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讲练课堂1.5.2物质的溶解(练习)(原卷版+解析)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6126070/0-17252397324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讲练课堂1.5.2物质的溶解(练习)(原卷版+解析)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6126070/0-172523973250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讲练课堂1.5.2物质的溶解(练习)(原卷版+解析)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6126070/0-172523973253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第5节 物质的溶解测试题
展开【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物质A、B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B的溶解度大于物质A的溶解度
B.从A溶液中得到A晶体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C.20℃时A的饱和溶液一定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D.用玻璃棒搅拌会增大物质的溶解度
2.2021年3月12日温州市初中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之实验操作考查,小科同学抽到的实验是配制50克5%的NaCl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5%的是( )
A.称取氯化钠B.转移氯化钠时,有固体洒出
C.量取水D.装瓶时,有液体洒出
3.误差分析是定量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有关配制溶液的实验误差分析, 正确的是( )
A.用量筒量取 10mL 水,仰视读数,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小
B.用托盘天平称取 10.5g 氯化钠,药品和砝码放反,会导致氯化钠偏多
C.按要求配置好的溶液装瓶时洒出一部分不会影响溶液的质量分数
D.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有部分残留,导致最终的质量分数偏小
4.粗盐提纯实验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B.C.D.
5.配制20%氯化钠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氯化钠晶体不纯 B.称量时,码砝是生锈的
C.砝码和氯化钠放错盘,且移动游码 D.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
6.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a2℃时仍是饱和溶液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相同温度下,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
D.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a2℃降至a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7.将60g某固体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怀中,如图是测得的溶液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时固体完全溶解
B.t1℃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C.图中c点对应的溶液一定饱和
D.t3℃时,向c点对应的溶液中加90g水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溶液
8.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
B. 时,取三种物质各a克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
C.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 降温到 ,B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小
D.可用降温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9.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量分数相等
B.℃时将20g甲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将甲的饱和溶液降温,会有晶体析出
D.℃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10.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复到原温,下列各相关的变化图像正确的是( )补充条件:CaO+H2O=Ca(OH)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A.B.C.D.
11.小芳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按照如图的操作称量氯化钠、量取水小芳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
A.12.4%B.12.5%C.16.9%D.17.1%
12.t℃,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物质的质量,绘制成图中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
C.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G
13.固体物质M在不同温度下得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0℃时,15.9gM溶于15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B.20℃时,M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5.3%
C.若要配制200.0g20.0%的M的饱和溶液,对应温度必须是60℃
D.80℃时,M的饱和溶液138.2g降温至40℃,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20.0g
14.某温度下,a g硝酸钾放入到b g水中,得到硝酸钾溶液的质量(m)是( )
A.m=(a+b)gB.m>(a+b)g
C.m<(a+b)gD.m≤(a+b)g
15.本题有甲、乙两图,图甲为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图乙为兴趣小组进行的实验,R物质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关于图乙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物质是氯化铵
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烧杯①小于烧杯②
C.若使烧杯③中的固体溶解,只能采用加水的方法
D.烧杯①②③中,只有烧杯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16.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I一定是降温
B.整个实验过程中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不变
C.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17.在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A.B.C.D.
18.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
B.10℃时,27.3克硫酸镁和100克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3%的硫酸镁溶液
C.50℃时,100克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将变为不饱和溶液
19.如图是一种稀释瓶。小科和小明分别用该稀释瓶按原液和水的体积比和的比例稀释原液。若不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稀释过程中,氢氧化钠溶解度增大
B.小科得到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较小
C.小科得到的溶液所含溶质较多
D.小科得到的溶液密度较大
20.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Y的溶解度比X的溶解度大
B.t1℃时,X、Y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是20%
C.把水滴入盛有氢氧化钠(NaOH)固体的烧杯中,若烧杯内有晶体析出,则烧杯中饱和溶液的溶质为Y
D.t2℃时,若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X
21.如下图为甲、乙(均不含结晶水)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的溶解度______乙的溶解度(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t2℃时,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解______g乙溶质。(保留整数)
(3)某同学在t1℃时开始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A、B、C。
在溶液A、B、C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在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后,充分搅拌,恢复到t1℃,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
22.如图所示为小乐同学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的部分操作(其中托盘天平的砝码盒中质量最小的砝码为10克)。请回答
(1)上图所示的部分操作,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
(2)在上图①所示的操作中,应先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在左、右托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片,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3)本实验中应使用量程为__________ (选填“50”“100”或“200”) mL的量筒。
(4)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各项会造成所配得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有__________ (填字母编号)。
A.图①氯化钠中含有杂质
B.图①中称量用的砝码锈蚀了
C.图②量取液体读数时仰视了
D.图③量筒中的水洒落在烧杯外
23.将80gM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按要求填空。(该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2)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3)在40°C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g。
24.A、B是不含结晶水的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度表格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为___________(填“t1°C”或“t2°C”)时,A、B溶解度相等。
(2)t2°C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A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精确至 0.1%)。
(3)t2°C时,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中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___。
25.下图为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的流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中砝码的总质量为15g,游码指示质量为4g,实验时读数为19g,则食盐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___g;
(2)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该用___________继续滴加水;
(3)操作D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配制溶液时,若其他操作都正确,则如图B的操作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6.食盐是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调味品,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克。则
(1)20℃时,100克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解的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克(保留1位小数)
(2)20℃时,向10g水中逐渐加入氯化钠固体直至不能溶解,有部分固体剩余。下列图像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或溶解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是____________;
A.B.C.D.
(3)若用加入氯化钠固体的方法将200克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由10%变成20%,则需要加入的氯化钠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__?
27.研究物质的溶解度对于生产生活有重要意义。下表是碳酸钠的溶解度数据。
(1)实验过程如图甲所示。当升温至60℃时,烧杯④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20℃时,将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底部有少量碳酸钠晶体)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乙。若要使试管底部的晶体减少,可向烧杯中加入___________(选填“硝酸铵”或“氢氧化钠”)。
28.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 ℃、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65 ℃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______(填“是” “否”或“无法判断”)。
(2)分析表格可知,M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是______。
(3)将40 ℃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升温 ②降温 ③加溶质M ④加水 ⑤加另一种固体N ⑥恒温蒸发水 ⑦与40 ℃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
(4)20 ℃时,用固体粉末M和水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 的M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药匙、量筒(100 mL)、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29.为了有效防控疫情,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就是用消毒液对空气消毒。二氧化氯消毒液,是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强力、广谱、安全、高效的消毒剂,学校曾用此消毒液对全校教室、寝室全面消毒。小民观察到瓶上的标签如下表所示:
(1)1000 毫升该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是多少克?
(2)1000 毫升该二氧化氯消毒液中含溶质多少克?
(3)实验室欲用该消毒液来配制350 千克质量分数为 2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来消毒,需要加水多少毫升?
30.舟山海鲜闻名全国,但是有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获取暴利,会用福尔马林浸泡海鲜,以延长其保鲜时间,这对食用者的健康有很大损害。查阅资料发现福尔马林是浓度为35%-40%的甲醛溶液。在医学上,常用来浸泡病理切片及生物标本,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如果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40%的福尔马林溶液,需要甲醛的质量为多少?
(2)如果将该溶液稀释为35%的溶液,需要加入多少毫升的水?(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A
110
117
126
139
B
31.6
63.9
110
167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2.6
15.3
20.0
25.0
38.2
温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
27.3
39.3
49.0
54.1
51.1
温度(°C)
0
t1
t2
A物质溶解度(克)
10
15
20
B物质溶解度(克)
20
15
11
温度/℃
20
30
40
50
60
80
100
溶解度/g
21.8
39.7
48.8
47.3
46.4
45.1
44.7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溶质的质重分数。
80%
密度
1.2g/cm2
相对分子质里
67.5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
物质的溶解(二)
【同步练习-解析】
一、选择题
1.物质A、B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B的溶解度大于物质A的溶解度
B.从A溶液中得到A晶体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C.20℃时A的饱和溶液一定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D.用玻璃棒搅拌会增大物质的溶解度
【答案】B
【解析】
A. 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指明温度,此选项错误;
B. 由题中信息可知,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所以从A溶液中得到A晶体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此选项正确;
C. 20℃时A的饱和溶液还能再溶解其他物质,此选项错误;
D. 用玻璃棒搅拌会加快溶解速度,不能增大物质的溶解度,此选项错误。
2.2021年3月12日温州市初中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之实验操作考查,小科同学抽到的实验是配制50克5%的NaCl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5%的是( )
A.称取氯化钠B.转移氯化钠时,有固体洒出
C.量取水D.装瓶时,有液体洒出
【答案】C
【解析】
A.称取氯化钠时,将氯化钠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根据“砝码质量=氯化钠质量+游码质量”可知,此时得到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A不合题意。
B.转移氯化钠时,有固体洒出,则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B不合题意。
C.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得到水的质量偏小,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5%,故C符合题意。
D.装瓶时,有液体洒出,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不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D不合题意。
3.误差分析是定量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有关配制溶液的实验误差分析, 正确的是( )
A.用量筒量取 10mL 水,仰视读数,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小
B.用托盘天平称取 10.5g 氯化钠,药品和砝码放反,会导致氯化钠偏多
C.按要求配置好的溶液装瓶时洒出一部分不会影响溶液的质量分数
D.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有部分残留,导致最终的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C
【解析】
A、用量筒量取10mL水,仰视读数,读数偏小,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取10.5g氯化钠,药品和砝码放反,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会导致氯化钠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若装瓶时洒出一部分,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有部分残留,会导致溶剂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4.粗盐提纯实验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B.C.D.
【答案】C
【解析】
A、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左物右码,图示物品和砝码放颠倒了,操作错误。
B、取用药品时,试剂瓶塞应倒放,防止污染试剂,图示操作错误。
C、使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读数时视线应和凹液面的最低处水平,图示操作正确。
D、不能用手拿热的坩埚,以免烫伤,应用坩埚钳夹取,图示操作错误。
5.配制20%氯化钠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氯化钠晶体不纯
B.称量时,码砝是生锈的
C.砝码和氯化钠放错盘,且移动游码
D.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
【答案】B
【解析】
A、氯化钠晶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题意。
B、称量时,砝码是生锈的,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大,则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符合题意。
C、砝码和氯化钠放错盘,且移动游码,则实际溶质质量为砝码减去游码,所以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则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题意。
D、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题意。
6.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a2℃时仍是饱和溶液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相同温度下,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
D.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a2℃降至a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D
【解析】
A、根据溶解度曲线,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a2℃时成为不饱和溶液,错误。
B、根据溶解度曲线,乙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然后又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错误。
C、根据溶解度曲线,0~a1℃,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而在a1~a2℃,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错误。
D、根据溶解度曲线,在a1℃、a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相等,故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a2℃将至a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7.将60g某固体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怀中,如图是测得的溶液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时固体完全溶解
B.t1℃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C.图中c点对应的溶液一定饱和
D.t3℃时,向c点对应的溶液中加90g水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溶液
【答案】D
【解析】
A、将60g某固体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t1℃时形成溶液的质量为70g,说明a点时溶解的固体质量为70g-50g=20g,没有完全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B、t1℃时形成溶液的质量为70g,即50g水中最多能溶解该固体20g;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则t1℃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故选项说法错误。
C、t2℃时形成溶液的质量为110g,即该固体全部溶解,无法确定是否能继续溶解该溶质,图中b、c点对应的溶液不一定饱和,故选项说法错误。
D、t3℃时,向c点对应的溶液中加90g水,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8.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
B. 时,取三种物质各a克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
C.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 降温到 ,B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小
D.可用降温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
A. 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 时,取三种物质各a克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由于A、B的溶解度都大于ag,因此A、B都是不饱和溶液,而C的溶解度小于a,则只有C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 降温到 ,A、B的溶解度都是减小的了,且A的溶解度的变化量明显大于B,因此析出晶体的质量A>B。C的溶解度是增大的,即C溶液中不会析出晶体,故C错误符合题意。
D.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小,因此可用降温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D正确不合题意。
9.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量分数相等
B.℃时将20g甲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将甲的饱和溶液降温,会有晶体析出
D.℃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答案】D
【解析】
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饱和溶液的溶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将20g甲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正确。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将甲的饱和溶液降温,会有晶体析出,正确。
D、t2℃时,甲的溶解度大,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
10.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复到原温,下列各相关的变化图像正确的是( )补充条件:CaO+H2O=Ca(OH)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A.B.C.D.
【答案】C
【解析】
A、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溶剂质量减少,故A错误。
B、固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是温度,由于最后恢复到原来温度,所以最后的溶解度与开始时相等,但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B错误。
C、因为开始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溶剂质量减少,对于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来说,溶剂减少就会析出溶质,所以溶质减少,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时放出热量,在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但冷却后温度降低,溶解度又增大了,又溶解了一部分,温度不变后溶质也不变了,故C正确。
D、因为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是:,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影响因素是溶解度,固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是温度,由于最后恢复到原来温度,所以最后的溶解度与开始时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11.小芳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按照如图的操作称量氯化钠、量取水小芳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
A.12.4%B.12.5%C.16.9%D.17.1%
【答案】A
【解析】
小芳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药品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使用的是10g和5g的砝码和2.7g的游码;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质量=10g+5g-2.7g=12.3g,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为87mL(合87g),小芳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2.4%。
12.t℃,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物质的质量,绘制成图中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
C.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G
【答案】C
【解析】
A、根据图示,不能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错误;
B、根据图示,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物质质量为40g,故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但选项中没有带单位,故错误;
C、溶质越多,溶剂越少,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G<m<W=Z,故正确;
D, G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6.7%,故错误。
13.固体物质M在不同温度下得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0℃时,15.9gM溶于15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B.20℃时,M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5.3%
C.若要配制200.0g20.0%的M的饱和溶液,对应温度必须是60℃
D.80℃时,M的饱和溶液138.2g降温至40℃,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20.0g
【答案】C
【解析】
A、0℃时,M物质的溶解度是12.6g,则150g水中最多溶解M的质量为:=18.9g,故加入15.9gM不能形成饱和溶液,故A选项错误;
B、20℃时,M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故B选项错误;
C、配制200.0g20.0%的M的饱和溶液,60℃是M的溶解度是25.0g,其溶质质量分数为,温度高于60℃则溶液不是饱和溶液,故C选项正确;
D、80℃时,M的饱和溶液138.2g含有溶质是38.2g,降温至40℃,析出晶体的质量是38.2g﹣20.0g=18.2g<20.0g,故D选项错误。
14.某温度下,a g硝酸钾放入到b g水中,得到硝酸钾溶液的质量(m)是( )
A.m=(a+b)gB.m>(a+b)g
C.m<(a+b)gD.m≤(a+b)g
【答案】D
【解析】
某温度下,a g硝酸钾放入到b g水中,得到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应该是不大于(a+b)g,因为加入后若硝酸钾完全溶解则所得的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为(a+b)g,若硝酸钾不能完成溶解就已经形成饱和溶液,则所得的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为小于(a+b)g,综上所述当ag硝酸钾放入水中不知硝酸钾是否完全溶解时,则所得的硝酸钾溶液的质量(m)应小于或等于(a+b)g,故选D。
15.本题有甲、乙两图,图甲为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图乙为兴趣小组进行的实验,R物质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关于图乙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物质是氯化铵
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烧杯①小于烧杯②
C.若使烧杯③中的固体溶解,只能采用加水的方法
D.烧杯①②③中,只有烧杯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
A、由图甲可知,t2℃时,NH4Cl的溶解度小于60g,而烧杯②中在t2℃时100g水中溶解了60gR,所以R是KNO3,故A选项错误。
B、烧杯①中的质量分数为:,烧杯②的质量分数为:,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烧杯①小于烧杯②,故B选项正确。
C、因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若使烧杯③中的固体溶解可以采用加水或升高温度的方法,故C选项错误。
D、由图甲可知,t2℃时,KNO3的溶解度为60g,所以烧杯②中的溶液也是饱和溶液。烧杯①、②、③中,烧杯②、③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D选项错误。
16.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I一定是降温
B.整个实验过程中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不变
C.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答案】C
【解析】
A、操作I不一定是加溶质,也可能是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B、操作I可能采用的降低温度的方法,则整个实验过程中硝酸钾的溶解度会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若采用的是降低温度至恰好饱和的方法,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②与③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17.在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A.B.C.D.
【答案】A
【解析】
A、在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晶体逐渐溶解,直至溶液达到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也逐渐增加,直至溶液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不再增加,选项正确;
B、在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晶体逐渐溶解,直至溶液达到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也逐渐增加,直至溶液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不再增加,即溶质的质量不会一直增加,选项错误;
C、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不是0,选项错误;
D、在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温度保持不变,固体的溶解度不变,选项错误,故选A。
18.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
B.10℃时,27.3克硫酸镁和100克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3%的硫酸镁溶液
C.50℃时,100克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将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
A、由表可知,当温度由10℃升高到7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逐渐增大,而当温度由70℃升高到9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反而减小,选项错误;
B、由表可知,1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27.3g,即10℃时27.3g硫酸镁溶于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1.4%,选项错误;
C、由表可知,5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49.0g,则此时100克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49:100,选项正确;
D、由表可知,当温度由70℃升高到9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反而减小,所以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硫酸镁的溶解度减小,溶液底部有硝酸钾晶体结晶析出,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选项错误,故选C。
19.如图是一种稀释瓶。小科和小明分别用该稀释瓶按原液和水的体积比和的比例稀释原液。若不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稀释过程中,氢氧化钠溶解度增大
B.小科得到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较小
C.小科得到的溶液所含溶质较多
D.小科得到的溶液密度较大
【答案】B
【解析】
A、不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即温度保持不变,则氢氧化钠溶解度不变,选项错误;
B、小科和小明分别用该稀释瓶按原液和水的体积比1:1和5:1的比例稀释原液,则小科得到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较小,选项正确;
C、溶质的质量等于溶液的质量乘溶质质量分数,小科得到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较小,但题目中无法确定两人稀释后溶液的质量,所以也无法确定稀释后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选项错误;
D、小科和小明分别用该稀释瓶按原液和水的体积比1:1和5:1的比例稀释原液,则小科得到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较小,溶液的密度也偏小一些,选项错误,故选B。
20.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Y的溶解度比X的溶解度大
B.t1℃时,X、Y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是20%
C.把水滴入盛有氢氧化钠(NaOH)固体的烧杯中,若烧杯内有晶体析出,则烧杯中饱和溶液的溶质为Y
D.t2℃时,若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X
【解析】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t1℃时,X、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是 ×100%≠20%,故B错误;
C、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若烧杯内有晶体析出,X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烧杯中饱和溶液的溶质为X,故C错误;
D、t2℃时,Y物质的溶解度大于X物质的溶解度,所以若X、Y 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X<Y,故D正确。
二、填空题
21.如下图为甲、乙(均不含结晶水)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的溶解度______乙的溶解度(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t2℃时,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解______g乙溶质。(保留整数)
(3)某同学在t1℃时开始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A、B、C。
在溶液A、B、C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在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后,充分搅拌,恢复到t1℃,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
【答案】 等于 13 B 120g
【解析】
(1)由图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表明t1℃时,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故填等于。
(2)由图可知,t2℃时乙的溶解度为15g,则t2℃时,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解溶质乙的质量=100g××100%≈13g,故填13。
(3)由图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A烧杯中的溶液是t1℃时100g水中溶解15g甲,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选项错误;
B烧杯中的溶液是t1℃时100g水中溶解20g甲形成的溶液,恰好是甲的饱和溶液,选项正确;
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C烧杯中的溶液是t2℃时100g水中溶解20g甲形成的溶液,是甲的不饱和溶液,选项错误,故填B;
由图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在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后,烧杯中甲的质量=20g+25g=45g,恢复到t1℃,溶液中只能溶解20g甲,所得溶液的质量=100g+20g=120g,故填120。
22.如图所示为小乐同学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的部分操作(其中托盘天平的砝码盒中质量最小的砝码为10克)。请回答
(1)上图所示的部分操作,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
(2)在上图①所示的操作中,应先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在左、右托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片,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3)本实验中应使用量程为__________ (选填“50”“100”或“200”) mL的量筒。
(4)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各项会造成所配得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有__________ (填字母编号)。
A.图①氯化钠中含有杂质
B.图①中称量用的砝码锈蚀了
C.图②量取液体读数时仰视了
D.图③量筒中的水洒落在烧杯外
【答案】 ①③② 向右盘加入10克的砝码并移动游码至“2克”刻度线处,然后向左盘加入食盐 100 BD
【解析】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操作顺序是:称量固体质量、量取溶剂的体积、用玻璃棒搅拌,所以先后顺序为①③②。
(2)该实验中,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2%=12g,用天平量取固体药品时,需要先将天平右盘砝码和游码调节为所需量取质量,再往左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因此接下来的操作是:向右盘加入10g的砝码并移动游码至“2克”刻度线处,然后向左盘加入食盐。
(3)选用量筒量程时,我们原则上优先选用不超过其量程的最小量程,通过计算可得,在配置该溶液时,我们需要量取的水的质量为:100g-12g=88g,88g的水为88mL,因此选用100mL的量筒即可。
(4)A、若氯化钠中含有杂质,会导致溶质偏少,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若称量时砝码锈蚀会导致砝码偏重,即称量的溶质偏多,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此选项符合题意;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会使读数小于实际值,即量取的液体偏多,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量筒中的水洒在烧杯外,会导致溶剂偏少,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D。
23.将80gM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按要求填空。(该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2)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3)在40°C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g。
【答案】 50% C 160
【解析】
(1)A点时溶液质量为100g,此时溶质质量=100g-50g=50g,则溶质质量分数=×100%=50%,故填50% 。
(2)由图可知,A点时溶液质量为100g,溶质质量=100g-50g=50g,M物质没有完全溶解,则A点时的溶液为饱和溶液,B点时溶液的质量为130g,溶质的质量=130g−50g=80g,即M物质恰好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由图可知,M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则C点的温度高于B点,即C点时M的溶解度比B点时大,但溶液中的溶质没有增加,则C点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填C。
(3)由图可知,40℃ 时,溶液质量为130g,则溶质质量为:130g-50g=80g,则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100g×=160g,故填160。
24.A、B是不含结晶水的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度表格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为___________(填“t1°C”或“t2°C”)时,A、B溶解度相等。
(2)t2°C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A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精确至 0.1%)。
(3)t2°C时,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中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___。
【答案】 t1°C 16.7% A
【解析】
(1)由图可知,温度为t1°C时,A、B溶解度相等,都是15g,故填t1°C。
(2)t2°C时,A的溶解度为20g,则它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6.7%,故填16.7%。
(3)根据表格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则t2°C时,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A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故填A。
25.下图为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的流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中砝码的总质量为15g,游码指示质量为4g,实验时读数为19g,则食盐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___g;
(2)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该用___________继续滴加水;
(3)操作D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配制溶液时,若其他操作都正确,则如图B的操作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 11 胶头滴管 加速溶解 偏小
【解析】
(1)由图可知,A中砝码和食盐放反了,则食盐的实际质量=15g−4g=11g,故填11。
(2)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该用胶头滴管继续滴加水至所需刻度处,故填胶头滴管。
(3)操作D为溶解,其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速溶解,故填加速溶解。
(4)根据图B可知,读取量筒示数时仰视读数,则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得到水的体积偏大,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填偏小。
26.食盐是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调味品,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克。则
(1)20℃时,100克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解的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克(保留1位小数)
(2)20℃时,向10g水中逐渐加入氯化钠固体直至不能溶解,有部分固体剩余。下列图像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或溶解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是____________;
A.B.C.D.
(3)若用加入氯化钠固体的方法将200克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由10%变成20%,则需要加入的氯化钠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__?
【答案】 26.5 AD 25g
【解析】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即该温度下的100g水中溶解36.0g氯化钠就达到饱和,此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所以100克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解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2)20℃时,向10g水中逐渐加入氯化钠固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0慢慢增大,到无法溶解氯化钠固体后,继续加入氯化钠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故A正确;温度不变,氯化钠在水中溶解度不会发生改变,故D正确。
(3)设需要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为x,则
x=25g
则需要加入的氯化钠的质量为25g。
27.研究物质的溶解度对于生产生活有重要意义。下表是碳酸钠的溶解度数据。
(1)实验过程如图甲所示。当升温至60℃时,烧杯④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20℃时,将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底部有少量碳酸钠晶体)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乙。若要使试管底部的晶体减少,可向烧杯中加入___________(选填“硝酸铵”或“氢氧化钠”)。
【答案】 烧杯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 氢氧化钠
【解析】
(1)由碳酸钠的溶解度数据可知,当温度由40℃升温至6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减小。6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46.4g,因为向烧杯中加入47g碳酸钠,所以当升温至60℃时,烧杯④中出现的现象是:烧杯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
(2)若要使试管底部的晶体减少,应该使碳酸钠的溶解度增大,所以要升高温度,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所以可向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
28.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 ℃、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65 ℃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______(填“是” “否”或“无法判断”)。
(2)分析表格可知,M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是______。
(3)将40 ℃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升温 ②降温 ③加溶质M ④加水 ⑤加另一种固体N ⑥恒温蒸发水 ⑦与40 ℃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
(4)20 ℃时,用固体粉末M和水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 的M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药匙、量筒(100 mL)、______、______。
【答案】 无法判断 M的溶解度随温度得升高而升高 ②③⑥ 胶头滴管 玻璃棒
【解析】
(1)溶液的饱和比较明确的表象是溶质与溶液共存,温度降到65℃时无晶体析出,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因此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2)根据表格可知,温度越低,析出固体质量越多,则物质的溶解度越低,所以M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是:M的溶解度随温度得升高而升高。
(3)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的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加入溶质的方法完成,由于其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也可采用降温的方式完成,故填:②③⑥。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进过计算、称量、溶解三步,结合相关的操作选择出所需的仪器为:托盘天平(带砝码盒)、药匙、量筒(100mL)、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三、简答题
29.为了有效防控疫情,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就是用消毒液对空气消毒。二氧化氯消毒液,是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强力、广谱、安全、高效的消毒剂,学校曾用此消毒液对全校教室、寝室全面消毒。小民观察到瓶上的标签如下表所示:
(1)1000 毫升该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是多少克?
(2)1000 毫升该二氧化氯消毒液中含溶质多少克?
(3)实验室欲用该消毒液来配制350 千克质量分数为 2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来消毒,需要加水多少毫升?
【答案】(1)1200g;(2)960g;(3)。
【解析】
(1)1000 毫升该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m=ρV=1.2g/cm3×1000cm3=1200g;
(2)其中所含溶质的质量:1200g×80%=960g;
(3)设需要80%的消毒液的质量为x, 80%x=350kg×20%;x=87.5kg;
需要加水的质量:350kg-87.5kg=262.5kg;
需要加水的体积:。
30.舟山海鲜闻名全国,但是有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获取暴利,会用福尔马林浸泡海鲜,以延长其保鲜时间,这对食用者的健康有很大损害。查阅资料发现福尔马林是浓度为35%-40%的甲醛溶液。在医学上,常用来浸泡病理切片及生物标本,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如果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40%的福尔马林溶液,需要甲醛的质量为多少?
(2)如果将该溶液稀释为35%的溶液,需要加入多少毫升的水?(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需要甲醛的质量为:100g×40%=40g。
(2)稀释为35%的溶液的质量为:,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114.3g-100g=14.3g,需要加入水的体积为:。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A
110
117
126
139
B
31.6
63.9
110
167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2.6
15.3
20.0
25.0
38.2
温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
27.3
39.3
49.0
54.1
51.1
温度(°C)
0
t1
t2
A物质溶解度(克)
10
15
20
B物质溶解度(克)
20
15
11
温度/℃
20
30
40
50
60
80
100
溶解度/g
21.8
39.7
48.8
47.3
46.4
45.1
44.7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溶质的质重分数。
80%
密度
1.2g/cm2
相对分子质里
67.5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4节 变阻器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kx/tb_c571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4节 变阻器课时作业</a>,共24页。
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5节 体温的控制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kx/tb_c570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5节 体温的控制当堂检测题</a>,共22页。
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2节 气温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kx/tb_c9281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2节 气温随堂练习题</a>,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