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测试(试题)-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测试(试题)-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拼音,写词语,选择万花筒,照样子,写句子,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8分 )
一、读拼音,写词语。(10分 )
中国少年需要有强壮的体魄——shòu ruò( )的jǐbèi( )无法抵御外敌的 qīn
lüè( ); 中国少年需要有勤劳的双手——lǎn duò( )会huǐmiè( ) 超 群 的
智慧;中国少年需要有质朴的性情—— ài mù( )虚荣只会让你在一次次攀比中迷失自我;
中国少年还需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那càn làn huī huáng( )的厚重历史,那体现文
明的不可计数的 qí zhēn yì bǎ( ),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厚底蕴。
二、选择万花筒。(9分)
1. 找出每组中的一个错误的读音,将序号写在括号里。(4分)
(1)( )A. 嫉妒(jí) B. 潜水(qián) C. 依 偎(wēi) D. 万马齐喑(àn)
(2)( )A. 执拗(niù) B. 相框(kuāng) C. 平衡(héng) D. 丢三落四(là)
新鲜
(3)( )A. 眼 睑(jiǎn) B. 崩 塌(tā) C. 发 酵(xià) D. 不计其数(shù)
(4)( )A. 勉强(qiǎng) B.树 冠(guān) C. 诺言(luò) D. 应接不暇(xiá)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 万马齐喑究可哀。(沉默) B.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认识)
C.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说) D. 我们给别人提意见的时候,态度不能太生硬。(不柔和)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 工程师林鸣为了港珠澳大桥的焊接工作废寝忘食,处心积虑地想各种办法。
B. 今年大丰收,全村的人都在田里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真是一个多事之秋啊!
C. 敌人想方设法来破坏(地道),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什么办法)都用遍了,真是足 智多谋。
D. 在太平盛世中,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社会安定和谐,秩序井然。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分)
A. 我采了美丽的一束鲜花,送给我的老师。
B.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丰富情感。
C. 游隼俯冲时的速度比任何所有一种动物奔跑时的速度都要快。
D.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正迎来利用海洋、开发海洋的新时代。 5. 关于“当好民间故事传讲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1分)
A. 为了更吸引听众,讲故事时可以适当地配上相应的动作、表情等。
B. 为了更吸引听众,讲故事时可以改变故事的主要内容、改变故事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这样故事 更有新鲜感。
C. 为了更吸引听众,讲故事时可以转换角色,比如讲《猎人海力布》,可以用海力布的口吻来讲, 这样会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D. 为了更吸引听众,讲故事时可以加上大胆的想象,来丰富故事的情节,也可以变换故事的顺 序,比如先讲结果,再讲起因和经过。
6. 新情境介绍春晚吉祥物下列选项中,对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1分)
2023年12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2024龙年春晚吉祥物“龙辰辰”,是从源远流 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设计灵感。它从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中提取独具上古特色的龙 鼻作为设计元素,参考故宫博物院九龙壁上的“五爪金龙”设计龙爪造型,姿态取自收藏于西安 博物院的鎏金走龙,英姿飒爽、意气风发。配色上,更是选用了赪霞、春辰等中国传统颜色。
A. 中央广电总台2024龙年春晚吉祥物形象“龙辰辰”正式发布。
B.“龙辰辰”的配色方面选用了赪霞、春辰等中国传统颜色。
C. 吉祥物“龙辰辰”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设计灵感。
D.“龙辰辰”参考了故宫博物院九龙壁上的“五爪金龙”设计的龙爪造型。
三、照样子,写句子。(6分)
(1)(姿势,样子)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1 . 姿态
(2)(态度、气度)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1)(表示没有变质或经常流通)
(2)(表示出现不久或新奇少见)
2. 例: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
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 儿了。
月上柳梢,星星在夜空中闪烁。
四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5分)
诗词中有画:王维用“明月松间照, ”为我们描绘了明月朗照、泉水淙淙 的画面;张志和以“西塞山前白鹭飞, ”来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
诗词中有情: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 ”中的爱国之情;张继“月落乌啼霜 满天, ”中的羁旅之愁;纳兰性德“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中的思乡之情。
五、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练习。(8分)
春雨小学五年级(1)班组织了“发现身边的榫卯结构”主题活动,请你一起参加此次活动,完成练习。
两块木头,钉在一起,它们只是两块木头。但是,经榫(头) 卯(眼)
过木匠的加工,让它们一凸一凹,木头便有了阴阳,有了 思想,有了情愫。它们也有了新的名字——榫卯。
玩具中的榫卯 鲁班锁是一种曾广泛流传于中国
榫卯结构
民间的智力玩具。它的种类多样,其中以六根型最流
行。鲁班锁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的榫卯结构,不借助外力,完全靠自身结构连接支撑。
建筑中的榫卯 榫卯结构利用木质材料纵向上具备强度和韧性、横向容易折断的特点,通过变
换其受力方式,将部分横向受力转换至纵向,借用纵向的强度和韧性支撑起力,避弱就强。地震时 此类建筑,能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能量,从而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害。在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和 地质灾害之后,我国大量的木结构建筑依然可以屹立不倒。始建于辽代的应县木塔就是榫卯结构 建筑中的典范。
衍生出的艺术 随着榫卯建筑的发展,许多艺术形式与之相伴而生。以建筑为主要描绘对象 的界画,在宋元时期曾达到按比例放大即可指导施工的程度。主要作品有北宋郭忠恕的《明皇避暑 宫图》等。“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屋顶、飞檐、斗拱……彩绘、雕刻……在具备功能性和观赏性的同 时,也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建筑美学。
榫卯结构除了体现在建筑本身以外,还蕴含着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榫卯结构蕴含着中国人深邃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 精神,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文化自信。
1.下列玩具中不是鲁班锁的一项是( )。
C.
B.
D.
A.
2. 跨学科 榫卯中的力学仔细阅读“建筑中的榫卯”内容,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榫卯结构的应用并没有解决木质材料的纵向易折断的问题。
B. 榫卯结构根据木材纵向容易折断的特点,变换其受力方式,使得木质的榫卯建筑更加稳定。
C. 榫卯结构将部分横向受力转换至纵向,借用纵向的强度和韧性支撑起力,避弱就强。
D. 始建于辽代的应县木塔能够历经近千年不倒,主要是因为其塔身是由结实的木料构成的,并 未使用榫卯结构。
3. 跨学科 绘画艺术仔细阅读“衍生出的艺术”内容,选出下列不是界画的一项( )。
C.
B.
A.
D.
[晋]顾恺之 [宋]郭忠恕 [元]李容瑾 张孝友
《洛神赋图》(局部)《明皇避暑宫图》(局部) 《汉苑图》(局部) 《江楼夜月图》(局部)
4. 灿灿华夏,灼灼风华。古人用智慧和巧思在方寸之间尽显榫卯之美。在本 次活动的尾声,同学们针对榫卯之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橙橙:“‘紫阁丹楼纷照耀,璧房锦殿相玲珑’体现了榫卯古建筑‘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的建 筑之美。”
B. 忙果:“‘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体现了榫卯古建筑鬼斧神工、端稳和谐的稳固 之美。”
C. 翊翔:“‘方柄圆凿’‘天衣无缝’,榫卯结构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阴阳互补、虚实相生’的 哲学之美。”
D. 楷尧:“‘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榫卯结构体现了中国古人追求事物实用性和节约成本的 功利之美。”
第二部分 阅读与探究(32 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 一)孔子学琴
孔子学鼓琴师襄①子,十日不进②。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③也。”有 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 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④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长,眼如 望羊⑤,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⑥也。”
(选自《史记 ·孔子世家》)
【注释】①师襄:春秋时期鲁国的音乐家。②不进:不再学新的内容。③数:规律。这里指演奏的技 巧。④穆然:严肃的样子。⑤羊:同“洋”,远方。⑥文王操:古琴曲名。
1. 为文中加点字选择恰当的释义。(填序号)(2分)
A. 深黑色。 B. 熟悉,记住。 C. 弹奏。 D. 增加,指增加新内容,学新的乐曲。
(1)孔子学鼓琴( )(2)可以益矣( )(3)丘已习其曲矣( )(4)黯然而黑( )
2. 文中画“ ”的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 师/盖云/文王操也 B. 师盖/云/文王操也
C. 师/盖云文王操/也 D. 师盖/云文王操/也 3. 孔子学琴的过程可以分成以下四个阶段:(2分)
4.发挥想象写一写,孔子在弹奏《文王操》时,眼前会出现怎样的一个人,猜测一下这个人会是谁?
(2分)
5.从本文中你了解到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分)
( 二 )
【材料一】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滋养着中华民族的心灵。
—你愿意参加有关保护中国
传统文化的宣传活动吗?
60% 50% 40% 30% 20% 10%
0L
积极 一般 无所谓
【材料二】
【材料三】
莆仙戏是我国古老的剧种之一,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据统 计,莆仙戏现存传统剧目5000多个,约占全国各剧种传统剧目总和的三分之一。
1. 结合材料二的两个图表,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大多数同学愿意深入了解本地民族文化技艺,但不愿意增加中国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
B. 大多数同学愿意深入了解本地民族文化技艺,但只有少数同学愿意积极参加有关宣传保护中 国传统文化的活动。
C. 大部分同学非常愿意积极参加宣传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
D. 绝大部分同学愿意增加中国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并愿意积极参加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宣 传活动。
2. 不同传统节日有着不同的传说或故事,比如乞巧节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 节与“屈 原投江”的故事有关; 节与“嫦娥奔月”的传说有关。(2分)
3. 结合材料一写一条宣传标语,号召大家来保护传统文化。(1分 )
4.新考法 辩论思维 在一场以“莆仙戏该不该保留”为主题的辩论赛中,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 材料三和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理由。(理由至少两点)(4分)
(三)唤醒沉睡文物的人
①庄严的神像、奇异的面具、高大的神树……三星堆文物从沉睡中被唤醒。这离不开博物馆的 文物修复师们。
②1986年,青铜神树重见天日。刚出土时,只是一堆混杂着泥土的碎片,根本看不出树的形态, 甚至找不出一根完整的枝丫。如何让青铜神树重放光彩呢?郭汉中跟随师父杨晓邬接受了这个挑 战性任务。他们反复猜测,不断论证,历时三年多,做好了修复前的准备工作。
③1990年,修复工作开始了。他们先根据造型、花纹对碎片分类,再把同类的碎片拼接、对位。 起初,他们并不知道青铜神树有多高,只能从下往上一点点地摸索,就像完成拼图一样。他们经常 弓着身子,小心翼翼地试探每一块残件的合理位置。有时候,为了拼接、固定一块残片,他们需要夜 以继日地工作。酷日炎炎,汗水浸透了衣衫;寒风阵阵,他们毫不觉察。两千多个日夜,他们在5米 高的脚手架上爬上爬下,终日埋头于青铜神树的修复工作中。七年光阴一晃而过,这株高达396厘 米的青铜神树终于被“唤醒”了。它的底座好像小山相连,树上“神鸟”和“飞龙”栩栩如生。据考证, 这件青铜神树是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
④作为徒弟的郭汉中,在学习修复技艺的同时,非常重视对传统技艺的改良创新。2019年末, 三星堆新发现六座祭坑。如何完整地提取坑内的象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为了避免埋藏于地下 千年之久的象牙在提取时发生断裂、损坏,郭汉中创造性地自制了许多小工具,解决了象牙提取过 程中的难题。他还借鉴了骨科手术的固定方式,采用给象牙打“绷带”的蜡膜固型加固方式,保证了 上百根象牙安全出坑,开创了考古发掘过程中保护文物的先河,唤醒了更多沉睡的文物。
⑤郭汉中还非常重视文物修复技术的传承。他领衔成立了文物修复技能大师工作室。每天, 他指导徒弟耐心细致地给文物“做手术”:清洗、粘接、补缺、打磨、做旧、上色,一丝不苟。徒弟遇到 困难的时候,他就手把手地教。郭汉中说:“三星堆的国宝那么多,我这辈子是修复不完了,但我的
徒弟们可以继续干下去,这门古老的技艺也要继续传承下去。”随着工作室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 人加入了唤醒沉睡文物的队伍。
⑥三尺工作台,装得下古往今来;三十载光阴,换不回青丝如缕。以郭汉中为代表的文物修复 师们几十年如一日,逐渐唤醒了沉睡的古蜀文明。
(本文根据相关材料改写)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2分)
(1)奇异:
(2)一丝不苟:
2. 请你根据要求梳理提纲,把握文章内容要点。(2分)
题目:唤醒沉睡文物的人
开头:第①自然段:三星堆文物被文物修复师修复。
(1)第②~③自然段:郭汉中和师父修复青铜神树。
中 间(2)第④自然段: (3)第⑤自然段:
结尾:第⑥自然段:文物修复师们几十年如一日,让古蜀文明焕发生机。
3.短文第③自然段描写了郭汉中与师父一起修复青铜神树的场景,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的感受。(3分)
第三部分 表达与交流(3 0 分)
七、习作。(请另附纸)(30分)
博物馆包罗万象,令人神往。其实,童年也是一座博物馆,珍藏着许多美好的 记忆,那里有难忘的人、事、物、景……请选择“童年博物馆”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一 个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注意要把内容写清楚,表达出真 情实感。
问题
愿意
一般
无所谓
你愿意深入了解本地民族文 化技艺吗?
55.92%
37.28%
6.80%
你愿意增加中国传统节日为 法定节假日吗?
86.09%
8.88%
5.03%
4.“唤醒沉睡文物的人”指的是( )。(1分)
A. 郭汉中 B. 文物修复师 C. 郭汉中和杨晓邬 D. 郭汉中和徒弟
5.请结合短文内容,谈谈“唤醒沉睡文物的人”都“唤醒”了什么?(2分)
6. 结合下面两则资料,你对这篇短文又有了哪些新的理解?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资料一】“这个工作不容易!发扬慢工出细活的精神,慢慢来,久久为功,搞成一件是一件。谢 谢你们为文物保护作出的贡献。”
(摘自新华社)
【资料二】仔细观察郭汉中的双手,会发现它们异于常人,虎口处的肌肉高高隆起,这是他常年使 用工具的最好证明。
(新华社《大国工匠》)
参考答案
一 、瘦 弱 脊 背 侵 略 懒 惰 毁 灭
爱慕灿烂辉煌奇珍异宝
二、1. (1)D (2)B (3)C(4)C
2.B [解析 ]本题考查字词的释义。B 项,“默而 识之”中“识”的意思是记住。
3.D 4.B 5.B
6.C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由
这则新闻中的第一句话可知,文段主要讲了“吉 祥物‘龙辰辰’,是从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中寻找设计灵感”,后面的内容是对这句话 的具体叙述。这句揭示新闻核心内容的话叫作 “导语”。
三、1. (1)在森林里能够呼吸到更多新鲜的空气
(2)智能手机在如今已不算什么新鲜东西了
2.月上柳梢头,夜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就像无 数在不停眨巴眨巴的小眼睛,给漆黑的夜空带 来一点儿光明。
四 、清泉石上流桃花流水鳜鱼肥家祭无忘告乃翁 江枫渔火对愁眠故园无此声
五、1.B 2.C 3.A 4.D
六、(一)1. (1)C(2)D (3)B(4)A
2.A
3 . 习其曲 习其数习其志得其为人
4.示例:他的眼前出现了一个身材魁梧的人,那人 皮肤黝黑,体形颀长,目光明亮,威风凛凛,器宇 轩昂。 我猜测他就是体恤百姓、胸怀博大、统治四方诸侯的周文王。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作答本题时, 我们先在文中找到能够概括人物形象、确定人 物身份的句子,即“黯然而黑,幾然而长,眼如望 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展开想 象,用恰当的语言把这些句子的意思复述出来 即可。
5.示例:读了这个故事,我进一步了解到孔子是一 个虚心学习、精益求精的人,从中我明白了做任 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的道理。
(二)1.B 2.端 午 中 秋
3.示例一: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 德。示例二:文明凝聚力量,文化成就辉煌。
4.示例:我认为莆仙戏应该保留。①因为莆仙戏 是我国古老的剧种之一,被誉为“宋元南戏的 活化石”,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国家级的非 物质文化遗产。②莆仙戏现存传统剧目 5000多个,约占全国各剧种传统剧目总和的三 分之一,它以方言的形式进行演唱,为用方言 研究戏曲史提供了重要途径。联系实际内 容略。
(三)1. (1)奇特或跟一般情况很不一样。在文中 指三星堆出土的面具形状奇怪特别。
(2)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在文中指文物修复师在工作时,十分细致。
2. (2)郭汉中非常重视对传统技艺的改良创新。 (3)郭汉中非常重视文物修复技术的传承。
3.示例:通过对“弓着身子”“小心翼翼”“试探”“爬 上爬下”等细节的描写,我能感受到郭汉中和师 父在修复文物时的不辞辛苦、精益求精、严谨认 真。“七年光阴一晃而过,这株高达396厘米的 青铜神树终于被‘唤醒’了”,从中我感受到郭汉 忠和师父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与坚持。
4.B
5.示例:①文物修复师们“唤醒”了青铜神树。
②文物修复师们“唤醒”了古蜀文明。③郭汉中 改良传统技艺,“唤醒”了更多沉睡的文物。④郭 汉中重视传承,带徒弟、发展工作室,影响更多的人加入“唤醒”文物的队伍中。
6.示例:①我从资料一中体会到文中人物做事持 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美好品质。②我从资料 二中体会到文中人物的认真刻苦、踏实努力、尽 职尽责、不辞辛苦。③综合两则资料内容,我 从中感受到了作者对文物修复师的敬佩、赞叹、 赞美、感谢。
七、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一次月考测试(试题)-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拼音写词,比一比,再组词,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补充词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一次月考测试(试题)-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拼音,写词语,比一比,再组词,填空组成,读下面的语句,写出主要意思,按要求改写句子,补充句子,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测试模拟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训练,课本直通车,阅读园地,习作,综合展示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