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同步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件),共30页。
单元复习与测试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可再分不显电性带正电或负电不显电性离子符号元素符号 化学式化学变化原子团在某些变化中可以再分可以再分化学性质 原子 原子团考点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考点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典例】下列事实解释不合理的是A.过氧化氢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B.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氧气压缩为液氧——氧分子的体积变小D.湿衣服在太阳下容易晒干——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答案】C【详解】A、过氧化氢与水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故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故A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B、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香气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故B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C、氧气压缩为液氧,是因为氧气分子之间有间隔,增大压强,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分子本身的的体积不发生变化,故C解释不合理,符合题意;D、湿衣服在太阳下容易晒干,是因为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故D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故选C。(1)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考点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现象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新分子考点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现象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变化(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分子是否发生改变(或是否生成新分子)(2)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________【典例】如图所示,当实验室制取氧气结束时,若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反应,则会在导管中出现倒流现象。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装置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小B.装置内气体分子的数目碱少C.装置内气体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D.装置内气体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答案】A【详解】A、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反应,装置内的温度降低,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小,压强减小,则会在导管中出现倒流现象,故A正确;B、该过程中,装置内气体分子的数目不变,故B错误;C、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气体分子的种类不变,故C错误;D、分子本身大小不可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间隔,故D错误。故选A。微观角度理解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________含有不同种分子,________含有同种分子混合物纯净物考点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现象【典例】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的“○”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D【详解】图①中含有三种模型构成的,含有三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图②中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纯净物;图③中含有三种模型构成的,含有三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图④中六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纯净物;表示纯净物的是②④,故选D。考点二原子及其构成1.原子的构成考点二 原子及其构成质子中子(中心,带正电)(核外,带负电)每个质子带1单位正电荷不带电每个电子带1单位负电荷决定原子的种类考点二 原子及其构成2.原子不显电性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原子的质量【典例】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A.含有2个质子 B.核电荷数为1C.相对原子质量为4 D.核外电子数为2【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原子结构。【详解】A、由图可知,原子中有一个质子,故A不符合题意;B、原子结构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因此是1,故B符合题意;C、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因此为1+2=3,故C不符合题意;D、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因此电子数为1,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二 原子及其构成4.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内到外分层排布第一层最多只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只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电子数不超过2个)钠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排布特点【典例】“结构决定性质”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下列有关氯原子和氯离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B.氯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C.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D.和氯原子相比,氯离子的化学性质更稳定【答案】A【详解】A、氯元素是第17号元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7,最外层电子数为7,氯离子是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的,故氯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8,因此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A选项符合题意;B、氯元素是第17号元素,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17,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氯元素是第17号元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7,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电子,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不易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故和氯原子相比,氯离子的化学性质更稳定,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三离子考点三 离子1.离子的形成2.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考点三 离子不带电带正电荷带负电荷=><减少不变概念上: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而离子是带电的原子电性上:原子不带电而离子带电结构上:大多数原子是不稳定结构,而离子是稳定结构【典例】已知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且x - y = 11,该粒子符号可能为A.K+ B.Cl- C.Cl D.Ar【答案】A【详解】x - y = 11,即x=y+11,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故该粒子不是原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是失去一个电子的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符号可能是下面的阳离子K+。故选A。考点四元素1.元素元素是____________(即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1)元素种类:100余种(由此组成了3000多万种物质)可分为________元素、________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2)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3)生物细胞中含量在前五位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属非金属氧、硅、铝、铁、钙氧、碳、氢、氮、钙 核电荷数2.元素符号一大二小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法: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考点四 元素分子原子离子氧气、氢气、氨等铁、汞、金刚石等硫酸铜、氯化钠等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既讲种类,又讲个数考点四 元素3.元素与原子等微观粒子间的联系与区别【典例1】油菜花粉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钙、锌、铁,这里的“钙、锌、铁”指的是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典例2】碳元素与氢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 B.电子数不同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答案】A【详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油菜花粉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钙、锌、铁,这里的钙、锌、铁指的是元素,故选项B、C、D错误,选项A正确;故选:A。【答案】A【详解】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所以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A。考点五元素周期表考点五 元素周期表0族元素每一横行叫一周期,共7个周期每一纵行叫一族。注意: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18个纵行,16个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考点五 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名称【典例】铑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净化、化工、航空航天、电子和电气工业等领域,用量虽少,但起着关键作用,素有“工业维生素”之称。根据如图。下列有关铑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铑的元素符号是RH B.铑原子的中子数为45C.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D.铑是第五周期金属元素【答案】D【详解】A、元素周期表右上角为元素符号,铑的元素符号是Rh,不符合题意;B、元素周期表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铑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原子序数=45,而不是中子数,不符合题意;C、由铑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所以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不符合题意;D、由铑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核外由五个电子层,所以铑是第五周期金属元素,符合题意。故选:D。THANKS谢谢聆听
单元复习与测试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可再分不显电性带正电或负电不显电性离子符号元素符号 化学式化学变化原子团在某些变化中可以再分可以再分化学性质 原子 原子团考点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考点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典例】下列事实解释不合理的是A.过氧化氢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B.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氧气压缩为液氧——氧分子的体积变小D.湿衣服在太阳下容易晒干——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答案】C【详解】A、过氧化氢与水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故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故A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B、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香气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故B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C、氧气压缩为液氧,是因为氧气分子之间有间隔,增大压强,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分子本身的的体积不发生变化,故C解释不合理,符合题意;D、湿衣服在太阳下容易晒干,是因为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故D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故选C。(1)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考点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现象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新分子考点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现象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变化(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分子是否发生改变(或是否生成新分子)(2)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________【典例】如图所示,当实验室制取氧气结束时,若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反应,则会在导管中出现倒流现象。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装置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小B.装置内气体分子的数目碱少C.装置内气体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D.装置内气体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答案】A【详解】A、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反应,装置内的温度降低,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小,压强减小,则会在导管中出现倒流现象,故A正确;B、该过程中,装置内气体分子的数目不变,故B错误;C、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气体分子的种类不变,故C错误;D、分子本身大小不可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间隔,故D错误。故选A。微观角度理解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________含有不同种分子,________含有同种分子混合物纯净物考点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现象【典例】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的“○”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D【详解】图①中含有三种模型构成的,含有三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图②中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纯净物;图③中含有三种模型构成的,含有三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图④中六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纯净物;表示纯净物的是②④,故选D。考点二原子及其构成1.原子的构成考点二 原子及其构成质子中子(中心,带正电)(核外,带负电)每个质子带1单位正电荷不带电每个电子带1单位负电荷决定原子的种类考点二 原子及其构成2.原子不显电性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原子的质量【典例】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A.含有2个质子 B.核电荷数为1C.相对原子质量为4 D.核外电子数为2【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原子结构。【详解】A、由图可知,原子中有一个质子,故A不符合题意;B、原子结构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因此是1,故B符合题意;C、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因此为1+2=3,故C不符合题意;D、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因此电子数为1,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二 原子及其构成4.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内到外分层排布第一层最多只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只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电子数不超过2个)钠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排布特点【典例】“结构决定性质”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下列有关氯原子和氯离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B.氯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C.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D.和氯原子相比,氯离子的化学性质更稳定【答案】A【详解】A、氯元素是第17号元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7,最外层电子数为7,氯离子是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的,故氯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8,因此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A选项符合题意;B、氯元素是第17号元素,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17,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氯元素是第17号元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7,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电子,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不易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故和氯原子相比,氯离子的化学性质更稳定,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三离子考点三 离子1.离子的形成2.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考点三 离子不带电带正电荷带负电荷=><减少不变概念上: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而离子是带电的原子电性上:原子不带电而离子带电结构上:大多数原子是不稳定结构,而离子是稳定结构【典例】已知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且x - y = 11,该粒子符号可能为A.K+ B.Cl- C.Cl D.Ar【答案】A【详解】x - y = 11,即x=y+11,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故该粒子不是原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是失去一个电子的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符号可能是下面的阳离子K+。故选A。考点四元素1.元素元素是____________(即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1)元素种类:100余种(由此组成了3000多万种物质)可分为________元素、________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2)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3)生物细胞中含量在前五位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属非金属氧、硅、铝、铁、钙氧、碳、氢、氮、钙 核电荷数2.元素符号一大二小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法: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考点四 元素分子原子离子氧气、氢气、氨等铁、汞、金刚石等硫酸铜、氯化钠等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既讲种类,又讲个数考点四 元素3.元素与原子等微观粒子间的联系与区别【典例1】油菜花粉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钙、锌、铁,这里的“钙、锌、铁”指的是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典例2】碳元素与氢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 B.电子数不同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答案】A【详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油菜花粉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钙、锌、铁,这里的钙、锌、铁指的是元素,故选项B、C、D错误,选项A正确;故选:A。【答案】A【详解】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所以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A。考点五元素周期表考点五 元素周期表0族元素每一横行叫一周期,共7个周期每一纵行叫一族。注意: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18个纵行,16个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考点五 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名称【典例】铑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净化、化工、航空航天、电子和电气工业等领域,用量虽少,但起着关键作用,素有“工业维生素”之称。根据如图。下列有关铑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铑的元素符号是RH B.铑原子的中子数为45C.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D.铑是第五周期金属元素【答案】D【详解】A、元素周期表右上角为元素符号,铑的元素符号是Rh,不符合题意;B、元素周期表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铑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原子序数=45,而不是中子数,不符合题意;C、由铑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所以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不符合题意;D、由铑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核外由五个电子层,所以铑是第五周期金属元素,符合题意。故选:D。THANKS谢谢聆听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