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含答案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九)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十)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十二)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十三)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十四)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十一)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十一)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三阶段产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2021·湖南卷)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内进行的一系列能量和物质转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弱光条件下植物没有O2的释放,说明未进行光合作用
B.在暗反应阶段,CO2不能直接被还原
C.在禾谷类作物开花期剪掉部分花穗,叶片的光合速率会暂时下降
D.合理密植和增施有机肥能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A 解析:弱光条件下植物没有O2的释放,有可能是光合作用强度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此时植物虽然进行了光合作用,但是没有O2的释放,A错误;CO2性质不活泼,在暗反应阶段,CO2和C5结合形成C3(CO2的固定过程),而后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因此CO2不能直接被还原,B正确;在禾谷类作物开花期剪掉部分花穗,光合作用产物输出受阻,叶片的光合速率会暂时下降,C正确;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光照,增施有机肥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可以为植物提供矿质元素和CO2,这些措施均能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D正确。
2.下图表示水稻某细胞内甲、乙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其中①~④代表不同的反应阶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两个生理过程产生的a、b是同一种物质
B.阶段②与阶段③的反应都发生在生物膜结构上
C.阶段①与阶段④的反应都不发生在生物膜结构上
D.在特定条件下,甲、乙两个生理过程可以被同时抑制
A 解析:甲表示光合作用,其中的a是NADPH,乙表示呼吸作用,其中的b是NADH,A错误;②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都发生在生物膜结构上,B正确;①表示暗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都不发生在生物膜结构上,C正确;在特定条件下,甲、乙两个生理过程可以被同时抑制,如极端高温等条件下,酶活性受抑制,两者可同时被抑制,D正确。
3.(2024·河南信阳模拟)某研究小组利用特定的实验装置来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且适宜),根据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35 ℃时,该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量与呼吸作用产生CO2的量相等
B.25 ℃和30 ℃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基本相等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保持在30 ℃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若继续升高温度,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将不再增加
B 解析:35 ℃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等于呼吸作用产生CO2的量,故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A错误;由题图可知,25 ℃和30 ℃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基本相等,B正确;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积累有机物的量可以用12小时的光合作用固定CO2总量-24小时的呼吸作用产生CO2量表示,二者差值越大,积累有机物越多,由题图可知,25 ℃和30 ℃条件下,光合作用固定量基本相同,25 ℃条件下呼吸作用产生量较少,故25 ℃条件下有机物的积累量多于30 ℃条件下的,C错误;由题图不能得出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所以若继续升高温度,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将增加或减少,D错误。
4.(2024·广东茂名模拟)下图是某生物的体内某个细胞代谢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分别表示叶绿体和线粒体,该生物一定为高等植物
B.甲、乙中所示的物质与能量处于平衡状态,该生物一定能存活
C.该生物细胞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一定与甲有关
D.该生物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ATP可以来自乙
C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可利用CO2合成有机物,为叶绿体;乙可利用O2产生CO2进行有氧呼吸,为线粒体,该植物不一定是高等植物,如有些低等植物中也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A错误;题图中只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的物质与能量处于平衡状态,但是植物还有不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则整株植物的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则该生物不能存活,B错误;植物光能转变为化学能依靠叶绿体,即光合作用一定与甲有关,C正确;该生物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ATP只能来自甲,D错误。
5.两棵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同种植物,分别置于透明的玻璃罩内,如图甲、乙所示。在相同自然条件下,测得一昼夜中植物O2释放速率分别如图丙、丁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和cd段,曲线下降的原因相同
B.把在缺镁条件下培养的同种植物放到乙环境,则f点左移
C.在图丁中,与c点相比,d点的C3含量较高
D.一昼夜中,装置乙中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比甲少
C 解析:图甲中植物在密闭的透明玻璃罩内,ab段下降的原因是CO2供应不足;图乙中植物是在开放状态生长,cd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不足,A错误。f点时植物总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缺镁植物在f点时总光合速率下降,需要增大光照强度才能与呼吸速率相等,故f点右移,B错误。与c点相比,d点的光照强度较弱,则C3的还原速率较慢,故d点的C3含量相对较高,C正确。图丙和图丁中横坐标与曲线围成的面积表示净光合作用,据此可知,一昼夜中,装置乙中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比甲多,D错误。
6.(2024·河北名校联考)取某乔木树冠上、下层两种叶片,分别测定其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叶片为上层叶,乙叶片为下层叶
B.光照强度大于N时,光照强度不是限制甲、乙叶片光合作用的因素
C.光照强度为N时,甲叶片的实际光合速率等于乙叶片的
D.光照强度为M时,甲叶片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A 解析:对比甲、乙曲线可知,甲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光照强度高于乙叶片,故甲叶片为上层叶,乙叶片为下层叶,A正确。光照强度大于N时,乙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光照强度不是限制乙叶片光合作用的因素;此时甲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光照强度是限制甲叶片光合作用的因素,B错误。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光照强度为N时,甲和乙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据题图可知甲、乙叶片的呼吸速率并不相等,故此时甲和乙的实际光合速率不相等,C错误。在光照强度为M时,甲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为零,此时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甲植物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光反应产生)、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产生)、细胞质基质(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产生),D错误。
7.为研究环境因素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设计图甲实验装置若干组(密闭小室内的CO2充足,光照不影响温度变化),在相同温度下进行一段时间后,测量每个小室中的气体释放量,绘制曲线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距离小于a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B.当距离为b、d时,光合速率相等
C.当距离为c时,该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D.当距离由a突然变为c时,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减少
C 解析:由曲线图可知,0~a段气体释放量不变,因此当距离小于a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不是光照强度,A错误;当距离为b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释放的气体是O2,当距离为d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释放的气体是CO2,两者的光合速率不相等,B错误;该实验测量的是整个植株的气体释放速率,当距离为c时,整个植株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而有一部分植物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C正确;当距离由a突然变为c时,光照强度减弱,NADPH和 ATP的生成速率减慢,C3的消耗速率减小,而C3的生成速率不变,故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增加,D错误。
8.(2024·广东汕头联考)为研究棉花光合作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棉花植株在黑暗中单位时间内氧气的消耗量以及光照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氧气的释放量,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测定氧气释放量的实验中,光照强度及初始CO2浓度应保持一致
B.棉花植株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0 ℃,呼吸作用最适温度为30 ℃
C.30 ℃时,棉花植株的总光合作用速率是呼吸作用速率的两倍
D.40 ℃时,棉花叶肉细胞仍需从细胞外吸收CO2用于光合作用
B 解析:测定氧气释放量的实验,其目的是研究棉花光合作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自变量是温度,而光照强度及初始CO2浓度均为无关变量,因此应保持一致,A正确;图示5~40 ℃区间,20 ℃时氧气释放速率最大,代表净光合速率最大,30 ℃时氧气消耗的速率最大,由于温度高于40 ℃后,氧气的释放速率没有测定,所以30 ℃的氧气释放速率不能说明呼吸作用最强,净光合速率=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也不能说明20 ℃时光合作用最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根据图示数据不能确定,B错误;黑暗中单位时间内氧气的消耗量表示呼吸作用速率,光照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氧气的释放量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而净光合作用速率=总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30 ℃时,图示棉花植株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因此总光合作用速率是呼吸作用速率的两倍,C正确;40 ℃时,棉花植株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为零,即棉花植株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所有细胞的总光合作用速率与所有细胞的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因此叶肉细胞中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棉花叶肉细胞仍需从环境中吸收CO2用于光合作用,D正确。
二、非选择题
9.我国科学家利用化学催化剂与生物催化剂相结合的方式,依据植物光合作用原理构建人工光合系统,将大气中的CO2合成了淀粉。该人工光合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其中①~⑤代表具体过程。
(1)①~⑤中相当于植物光反应过程的是____________;④过程类似于光合作用中C3合成C6的过程,由此推测④过程除需催化剂和三碳化合物外,可能还需要添加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⑤过程的反应基质中添加蔗糖合成酶,发现最终的产物中除有淀粉外,还出现了蔗糖,由此可知反应基质中的六碳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在设计人工光合系统的催化剂链条时,发现不能完全依靠无机催化剂,而需混合使用生物酶,除因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可在较温和条件下进行、部分生化反应难以找到合适的无机催化剂外,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干旱缺水的环境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量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科学家通过一定的措施可消除干旱对人工光合系统中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的直接影响,从而确保光合作用顺利进行。
(5)CO2引发的温室效应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上述人工光合系统对温室效应的减缓作用__________(填“强于”或“弱于”)植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植物光反应过程为光合色素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用于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题图中①为太阳能电池吸收光能,②为水电解形成O2和H2,因此①~⑤中相当于植物光反应过程的是①②;④过程类似于光合作用中C3合成C6的过程,光合作用中C3合成C6的过程为C3的还原,需要ATP和NADPH,其中ATP提供能量,NADPH提供能量和还原剂。由此推测④过程除需催化剂和三碳化合物外,可能还需要添加的物质是ATP和NADPH。(2)蔗糖是二糖,由果糖和葡萄糖形成,因此可知反应基质中的六碳化合物有果糖和葡萄糖。(3)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即生物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此设计人工光合系统的催化剂链条时,需混合使用生物酶。(4)干旱缺水会导致植物部分气孔关闭,细胞中CO2浓度降低,影响暗反应中CO2的固定,最终影响淀粉的产生,因此干旱缺水的环境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量减少;由题图可知,②为水电解形成O2和H2,需要消耗水,因此可通过一定的措施消除干旱对人工光合系统中②过程的直接影响(即缺水的影响),从而确保光合作用顺利进行。(5)植物光合作用可以消耗CO2,但呼吸作用会产生CO2,而人工光合系统不进行呼吸作用,不释放CO2,因此人工光合系统对温室效应的减缓作用强于植物。
答案:(1)①② ATP和NADPH ATP提供能量,NADPH提供能量和还原剂 (2)葡萄糖和果糖 (3)生物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或生物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4)干旱缺水会导致植物部分气孔关闭,细胞中CO2浓度降低,影响暗反应中CO2的固定,最终影响淀粉的产生 ② (5)强于 人工光合系统不进行呼吸作用,不释放CO2
10.植物细胞能将胞内的ATP通过膜泡运输释放到胞外,形成胞外ATP(eATP)。eATP可通过受体介导的方式,调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发育、抗病反应等生理活动。为探究eATP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科研小组用去离子水配制了适宜浓度的eATP溶液,并用其处理菜豆叶片。一段时间后,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μml·m-2·s-1)和胞间CO2浓度(μml·m-2·s-1)等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对照组的处理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定净光合速率是以单位______________CO2的吸收量为指标,测定的数据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加上遮光处理的数据。
(3)分析以上信息可知,植物细胞释放ATP的方式是____________。AMP-PCP作为一种eATP抑制剂,能有效抑制eATP对细胞的调节作用,但却不改变细胞外的eATP浓度,推测其可能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活性氧(ROS)能促进植物叶肉细胞气孔的开放,NADPH氧化酶是ROS产生的关键酶。科研人员用eATP处理NADPH氧化酶基因缺失突变体,发现净光合速率与对照组基本一致。试推测eATP调节植物光合速率的机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实验组用去离子水配制了适宜浓度的eATP溶液,并用其处理菜豆叶片;故对照组可以用等量的去离子水处理菜豆的叶片。(2)测定净光合速率是以单位时间、叶面积CO2的吸收量为指标,测定的数据不需要加上遮光处理的数据。(3)题中信息显示,植物细胞能将胞内的ATP通过膜泡运输释放到胞外,显然植物细胞是通过胞吐方式释放ATP的。eATP调节作用的发挥需要与相应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而AMP-PCP作为一种eATP抑制剂,能有效抑制eATP对细胞的调节作用,却不改变细胞外的eATP浓度,说明该抑制剂发挥作用是通过减少eATP的受体,或减弱eATP的受体的活性实现的,也可能是与eATP竞争与受体结合,进而抑制了eATP与受体的结合,使eATP不能发挥信息调节作用。(4)题图实验结果表明eATP可通过调节气孔导度来调节植物的光合速率,而活性氧(ROS)也能促进植物叶肉细胞气孔的开放,活性氧(ROS)的合成需要NADPH氧化酶的催化,当NADPH氧化酶缺失,则活性氧(ROS)无法合成,植物叶肉细胞气孔的开放无法增加,科研人员用eATP处理NADPH氧化酶基因缺失突变体,发现净光合速率与对照组基本一致。综合分析可知:eATP通过调节NADPH氧化酶基因的表达,促进活性氧(ROS)的合成,进而促进植物叶肉细胞气孔的开放,提升了叶肉细胞的气孔导度,进而实现了对光合速率的提高。
答案:(1)用等量的去离子水处理菜豆的叶片 (2)时间、叶面积 不需要 (3)胞吐 AMP-PCP阻止eATP与受体结合,使eATP不能发挥信息调节作用 (4)eATP通过调节NADPH氧化酶基因的表达,促进活性氧(ROS)的合成来促进气孔的开放,从而提高光合速率
11.(2024·河南开封模拟)下图①~⑦为某绿色植物细胞代谢的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③过程产生的O2要在相邻细胞的⑥过程被利用,若不考虑O2穿过类囊体薄膜,至少需要穿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
B.蓝细菌也能发生类似于③④的生理过程
C.①②的进行与⑤⑥密切相关,与③⑦无直接关系
D.叶肉细胞③过程O2的产生量大于⑥中O2的吸收量,则该植株的有机物总量可能减少
C 解析: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O2要在相邻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若不考虑O2穿过类囊体薄膜至少需要穿过6层生物膜(双层叶绿体膜+单层细胞膜+单层细胞膜+双层线粒体膜),即6层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③表示光反应阶段,④表示暗反应阶段,蓝细菌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发生类似③④的生理过程,B正确;①表示细胞渗透作用吸水,②表示吸收矿质元素离子,③表示光反应阶段,④表示暗反应阶段,⑤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⑥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⑦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水和无机盐的跨膜运输方式有差异,水分子跨膜运输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无机盐跨膜运输方式主要为主动运输,需要⑤⑥过程提供能量,③⑦过程不产生能量,因此①的进行与⑤⑥③⑦均无关,②的进行与⑤⑥密切相关,与③⑦无直接关系,C错误;叶肉细胞③过程O2的产生量大于⑥中O2的消耗量,则叶肉细胞有机物总量会增加,但是就整个植株而言,由于有非光合部位,故有机物总量可能减少,D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八)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七)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五)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