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五四制)语文三年级下册 教案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清明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清明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魂”字,重点指导书写“魂”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正确读写“牧童、遥指”词语,并注意“遥指”的“遥”。
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描述的场景,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春天》)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
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
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设计意图:揭示了春雨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花朵,春雨迷蒙,像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设计意图:通过品味“纷纷”、“行人”“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境界。】
学生齐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默读古诗,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多媒体出示“欲、魂、借、酒、牧”5个生字,老师讲解“欲”字与“浴”区别来记,“酒”和“洒”区别来记。
书写指导:
“魂”左部小而偏上,右部上紧下放。
易错提示:
“酒”的右部为“酉”,不是“西”。
清明: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等习俗。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课的这首古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
明确:清明节。
2.结合日常生活,谈谈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明确: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除了本篇课文提到的清明节,还有元宵节、端午、中秋等我们耳熟能详的节日。传统节日由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而成,每一个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而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我们还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古代劳动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传统节日寄托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美好的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请班上同学介绍清明节。
明确:清明节在仲春(即春节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与暮春(春天的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之交,也就是每年的4月4日到6日之间。清明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节期间,人们踏青出游、祭祖扫墓、缅怀先人。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思。
明确:清明的时候,下起了纷纷的春雨,路上的行人心失魂落魄,心情愁闷。
5.说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的妙处在哪里。
明确:清明时节,细雨霏霏。漫天纷纷而下的细雨,给出行的人们增添了不便,在走走停停中增添了不少愁绪。这句诗用语简练,画面生动,既交代了环境,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6.你觉得诗中的行人心情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明确:路上行人失魂落魄,心情很愁闷,从“欲断魂”这个词可以看出。
7.从诗文前两句,你能品读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明确:清明时节,人们都去祭祖踏青,可在这亲情色彩浓郁的日子,诗人却独身在外,又被纷纷而下的雨水淋湿了,无处躲避,内心愁闷。
8.用自己的话说说“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意思。
明确:请问牧童,哪里有可以歇歇脚的酒家?牧童指了指杏花林后面的小村庄。
9.诗人为什么要向牧童询问酒家呢?
明确:因为诗人独身在外,又被雨淋湿了,无处躲雨,心情愁闷,于是想找个酒家,一来可以歇歇脚,二来可以饮点酒,驱春寒,借酒驱散心中的烦闷。
10.你觉得最后两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为什么?
明确:“遥”。牧童以行动代替语言,用比回答还要明确的手势,指向了远处,让人仿佛看到了杏花林后面的小村庄,让愁闷的诗人有了祈盼而变得振作起来。
四、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教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理解古诗内容,画出自己体会的诗句的内容,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五、小结
《清明》一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描绘了一幅清明烟雨图,表达了诗人孤身在外的愁苦和望见酒家想借酒浇愁的期望,进而重新振作起来的情感。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清明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布置作业,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