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2019)同步练习试题1.1.1物质的分类含解析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165612/0-172647838379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2019)同步练习试题1.1.1物质的分类含解析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165612/0-172647838399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2019)同步练习试题1.1.1物质的分类含解析答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165612/0-172647838402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2019)同步练习试题含解析答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属于
A.氧化物B.碱C.盐D.单质
2.生产、生活中离不开各类化学物质。下列化学物质中属于盐类的是
A.水晶B.钻石C.苏打D.生石灰
3.某同学将浓硫酸、固体、生石灰等物质划分为一类,该同学的分类依据为
A.是否属于酸B.是否属于碱C.是否为纯净物D.是否为干燥剂
4.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KCl溶液B.稀牛奶C.酒精溶液D.Na2SO4溶液
5.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所有的生命体都包含有机化合物。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A.葡萄糖B.碳酸氢钠C.硫氰化钾D.碳化硅
6.胶体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分散系不属于胶体的是
A.云B.矿泉水
C.豆浆D.滴入沸水中形成的分散系
7.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A.HClB.CaOC.D.
8.下列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HClOB.Na2OC.SO2D.K2SO4
9.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属于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一元酸 ⑦化合物 ⑧混合物
A.①④⑦B.①④⑥⑦C.①⑧D.①④⑤⑥⑦
10.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AB.BC.CD.D
11.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A.氯水、水银、澄清石灰水、淀粉属于混合物
B.NaHSO4、HCl、HNO3在水中能电离出氢离子,按分类属于酸
C.非金属氧化物CO2、CO、SO3均为酸性氧化物
D.冰醋酸、酒精属于有机物
12.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AB.BC.CD.D
13.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的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B.
C.D.
14.下列物质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A.H2SO4B.Na2OC.CO2D.KOH
15.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
①氢氧化铁胶体 ②水 ③蔗糖溶液 ④NaCl溶液 ⑤云、雾
A.②③④B.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④⑤
16.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AB.BC.CD.D
17.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A.B.C.D.
1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尿素B.水煤气C.四氯化碳D.酒精
19.《说文》中记述:天生者称卤,煮成者叫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
A.NaOHB.C.NaClD.
20.下列各组物质中,第一种是酸,第二种是混合物,第三种是碱的是
A.碳酸、硫酸铜、烧碱B.硫酸、空气、纯碱
C.盐酸、胆矾、熟石灰D.硝酸、食盐水、烧碱
21.分类思想是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纯净物:石灰石、干冰B.电解质:、稀硫酸
C.酸性氧化物:、D.盐:、
2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组合正确的是
A.AB.BC.CD.D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硫酸反应只生成对应的盐和水,所以都是碱性氧化物
B.与盐酸反应生成盐、水和氧气,所以是碱性氧化物
C.与反应生成、,所以是酸性氧化物
D.能电离出氢离子溶液显酸性,所以是酸
24.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A.AB.BC.CD.D
25.下列关于酸性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为非金属氧化物B.一定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一定能与水反应化合生成酸D.一定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26.有转化关系:,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Na:金属单质B.:碱性氧化物
C.:碱D.:酸
27.下列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B.C.D.
28.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水、二氧化硫和干冰都属于氧化物
B.NaHSO4、CuSO4·5H2O和KMnO4都属于盐
C.H2SO4、HNO3、H2CO3都属于酸
D.烧碱、纯碱、熟石灰都属于碱
29.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胶体带电荷,溶液不带电荷
B.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
C.胶体粒子都带电荷,溶液中溶质微粒都不带电荷
D.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入饱和食盐水,无明显现象
30.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的是
A.用明矾净化饮用水B.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C.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D.在溶液中滴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31.将下列物质按酸、碱、盐、氧化物分类排列,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生石灰、氧气B.醋酸、烧碱、硝酸钾、干冰
C.H2SO4、甲醇(CH3OH)、CaCO3、水D.硝酸、熟石灰、苛性钠、甲烷
32.下列物质既不属于酸性氧化物,也不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A.SiO2B.NO2C.Na2OD.FeO
33.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AB.BC.CD.D
34.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正确的是
A.银、二氧化硫、硫酸、纯碱、食盐
B.碘酒、冰、盐酸、烧碱、碳酸钙
C.氢气、干冰、硝酸、火碱、胆矾
D.水银、氧化铜、醋酸、石灰乳、碳酸氢钠
35.经测定一瓶气体中只含C和H两种元素,通常情况下这瓶气体不可能是
A.一种化合物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两种化合物D.两种单质
36.下列关于氧化物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有几项
①金属氧化物也可以形成酸性氧化物 ②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③SiO2是酸性氧化物,硅酸是它与水反应形成的水化物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⑤Na2O和Na2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故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 ⑥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⑦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A.3B.4C.5D.6
二、填空题
37.化学是在 水平上研究物质的 的基础自然科学。它源自生活和生产实践,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38.从石器时代到 时代,再到 时代,人们学会了用陶土烧制陶瓷,用矿石冶炼金属,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是世界上发明 等较早的国家。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人们积累了大量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实用知识和技能。例如,我国明代 (1518—1593)的《本草纲目》和 (1587—约1666)的《天工开物》等著作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当时的化学还处于孕育和萌芽状态。17世纪中叶以后,化学开始走上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发展道路。在后来的200多年里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科学的 、 、 等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19世纪中叶 的发现, 的提出,以及20世纪初以来原子结构奥秘的逐步揭示,使人们对物质及其变化本质的认识发生了飞跃。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等分支学科相继建立,化学研究的领域和视野更加开阔,化学之树更加枝繁叶茂。
39.今天的化学,在社会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其传统的研究领域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与其他学科形成交叉和相互渗透,成为自然科学领域中一门“ ”基础科学。在 等领域,化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对于材料问题,无论是依据组成分类的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还是按照功能分类的 、 、 、 和 等,它们的研制和开发都是以研究和优化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为基础的,这些都需要化学工作者的智慧与贡献。化学变化是自然界中物质变化的一种基本形式,源于人们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化学研究,一定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及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40.20世纪以来,经过几代化学家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化学基础研究和以化学为依托的化学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943年, 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我国的化学工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20世纪80年代,又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一种具有与天然分子相同的化学结构和完整生物活性的 ,为人类揭开生命奥秘作出了贡献。21世纪以来,我国化学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更加迅速,在基础研究领域和经济发展中都取得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成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依靠科技创新,我国已掌握了世界先进水平的 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油化工主体技术,目前 约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0%,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
41.将 与 联系起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的特点和魅力所在。当进行化学实验时,我们可了解物质的颜色、水溶性、溶液的导电性,是否可以与氧气、水等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反应产生的各种现象,这些都展示了物质及其变化美妙的宏观世界。当跨越肉眼、光学显微镜的识别界限和研究尺度,从 、 水平去认识这些变化时,我们感受到的则是一个更加神奇的微观世界。这一微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也是能够被认识的。正像我们从远处看来连绵不断的沙丘,在近处会发现它们是由无数砂粒组成的。化学则进一步告诉我们,每一颗砂粒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中的氧原子和硅原子之间是以 结合在一起的。对宏观物质及其变化的记录与描述,对微观粒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解释和说明,都离不开科学仪器、设备等研究手段,离不开 、 、 、 等表达方式。化学发展史启示我们,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应当注重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描述与推理等方面的结合,应当学会实验与探究、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方法的运用。
42.与其他自然科学一样, 和 是学习化学的两种重要途径。与初中化学相比,高中化学实验会更深入、更丰富,理论研究会更系统、更全面。通过高中化学实验探究 、 等,可以帮助我们形成 ,理解 ,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高中化学理论主要包括 和 ,前者涉及化学反应类型(如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等;后者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等等。坚持实验和理论并重,有利于我们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层次上提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水平。
43.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几种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物质组成上的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1)CaO Na2O CO2 CuO
(2)H2O H2SO4 CH3COOH HNO3
(3)Na2SO4 (NH4)2SO4 Na2CO3 NaNO3
(4)O2 N2 Al C
44.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式填空,氢氧化钡 ;硫酸亚铁 。
(2)有以下几种物质:①液态氧 ②硝酸钾溶液 ③胆矾晶体 ④干冰 ⑤ ⑥金刚石 ⑦纯碱 ⑧ ⑨ ⑩石灰水。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 (用序号填空,下同);属于盐的是 ;属于酸的有 ,属于碱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
45.请按要求填空。
(1)完成下列树状分类图,并将Fe、H2、NaHCO3、Ba(OH)2四种物质填入分类图。
① ;③ ;④ ;⑤ ;⑥ ;
(2)请比较FeCl3溶液、Fe(OH)3胶体、Fe(OH)3浊液三种分散系的特点,将空白处填写完整。
46.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几种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物质组成上的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1)、、、 ;
(2)、、 ;
(3)、 、、 ;
(4)、、Al、C 。
47.现有下列10种物质:
①、②空气、③、④、⑤、⑥、⑦、⑧碘酒、⑨和⑩。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酸的是 ;属于盐的是 ;属于有机物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
48.2019年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2019年12月27日“胖五”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胖五”的燃料系统大部分是以-183℃的液氧(①)为氧化剂、-253℃的液氢(②)为燃料——这已经接近低温的极限,所以又称为“冰箭”。“胖五”的动力心脏——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和液氧煤油发动机都是全新研制的。
2019年3月10日我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完成第300次发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一子级上部是装有液体四氧化二氮(N2O4)(③)的氧化剂箱,下部是装有液体偏二甲肼[(CH3)2NNH2](④)的燃料箱。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嫦娥四号探测器主体部分使用钛合金(⑤)等新材料,太空舱中利用NiFeO4(⑥)和其他物质转化呼出的二氧化碳(⑦)等废气。
上述短文标有序号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其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 ,属于盐的是 。(填序号)
49.多种多样的化学物质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1)下列元素在自然界中既存在游离态,又存在化合态的是 (填序号)。
①氮 ②氧 ③钠 ④碳 ⑤铁 ⑥氯
(2)含上述元素的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其中“××”表示不存在或没有列出)。
(3)①钠元素所形成的物质有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②碳元素所形成的物质有CO、CO2、CH3COOH。①中所有物质(固体或溶液)和②中所有物质(气体或溶液)间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共有________种。(已知:CO2+H2O+Na2CO3=2NaHCO3,2Na2O2+2H2O=4NaOH+O2↑)
A.7B.8C.9D.10
50.现有10种物质:①空气 ②金刚石 ③生石灰(CaO) ④无水酒精 ⑤稀硫酸 ⑥干冰 ⑦铜 ⑧氯化钠 ⑨水 ⑩碳酸钠。用物质的序号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有 。
(2)属于单质的有 。
(3)属于盐类的有 。
(4)属于氧化物的有 。
51.下列三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它三种不同。
A.MgO、Na2O、CO2、CuO
B.HCl、H2O、H2SO4、HNO3
C.NaOH、Na2CO3、KOH、Cu(OH)2
(1)三种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A ;B ;C 。
(2)这三种物质反应可生成一种新物质,该反应属于 (填四大基本反应之一)。
(3)写出这种新物质与足量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这种新物质与足量B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选项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O
B
C
KOH
CaO
D
NaOH
CO
选项
碱
酸
酸性氧化物
纯净物
A
胆矾
B
纯碱
石灰石
C
液氯
D
碘酒
选项
酸
碱
盐
氧化物
A
硫酸
火碱
纯碱
水
B
醋酸
熟石灰
火碱
干冰
C
硝酸
纯碱
明矾
过氧化氢
D
盐酸
氧化钙
氯化钠
氢氧化镁
选项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硫酸
小苏打
干冰
B
烧碱
盐酸
氯化钠
氧化钠
一氧化碳
C
石灰水
冰醋酸
胆矾
氧化钠
二氧化硫
D
硫酸钙
氧化铁
分类组合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CaO
HCl
NaHCO3
CuO
SO2
B
KOH
CH3COOH
Na2S
Na2O
CO2
C
Ba(OH)2
CH4
NaHSO4
Al2O3
SO3
D
KOH
HNO3
NaCl
Na2O2
NO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HCO3
Al2O3
CO2
B
Cu(OH)2
HCl
NaCl
Na2O
NO2
C
NaOH
CH3COOH
Cu2(OH)2CO3
Na2O2
SO2
D
NH3·H2O
HNO3
NH4HSO4
CaO
SO3
分散系
FeCl3溶液
Fe(OH)3胶体
Fe(OH)3浊液
颜色
黄色
红褐色
红褐色
稳定性
稳定
①
不稳定
光束照射现象
无光亮的通路
②
无光亮的通路
滤纸
滤后,滤液颜色
黄色
红褐色
近无色
半透膜
黄色
近无色
近无色
选项
元素
酸性
氧化物
碱性
氧化物
酸
碱
盐
A
氮
N2O5
××
HNO3
NH3
KNO3
B
钠
××
Na2O
NaHSO4
NaOH
NaCl
C
碳
CO2
××
H2CO3
苏打
小苏打
D
铁
××
Fe2O3
××
Fe(OH)3
K2FeO4
E
氯
Cl2O7
××
HClO
NaClO
KClO3
参考答案:
1.A
【详解】氧化亚铁是由氧元素和铁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A。
2.C
【详解】A. 水晶是二氧化硅的晶体,属于氧化物不是盐,故A错误;
B. 钻石属于碳单质,故B错误;
C. 苏打是碳酸钠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盐,故C正确;
D. 生石灰是氧化钙属于金属氧化物,不是盐,故D错误;
故选C。
3.D
【详解】浓硫酸属于酸,NaOH固体属于碱且为纯净物,生石灰属于碱性氧化物,为纯净物,以上分类均不相同,浓硫酸、NaOH固体、生石灰均可作干燥剂,故D正确;
答案为D。
4.B
【分析】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详解】A.KCl溶液属于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A错误;
B.稀牛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B正确;
C.酒精溶液属于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C错误;
D.Na2SO4溶液属于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D错误;
故答案为B。
5.A
【详解】A.葡萄糖属于有机物中的糖类,A正确‘
B.碳酸氢钠属于无机盐,B错误;
C.硫氰化钾属于无机盐,C错误;
D.碳化硅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错误;
故选A。
6.B
【详解】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选项中云、豆浆及滴入沸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即氢氧化铁胶体均属于胶体,矿泉水属于溶液、不属于胶体;
故选B。
7.C
【详解】A.HCl是酸,故A不符合题意;
B.CaO属于氧化物,故B不符合题意;
C.NaNO3属于盐,其阴离子是酸根离子,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故C符合题意;
D.Cl2是单质,不属于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8.C
【分析】酸性氧化物是与碱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
【详解】A.HClO属于酸,A不符合题意;
B.Na2O与酸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B不符合题意;
C.SO2与碱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C符合题意;
D.K2SO4属于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B
【详解】硝酸为重要的三大强酸之一,是一种具有挥发性的一元含氧酸,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混合物;氢化物是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故HNO3不是氢化物,故有①④⑥⑦选项正确。故答案选B。
10.C
【详解】A.为盐不是碱,故A不符合题意;
B.是氧化物不是酸,故B不符合题意;
C.所有物质的分类都正确,故C符合题意;
D.CO不是酸性氧化物,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1.D
【详解】A.水银是金属单质汞,其余都是混合物,A错误;
B.HCl、HNO3在水中能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按分类属于酸,NaHSO4属于盐,B错误;
C.CO2、SO3为酸性氧化物,CO和NaOH溶液不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C错误;
D.冰醋酸CH3COOH、酒精C2H5OH为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D正确;
故选D。
12.A
【分析】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A.是碱,是酸,是酸性氧化物,胆砜是纯净物,A正确;
B.纯碱属于盐,石灰石属于混合物,不是酸性氧化物,B错误;
C.属于盐,,C错误;
D.碘酒属于混合物,D错误;
故选A。
13.B
【详解】A.是盐,不属于酸,故A错误;
B.是酸、是碱、是盐,故B正确;
C.是碱式盐,不是碱,故C错误;
D.是碱,不是盐,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14.B
【详解】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H2SO4为酸、CO2为酸性氧化物、KOH为碱, Na2O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故答案选B。
15.A
【详解】胶体分散系具有丁达尔现象,氢氧化铁胶体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②水不是胶体,水是纯净物,胶体是混合物,水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③蔗糖溶液是溶液不是胶体,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④NaCl溶液是溶液不是胶体,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⑤云、雾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②③④;故选A。
16.A
【详解】A.各物质类别均正确,A符合题意;
B.火碱为NaOH不是盐,是碱,B不合题意;
C.纯碱为Na2CO3不是碱,是盐,C不合题意;
D.氧化钙为氧化物不是碱,氢氧化镁为碱,不是氧化物,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7.C
【详解】A.由金属离子Na+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A不符合题意;
B.为硫酸的最高价含氧酸,属于酸,B不符合题意;
C.由金属离子K+和OH-离子构成,属于碱,C符合题意;
D.由金属离子Na+和O2-构成,属于氧化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B
【详解】A.尿素是氨基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不选;
B.水煤气是CO与H2的混合物,属于无机物,故B选;
C.四氯化碳是甲烷的氯代物,属于卤代烃,是有机物,故C不选;
D.酒精是一种碳氢氧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D不选;
故选B。
19.C
【详解】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化学式为NaCl,故选C。
20.D
【详解】A.硫酸铜属于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A错误;
B.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是碱,故B错误;
C.胆矾是CuSO4·5H2O,属于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C错误;
D.硝酸属于酸,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是混合物,烧碱是NaOH,属于碱,符合题意,故D正确。
答案选D。
21.D
【详解】A.石灰石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A错误;
B.稀硫酸是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B错误;
C.与碱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酸性氧化物,C错误;
D.物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发生电离产生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因此能够导电,故它们都是盐,D正确;
故答案选D。
22.D
【详解】A.Mn2O7为酸性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
B.一氧化碳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石灰水是混合物,不属于碱,故C错误;
D.NaOH属于碱,HNO3属于酸,CaSO4属于盐,氧化铁为碱性氧化物,SO3与水化合生成硫酸,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D。
23.A
【详解】A.与硫酸反应只生成对应的盐和水,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都是碱性氧化物,A正确;
B.Na2O2与盐酸反应生成盐、水和氧气,反应过程中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生成了氧气,所以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B错误;
C.与反应生成、和H2O,但生成的盐是两种,且发生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NO2不是酸性氧化物,C错误;
D.能电离出H+,同时产生金属阳离子Na+及硫酸根离子,所以NaHSO4是盐,D错误;
故选A。
24.B
【详解】A.CaO不是碱,是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
B.各物质归类正确,故B正确;
C.CH4不是酸,Al2O3是两性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故C错误;
D.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NO不是酸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故D错误。
答案选B。
25.B
【详解】A.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属于酸性氧化物,A错误;
B.酸性氧化物的定义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B正确;
C.有些酸性氧化物不与水反应,如,C错误;
D.酸性氧化物不一定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如不与反应,D错误;
故选B。
26.A
【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详解】A. Na:只由钠元素组成,属于金属单质,故A正确;
B. :为过氧化物,故B错误;
C. :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C错误;
D. :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式盐,故D错误;
故选A。
27.A
【详解】A.SO2能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A符合题意;
B.CaO能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B不符合题意;
C.CO是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C不符合题意;
D.Al2O3能与酸也能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属于两性氧化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8.D
【详解】A.水、二氧化硫和干冰的化学式分别为H2O、SO2、CO2,他们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A正确;
B.NaHSO4、CuSO4·5H2O和KMnO4都属于盐,B正确;
C.H2SO4、HNO3、H2CO3都属于酸,C正确;
D.烧碱、纯碱、熟石灰的化学式分别为NaOH、Na2CO3、Ca(OH)2,其中Na2CO3属于盐,D错误;
答案选D。
29.B
【详解】A.胶体粒子带电荷,胶体不带电荷,故A错误;
B.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故B正确;
C.胶体粒子不一定带电荷,溶液中溶质不一定都不带电荷,如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荷、蔗糖溶液中蔗糖不带电荷,故C错误;
D.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入饱和食盐水,出现氢氧化铁沉淀,故D错误;
选B。
30.D
【详解】A.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杂质,可以用明矾净化饮用水,故不选A;
B.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属于胶体聚沉,故不选B;
C.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属于胶体聚沉,故不选C;
D.在溶液中滴加溶液出现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故选D;
选D。
31.B
【详解】A.硫酸为酸,纯碱为盐,生石灰为氧化物,氧气为单质,A不正确;
B.醋酸为酸,烧碱为碱,硝酸钾为盐,干冰是二氧化碳的俗称,则其属于氧化物,B正确;
C.H2SO4为酸,甲醇(CH3OH)为有机物,CaCO3为盐,水为氧化物,C不正确;
D.硝酸为酸,熟石灰为碱,苛性钠为碱,甲烷为有机物,D不正确;
故选B。
32.B
【详解】A.SiO2是酸性氧化物,故不选A;
B.NO2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亚硝酸钠,NO2和酸不反应,既不属于酸性氧化物,也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选B;
C.Na2O是碱性氧化物,故不选C;
D.FeO是碱性氧化物,故不选D;
选B。
33.D
【详解】A.Al2O3既能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也能够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因此Al2O3是两性氧化物,A不符合题意;
B.NO2不是酸性氧化物,B不符合题意;
C.Na2O2属于过氧化物,而不是碱性氧化物,C不符合题意;
D.各种物质的分类合理,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D。
34.C
【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故不选A;
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属于混合物,故不选B;
C.氢气是单质、干冰是氧化物、硝酸属于酸、火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胆矾属于盐,故选C;
D.石灰乳是氢氧化钙悬浊液,属于混合物,故不选D;
选C。
35.D
【分析】一瓶气体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该气体可能是烃类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等),也可能是单质氢气,或氢气与烃类化合物的混合气体,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气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如CH4、C2H6、C2H4等,A不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该气体可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即H2和CH4、C2H6和H2等,B不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该气体可能是两种化合物,如CH4和C2H6等,C不合题意;
D.不可能是两种单质的混合物,如果是两种单质,则应该是碳和氢气,因为碳是固体,所以不可能是两种单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6.C
【详解】①金属氧化物也可以形成酸性氧化物,如Mn2O7,故正确;
②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C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错误;
③SiO2是酸性氧化物,但是它不和水反应,故错误;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故正确;
⑤Na2O和Na2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但是Na2O2还生成了氧气,不符合碱性氧化物的概念,故错误;
⑥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过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但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
⑦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但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错误的有②、③、⑤、⑥、⑦
故选C。
37. 原子、分子 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
【详解】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它源自生活和生产实践,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38. 青铜器 铁器 陶瓷、冶金、火药、造纸、酿造、印染 李时珍 宋应星 元素概念 燃烧的氧化学说 原子和分子学说 元素周期律 分子结构学说
【详解】从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再到铁器时代,人们学会了用陶土烧制陶瓷,用矿石冶炼金属,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是世界上发明陶瓷、冶金、火药、造纸、酿造、印染等较早的国家。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人们积累了大量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实用知识和技能。例如,我国明代李时珍(1518—1593)的《本草纲目》和宋应星(1587—约1666)的《天工开物》等著作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当时的化学还处于孕育和萌芽状态。17世纪中叶以后,化学开始走上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发展道路。在后来的200多年里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科学的元素概念、燃烧的氧化学说、原子和分子学说等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19世纪中叶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分子结构学说的提出,以及20世纪初以来原子结构奥秘的逐步揭示,使人们对物质及其变化本质的认识发生了飞跃。
39. 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 资源、材料、健康、环境 航空航天材料 电子信息材料 新型能源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 智能材料
【详解】今天的化学,在社会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其传统的研究领域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与其他学科形成交叉和相互渗透,成为自然科学领域中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基础科学。在资源、材料、健康、环境等领域,化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对于材料问题,无论是依据组成分类的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还是按照功能分类的航空航天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和智能材料等,它们的研制和开发都是以研究和优化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为基础的,这些都需要化学工作者的智慧与贡献。化学变化是自然界中物质变化的一种基本形式,源于人们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化学研究,一定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及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40. 侯德榜 结晶牛胰岛素 核糖核酸 炼油全流程 石油化工
【详解】20世纪以来,经过几代化学家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化学基础研究和以化学为依托的化学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943年,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我国的化学工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20世纪80年代,又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一种具有与天然分子相同的化学结构和完整生物活性的核糖核酸,为人类揭开生命奥秘作出了贡献。21世纪以来,我国化学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更加迅速,在基础研究领域和经济发展中都取得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成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依靠科技创新,我国已掌握了世界先进水平的炼油全流程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油化工主体技术,目前石油化工约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0%,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
41. 宏观 微观 分子 原子 共价键 化学用语 符号 公式 图示
【详解】将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的特点和魅力所在。当进行化学实验时,我们可了解物质的颜色、水溶性、溶液的导电性,是否可以与氧气、水等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反应产生的各种现象,这些都展示了物质及其变化美妙的宏观世界。当跨越肉眼、光学显微镜的识别界限和研究尺度,从分子、原子水平去认识这些变化时,我们感受到的则是一个更加神奇的微观世界。这一微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也是能够被认识的。正像我们从远处看来连绵不断的沙丘,在近处会发现它们是由无数砂粒组成的。化学则进一步告诉我们,每一颗砂粒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中的氧原子和硅原子之间是以共价键结合在一起的。对宏观物质及其变化的记录与描述,对微观粒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解释和说明,都离不开科学仪器、设备等研究手段,离不开化学用语、符号、公式、图示等表达方式。化学发展史启示我们,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应当注重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描述与推理等方面的结合,应当学会实验与探究、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方法的运用。
42. 实验 理论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组成与结构 基本概念 化学原理 有关物质变化 物质结构的原理
【详解】与其他自然科学一样,实验和理论是学习化学的两种重要途径。与初中化学相比,高中化学实验会更深入、更丰富,理论研究会更系统、更全面。通过高中化学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组成和结构等,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高中化学理论主要包括有关物质变化和物质结构的原理,前者涉及化学反应类型(如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等;后者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等等。坚持实验和理论并重,有利于我们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层次上提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水平。
43.(1)
(2)
(3)
(4)Al
【详解】(1)CaO、Na2O、CuO均为由金属元素与O元素形成的金属氧化物;为非金属氧化物,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故填;
(2)、、均为酸;为氧化物,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故填;
(3)、、均为含钠元素的盐,为钠盐;为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形成的盐,为铵盐,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故填;
(4)、 、C均为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非金属单质,Al为金属单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故填Al。
44.(1)
(2) ②⑩ ③⑦ ⑧ ⑨ ④ ①⑥
【详解】(1)氢氧化钡化学式为;硫酸亚铁化学式为;故答案为:;。
(2)①液态氧属于单质;②硝酸钾溶液是硝酸钾和水的混合物;③胆矾晶体是CuSO4∙5H2O,属于纯净物,是盐;④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属于氧化物;⑤属于有机物;⑥金刚石是碳的单质;⑦纯碱是是碳酸钠,属于盐;⑧是硫酸,属于酸;⑨是氢氧化钙,属于碱;⑩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②⑩;属于盐的是③⑦;属于酸的有⑧,属于碱的是⑨;属于氧化物的是④;属于单质的是①⑥;故答案为:②⑩;③⑦;⑧;⑨;④;①⑥。
45.(1) 单质 Fe H2 Ba(OH)2 NaHCO3
(2) 介稳 有光亮的通路
【详解】(1)树状分类法是一种很形象的分类法,按照层次,一层一层来分,就像一棵大树,有叶、枝、干、根,根据是否由一种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分成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将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Fe、H2、NaHCO3、Ba(OH)2四种物质分别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盐、碱;
(2)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所以为介稳性,胶体的性质之一为丁达尔效应,所以会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46.(1)
(2)
(3)
(4)Al
【详解】(1)CaO、Na2O、CuO均为由金属元素与O元素形成的金属氧化物;为非金属氧化物,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故答案为:;
(2)、、均为含钠元素的盐,为钠盐;为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形成的盐,为铵盐,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故答案为:;
(3)、、均为酸;为氧化物,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故答案为:;
(4)、 、C均为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非金属单质,Al为金属单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故答案为:Al。
47. ②⑧ ⑤ ⑦⑩ ⑨ ⑥ ①④
【详解】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空气中含有各种气体,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它们都是混合物,故选②⑧;酸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硫酸属于酸,故选⑤;盐是指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⑦⑩;属于有机物的是,故选⑨;碱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⑥;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钙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它们都属于氧化物,故选①④。
48. ⑤ ①② ③⑦ ④ ⑥
【详解】①液氧即是液态的氧气,是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单质;②液氢是液态的氢气,是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单质;③N2O4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氧化物;④偏二甲肼[(CH3)2NNH2]为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⑤合金是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故钛合金为混合物;⑥NiFeO4是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盐;⑦二氧化碳是碳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氧化物;
则上述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⑤,属于单质的是①②,属于氧化物的是③⑦,其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④,属于盐的是⑥。
49.(1)①②④⑤
(2)D
(3)C
【详解】(1)钠元素和氯元素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只有化合态,而氮、氧、碳、铁四种元素在自然界中既存在游离态,又存在化合态,故答案为:①②④⑤;
(2)A.氨分子在溶液中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非电解质,故错误;
B.硫酸氢钠属于酸式盐,不属于酸,故错误;
C.苏打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故错误;
D.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氢氧化铁属于碱、高铁酸钾属于盐,故正确;
E.次氯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故错误;
故选D;
(3)CO2与Na2O、Na2O2、NaOH、Na2CO3的固体或溶液均反应;CH3COOH与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的固体或溶液均反应,①中所有物质和②中所有物质间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共由9个化学反应,故选C。
50.(1)①⑤
(2)②⑦
(3)⑧⑩
(4)③⑥⑨
【详解】(1)①空气中含有N2、O2、CO2等多种微粒,属于混合物;
⑤稀硫酸是H2SO4的水溶液,含有溶质H2SO4电离产生的H+、及溶剂H2O分子多种物质微粒,因此属于混合物,
故属于混合物的物质序号有①⑤;
(2)②金刚石是仅含有C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⑦铜中仅含有Cu一种元素,是纯净物,则该物质属于单质,
故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物质序号有②⑦;
(3)⑧氯化钠是由Na+、Cl-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⑩碳酸钠是由Na+、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则上述物质中属于盐的物质序号有⑧⑩;
(4)③生石灰(CaO)中仅含有Ca、O两种元素,属于氧化物;
⑥干冰是固态CO2,仅含有C、O两种元素,属于氧化物;
⑨水分子式是H2O,其中仅含有H、O两种元素,属于氧化物,
则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物质序号有③⑥⑨。
51.(1) CO2 H2O Na2CO3
(2)化合反应
(3)NaHCO3+HCl=NaCl+H2O+CO2↑
(4)NaHCO3+Ba(OH)2=BaCO3↓+NaOH+H2O
【详解】(1)A.MgO、Na2O、CO2、CuO 都是氧化物,其中MgO、Na2O、CuO是金属氧化物,CO2是非金属氧化物;
B.HCl、H2SO4、HNO3 都是酸,H2O是氧化物;
C.NaOH、KOH、Cu(OH)2都是碱,Na2CO3属于盐,故答案为:CO2;H2O;Na2CO3;
(2)三种物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反应的方程式为CO2+H2O+Na2CO3=2NaHCO3,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3)三种物质反应的产物为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NaCl、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4)碳酸氢钠与过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水、NaOH,化学方程式为NaHCO3+Ba(OH)2=BaCO3↓+NaOH+H2O。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B
A
B
C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B
B
A
A
C
B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A
B
B
A
A
D
B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答案
B
B
D
C
D
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随堂练习题,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一课一练,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优秀复习练习题,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