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人教版(2024)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提升讲义6.4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学案)(学生版+解析) 学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2024)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提升讲义6.5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专项训练)(学生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2024)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提升讲义7.1燃料的燃烧(学生版+解析) 学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2024)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提升讲义7.2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学生版+解析) 学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2024)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提升讲义7.4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单元专项训练)(学生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版(2024)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提升讲义7.3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单元复习学案)(学生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提升讲义7.3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单元复习学案)(学生版+解析),共61页。
单元复习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板块导航01/学习目标 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02/思维导图 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03/知识清单 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04/考点演练 演练重点难点,突破学习任务05/分层训练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能力素养知识点1 燃烧的条件【易错提醒】着火点是物质的性质,一般不改变;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知识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错提醒】(1)以上方法使用一种就能灭火,也可以同时使用多种方法;(2)“降温到着火点以下”不能说成是“降低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性质,不可改变。知识点3 燃料燃烧的调控1.燃料不充分燃烧的缺点:产生的热量 ;浪费资源;产生大量的 污染空气 。2.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1)燃烧时要有 ;(2)燃料与空气有 。【易错提醒】燃气灶做饭时,火焰呈黄色或橙色,锅底有黑色固体出现的原因: 。此时应该采取的措施:将炉具的进风口“ ”,增大空气的进气量。知识点4 灭火器1.反应原理:利用 浓溶液与 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 2.常用灭火器3.火灾发生时应采取的措施:若火势大拨打 火警电话;若火势不大,根据可燃物及起火原因,选择 将或扑灭。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可能: 。知识点5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知识点6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1.酒精燃烧放热(1)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化学式为 ; (2)化学性质: (3)乙醇属于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可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的燃料。2. 与水反应放热: 3.其他的放热反应: 、 与盐酸的反应、过氧化氢的分解等。4. 人类生活对能量的利用: 的使用;利用燃烧等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 、 ;利用爆炸产生的能量开矿采煤、开山炸石、拆除危旧建筑等。知识点7 化石能源1.煤和石油2.天然气(主要含 元素,主要成分是 ),是较清洁的能源。西气东输:输的是 。【名师拓展】检验某可燃物是否含碳、氢元素的方法:点燃,在可燃物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证明含有氢元素;把烧杯迅速倒过来,立即注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证明含有碳元素。知识点8 降低化石能源对环境的影响►考点一 燃烧的条件 【典例1】生活中有人通过放孔明灯(如图)祈福。孔明灯燃烧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不会被点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灯罩没有燃烧是因为灯罩不是可燃物B.孔明灯升空是因为气体温度升高时密度会变小C.放孔明灯应避开加油站、机场、森林等场地D.灯罩没有燃烧是因为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变式1-1】 古代“打火机”—火折子是将少量硫磺、土纸和棉花等混合物点燃后置于竹筒中,使火种不熄灭(仅剩火星)。使用时拔下竹帽,对着竹筒吹气,即刻出现火苗。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竹筒和竹筒内的填充物均属于可燃物B.吹气降低了“火折子”中可燃物的着火点C.吹气增加了竹筒里的氧气的含量,火种才重新燃烧D.盖上竹帽竹筒里仍有少量的空气,火种才没有熄灭【变式1-2】 1.“天宫课堂”在空间站与地面同步探究了蜡烛燃烧实验。空间站内蜡烛燃烧的火焰如图1,地面实验蜡烛燃烧的火焰如图2,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间站与地面实验的蜡烛燃烧时均需要氧气B.空间站失重条件下空气流动性差,蜡烛燃烧的火焰比较微弱C.空间站与地面实验的蜡烛完全燃烧时都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点燃空间站蜡烛与地面实验蜡烛所需达到的温度是不相同的►考点二 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典例2】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A. B.C. D.【变式2-1】为了探究白磷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两个实验。实验Ⅰ:分别持燃烧匙内的少量白磷或红磷点燃,并按照图1进行实验。观察到白磷或红磷均剧烈燃烧,过一会儿熄灭。实验Ⅱ:利用80℃的热水、少量干燥的白磷和红磷,按照图2进行实验。观察到只有薄铜片上的白磷剧烈燃烧。(1)实验Ⅰ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实验Ⅱ中,运用对比的方法,能够得出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请写出其中的对比之处及其相应的结论。 (3)为了得出白磷燃烧的条件之间的关系,实验Ⅱ利用了条件控制法:把白磷放在热水中,使之与空气隔绝。其设计意图是什么? (4)若将图2中空烧杯取下,实验Ⅱ也会有相同的现象。说明空烧杯的主要作用是 。(5)结合相关知识,说明液态二氧化碳可以用作灭火剂的原因。 【变式2-2】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1)实验I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2)对比实验Ⅱ和Ⅲ,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3)从跨学科角度分析,该实验方案中上下移动左右两侧的漏斗使固体,露出水面,用到了 原理。►考点三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典例3】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B.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D.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变式3-1】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都处于关闭状态。 (1)实验中“80℃热水”的作用是:①提供热量;② 。(2)打开弹簧夹K1,关闭K2注入足量过氧化氢溶液,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一段时间后,打开K2观察到B中气球变大,此处气球的作用为 。(3)若要白磷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变式3-2】如图,利用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原理,可比较两种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A.两个烧杯中淀粉-碘溶液温度必须相等B.两个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及浓度必须相等C.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D.烧杯的大小必须相等►考点四 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和方法【典例4】 《辍耕录》中记载.杭人燃烧松木前,将其削成薄纸片状,削成薄纸片状的目的是A.增加可燃物B.降低松木的着火点C.增大松木与氧气的接触面积D.提高松木周围的氧气浓度【变式4-1】对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开创了辉煌的化学工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大燃气进气 B.汽油喷成雾状C. 架空木柴 D.煤块变煤粉【变式4-2】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发现“雾霾”的主要成因是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于是对燃烧的调控展开了系列探究。【活动一】认识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1)小组同学点燃甲、乙两支同样的蜡烛,取一只小烧杯罩住甲蜡烛的火焰。比较发现甲蜡烛火焰变小,小烧杯底出现 ,说明甲蜡烛发生不完全燃烧。(2)可燃物完全燃烧对节能和减少污染有重要意义,请写出促进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方法:①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② 。【活动二】探究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对燃烧的影响取三种不同形态的铁,在空气中进行加热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3)上述实验中,螺旋状的铁丝在空气中加热时的现象是 ;铁丝绵和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得出结论: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促进燃烧。【活动三】探究不同可燃物燃烧时需要氧气的浓度不同该小组同学按下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中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4)从燃烧的条件角度分析,实验中激光笔的作用是 。(5)图2是氧气浓度传感器测得整个实验过程中瓶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兴趣小组分析图2对比曲线 (填A、B、C、D、E五点间组成的曲线段),得出了 “不同物质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不同”的结论。(6)图2中曲线CD段氧气含量增大的原因是 。(7)图3是红磷燃烧过程中的压强变化,0~t1阶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 。►考点五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典例5】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一原理的是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D.消防指战员用高压水枪灭火【变式5-1】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变式5-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浇灭燃着的木柴——降低着火点B.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蜡烛熄灭——隔绝空气C.设置隔离带,防止森林火灾蔓延——降低温度D.红磷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红磷不是可燃物►考点六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典例6】 “安全无小事,关系你我他”,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下列处理事故的处理措施错误的是A.厨房管道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不可打开抽油烟机排气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灭火C.做实验时不小心打翻了燃着的酒精灯,用水冲灭D.在火场浓烟中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行【变式6-1】 “生产生活中安全第一”。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正确的是A.室内起火立即开窗通风 B.电器着火用水喷淋C.面粉加工厂禁止烟火 D.高楼着火乘坐电梯逃生【变式6-2】安全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B.严禁向燃着的酒精灯中直接添加酒精C.面粉加工厂等场所严禁烟火D.电器着火用水灭火►考点七 化石能源【典例7】我国科学家已经研发出“煤变石油”的新技术!以下有关煤与石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煤属于纯净物 B.可用石油产品发电C.石油主要含碳元素 D.都属于可再生资源【变式7-1】下列关于燃料综合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分馏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B.煤在空气中加强热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焦炉气等产品C.石油的分馏和煤的焦化均属于化学变化D.石油是由一些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加工后可制成塑料、药物和染料等【变式7-2】我国具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煤制取乙二醇、天然气制取氢气的产业化发展已列入我国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由煤制取乙二醇(C2H6O2)和天然气制取氢气的流程示意图为: (已知变换塔、洗涤塔发生的主要反应依次是:,)(1)煤和石油都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资源。(2)合成气(CO和H2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考虑,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甲醇(CH2OH) B.乙醇(C2H5OH) C.尿素[CO(NH2)2](3)乙二醇(C2H6O2)中数字“6”的意义是 。(4)“洗涤塔”中气体从塔底通入,水从塔顶喷淋。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5)氢气作为理想能源的优点之一是 。►考点八 化石能源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典例8】 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煤炭脱硫处理,有效减少SO2的产生B.禁止使用化石燃料,防止产生雾霾C.使燃料充分燃烧,节约能源、减少污染D.积极植树造林,促进达成“碳中和”【变式8-1】 “可燃冰”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储量丰富,燃烧热值大。可燃冰的开采极其困难,勘探不当,易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我国的“可燃冰”开采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认识可燃冰】(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A.可燃冰在海底不能燃烧的主要原因是海底低温且缺氧B.构成可燃冰、干冰、冰的分子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C.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灾害D.与化石燃料相比,可燃冰完全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更少,是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2)可燃冰有多种结构,某种可燃冰的化学式为,其结构如图1示,该结构中平均34个分子构成6个笼,每个笼只容纳一个或分子。这6个笼内容纳的与分子个数比是 (填最简整数比)。【利用甲烷】(3)二氯化碳酰在有机化学合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图2为甲烷转化为二氯化碳酰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A.甲与不足量反应时可生成乙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C.转化①和转化②都属于化合反应D.丙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变式8-2】阅读下列科普短文。火力发电即燃煤发电。燃煤会生成SO2、NO、烟尘及其他有害物质,容易产生酸雨、温室效应增强、臭氧层破坏的环境问题,其中污染物SO2的排放量受煤样成分(表1)、燃烧温度及燃烧时氧气浓度的影响。按温1200℃、氧气浓度为20%的条件下,测量不同煤样燃烧时SO2瞬时浓度(ppm)的析出规律,实验结果如图1。火力发电厂控制SO2的排放主要采用脱硫工艺。炉内脱硫是在燃煤过程中,掺入脱硫剂石灰石,在增压反应炉里升温到700~800℃,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就开始与二氧化硫、氧气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和一种无污染的氧化物从而开始脱硫,随着温度的升高石灰石分解为氧化钙,氧化钙会发生进一步的脱硫反应。燃煤电站掌握SO2等污染物的排放规律,就可对煤炭的燃烧方式及运行工况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实现火力发电的安全、经济、清洁运行。(原文作者书江涛、周一工、李东雄,有删改)表一煤样的成分分析注:灰分是煤完全燃烧后的剩余残渣挥发分是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出除水外的气态物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火力发电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有 。(2)表1的煤样中 含碳量最高。(3)增压反应炉里首先发生“脱硫”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对比图1中四条曲线,得到的实验结论有(任写一条):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A.燃煤生成SO2的排放量,影响因素共有3种B.只通过一次化学反应就全部完成炉内脱硫C.图1所示60秒内不是所有煤样的SO2ppm都达到最高值D.不同煤样的含碳量越高含硫、含氮量以及生成灰分也就越高►考点九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典例9】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经历了灰氢、蓝氢和绿氢三个阶段。(1)灰氢:由化石燃料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氢气。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2)蓝氢:通过水蒸气甲烷重整制成,发生的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为 。(3)绿氢:利用太阳能转化的电能使水分解。电解水时,与电源 (填“正”或“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氢气。【变式9-1】 2024年,辽宁产的宝马牌新能源汽车畅销全国。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可有效保护的能源是A.石油 B.风能 C.太阳能 D.沼气【变式9-2】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有效缓解能源危机。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A.煤 B.地热能 C.石油 D.天然气1.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为某实验示意图,有关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A.只有铜块上的白磷燃烧B.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C.热水的作用既提供热量又隔绝空气D.升高水的温度,铜块上的红磷也能燃烧2.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利用白磷、铜片、热水和冷水不能达到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的实验是A. B.C. D.3.破坏燃烧的条件,可达到灭火的目的。下列灭火的措施不妥的是A.“油锅着火”,用水浇灭B.扑灭森林火灾时,可砍伐大火蔓延线路前的树林,形成隔离带C.图书馆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D.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在桌面燃烧,可用湿抹布盖灭4.对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开创了辉煌的化学工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分馏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发生了分解反应B.煤的气化和液化,不同于一般的状态改变,其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却相对不足D.石油化工业的主要产品有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5.下列气体会造成酸雨污染的是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氢气6.下列属于洁净燃料的是A.煤 B.秸秆 C.氢气 D.石油7.合理利用燃料,防止污染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水,是理想的清洁能源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OC.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大量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D.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才能获得热能8.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使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其优点有低污染、低能耗、低噪音,是现在环保出行的新选择,下列做法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A.出行尽量选择公交车,减少私家车使用 B.为体验更好的驾驶感,选择大排量汽车C.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D.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践行节能减排9.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是 A. B.C. D.10.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H2O2溶液注入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①滴入H2O2溶液后,对比甲和乙,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②对比乙和丁,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则丁中X、Y可以是下列选项中的 (填字母)。A.X是20℃水,Y是白磷B.X是40℃水,Y是白磷C.X是80℃水,Y是红磷11.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煤、石油、 常称为三大化石燃料。(2)化石燃料燃烧时会产生SO2气体,SO2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3)“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将成为未来新能源。甲烷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反应方程式为: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甲醇 B.甲酸 C.乙醇 D.乙酸(5)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目前正在大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 (写一种即可)。12.回答下列问题:(1)三大矿物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已有大量家庭使用的燃料由罐装液化石油气改为管道天然气。①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铜底出现黑色,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 (填“调大”、“调小)。②若某家庭选用管道天然气作燃料,报警器应该安做在 (填“甲”或“乙”)图位置③试写出丁烷(C4H10)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将一定质量的甲醇与4.4g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8CH3OH+xO2mCO2+nCO+16H2O。当反应物完全耗尽且全部转化为生成物时,有3.6g水生成,同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1.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B.用水灭火,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将煤球做成蜂窝状,其目的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D.遭遇火灾要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等2.石油古称“洧水”,《汉书》中“高奴县洧水可燃”、《梦溪笔谈》中“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下列关于“洧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具有可燃性 B.是一种黏稠状液体C.是可再生能源 D.含有碳元素3.煤和石油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两种能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煤和石油都是混合物B.煤和石油燃烧会产生大量污染,应该禁止使用C.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的合理开采D.煤和石油综合利用的产品很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4.下列海洋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潮汐能 B.可燃冰 C.海底石油 D.海底煤田5.某同学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设计并完成如图中三组对比实验所示实验,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对此实验的判断与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1观察到木条可以燃烧,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B.实验2在玻璃杯内观察到的现象是点燃的蜡烛会熄灭C.实验3的结论是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着火点D.物质与氧气接触或达到着火点,就可立即燃烧6.实验小组用图1装置探究白磷燃烧温度变化,在试管中加入5g白磷,连接好装置后放入60℃热水中,5秒钟后推注H2O2溶液,测得数据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磷的着火点是60℃B.左边试管内有大量白烟生成、气球逐渐变瘪C.15s时,白磷停止燃烧D.温度由545.7℃变为605.5℃,证明氧气能助燃7.将一定质量炭粉在密闭容器中引燃(如图1),一段时间后炭粉消失。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同温下,容器内压强与气体分子数成正比)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炭粉开始燃烧 B.反应生成的CO2导致CD段压强增大C.E点气体的成分是CO2和CO D.燃烧放出的热量减少导致DE段压强下降8.成都市以“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统领,以“双碳”目标为牵引,助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建设低碳场馆 B.使用清洁能源 C.推广绿色交通 D.就地焚烧秸秆9.从古至今,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燃料的利用。Ⅰ.古代打火机——火折子火折子(如图)使用草纸卷成紧密的纸卷,并加入松香、硫磺(S)等,用火点燃后再将火焰吹灭放入竹筒中。竹筒帽盖上时,内部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就能使它复燃。(1)“草纸、松香、硫磺”的使用,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2)吹气使火折子复燃的原因是 。Ⅱ.煤《天工开物》记载:“凡取煤经历久者……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3)“毒气”俗名为瓦斯,它主要成分是甲烷,此外还有CO等气体。在CO燃烧过程中,理论上,n个分子与 个CO分子完全反应生成。(4)挖煤时“毒气”遇火会发生爆炸,为了防止煤矿的矿井发生爆炸事故,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A.进矿井前先做灯火实验B.矿井内要加强通风C.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5)下列属于清洁燃料的是________。A.煤 B.氢气 C.石油Ⅲ.可燃冰——甲烷水合物(6)开采可燃冰的关键是要解决技术上的问题,若开采过程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会造成________。A.酸雨 B.臭氧空洞 C.温室效应(7)32g甲烷完全燃烧,理论上可产生 g水。(8)“盐穴储气”是一种地下储能技术,结构如图,储气时采集盐水,注水时排天然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天然气难溶于盐水B.从m端进水可排天然气C.从n端进气可排盐水Ⅳ.甲烷的制取下列反应中均有甲烷生成:① ②(9)上述反应①和②,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择 (填序号),对比另一个实验,该反应的优势为 。10.请回答以下问题。(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数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 。(2)现有发现或人工合成的大多数物质都含有碳元素。石墨烯具有坚硬、透光性好、导热性强等特性。如图是通过实验测得的石墨烯层数与导热能力间的关系。分析图得到的结论是 。(3)小明同学在课外活动中进行了如图实验:先在纸花上滴加酚酞溶液,再用一个玻璃杯将该纸花和装有浓氨水的敞口玻璃瓶罩住,观察。①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从微观角度看,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②实验中,倒置的玻璃杯上方主要存在什么种类的微观粒子呢?请在图中补充完整(粒子数目不作要求) 。11.我国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为达成这一目标,一方面要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要尽量捕集、利用和封存不可避免的碳排放。(1)“碳减排”。从能源结构看减排。我国近20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对比如图1。①根据图1,2000-2020年能源消费结构中逐渐升高的是 。利用天然气代替含硫煤做家庭燃料的优点是可以减少 的排放。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则需将灶具进风口 (填“调大”或“调小”)即可恢复正常的淡蓝色火焰。②人类活动排放CO2的主要途径有 (写一个)等。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 (填序号)。A 天然气B 氢气C 肼(N2H4)③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能做到的一种“低碳”行为: 。(2)“碳捕获”。利用化学方法吸收CO2是实现“碳捕获”的方法之一。海水吸收CO2的产物是 。若用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捕获”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碳利用”。我国科学家使用纳米纤维作催化剂实现了CO2的转化。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①反应前后未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有 (填一种即可)。②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碳封存”。矿物质碳化封存的反应之一是氧化镁与CO2化合生成碳酸镁,碳酸镁的化学式为 。作为参与者,除本题中的措施外,请写一条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措施 。1.认识燃烧的条件,了解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2.认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煤和石油产品的综合利用;知道甲烷的性质。4.了解化石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目前使用和开发的各种新能源。重点: 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化石能源及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氢能源。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 的 反应。条件(1) (2) (或空气)(3) (三者 ,否则不能燃烧)探究实验现象结论A. ,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 ,说明燃烧需要氧气C.通氧气后,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热水的作用:① ,②为薄铜片上的药品 方法举例灭火的原理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原理,只要 , 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灭火的方法(1)清除 森林着火砍掉树木,开辟隔离带;煤气罐着,火关闭阀门等;(2)隔绝 (或空气)油锅着火盖锅盖;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熄灭酒精灯,灯帽盖灭等;(3) 。油锅着火,放青菜;水灭火;吹灭蜡烛等灭火器灭火原理适用范围干粉灭火器隔绝空气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 等燃烧引起的失火(电器着火,先断电再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降温;隔绝空气扑灭 等物的失火(灭火时不留下 )水基型灭火器隔绝空气扑灭汽油、柴油、木材、棉布等的失火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爆炸极限 或 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 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 ,以防止发生爆炸。防爆注意事项(1) 、油库、 、纺织厂、 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2)煤气泄漏需要立即 并打开窗户通风,杜绝一切可能产生火星或火花的操作。(3)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消防安全标志 爆炸的用途开矿采煤、开山炸石、拆除危旧建筑等煤石油特点混合物、 能源混合物、 能源主要成分主要含 元素,还含少量的氢、氮、氧、 等元素主要含 元素炼制原理煤隔绝空气加热,发生 变化利用 不同,通过蒸馏使各成分分离( 变化)炼制产品焦炭、煤焦油、 (主要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 、煤油、柴油;沥青;石蜡甲烷化学式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 (发出 火焰)燃烧现象及产物检验:产生明亮的 火焰,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 ,倒转烧杯,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 。 主要成分 制备把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弃物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产生。可燃冰主要成分 。优点 , ,有望成为未来新能源。缺点若开发利用不当,可能引发 和 。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污染物煤 、 (二者引起酸雨)、 、 等。汽油 、 、 和 。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提高 、改进 , ;推广使用 ;改进脱硫设备;用 代替煤;改进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加大尾气检测力度,推广使用电动汽车。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氢气优点:最清洁、最理想的能源: 制备:锌与稀硫酸: 目前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制取氢气成本太高且贮存困难其他能源 、 、潮汐能、核能、生物质能等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步骤及现象 I、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如左图所示)。白磷、红磷均不燃烧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不同形态的铁铁丝(卷成螺旋状)铁丝棉铁粉(用注射器喷出)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__________快速燃烧,产生微弱的火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成分%煤样CH2O灰分挥发分SN褐煤24.8118.9223.8432.430.521.88烟煤43.982.8224.6428.560.841.4贫煤53.161.1331.1214.591.621.73无烟煤67.841.5122.428.231.871.26单元复习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板块导航01/学习目标 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02/思维导图 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03/知识清单 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04/考点演练 演练重点难点,突破学习任务05/分层训练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能力素养知识点1 燃烧的条件【易错提醒】着火点是物质的性质,一般不改变;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知识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错提醒】(1)以上方法使用一种就能灭火,也可以同时使用多种方法;(2)“降温到着火点以下”不能说成是“降低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性质,不可改变。知识点3 燃料燃烧的调控1.燃料不充分燃烧的缺点: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产生大量的CO污染空气 。2.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1)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易错提醒】燃气灶做饭时,火焰呈黄色或橙色,锅底有黑色固体出现的原因:氧气不足,燃烧不充分。此时应该采取的措施:将炉具的进风口“调大”,增大空气的进气量。知识点4 灭火器1.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浓溶液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2.常用灭火器3.火灾发生时应采取的措施:若火势大拨打119火警电话;若火势不大,根据可燃物及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材将或扑灭。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可能:自救或逃生。知识点5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知识点6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1.酒精燃烧放热(1)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化学式为C2H5OH; (2)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3)乙醇属于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可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的燃料。2.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CaO+H2O=Ca(OH)23.其他的放热反应:燃烧、镁条与盐酸的反应、过氧化氢的分解等。4. 人类生活对能量的利用:生活燃料的使用;利用燃烧等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发电、发射火箭;利用爆炸产生的能量开矿采煤、开山炸石、拆除危旧建筑等。知识点7 化石能源1.煤和石油2.天然气(主要含碳、氢元素,主要成分是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西气东输:输的是天然气。【名师拓展】检验某可燃物是否含碳、氢元素的方法:点燃,在可燃物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证明含有氢元素;把烧杯迅速倒过来,立即注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证明含有碳元素。知识点8 降低化石能源对环境的影响►考点一 燃烧的条件 【典例1】生活中有人通过放孔明灯(如图)祈福。孔明灯燃烧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不会被点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灯罩没有燃烧是因为灯罩不是可燃物B.孔明灯升空是因为气体温度升高时密度会变小C.放孔明灯应避开加油站、机场、森林等场地D.灯罩没有燃烧是因为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答案】A【详解】A、灯罩具有可燃性,但是没被点燃,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错误;B、点燃孔明灯后,灯罩内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在浮力作用下升空,故正确;C、孔明灯燃烧时温度可达300°C,一旦其飘落到加油站、液化气站、油库等地,就会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引发火灾,所以应避开加油站、机场、森林等易爆场地,故正确;D 、灯罩没有燃烧是因为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故正确;故选A。【变式1-1】 古代“打火机”—火折子是将少量硫磺、土纸和棉花等混合物点燃后置于竹筒中,使火种不熄灭(仅剩火星)。使用时拔下竹帽,对着竹筒吹气,即刻出现火苗。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竹筒和竹筒内的填充物均属于可燃物B.吹气降低了“火折子”中可燃物的着火点C.吹气增加了竹筒里的氧气的含量,火种才重新燃烧D.盖上竹帽竹筒里仍有少量的空气,火种才没有熄灭【答案】B【详解】A、土纸和棉花等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故A正确;B、吹气会燃烧是因为补充了空气,使可燃物与空气充分接触,且可燃物的着火点为固有属性,不会降低,故B错误;C、吹气会燃烧是因为补充了空气,使可燃物与空气充分接触,故C正确;D、竹筒内火星不熄灭,仍在微弱燃烧,说明仍有空气,故D正确故选B【变式1-2】 1.“天宫课堂”在空间站与地面同步探究了蜡烛燃烧实验。空间站内蜡烛燃烧的火焰如图1,地面实验蜡烛燃烧的火焰如图2,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间站与地面实验的蜡烛燃烧时均需要氧气B.空间站失重条件下空气流动性差,蜡烛燃烧的火焰比较微弱C.空间站与地面实验的蜡烛完全燃烧时都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点燃空间站蜡烛与地面实验蜡烛所需达到的温度是不相同的【答案】D【详解】A、蜡烛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空间站与地面实验的蜡烛燃烧时均需要氧气,故A不符合题意;B、空间站失重条件下空气流动性差,蜡烛燃烧的火焰比较微弱,故B不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空间站与地面实验的蜡烛完全燃烧时都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C不符合题意;D、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点燃空间站蜡烛与地面实验蜡烛所需达到的温度是相同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二 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典例2】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A. B.C. D.【答案】C【详解】A、通过对比铜片上白磷燃烧和红磷不燃烧还可以得出燃烧还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点,不符合题意;B、通过对比可得出燃烧条件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燃点,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倒入,其密度比空气大下沉,下面蜡烛先接触二氧化碳,燃着蜡烛和空气隔绝,从而缺少氧气,蜡烛熄灭,所以可以的出燃烧条件是:燃烧需要氧气,符合题意;D、小木条燃烧,而石头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故选C。【变式2-1】为了探究白磷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两个实验。实验Ⅰ:分别持燃烧匙内的少量白磷或红磷点燃,并按照图1进行实验。观察到白磷或红磷均剧烈燃烧,过一会儿熄灭。实验Ⅱ:利用80℃的热水、少量干燥的白磷和红磷,按照图2进行实验。观察到只有薄铜片上的白磷剧烈燃烧。(1)实验Ⅰ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实验Ⅱ中,运用对比的方法,能够得出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请写出其中的对比之处及其相应的结论。 (3)为了得出白磷燃烧的条件之间的关系,实验Ⅱ利用了条件控制法:把白磷放在热水中,使之与空气隔绝。其设计意图是什么? (4)若将图2中空烧杯取下,实验Ⅱ也会有相同的现象。说明空烧杯的主要作用是 。(5)结合相关知识,说明液态二氧化碳可以用作灭火剂的原因。 【答案】 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 比较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说明白磷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比较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没有燃烧,说明白磷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白磷只有与氧气接触,才可以燃烧 把白磷放在热水中,保证了白磷及其燃烧所需的温度,但控制了白磷与氧气的接触,观察水中白磷是否能够燃烧 防止白磷燃烧时产生的白烟,扩散到空气中而污染空气 液态二氧化碳喷出时吸热而气化,可以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气化后的二氧化碳覆盖在着火物品的表面,隔绝了这些物品与空气的接触,从而起到灭火的效果。【详解】探究白磷的燃烧条件,结合实验过程和实验装置图可知:(1)实验Ⅰ中燃烧匙内的少量白磷或红磷点燃均剧烈燃烧,过一会儿熄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2)实验Ⅱ中,运用对比的方法有:比较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说明白磷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比较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没有燃烧,说明白磷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白磷只有与氧气接触,才可以燃烧。(3)为了得出白磷燃烧的条件之间的关系,实验Ⅱ利用了条件控制法:把白磷放在热水中,使之与空气隔绝。其设计意图是把白磷放在热水中,保证了白磷及其燃烧所需的温度,但控制了白磷与氧气的接触,观察水中白磷是否能够燃烧。(4)若将图2中空烧杯取下,实验Ⅱ也会有相同的现象。因为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产生大量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空烧杯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白磷燃烧时产生的白烟,扩散到空气中而污染空气。(5)结合实验探究的结论白磷燃烧的条件包括温度达到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液态二氧化碳可以用作灭火剂的原因是:液态二氧化碳喷出时吸热而气化,可以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气化后的二氧化碳覆盖在着火物品的表面,隔绝了这些物品与空气的接触,从而起到灭火的效果。【变式2-2】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1)实验I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2)对比实验Ⅱ和Ⅲ,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3)从跨学科角度分析,该实验方案中上下移动左右两侧的漏斗使固体,露出水面,用到了 原理。【答案】(1)白磷未与氧气接触(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连通器【详解】(1)实验I中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但不燃烧的原因是白磷未与氧气接触。(2)实验Ⅱ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但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实验Ⅲ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因此白磷燃烧。对比实验Ⅱ和Ⅲ,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从跨学科角度分析,该实验方案中上下移动左右两侧的漏斗使固体,露出水面,用到了物理学中连通器原理。【点睛】燃烧的条件:①物质本身是可燃物;②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考点三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典例3】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B.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D.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答案】B【详解】A、红磷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②处的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选项说法错误;B、①处白磷可以燃烧,②处红磷不能燃烧,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即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选项说法正确;C、②③处,红磷、白磷均不能燃烧,不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选项说法错误;D、烧杯中的热水起到提高温度、隔绝氧气的作用,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变式3-1】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都处于关闭状态。 (1)实验中“80℃热水”的作用是:①提供热量;② 。(2)打开弹簧夹K1,关闭K2注入足量过氧化氢溶液,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一段时间后,打开K2观察到B中气球变大,此处气球的作用为 。(3)若要白磷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答案】(1)隔绝氧气(空气)(2) 缓冲,防止气体气体体积增大,冲开橡皮塞(3)将燃烧匙向上提,使白磷露出水面【详解】(1)实验中“80℃热水”的作用是:①提供热量;②隔绝氧气(空气);(2)A中发生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方程式为;一段时间后,打开K2观察到B中气球变大,此处气球的作用为缓冲,防止气体气体体积增大,冲开橡皮塞;(3)若要白磷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需要进行的操作是将燃烧匙向上提,使白磷露出水面。【变式3-2】如图,利用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原理,可比较两种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A.两个烧杯中淀粉-碘溶液温度必须相等B.两个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及浓度必须相等C.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D.烧杯的大小必须相等【答案】D【分析】本题设计的是对比实验,向相同的淀粉-碘溶液滴加两种果汁,直到淀粉-碘溶液褪色,果汁的滴数越多,说明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越少;烧杯本身大小不影响实验结果,不是实验过程要控制的条件,据此分析解答。【详解】当烧杯中溶液的体积一定、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一定、溶液的温度相同、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一定时,通过测定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再通过其它数据,可以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则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烧杯的大小。故选D。 【点睛】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考点四 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和方法【典例4】 《辍耕录》中记载.杭人燃烧松木前,将其削成薄纸片状,削成薄纸片状的目的是A.增加可燃物B.降低松木的着火点C.增大松木与氧气的接触面积D.提高松木周围的氧气浓度【答案】C【详解】A、燃烧木柴时,通常将其劈成细条,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没有增大可燃物的量,故A错误;B、物质的着火点属于其固有属性,不会随形状的改变而变化,故B错误;C、燃烧木柴时,通常将其劈成细条,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物质燃烧更充分,故C正确;D、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几乎不变,改变可燃物形状不能改变空气中氧气的浓度,故D错误。故选C。【变式4-1】对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开创了辉煌的化学工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大燃气进气 B.汽油喷成雾状C. 架空木柴 D.煤块变煤粉【答案】A【详解】A、加大燃气进气,即增加可燃物,会导致氧气不足,不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故A符合题意;B、发动机内汽油喷成雾状,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充分燃烧,故B不合题意;C、架空木柴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料的燃烧,故C符合题意;D、煤块变煤粉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料的燃烧,故D符合题意。故选:A。【变式4-2】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发现“雾霾”的主要成因是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于是对燃烧的调控展开了系列探究。【活动一】认识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1)小组同学点燃甲、乙两支同样的蜡烛,取一只小烧杯罩住甲蜡烛的火焰。比较发现甲蜡烛火焰变小,小烧杯底出现 ,说明甲蜡烛发生不完全燃烧。(2)可燃物完全燃烧对节能和减少污染有重要意义,请写出促进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方法:①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② 。【活动二】探究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对燃烧的影响取三种不同形态的铁,在空气中进行加热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3)上述实验中,螺旋状的铁丝在空气中加热时的现象是 ;铁丝绵和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得出结论: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促进燃烧。【活动三】探究不同可燃物燃烧时需要氧气的浓度不同该小组同学按下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中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4)从燃烧的条件角度分析,实验中激光笔的作用是 。(5)图2是氧气浓度传感器测得整个实验过程中瓶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兴趣小组分析图2对比曲线 (填A、B、C、D、E五点间组成的曲线段),得出了 “不同物质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不同”的结论。(6)图2中曲线CD段氧气含量增大的原因是 。(7)图3是红磷燃烧过程中的压强变化,0~t1阶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 。【答案】(1)一层黑色固体(2)增大氧气的浓度(3) 铁丝发红发热 (4)使红磷和白磷达到着火点(5)BC段和DE段(6)红磷燃烧熄灭后,瓶中下方的空气扩散到上方氧气浓度传感器周围(7)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详解】(1)蜡烛不完全燃烧的会生成炭黑,可以看到烧杯底会出现一层黑色固体,故填:一层黑色固体;(2)促进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方法: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浓度,故填:增大氧气的浓度;(3)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火焰上会发红发热,铁丝绵和铁粉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四氧化三铁,方程式为,故填:铁丝发红发热、;(4)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与氧气接触,高能激光笔的作用是提供热量使红磷和白磷达到着火点,引燃白磷和红磷,故填:使红磷和白磷达到着火点;(5)由题可知,红磷先燃烧至熄灭,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也被点燃,BC段氧气含量迅速降低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C点红磷恰好熄灭,DE段氧气继续降低是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二者对比可知不同物质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不同,故填:BC段和DE段;(6)BC段氧气含量迅速降低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C点红磷恰好熄灭,红磷燃烧熄灭后,瓶中下方的空气扩散到上方氧气浓度传感器周围,导致氧气溶度增大,故填:红磷燃烧熄灭后,瓶中下方的空气扩散到上方氧气浓度传感器周围;(7)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温度升高,从而导致压强不断增大,故0~t1阶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故填: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考点五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典例5】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一原理的是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D.消防指战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答案】A【详解】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相同,正确;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和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的原理,隔绝空气灭火,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不同,错误;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隔绝空气灭火,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不同,错误;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是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灭火,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不同,错误;故选A。【变式5-1】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答案】B【详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B、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可能导致电源短路,水导电,可能导致人触电,故B符合题意;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移除可燃物并降低可燃气体的浓度,使天然气遇明火不能燃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变式5-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浇灭燃着的木柴——降低着火点B.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蜡烛熄灭——隔绝空气C.设置隔离带,防止森林火灾蔓延——降低温度D.红磷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红磷不是可燃物【答案】B【详解】A、用水浇灭燃着的木柴,其灭火原理是降低木柴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蜡烛熄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设置隔离带,防止森林火灾蔓延,其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红磷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六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典例6】 “安全无小事,关系你我他”,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下列处理事故的处理措施错误的是A.厨房管道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不可打开抽油烟机排气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灭火C.做实验时不小心打翻了燃着的酒精灯,用水冲灭D.在火场浓烟中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行【答案】C【详解】A、煤气具有可燃性,泄露遇明火、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煤气遇电火花发生爆炸,发现煤气管道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不可打开抽油烟机排气,做法正确;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扑灭,切断电源可以防止触电或火势进一步蔓延,做法正确;C、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实验中不小心打翻了燃着的酒精灯,可用湿抹布扑灭,做法错误;D、热空气因密度小而上升,地面附近有毒气体较少,并且湿毛巾可起到防毒面具的作用,在灭火或逃生过程中,一边用湿毛巾捂住嘴,一边低姿势前行,能防止吸入烟尘中毒,做法正确;故选:C。【变式6-1】 “生产生活中安全第一”。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正确的是A.室内起火立即开窗通风 B.电器着火用水喷淋C.面粉加工厂禁止烟火 D.高楼着火乘坐电梯逃生【答案】C【详解】A、发现室内起火,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会加速空气流通,使火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B、家中电线起火,不能立即用水扑灭,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不符合题意;C、面粉厂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面粉厂等地严禁烟火,符合题意;D、高层楼房着火,可能会断电,乘坐电梯逃离,会引发更大的危险,不符合题意;故选C。【变式6-2】安全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B.严禁向燃着的酒精灯中直接添加酒精C.面粉加工厂等场所严禁烟火D.电器着火用水灭火【答案】D【详解】A、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灭火,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严禁向燃着的酒精灯中直接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发火灾,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存在大量粉尘,遇明火易发生爆炸,所以严禁烟火,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电器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因为水可能会导电,导致触电等危险,做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七 化石能源【典例7】我国科学家已经研发出“煤变石油”的新技术!以下有关煤与石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煤属于纯净物 B.可用石油产品发电C.石油主要含碳元素 D.都属于可再生资源【答案】B【详解】A、煤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石油属于化石能源,其可通过火力发电,符合题意;C、石油主要含有C、H两种元素,不符合题意;D、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故选B。【变式7-1】下列关于燃料综合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分馏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B.煤在空气中加强热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焦炉气等产品C.石油的分馏和煤的焦化均属于化学变化D.石油是由一些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加工后可制成塑料、药物和染料等【答案】BC【详解】A、石油是混合物,所含物质的沸点不同,通过分馏可制得汽油、 柴油等产品,故A不符合题意;B、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焦炉气等产品,故B符合题意;C、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组成成分的沸点不同,分馏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煤的焦化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D、石油是由一些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加工后可制成塑料、药物和染料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C。【变式7-2】我国具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煤制取乙二醇、天然气制取氢气的产业化发展已列入我国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由煤制取乙二醇(C2H6O2)和天然气制取氢气的流程示意图为: (已知变换塔、洗涤塔发生的主要反应依次是:,)(1)煤和石油都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资源。(2)合成气(CO和H2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考虑,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甲醇(CH2OH) B.乙醇(C2H5OH) C.尿素[CO(NH2)2](3)乙二醇(C2H6O2)中数字“6”的意义是 。(4)“洗涤塔”中气体从塔底通入,水从塔顶喷淋。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5)氢气作为理想能源的优点之一是 。【答案】(1)不可再生(2)C(3)一个乙二醇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4)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二氧化碳与水充分反应(5)燃烧产物为水,不污染空气或热值高或制备氢气的原料来源广(合理即可)【详解】(1)煤和石油都属于化石能源,都是在短期内不能得到补充的,属于不可再生资源;(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反应前CO和H2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所以反应后也应该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会出现氮元素,所以尿素不可能产生,故选C;(3)标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该原子的个数,故乙二醇(C2H6O2)中数字“6”的意义是一个乙二醇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4)“洗涤塔”中气体从塔底通入,水从塔顶喷淋,这样操作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二氧化碳与水充分反应;(5)氢气作为理想能源的优点是燃烧产物为水,不污染空气;燃烧热值高;氢气可以通过电解水制得,制备氢气的原料水来源广(合理即可)。►考点八 化石能源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典例8】 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煤炭脱硫处理,有效减少SO2的产生B.禁止使用化石燃料,防止产生雾霾C.使燃料充分燃烧,节约能源、减少污染D.积极植树造林,促进达成“碳中和”【答案】B【详解】A、煤炭脱硫处理,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酸雨的发生,不符合题意;B、化石燃料是目前主要的能源,不能禁止使用,应合理使用,符合题意;C、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D、积极植树造林,会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促进达成“碳中和”,不符合题意。故选B。【变式8-1】 “可燃冰”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储量丰富,燃烧热值大。可燃冰的开采极其困难,勘探不当,易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我国的“可燃冰”开采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认识可燃冰】(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A.可燃冰在海底不能燃烧的主要原因是海底低温且缺氧B.构成可燃冰、干冰、冰的分子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C.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灾害D.与化石燃料相比,可燃冰完全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更少,是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2)可燃冰有多种结构,某种可燃冰的化学式为,其结构如图1示,该结构中平均34个分子构成6个笼,每个笼只容纳一个或分子。这6个笼内容纳的与分子个数比是 (填最简整数比)。【利用甲烷】(3)二氯化碳酰在有机化学合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图2为甲烷转化为二氯化碳酰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A.甲与不足量反应时可生成乙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C.转化①和转化②都属于化合反应D.丙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答案】(1)ACD(2)2:1(3)C【详解】(1)A、由于可燃冰在海底,不能与氧气接触,温度也没有达到可燃冰的着火点。即可燃冰在海底不能燃烧的主要原因是海底低温且缺氧。A正确;B、可燃冰、干冰、冰的分子不相同,化学性质也不相同。B不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易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即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灾害。C正确;D、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与化石燃料相比,可燃冰完全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更少,是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D正确。综上所述:选择ACD。(2)设:这6个笼内容纳的CH4分子个数为m,则容纳的H2O分子个数为6-m。某种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9H2O,所以m:[34+(6-m)]=1:9。解得:m=4。所以这6个笼内容纳的CH4与H2O分子个数比=m:(6-m)=4:(6-4)=2:1。故填:2:1。(3)A、据图可知,甲是甲烷,乙是一氧化碳,甲烷不完全燃烧能够生成一氧化碳。A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B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转化①的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和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是化合反应。C不正确;D、根据丙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丙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1,则丙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3:4。D正确。综上所述:选择C。【变式8-2】阅读下列科普短文。火力发电即燃煤发电。燃煤会生成SO2、NO、烟尘及其他有害物质,容易产生酸雨、温室效应增强、臭氧层破坏的环境问题,其中污染物SO2的排放量受煤样成分(表1)、燃烧温度及燃烧时氧气浓度的影响。按温1200℃、氧气浓度为20%的条件下,测量不同煤样燃烧时SO2瞬时浓度(ppm)的析出规律,实验结果如图1。火力发电厂控制SO2的排放主要采用脱硫工艺。炉内脱硫是在燃煤过程中,掺入脱硫剂石灰石,在增压反应炉里升温到700~800℃,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就开始与二氧化硫、氧气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和一种无污染的氧化物从而开始脱硫,随着温度的升高石灰石分解为氧化钙,氧化钙会发生进一步的脱硫反应。燃煤电站掌握SO2等污染物的排放规律,就可对煤炭的燃烧方式及运行工况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实现火力发电的安全、经济、清洁运行。(原文作者书江涛、周一工、李东雄,有删改)表一煤样的成分分析注:灰分是煤完全燃烧后的剩余残渣挥发分是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出除水外的气态物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火力发电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有 。(2)表1的煤样中 含碳量最高。(3)增压反应炉里首先发生“脱硫”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对比图1中四条曲线,得到的实验结论有(任写一条):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A.燃煤生成SO2的排放量,影响因素共有3种B.只通过一次化学反应就全部完成炉内脱硫C.图1所示60秒内不是所有煤样的SO2ppm都达到最高值D.不同煤样的含碳量越高含硫、含氮量以及生成灰分也就越高【答案】(1)酸雨、温室效应增强、臭氧层破坏(2)无烟煤(3)(4)无烟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最多(5)C【详解】(1)火力发电即燃煤发电,燃煤会生成SO2、NO、烟尘及其他有害物质,容易产生酸雨、温室效应增强、臭氧层破坏的环境问题;(2)表1的煤样中无烟煤含碳量最高;(3)炉内脱硫是在燃煤过程中,掺入脱硫剂石灰石,在增压反应炉里升温到700~800℃,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就开始与二氧化硫、氧气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和一种无污染的氧化物从而开始脱硫,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有Ca元素、C元素、O元素、S元素,反应后有Ca元素,S元素、O元素,则反应后生成的无污染的氧化物为CO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对比图1中四条曲线,得到的实验结论有无烟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最多等等(合理即可);(5)A、燃煤生成SO2的排放量,受到煤中硫元素含量和温度的影响,影响因素共有2种,故A错误;B、炉内脱硫需要经过硫转化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氧气和碳酸钙再转化为硫酸钙,需要通过2次化学反应全部完成炉内脱硫,故B错误;C、图1所示60秒内不是所有煤样的SO2ppm到最高值,如烟煤的SO2pmm在80s左右达到峰值,故C正确;D、分析表一数据可知,不同煤样的含碳量越高,含硫量也越高,含氮量以及生成灰分并不呈此规律变化,故D错误;故选C。►考点九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典例9】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经历了灰氢、蓝氢和绿氢三个阶段。(1)灰氢:由化石燃料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氢气。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2)蓝氢:通过水蒸气甲烷重整制成,发生的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为 。(3)绿氢:利用太阳能转化的电能使水分解。电解水时,与电源 (填“正”或“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氢气。【答案】(1)石油(2)CO(3)负【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相同,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共有1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生成物中共有6个氢原子,故一个X分子中应有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CO;(3)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变式9-1】 2024年,辽宁产的宝马牌新能源汽车畅销全国。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可有效保护的能源是A.石油 B.风能 C.太阳能 D.沼气【答案】A【详解】新能源汽车采用电力驱动,而不是燃油驱动,风能、太阳能、沼气属于可再生能源,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所以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可有效保护的能源是石油;故选:A。【变式9-2】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有效缓解能源危机。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A.煤 B.地热能 C.石油 D.天然气【答案】B【详解】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地热能属于新能源,故选B。1.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为某实验示意图,有关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A.只有铜块上的白磷燃烧B.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C.热水的作用既提供热量又隔绝空气D.升高水的温度,铜块上的红磷也能燃烧【答案】D【详解】A、铜块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能燃烧,选项说法正确;B、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能燃烧,选项说法正确;C、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可以为白磷的燃烧提供热量,还可以为水中的白磷隔绝空气,选项说法正确;D、此条件水能达到的最高温度是100℃,此温度低于红磷的着火点,铜块上的红磷不能燃烧,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2.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利用白磷、铜片、热水和冷水不能达到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的实验是A. B.C. D.【答案】A【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热水和冷水中的白磷均没有与氧气接触,都不能发生燃烧,不能证明需要达到着火点,故A选项符合题意;B、白磷均与氧气接触,加热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没有加热的白磷暂时没有燃烧,说明白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盛有热水的烧杯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盛有冷水的烧杯铜片上的白磷没有燃烧,二者均与氧气接触,说明白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盛有热水的烧杯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盛有冷水的烧杯铜片上的白磷没有燃烧,二者均与氧气接触,说明白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物质燃烧的条件:①物质本身是可燃物;②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满足。3.破坏燃烧的条件,可达到灭火的目的。下列灭火的措施不妥的是A.“油锅着火”,用水浇灭B.扑灭森林火灾时,可砍伐大火蔓延线路前的树林,形成隔离带C.图书馆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D.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在桌面燃烧,可用湿抹布盖灭【答案】A【详解】A、油锅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油的密度比水大,会浮在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该选项的措施不正确;B、扑灭森林火灾时,砍伐大火蔓延线路前的树林,移出可燃物,形成隔离带,该选项的措施正确;C、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留下痕迹,则图书馆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该选项的措施正确;D、若酒精灯不慎在桌面燃烧,可立即用湿抹布盖灭,该选项的措施正确。故选A。4.对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开创了辉煌的化学工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分馏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发生了分解反应B.煤的气化和液化,不同于一般的状态改变,其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却相对不足D.石油化工业的主要产品有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答案】A【详解】A、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组成成分的沸点不同,分馏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错误;B、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工业上也叫煤的焦化,属化学变化;煤的气化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是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水煤气等;煤可以直接液化,使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体燃料;也可以间接液化,先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再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等,都是化学变化,故说法正确;C、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却相对不足,故说法正确;D、以石油等化石燃料作原料,可转化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故说法正确。故选A。5.下列气体会造成酸雨污染的是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氢气【答案】C【详解】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故选:C。6.下列属于洁净燃料的是A.煤 B.秸秆 C.氢气 D.石油【答案】C【详解】A、煤在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洁净燃料,故选项错误;B、秸秆在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洁净燃料,故选项错误;C、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属于洁净燃料,故选项正确;D、石油在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洁净燃料,故选项错误。故选C。7.合理利用燃料,防止污染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水,是理想的清洁能源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OC.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大量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D.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才能获得热能【答案】A【详解】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水,水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是理想的清洁能源,说法正确;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说法错误;C、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大量CO2,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S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说法错误;D、获取热能的方式由燃料燃烧、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说法错误;故选:A。8.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使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其优点有低污染、低能耗、低噪音,是现在环保出行的新选择,下列做法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A.出行尽量选择公交车,减少私家车使用 B.为体验更好的驾驶感,选择大排量汽车C.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D.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践行节能减排【答案】B【详解】A、出行尽量选择公交车,减少私家车使用,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环保理念,故A不符合题意;B、选择大排量汽车,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不符合环保理念,故B符合题意;C、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环保理念,故C不符合题意;D、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践行节能减排,符合环保理念,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9.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是 A. B.C. D.【答案】A【详解】A选项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B选项既能得到需要氧气也能得到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选项得到燃烧需要可燃物;D选项可得到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故答案选择A10.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H2O2溶液注入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①滴入H2O2溶液后,对比甲和乙,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②对比乙和丁,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则丁中X、Y可以是下列选项中的 (填字母)。A.X是20℃水,Y是白磷B.X是40℃水,Y是白磷C.X是80℃水,Y是红磷【答案】(1)2H2O22H2O+O2↑(2) 需要与氧气接触 AC【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解答。燃烧的条件是:必须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详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2)①滴入H2O2溶液后,对比甲中白磷不燃烧和乙中白磷燃烧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与氧气接触。②对比乙和丁,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即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因此X可以是20℃水,Y是白磷,通过乙中白磷燃烧而丁中白磷不燃烧得出结论;或者X是80℃水,Y是红磷,通过通过乙中白磷燃烧而丁中红磷不燃烧得出结论。【点睛】本题是利用和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得到物质燃烧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其着火点;二是需要与氧气接触。11.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煤、石油、 常称为三大化石燃料。(2)化石燃料燃烧时会产生SO2气体,SO2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3)“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将成为未来新能源。甲烷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反应方程式为: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甲醇 B.甲酸 C.乙醇 D.乙酸(5)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目前正在大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 (写一种即可)。【答案】(1)天然气(2)酸雨(3)(4)B(5)太阳能【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故填:天然气。(2)酸雨是指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形成了pH<5.6的酸性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造成的。故填:酸雨。(3)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故填:。(4)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生成物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1:2。A、根据化学式CH4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A不正确;B、根据化学式CH2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B正确;C、根据化学式C2H6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C不正确;D、根据化学式C2H4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2=1: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D不正确。综上所述:选择B。故填:B。(5)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是目前正在大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故填:太阳能。12.回答下列问题:(1)三大矿物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已有大量家庭使用的燃料由罐装液化石油气改为管道天然气。①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铜底出现黑色,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 (填“调大”、“调小)。②若某家庭选用管道天然气作燃料,报警器应该安做在 (填“甲”或“乙”)图位置③试写出丁烷(C4H10)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将一定质量的甲醇与4.4g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8CH3OH+xO2mCO2+nCO+16H2O。当反应物完全耗尽且全部转化为生成物时,有3.6g水生成,同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答案】(1)天然气(2) 调大 甲 (3)3.3【详解】(1)三大矿物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2)①火焰呈现黄色,铜底出现黑色说明可燃性气体燃烧不充分,应增加氧气量,则应将进风口调大。②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密度比空气小,所以报警器应该安做在燃气灶上方,如图甲。③丁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3)4.4g氧气参与反应生成3.6g水,则,x=1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则m+n=8,2m+n+16=8+11×2,m=6,n=2。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a=3.3g1.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B.用水灭火,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将煤球做成蜂窝状,其目的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D.遭遇火灾要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等【答案】B【详解】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周围的空气中可燃物含量比较高,则必须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该选项说法正确;B、着火点为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用水灭火,是降低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该选项说法错误;C、将煤球做成蜂窝状,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燃料充分燃烧,该选项说法正确;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则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2.石油古称“洧水”,《汉书》中“高奴县洧水可燃”、《梦溪笔谈》中“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下列关于“洧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具有可燃性 B.是一种黏稠状液体C.是可再生能源 D.含有碳元素【答案】C【详解】A、石油能燃烧,具有可燃性,故A不符合题意;B、石油是一种黏稠的液体,故B不符合题意;C、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故C符合题意;D、石油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石油中含有碳元素,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煤和石油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两种能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煤和石油都是混合物B.煤和石油燃烧会产生大量污染,应该禁止使用C.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的合理开采D.煤和石油综合利用的产品很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答案】B【详解】A、煤和石油中都含有多种物质,都是混合物,故A正确;B、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会造成大气污染,应对化石能源合理的开采和利用,化石能源是主要的能量来源,禁止使用是不现实、也是不科学的,故B错误;C、煤和石油的形成需要很漫长的时间,是不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的合理开采、利用,故C正确;D、煤和石油综合利用的产品很多,如:化纤、橡胶、沥青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故D正确。故选B。4.下列海洋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潮汐能 B.可燃冰 C.海底石油 D.海底煤田【答案】A【分析】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和利用的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详解】A、潮汐能是利用地球自转和月球引力作用下不断产生的一种能源,是一种自然现象,属于可再生资源,故A选项符合题意;B、可燃冰是一种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海底石油是一种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海底煤田是一种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5.某同学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设计并完成如图中三组对比实验所示实验,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对此实验的判断与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1观察到木条可以燃烧,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B.实验2在玻璃杯内观察到的现象是点燃的蜡烛会熄灭C.实验3的结论是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着火点D.物质与氧气接触或达到着火点,就可立即燃烧【答案】D【详解】A、实验1观察到木条可以燃烧,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要有可燃物,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B.实验2在玻璃杯内观察到的现象是点燃的蜡烛熄灭,因为隔绝了氧气,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不符合题意;C.实验3中,小木条和小煤块的温度相同,均具有可燃性,也均与氧气接触,实验中观察到小木条先燃烧,煤块后燃烧,这说明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着火点,不符合题意;D.燃烧有三个同时必备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缺一不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6.实验小组用图1装置探究白磷燃烧温度变化,在试管中加入5g白磷,连接好装置后放入60℃热水中,5秒钟后推注H2O2溶液,测得数据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磷的着火点是60℃B.左边试管内有大量白烟生成、气球逐渐变瘪C.15s时,白磷停止燃烧D.温度由545.7℃变为605.5℃,证明氧气能助燃【答案】D【详解】A、由数据曲线图可知,温度升高,说明白磷燃烧放出热量,所以白磷的着火点小于60℃,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B、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体积膨胀,气压增大,气球逐渐变大,白磷燃烧完毕,恢复至室温过程中气球逐渐变瘪,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C、15s时,容器已知恢复至原来的温度,此时反应早已经完全,因此白磷应该在5-10s之间停止燃烧,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D、试管中的白磷放在60℃的热水中,白磷燃烧,通入氧气后,燃烧更旺,温度由545.7℃变为605.5℃,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故D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7.将一定质量炭粉在密闭容器中引燃(如图1),一段时间后炭粉消失。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同温下,容器内压强与气体分子数成正比)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炭粉开始燃烧 B.反应生成的CO2导致CD段压强增大C.E点气体的成分是CO2和CO D.燃烧放出的热量减少导致DE段压强下降【答案】C【详解】A、AB段电热丝放热,使容器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变大,但温度没有达到碳粉的着火点,炭粉没有燃烧,故A错误;B、CD段碳粉达到着火点,燃烧放热,使气体迅速膨胀,所以CD段容器内压强迅速增大,故B错误;C、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因为一定温度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与分子数成正比,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中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的分子个数比为1:1,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中气体体积不变;生成一氧化碳的过程中氧分子和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生成一氧化碳的过程中气体体积增大;若完全转化为一氧化碳,气体分子个数变为原来的2倍,压强也变为原来的2倍,但图示中显示压强为原来的1.4倍,所以没有完全生成一氧化碳,即反应后的气体应该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所以E点气体的成分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故C正确;D、燃烧结束后,温度下降至室温,气体收缩,压强减小,所以DE段压强下降,故D错误。故选:C。8.成都市以“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统领,以“双碳”目标为牵引,助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建设低碳场馆 B.使用清洁能源 C.推广绿色交通 D.就地焚烧秸秆【答案】D【详解】A、建设低碳场馆,有助于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做法符合这一理念,不符合题意;B、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有助于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做法符合这一理念,不符合题意;C、推广绿色交通,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有助于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做法符合这一理念,不符合题意;D、就地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碳,造成环境污染、加剧温室效应,不利于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符合题意。故选D。9.从古至今,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燃料的利用。Ⅰ.古代打火机——火折子火折子(如图)使用草纸卷成紧密的纸卷,并加入松香、硫磺(S)等,用火点燃后再将火焰吹灭放入竹筒中。竹筒帽盖上时,内部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就能使它复燃。(1)“草纸、松香、硫磺”的使用,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2)吹气使火折子复燃的原因是 。Ⅱ.煤《天工开物》记载:“凡取煤经历久者……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3)“毒气”俗名为瓦斯,它主要成分是甲烷,此外还有CO等气体。在CO燃烧过程中,理论上,n个分子与 个CO分子完全反应生成。(4)挖煤时“毒气”遇火会发生爆炸,为了防止煤矿的矿井发生爆炸事故,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A.进矿井前先做灯火实验B.矿井内要加强通风C.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5)下列属于清洁燃料的是________。A.煤 B.氢气 C.石油Ⅲ.可燃冰——甲烷水合物(6)开采可燃冰的关键是要解决技术上的问题,若开采过程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会造成________。A.酸雨 B.臭氧空洞 C.温室效应(7)32g甲烷完全燃烧,理论上可产生 g水。(8)“盐穴储气”是一种地下储能技术,结构如图,储气时采集盐水,注水时排天然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天然气难溶于盐水B.从m端进水可排天然气C.从n端进气可排盐水Ⅳ.甲烷的制取下列反应中均有甲烷生成:① ②(9)上述反应①和②,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择 (填序号),对比另一个实验,该反应的优势为 。【答案】(1)可燃物(2)氧气与火折子中的可燃物充分接触(3)2n(4)BC(5)B(6)C(7)72(8)ABC(9) ① 节约能源【详解】(1)“草纸、松香、硫磺”的使用,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2)吹气能使火折子复燃是因为氧气与火折子中可燃物充分接触;(3)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理论上n个分子与2n个CO分子完全反应生成;(4)A、进矿井前不可先做灯火实验,以防将瓦斯引爆,不符合题意;B、矿井内要加强通风降低瓦斯浓度,可预防爆炸的发生,符合题意;C、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可预防爆炸的发生,符合题意。故选:BC;(5)煤、石油燃烧的产物会污染环境,不属于清洁燃料;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属于清洁燃料,故选:B;(6)开采可燃冰的关键是要解决技术上的问题,若开采过程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会加重温室效应,故选:C;(7)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设32g甲烷完全燃烧,理论上可产生水的质量为x,故32g甲烷完全燃烧,理论上可产生水72g;(8)A、“盐穴储气”是一种地下储能技术,储气时采集盐水,注水时排天然气,说明天然气难溶于盐水,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从m端进水,可将天然气从n端排出,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从n端进气,可将盐水从m端排出,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BC;(9)反应①为醋酸钠与氢氧化钠在氧化钙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甲烷,反应②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由于实验室条件难以达到高温高压,故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择①;对比另一个实验,该反应的优势为节约能源。10.请回答以下问题。(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数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 。(2)现有发现或人工合成的大多数物质都含有碳元素。石墨烯具有坚硬、透光性好、导热性强等特性。如图是通过实验测得的石墨烯层数与导热能力间的关系。分析图得到的结论是 。(3)小明同学在课外活动中进行了如图实验:先在纸花上滴加酚酞溶液,再用一个玻璃杯将该纸花和装有浓氨水的敞口玻璃瓶罩住,观察。①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从微观角度看,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②实验中,倒置的玻璃杯上方主要存在什么种类的微观粒子呢?请在图中补充完整(粒子数目不作要求) 。【答案】(1)石油(2)在实验研究的层数范围内,三层时导热能力最差(3) 纸花由无色变成红色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石油,故填:石油。(2)根据图中的数据可知,随着石墨烯层数的增加,导热能力先减小,后增大,三层时导热能力最差,故填:在实验研究的层数范围内,三层时导热能力最差。(3)①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纸花由无色变成红色,故填:纸花由无色变成红色。②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纸花上的酚酞溶液中与水结合成氨水,氨水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所以从微观角度看,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的结果,故填:分子在不断的运动。③实验中,倒置的玻璃杯上方主要存在的微观粒子有:氧分子、氮分子、氨分子等,图示为: ,故填: 。11.我国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为达成这一目标,一方面要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要尽量捕集、利用和封存不可避免的碳排放。(1)“碳减排”。从能源结构看减排。我国近20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对比如图1。①根据图1,2000-2020年能源消费结构中逐渐升高的是 。利用天然气代替含硫煤做家庭燃料的优点是可以减少 的排放。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则需将灶具进风口 (填“调大”或“调小”)即可恢复正常的淡蓝色火焰。②人类活动排放CO2的主要途径有 (写一个)等。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 (填序号)。A 天然气B 氢气C 肼(N2H4)③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能做到的一种“低碳”行为: 。(2)“碳捕获”。利用化学方法吸收CO2是实现“碳捕获”的方法之一。海水吸收CO2的产物是 。若用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捕获”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碳利用”。我国科学家使用纳米纤维作催化剂实现了CO2的转化。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①反应前后未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有 (填一种即可)。②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碳封存”。矿物质碳化封存的反应之一是氧化镁与CO2化合生成碳酸镁,碳酸镁的化学式为 。作为参与者,除本题中的措施外,请写一条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措施 。【答案】(1) 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 二氧化硫/SO2 调大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BC 骑自行车上学(合理即可) (2) 碳酸/H2CO3 (3) 氢原子、氧原子、碳原子 (4) MgCO3 积极植树造林、开发利用新能源(合理即可)【详解】(1)①由图可知,2000-2020年能源消费结构中逐渐升高的是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含硫煤中含硫元素,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故利用天然气代替含硫煤做家庭燃料的优点是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说明氧气不足,碳不完全燃烧,则需将灶具进风口调大,提供充足的氧气;②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人类活动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B、氢气燃烧生成水,不会生成二氧化碳,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肼中不含碳元素,不能生成二氧化碳,符合题意。故选BC; ③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如骑自行车上学,随手关灯等;(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产物是碳酸;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未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有: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②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纳米纤维的催化下转化为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碳酸镁是由镁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镁离子显+2价,碳酸根离子显-2价,化学式为:MgCO3;实现“碳中和”,一方面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一方面要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故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措施有:积极植树造林、开发利用新能源等。1.认识燃烧的条件,了解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2.认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煤和石油产品的综合利用;知道甲烷的性质。4.了解化石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目前使用和开发的各种新能源。重点: 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化石能源及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氢能源。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探究实验现象结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C.通氧气后,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热水的作用:①使水中白磷与空气隔绝,②为薄铜片上的药品提供热量方法举例灭火的原理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 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灭火的方法(1)清除可燃物森林着火砍掉树木,开辟隔离带;煤气罐着,火关闭阀门等;(2)隔绝氧气(或空气)油锅着火盖锅盖;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熄灭酒精灯,灯帽盖灭等;(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油锅着火,放青菜;水灭火;吹灭蜡烛等灭火器灭火原理适用范围干粉灭火器隔绝空气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电器着火,先断电再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降温;隔绝空气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灭火时不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水基型灭火器隔绝空气扑灭汽油、柴油、木材、棉布等的失火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验纯,以防止发生爆炸。防爆注意事项(1)加油站、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2)煤气泄漏需要立即关闭阀门并打开窗户通风,杜绝一切可能产生火星或火花的操作。(3)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消防安全标志 爆炸的用途开矿采煤、开山炸石、拆除危旧建筑等煤石油特点混合物、不可再生能源混合物、不可再生能源主要成分主要含碳元素,还含少量的氢、氮、氧、硫等元素主要含碳、氢元素炼制原理煤隔绝空气加热,发生化学变化利用沸点不同,通过蒸馏使各成分分离(物理变化)炼制产品焦炭、煤焦油、煤气(主要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汽油、煤油、柴油;沥青;石蜡甲烷化学式CH4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CH4+2O2点燃CO2+2H2O(发出蓝色火焰)燃烧现象及产物检验: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倒转烧杯,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沼气主要成分甲烷制备把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弃物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产生。可燃冰主要成分甲烷水合物。优点热值高,储量巨大,有望成为未来新能源。缺点若开发利用不当,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和温室效应加剧。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污染物煤SO2、NO2等氮的氧化物(二者引起酸雨)、CO、烟尘等。汽油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和烟尘。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燃料质量、改进使用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推广使用脱硫煤;改进脱硫设备;用天然气代替煤;改进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加大尾气检测力度,推广使用电动汽车。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氢气优点:最清洁、最理想的能源:放热量多、无污染制备:锌与稀硫酸:Zn+H2SO4=ZnSO4+H2↑目前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制取氢气成本太高且贮存困难其他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核能、生物质能等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步骤及现象 I、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如左图所示)。白磷、红磷均不燃烧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不同形态的铁铁丝(卷成螺旋状)铁丝棉铁粉(用注射器喷出)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__________快速燃烧,产生微弱的火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成分%煤样CH2O灰分挥发分SN褐煤24.8118.9223.8432.430.521.88烟煤43.982.8224.6428.560.841.4贫煤53.161.1331.1214.591.621.73无烟煤67.841.5122.428.231.871.26
单元复习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板块导航01/学习目标 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02/思维导图 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03/知识清单 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04/考点演练 演练重点难点,突破学习任务05/分层训练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能力素养知识点1 燃烧的条件【易错提醒】着火点是物质的性质,一般不改变;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知识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错提醒】(1)以上方法使用一种就能灭火,也可以同时使用多种方法;(2)“降温到着火点以下”不能说成是“降低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性质,不可改变。知识点3 燃料燃烧的调控1.燃料不充分燃烧的缺点:产生的热量 ;浪费资源;产生大量的 污染空气 。2.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1)燃烧时要有 ;(2)燃料与空气有 。【易错提醒】燃气灶做饭时,火焰呈黄色或橙色,锅底有黑色固体出现的原因: 。此时应该采取的措施:将炉具的进风口“ ”,增大空气的进气量。知识点4 灭火器1.反应原理:利用 浓溶液与 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 2.常用灭火器3.火灾发生时应采取的措施:若火势大拨打 火警电话;若火势不大,根据可燃物及起火原因,选择 将或扑灭。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可能: 。知识点5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知识点6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1.酒精燃烧放热(1)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化学式为 ; (2)化学性质: (3)乙醇属于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可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的燃料。2. 与水反应放热: 3.其他的放热反应: 、 与盐酸的反应、过氧化氢的分解等。4. 人类生活对能量的利用: 的使用;利用燃烧等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 、 ;利用爆炸产生的能量开矿采煤、开山炸石、拆除危旧建筑等。知识点7 化石能源1.煤和石油2.天然气(主要含 元素,主要成分是 ),是较清洁的能源。西气东输:输的是 。【名师拓展】检验某可燃物是否含碳、氢元素的方法:点燃,在可燃物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证明含有氢元素;把烧杯迅速倒过来,立即注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证明含有碳元素。知识点8 降低化石能源对环境的影响►考点一 燃烧的条件 【典例1】生活中有人通过放孔明灯(如图)祈福。孔明灯燃烧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不会被点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灯罩没有燃烧是因为灯罩不是可燃物B.孔明灯升空是因为气体温度升高时密度会变小C.放孔明灯应避开加油站、机场、森林等场地D.灯罩没有燃烧是因为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变式1-1】 古代“打火机”—火折子是将少量硫磺、土纸和棉花等混合物点燃后置于竹筒中,使火种不熄灭(仅剩火星)。使用时拔下竹帽,对着竹筒吹气,即刻出现火苗。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竹筒和竹筒内的填充物均属于可燃物B.吹气降低了“火折子”中可燃物的着火点C.吹气增加了竹筒里的氧气的含量,火种才重新燃烧D.盖上竹帽竹筒里仍有少量的空气,火种才没有熄灭【变式1-2】 1.“天宫课堂”在空间站与地面同步探究了蜡烛燃烧实验。空间站内蜡烛燃烧的火焰如图1,地面实验蜡烛燃烧的火焰如图2,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间站与地面实验的蜡烛燃烧时均需要氧气B.空间站失重条件下空气流动性差,蜡烛燃烧的火焰比较微弱C.空间站与地面实验的蜡烛完全燃烧时都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点燃空间站蜡烛与地面实验蜡烛所需达到的温度是不相同的►考点二 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典例2】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A. B.C. D.【变式2-1】为了探究白磷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两个实验。实验Ⅰ:分别持燃烧匙内的少量白磷或红磷点燃,并按照图1进行实验。观察到白磷或红磷均剧烈燃烧,过一会儿熄灭。实验Ⅱ:利用80℃的热水、少量干燥的白磷和红磷,按照图2进行实验。观察到只有薄铜片上的白磷剧烈燃烧。(1)实验Ⅰ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实验Ⅱ中,运用对比的方法,能够得出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请写出其中的对比之处及其相应的结论。 (3)为了得出白磷燃烧的条件之间的关系,实验Ⅱ利用了条件控制法:把白磷放在热水中,使之与空气隔绝。其设计意图是什么? (4)若将图2中空烧杯取下,实验Ⅱ也会有相同的现象。说明空烧杯的主要作用是 。(5)结合相关知识,说明液态二氧化碳可以用作灭火剂的原因。 【变式2-2】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1)实验I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2)对比实验Ⅱ和Ⅲ,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3)从跨学科角度分析,该实验方案中上下移动左右两侧的漏斗使固体,露出水面,用到了 原理。►考点三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典例3】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B.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D.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变式3-1】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都处于关闭状态。 (1)实验中“80℃热水”的作用是:①提供热量;② 。(2)打开弹簧夹K1,关闭K2注入足量过氧化氢溶液,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一段时间后,打开K2观察到B中气球变大,此处气球的作用为 。(3)若要白磷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变式3-2】如图,利用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原理,可比较两种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A.两个烧杯中淀粉-碘溶液温度必须相等B.两个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及浓度必须相等C.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D.烧杯的大小必须相等►考点四 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和方法【典例4】 《辍耕录》中记载.杭人燃烧松木前,将其削成薄纸片状,削成薄纸片状的目的是A.增加可燃物B.降低松木的着火点C.增大松木与氧气的接触面积D.提高松木周围的氧气浓度【变式4-1】对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开创了辉煌的化学工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大燃气进气 B.汽油喷成雾状C. 架空木柴 D.煤块变煤粉【变式4-2】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发现“雾霾”的主要成因是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于是对燃烧的调控展开了系列探究。【活动一】认识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1)小组同学点燃甲、乙两支同样的蜡烛,取一只小烧杯罩住甲蜡烛的火焰。比较发现甲蜡烛火焰变小,小烧杯底出现 ,说明甲蜡烛发生不完全燃烧。(2)可燃物完全燃烧对节能和减少污染有重要意义,请写出促进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方法:①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② 。【活动二】探究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对燃烧的影响取三种不同形态的铁,在空气中进行加热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3)上述实验中,螺旋状的铁丝在空气中加热时的现象是 ;铁丝绵和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得出结论: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促进燃烧。【活动三】探究不同可燃物燃烧时需要氧气的浓度不同该小组同学按下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中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4)从燃烧的条件角度分析,实验中激光笔的作用是 。(5)图2是氧气浓度传感器测得整个实验过程中瓶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兴趣小组分析图2对比曲线 (填A、B、C、D、E五点间组成的曲线段),得出了 “不同物质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不同”的结论。(6)图2中曲线CD段氧气含量增大的原因是 。(7)图3是红磷燃烧过程中的压强变化,0~t1阶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 。►考点五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典例5】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一原理的是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D.消防指战员用高压水枪灭火【变式5-1】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变式5-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浇灭燃着的木柴——降低着火点B.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蜡烛熄灭——隔绝空气C.设置隔离带,防止森林火灾蔓延——降低温度D.红磷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红磷不是可燃物►考点六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典例6】 “安全无小事,关系你我他”,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下列处理事故的处理措施错误的是A.厨房管道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不可打开抽油烟机排气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灭火C.做实验时不小心打翻了燃着的酒精灯,用水冲灭D.在火场浓烟中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行【变式6-1】 “生产生活中安全第一”。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正确的是A.室内起火立即开窗通风 B.电器着火用水喷淋C.面粉加工厂禁止烟火 D.高楼着火乘坐电梯逃生【变式6-2】安全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B.严禁向燃着的酒精灯中直接添加酒精C.面粉加工厂等场所严禁烟火D.电器着火用水灭火►考点七 化石能源【典例7】我国科学家已经研发出“煤变石油”的新技术!以下有关煤与石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煤属于纯净物 B.可用石油产品发电C.石油主要含碳元素 D.都属于可再生资源【变式7-1】下列关于燃料综合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分馏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B.煤在空气中加强热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焦炉气等产品C.石油的分馏和煤的焦化均属于化学变化D.石油是由一些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加工后可制成塑料、药物和染料等【变式7-2】我国具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煤制取乙二醇、天然气制取氢气的产业化发展已列入我国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由煤制取乙二醇(C2H6O2)和天然气制取氢气的流程示意图为: (已知变换塔、洗涤塔发生的主要反应依次是:,)(1)煤和石油都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资源。(2)合成气(CO和H2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考虑,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甲醇(CH2OH) B.乙醇(C2H5OH) C.尿素[CO(NH2)2](3)乙二醇(C2H6O2)中数字“6”的意义是 。(4)“洗涤塔”中气体从塔底通入,水从塔顶喷淋。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5)氢气作为理想能源的优点之一是 。►考点八 化石能源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典例8】 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煤炭脱硫处理,有效减少SO2的产生B.禁止使用化石燃料,防止产生雾霾C.使燃料充分燃烧,节约能源、减少污染D.积极植树造林,促进达成“碳中和”【变式8-1】 “可燃冰”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储量丰富,燃烧热值大。可燃冰的开采极其困难,勘探不当,易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我国的“可燃冰”开采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认识可燃冰】(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A.可燃冰在海底不能燃烧的主要原因是海底低温且缺氧B.构成可燃冰、干冰、冰的分子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C.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灾害D.与化石燃料相比,可燃冰完全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更少,是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2)可燃冰有多种结构,某种可燃冰的化学式为,其结构如图1示,该结构中平均34个分子构成6个笼,每个笼只容纳一个或分子。这6个笼内容纳的与分子个数比是 (填最简整数比)。【利用甲烷】(3)二氯化碳酰在有机化学合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图2为甲烷转化为二氯化碳酰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A.甲与不足量反应时可生成乙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C.转化①和转化②都属于化合反应D.丙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变式8-2】阅读下列科普短文。火力发电即燃煤发电。燃煤会生成SO2、NO、烟尘及其他有害物质,容易产生酸雨、温室效应增强、臭氧层破坏的环境问题,其中污染物SO2的排放量受煤样成分(表1)、燃烧温度及燃烧时氧气浓度的影响。按温1200℃、氧气浓度为20%的条件下,测量不同煤样燃烧时SO2瞬时浓度(ppm)的析出规律,实验结果如图1。火力发电厂控制SO2的排放主要采用脱硫工艺。炉内脱硫是在燃煤过程中,掺入脱硫剂石灰石,在增压反应炉里升温到700~800℃,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就开始与二氧化硫、氧气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和一种无污染的氧化物从而开始脱硫,随着温度的升高石灰石分解为氧化钙,氧化钙会发生进一步的脱硫反应。燃煤电站掌握SO2等污染物的排放规律,就可对煤炭的燃烧方式及运行工况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实现火力发电的安全、经济、清洁运行。(原文作者书江涛、周一工、李东雄,有删改)表一煤样的成分分析注:灰分是煤完全燃烧后的剩余残渣挥发分是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出除水外的气态物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火力发电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有 。(2)表1的煤样中 含碳量最高。(3)增压反应炉里首先发生“脱硫”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对比图1中四条曲线,得到的实验结论有(任写一条):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A.燃煤生成SO2的排放量,影响因素共有3种B.只通过一次化学反应就全部完成炉内脱硫C.图1所示60秒内不是所有煤样的SO2ppm都达到最高值D.不同煤样的含碳量越高含硫、含氮量以及生成灰分也就越高►考点九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典例9】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经历了灰氢、蓝氢和绿氢三个阶段。(1)灰氢:由化石燃料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氢气。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2)蓝氢:通过水蒸气甲烷重整制成,发生的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为 。(3)绿氢:利用太阳能转化的电能使水分解。电解水时,与电源 (填“正”或“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氢气。【变式9-1】 2024年,辽宁产的宝马牌新能源汽车畅销全国。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可有效保护的能源是A.石油 B.风能 C.太阳能 D.沼气【变式9-2】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有效缓解能源危机。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A.煤 B.地热能 C.石油 D.天然气1.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为某实验示意图,有关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A.只有铜块上的白磷燃烧B.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C.热水的作用既提供热量又隔绝空气D.升高水的温度,铜块上的红磷也能燃烧2.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利用白磷、铜片、热水和冷水不能达到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的实验是A. B.C. D.3.破坏燃烧的条件,可达到灭火的目的。下列灭火的措施不妥的是A.“油锅着火”,用水浇灭B.扑灭森林火灾时,可砍伐大火蔓延线路前的树林,形成隔离带C.图书馆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D.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在桌面燃烧,可用湿抹布盖灭4.对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开创了辉煌的化学工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分馏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发生了分解反应B.煤的气化和液化,不同于一般的状态改变,其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却相对不足D.石油化工业的主要产品有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5.下列气体会造成酸雨污染的是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氢气6.下列属于洁净燃料的是A.煤 B.秸秆 C.氢气 D.石油7.合理利用燃料,防止污染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水,是理想的清洁能源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OC.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大量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D.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才能获得热能8.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使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其优点有低污染、低能耗、低噪音,是现在环保出行的新选择,下列做法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A.出行尽量选择公交车,减少私家车使用 B.为体验更好的驾驶感,选择大排量汽车C.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D.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践行节能减排9.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是 A. B.C. D.10.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H2O2溶液注入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①滴入H2O2溶液后,对比甲和乙,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②对比乙和丁,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则丁中X、Y可以是下列选项中的 (填字母)。A.X是20℃水,Y是白磷B.X是40℃水,Y是白磷C.X是80℃水,Y是红磷11.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煤、石油、 常称为三大化石燃料。(2)化石燃料燃烧时会产生SO2气体,SO2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3)“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将成为未来新能源。甲烷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反应方程式为: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甲醇 B.甲酸 C.乙醇 D.乙酸(5)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目前正在大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 (写一种即可)。12.回答下列问题:(1)三大矿物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已有大量家庭使用的燃料由罐装液化石油气改为管道天然气。①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铜底出现黑色,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 (填“调大”、“调小)。②若某家庭选用管道天然气作燃料,报警器应该安做在 (填“甲”或“乙”)图位置③试写出丁烷(C4H10)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将一定质量的甲醇与4.4g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8CH3OH+xO2mCO2+nCO+16H2O。当反应物完全耗尽且全部转化为生成物时,有3.6g水生成,同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1.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B.用水灭火,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将煤球做成蜂窝状,其目的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D.遭遇火灾要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等2.石油古称“洧水”,《汉书》中“高奴县洧水可燃”、《梦溪笔谈》中“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下列关于“洧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具有可燃性 B.是一种黏稠状液体C.是可再生能源 D.含有碳元素3.煤和石油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两种能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煤和石油都是混合物B.煤和石油燃烧会产生大量污染,应该禁止使用C.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的合理开采D.煤和石油综合利用的产品很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4.下列海洋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潮汐能 B.可燃冰 C.海底石油 D.海底煤田5.某同学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设计并完成如图中三组对比实验所示实验,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对此实验的判断与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1观察到木条可以燃烧,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B.实验2在玻璃杯内观察到的现象是点燃的蜡烛会熄灭C.实验3的结论是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着火点D.物质与氧气接触或达到着火点,就可立即燃烧6.实验小组用图1装置探究白磷燃烧温度变化,在试管中加入5g白磷,连接好装置后放入60℃热水中,5秒钟后推注H2O2溶液,测得数据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磷的着火点是60℃B.左边试管内有大量白烟生成、气球逐渐变瘪C.15s时,白磷停止燃烧D.温度由545.7℃变为605.5℃,证明氧气能助燃7.将一定质量炭粉在密闭容器中引燃(如图1),一段时间后炭粉消失。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同温下,容器内压强与气体分子数成正比)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炭粉开始燃烧 B.反应生成的CO2导致CD段压强增大C.E点气体的成分是CO2和CO D.燃烧放出的热量减少导致DE段压强下降8.成都市以“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统领,以“双碳”目标为牵引,助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建设低碳场馆 B.使用清洁能源 C.推广绿色交通 D.就地焚烧秸秆9.从古至今,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燃料的利用。Ⅰ.古代打火机——火折子火折子(如图)使用草纸卷成紧密的纸卷,并加入松香、硫磺(S)等,用火点燃后再将火焰吹灭放入竹筒中。竹筒帽盖上时,内部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就能使它复燃。(1)“草纸、松香、硫磺”的使用,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2)吹气使火折子复燃的原因是 。Ⅱ.煤《天工开物》记载:“凡取煤经历久者……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3)“毒气”俗名为瓦斯,它主要成分是甲烷,此外还有CO等气体。在CO燃烧过程中,理论上,n个分子与 个CO分子完全反应生成。(4)挖煤时“毒气”遇火会发生爆炸,为了防止煤矿的矿井发生爆炸事故,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A.进矿井前先做灯火实验B.矿井内要加强通风C.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5)下列属于清洁燃料的是________。A.煤 B.氢气 C.石油Ⅲ.可燃冰——甲烷水合物(6)开采可燃冰的关键是要解决技术上的问题,若开采过程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会造成________。A.酸雨 B.臭氧空洞 C.温室效应(7)32g甲烷完全燃烧,理论上可产生 g水。(8)“盐穴储气”是一种地下储能技术,结构如图,储气时采集盐水,注水时排天然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天然气难溶于盐水B.从m端进水可排天然气C.从n端进气可排盐水Ⅳ.甲烷的制取下列反应中均有甲烷生成:① ②(9)上述反应①和②,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择 (填序号),对比另一个实验,该反应的优势为 。10.请回答以下问题。(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数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 。(2)现有发现或人工合成的大多数物质都含有碳元素。石墨烯具有坚硬、透光性好、导热性强等特性。如图是通过实验测得的石墨烯层数与导热能力间的关系。分析图得到的结论是 。(3)小明同学在课外活动中进行了如图实验:先在纸花上滴加酚酞溶液,再用一个玻璃杯将该纸花和装有浓氨水的敞口玻璃瓶罩住,观察。①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从微观角度看,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②实验中,倒置的玻璃杯上方主要存在什么种类的微观粒子呢?请在图中补充完整(粒子数目不作要求) 。11.我国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为达成这一目标,一方面要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要尽量捕集、利用和封存不可避免的碳排放。(1)“碳减排”。从能源结构看减排。我国近20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对比如图1。①根据图1,2000-2020年能源消费结构中逐渐升高的是 。利用天然气代替含硫煤做家庭燃料的优点是可以减少 的排放。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则需将灶具进风口 (填“调大”或“调小”)即可恢复正常的淡蓝色火焰。②人类活动排放CO2的主要途径有 (写一个)等。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 (填序号)。A 天然气B 氢气C 肼(N2H4)③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能做到的一种“低碳”行为: 。(2)“碳捕获”。利用化学方法吸收CO2是实现“碳捕获”的方法之一。海水吸收CO2的产物是 。若用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捕获”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碳利用”。我国科学家使用纳米纤维作催化剂实现了CO2的转化。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①反应前后未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有 (填一种即可)。②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碳封存”。矿物质碳化封存的反应之一是氧化镁与CO2化合生成碳酸镁,碳酸镁的化学式为 。作为参与者,除本题中的措施外,请写一条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措施 。1.认识燃烧的条件,了解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2.认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煤和石油产品的综合利用;知道甲烷的性质。4.了解化石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目前使用和开发的各种新能源。重点: 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化石能源及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氢能源。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 的 反应。条件(1) (2) (或空气)(3) (三者 ,否则不能燃烧)探究实验现象结论A. ,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 ,说明燃烧需要氧气C.通氧气后,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热水的作用:① ,②为薄铜片上的药品 方法举例灭火的原理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原理,只要 , 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灭火的方法(1)清除 森林着火砍掉树木,开辟隔离带;煤气罐着,火关闭阀门等;(2)隔绝 (或空气)油锅着火盖锅盖;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熄灭酒精灯,灯帽盖灭等;(3) 。油锅着火,放青菜;水灭火;吹灭蜡烛等灭火器灭火原理适用范围干粉灭火器隔绝空气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 等燃烧引起的失火(电器着火,先断电再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降温;隔绝空气扑灭 等物的失火(灭火时不留下 )水基型灭火器隔绝空气扑灭汽油、柴油、木材、棉布等的失火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爆炸极限 或 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 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 ,以防止发生爆炸。防爆注意事项(1) 、油库、 、纺织厂、 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2)煤气泄漏需要立即 并打开窗户通风,杜绝一切可能产生火星或火花的操作。(3)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消防安全标志 爆炸的用途开矿采煤、开山炸石、拆除危旧建筑等煤石油特点混合物、 能源混合物、 能源主要成分主要含 元素,还含少量的氢、氮、氧、 等元素主要含 元素炼制原理煤隔绝空气加热,发生 变化利用 不同,通过蒸馏使各成分分离( 变化)炼制产品焦炭、煤焦油、 (主要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 、煤油、柴油;沥青;石蜡甲烷化学式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 (发出 火焰)燃烧现象及产物检验:产生明亮的 火焰,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 ,倒转烧杯,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 。 主要成分 制备把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弃物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产生。可燃冰主要成分 。优点 , ,有望成为未来新能源。缺点若开发利用不当,可能引发 和 。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污染物煤 、 (二者引起酸雨)、 、 等。汽油 、 、 和 。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提高 、改进 , ;推广使用 ;改进脱硫设备;用 代替煤;改进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加大尾气检测力度,推广使用电动汽车。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氢气优点:最清洁、最理想的能源: 制备:锌与稀硫酸: 目前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制取氢气成本太高且贮存困难其他能源 、 、潮汐能、核能、生物质能等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步骤及现象 I、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如左图所示)。白磷、红磷均不燃烧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不同形态的铁铁丝(卷成螺旋状)铁丝棉铁粉(用注射器喷出)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__________快速燃烧,产生微弱的火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成分%煤样CH2O灰分挥发分SN褐煤24.8118.9223.8432.430.521.88烟煤43.982.8224.6428.560.841.4贫煤53.161.1331.1214.591.621.73无烟煤67.841.5122.428.231.871.26单元复习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板块导航01/学习目标 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02/思维导图 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03/知识清单 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04/考点演练 演练重点难点,突破学习任务05/分层训练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能力素养知识点1 燃烧的条件【易错提醒】着火点是物质的性质,一般不改变;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知识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错提醒】(1)以上方法使用一种就能灭火,也可以同时使用多种方法;(2)“降温到着火点以下”不能说成是“降低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性质,不可改变。知识点3 燃料燃烧的调控1.燃料不充分燃烧的缺点: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产生大量的CO污染空气 。2.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1)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易错提醒】燃气灶做饭时,火焰呈黄色或橙色,锅底有黑色固体出现的原因:氧气不足,燃烧不充分。此时应该采取的措施:将炉具的进风口“调大”,增大空气的进气量。知识点4 灭火器1.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浓溶液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2.常用灭火器3.火灾发生时应采取的措施:若火势大拨打119火警电话;若火势不大,根据可燃物及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材将或扑灭。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可能:自救或逃生。知识点5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知识点6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1.酒精燃烧放热(1)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化学式为C2H5OH; (2)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3)乙醇属于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可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的燃料。2.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CaO+H2O=Ca(OH)23.其他的放热反应:燃烧、镁条与盐酸的反应、过氧化氢的分解等。4. 人类生活对能量的利用:生活燃料的使用;利用燃烧等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发电、发射火箭;利用爆炸产生的能量开矿采煤、开山炸石、拆除危旧建筑等。知识点7 化石能源1.煤和石油2.天然气(主要含碳、氢元素,主要成分是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西气东输:输的是天然气。【名师拓展】检验某可燃物是否含碳、氢元素的方法:点燃,在可燃物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证明含有氢元素;把烧杯迅速倒过来,立即注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证明含有碳元素。知识点8 降低化石能源对环境的影响►考点一 燃烧的条件 【典例1】生活中有人通过放孔明灯(如图)祈福。孔明灯燃烧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不会被点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灯罩没有燃烧是因为灯罩不是可燃物B.孔明灯升空是因为气体温度升高时密度会变小C.放孔明灯应避开加油站、机场、森林等场地D.灯罩没有燃烧是因为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答案】A【详解】A、灯罩具有可燃性,但是没被点燃,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错误;B、点燃孔明灯后,灯罩内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在浮力作用下升空,故正确;C、孔明灯燃烧时温度可达300°C,一旦其飘落到加油站、液化气站、油库等地,就会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引发火灾,所以应避开加油站、机场、森林等易爆场地,故正确;D 、灯罩没有燃烧是因为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故正确;故选A。【变式1-1】 古代“打火机”—火折子是将少量硫磺、土纸和棉花等混合物点燃后置于竹筒中,使火种不熄灭(仅剩火星)。使用时拔下竹帽,对着竹筒吹气,即刻出现火苗。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竹筒和竹筒内的填充物均属于可燃物B.吹气降低了“火折子”中可燃物的着火点C.吹气增加了竹筒里的氧气的含量,火种才重新燃烧D.盖上竹帽竹筒里仍有少量的空气,火种才没有熄灭【答案】B【详解】A、土纸和棉花等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故A正确;B、吹气会燃烧是因为补充了空气,使可燃物与空气充分接触,且可燃物的着火点为固有属性,不会降低,故B错误;C、吹气会燃烧是因为补充了空气,使可燃物与空气充分接触,故C正确;D、竹筒内火星不熄灭,仍在微弱燃烧,说明仍有空气,故D正确故选B【变式1-2】 1.“天宫课堂”在空间站与地面同步探究了蜡烛燃烧实验。空间站内蜡烛燃烧的火焰如图1,地面实验蜡烛燃烧的火焰如图2,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间站与地面实验的蜡烛燃烧时均需要氧气B.空间站失重条件下空气流动性差,蜡烛燃烧的火焰比较微弱C.空间站与地面实验的蜡烛完全燃烧时都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点燃空间站蜡烛与地面实验蜡烛所需达到的温度是不相同的【答案】D【详解】A、蜡烛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空间站与地面实验的蜡烛燃烧时均需要氧气,故A不符合题意;B、空间站失重条件下空气流动性差,蜡烛燃烧的火焰比较微弱,故B不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空间站与地面实验的蜡烛完全燃烧时都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C不符合题意;D、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点燃空间站蜡烛与地面实验蜡烛所需达到的温度是相同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二 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典例2】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A. B.C. D.【答案】C【详解】A、通过对比铜片上白磷燃烧和红磷不燃烧还可以得出燃烧还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点,不符合题意;B、通过对比可得出燃烧条件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燃点,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倒入,其密度比空气大下沉,下面蜡烛先接触二氧化碳,燃着蜡烛和空气隔绝,从而缺少氧气,蜡烛熄灭,所以可以的出燃烧条件是:燃烧需要氧气,符合题意;D、小木条燃烧,而石头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故选C。【变式2-1】为了探究白磷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两个实验。实验Ⅰ:分别持燃烧匙内的少量白磷或红磷点燃,并按照图1进行实验。观察到白磷或红磷均剧烈燃烧,过一会儿熄灭。实验Ⅱ:利用80℃的热水、少量干燥的白磷和红磷,按照图2进行实验。观察到只有薄铜片上的白磷剧烈燃烧。(1)实验Ⅰ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实验Ⅱ中,运用对比的方法,能够得出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请写出其中的对比之处及其相应的结论。 (3)为了得出白磷燃烧的条件之间的关系,实验Ⅱ利用了条件控制法:把白磷放在热水中,使之与空气隔绝。其设计意图是什么? (4)若将图2中空烧杯取下,实验Ⅱ也会有相同的现象。说明空烧杯的主要作用是 。(5)结合相关知识,说明液态二氧化碳可以用作灭火剂的原因。 【答案】 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 比较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说明白磷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比较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没有燃烧,说明白磷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白磷只有与氧气接触,才可以燃烧 把白磷放在热水中,保证了白磷及其燃烧所需的温度,但控制了白磷与氧气的接触,观察水中白磷是否能够燃烧 防止白磷燃烧时产生的白烟,扩散到空气中而污染空气 液态二氧化碳喷出时吸热而气化,可以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气化后的二氧化碳覆盖在着火物品的表面,隔绝了这些物品与空气的接触,从而起到灭火的效果。【详解】探究白磷的燃烧条件,结合实验过程和实验装置图可知:(1)实验Ⅰ中燃烧匙内的少量白磷或红磷点燃均剧烈燃烧,过一会儿熄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2)实验Ⅱ中,运用对比的方法有:比较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说明白磷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比较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没有燃烧,说明白磷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白磷只有与氧气接触,才可以燃烧。(3)为了得出白磷燃烧的条件之间的关系,实验Ⅱ利用了条件控制法:把白磷放在热水中,使之与空气隔绝。其设计意图是把白磷放在热水中,保证了白磷及其燃烧所需的温度,但控制了白磷与氧气的接触,观察水中白磷是否能够燃烧。(4)若将图2中空烧杯取下,实验Ⅱ也会有相同的现象。因为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产生大量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空烧杯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白磷燃烧时产生的白烟,扩散到空气中而污染空气。(5)结合实验探究的结论白磷燃烧的条件包括温度达到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液态二氧化碳可以用作灭火剂的原因是:液态二氧化碳喷出时吸热而气化,可以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气化后的二氧化碳覆盖在着火物品的表面,隔绝了这些物品与空气的接触,从而起到灭火的效果。【变式2-2】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1)实验I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2)对比实验Ⅱ和Ⅲ,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3)从跨学科角度分析,该实验方案中上下移动左右两侧的漏斗使固体,露出水面,用到了 原理。【答案】(1)白磷未与氧气接触(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连通器【详解】(1)实验I中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但不燃烧的原因是白磷未与氧气接触。(2)实验Ⅱ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但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实验Ⅲ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因此白磷燃烧。对比实验Ⅱ和Ⅲ,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从跨学科角度分析,该实验方案中上下移动左右两侧的漏斗使固体,露出水面,用到了物理学中连通器原理。【点睛】燃烧的条件:①物质本身是可燃物;②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考点三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典例3】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B.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D.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答案】B【详解】A、红磷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②处的红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选项说法错误;B、①处白磷可以燃烧,②处红磷不能燃烧,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即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选项说法正确;C、②③处,红磷、白磷均不能燃烧,不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选项说法错误;D、烧杯中的热水起到提高温度、隔绝氧气的作用,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变式3-1】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都处于关闭状态。 (1)实验中“80℃热水”的作用是:①提供热量;② 。(2)打开弹簧夹K1,关闭K2注入足量过氧化氢溶液,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一段时间后,打开K2观察到B中气球变大,此处气球的作用为 。(3)若要白磷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答案】(1)隔绝氧气(空气)(2) 缓冲,防止气体气体体积增大,冲开橡皮塞(3)将燃烧匙向上提,使白磷露出水面【详解】(1)实验中“80℃热水”的作用是:①提供热量;②隔绝氧气(空气);(2)A中发生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方程式为;一段时间后,打开K2观察到B中气球变大,此处气球的作用为缓冲,防止气体气体体积增大,冲开橡皮塞;(3)若要白磷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需要进行的操作是将燃烧匙向上提,使白磷露出水面。【变式3-2】如图,利用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原理,可比较两种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A.两个烧杯中淀粉-碘溶液温度必须相等B.两个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及浓度必须相等C.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D.烧杯的大小必须相等【答案】D【分析】本题设计的是对比实验,向相同的淀粉-碘溶液滴加两种果汁,直到淀粉-碘溶液褪色,果汁的滴数越多,说明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越少;烧杯本身大小不影响实验结果,不是实验过程要控制的条件,据此分析解答。【详解】当烧杯中溶液的体积一定、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一定、溶液的温度相同、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一定时,通过测定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再通过其它数据,可以测定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则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烧杯的大小。故选D。 【点睛】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考点四 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和方法【典例4】 《辍耕录》中记载.杭人燃烧松木前,将其削成薄纸片状,削成薄纸片状的目的是A.增加可燃物B.降低松木的着火点C.增大松木与氧气的接触面积D.提高松木周围的氧气浓度【答案】C【详解】A、燃烧木柴时,通常将其劈成细条,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没有增大可燃物的量,故A错误;B、物质的着火点属于其固有属性,不会随形状的改变而变化,故B错误;C、燃烧木柴时,通常将其劈成细条,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物质燃烧更充分,故C正确;D、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几乎不变,改变可燃物形状不能改变空气中氧气的浓度,故D错误。故选C。【变式4-1】对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开创了辉煌的化学工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大燃气进气 B.汽油喷成雾状C. 架空木柴 D.煤块变煤粉【答案】A【详解】A、加大燃气进气,即增加可燃物,会导致氧气不足,不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故A符合题意;B、发动机内汽油喷成雾状,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充分燃烧,故B不合题意;C、架空木柴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料的燃烧,故C符合题意;D、煤块变煤粉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料的燃烧,故D符合题意。故选:A。【变式4-2】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发现“雾霾”的主要成因是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于是对燃烧的调控展开了系列探究。【活动一】认识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1)小组同学点燃甲、乙两支同样的蜡烛,取一只小烧杯罩住甲蜡烛的火焰。比较发现甲蜡烛火焰变小,小烧杯底出现 ,说明甲蜡烛发生不完全燃烧。(2)可燃物完全燃烧对节能和减少污染有重要意义,请写出促进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方法:①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② 。【活动二】探究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对燃烧的影响取三种不同形态的铁,在空气中进行加热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3)上述实验中,螺旋状的铁丝在空气中加热时的现象是 ;铁丝绵和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得出结论: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促进燃烧。【活动三】探究不同可燃物燃烧时需要氧气的浓度不同该小组同学按下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中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4)从燃烧的条件角度分析,实验中激光笔的作用是 。(5)图2是氧气浓度传感器测得整个实验过程中瓶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兴趣小组分析图2对比曲线 (填A、B、C、D、E五点间组成的曲线段),得出了 “不同物质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不同”的结论。(6)图2中曲线CD段氧气含量增大的原因是 。(7)图3是红磷燃烧过程中的压强变化,0~t1阶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 。【答案】(1)一层黑色固体(2)增大氧气的浓度(3) 铁丝发红发热 (4)使红磷和白磷达到着火点(5)BC段和DE段(6)红磷燃烧熄灭后,瓶中下方的空气扩散到上方氧气浓度传感器周围(7)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详解】(1)蜡烛不完全燃烧的会生成炭黑,可以看到烧杯底会出现一层黑色固体,故填:一层黑色固体;(2)促进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方法: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浓度,故填:增大氧气的浓度;(3)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火焰上会发红发热,铁丝绵和铁粉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四氧化三铁,方程式为,故填:铁丝发红发热、;(4)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与氧气接触,高能激光笔的作用是提供热量使红磷和白磷达到着火点,引燃白磷和红磷,故填:使红磷和白磷达到着火点;(5)由题可知,红磷先燃烧至熄灭,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也被点燃,BC段氧气含量迅速降低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C点红磷恰好熄灭,DE段氧气继续降低是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二者对比可知不同物质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不同,故填:BC段和DE段;(6)BC段氧气含量迅速降低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C点红磷恰好熄灭,红磷燃烧熄灭后,瓶中下方的空气扩散到上方氧气浓度传感器周围,导致氧气溶度增大,故填:红磷燃烧熄灭后,瓶中下方的空气扩散到上方氧气浓度传感器周围;(7)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温度升高,从而导致压强不断增大,故0~t1阶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故填: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考点五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典例5】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一原理的是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D.消防指战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答案】A【详解】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相同,正确;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和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的原理,隔绝空气灭火,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不同,错误;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隔绝空气灭火,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不同,错误;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是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灭火,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不同,错误;故选A。【变式5-1】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答案】B【详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B、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可能导致电源短路,水导电,可能导致人触电,故B符合题意;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降低可燃物周围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移除可燃物并降低可燃气体的浓度,使天然气遇明火不能燃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变式5-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水浇灭燃着的木柴——降低着火点B.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蜡烛熄灭——隔绝空气C.设置隔离带,防止森林火灾蔓延——降低温度D.红磷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红磷不是可燃物【答案】B【详解】A、用水浇灭燃着的木柴,其灭火原理是降低木柴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蜡烛熄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设置隔离带,防止森林火灾蔓延,其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红磷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六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典例6】 “安全无小事,关系你我他”,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下列处理事故的处理措施错误的是A.厨房管道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不可打开抽油烟机排气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灭火C.做实验时不小心打翻了燃着的酒精灯,用水冲灭D.在火场浓烟中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行【答案】C【详解】A、煤气具有可燃性,泄露遇明火、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煤气遇电火花发生爆炸,发现煤气管道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不可打开抽油烟机排气,做法正确;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扑灭,切断电源可以防止触电或火势进一步蔓延,做法正确;C、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实验中不小心打翻了燃着的酒精灯,可用湿抹布扑灭,做法错误;D、热空气因密度小而上升,地面附近有毒气体较少,并且湿毛巾可起到防毒面具的作用,在灭火或逃生过程中,一边用湿毛巾捂住嘴,一边低姿势前行,能防止吸入烟尘中毒,做法正确;故选:C。【变式6-1】 “生产生活中安全第一”。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正确的是A.室内起火立即开窗通风 B.电器着火用水喷淋C.面粉加工厂禁止烟火 D.高楼着火乘坐电梯逃生【答案】C【详解】A、发现室内起火,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会加速空气流通,使火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B、家中电线起火,不能立即用水扑灭,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不符合题意;C、面粉厂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面粉厂等地严禁烟火,符合题意;D、高层楼房着火,可能会断电,乘坐电梯逃离,会引发更大的危险,不符合题意;故选C。【变式6-2】安全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B.严禁向燃着的酒精灯中直接添加酒精C.面粉加工厂等场所严禁烟火D.电器着火用水灭火【答案】D【详解】A、油锅着火后立即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灭火,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严禁向燃着的酒精灯中直接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发火灾,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存在大量粉尘,遇明火易发生爆炸,所以严禁烟火,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电器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因为水可能会导电,导致触电等危险,做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七 化石能源【典例7】我国科学家已经研发出“煤变石油”的新技术!以下有关煤与石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煤属于纯净物 B.可用石油产品发电C.石油主要含碳元素 D.都属于可再生资源【答案】B【详解】A、煤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石油属于化石能源,其可通过火力发电,符合题意;C、石油主要含有C、H两种元素,不符合题意;D、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故选B。【变式7-1】下列关于燃料综合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分馏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B.煤在空气中加强热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焦炉气等产品C.石油的分馏和煤的焦化均属于化学变化D.石油是由一些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加工后可制成塑料、药物和染料等【答案】BC【详解】A、石油是混合物,所含物质的沸点不同,通过分馏可制得汽油、 柴油等产品,故A不符合题意;B、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焦炉气等产品,故B符合题意;C、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组成成分的沸点不同,分馏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煤的焦化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D、石油是由一些沸点不同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加工后可制成塑料、药物和染料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C。【变式7-2】我国具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煤制取乙二醇、天然气制取氢气的产业化发展已列入我国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由煤制取乙二醇(C2H6O2)和天然气制取氢气的流程示意图为: (已知变换塔、洗涤塔发生的主要反应依次是:,)(1)煤和石油都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资源。(2)合成气(CO和H2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考虑,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甲醇(CH2OH) B.乙醇(C2H5OH) C.尿素[CO(NH2)2](3)乙二醇(C2H6O2)中数字“6”的意义是 。(4)“洗涤塔”中气体从塔底通入,水从塔顶喷淋。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5)氢气作为理想能源的优点之一是 。【答案】(1)不可再生(2)C(3)一个乙二醇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4)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二氧化碳与水充分反应(5)燃烧产物为水,不污染空气或热值高或制备氢气的原料来源广(合理即可)【详解】(1)煤和石油都属于化石能源,都是在短期内不能得到补充的,属于不可再生资源;(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反应前CO和H2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所以反应后也应该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会出现氮元素,所以尿素不可能产生,故选C;(3)标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该原子的个数,故乙二醇(C2H6O2)中数字“6”的意义是一个乙二醇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4)“洗涤塔”中气体从塔底通入,水从塔顶喷淋,这样操作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二氧化碳与水充分反应;(5)氢气作为理想能源的优点是燃烧产物为水,不污染空气;燃烧热值高;氢气可以通过电解水制得,制备氢气的原料水来源广(合理即可)。►考点八 化石能源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典例8】 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煤炭脱硫处理,有效减少SO2的产生B.禁止使用化石燃料,防止产生雾霾C.使燃料充分燃烧,节约能源、减少污染D.积极植树造林,促进达成“碳中和”【答案】B【详解】A、煤炭脱硫处理,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酸雨的发生,不符合题意;B、化石燃料是目前主要的能源,不能禁止使用,应合理使用,符合题意;C、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D、积极植树造林,会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促进达成“碳中和”,不符合题意。故选B。【变式8-1】 “可燃冰”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储量丰富,燃烧热值大。可燃冰的开采极其困难,勘探不当,易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我国的“可燃冰”开采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认识可燃冰】(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A.可燃冰在海底不能燃烧的主要原因是海底低温且缺氧B.构成可燃冰、干冰、冰的分子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C.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灾害D.与化石燃料相比,可燃冰完全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更少,是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2)可燃冰有多种结构,某种可燃冰的化学式为,其结构如图1示,该结构中平均34个分子构成6个笼,每个笼只容纳一个或分子。这6个笼内容纳的与分子个数比是 (填最简整数比)。【利用甲烷】(3)二氯化碳酰在有机化学合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图2为甲烷转化为二氯化碳酰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A.甲与不足量反应时可生成乙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C.转化①和转化②都属于化合反应D.丙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答案】(1)ACD(2)2:1(3)C【详解】(1)A、由于可燃冰在海底,不能与氧气接触,温度也没有达到可燃冰的着火点。即可燃冰在海底不能燃烧的主要原因是海底低温且缺氧。A正确;B、可燃冰、干冰、冰的分子不相同,化学性质也不相同。B不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易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即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灾害。C正确;D、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与化石燃料相比,可燃冰完全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更少,是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D正确。综上所述:选择ACD。(2)设:这6个笼内容纳的CH4分子个数为m,则容纳的H2O分子个数为6-m。某种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9H2O,所以m:[34+(6-m)]=1:9。解得:m=4。所以这6个笼内容纳的CH4与H2O分子个数比=m:(6-m)=4:(6-4)=2:1。故填:2:1。(3)A、据图可知,甲是甲烷,乙是一氧化碳,甲烷不完全燃烧能够生成一氧化碳。A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B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转化①的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和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是化合反应。C不正确;D、根据丙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丙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1,则丙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3:4。D正确。综上所述:选择C。【变式8-2】阅读下列科普短文。火力发电即燃煤发电。燃煤会生成SO2、NO、烟尘及其他有害物质,容易产生酸雨、温室效应增强、臭氧层破坏的环境问题,其中污染物SO2的排放量受煤样成分(表1)、燃烧温度及燃烧时氧气浓度的影响。按温1200℃、氧气浓度为20%的条件下,测量不同煤样燃烧时SO2瞬时浓度(ppm)的析出规律,实验结果如图1。火力发电厂控制SO2的排放主要采用脱硫工艺。炉内脱硫是在燃煤过程中,掺入脱硫剂石灰石,在增压反应炉里升温到700~800℃,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就开始与二氧化硫、氧气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和一种无污染的氧化物从而开始脱硫,随着温度的升高石灰石分解为氧化钙,氧化钙会发生进一步的脱硫反应。燃煤电站掌握SO2等污染物的排放规律,就可对煤炭的燃烧方式及运行工况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实现火力发电的安全、经济、清洁运行。(原文作者书江涛、周一工、李东雄,有删改)表一煤样的成分分析注:灰分是煤完全燃烧后的剩余残渣挥发分是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出除水外的气态物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火力发电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有 。(2)表1的煤样中 含碳量最高。(3)增压反应炉里首先发生“脱硫”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对比图1中四条曲线,得到的实验结论有(任写一条):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A.燃煤生成SO2的排放量,影响因素共有3种B.只通过一次化学反应就全部完成炉内脱硫C.图1所示60秒内不是所有煤样的SO2ppm都达到最高值D.不同煤样的含碳量越高含硫、含氮量以及生成灰分也就越高【答案】(1)酸雨、温室效应增强、臭氧层破坏(2)无烟煤(3)(4)无烟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最多(5)C【详解】(1)火力发电即燃煤发电,燃煤会生成SO2、NO、烟尘及其他有害物质,容易产生酸雨、温室效应增强、臭氧层破坏的环境问题;(2)表1的煤样中无烟煤含碳量最高;(3)炉内脱硫是在燃煤过程中,掺入脱硫剂石灰石,在增压反应炉里升温到700~800℃,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就开始与二氧化硫、氧气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和一种无污染的氧化物从而开始脱硫,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有Ca元素、C元素、O元素、S元素,反应后有Ca元素,S元素、O元素,则反应后生成的无污染的氧化物为CO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对比图1中四条曲线,得到的实验结论有无烟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最多等等(合理即可);(5)A、燃煤生成SO2的排放量,受到煤中硫元素含量和温度的影响,影响因素共有2种,故A错误;B、炉内脱硫需要经过硫转化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氧气和碳酸钙再转化为硫酸钙,需要通过2次化学反应全部完成炉内脱硫,故B错误;C、图1所示60秒内不是所有煤样的SO2ppm到最高值,如烟煤的SO2pmm在80s左右达到峰值,故C正确;D、分析表一数据可知,不同煤样的含碳量越高,含硫量也越高,含氮量以及生成灰分并不呈此规律变化,故D错误;故选C。►考点九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典例9】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经历了灰氢、蓝氢和绿氢三个阶段。(1)灰氢:由化石燃料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氢气。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2)蓝氢:通过水蒸气甲烷重整制成,发生的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为 。(3)绿氢:利用太阳能转化的电能使水分解。电解水时,与电源 (填“正”或“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氢气。【答案】(1)石油(2)CO(3)负【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相同,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共有1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生成物中共有6个氢原子,故一个X分子中应有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CO;(3)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变式9-1】 2024年,辽宁产的宝马牌新能源汽车畅销全国。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可有效保护的能源是A.石油 B.风能 C.太阳能 D.沼气【答案】A【详解】新能源汽车采用电力驱动,而不是燃油驱动,风能、太阳能、沼气属于可再生能源,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所以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可有效保护的能源是石油;故选:A。【变式9-2】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有效缓解能源危机。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A.煤 B.地热能 C.石油 D.天然气【答案】B【详解】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地热能属于新能源,故选B。1.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为某实验示意图,有关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A.只有铜块上的白磷燃烧B.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C.热水的作用既提供热量又隔绝空气D.升高水的温度,铜块上的红磷也能燃烧【答案】D【详解】A、铜块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能燃烧,选项说法正确;B、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能燃烧,选项说法正确;C、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可以为白磷的燃烧提供热量,还可以为水中的白磷隔绝空气,选项说法正确;D、此条件水能达到的最高温度是100℃,此温度低于红磷的着火点,铜块上的红磷不能燃烧,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2.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利用白磷、铜片、热水和冷水不能达到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的实验是A. B.C. D.【答案】A【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热水和冷水中的白磷均没有与氧气接触,都不能发生燃烧,不能证明需要达到着火点,故A选项符合题意;B、白磷均与氧气接触,加热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没有加热的白磷暂时没有燃烧,说明白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盛有热水的烧杯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盛有冷水的烧杯铜片上的白磷没有燃烧,二者均与氧气接触,说明白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盛有热水的烧杯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盛有冷水的烧杯铜片上的白磷没有燃烧,二者均与氧气接触,说明白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物质燃烧的条件:①物质本身是可燃物;②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满足。3.破坏燃烧的条件,可达到灭火的目的。下列灭火的措施不妥的是A.“油锅着火”,用水浇灭B.扑灭森林火灾时,可砍伐大火蔓延线路前的树林,形成隔离带C.图书馆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D.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在桌面燃烧,可用湿抹布盖灭【答案】A【详解】A、油锅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油的密度比水大,会浮在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该选项的措施不正确;B、扑灭森林火灾时,砍伐大火蔓延线路前的树林,移出可燃物,形成隔离带,该选项的措施正确;C、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留下痕迹,则图书馆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该选项的措施正确;D、若酒精灯不慎在桌面燃烧,可立即用湿抹布盖灭,该选项的措施正确。故选A。4.对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开创了辉煌的化学工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油分馏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发生了分解反应B.煤的气化和液化,不同于一般的状态改变,其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却相对不足D.石油化工业的主要产品有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答案】A【详解】A、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组成成分的沸点不同,分馏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错误;B、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工业上也叫煤的焦化,属化学变化;煤的气化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是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水煤气等;煤可以直接液化,使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体燃料;也可以间接液化,先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再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等,都是化学变化,故说法正确;C、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却相对不足,故说法正确;D、以石油等化石燃料作原料,可转化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故说法正确。故选A。5.下列气体会造成酸雨污染的是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氢气【答案】C【详解】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故选:C。6.下列属于洁净燃料的是A.煤 B.秸秆 C.氢气 D.石油【答案】C【详解】A、煤在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洁净燃料,故选项错误;B、秸秆在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洁净燃料,故选项错误;C、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属于洁净燃料,故选项正确;D、石油在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洁净燃料,故选项错误。故选C。7.合理利用燃料,防止污染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水,是理想的清洁能源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OC.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大量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D.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才能获得热能【答案】A【详解】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水,水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是理想的清洁能源,说法正确;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说法错误;C、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大量CO2,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S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说法错误;D、获取热能的方式由燃料燃烧、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说法错误;故选:A。8.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使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其优点有低污染、低能耗、低噪音,是现在环保出行的新选择,下列做法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A.出行尽量选择公交车,减少私家车使用 B.为体验更好的驾驶感,选择大排量汽车C.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D.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践行节能减排【答案】B【详解】A、出行尽量选择公交车,减少私家车使用,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环保理念,故A不符合题意;B、选择大排量汽车,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不符合环保理念,故B符合题意;C、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环保理念,故C不符合题意;D、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践行节能减排,符合环保理念,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9.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是 A. B.C. D.【答案】A【详解】A选项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B选项既能得到需要氧气也能得到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选项得到燃烧需要可燃物;D选项可得到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故答案选择A10.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H2O2溶液注入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①滴入H2O2溶液后,对比甲和乙,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②对比乙和丁,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则丁中X、Y可以是下列选项中的 (填字母)。A.X是20℃水,Y是白磷B.X是40℃水,Y是白磷C.X是80℃水,Y是红磷【答案】(1)2H2O22H2O+O2↑(2) 需要与氧气接触 AC【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解答。燃烧的条件是:必须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详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2)①滴入H2O2溶液后,对比甲中白磷不燃烧和乙中白磷燃烧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与氧气接触。②对比乙和丁,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即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因此X可以是20℃水,Y是白磷,通过乙中白磷燃烧而丁中白磷不燃烧得出结论;或者X是80℃水,Y是红磷,通过通过乙中白磷燃烧而丁中红磷不燃烧得出结论。【点睛】本题是利用和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得到物质燃烧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其着火点;二是需要与氧气接触。11.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煤、石油、 常称为三大化石燃料。(2)化石燃料燃烧时会产生SO2气体,SO2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3)“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将成为未来新能源。甲烷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反应方程式为: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甲醇 B.甲酸 C.乙醇 D.乙酸(5)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目前正在大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 (写一种即可)。【答案】(1)天然气(2)酸雨(3)(4)B(5)太阳能【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故填:天然气。(2)酸雨是指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形成了pH<5.6的酸性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造成的。故填:酸雨。(3)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故填:。(4)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生成物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1:2。A、根据化学式CH4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A不正确;B、根据化学式CH2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B正确;C、根据化学式C2H6O,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C不正确;D、根据化学式C2H4O2,可知该物质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2=1: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故D不正确。综上所述:选择B。故填:B。(5)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是目前正在大力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故填:太阳能。12.回答下列问题:(1)三大矿物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已有大量家庭使用的燃料由罐装液化石油气改为管道天然气。①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铜底出现黑色,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 (填“调大”、“调小)。②若某家庭选用管道天然气作燃料,报警器应该安做在 (填“甲”或“乙”)图位置③试写出丁烷(C4H10)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将一定质量的甲醇与4.4g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8CH3OH+xO2mCO2+nCO+16H2O。当反应物完全耗尽且全部转化为生成物时,有3.6g水生成,同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答案】(1)天然气(2) 调大 甲 (3)3.3【详解】(1)三大矿物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2)①火焰呈现黄色,铜底出现黑色说明可燃性气体燃烧不充分,应增加氧气量,则应将进风口调大。②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密度比空气小,所以报警器应该安做在燃气灶上方,如图甲。③丁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3)4.4g氧气参与反应生成3.6g水,则,x=1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则m+n=8,2m+n+16=8+11×2,m=6,n=2。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a=3.3g1.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B.用水灭火,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将煤球做成蜂窝状,其目的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D.遭遇火灾要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等【答案】B【详解】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周围的空气中可燃物含量比较高,则必须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该选项说法正确;B、着火点为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用水灭火,是降低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该选项说法错误;C、将煤球做成蜂窝状,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燃料充分燃烧,该选项说法正确;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则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2.石油古称“洧水”,《汉书》中“高奴县洧水可燃”、《梦溪笔谈》中“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下列关于“洧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具有可燃性 B.是一种黏稠状液体C.是可再生能源 D.含有碳元素【答案】C【详解】A、石油能燃烧,具有可燃性,故A不符合题意;B、石油是一种黏稠的液体,故B不符合题意;C、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故C符合题意;D、石油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石油中含有碳元素,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煤和石油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两种能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煤和石油都是混合物B.煤和石油燃烧会产生大量污染,应该禁止使用C.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的合理开采D.煤和石油综合利用的产品很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答案】B【详解】A、煤和石油中都含有多种物质,都是混合物,故A正确;B、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会造成大气污染,应对化石能源合理的开采和利用,化石能源是主要的能量来源,禁止使用是不现实、也是不科学的,故B错误;C、煤和石油的形成需要很漫长的时间,是不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的合理开采、利用,故C正确;D、煤和石油综合利用的产品很多,如:化纤、橡胶、沥青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故D正确。故选B。4.下列海洋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潮汐能 B.可燃冰 C.海底石油 D.海底煤田【答案】A【分析】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和利用的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详解】A、潮汐能是利用地球自转和月球引力作用下不断产生的一种能源,是一种自然现象,属于可再生资源,故A选项符合题意;B、可燃冰是一种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海底石油是一种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海底煤田是一种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5.某同学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设计并完成如图中三组对比实验所示实验,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对此实验的判断与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1观察到木条可以燃烧,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B.实验2在玻璃杯内观察到的现象是点燃的蜡烛会熄灭C.实验3的结论是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着火点D.物质与氧气接触或达到着火点,就可立即燃烧【答案】D【详解】A、实验1观察到木条可以燃烧,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要有可燃物,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B.实验2在玻璃杯内观察到的现象是点燃的蜡烛熄灭,因为隔绝了氧气,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不符合题意;C.实验3中,小木条和小煤块的温度相同,均具有可燃性,也均与氧气接触,实验中观察到小木条先燃烧,煤块后燃烧,这说明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着火点,不符合题意;D.燃烧有三个同时必备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缺一不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6.实验小组用图1装置探究白磷燃烧温度变化,在试管中加入5g白磷,连接好装置后放入60℃热水中,5秒钟后推注H2O2溶液,测得数据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磷的着火点是60℃B.左边试管内有大量白烟生成、气球逐渐变瘪C.15s时,白磷停止燃烧D.温度由545.7℃变为605.5℃,证明氧气能助燃【答案】D【详解】A、由数据曲线图可知,温度升高,说明白磷燃烧放出热量,所以白磷的着火点小于60℃,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B、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体积膨胀,气压增大,气球逐渐变大,白磷燃烧完毕,恢复至室温过程中气球逐渐变瘪,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C、15s时,容器已知恢复至原来的温度,此时反应早已经完全,因此白磷应该在5-10s之间停止燃烧,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D、试管中的白磷放在60℃的热水中,白磷燃烧,通入氧气后,燃烧更旺,温度由545.7℃变为605.5℃,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故D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7.将一定质量炭粉在密闭容器中引燃(如图1),一段时间后炭粉消失。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同温下,容器内压强与气体分子数成正比)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炭粉开始燃烧 B.反应生成的CO2导致CD段压强增大C.E点气体的成分是CO2和CO D.燃烧放出的热量减少导致DE段压强下降【答案】C【详解】A、AB段电热丝放热,使容器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变大,但温度没有达到碳粉的着火点,炭粉没有燃烧,故A错误;B、CD段碳粉达到着火点,燃烧放热,使气体迅速膨胀,所以CD段容器内压强迅速增大,故B错误;C、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因为一定温度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与分子数成正比,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中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的分子个数比为1:1,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中气体体积不变;生成一氧化碳的过程中氧分子和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生成一氧化碳的过程中气体体积增大;若完全转化为一氧化碳,气体分子个数变为原来的2倍,压强也变为原来的2倍,但图示中显示压强为原来的1.4倍,所以没有完全生成一氧化碳,即反应后的气体应该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所以E点气体的成分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故C正确;D、燃烧结束后,温度下降至室温,气体收缩,压强减小,所以DE段压强下降,故D错误。故选:C。8.成都市以“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统领,以“双碳”目标为牵引,助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建设低碳场馆 B.使用清洁能源 C.推广绿色交通 D.就地焚烧秸秆【答案】D【详解】A、建设低碳场馆,有助于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做法符合这一理念,不符合题意;B、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有助于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做法符合这一理念,不符合题意;C、推广绿色交通,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有助于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做法符合这一理念,不符合题意;D、就地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碳,造成环境污染、加剧温室效应,不利于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符合题意。故选D。9.从古至今,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燃料的利用。Ⅰ.古代打火机——火折子火折子(如图)使用草纸卷成紧密的纸卷,并加入松香、硫磺(S)等,用火点燃后再将火焰吹灭放入竹筒中。竹筒帽盖上时,内部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就能使它复燃。(1)“草纸、松香、硫磺”的使用,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2)吹气使火折子复燃的原因是 。Ⅱ.煤《天工开物》记载:“凡取煤经历久者……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3)“毒气”俗名为瓦斯,它主要成分是甲烷,此外还有CO等气体。在CO燃烧过程中,理论上,n个分子与 个CO分子完全反应生成。(4)挖煤时“毒气”遇火会发生爆炸,为了防止煤矿的矿井发生爆炸事故,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A.进矿井前先做灯火实验B.矿井内要加强通风C.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5)下列属于清洁燃料的是________。A.煤 B.氢气 C.石油Ⅲ.可燃冰——甲烷水合物(6)开采可燃冰的关键是要解决技术上的问题,若开采过程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会造成________。A.酸雨 B.臭氧空洞 C.温室效应(7)32g甲烷完全燃烧,理论上可产生 g水。(8)“盐穴储气”是一种地下储能技术,结构如图,储气时采集盐水,注水时排天然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天然气难溶于盐水B.从m端进水可排天然气C.从n端进气可排盐水Ⅳ.甲烷的制取下列反应中均有甲烷生成:① ②(9)上述反应①和②,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择 (填序号),对比另一个实验,该反应的优势为 。【答案】(1)可燃物(2)氧气与火折子中的可燃物充分接触(3)2n(4)BC(5)B(6)C(7)72(8)ABC(9) ① 节约能源【详解】(1)“草纸、松香、硫磺”的使用,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2)吹气能使火折子复燃是因为氧气与火折子中可燃物充分接触;(3)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理论上n个分子与2n个CO分子完全反应生成;(4)A、进矿井前不可先做灯火实验,以防将瓦斯引爆,不符合题意;B、矿井内要加强通风降低瓦斯浓度,可预防爆炸的发生,符合题意;C、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可预防爆炸的发生,符合题意。故选:BC;(5)煤、石油燃烧的产物会污染环境,不属于清洁燃料;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属于清洁燃料,故选:B;(6)开采可燃冰的关键是要解决技术上的问题,若开采过程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会加重温室效应,故选:C;(7)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设32g甲烷完全燃烧,理论上可产生水的质量为x,故32g甲烷完全燃烧,理论上可产生水72g;(8)A、“盐穴储气”是一种地下储能技术,储气时采集盐水,注水时排天然气,说明天然气难溶于盐水,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从m端进水,可将天然气从n端排出,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从n端进气,可将盐水从m端排出,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BC;(9)反应①为醋酸钠与氢氧化钠在氧化钙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甲烷,反应②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由于实验室条件难以达到高温高压,故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择①;对比另一个实验,该反应的优势为节约能源。10.请回答以下问题。(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数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 。(2)现有发现或人工合成的大多数物质都含有碳元素。石墨烯具有坚硬、透光性好、导热性强等特性。如图是通过实验测得的石墨烯层数与导热能力间的关系。分析图得到的结论是 。(3)小明同学在课外活动中进行了如图实验:先在纸花上滴加酚酞溶液,再用一个玻璃杯将该纸花和装有浓氨水的敞口玻璃瓶罩住,观察。①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从微观角度看,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②实验中,倒置的玻璃杯上方主要存在什么种类的微观粒子呢?请在图中补充完整(粒子数目不作要求) 。【答案】(1)石油(2)在实验研究的层数范围内,三层时导热能力最差(3) 纸花由无色变成红色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石油,故填:石油。(2)根据图中的数据可知,随着石墨烯层数的增加,导热能力先减小,后增大,三层时导热能力最差,故填:在实验研究的层数范围内,三层时导热能力最差。(3)①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纸花由无色变成红色,故填:纸花由无色变成红色。②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纸花上的酚酞溶液中与水结合成氨水,氨水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所以从微观角度看,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的结果,故填:分子在不断的运动。③实验中,倒置的玻璃杯上方主要存在的微观粒子有:氧分子、氮分子、氨分子等,图示为: ,故填: 。11.我国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为达成这一目标,一方面要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要尽量捕集、利用和封存不可避免的碳排放。(1)“碳减排”。从能源结构看减排。我国近20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对比如图1。①根据图1,2000-2020年能源消费结构中逐渐升高的是 。利用天然气代替含硫煤做家庭燃料的优点是可以减少 的排放。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则需将灶具进风口 (填“调大”或“调小”)即可恢复正常的淡蓝色火焰。②人类活动排放CO2的主要途径有 (写一个)等。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 (填序号)。A 天然气B 氢气C 肼(N2H4)③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能做到的一种“低碳”行为: 。(2)“碳捕获”。利用化学方法吸收CO2是实现“碳捕获”的方法之一。海水吸收CO2的产物是 。若用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捕获”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碳利用”。我国科学家使用纳米纤维作催化剂实现了CO2的转化。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①反应前后未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有 (填一种即可)。②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碳封存”。矿物质碳化封存的反应之一是氧化镁与CO2化合生成碳酸镁,碳酸镁的化学式为 。作为参与者,除本题中的措施外,请写一条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措施 。【答案】(1) 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 二氧化硫/SO2 调大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BC 骑自行车上学(合理即可) (2) 碳酸/H2CO3 (3) 氢原子、氧原子、碳原子 (4) MgCO3 积极植树造林、开发利用新能源(合理即可)【详解】(1)①由图可知,2000-2020年能源消费结构中逐渐升高的是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含硫煤中含硫元素,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故利用天然气代替含硫煤做家庭燃料的优点是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说明氧气不足,碳不完全燃烧,则需将灶具进风口调大,提供充足的氧气;②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人类活动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B、氢气燃烧生成水,不会生成二氧化碳,符合题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肼中不含碳元素,不能生成二氧化碳,符合题意。故选BC; ③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如骑自行车上学,随手关灯等;(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产物是碳酸;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未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有: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②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纳米纤维的催化下转化为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碳酸镁是由镁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镁离子显+2价,碳酸根离子显-2价,化学式为:MgCO3;实现“碳中和”,一方面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一方面要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故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措施有:积极植树造林、开发利用新能源等。1.认识燃烧的条件,了解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2.认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煤和石油产品的综合利用;知道甲烷的性质。4.了解化石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目前使用和开发的各种新能源。重点: 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化石能源及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氢能源。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探究实验现象结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C.通氧气后,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热水的作用:①使水中白磷与空气隔绝,②为薄铜片上的药品提供热量方法举例灭火的原理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 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灭火的方法(1)清除可燃物森林着火砍掉树木,开辟隔离带;煤气罐着,火关闭阀门等;(2)隔绝氧气(或空气)油锅着火盖锅盖;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熄灭酒精灯,灯帽盖灭等;(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油锅着火,放青菜;水灭火;吹灭蜡烛等灭火器灭火原理适用范围干粉灭火器隔绝空气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电器着火,先断电再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降温;隔绝空气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灭火时不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水基型灭火器隔绝空气扑灭汽油、柴油、木材、棉布等的失火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验纯,以防止发生爆炸。防爆注意事项(1)加油站、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2)煤气泄漏需要立即关闭阀门并打开窗户通风,杜绝一切可能产生火星或火花的操作。(3)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消防安全标志 爆炸的用途开矿采煤、开山炸石、拆除危旧建筑等煤石油特点混合物、不可再生能源混合物、不可再生能源主要成分主要含碳元素,还含少量的氢、氮、氧、硫等元素主要含碳、氢元素炼制原理煤隔绝空气加热,发生化学变化利用沸点不同,通过蒸馏使各成分分离(物理变化)炼制产品焦炭、煤焦油、煤气(主要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汽油、煤油、柴油;沥青;石蜡甲烷化学式CH4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CH4+2O2点燃CO2+2H2O(发出蓝色火焰)燃烧现象及产物检验: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倒转烧杯,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沼气主要成分甲烷制备把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弃物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产生。可燃冰主要成分甲烷水合物。优点热值高,储量巨大,有望成为未来新能源。缺点若开发利用不当,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和温室效应加剧。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污染物煤SO2、NO2等氮的氧化物(二者引起酸雨)、CO、烟尘等。汽油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和烟尘。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燃料质量、改进使用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推广使用脱硫煤;改进脱硫设备;用天然气代替煤;改进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加大尾气检测力度,推广使用电动汽车。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氢气优点:最清洁、最理想的能源:放热量多、无污染制备:锌与稀硫酸:Zn+H2SO4=ZnSO4+H2↑目前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制取氢气成本太高且贮存困难其他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核能、生物质能等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步骤及现象 I、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80℃热水中(如左图所示)。白磷、红磷均不燃烧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不同形态的铁铁丝(卷成螺旋状)铁丝棉铁粉(用注射器喷出)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__________快速燃烧,产生微弱的火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成分%煤样CH2O灰分挥发分SN褐煤24.8118.9223.8432.430.521.88烟煤43.982.8224.6428.560.841.4贫煤53.161.1331.1214.591.621.73无烟煤67.841.5122.428.231.871.26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