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西师大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2024)一年级上册(2024)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学情评估,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材分析: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是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 10 以内的数和掌握了 10 以内数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让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为后续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更复杂的数学运算奠定基础。教材以直观的情境图和实物图为载体,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含义。
2.掌握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够熟练进行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算理。
2.掌握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含义,正确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学情评估:
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在学习本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 10 以内的数,掌握了数的分与合,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计算基础。但是,学生对于加减法的含义理解可能还比较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物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同时,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演示、图片展示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情境教学法学: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4.游戏教学:通过数学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策略】:
1.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操作活动,加深对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理解。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合作中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板书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定义
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3+2=5
计算方法: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不变。
减法的含义: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还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
5-2=3
计算方法: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上的数不变。
八、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教学法和操作法,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操作活动,加深对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理解。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合作中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较好地理解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含义,掌握了计算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学生在计算时还存在错误,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个别辅导。
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 出示一些 10 以内的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认读。2. 复习数的组成,如:5 可以分成 2 和 3;4 和 3 组成 7 等。3. 提问:谁能说说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呢?
1. 学生快速认读数字卡片。2. 学生积极回答数的组成问题。3. 学生思考并回答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通过复习旧知,为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唤起学生对数字和运算的熟悉感。
(二)、情境创设
1. 展示课本主题图或者用多媒体展示小朋友们在操场上玩耍的场景,有几个小朋友在踢毽子,几个小朋友在跳绳。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1.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2. 学生回答看到的内容,如:有几个小朋友在踢毽子,几个小朋友在跳绳等。
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问题的产生。
(三)、提出问题
1. 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踢毽子的小朋友和跳绳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2. 再提出问题:如果有小朋友从踢毽子的队伍中去跳绳了,现在踢毽子的小朋友比跳绳的小朋友多几人?或者反过来问跳绳的小朋友比踢毽子的小朋友少几人?
学生认真听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如何解决。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四)、探究不进位加法
1. 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踢毽子的小朋友和跳绳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假设踢毽子的有 3 人,跳绳的有 2 人。2. 提问:怎么用算式表示呢?3.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3+2。4. 让学生用小棒或者计数器等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理解 3+2 的计算过程。5. 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并讲解是怎么得出结果的。6. 教师总结:3+2=5,在计算不进位加法时,我们可以直接把个位上的数字相加,3+2 就是 3 个一加上 2 个一等于 5 个一。
1. 学生思考问题并尝试回答。2. 学生回答用加法算式表示。3. 学生列出算式 3+2。4. 学生用学具进行操作。5. 学生上台展示并讲解。6. 学生认真听教师总结。
通过实际操作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探究不退位减法
1. 引导学生解决第二个问题:如果有小朋友从踢毽子的队伍中去跳绳了,现在踢毽子的小朋友比跳绳的小朋友多几人?假设踢毽子的有 4 人,跳绳的有 2 人。2. 提问:怎么用算式表示呢?3.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4-2。4. 让学生再次用小棒或者计数器等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理解 4-2 的计算过程。5. 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并讲解是怎么得出结果的。6. 教师总结:4-2=2,在计算不退位减法时,我们也是直接把个位上的数字相减,4-2 就是 4 个一减去 2 个一等于 2 个一。
1. 学生思考问题并尝试回答。2. 学生回答用减法算式表示。3. 学生列出算式 4-2。4. 学生用学具进行操作。5. 学生上台展示并讲解。6. 学生认真听教师总结。
与探究不进位加法类似,通过实际操作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巩固练习
1. 出示一些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式,如:2+3、5-2、4+1、6-3 等,让学生直接口算出结果。2. 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解答。3. 小组竞赛: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比赛,看哪个小组算得又快又准。
1. 学生直接口算出结果。2. 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解答。3. 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竞赛。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小组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七)、课堂总结
1.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引导学生回顾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3.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1. 学生回答学习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2. 学生回顾计算方法。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八)布置作业
1.完整课后作业及做一些适量的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预习下一节课。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2024)五年级下册认识方程教学设计,共6页。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2024)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梯形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