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教课内容课件ppt
展开1.厘清思路,揣摩人物情态,体会对话语气,把握烛之武说辞的语言艺术和其中蕴含的智慧。2.正确认识烛之武的爱国精神,理解文章在历史叙述中透露出有关“礼”的思想观念。
1.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和特点,欣赏烛之武高超的劝说艺术。2.体味本文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左丘明,生卒年不详,相传为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春秋末期著名史学家。左丘明品行高洁,为孔子所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即与其同好恶;汉代司马迁亦称其为“鲁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自己著述《史记》的典范。其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的思想。
相传,左丘明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尽的编年史《左传》,还撰写了《国语》。《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二者均为史家的开山鼻祖,是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后世或称其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或誉其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贤。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乡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郑国最终也没能与晋国交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当时秦国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这时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再加上可以去“捞上一把”(实际上这场战争与秦国几乎没有关系),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伯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勾起秦伯对秦、晋之间的矛盾的记忆,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方式,说明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本文记叙的就是这场外交斗争的故事。
1.烛之武立足现实、纵横历史和未来,着眼于秦、晋、郑三国的位置关系和利益纠葛,委婉地向秦伯提出了哪五问?【答案】 一问:越国扩疆,易乎?二问:亡郑陪邻,值乎?三问:东行有朋,害乎?四问:朝济夕设,信乎?五问:西封阙秦,会乎?
2.语言若使用恰当能发挥巨大的力量,直击要害的劝说能化干戈为玉帛,请感受烛之武劝说中能审时度势、精准把握对方心理的劝说技巧。【答案】 (1)以礼示人,主动示弱。烛之武说“郑既知亡矣”,示人以弱,一个被围困之国的使臣当面承认自己将要灭亡,这满足了秦穆公的骄横心理,为烛之武后文的说服提供契机。
(2)以实示人,主动分析。在为秦穆公分析了郑的地理位置是利晋不利秦之后,烛之武其实已经获得了一些秦穆公的信任。然后烛之武进一步小心谨慎地提出了一个自己的见解,那就是“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用了一个“若”字巧妙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试探性地说出——“舍郑”,这是对秦穆公的尊重。(3)以史示人,挑明局势。烛之武把晋文公不守信用、出尔反尔的事情摆出来,并用“君之所知也”来提醒秦穆公,这件事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并不是我想要挑拨你们之间的关系而做出的假设。烛之武在劝谏中揭露出晋国有虎狼之心,不可不防也。
3.请用一个成语概括秦与晋结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秦晋结盟的缘由。【答案】 秦晋之好。秦穆公是一位有野心的国君,为了争当霸主,他巴结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就把大女儿伯姬(即申生、重耳、夷吾的姐姐)嫁给了他。虽然郑国跟秦国无任何矛盾,但晋国的敌人就是秦国的敌人,因为两国国君是亲戚,所以晋国对敌出兵,秦国必然支援。
4.在烛之武的一番言说之后,为什么秦穆公改变了决心,与郑人结盟?【答案】 烛之武向秦穆公言明了存郑与亡郑对秦国的利害关系,秦穆公听得明白看得清楚,立刻放弃了与晋国的联盟关系,转而与郑国订立了盟约,也不向晋军打个招呼就班师撤退了。顷刻间秦郑两国由对垒交战的敌人变成了有共同利益的盟友,而原来的盟友无形当中已经成为敌人。
5.秦国的态度急转直下,请分析其行为是否合乎“礼”。【答案】合乎“礼”。为了国家利益可以放弃个人的尊严、个人的私情和联姻的亲情。由于秦伯的明智之举,使这场即将爆发的战争被化解了。
文章记叙了秦、晋围郑,郑国大夫烛之武奉命说退秦军的事情,赞扬了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伯、解除国难的勇气,体现了他深明大义的气节和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1.伏笔与照应这篇文章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提供了条件。
2.波澜起伏这篇文章充满了波澜,显得生动活泼。如,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一把汗,而佚之狐推荐烛之武,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读者本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挽狂澜于既倒,谁知他却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辞”,打起了退堂鼓,使郑伯的希望又趋于渺茫。再如,秦国退兵后,子犯请求袭击秦军,秦、晋关系顿时又紧张起来。直到晋文公讲了一番“仁”“知”“武”的大道理,才平息了一场虚惊。文章有张有弛,曲折有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详略得当这篇文章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是怎样说退秦军的,所以重点放在了烛之武的说辞上。对说退秦军的前因后果,只简略交代。在烛之武“夜缒而出”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的,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态度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的,自始至终,作者都一字未提,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从而做到了繁简得当,层次井然。
课内素材拳拳爱国心烛之武少年之时积蓄经纶之才,纵横捭阖之术,实为一个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强人。虽然郑伯不能知人善任,唯才是用,使得烛之武被埋没,其才不能施展,但是机遇最终还是叩响了烛之武的大门。
烛之武毅然把握住了这个机遇,不仅化解了一场残酷的战争和生灵涂炭的悲剧,还为自己的人生挥洒了鲜亮的一笔,实现了其人生的追求,成为中华历史星空中璀璨的明星。他怀才不遇,却能在临危之时深明大义。由此观之,成功者的前提是有本领,有胸怀,有爱国心,有责任心,之后才是机遇。【适用话题】“选择”“爱国”“发现人才”“小我与大我”“机遇与准备”“关键时刻彰显个人品质”等。
课外素材忠魂不泯 浩气长存2021年9月2日,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由我国空军专机护送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109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及1226件相关遗物回到祖国怀抱。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以“过水门”最高礼遇迎接志愿军回国。礼兵战士依次列队将109位志愿军烈士的遗骸棺椁从机舱内护送下机,随后,现场举行了庄严肃穆的迎回仪式,全体人员向烈士遗骸三鞠躬。来自志愿军烈士亲属、相关部门、部队官兵等各界代表约230人参加迎回仪式。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1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2 烛之武退秦师授课课件ppt</a>,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共”同“供”供给,“知”同“智”明智,通假字,一词多义,副词隐约,动词答应,动词赞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 烛之武退秦师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a href="/yw/tb_c400181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2 烛之武退秦师课前预习ppt课件</a>,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晋围郑,郑既知亡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朝济而夕设版焉,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2 烛之武退秦师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1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2 烛之武退秦师多媒体教学ppt课件</a>,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自主预习•积累梳理,文本研读•任务探究,主题阅读•群文拓展,资源助读,史书分类,知识梳理,读准字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