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七单元同步复习课件+单元知识梳理+单元测试卷60分(1)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七单元同步复习课件+单元知识梳理+单元测试卷60分(1),文件包含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同步复习课件1pptx、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同步复习单元测试卷1docx、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同步复习知识梳理1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1)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通过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分析比较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说明燃烧的条件。举例说明灭火措施及其原理。2.根据现象判断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说明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比较燃烧、缓慢氧化及爆炸的异同,说明安全使用燃料的重要性。3.了解酒精、天然气等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辨认常见的化石燃料及用途,知道能源利用可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体会节约能源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4.描述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并设计制取氢气的实验装置。5.学会梳理燃料及其利用的学习要点,总结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等实验设计方法,建构组成、性质及用途之间的关系。【核心素养目标】【思维导图】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化石燃料灭火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1.燃烧:燃烧通常是指___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________反应。2.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与____________接触(3)温度达到__________。3.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可燃物的________、氧气的________、与氧气的____________________。4.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可燃物与氧气 氧化 氧气(或空气)着火点性质浓度接触面积(1)物质燃烧必须__________三个条件,缺一不可。(2)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作_______,它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3)我们所见到的燃烧一般都是可燃物在空气或氧气中发生的。事实上,燃烧还可以在其他一些气体环境中进行。例如:镁可以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等。同时满足着火点(1)甲中铜片的作用是载体、导热。(2)装置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或空气)。燃烧所需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装置的改进与评价(1)甲、乙、丙装置的优点:减少燃烧产物对环境的污染。(2)丁装置将玻璃管改为漏斗的优点:防止通入氧气后将白磷吹散,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气球的作用:a.平衡试管内的压强。 b.防止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进入空气,造成污染。1.某同学用右图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可通过KMnO4 加热制取O2B.通入后,白磷燃烧,说用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C.通入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D.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B2.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③也可以燃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B.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C.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D.实验中使用铜板,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C步骤一:按如图组装装置,装入药品,玻璃管内充满二氧化碳,用酒精灯对准B处的红磷加热,观察现象。步骤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向锥形瓶内注入H2O2溶液,再观察现象。3.燃烧的条件探究(1)向锥形瓶内注入H2O2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证明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 。 (3)该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 。五氧化二磷会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合理即可)步骤二中A处红磷不燃烧,B处红磷燃烧B处红磷在步骤一中不燃烧,在步骤二中燃烧 1.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2)方法:①隔离或清除___________;②隔绝_________________;③降低温度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燃物空气或氧气可燃物着火点以下2.日常生活中的灭火实例、灭火方法及灭火原理:盖上锅盖 隔绝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隔离可燃物 隔离空气 用湿抹布盖灭 3.火险应对措施:(1)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___________扑灭。 (2)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应立即拨打____________电话,并采取自救措施,如用___________捂住口鼻,蹲下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跑离着火区域。 灭火器 119火警 湿毛巾 靠近地面 沿墙壁 1.消防用自动感温喷淋头结构如下图所示。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丙三醇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敏玻璃球能迅速将外界的热量传递给丙三醇B.玻璃球胀破的原因是丙三醇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热源靠近自动感温喷淋头C2.在一次课外实验中,同学们点燃一根蜡烛,将铁丝网对折后插入蜡烛火焰中,发现铁丝网上方的火焰熄灭,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铁丝燃烧消耗氧气 B.蜡烛着火点降低C.铁丝网隔绝了空气 D.铁丝网导热降温D3.同学们学习了燃烧与灭火后,在实验室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以探究灭火的原理。实验方法: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盐酸。(1)实验原理: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现象:Ⅱ中蜡烛正常燃烧,Ⅰ和Ⅲ中蜡烛熄灭,Ⅲ中的现象还有 。(3)实验后,接下来必须要做的事情是 ,完善实验报告,离开实验室。(4)问题与交流:Ⅲ中的操作,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产生大量气泡整理洗涤仪器盐酸洒出4.了解防灾减灾知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油站、煤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D.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灭火B记得复习,同学们加油!
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1)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通过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分析比较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说明燃烧的条件。举例说明灭火措施及其原理。2.根据现象判断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说明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比较燃烧、缓慢氧化及爆炸的异同,说明安全使用燃料的重要性。3.了解酒精、天然气等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辨认常见的化石燃料及用途,知道能源利用可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体会节约能源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4.描述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并设计制取氢气的实验装置。5.学会梳理燃料及其利用的学习要点,总结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等实验设计方法,建构组成、性质及用途之间的关系。【核心素养目标】【思维导图】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化石燃料灭火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1.燃烧:燃烧通常是指___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________反应。2.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与____________接触(3)温度达到__________。3.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可燃物的________、氧气的________、与氧气的____________________。4.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可燃物与氧气 氧化 氧气(或空气)着火点性质浓度接触面积(1)物质燃烧必须__________三个条件,缺一不可。(2)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作_______,它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3)我们所见到的燃烧一般都是可燃物在空气或氧气中发生的。事实上,燃烧还可以在其他一些气体环境中进行。例如:镁可以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等。同时满足着火点(1)甲中铜片的作用是载体、导热。(2)装置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或空气)。燃烧所需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装置的改进与评价(1)甲、乙、丙装置的优点:减少燃烧产物对环境的污染。(2)丁装置将玻璃管改为漏斗的优点:防止通入氧气后将白磷吹散,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气球的作用:a.平衡试管内的压强。 b.防止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进入空气,造成污染。1.某同学用右图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可通过KMnO4 加热制取O2B.通入后,白磷燃烧,说用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C.通入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D.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B2.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③也可以燃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B.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C.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D.实验中使用铜板,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C步骤一:按如图组装装置,装入药品,玻璃管内充满二氧化碳,用酒精灯对准B处的红磷加热,观察现象。步骤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向锥形瓶内注入H2O2溶液,再观察现象。3.燃烧的条件探究(1)向锥形瓶内注入H2O2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证明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 。 (3)该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 。五氧化二磷会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合理即可)步骤二中A处红磷不燃烧,B处红磷燃烧B处红磷在步骤一中不燃烧,在步骤二中燃烧 1.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2)方法:①隔离或清除___________;②隔绝_________________;③降低温度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燃物空气或氧气可燃物着火点以下2.日常生活中的灭火实例、灭火方法及灭火原理:盖上锅盖 隔绝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隔离可燃物 隔离空气 用湿抹布盖灭 3.火险应对措施:(1)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___________扑灭。 (2)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应立即拨打____________电话,并采取自救措施,如用___________捂住口鼻,蹲下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跑离着火区域。 灭火器 119火警 湿毛巾 靠近地面 沿墙壁 1.消防用自动感温喷淋头结构如下图所示。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丙三醇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敏玻璃球能迅速将外界的热量传递给丙三醇B.玻璃球胀破的原因是丙三醇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热源靠近自动感温喷淋头C2.在一次课外实验中,同学们点燃一根蜡烛,将铁丝网对折后插入蜡烛火焰中,发现铁丝网上方的火焰熄灭,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铁丝燃烧消耗氧气 B.蜡烛着火点降低C.铁丝网隔绝了空气 D.铁丝网导热降温D3.同学们学习了燃烧与灭火后,在实验室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以探究灭火的原理。实验方法: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盐酸。(1)实验原理: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现象:Ⅱ中蜡烛正常燃烧,Ⅰ和Ⅲ中蜡烛熄灭,Ⅲ中的现象还有 。(3)实验后,接下来必须要做的事情是 ,完善实验报告,离开实验室。(4)问题与交流:Ⅲ中的操作,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产生大量气泡整理洗涤仪器盐酸洒出4.了解防灾减灾知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油站、煤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D.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灭火B记得复习,同学们加油!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