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复习练习题
展开【知识点分析】
课堂导入:春夏潮湿、秋冬干燥,夏天炎热、冬天寒冷,这些季节变化都是当地气候的表现。什么是气候呢?
一.气候
1.定义: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2.我国常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桂林山水 新疆沙漠 小新安岭雪原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
1.太阳对气候的影响:太阳幅射在地表分布不均匀,是形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同。太阳辐射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导致地表的气温由低纬度地区向两极逐渐降低,形成不同的温度带。
2.海陆位置的影响
(1)气温(比热容影响):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2)降水:海洋上空水汽充足,空气湿润,因此沿海地区的降水一般要比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更丰富。
3.地形的影响
(1)气温:地势高低不同,气温就有明显的差异。山顶的气温一般明显低于山麓。
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
(2)降水:山脉对低层空气述动的阻挡作用,使得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三.季风
1季风:在大范围区城,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称为季风。
2.季风的形成:冬季,欧亚大陆气温低,太平洋气温高,风从中国大陆吹向太平洋;夏季,欧亚大陆气温高,太平洋气温低,风从太平洋吹向中国大陆。中国东部的季风就这样形成的,世界上季风区域分布很广,其中以亚洲季风最强盛,范围最广
四.气候变化
1.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气温变化。
2.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近百年来的仪器观测记录表明,近现代全球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气候表现出波动变化的特点,目前,全球气温正处于逐渐升高的过程中
五.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有利影响: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大面积农业灌溉等都能改良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增加湿度和降水量,减轻旱涝灾害的危害。
2.不利影响:毁坏森林、排放大量有害物质等会造成气候恶化。
3.温室效应:人类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森林的大幅度减少,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加速了全球气候的变暖趋势,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4.城市“热岛”现象:是指城市形成了一种气温较高、湿度较低、雾霾增多的特殊气候,它使城市上空经常维持一个气温高于四周郊区的暖空气团,犹如海面上的岛屿。
【例题分析】
【例1】下图几种大气运动形式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A.B.C.D.
2.去年寒假,小明去了哈尔滨滑雪,小科则去了海南岛领略海岛风情,如图是他们拍摄的两幅照片,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D.季风
3.下列关于诸暨市天气、气候叙述错误( )
A.诸暨市全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B.诸暨市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寒潮来袭时常会带来降温、大风、霜冻的天气,使诸暨的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
D.台风是诸暨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其中心台风眼是风力最大的地方
4.如图所示是我国东部某座大山南北坡的年降水量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 )
A.这种降水量的变化主要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B.在一定高度内,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增加
C.在一定高度内,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降低
D.山的北坡比南坡多雨
5.如图是地形坡面图,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常常到A、C两地避暑的原因是( )
A.A处地处迎风坡,降水多;C处沿海降水多
B.A山顶海拔高,气温低;C在海边,有海水对气温的调节
C.A处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弱;C空气稠密,太阳辐射强
D.A处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空气稠密,太阳辐射弱
6.分析如图所示地形剖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的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B.丙地的年降水量高于甲地
C.丙地的气流湿度往往高于甲地 D.甲、乙、丙三地的植被没有差异
7.天气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很大影响。下列诗句中所描述与气候有关的是( )
A.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8.下列关于大气与气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B.对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都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C.每天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点
D.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季风因素、地形因素等
9.下列气候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组合是( )
A.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海陆因素
B.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湿润——地形因素
C.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两极地区终年严寒——纬度因素
D.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季风因素
10.下列气候特点或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北戴河避暑胜地——海陆性质
B.山前桃花山后雪——海拔
C.海南岛终年如夏——海陆性质
D.塔里木盆地干旱少雨——纬度位置
11.诗歌和谚语往往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下列对诗歌和谚语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气候特征
B.“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气候、植被的垂直变化
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小的特点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影响我国的冬季风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台风多出现在春夏之交B.我国冬季寒潮是由冷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C.卫星云图中的陆地用绿色代表D.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3.白居易有千古名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地形地势的影响B.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C.受海陆分布的影响D.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14.有一首民歌这样歌颂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瓜果蜜一样甜。”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歌颂新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
B.吐鲁番地区降水量大,瓜果水分多
C.吐鲁番在内陆,白天日照充沛,昼夜温差大
D.吐鲁番地区处于湿润地区,适宜瓜果生长
二、填空题
15.读图“地形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迎风坡是______(选填“A”或“B”)坡,此坡降水______(选填“较多”或“较少”)。
(2)山顶比山脚的气温______(选填“高”或“低”)。
16.观察按下列图片并回答相关问题。
(1)图Ⅰ所示中锋面过境时会带来的天气变化是__________。
(2)图Ⅱ所示中,夏天人们常选择甲处避暑,因为__________;乙地的植被是森林,而丙地是半荒漠,主要成因是__________。
(3)Ⅲ所示图代表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
1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A地海拔为3300米,B地海拔为300米,若A地气温为5℃,则B地气温应为__________℃。
(2)A、B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3)图中AB坡是__________坡,它的降水量多。
(4)分析造成以下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羌笛无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
18.让我们来看看这张反映近地面气压高低状况的“等压线图”,你应该记得很像我们以前学过的“等高线图”,它经常出现在电视气象节目的“天气图上”。试根据图上气压数据进行判断:
(1)代表风向的A、B、C、D四个箭头,正确的是_______。
(2)图中_______(填“甲”或“乙”)处天气晴好。
(3)分析下列影响下列气候现象的主要因素:
①冬季哈尔滨冰天雪地,海南岛温暖如春。_______。
②浙江省的年平均降水量明显多于塔里木盆地的年平均降水量。_______。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六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知识点分析】
课堂导入:春夏潮湿、秋冬干燥,夏天炎热、冬天寒冷,这些季节变化都是当地气候的表现。什么是气候呢?
一.气候
1.定义: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2.我国常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桂林山水 新疆沙漠 小新安岭雪原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
1.太阳对气候的影响:太阳幅射在地表分布不均匀,是形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同。太阳辐射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导致地表的气温由低纬度地区向两极逐渐降低,形成不同的温度带。
2.海陆位置的影响
(1)气温(比热容影响):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2)降水:海洋上空水汽充足,空气湿润,因此沿海地区的降水一般要比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更丰富。
3.地形的影响
(1)气温:地势高低不同,气温就有明显的差异。山顶的气温一般明显低于山麓。
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
(2)降水:山脉对低层空气述动的阻挡作用,使得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三.季风
1季风:在大范围区城,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称为季风。
2.季风的形成:冬季,欧亚大陆气温低,太平洋气温高,风从中国大陆吹向太平洋;夏季,欧亚大陆气温高,太平洋气温低,风从太平洋吹向中国大陆。中国东部的季风就这样形成的,世界上季风区域分布很广,其中以亚洲季风最强盛,范围最广
四.气候变化
1.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气温变化。
2.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近百年来的仪器观测记录表明,近现代全球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气候表现出波动变化的特点,目前,全球气温正处于逐渐升高的过程中
五.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有利影响: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大面积农业灌溉等都能改良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增加湿度和降水量,减轻旱涝灾害的危害。
2.不利影响:毁坏森林、排放大量有害物质等会造成气候恶化。
3.温室效应:人类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森林的大幅度减少,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加速了全球气候的变暖趋势,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4.城市“热岛”现象:是指城市形成了一种气温较高、湿度较低、雾霾增多的特殊气候,它使城市上空经常维持一个气温高于四周郊区的暖空气团,犹如海面上的岛屿。
【例题分析】
【例1】下图几种大气运动形式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A.B.C.D.
【答案】A
【解析】
A.暖锋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前缘的暖空气沿冷空气团边缘徐徐爬升,其中水汽冷却凝结,产生云、雨等天气,故A正确符合题意。
B.地表受热气流膨胀上升,温度低气流收缩下沉,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城市是热岛,气流上升;郊区温度低,气流下沉,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流上升,海洋升温慢,气流下沉,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2.去年寒假,小明去了哈尔滨滑雪,小科则去了海南岛领略海岛风情,如图是他们拍摄的两幅照片,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D.季风
【答案】C
【解析】
哈尔滨纬度高,气温低,因此冬季有积雪;海南岛纬度低,气温高,冬季温暖,可以领略海岛风情。即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故C符合题意。
3.下列关于诸暨市天气、气候叙述错误( )
A.诸暨市全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B.诸暨市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寒潮来袭时常会带来降温、大风、霜冻的天气,使诸暨的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
D.台风是诸暨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其中心台风眼是风力最大的地方
【答案】D
【解析】
A.诸暨临近杭州湾,属于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故A正确。
B.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高温多雨,而冬季受西伯利亚季风影响寒冷干燥,故B正确。
C.寒潮来袭会导致大幅度的降温、大风及霜冻的产生,会对农业生产带来影响,故C正确。
D.诸暨会受台风的影响,而中心台风眼的风力是最小的地方,故D错误。
4.如图所示是我国东部某座大山南北坡的年降水量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 )
A.这种降水量的变化主要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B.在一定高度内,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增加
C.在一定高度内,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降低
D.山的北坡比南坡多雨
【答案】B
【解析】
A、读图可知,这种降水量的变化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山的南坡降水多,是迎风坡,北坡降水少,是背风坡,故A错误。
BC、由图可知,在一定高度内,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增加,故B正确,C错误。
D、由图可知,,山的南坡降水多,故D错误。
5.如图是地形坡面图,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常常到A、C两地避暑的原因是( )
A.A处地处迎风坡,降水多;C处沿海降水多
B.A山顶海拔高,气温低;C在海边,有海水对气温的调节
C.A处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弱;C空气稠密,太阳辐射强
D.A处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空气稠密,太阳辐射弱
【答案】B
【解析】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A处山顶海拔高,气温低,成为避暑之地。这也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海洋表面和陆地表面温度的变化有很大的不同。纬度相同的地方,在夏季,海洋上气温低些,陆地上气温高些。在冬季,陆地上气温低些,海洋上气温高些。C处在海边,海水对气温有调节作用,成为避暑之地。综上所述故B正确。
6.分析如图所示地形剖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的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B.丙地的年降水量高于甲地
C.丙地的气流湿度往往高于甲地
D.甲、乙、丙三地的植被没有差异
【答案】A
【解析】
丙地位于背风坡,气流湿度往往低于甲地,年降水量低于甲地;甲地气温高于乙地,因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受地形地势因素影响,甲、乙、丙三地降水和气温不同,植被存在差异。
7.天气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很大影响。下列诗句中所描述与气候有关的是( )
A.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D
【解析】
天气的特点:短时间、变化快、不稳定;气候的特点:长时间、变化小、较稳定。A、B、C描述的是天气,D描述的是植物的生长,与气候有关,D符合题意。
8.下列关于大气与气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B.对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都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C.每天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点
D.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季风因素、地形因素等
【答案】B
【解析】
A.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故A叙述正确。
B.对流层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故B叙述错误。
C.每天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故C叙述正确。
D.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季风因素、地形因素等.故D叙述正确。
9.下列气候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组合是( )
A.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海陆因素
B.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湿润——地形因素
C.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两极地区终年严寒——纬度因素
D.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季风因素
【答案】C
【解析】
A、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是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故A错误。
B、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湿润是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故B错误。
C、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两极地区终年严寒干燥是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故C正确。
D、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是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故D错误。
10.下列气候特点或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北戴河避暑胜地——海陆性质
B.山前桃花山后雪——海拔
C.海南岛终年如夏——海陆性质
D.塔里木盆地干旱少雨——纬度位置
【答案】A
【解析】
A、北戴河避暑胜地--海陆位置,正确。
B、山前桃花山后雪—地形因素,错误。
C、海南岛终年如夏--纬度位置,错误。
D、塔里木盆地干旱少雨--海陆位置,错误。
11.诗歌和谚语往往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下列对诗歌和谚语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气候特征
B.“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气候、植被的垂直变化
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小的特点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影响我国的冬季风
【答案】B
【解析】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示短时间的天气状况,描述的是天气特征,故A错误。
B、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气候出现垂直地带性规律,导致植被分布出现垂直变化。这也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故B正确。
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故C错误。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市西。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富含水汽的夏季风到达河西走廊后已属强弩之末,难以再向西北前行,故D错误。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台风多出现在春夏之交B.我国冬季寒潮是由冷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C.卫星云图中的陆地用绿色代表D.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答案】A
【解析】
A、台风多出现在夏秋季节,主要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故A错误。
B、我国冬季寒潮是由冷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故B正确。
C、在卫星云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含义,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黄色表示沙尘暴,故C正确。
D、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故D正确。
13.白居易有千古名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地形地势的影响B.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C.受海陆分布的影响D.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人间四月芳菲尽”指的是山脚下或平原地区,由于温度较高,花开较早,而“山寺”之中由于海拔较高,温度较低,花开较晚,故选A。
14.有一首民歌这样歌颂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瓜果蜜一样甜。”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歌颂新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
B.吐鲁番地区降水量大,瓜果水分多
C.吐鲁番在内陆,白天日照充沛,昼夜温差大
D.吐鲁番地区处于湿润地区,适宜瓜果生长
【答案】C
【解析】
A、新疆瓜果甜主要是自然原因,和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关系不大,故A错误。
B、吐鲁番盆地气候干旱,降水少,故C错误。
C、吐鲁番地处大陆内部,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所以瓜果特别甜,故C正确。
D、吐鲁番地区处于干旱区而不是湿润地区,故D错误。
二、填空题
15.读图“地形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迎风坡是______(选填“A”或“B”)坡,此坡降水______(选填“较多”或“较少”)。
(2)山顶比山脚的气温______(选填“高”或“低”)。
【答案】 A 较多 低
【解析】
(1)A、B中迎风坡是A坡,此坡降水较多,产生的原因是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暖湿气流被迫沿山坡爬升,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在此而形成降水。
(2)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所以山顶的气温比山脚低。
16.观察按下列图片并回答相关问题。
(1)图Ⅰ所示中锋面过境时会带来的天气变化是__________。
(2)图Ⅱ所示中,夏天人们常选择甲处避暑,因为__________;乙地的植被是森林,而丙地是半荒漠,主要成因是__________。
(3)Ⅲ所示图代表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
【答案】 大风、降水、降温 甲处沿海,海水比热容大,夏天气温升高小 乙地迎风坡多雨,丙地背风坡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
(1)由图Ⅰ知,该气团是冷锋过境,会带来大风、降水、降温等天气。
(2)夏天人们常选择甲处避暑,因为甲处沿海,海水比热容大,夏天气温升高小;乙地位于迎风坡,降水多,其植被是森林,丙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多半荒漠景观。
(3)图Ⅲ所在地终年高温,降水集中在雨季,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1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A地海拔为3300米,B地海拔为300米,若A地气温为5℃,则B地气温应为__________℃。
(2)A、B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3)图中AB坡是__________坡,它的降水量多。
(4)分析造成以下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羌笛无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
【答案】 23 地形 迎风 海陆位置
【解析】
(1)图中所示A地海拔为3300米,B地海拔为300米,则A与B的相对高度是3300-300=3000米,若A地气温为5℃,则B地气温应为5+(3000÷100)×0.6=23℃。
(2)图中A地海拔比B地高出许多,可知图中所示A、B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因素。
(3)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AB降水多,可知AB为迎风坡。
(4)“羌笛无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春风是指夏季风,甘肃省的玉门由于距离海洋远,受不到夏季风的影响,位于非季风区。
18.让我们来看看这张反映近地面气压高低状况的“等压线图”,你应该记得很像我们以前学过的“等高线图”,它经常出现在电视气象节目的“天气图上”。试根据图上气压数据进行判断:
(1)代表风向的A、B、C、D四个箭头,正确的是_______。
(2)图中_______(填“甲”或“乙”)处天气晴好。
(3)分析下列影响下列气候现象的主要因素:
①冬季哈尔滨冰天雪地,海南岛温暖如春。_______。
②浙江省的年平均降水量明显多于塔里木盆地的年平均降水量。_______。
【答案】 B 甲 受纬度因素的影响,哈尔滨纬度较高,海南岛纬度低 受海陆因素的影响,浙江省位于沿海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多;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不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
【解析】
(1)风总是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所以图中B所示风向正确。
(2)读图可得,甲地是高压中心,受高气压的控制,该地天气晴朗干燥。
(3)①冬季哈尔滨冰天雪地,海南岛温暖如春,其主要原因是:哈尔滨纬度较高,海南岛纬度低,是纬度因素造成的。
②浙江省的年平均降水量明显多于塔里木盆地的年平均降水量,其主要原因是:浙江省位于沿海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多;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不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是海陆因素造成的。
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4章 电路探秘第4节 变阻器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kx/tb_c571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4章 电路探秘第4节 变阻器课后作业题</a>,共22页。
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2节 电流的测量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kx/tb_c570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2节 电流的测量一课一练</a>,共22页。
初中科学第4节 动物的行为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a href="/kx/tb_c570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4节 动物的行为精练</a>,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