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与朱元思书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191980/0-172726859070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与朱元思书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191980/0-172726859079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与朱元思书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191980/0-172726859081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与朱元思书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191980/0-1727268590844/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与朱元思书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191980/0-172726859088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与朱元思书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191980/0-1727268590905/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与朱元思书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191980/0-1727268590945/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与朱元思书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6191980/0-1727268590974/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件、学案及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课文内容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感知文体,疏通文意,同样的颜色,到了极点,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青白色,形容水声的清越,互相和鸣,停止消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均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如《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等,表现出作者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风格简淡清新,是历来传诵的骈文名作。
书——书信,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少用散句。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书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表约数,相当于“来”。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顺、随
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东向西
风和烟全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尽是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动词活用为名词,飞奔的马
甚箭:就是“甚于箭”,甚:超过。
湍急的江流。湍,急流。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像飞奔的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浓密碧绿,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转”通“啭”,鸟鸣声
虚指,成千上百,形容很多。
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上。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流连忘返;“反”同“返”
名词活用为状语,在上面。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并概括本文的内容。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
水激 鸟鸣 蝉转 猿叫
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透露出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以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请从这两方面入手圈出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
从视觉来写:
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
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一个“寒”字,暗示了深秋的时令特征,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句式整齐 音韵和谐琅琅上口 节奏感强
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这样写好在哪里?
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本文情景兼美,能给人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请同学们自己再品读课文,看看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就这篇美文?
1.形声兼备。这篇文章时而山水之形显露画面,时而鸟禽之声喧于卷幅,做到形声兼备。“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状波翻浪滚之形,闻振聋发聩之声;“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摹鸟语串串之声,宛简群鸟交欢之景。
2.虚实相间。如果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那么前面则是实写。实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又为虚写提供了依据。
3.动静互见。“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表面看来似乎是写鸟禽声音,实质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这是以动写静,寓视于听的手法。“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光线随枝条疏密而明暗,是因为人在船中,船随水行。这是以静写动,寓动于静的手法。
4.骈散相间。文章随用骈体,但有散行句穿插其中,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
小结:
本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抒发了作者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
情感的抒发与景物的描写相得益彰,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世俗作对比,反衬出富春江景色惊人之美和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泉水泠泠好鸟相鸣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前预习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知人论世,走近作者,探寻背景,初读感知,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结构,基础梳理,读美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与朱元思书评课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章体裁骈文,作家作品,指烟雾,独一无二绝到极点,课文翻译,副词全都,介词从,同样一样,整体感悟,青白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背景图ppt课件,共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指烟雾,同样的颜色,独一无二绝到极点,青白色,急流的水,轩高邈远,形容水声的清越,相向和鸣,到天上戾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