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优质课ppt课件
展开学习三篇文章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及条分缕析、环环相扣的论说特色。(难点)掌握古今异义词,学习文中的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重点)正确理解并认识“生于安乐,死于忧患” 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应有的教益——人才要在艰苦中造就。 (素养)
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他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说,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阐述了儒家重民思想。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其学说对后世儒者影响很大。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孟子(约前372—前289)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文章开头连用六个事例组成排比句,陈述语气,读时语气要平缓,不可疾行。 然后文章进入议论部分,议论排比,读时声音要开始提高,语速稍快一些,“曾益其所不能”语气要坚定一些。 接着文章排比论证,从正反两个方面议论,读时语气要激昂,重音要放在后面,国恒亡,要着重强调。 最后一句要读得平缓而悲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使动用法,使……劳累。
使动用法,使……饥饿。
使动用法,使……痛苦。
【译文】舜从田地耕作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中被任用,管夷吾从狱官手中获释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赎回而用为相。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是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用(这样的途径)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长他尚未具备的能力。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不顺。
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
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译文】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的外来祸患,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常处忧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文章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文章第1段列举的六位圣贤的共同点是什么?列举这些事例的目的是什么?
第1段运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六位由卑微到显贵的历史人物,这段话旨在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的道理。
诵读下面的这段话,说说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需要经受怎样的磨炼。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除了艰苦的环境造就人才,还有哪些因素造就人才?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列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理解: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
举例: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吴越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立志发奋图强。他卧薪尝胆,还到田间与农夫一起劳作,他的妻子也纺线织布。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恢复了元气,兵强马壮,具备了复仇的条件。反观吴王夫差,战胜越国之后,以为忧患已除,生活骄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终为勾践所败,身死而国灭。
《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请具体分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用同样的句式连举六例,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曾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入则无法家拂士
同“横”,梗塞、不顺。
所以动心忍性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古义:用(这样的途径)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内,文中指在国内。 今义:进来或进去。
古义:在外,对外,文中指在国外。今义:从里面到外面。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征于色而后喻
古义:代词,这。今义:动词,表判断。
古义:征验,表现。 今义:走远路(多指军队)。
古义:明白。 今义:比喻。
发于畎亩( )发于声( )
而后作( )而死于安乐( )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人恒过,然后能改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痛苦。
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劳累。
形容词用作动词,使……饥饿。
形容词用作动词,使……贫困。
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动词用作状语,在国内、在国外。
被动句: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倒装句: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发”“举”在这里都有被动的意思,被任用、被选拔。
“于……之间”介词结构后置。
通过陈述六个发迹于民间而被举荐的名人事例和相关道理,阐述了逆境成才的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点。
人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能显出非凡的毅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路。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炼,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丧失斗志。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要乐观地面对它们,咬紧牙关,迎难而上,这样才能抵达胜利的彼岸。
《富贵不能淫》以“礼”设譬,通过对女子出嫁时母亲的训导,引出“妾妇之道”,进而又提出“大丈夫之道”,在二者的对比中引出作者认为的大丈夫之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再从个别到一般,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经受磨难的好处,最终归纳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中心论点。
❷语言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
这个特点与孟子善用排比等修辞手法不无关系,《富贵不能淫》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排比有力,很有气势。《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篇用排比句列举历史人物,这样既给文章增强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1.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环/而攻之/而不胜 D.入/则无法家/拂士
2.“于”字用法和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征于色 C.死于安乐 D.衡于虑
3.画线词不用使动用法来解释的一项( )
A.苦其心志 B.劳其筋骨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生于忧患
4.下面画线的词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摄) B.百里溪举于市(城市) C.故天将大任于是(这样)人也 D.行拂乱(使……错乱)其所为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正确解释是( )
A.所以当他动了心抑制情感,就能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东西。B.以此让心情激动忍让,就能渐渐增长知识。C.用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评优课作业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678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评优课作业ppt课件</a>,文件包含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23《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pptx、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23《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docx、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23《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doc、朗读音频mp3、视频mp4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背景图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责任使命,使他经受饥饿之苦,用这些办法,增加曾同“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