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第1页
    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第2页
    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2O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共32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考试号填写清楚,并用2B铅笔认真正确填涂考试号下方的数字。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e-56 C-12 O-16 H-1
    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生理盐水B. 干冰C. 果汁D. 澄清石灰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生理盐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是混合物;
    B、干冰(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
    C、果汁中不光有水,还有水果中的营养物质等,是混合物;
    D、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是混合物。
    故选:B。
    2.下列元素名称和符号书写都正确的是
    A. 氩ArB. 镁mgC. 氯CLD. 猛Mn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氩为稀有气体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r,故A正确;
    B、镁的元素符号为Mg,B中首字母未大写,故B错误;
    C、氯为非金属元素,其元素符号为Cl,第二个字母要小写,故C错误;
    D、锰为金属元素,其元素符号为Mn,D中名称书写错误,故D错误;
    故选:A。
    3.下列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A.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体现了氧气能供给呼吸
    B. 氦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体现了氦气密度小于空气
    C. 氮气用作保护气,体现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D. 活性炭用于净水,体现了活性炭的可燃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气能供给呼吸,所以氧气可由于医疗急救,故正确;
    B、氦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并且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可用于填充气球,故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用作保护气,故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与异味,可用于净水,故错误。
    故选:D。
    4.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 氢气B. 二氧化碳C. 氯化钠D. 铁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实验室用于盛放少量石灰石的仪器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是广口瓶、B是细口瓶、C是滴瓶、D是集气瓶;实验室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的仪器是广口瓶;
    故选:A。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木炭空气中燃烧,持续红热,生成黑色固体
    B. 红磷可以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并放出大量的热
    D. 敞口加热碳酸氢铵固体,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持续红热,生成物是气体,错误;
    B、红磷可以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五氧化二磷固体,现象就为产生大量白烟,错误;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并放出大量的热,错误;
    D、加热碳酸氢铵固体生成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水和二氧化碳,则加热碳酸氢铵固体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滴水成冰B. 汽油挥发C. 光合作用D. 石蜡熔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水变成冰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汽油挥发的过程中只是汽油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葡萄糖,同时释放氧的过程,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属于化学变化。
    8.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热胀冷缩—温度高时,分子变大;温度低时,分子变小
    C. 高温条件下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D. 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水生成H2和O2,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D、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9.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硅原子的质子数为14
    B. 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硅
    D. 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8.09g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小格中的信息可知,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所以其质子数也是14,故A说法正确;
    B、由硅的元素名称的汉字偏旁为“石”,则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说法错误;
    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第二位是硅,故C说法错误;
    D、由信息可知元素符号下方的数字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常省略,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10.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铁丝生锈B. 甲烷燃烧C. 呼吸作用D. 粮食酿酒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丝生锈,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发生缓慢氧化所致,故选项错误。
    B、甲烷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
    C、呼吸作用,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D、用粮食酿酒,是粮食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1.下列实验操作图示正确的是
    A. 读取液体体积B. 过滤C. 点燃酒精灯D. 加热液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可用火柴点燃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1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B. 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肥料,在空气中含量越高越好
    C. 二氧化碳有毒,浓度过高会使人陷入昏迷甚至死亡
    D. 某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详解】A、干冰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肥料,但在空气中含量不是越高越好,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浓度过高会使人陷入昏迷甚至死亡,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说法错误。
    D、某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3.为预防患甲状腺疾病,我国部分地区的市售食盐中常常需要添加一定量的
    A. 碳酸钠B. 葡萄糖C. 氯化钾D. 碘酸钾
    【答案】D
    【解析】
    【详解】人体内缺乏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为了防止患甲状腺肿大病,市售的食盐中常添加碘酸钾;
    故选:D。
    14.双酚A能导致内分泌失调,诱发性早熟,其化学式为C15H16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双酚A是由C、H、O三种原子构成
    B. 双酚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8
    C. 双酚A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6:2
    D. 双酚A中氧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双酚A是由双酚A分子构成的,双酚A分子是由C、H、O三种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双酚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16+16×2=228,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双酚A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6):(16×2)≠15:16:2,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双酚A中氧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为×100%,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5.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家庭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B. 自然界中的河水经过滤后可得到纯净的水
    C.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水结成冰的过程中,水分子间的间隙变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家庭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正确;
    B、自然界中的河水经过滤后不能得到纯净的水,过滤只是除去不溶性杂质,还含有可溶性杂质,错误;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错误;
    D、水结成冰的过程中,水分子间的间隙变大,错误;
    故选:A。
    16.如图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钠原子得到电子变成钠离子
    B. 氯原子形成氯离子时,质子数发生了改变
    C. 该变化过程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D. 生成的氯化钠固体中,离子是静止不动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钠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钠离子,错误;
    B、氯原子形成氯离子时,质子数没有发生改变,错误;
    C、该变化过程中,钠原子和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发生了改变,正确;
    D、生成的氯化钠固体中,离子是不断运动的,错误;
    故选:C。
    17.关于高锰酸钾制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高锰酸钾能用于制取氧气,是因为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分子
    B. 检查发生装置气密性时,先用双手紧捂试管,再将导管伸入水中
    C. 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D. 可采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高锰酸钾能用于制取氧气,是因为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不是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应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后用手紧捂试管,不然气体可能跑掉,在水中看不到气泡了,故选项说法错误。
    C、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以防止冷凝水倒流入试管,将试管炸裂,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8.我国研制的一种闪烁晶体材料BGO(化学式为Bi4Ge3O12),其中锗(Ge)元素为+4价,则铋(Bi)元素化合价为( )
    A. +1价B. +2价C. +3价D. +4价
    【答案】D
    【解析】
    【详解】解:在材料BGO中,Bi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该化合物中Ge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化学式及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3)×4+x×3+(-2)×12=0, x=+4。故选D。
    19.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红磷要过量,以保证尽可能耗尽瓶内氧气
    B. 点燃红磷后,应缓慢伸入瓶内并旋紧橡皮塞
    C. 应先打开止水夹再点燃红磷,以免反应放热使橡皮塞弹开
    D. 若将红磷换成木炭,能更精确地测定出结果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为了保证顺利完成实验,数据准确,红磷要足量,才能把氧气消耗完,故正确;
    B.点燃红磷后快速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以防止空气受热膨胀逸出造成较大误差,故错误;
    C.先打开止水夹再点燃红磷,瓶内空气受热膨胀从导管逸出,最终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大于氧气真实体积,故错误;
    D.木炭燃烧虽然也消耗氧气,但也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占据了空气中氧气的空间,不能正确测定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故选:A。
    20.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离子带电荷,因此带电荷的一定是离子
    B. 原子不显电性,因此构成原子的粒子一定都不带电
    C.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因此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D. 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因此燃着的木条在纯氧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
    【答案】D
    【解析】
    【详解】A、离子带电荷,因此带电荷的不一定是离子,比如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都不是离子,错误;
    B、原子不显电性,但构成原子的粒子中质子、电子都带电,错误;
    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有的是由同种的原子直接构成;例如铁属于纯净物,由铁原子构成,推理不正确;
    D、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因此燃着的木条在纯氧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正确;
    故选:D。
    21.下图中,O代表氮原子,●代表氢原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图所示微粒能保持氮气的化学性质B. 乙图所示物质的每个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
    C. 丙图所示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D. 丁图所示物质属于混合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甲图中的微粒表示5个氮原子,由于保持氮气化学性质微粒的是氮气分子,每个氮气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故应该是乙中的微粒,故叙述错误;
    B、由图示可知:乙图中的每个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故叙述正确;
    C、由图示可知:丙中表示的物质是NH3,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叙述正确;
    D、丁的物质表示氮气和氢气的混合物,故叙述正确;
    故选:A。
    22.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化合物一定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
    D.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错误,如一个氖气分子和一个水分子核电荷数相等,但属于两种不同的分子,不能说属于同一种元素;故选项错误;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错误;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就只有一种元素;故选项错误;
    C、化合物一定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故选项正确;
    D、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虽有氧元素,但却有三种元素,故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3.研究二氧化碳性质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在T形三通管中放入干、湿两条紫色石蕊纱布条,并向内缓慢通入二氧化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干布条不变红,说明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
    B. 湿布条下部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C. 干布条不变红,湿布条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D. 将变红的湿布条取出,片刻后又变回紫色,说明石蕊与氧气发生了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干布条不变红,说明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该选项说法正确;
    B、湿布条下部先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C、干布条不变红,湿布条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显酸性物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D、将变红的湿布条取出,片刻后又变回紫色,不是石蕊与氧气发生了反应,是碳酸分解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24.下列实验操作中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明矾能使水中悬浮物沉降,不能和钙镁化合物反应,因此不能用明矾检验硬水、软水,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其中,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是氮气,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即使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也不能说明瓶中不含有氧气,可能氧气浓度偏低,不会使其复燃;例如空气中含有氧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排空气法收集CO2时验满时,应该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熄灭,说明收集满,如果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即使熄灭,也不能说明一定收集满,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25.实验测得某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 FeOB. Fe2O3C. Fe3O4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为FexOy,由题意×100%=70%,x:y=2:3;故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2O3;故选:B。
    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氧原子_____________;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__;
    (3)3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
    (4)硝酸_____________;
    (5)氧化汞中汞的化合价为+2价_____________;
    (6)若“●”表示一个氯原子,则“”表示_____________。
    【答案】 (1). 2O (2). Ca (3). 3SO42﹣ (4). HNO3 (5). (6). Cl2
    【解析】
    【详解】(1)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几个原子,2个氧原子表示为:2O;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故填:Ca;
    (3)3个硫酸根离子就是在硫酸根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3,故填:3SO42﹣;
    (4)硝酸的化学式为HNO3,故填:HNO3;
    (5)氧化汞中汞的化合价为+2价就是在氧化汞化学式中汞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加上+2,故填:;
    (6)若“●”表示一个氯原子,则“”表示氯气,故填:Cl2。
    27.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写出对应的符号表达式,并回答相关问题。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___ (填“吸热”或“放热”)。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实验时要在铁丝末端系一根小木条,其目的是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___________,该反应可用于___________。
    (4)加热铜绿___________,该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答案】 (1). (2). 放热 (3). (4). 引燃铁丝 (5). (6).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7). (8). 分解反应
    【解析】
    【详解】(1)在点燃的条件下,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故填:;吸热;
    (2)在点燃的条件下,铁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实验时要在铁丝末端系一根小木条的作用是引燃铁丝;故填:;引燃铁丝;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故填:;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4)铜绿是碱式碳酸铜的俗称,在加热的条件下,碱式碳酸铜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28.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通过水分解可获得氢气。
    (1)如图中,产生氢气的试管是________ (填“1”或“2”)。
    (2)关于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电源正、负极所连玻璃管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正极玻璃管内气体中,气体被点燃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实验前常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增强导电性
    (3)我国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在光照条件下使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
    II如图为污水处理流程示意图,污水经物理、化学或生化方法分级处理后可达标排放。
    (1)污水通过“格栅”可去除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相当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__________,该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
    (2)消毒处理属于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消毒处理后的无色透明水样中还含有可溶性固体杂质,用简单方法证明该水样中含有可溶性固体杂质: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 (2). CD (3). (4). 过滤 (5). 玻璃棒、烧杯、漏斗 (6). 化学 (7). 取水样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电吹风吹干,观察到玻璃片上有少许白色固体出现,则证明水样中含有可溶性固体杂质
    【解析】
    【详解】I(1)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所以产生氢气的是试管1;
    (2)A、由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可知,电源正、负极所连玻璃管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故说法错误;
    B、正极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具有助燃性,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正极玻璃管内气体中,木条燃烧的更旺,故说法错误;
    C、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说法正确;
    D、由于氢氧化钠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故说法正确;
    故选:CD。
    (3)由题意可知,我国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在光照下分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I(1)过滤是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格栅”可除去水中大块悬浮物,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过滤;过滤中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
    故填:过滤;玻璃棒、烧杯;
    (2)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
    故填:化学;
    (3)可取水样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电吹风吹干,观察到玻璃片上有少许白色固体出现,则证明水样中含有可溶性固体杂质;
    故填:取水样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电吹风吹干,观察到玻璃片上有少许白色固体出现,则证明水样中含有可溶性固体杂质。
    29.大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氧气与二氧化碳可通过相互转化来维持平衡。
    (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该反应的原理是水和二氧化碳在光和叶绿素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同时释放氧气。
    ①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过程中_________能转化为了______________能。
    (2)化学兴趣小组对光合作用产物葡萄糖进一步研究。
    ①验证葡萄糖中含有碳元素。方法是:取少量葡萄糖粉末于_________中,在酒精灯上灼烧,观察到____________现象,初步判断葡萄糖中含有碳元素。
    ②若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完全氧化,反应后产生的能量为15.94KJ。某男子静卧休息一昼夜需消耗约5858KJ的能量。若他因病不能进食,只能靠输入葡萄糖液(其中葡萄糖的质量分数为10%)维持能量,则一昼夜内至少需要输葡萄糖液的质量为________克(假设葡萄糖产生的能量全部用于人体消耗,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1). (2). 太阳能 (3). 化学 (4). 燃烧匙 (5). 有黑色固体出现 (6). 3684.3
    【解析】
    【详解】(1)①自然界中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该反应的原理是水和二氧化碳在光和叶绿素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同时释放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故填:;
    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中太阳能能转化为化学能;
    故填:太阳能;化学;
    (2)①验证葡萄糖中含有碳元素。方法是:取少量葡萄糖粉末于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灼烧,观察到有黑色固体出现的现象,初步判断葡萄糖中含有碳元素;
    故填:燃烧匙;有黑色固体出现;
    ②设一昼夜内至少需输入10%葡萄糖溶液的质量为x,则:5858KJ÷15.94KJ=10%x,解得x≈3684.3g;
    故填:3684.3。
    30.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实验。请回答:

    (1)写出上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
    (2)某同学想利用上述装置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请回答:
    ①高锰酸钾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填字母),该装置尚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
    ②若要用制得的氧气做蜡烛燃烧的实验并检验其产物,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
    (3)某同学选择C,D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
    ①经检查确认装置不漏气后,添加药品方法为:先在仪器b内加入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下同),再在分液漏斗内加入_________,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
    ②反应发生后观察到C中产生大量气泡,D中导管口无气泡冒出,其可能原因是:______。
    ③若用G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验满时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_________ (填“c”或“d”)口外,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答案】 (1). 长颈漏斗 (2). 锥形瓶 (3). (4). A (5). 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6). F或G (7). 大理石(或石灰石) (8). 稀盐酸 (9). CaCO3+HCl→CaCl2+H2O+CO2 (10). 装置漏气 (11). d
    【解析】
    【详解】(1)a是长颈漏斗;b是锥形瓶;
    (2)①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②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若要用制得的氧气做蜡烛燃烧的实验并检验其产物,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F或G,因为这样收集的氧气干燥,不影响产物水的检验;
    (3)①经检查确认装置不漏气后,添加药品方法为:先在仪器b内加入大理石(或石灰石),再在分液漏斗内加入稀盐酸;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aCO3+HCl→CaCl2+H2O+CO2;
    ②反应发生后观察到C中产生大量气泡,D中导管口无气泡冒出,其可能原因是:装置漏气;
    ③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G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气体从c管进入,满了之后才会从d管跑出,故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d口外,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31.下表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微粒示意图。
    (1)写出甲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2)三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3)某气体A经检测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①若气体A是纯净物,请在下侧方框内画出其微粒示意图________(一种合理答案即可)。
    ②若气体A是混合物,下列微粒示意图中能表示气体A的有_____________。
    【答案】 (1). CH4 (2). 水 (3). 或 (4). BD
    【解析】
    详解】(1)由甲物质的分子模型可知,每个甲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H4;故填:CH4;
    (2)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乙是氢气,化学式为H2,丙是水,化学式为H2O,其中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填:水;
    (3)①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种物质,每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填:或;
    ②若气体A是混合物,可能是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或一氧化碳与氧气的混合物,或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混合物,或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氧气三者的混合物。
    A.图示只有一种一氧化碳分子,属于纯净物;
    B.图示表示一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属于气体混合物;
    C.图示是氧分子和碳原子,不属于气体混合物;
    D.图示表示一氧化碳分子和氧分子,属于气体混合物。
    故选:BD。
    32.实验室常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备氧气。为探究双氧水分解的影响因素,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并记录了收集125mL氧气所需时间。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________和_________(填序号)对比,可知温度越高,双氧水的分解速率越快。
    (3)上述最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实验_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
    (4)小明认为要想探究“二氧化锰的使用与否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还需在上表实验①的基础上再添加一组对比实验⑤。请在下表填写实验⑤的有关信息。
    小华认为无需再进行实验⑤,将实验②、④进行对比也可得出“二氧化锰能加快双氧水分解速率”的结论,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双氧水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2). ③ (3). ④ (4). ① (5). 反应速率适中,即节约时间又利于收集 (6). 5% (7). 20 (8). 20 (9). 0 (10). ④中温度高于②中温度,②中利用了二氧化锰,收集时间却小于④,说明二氧化锰能够加快双氧水的分解速率
    【解析】
    【详解】(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发现双氧水浓度大,生成等体积氧气需要的时间较少,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双氧水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故填:双氧水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2)同理,通过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温度越高,双氧水的分解速率越快。
    故填:③;④。
    (3)上述最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实验①,理由是反应速率适中,即节约时间又利于收集。
    故填:①;反应速率适中,即节约时间又利于收集。
    (4)要想探究“二氧化锰的使用与否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题目要求在实验①的基础上再添加一组对比实验⑤,实验①中添加了二氧化锰,所以实验⑤就不能再加二氧化锰,而且其它条件必须与①一致,才能比较出“二氧化锰的使用与否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故实验⑤所填信息如下:
    小华认为无需再进行实验⑤,将实验②、④进行对比也可得出“二氧化锰能加快双氧水的分解速率”的结论。如果不考虑二氧化锰的作用,②中温度低,④中温度高,②应该用的时间更长,而结果却是②用的时间更短,理由只有一个,就是②中有二氧化锰的原因,可以证明二氧化锰能够加快双氧水的分解速率。
    故填:④中温度高于②中温度,②中利用了二氧化锰,收集时间却小于④,说明二氧化锰能够加快双氧水的分解速率。选项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入明矾,搅拌
    B
    鉴别氮气和空气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其中,观察是否熄灭
    C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含有氧气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是否复燃
    D
    排空气法收集CO2时验满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熄灭
    物质




    微观示意图
    实验序号
    双氧水的浓度
    双氧水体积(mL)
    温度(℃)
    MnO2用量(g)
    收集时间(s)

    5%
    20
    20
    0.2
    11

    30%
    20
    20
    0.2
    2

    30%
    20
    40
    0
    148

    30%
    20
    90
    0
    82
    实验序号
    双氧水的浓度
    双氧水体积(mL)
    温度(℃)
    MnO2用量(g)
    收集时间(s)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实验序号
    双氧水的浓度
    双氧水体积(mL)
    温度(℃)
    MnO2用量(g)
    收集时间(s)

    5%
    20
    20
    0
    ﹣﹣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下列变化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