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2章神经调节专题强化练1电表指针的偏转及膜电位变化曲线问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2章神经调节专题强化练1电表指针的偏转及膜电位变化曲线问题含答案第1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2章神经调节专题强化练1电表指针的偏转及膜电位变化曲线问题含答案第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2章神经调节专题强化练1电表指针的偏转及膜电位变化曲线问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2章神经调节专题强化练1电表指针的偏转及膜电位变化曲线问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2章神经调节专题强化练1电表指针的偏转及膜电位变化曲线问题含答案,共10页。
    专题强化练1 电表指针的偏转及膜电位变化曲线问题1.(2024重庆八中月考)剥离枪乌贼粗大神经,置于适宜溶液中保持神经元活性。将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离体神经纤维膜外侧,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后,观察电表指针变化,装置如图所示(指针向右偏转为正值,向左偏转为负值)。某同学绘制了电位变化曲线,符合图中装置电位变化的是(  )  2.(2023湖北黄冈期中)下图表示逐渐增加电刺激强度(S1~S8)后,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强度在S1~S4期间,细胞膜上没有离子进出B.刺激强度在S5~S8期间,大量钠离子会从膜内流出膜外C.刺激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使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D.在一定范围内,动作电位的强度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强3.(易错题)(2024辽宁大连月考)研究人员对突触a、b的突触前神经元给予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测量两突触前、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静息状态下膜两侧70mV左右的电位差是Na+内流所致B.刺激后,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形成动作电位,此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C.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类似,自身可产生动作电位却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D.突触a、b传递过程出现一定的延迟,与突触前膜耗能主动运输转运出神经递质有关4.(2024广东广州月考)光线进入小鼠眼球,刺激视网膜后,产生的信号通过下图所示过程传至高级中枢,产生视觉,科研人员在研究该过程的实验中,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了一个电表M(电表的两极均连接在神经纤维的膜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图示突触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单向传递B.视觉形成过程中,电表M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感受器感受到光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外流D.小鼠感受光刺激后,产生信号传递到高级中枢产生视觉的过程属于反射5.(多选题)(2024江苏扬州月考)利用某海洋动物离体神经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结果。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乙、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图甲的a、e处虚线将下移B.图甲、乙、丙中发生Na+内流的过程分别是ab、②、⑦C.图甲、乙、丙中c、③、⑧点时细胞膜外侧Na+浓度高于细胞膜内侧D.ce、②、⑨过程中K+外流不需要消耗能量6.(2024湖北武汉阶段练习)研究突触间作用关系时,进行图1所示实验,结果为图2、图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轴突1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引起Na+快速流出神经元MB.轴突1、2释放的神经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C.轴突2释放的神经递质直接抑制神经元M产生兴奋D.轴突1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与轴突2和神经元M的受体结合7.(2024安徽阜阳三中期中)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Ⅰ(电极分别在Q点细胞内外侧)、Ⅱ(电极分别在R、S点的细胞外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静息时,若升高细胞外K+浓度,则电表Ⅰ的指针右偏幅度增大B.刺激P点,电表Ⅰ、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分别为图乙和图丙C.①→②电位变化对应于P→Q兴奋传导过程D.若S点移至膜内,再刺激P点,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趋势与图乙相似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专题强化练1 电表指针的偏转及膜电位变化曲线问题1.A 当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后,兴奋先传到电表左边电极,此处神经纤维膜外变为负电位,指针向左偏转,为负值;当兴奋传导到电表两极之间,指针回到中间位置;兴奋传到电表右边电极时,指针向右偏转,为正值,A符合题意。2.C 刺激强度在S1~S4期间,神经细胞表现为静息电位,此时在细胞膜上依然有离子进出(如K+外流),A错误;刺激强度在S5~S8期间,神经细胞产生了动作电位,大量Na+会从膜外流入膜内,B错误;由图中曲线可知,刺激强度低时,膜电位无变化,当刺激强度达到S5时,膜电位发生改变,说明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虽然刺激强度不断增强,但动作电位的强度不再增强,D错误。3.C 静息状态下膜两侧70mV左右的电位差主要是K+外流所致,Na+内流会导致动作电位的形成,A错误;刺激后,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仍然表现为外正内负,没有产生动作电位,B错误;刺激后,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但其释放的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说明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类似,C正确;突触前膜内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进入突触间隙,而不是通过主动运输,D错误。4.B 在突触处,兴奋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单向传递,A错误。图中电表两极分别在突触前神经元和突触后神经元,视觉形成过程中,兴奋由突触前神经元传递到突触后神经元,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正确。感受器受到光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Na+内流,C错误。产生视觉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D错误。5.AB 图甲中a、e点的电位为静息电位,静息电位与膜外Na+浓度无关,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静息电位不会改变,图甲的a、e处虚线不会下移,A错误。图甲、乙、丙中,细胞膜外侧Na+浓度始终高于细胞膜内侧,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B错误,D正确。6.B 由图2可知,刺激轴突1后,神经元M细胞膜内外电位差减小,说明轴突1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可引起Na+快速流入神经元M,A错误;与图2相比,图3中的峰值降低,说明轴突2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使轴突1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减少,进而影响神经元M的电位变化,使其兴奋性降低,即轴突1、2释放的神经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轴突2释放的神经递质并未直接抑制神经元M产生兴奋,B正确,C错误;突触部位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轴突1释放的神经递质不能与轴突2的受体结合,D错误。7.D 静息时,升高细胞外K+浓度,K+外流减少,电表Ⅰ的指针右偏幅度减小,A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刺激P点,兴奋传到Q点时,电表Ⅰ的指针发生1次向左的偏转,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兴奋传到R点时,电表Ⅱ的指针发生1次向左的偏转,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丙的④基本相同,不发生⑤所示变化,B错误。①→②发生电位变化是因为发生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对应Q点的兴奋,不是P→Q兴奋传导过程,C错误。若S点电极移至膜内,则电表Ⅰ、Ⅱ的电极所处位置相同;再刺激P点,根据B选项的分析,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电表Ⅰ的图乙相似,D正确。 1.A2.C3.C4.B5.AB6.B7.D图分析甲图甲为神经纤维上某一位点不同时间膜电位变化ac段产生动作电位,发生Na+内流ce段恢复静息电位,发生K+外流乙图乙为神经纤维上不同位置的膜电位,从左到右依次产生动作电位,兴奋向右传导①马上恢复为静息电位,②恢复静息电位中(K+外流),③是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Na+内流),④产生动作电位(Na+内流),⑤是静息电位(即将兴奋,Na+内流)丙与图乙兴奋传导方向相反⑦发生Na+内流,⑨发生K+外流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