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讲练课堂1.2水的组成(练习)(原卷版+解析)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6126063/0-17252397092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讲练课堂1.2水的组成(练习)(原卷版+解析)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6126063/0-172523970931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讲练课堂1.2水的组成(练习)(原卷版+解析)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6126063/0-172523970934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2节 水的组成课时训练
展开【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关于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A中收集到的是氧气
B.试管B端连接的电极为负极
C.AB试管中收集到气体的质量比值为2:1
D.该实验能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如图所示,某同学正在做电解水实验,当正极产生了10毫升气体时,他发现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22毫升,于是他对该现象的产生作出了如下解释,其中不可能的是( )
A.氧气与电极发生了化学反应B.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C.①管漏气D.②管漏气
3.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分子、氧分子组成的
B.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
C.若a试管气体为5mL,则b试管气体为10mL
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4.下列图像与水通电分解情况相符的是( )(纵坐标表示生成气体的体积,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①表示H2,②表示O2)
A.B.C.D.
5.水是生命之源.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B.正极所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是氢气
C.b中产生的气体可支持燃烧 D.实验过程中漏斗内液面高度不变
6.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可以表示为:
B.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b管的气体被点燃
D.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7.如图是某同学自制的电解水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A极试管得到的是氧气
C.B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连接A极的是电源的负极
8.用如图所示简易装置探究水的组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电池a极是正极
C.正负两极气体的质量比为1:2
D.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9.关于电解水的实验,错误的是( )
A.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B.水电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有氢气和氧气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D.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氢气
10.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海水分解可以用文字表示为。下列说法不正确( )
A.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若产生氢气质量为2克,则产生氧气的质量为1克
C.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D.水分解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11.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然后接通直流电源
B.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组成的
C.电解水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
12.关于电解水实验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从现象上判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13.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小北同学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
③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
④在实验室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⑤在加热情况下,水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⑥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
A.①②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
14.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该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
D.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15.以下关于水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蒸发B.水沸腾C.水结冰D.水电解
16.如图为验证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阳极)和负极(阴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2:1
B.负极(阴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尾的木条复燃
C.水通直流电会产生氢气和氧气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
17.电解一定量的水,当某一电极上产生5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 )
A.2.5mLB.10mLC.10mL或15mLD.10mL或2.5mL
18.小兰通过理论计算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却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差不多,可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分析原因 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19.关于水的性质和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宏观组成上看,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从微观结构上看,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C.水电解实验中负极和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
D.水电解该实验说明了水分子是由氢和氧构成
20.我们都认识到了水资源的重要性。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冰箱里取出一瓶饮料,一段时间后饮料瓶外壁上出现水珠,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说明了空气中也有水
B.水是生命之源,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所以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C.理论上电解水得到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
D.水电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二、填空题
21.如图是水电解实验装置示意图。在电解器的a、b两玻璃管里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a、b两管内的液面如图所示。请回答
(1)若玻璃管a内产生约10mL气体时,理论上玻璃管b内产生约__________mL气体。
(2)用点燃的火柴接近a玻璃管上方的尖嘴,慢慢打开活塞,可观察到__________ 。
(3)在电解水过程中常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其目的是为了增加水的__________,加快反应速度,而硫酸本身并不发生反应。
22.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装置图:
(1)图中A表示电源的___________极。
(2)检验b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通过该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水是导体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
23.图甲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观察电解水的现象 B.研究电解水产物的性质
C.探究电解水的条件 D.验证水是由氧和氢组成
(2)实验中,A、B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乙可知A气体是___________;
(3)水的电解属于化学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
24.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问题。
(1)图甲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图,海水淡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分子的______。
(2)图乙表示海水中水分子在一定空间内的分布图,图丙中能正确表示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间内水面上微粒分布的是______图。(可多选)
25.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___________气,b应接电源的___________极。
(2)验证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_____;这表明该气体具有___________性。
(3)图中的现象表明实验是___________(选填“未开始”“刚开始”或“已进行一段时间”)。
(4)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mL,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___________mL。
26.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1)由实验现象确定A端接电池___________极;
(2)A试管里产生的是___________气;B试管里的气体可用___________来检验
(3)通过此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4)水既普通又珍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地球上总的水量多,淡水少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淡水量少
C.“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水溶液少
(5)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毯各处,如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水,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以及地表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上述水循环中的___________环节。
27.某学习研究小组用水电解器电解水,测定两管逸出气体的体积,记录如表格,请回答:
(1)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
(2)a对应的是电源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是__________气,b管内的气体用____________进行检验。
(3)装置气密性良好、读数正确,但电解开始阶段两管气体的体积比不符合理论比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自第____________分钟起管(a)和管(b)产生气体的体积比非常接近理论比值。
28.甲、乙两同学分别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简易电解水装置,进行家庭小实验(注:乙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A、B管内液面均高于图中D线)。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乙同学闭合开关后观察到:A、B管内的现象是______;C管中的现象是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一段时间后,若管A收集到22.4mL,则理论上管B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约为______;
(2)甲同学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
(3)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
时间/min体积/mL
1
2
3
4
5
6
7
8
连电源负极的管(A)中气体
6
12
20
29
39
49
59
69
连电源正极的管(B)中气体
2
4
7
11
16
21
26
31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
水的组成
【同步练习-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关于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A中收集到的是氧气
B.试管B端连接的电极为负极
C.AB试管中收集到气体的质量比值为2:1
D.该实验能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答案】D
【解析】
A. 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所以试管A中收集到的是氢气,此选项错误;
B. 试管B端连接的电极为正极,此选项错误;
C. A、B试管中收集到气体的质量比值为2×2:32=1:8,此选项错误;
D. 该实验能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此选项正确。
故选D。
2.如图所示,某同学正在做电解水实验,当正极产生了10毫升气体时,他发现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22毫升,于是他对该现象的产生作出了如下解释,其中不可能的是( )
A.氧气与电极发生了化学反应B.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C.①管漏气D.②管漏气
【答案】D
【解析】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当正极产生了 10mL 气体时,他发现负极 产生的气体体积是 22mL,因为氢气较氧气难溶于水,正极产生的气体的溶解性比负极产生的气体的溶解性要大;也可能氧气与电极发生了化学反应;也可能是①管漏气了。故选D。
3.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分子、氧分子组成的
B.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
C.若a试管气体为5mL,则b试管气体为10mL
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答案】B
【解析】
A、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此选项错误;
B、由于硫酸钠或氢氧化钠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故此选项正确;
C、电解水过程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为1:2 。由电解水的装置可知,a试管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产生氢气,则b试管产生的是氧气,若a试管气体为5 mL,则b试管气体为2.5 mL,故此选项错误;
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是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4.下列图像与水通电分解情况相符的是( )(纵坐标表示生成气体的体积,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①表示H2,②表示O2)
A.B.C.D.
【答案】B
【解析】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A、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自始至终都是2:1,选项错误。
B、从图像上可以看出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自始至终都是2:1,选项正确。
C、电解水时,通电就开始反应,反应的起点应从0点开始,选项错误。
D、电解水时,通电就开始反应,反应的起点应从0点开始,选项错误。
故选B。
5.水是生命之源.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B.正极所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是氢气
C.b中产生的气体可支持燃烧
D.实验过程中漏斗内液面高度不变
【答案】A
【解析】
A、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离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与氢原子结合氢分子,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电解水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选项正确;
B、电解水实验中,连接正极的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是氧气,选项错误;
C、电解水实验中,生成的体积较大的氢气是氢气,即b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但不具有助燃性,不能支持燃烧,选项错误;
D、电解水实验中,两侧玻璃管内不断生成气体,两侧玻璃管内的液面不断下降,而中间漏斗内液面高度不断升高,选项错误。
故选A。
6.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可以表示为:
B.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b管的气体被点燃
D.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答案】C
【解析】
A、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可以表示为:,故A正确。
B、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氢气、氧气,体积比约为2:1,故B正确。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管的气体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b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的更旺,故C错误。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正确。
故选C。
7.如图是某同学自制的电解水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A极试管得到的是氧气
C.B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连接A极的是电源的负极
【答案】B
【解析】
A、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错误。
B、A管产生的气体比B管少,所以A管产生的氧气,故B正确。
C、B管产生的是氢气,氢气没有助燃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C错误。
D、A管产生的是氧气,氧气与电源正极相连,故D错误。
故选B。
8.用如图所示简易装置探究水的组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电池a极是正极
C.正负两极气体的质量比为1:2D.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答案】D
【解析】
A、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氢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可知,a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是电源的负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正负两极产生气体分别是氧气、氢气,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8:1,体积比是1: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关于电解水的实验,错误的是( )
A.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B.水电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有氢气和氧气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D.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氢气
【答案】B
【解析】
A.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水电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氢气,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0.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海水分解可以用文字表示为。下列说法不正确( )
A.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若产生氢气质量为2克,则产生氧气的质量为1克
C.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D.水分解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B
【解析】
A、水电解后是氢气与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所以可以推知,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选项正确;
B、电解水后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4:32,若产生氢气质量为2克,则产生氧气的质量为16克,选项错误;
C、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选项正确;
D、水分解后生成氢气与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故选B。
11.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然后接通直流电源
B.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组成的
C.电解水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
【答案】C
【解析】
A、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是为了减少误差,必须接通直流电源,不能用交流电,故正确;
B、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C、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而质量比约为1:8,故错误;
D、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就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故正确。
故选C。
12.关于电解水实验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从现象上判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C
【解析】
A、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A正确。
B、电解水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
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D正确。
故选C。
13.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小北同学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
③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
④在实验室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⑤在加热情况下,水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⑥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
A.①②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①水中不含氢气与氧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选项错误;
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选项正确;
③自然界中,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选项正确;
④在实验室中,水能够溶解很多物质,所以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选项正确;
⑤在加热情况下,水会变为水蒸气,不会变为氢气与氧气,在通电的条件下,水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选项错误;
⑥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与氧原子构成,氢原子统称氢元素,氧原子统称氧元素,即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选项正确,故选C。
14.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该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
D.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答案】D
【解析】
A、由电解水的装置可知,负极产生的气体较多是H2,氢气具有可燃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说法错误。
B、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说法错误。
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说法错误。
D、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导电性,故说法正确。
故选D。
15.以下关于水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蒸发B.水沸腾C.水结冰D.水电解
【答案】D
【解析】
A、水蒸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水沸腾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16.如图为验证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阳极)和负极(阴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2:1
B.负极(阴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尾的木条复燃
C.水通直流电会产生氢气和氧气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
【答案】C
【解析】
A.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二者的体积之比为1:2,故A错误。
B.负极生成氢气,而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错误。
C.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形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故C正确。
D.水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17.电解一定量的水,当某一电极上产生5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 )
A.2.5mLB.10mLC.10mL或15mLD.10mL或2.5mL
【答案】D
【解析】
水电解时电源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若电源正极产生气体体积为5mL,则电源负极产生气体应为10mL;若电源负极产生气体为5mL,则电源正极产生气体为2.5mL。故选D。
18.小兰通过理论计算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却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差不多,可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分析原因
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答案】B
【解析】
A、试验中出现了误差,可以反复多次实验,通过分析对比查找原因,这种做法是可取的,A正确;
B、进行化学实验,应有一种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能差不多就可以认为实验成功,B错误;
C、由于氧气的溶解性大于氢气的溶解性,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应略大于2:1,这种假设是成立的,大胆提出假设,分析原因的做法是可取的,C正确;
D、如果收集氧气的装置漏气,一定会使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有这种可能,D正确。
故选B。
19.关于水的性质和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宏观组成上看,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从微观结构上看,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C.水电解实验中负极和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
D.水电解该实验说明了水分子是由氢和氧构成
【答案】C
【解析】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含氢气和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电解水时,可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水电解实验中负极和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水电解,该实验说明了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0.我们都认识到了水资源的重要性。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冰箱里取出一瓶饮料,一段时间后饮料瓶外壁上出现水珠,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说明了空气中也有水
B.水是生命之源,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所以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C.理论上电解水得到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
D.水电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答案】D
【解析】
A、从冰箱里取出一瓶饮料,一段时间后饮料瓶外壁上出现水珠,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说明了空气中也有水,故说法正确;
B、水是生命之源,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所以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故说法正确;
C、理论上电解水得到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说法正确;
D、水电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都没发生变化,但是分子发生了改变,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生成了新的分子,故说法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
21.如图是水电解实验装置示意图。在电解器的a、b两玻璃管里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a、b两管内的液面如图所示。请回答
(1)若玻璃管a内产生约10mL气体时,理论上玻璃管b内产生约__________mL气体。
(2)用点燃的火柴接近a玻璃管上方的尖嘴,慢慢打开活塞,可观察到__________ 。
(3)在电解水过程中常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其目的是为了增加水的__________,加快反应速度,而硫酸本身并不发生反应。
【答案】 5 气体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导电性
【解析】
(1)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则a管产生的为氢气,b管产生的为氧气,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两倍,故b管产生的气体为5mL。
(2)a管产的气体为氢气,点燃氢气后可观察到气体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3)纯水不导电,因此在进行水电解实验时,需要人为增加水的导电性,通常会往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等物质。
22.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装置图:
(1)图中A表示电源的___________极。
(2)检验b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通过该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水是导体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
【答案】 负 带火星的木条置于尖嘴处 B
【解析】
(1)a管内的气体体积较大,是氢气,所以图中A点表示负极;
(2)b管内的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检验b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尖嘴处,打开活塞,若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3)A、纯净的水不导电,不是导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8,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3.图甲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观察电解水的现象 B.研究电解水产物的性质
C.探究电解水的条件 D.验证水是由氧和氢组成
(2)实验中,A、B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乙可知A气体是___________;
(3)水的电解属于化学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D 氢气 水电解产生了新物质
【解析】
(1)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选D。
(2)由图可知,生成A气体的体积是B气体的体积的2倍,则A为氢气,B为氧气,故填氢气。
(3)水电解后生成氢气与氧气,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水的电解属于化学变化,故填水电解产生了新物质。
24.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问题。
(1)图甲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图,海水淡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分子的______。
(2)图乙表示海水中水分子在一定空间内的分布图,图丙中能正确表示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间内水面上微粒分布的是______图。(可多选)
【答案】 种类与质量 CD
【解析】
海水淡化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水分子本身不变,即海水淡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分子的种类与质量,故填种类与质量;
水汽化后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不变,则在相同空间内水面上微粒分布的水分子的数目减少,所以图丙中能正确表示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间内水面上微粒分布的是C、D,故填C、D。
25.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___________气,b应接电源的___________极。
(2)验证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_____;这表明该气体具有___________性。
(3)图中的现象表明实验是___________(选填“未开始”“刚开始”或“已进行一段时间”)。
(4)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mL,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___________mL。
【答案】 氧 正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助燃 已进行一段时间 16
【解析】
(1)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体积较小,是氧气,则b端是电源的正极。
(2)气体B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验证气体B(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3)图中现象是生成了一部分气体,表明,实验已经进行一段时间。
(4)电解水时生成氢气的体积为氧气体积的2倍,所以生成8mL氧气的同时生成氢气的体积为16mL。
26.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1)由实验现象确定A端接电池___________极;
(2)A试管里产生的是___________气;B试管里的气体可用___________来检验
(3)通过此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4)水既普通又珍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地球上总的水量多,淡水少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淡水量少
C.“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水溶液少
(5)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毯各处,如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水,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以及地表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上述水循环中的___________环节。
【答案】 负 氢气 带火星的木条 氢元素和氧元素 ABC 海洋水 地表径流
【解析】
(1)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A管收集的气体较多,是氢气,可以确定A端接电池负极。
(2)A试管里产生的是氢气;B试管里的气体是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
(3)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A、地球上总的水量多,淡水少,说法正确;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淡水量少,说法正确;
C、“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说法正确.
D、生活中接触的水溶液多,纯净水少,说法错误。
故选ABC。
(5)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球各处,如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海洋水。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受降水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匀,季节分配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
27.某学习研究小组用水电解器电解水,测定两管逸出气体的体积,记录如表格,请回答:
(1)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
(2)a对应的是电源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是__________气,b管内的气体用____________进行检验。
(3)装置气密性良好、读数正确,但电解开始阶段两管气体的体积比不符合理论比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自第____________分钟起管(a)和管(b)产生气体的体积比非常接近理论比值。
【答案】 水氢气+氧气 负 氢气 带火星的木条 开始阶段产生的少量H2和O2溶解在水中且未达到饱和 4
【解析】
(1)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2)据图可知:a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连接电源的负极,b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检验该气体可用带火星的木条;
(3)因为氢气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氧气的溶解性稍强一些,故开始阶段产生的少量H2和O2溶解在水中且未达到饱和,因此两管气体的体积比不符合理论比值;
(4)从实验记录来看,从第4分钟后溶液就达到饱和,气体不再溶解,管(A)和管(B)产生气体的体积比就非常接近理论比值了,原因是氢气和氧气在水中溶解都达到饱和。
28.甲、乙两同学分别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简易电解水装置,进行家庭小实验(注:乙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A、B管内液面均高于图中D线)。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乙同学闭合开关后观察到:A、B管内的现象是______;C管中的现象是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一段时间后,若管A收集到22.4mL,则理论上管B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约为______;
(2)甲同学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
(3)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
【答案】 产生气泡,液面下降,A 中气体体积大约为 B 中气体体积的一半 液面逐渐升高 44.8mL 增强水的导电性 便于检验生成物
【解析】
(1)A管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氧气,B管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故闭合开关后观察到A、B内的现象是:产生气泡,液面下降,A 中气体体积大约为 B 中气体体积的一半;
水通电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使管内压强增大,把水压入管C中,从而导致管C中的液面上升;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一段时间后,若管A收集到22.4mL,则理论上管B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约为22.4mL×2=44.8mL。
(2)加入硫酸和氢氧化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3)从图中甲、乙装置的特点可看出乙装置可随时将产生的气体排出,便于检验生成物。
时间/min体积/mL
1
2
3
4
5
6
7
8
连电源负极的管(A)中气体
6
12
20
29
39
49
59
69
连电源正极的管(B)中气体
2
4
7
11
16
21
26
31
科学九年级上册第7节 核能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科学九年级上册<a href="/kx/tb_c576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7节 核能课堂检测</a>,共20页。
浙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2节 物质的酸碱性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浙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a href="/kx/tb_c9861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2节 物质的酸碱性课后练习题</a>,共20页。
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4节 变阻器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kx/tb_c571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4节 变阻器当堂达标检测题</a>,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