经验。
自学:《雨的四季》和《春》《济南的冬天》比较阅读,总结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经验规律,填写表格。
横向比读,归纳规律
互学: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讨论,总结并整合一份小组的最终学习任务单。
展学: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
评学:其他小组评价或补充。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完成练习册作业。
第十课时 读写共生课
【学习目标】
1.通过讨论交流,能够整理出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经验和写作方法。
2.通过阅读和讨论,完成写作构思能力迁移。
【课中探究】
任务一:整理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经验和写作方法。
自学:再次阅读《雨的四季》和《春》《济南的冬天》三篇课文,整理出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经验和写作方法。
任务二:写作构思能力迁移。
小组交流:小组讨论交流完成下表。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思考作文写作提纲。
第十一课时 读写共生课
【学习目标】
结合自己的观察体验、单元课文的学习心得,能够完成写作提纲。
【课中探究】
任务:拟写写作提纲。
结合自己的观察体验、单元课文的学习心得,完成写作提纲。
抒写“家乡单季”的写作提纲
抒写“家乡四季”的写作提纲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根据提纲完成作文。
第十二课时 读写共生课
【学习目标】
通过班级讨论,能够完成推选优秀作文收入班级作品集的任务。
【课中探究】
任务:推荐优秀作品入选班级作文集
1.小组讨论,向班级推荐代表性作品;
2.班级讨论,推选收入班级作文集的作品。(评价可参考下列量化表)
写作评价量化表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课后完成作品集《家乡四季》编辑制作。
第十三课时 拓展实践课
【学习目标】
1.通过老师指导,能较好设计朗读比赛评价量表。
2.能小组合作完成朗读比赛。
【课中探究】
任务一:确定朗读比赛评价量表
互学:小组内讨论完善成员设计的朗读比赛评价量表。
展学:小组展示,班级确定最终评价量表。
朗读比赛评价量表
任务二:开展朗读比赛
1.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分配朗读任务,合作完成一篇完整课文的朗读。
2.班级开展朗读比赛,评出最佳小组。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本课四首古诗均为写景抒情诗。阅读这类诗歌,首先要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第十四课时 单元小结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回顾,能够准确评价自己。
2.通过班级讨论,对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方法更加熟悉。
【课中探究】
任务一:自我评价。
抒情散文学习自我评价表
任务二:总结提升。
抒情散文的阅读步骤:
【总结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问:
【课后延学】
思考:如何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抒情散文?
核心任务
课型安排
学习任务
课时
安排
班级编撰一本写景作品集《家乡四季》
单元导读课
任务一:感知单元内容
任务二:听范读,模仿读
1课时
单篇精读课
任务一:《春》精读
任务二:《济南的冬天》精读
6课时
整合联读课
任务一:诗中有声•读出韵律
任务二:诗中有画•描绘风景
任务三:诗中有情•探寻情思
任务四:略读尝试,批注概括
任务五:横向比读,归纳经验
2课时
读写共生课
任务一:总结方法
任务二:能力迁移
任务三:拟写提纲
任务四:作品推优
3课时
拓展实践课
任务一:制定评价量表
任务二:开展朗读比赛
1课时
单元小结课
任务一:自我评价
任务二:总结提升
1课时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平均气温
(摄氏度)
-3.2
0.3
6.5
15.4
22.1
25.9
27.2
26.2
21.9
15.8
7.3
-0.2
13.8
课文阅读经验总结
描写对象如何选择
《雨的四季》在景物选取上和《春》《济南的冬天》有何不同?
2.《雨的四季》和《春》《济南的冬天》在选取景物方面有哪些共同点?
描写顺序如何安排
《雨的四季》《春》《济南的冬天》的写作顺序可以分为几类?
2.作者如此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是什么?
描写方法如何运用
《雨的四季》和《春》《济南的冬天》共同使用的修辞方法有哪些?
2.这些修辞的使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作者情感如何抒发
三篇课文结尾的感情抒发,哪些是直抒胸臆的,哪些是委婉含蓄的?
2.这两种方式各有哪些优点?
课文阅读经验总结 向 写作构思能力迁移
描写对象如何选择
描写顺序如何安排
描写方法如何运用
作者情感如何抒发
写作构思能力迁移
描写对象如何选择
1.我想写家乡四季,还是某一季节?如果是某一个季节,我想写( )季?
2.为了突出这个季节的特点,我想选取的景物是什么?为什么?
描写顺序如何安排
1.我打算按照什么顺序来写作?
2.我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写作顺序?
描写方法如何运用
1.我想用哪些修辞方法增强表达效果?
2.我想用这些方法来达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作者情感如何抒发
1.在文章结尾,我想用什么方式抒发感情?
2.我为什么选择这种抒情方式?
所写季节
景物选取与顺序
画面特点
概括
重点突出的画面描写以及打算采用的方法
我的感情抒发
景物1:
感情为何:
如何抒发:
景物2:
……
景物N:
所写季节
季节顺序与景物
选取
画面特点概括
重点突出的画面描写以及打算采用的方法
我的感情
抒发
四季
( )季:
感情为何:
如何抒发:
( )季:
( )季:
( )季:
等级
描述
一类文
能够通过典型景物的选取、合理写作顺序的安排、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景物画面,表现季节特点,表达自己的深情。在选材、语言或立意等方面有突出的亮点。
二类文
能够选取恰当的景物,写作顺序清晰,画面描写手法比较丰富,景物特点比较突出,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类文
能够选取比较恰当的景物,安排比较合理的写作顺序,画面描写比较单薄,季节特征不够鲜明,情感抒发不太自然。
四类文
缺乏画面描写,景物描述不能体现季节特征,文章思路混乱,抒发感情生硬,或字数不够,没能完成。
序号
评价内容
五星
评价
评价标准
1
重音得当
抑扬顿挫
☆
☆
☆
☆
☆
2
停连适宜
节奏分明
☆
☆
☆
☆
☆
3
语气语调
恰到好处
☆
☆
☆
☆
☆
4
饱含感情
打动人心
☆
☆
☆
☆
☆
内容
完成情况
能在课文学习中,掌握朗读的技巧,把握重音和停连,读出抑扬顿挫,读出声情并茂。
很好[ ]还不错[ ]有待提升[ ]
能在学习中揣摩和品味散文语言形式,体会作者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中所蕴含的情感。
很好[ ]还不错[ ]有待提升[ ]
选取家乡四季有代表性的景物,能够运用拟人与比喻,发挥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很好[ ]还不错[ ]有待提升[ ]
能和小组成员很好地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小组朗读比赛。
很好[ ]还不错[ ]有待提升[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六单元精品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823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六单元精品导学案及答案</a>,共3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单元学习任务,学习目标,课中探究,总结反思,课后延学,课前预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行香子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6710_t4/?tag_id=42" target="_blank">行香子导学案</a>,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学习任务三,学习任务四,学习任务五,记录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26_t4/?tag_id=42" target="_blank">小石潭记学案</a>,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学习任务三,学习任务四,学习任务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