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2—4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课件PPT) 课件 2 次下载
- 2—5 人脑的高级功能 (课件PPT) 课件 2 次下载
- 3—1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课件PPT) 课件 2 次下载
- 3—2 激素调节的过程 (课件PPT) 课件 1 次下载
- 3—3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课件PPT) 课件 1 次下载
人教版生物选修1 第2章 综合微评(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生物选修1 第2章 综合微评(课件PPT),共60页。
综合微评(二)测试内容:第 2 章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新教材·生物(RJ)·必修一一、选择题 (25×2分 = 50分) 1.“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活动的病人,该类患者一般没有受损伤的部位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脑神经C 解析: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植物人”是指只有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的病人,因此其肯定没有受损伤的部位是脑干。 2.下列关于自主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主神经系统是指受人体意识支配、可以“自主”控制的 B.自主神经系统是指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 C.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 D.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加强是自主神经调节的结果A 解析:受人体意识支配、可以“自主”控制的是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A错误;自主神经系统是指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控制,B正确;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C正确;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加强是自主神经调节的结果,此时交感神经活动不占优势,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D正确。 3.下列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 B.大脑表面的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C.下丘脑是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含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 D.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躯干、内脏的重要通路,有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D 解析: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它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A正确;大脑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正确;下丘脑是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含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等,C正确;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D错误。 4.下图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 B.该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 C.在3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 D.若1处受损,膝跳反射现象消失B 解析: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A正确;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和适宜的刺激,只有完整的反射弧不一定形成反射,B错误;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在3(传出神经)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C正确;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若1(传入神经)处受损,膝跳反射现象消失,D正确。 5.课堂上,听到老师点名后学生立刻站起来,完成该动作所需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类型分别是( ) A.反射弧;非条件反射 B.反射弧;条件反射 C.脊髓;条件反射 D.大脑;非条件反射B 解析:学生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后立刻站起来,是通过大脑皮层中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形成的,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6.去除蛙的脑而保留脊髓,做成脊蛙。用夹子夹住脊蛙的一条腿使之不能收缩,用稀醋酸刺激这一条腿,蛙的另一条腿会去挠被涂抹的部位。此现象说明( ) A.反射弧缺少神经中枢也能发生反射 B.未受刺激的一侧也有此反射的感受器 C.一侧的传入神经通过脊髓中的中间神经和另一侧的运动神经有联系 D.神经冲动传到脑,脑发生的神经冲动传到未受刺激的腿,使之做出反应C 解析:反射弧必须完整,缺少神经中枢不能发生反射,A项错误;未受刺激的一侧有此反射的效应器,B项错误;受刺激一侧的传入神经元通过脊髓中的中间神经元和另一侧的运动神经元有联系,一侧受到刺激,神经冲动可传到另一侧,C项正确;脊蛙已经去除了脑,D项错误。 7.神经系统能够及时感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以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实现机体稳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惊恐引起的呼吸和心跳变化不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作用通常相反 C.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即使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后也不一定出现反射活动A 解析:呼吸和心跳变化与肾上腺素有关,肾上腺素的分泌受神经调节,故由惊恐引起的呼吸和心跳变化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A错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作用通常相反,B正确;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都是动物学习的过程,都需大脑皮层的参与,C正确;即使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后也不一定出现反射活动,如直接刺激神经中枢,效应器应答,此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D正确。 8.某人受到创伤,在腕关节处注射麻醉药实施局部麻醉,腕关节处暂时失去痛觉,但能运动,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是( ) A.神经中枢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突触 D.传出神经和感受器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还能运动说明支配肌肉运动的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完整,但没有痛觉,而药物是注射在踝关节处,所以可能作用于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即B正确。 9.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下列关于两者之间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和效应器可以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中 B.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应不一定是条件反射 C.一个反射弧中至少包括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两种神经元 D.食物引起味觉和脚步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D 解析:感受器和效应器可以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中,也可以分布于机体的不同组织或器官中,A正确; 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应不一定是条件反射,脑中的神经中枢属于高级中枢,而比如咳嗽反射、喷嚏反射等防御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属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是脑干,B正确;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一个反射弧中至少包括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两种神经元,如膝跳反射,C正确; 味觉是大脑皮层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还没有做出规律性应答,因此不属于反射,而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D错误。 10.某饲养员长期给大熊猫喂食,大熊猫看到该饲养员的身影就会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是眼球,属于条件反射 B.此过程需要大脑皮层和低级中枢的共同参与 C.食物引起分泌唾液和食物引起味觉属于不同的反射 D.此过程中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C 解析: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是眼球,属于条件反射,A正确;此过程需要大脑皮层和延髓的共同参与,B正确;食物引起味觉不属于反射,只是大脑皮层产生了感觉,C错误;此过程中会经过突触,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正确。 11.乙酰胆碱是最早被确定的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神经递质。研究发现,该神经递质能使骨骼肌细胞兴奋,但却会抑制心肌细胞兴奋。下列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适应寒冷刺激的过程中,垂体可作为反射弧中效应器的组成部分接受神经递质的刺激 B.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不仅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也与受体类型有关 C.神经递质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改变了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 D.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会被相应的酶分解 解析: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可以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下丘脑并不是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垂体的,A错误; 神经递质能使骨骼肌细胞兴奋,但却会抑制心肌细胞兴奋,这是由于骨骼肌细胞膜和心肌细胞膜上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不同,因此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不仅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也与受体类型有关,B正确; 神经递质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改变了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如增大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Na+内流,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或增大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Cl-内流,使下个神经元被抑制,C正确; 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立即被胆碱酯酶水解,D正确。 12.下图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处处于静息状态 B.b处电位产生时,Na+内流会消耗ATP C.a处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K+外流 D.处于c处状态时,细胞不发生离子的跨膜运输C 解析:b处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A错误;b处电位产生时,Na+内流方式是通过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不消耗ATP,B错误;a处电位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其产生主要依赖K+外流,C正确;神经纤维在静息时膜电位是由钾离子外流造成的,故处于c处状态时,细胞仍发生离子的跨膜运输,D错误。 13.人依靠视杆细胞感受弱光刺激。在暗处,视杆细胞外段细胞膜上Na+通道开放,Na+经通道进入胞内。光照时,外段细胞膜上Na+通道关闭,膜电位发生改变,这种电位变化传到视杆细胞突触部,影响此处递质的释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黑暗环境中视杆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B.光刺激使视杆细胞的膜电位转变为内正外负 C.视杆细胞上视觉信息以电信号形式进行传导 D.递质通过改变突触后膜电位来传递视觉信息B 解析:黑暗环境中视杆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通过通道进入胞内,A正确;光刺激使视杆细胞无法兴奋,膜电位依旧保持外正内负,B错误;视杆细胞上视觉信息以电信号形式进行传导,C正确;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打开相应离子通道,通过改变突触后膜电位来传递视觉信息,D正确。 14.河豚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但其体内的河豚毒素却有大毒。研究表明,河豚毒素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像塞子一样凝固在Na+通道的入口处,导致血管运动神经和呼吸神经中枢麻痹,人体迅速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通道受阻会使神经细胞外的Na+不能内流 B.极微量的河豚毒素有作为局部麻醉剂的可能 C.河豚毒素致人中毒的机理是导致神经冲动持续发生 D.促进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缓解河豚毒素中毒症状C 解析:兴奋时,Na+通过离子通道由神经纤维膜外向膜内流动,若Na+通道受阻,会使神经细胞外的Na+不能内流,A正确;由题意可知,河豚毒素可抑制Na+内流,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因此极微量的河豚毒素有作为局部麻醉剂的可能,B正确;据题意可知,河豚毒素致人中毒的机理是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C错误;河豚毒素通过堵塞Na+通道致人中毒,故促进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缓解河豚毒素中毒症状,D正确。 15.牵涉痛是指由某些内脏疾病引起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的现象。例如心肌缺血时,除心前区疼痛外还常感到左肩和左上臂疼痛,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神经中枢无法判断刺激来自内脏还是体表(如下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和③、②和③之间都能通过递质传递信息 B.图中①②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结构 C.脊髓可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D.特定部位的疼痛可以提示某些内脏疾病的发生 解析:图中①和③、②和③之间存在突触结构,都能通过递质传递信息,A正确;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结构①②为传入神经,③为传往大脑的神经,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结构,B错误;大脑皮层是感觉中枢,脊髓可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痛觉,C正确;由题意可知:特定部位的疼痛可以提示某些内脏疾病的发生,D正确。 16.生物通过神经系统建立了一种相互独立的组构形式,不仅使机体内部建立了相互联系,而且使机体与外部环境也联系在一起。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与反射弧是神经系统对机体进行调控的结构基础 B.机体通过神经系统能快速而精准地调控以适应外部环境 C.神经系统的功能出现异常不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D.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通过神经递质实现C 解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与反射弧,A正确;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可实现对机体精细动作的调控,以适应外部变化的环境,B正确;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维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系统的功能出现异常会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C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在传出神经元与其靶细胞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化学信号)来实现的,D正确。 17.下图是离体实验条件下神经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的两种情况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突触后膜只能是神经元的树突膜 B.电位1是突触后膜上Na+大量内流导致的,该过程为主动运输 C.发生电位2的原因很可能是突触后膜上发生了阴离子内流 D.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释放到突触间隙C 解析:突触后膜可以是神经元的树突膜,也可以是神经元的细胞体膜,A错误;电位1为动作电位,是突触后膜受体接受兴奋性神经递质后,引起膜上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导致的,该过程为协助扩散,B错误;发生电位2的原因很可能是突触后膜上发生了阴离子内流,进而使静息电位的绝对值更大,C正确;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扩散到突触后膜,D错误。 18.如图为突触的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① 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3个突触 ②分别刺激b、c点时,指针都偏转2次 ③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而A、B同时受刺激时,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④递质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一般是糖蛋白 ⑤A、B一定是轴突,C一定是树突 ⑥若将电流计连接在a、b两点,并刺激a、b间的中点,则由于该点离两个接点距离相等,所以理论上指针不偏转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解析: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①错误;刺激b点,兴奋会先后传到a、d两个电极处,因此指针会偏转2次,刺激c点,兴奋只能传到d电极处,不能传到a处,因此指针只偏转1次,②错误; 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③正确; 递质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一般是糖蛋白,④正确; A、B是轴突,C是树突或是细胞体,⑤错误; 若将电流计连接在a、b两点,并刺激a、b间的中点,则由于该点离两个接点距离相等,所以理论上指针不偏转,⑥正确。 19.膀胱充盈时,牵张感受器兴奋,反射性引起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使尿液排出;当尿液流经尿道,刺激尿道中感受器兴奋,导致逼尿肌进一步收缩,直至尿液排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尿液排出时导致逼尿肌进一步收缩属于负反馈调节 B.不宜排尿时,逼尿肌处于舒张状态,尿道括约肌处于收缩状态 C.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经脊髓传入大脑皮层可产生尿意 D.抗利尿素的分泌能够影响牵张感受器的兴奋A 解析:尿液排出时导致逼尿肌进一步收缩,促进了该过程,加速尿液排出体外,属于正反馈调节,A错误;不宜排尿时,逼尿肌舒张,括约肌收缩,B正确;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入大脑皮层产生尿意,C正确;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能够影响牵张感受器的兴奋,D正确。 20.排尿活动是一种反射活动。当膀胱尿量充盈到一定程度时,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通过神经调节引起膀胱壁收缩,贮存在膀胱内的尿液排出。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进一步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因此经常尿床 B.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憋尿”,这是一种非条件反射 C.排尿活动过程中存在正反馈调节 D.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但它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B 解析: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因此经常尿床,A正确;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憋尿”,这种行为受大脑皮层支配,是一种条件反射,B错误;由“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进一步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活动”可知,排尿活动过程中存在正反馈调节,C正确;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但它受相应的高级中枢,如大脑皮层的调控,D正确。 21.用火柴棍由脚跟向前轻划新生儿足底外侧缘时,他的大拇趾会缓缓地上跷,其余各趾呈扇形张开,该现象在6~18个月逐渐消失。下列关于该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新生儿完成这些动作属于非条件反射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控制该动作完成 C.该现象消失说明低级中枢的活动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D.在大脑中央前回的顶部有控制脚趾运动的代表区B 解析:非条件反射为先天具有,条件反射为后天形成,婴儿的该反应显然为非条件反射,A正确;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主要控制心跳、新陈代谢等活动,B错误;6~18个月婴儿高级中枢逐渐发育完全,该现象消失说明低级中枢活动受高级中枢的调控,C正确;随着新生儿成长发育,高级神经中枢——如大脑中央前回的顶部,控制脚趾运动的代表区逐渐发育成熟,可以控制脚趾的运动,D正确。 22.鸢尾素是一种蛋白类激素。研究发现,鸢尾素对突触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神经元的生长。运动时血液中鸢尾素含量会上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鸢尾素在细胞中的核糖体处合成 B.鸢尾素主要影响的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C.体育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或缓解记忆衰退 D.施加鸢尾素阻断剂可使小鼠记忆能力提高D 解析:鸢尾素是一种蛋白类激素,故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正确;“鸢尾素对突触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说明鸢尾素主要影响的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B正确;体育锻炼时鸢尾素含量会上升,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或缓解记忆衰退,C正确;鸢尾素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生长,故施加了鸢尾素阻断剂的小鼠记忆能力会降低,D错误。 23.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言语减少、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等。该病发病机制复杂,5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分泌不足是引发抑郁症的原因之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B.语言、学习、记忆和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 C.良好人际关系和适量运动可以减少情绪波动 D.加速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清除是治疗思路之一D 解析: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正确;语言、学习、记忆和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正确;良好人际关系和适量运动可以减少情绪波动,C正确;5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分泌不足是引发抑郁症的原因之一,所以增加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量是治疗思路之一,D错误。 24.高级神经中枢的不同部位受损可能导致机体发生异常,以下受损部位和所导致的结果相互对应正确的是( )A 解析:大脑皮层中存在控制眨眼的高级中枢,可以有意识地控制眨眼;而眨眼反射本身是人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种防御性反射,是机体对威胁反应的重要表征。如果大脑皮层受损可能会导致机体能眨眼,但不能有意识地控制眨眼,A正确;控制呼吸的中枢位于脑干,故小脑受损,机体无法维持身体平衡,但不会呼吸急促,B错误;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患者不能看懂文字,但是能够看到文字,C错误;言语区的H区受损,能听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但听不懂,D错误。 25.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脑的高级功能是指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等功能 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不能发挥调控作用 C.患者若S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清文字 D.第二级记忆为永久记忆,不易遗忘A 解析: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高级功能,A正确;“植物人”的脑干、脊髓仍能发挥调控作用,B错误;患者若V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见文字,而若S区受损则不能讲话,C错误;第二级记忆是长时记忆,但不是永久记忆,易遗忘,第三级记忆才是永久记忆,不易遗忘,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4个题,共50分) 26.2020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健康人生,绿色无毒”。《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长期使用毒品会使大脑的机能发生改变,可卡因(Cocaine)是一种已知的最容易上瘾的物质之一,它可以通过调控多巴胺的含量水平刺激大脑皮层,并产生兴奋和愉悦感。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多巴胺的释放通过①___________与突触前膜融合完成,[ ]____________对多巴胺的识别起重要作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功能。突触小泡 ④ 多巴胺受体 信息交流 (2) 多巴胺作用完成后正常的去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卡因能够增强并延长对大脑的刺激,而产生“快感”,由图中信息分析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运回突触前神经元 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或阻碍多巴胺的回收),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 (3) 学习和记忆与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海蜗牛在接触几次电击后,能学会利用长时间蜷缩的方式保护自己;没有经过电击刺激的海蜗牛则没有类似的防御行为。研究者提取前者腹部神经元的RNA注射到后者颈部,发现原本没有受过电击的海蜗牛也“学会”了防御,而对照组则没有此现象。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照组的海蜗牛需要注射没有受电刺激的海蜗牛腹部神经元的RNA 特定的RNA可以使海蜗牛“获得”记忆 解析:(1)神经递质位于突触小泡内,突触小泡的膜与突触前膜融合后,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经过扩散运输到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结合。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2) 由图可知,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运输进入突触小体,而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多巴胺与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即延长对大脑的刺激,而产生“快感”。 (3) 本实验对照组的海蜗牛需要注射没有被电击海蜗牛腹部神经元的RNA,研究者提取被电击海蜗牛腹部神经元的RNA并将其注射到没有受过电击的海蜗牛颈部,发现后者也“学会”了防御,说明特定的RNA可以使海蜗牛“获得”记忆。 27.下图是研究脑、脊髓功能及下肢活动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四个位点是供试验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的位点,每次试验只阻断一个位点(当阻断位点功能恢复后,再进行第二次试验),据图回答:(1) 人体感觉中枢位于___________。大脑皮层 (2) 给受试者大腿一个适宜刺激,如果没有感觉,但医生让其踢腿,可以完成有意识踢腿动作,则被阻断的位点可能是________;如果能感觉到刺激,但不能完成有意识踢腿动作,则被阻断的位点可能是________;如果既不能感觉到刺激,又不能完成有意识踢腿动作,则被阻断的位点可能是________。 (3) 刺激S处,可引起踢腿动作,这种应答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① ③ ② 不属于 (4) 大脑皮层具有学习和记忆的高级功能。在人类的不同形式的记忆中,由“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需要对输入的信息进行________,对获得的信息持有“长期记忆”可能与________的建立有关。重复 新突触 解析:(1)人体的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2) 病人可以完成有意识踢腿动作,说明病人的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正常,给予一个适宜刺激以后,病人没有反应,说明传入神经有可能受损,所以可能被阻断的位点是①;若能感觉到刺激,但不能完成有意识踢腿动作,说明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是正常的,传出神经受到损伤,所以可能被阻断的位点是③;若不能感觉到刺激,又不能完成有意识踢腿动作,则脊髓的上行传导束被麻醉剂阻断,可能被阻断的位点是②。 (3) 刺激S传出神经处,可引起踢腿动作,这种应答不属于反射,因为反射弧不完整。 (4) 大脑具有学习和记忆的高级功能。在人类的不同形式的记忆中,由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需要对输入的信息进行重复,长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28.小海同学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刺激,迅速缩腿。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以及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足部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其神经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如图2所示),由外正内负转变为___________,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____________,产生兴奋。外负内正 局部电流 (2)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________→传出神经→效应器;图中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________(填“肌肉”或“腺体”)组成。 (3) 小海缩腿后惊叫:“哎哟,好疼!”,这说明伤害性刺激可传导到____________,产生痛觉。神经中枢 肌肉大脑皮层 解析:(1)足部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其神经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由静息电位的外正内负转变为动作电位的外负内正。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引起兴奋的传导。 (2) 分析图1可知,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该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组成的。 (3) 小海缩腿后惊叫:“哎哟,好疼!”,这说明伤害性刺激可传导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痛觉。 29.某人行走中,脚掌不慎被一枚长钉扎入,猛然抬脚,大叫一声“哎呀,好痛好痛!”。图1为某人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E、M、N为反射弧上位点,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与C类似的突触。图2是结构C或D的放大示意图,图2中的M、N代表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1反射弧有________条神经元,图2结构③中的物质排出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图2的细胞N可以是________细胞或________细胞或________细胞。3 胞吐 腺体 神经 肌肉 (2) 刺激A点,其膜内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刺激图1中N点,A点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是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只能是__________(用图2中数字“④⑥”和箭头表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不能 ④→⑥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 与其大叫一声“哎呀,好痛好痛!”有关的是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________区。此人感觉痛之前抬起了脚,但打针时他的手脚却并不缩回,说明缩手、缩脚反射可以受____________的调控。此人服用了某药品,它可以阻止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服用后突触后神经元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S 大脑皮层 持续性兴奋或抑制 解析:(1)图1中有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还有传出神经元共三条。图2结构③为突触小泡,包裹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排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细胞N可以为神经细胞、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 (2) 刺激A点,其膜内电位由负电位转变为正电位。刺激N点,A点不能发生这种电位变化,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与说话有关;痛觉产生于大脑皮层,而抬脚反应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所以在感觉痛之前将会抬高脚,但注射时该人手脚重新缩回,这说明缩手、缩脚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可以受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此人服用了某药品,它可以阻止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因此神经递质能持续发挥作用,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持续性兴奋或抑制。本课结束!
综合微评(二)测试内容:第 2 章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新教材·生物(RJ)·必修一一、选择题 (25×2分 = 50分) 1.“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活动的病人,该类患者一般没有受损伤的部位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脑神经C 解析: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植物人”是指只有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的病人,因此其肯定没有受损伤的部位是脑干。 2.下列关于自主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主神经系统是指受人体意识支配、可以“自主”控制的 B.自主神经系统是指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 C.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 D.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加强是自主神经调节的结果A 解析:受人体意识支配、可以“自主”控制的是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A错误;自主神经系统是指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控制,B正确;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C正确;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加强是自主神经调节的结果,此时交感神经活动不占优势,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D正确。 3.下列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 B.大脑表面的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C.下丘脑是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含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 D.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躯干、内脏的重要通路,有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D 解析: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它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A正确;大脑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正确;下丘脑是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含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等,C正确;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D错误。 4.下图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 B.该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 C.在3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 D.若1处受损,膝跳反射现象消失B 解析: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A正确;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和适宜的刺激,只有完整的反射弧不一定形成反射,B错误;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在3(传出神经)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C正确;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若1(传入神经)处受损,膝跳反射现象消失,D正确。 5.课堂上,听到老师点名后学生立刻站起来,完成该动作所需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类型分别是( ) A.反射弧;非条件反射 B.反射弧;条件反射 C.脊髓;条件反射 D.大脑;非条件反射B 解析:学生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后立刻站起来,是通过大脑皮层中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形成的,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6.去除蛙的脑而保留脊髓,做成脊蛙。用夹子夹住脊蛙的一条腿使之不能收缩,用稀醋酸刺激这一条腿,蛙的另一条腿会去挠被涂抹的部位。此现象说明( ) A.反射弧缺少神经中枢也能发生反射 B.未受刺激的一侧也有此反射的感受器 C.一侧的传入神经通过脊髓中的中间神经和另一侧的运动神经有联系 D.神经冲动传到脑,脑发生的神经冲动传到未受刺激的腿,使之做出反应C 解析:反射弧必须完整,缺少神经中枢不能发生反射,A项错误;未受刺激的一侧有此反射的效应器,B项错误;受刺激一侧的传入神经元通过脊髓中的中间神经元和另一侧的运动神经元有联系,一侧受到刺激,神经冲动可传到另一侧,C项正确;脊蛙已经去除了脑,D项错误。 7.神经系统能够及时感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以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实现机体稳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惊恐引起的呼吸和心跳变化不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作用通常相反 C.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即使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后也不一定出现反射活动A 解析:呼吸和心跳变化与肾上腺素有关,肾上腺素的分泌受神经调节,故由惊恐引起的呼吸和心跳变化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A错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作用通常相反,B正确;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都是动物学习的过程,都需大脑皮层的参与,C正确;即使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后也不一定出现反射活动,如直接刺激神经中枢,效应器应答,此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D正确。 8.某人受到创伤,在腕关节处注射麻醉药实施局部麻醉,腕关节处暂时失去痛觉,但能运动,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是( ) A.神经中枢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突触 D.传出神经和感受器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还能运动说明支配肌肉运动的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完整,但没有痛觉,而药物是注射在踝关节处,所以可能作用于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即B正确。 9.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下列关于两者之间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和效应器可以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中 B.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应不一定是条件反射 C.一个反射弧中至少包括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两种神经元 D.食物引起味觉和脚步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D 解析:感受器和效应器可以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中,也可以分布于机体的不同组织或器官中,A正确; 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应不一定是条件反射,脑中的神经中枢属于高级中枢,而比如咳嗽反射、喷嚏反射等防御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属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是脑干,B正确;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一个反射弧中至少包括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两种神经元,如膝跳反射,C正确; 味觉是大脑皮层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还没有做出规律性应答,因此不属于反射,而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D错误。 10.某饲养员长期给大熊猫喂食,大熊猫看到该饲养员的身影就会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是眼球,属于条件反射 B.此过程需要大脑皮层和低级中枢的共同参与 C.食物引起分泌唾液和食物引起味觉属于不同的反射 D.此过程中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C 解析: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是眼球,属于条件反射,A正确;此过程需要大脑皮层和延髓的共同参与,B正确;食物引起味觉不属于反射,只是大脑皮层产生了感觉,C错误;此过程中会经过突触,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正确。 11.乙酰胆碱是最早被确定的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神经递质。研究发现,该神经递质能使骨骼肌细胞兴奋,但却会抑制心肌细胞兴奋。下列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适应寒冷刺激的过程中,垂体可作为反射弧中效应器的组成部分接受神经递质的刺激 B.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不仅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也与受体类型有关 C.神经递质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改变了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 D.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会被相应的酶分解 解析: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可以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下丘脑并不是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垂体的,A错误; 神经递质能使骨骼肌细胞兴奋,但却会抑制心肌细胞兴奋,这是由于骨骼肌细胞膜和心肌细胞膜上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不同,因此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不仅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也与受体类型有关,B正确; 神经递质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改变了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如增大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Na+内流,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或增大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Cl-内流,使下个神经元被抑制,C正确; 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立即被胆碱酯酶水解,D正确。 12.下图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处处于静息状态 B.b处电位产生时,Na+内流会消耗ATP C.a处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K+外流 D.处于c处状态时,细胞不发生离子的跨膜运输C 解析:b处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A错误;b处电位产生时,Na+内流方式是通过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不消耗ATP,B错误;a处电位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其产生主要依赖K+外流,C正确;神经纤维在静息时膜电位是由钾离子外流造成的,故处于c处状态时,细胞仍发生离子的跨膜运输,D错误。 13.人依靠视杆细胞感受弱光刺激。在暗处,视杆细胞外段细胞膜上Na+通道开放,Na+经通道进入胞内。光照时,外段细胞膜上Na+通道关闭,膜电位发生改变,这种电位变化传到视杆细胞突触部,影响此处递质的释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黑暗环境中视杆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B.光刺激使视杆细胞的膜电位转变为内正外负 C.视杆细胞上视觉信息以电信号形式进行传导 D.递质通过改变突触后膜电位来传递视觉信息B 解析:黑暗环境中视杆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通过通道进入胞内,A正确;光刺激使视杆细胞无法兴奋,膜电位依旧保持外正内负,B错误;视杆细胞上视觉信息以电信号形式进行传导,C正确;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打开相应离子通道,通过改变突触后膜电位来传递视觉信息,D正确。 14.河豚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但其体内的河豚毒素却有大毒。研究表明,河豚毒素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像塞子一样凝固在Na+通道的入口处,导致血管运动神经和呼吸神经中枢麻痹,人体迅速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通道受阻会使神经细胞外的Na+不能内流 B.极微量的河豚毒素有作为局部麻醉剂的可能 C.河豚毒素致人中毒的机理是导致神经冲动持续发生 D.促进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缓解河豚毒素中毒症状C 解析:兴奋时,Na+通过离子通道由神经纤维膜外向膜内流动,若Na+通道受阻,会使神经细胞外的Na+不能内流,A正确;由题意可知,河豚毒素可抑制Na+内流,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因此极微量的河豚毒素有作为局部麻醉剂的可能,B正确;据题意可知,河豚毒素致人中毒的机理是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C错误;河豚毒素通过堵塞Na+通道致人中毒,故促进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缓解河豚毒素中毒症状,D正确。 15.牵涉痛是指由某些内脏疾病引起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的现象。例如心肌缺血时,除心前区疼痛外还常感到左肩和左上臂疼痛,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神经中枢无法判断刺激来自内脏还是体表(如下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和③、②和③之间都能通过递质传递信息 B.图中①②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结构 C.脊髓可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D.特定部位的疼痛可以提示某些内脏疾病的发生 解析:图中①和③、②和③之间存在突触结构,都能通过递质传递信息,A正确;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结构①②为传入神经,③为传往大脑的神经,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结构,B错误;大脑皮层是感觉中枢,脊髓可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痛觉,C正确;由题意可知:特定部位的疼痛可以提示某些内脏疾病的发生,D正确。 16.生物通过神经系统建立了一种相互独立的组构形式,不仅使机体内部建立了相互联系,而且使机体与外部环境也联系在一起。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与反射弧是神经系统对机体进行调控的结构基础 B.机体通过神经系统能快速而精准地调控以适应外部环境 C.神经系统的功能出现异常不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D.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通过神经递质实现C 解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与反射弧,A正确;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可实现对机体精细动作的调控,以适应外部变化的环境,B正确;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维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系统的功能出现异常会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C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在传出神经元与其靶细胞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化学信号)来实现的,D正确。 17.下图是离体实验条件下神经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的两种情况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突触后膜只能是神经元的树突膜 B.电位1是突触后膜上Na+大量内流导致的,该过程为主动运输 C.发生电位2的原因很可能是突触后膜上发生了阴离子内流 D.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释放到突触间隙C 解析:突触后膜可以是神经元的树突膜,也可以是神经元的细胞体膜,A错误;电位1为动作电位,是突触后膜受体接受兴奋性神经递质后,引起膜上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导致的,该过程为协助扩散,B错误;发生电位2的原因很可能是突触后膜上发生了阴离子内流,进而使静息电位的绝对值更大,C正确;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扩散到突触后膜,D错误。 18.如图为突触的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① 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3个突触 ②分别刺激b、c点时,指针都偏转2次 ③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而A、B同时受刺激时,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④递质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一般是糖蛋白 ⑤A、B一定是轴突,C一定是树突 ⑥若将电流计连接在a、b两点,并刺激a、b间的中点,则由于该点离两个接点距离相等,所以理论上指针不偏转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解析: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①错误;刺激b点,兴奋会先后传到a、d两个电极处,因此指针会偏转2次,刺激c点,兴奋只能传到d电极处,不能传到a处,因此指针只偏转1次,②错误; 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③正确; 递质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一般是糖蛋白,④正确; A、B是轴突,C是树突或是细胞体,⑤错误; 若将电流计连接在a、b两点,并刺激a、b间的中点,则由于该点离两个接点距离相等,所以理论上指针不偏转,⑥正确。 19.膀胱充盈时,牵张感受器兴奋,反射性引起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使尿液排出;当尿液流经尿道,刺激尿道中感受器兴奋,导致逼尿肌进一步收缩,直至尿液排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尿液排出时导致逼尿肌进一步收缩属于负反馈调节 B.不宜排尿时,逼尿肌处于舒张状态,尿道括约肌处于收缩状态 C.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经脊髓传入大脑皮层可产生尿意 D.抗利尿素的分泌能够影响牵张感受器的兴奋A 解析:尿液排出时导致逼尿肌进一步收缩,促进了该过程,加速尿液排出体外,属于正反馈调节,A错误;不宜排尿时,逼尿肌舒张,括约肌收缩,B正确;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入大脑皮层产生尿意,C正确;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能够影响牵张感受器的兴奋,D正确。 20.排尿活动是一种反射活动。当膀胱尿量充盈到一定程度时,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通过神经调节引起膀胱壁收缩,贮存在膀胱内的尿液排出。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进一步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因此经常尿床 B.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憋尿”,这是一种非条件反射 C.排尿活动过程中存在正反馈调节 D.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但它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B 解析: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因此经常尿床,A正确;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憋尿”,这种行为受大脑皮层支配,是一种条件反射,B错误;由“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进一步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活动”可知,排尿活动过程中存在正反馈调节,C正确;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但它受相应的高级中枢,如大脑皮层的调控,D正确。 21.用火柴棍由脚跟向前轻划新生儿足底外侧缘时,他的大拇趾会缓缓地上跷,其余各趾呈扇形张开,该现象在6~18个月逐渐消失。下列关于该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新生儿完成这些动作属于非条件反射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控制该动作完成 C.该现象消失说明低级中枢的活动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D.在大脑中央前回的顶部有控制脚趾运动的代表区B 解析:非条件反射为先天具有,条件反射为后天形成,婴儿的该反应显然为非条件反射,A正确;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主要控制心跳、新陈代谢等活动,B错误;6~18个月婴儿高级中枢逐渐发育完全,该现象消失说明低级中枢活动受高级中枢的调控,C正确;随着新生儿成长发育,高级神经中枢——如大脑中央前回的顶部,控制脚趾运动的代表区逐渐发育成熟,可以控制脚趾的运动,D正确。 22.鸢尾素是一种蛋白类激素。研究发现,鸢尾素对突触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神经元的生长。运动时血液中鸢尾素含量会上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鸢尾素在细胞中的核糖体处合成 B.鸢尾素主要影响的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C.体育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或缓解记忆衰退 D.施加鸢尾素阻断剂可使小鼠记忆能力提高D 解析:鸢尾素是一种蛋白类激素,故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正确;“鸢尾素对突触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说明鸢尾素主要影响的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B正确;体育锻炼时鸢尾素含量会上升,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或缓解记忆衰退,C正确;鸢尾素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生长,故施加了鸢尾素阻断剂的小鼠记忆能力会降低,D错误。 23.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言语减少、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等。该病发病机制复杂,5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分泌不足是引发抑郁症的原因之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B.语言、学习、记忆和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 C.良好人际关系和适量运动可以减少情绪波动 D.加速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清除是治疗思路之一D 解析: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正确;语言、学习、记忆和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正确;良好人际关系和适量运动可以减少情绪波动,C正确;5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分泌不足是引发抑郁症的原因之一,所以增加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量是治疗思路之一,D错误。 24.高级神经中枢的不同部位受损可能导致机体发生异常,以下受损部位和所导致的结果相互对应正确的是( )A 解析:大脑皮层中存在控制眨眼的高级中枢,可以有意识地控制眨眼;而眨眼反射本身是人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种防御性反射,是机体对威胁反应的重要表征。如果大脑皮层受损可能会导致机体能眨眼,但不能有意识地控制眨眼,A正确;控制呼吸的中枢位于脑干,故小脑受损,机体无法维持身体平衡,但不会呼吸急促,B错误;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患者不能看懂文字,但是能够看到文字,C错误;言语区的H区受损,能听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但听不懂,D错误。 25.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脑的高级功能是指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等功能 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不能发挥调控作用 C.患者若S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清文字 D.第二级记忆为永久记忆,不易遗忘A 解析: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高级功能,A正确;“植物人”的脑干、脊髓仍能发挥调控作用,B错误;患者若V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见文字,而若S区受损则不能讲话,C错误;第二级记忆是长时记忆,但不是永久记忆,易遗忘,第三级记忆才是永久记忆,不易遗忘,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4个题,共50分) 26.2020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健康人生,绿色无毒”。《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长期使用毒品会使大脑的机能发生改变,可卡因(Cocaine)是一种已知的最容易上瘾的物质之一,它可以通过调控多巴胺的含量水平刺激大脑皮层,并产生兴奋和愉悦感。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多巴胺的释放通过①___________与突触前膜融合完成,[ ]____________对多巴胺的识别起重要作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功能。突触小泡 ④ 多巴胺受体 信息交流 (2) 多巴胺作用完成后正常的去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卡因能够增强并延长对大脑的刺激,而产生“快感”,由图中信息分析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运回突触前神经元 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或阻碍多巴胺的回收),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 (3) 学习和记忆与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海蜗牛在接触几次电击后,能学会利用长时间蜷缩的方式保护自己;没有经过电击刺激的海蜗牛则没有类似的防御行为。研究者提取前者腹部神经元的RNA注射到后者颈部,发现原本没有受过电击的海蜗牛也“学会”了防御,而对照组则没有此现象。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照组的海蜗牛需要注射没有受电刺激的海蜗牛腹部神经元的RNA 特定的RNA可以使海蜗牛“获得”记忆 解析:(1)神经递质位于突触小泡内,突触小泡的膜与突触前膜融合后,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经过扩散运输到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结合。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2) 由图可知,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通过多巴胺转运体运输进入突触小体,而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多巴胺与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即延长对大脑的刺激,而产生“快感”。 (3) 本实验对照组的海蜗牛需要注射没有被电击海蜗牛腹部神经元的RNA,研究者提取被电击海蜗牛腹部神经元的RNA并将其注射到没有受过电击的海蜗牛颈部,发现后者也“学会”了防御,说明特定的RNA可以使海蜗牛“获得”记忆。 27.下图是研究脑、脊髓功能及下肢活动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四个位点是供试验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的位点,每次试验只阻断一个位点(当阻断位点功能恢复后,再进行第二次试验),据图回答:(1) 人体感觉中枢位于___________。大脑皮层 (2) 给受试者大腿一个适宜刺激,如果没有感觉,但医生让其踢腿,可以完成有意识踢腿动作,则被阻断的位点可能是________;如果能感觉到刺激,但不能完成有意识踢腿动作,则被阻断的位点可能是________;如果既不能感觉到刺激,又不能完成有意识踢腿动作,则被阻断的位点可能是________。 (3) 刺激S处,可引起踢腿动作,这种应答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① ③ ② 不属于 (4) 大脑皮层具有学习和记忆的高级功能。在人类的不同形式的记忆中,由“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需要对输入的信息进行________,对获得的信息持有“长期记忆”可能与________的建立有关。重复 新突触 解析:(1)人体的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2) 病人可以完成有意识踢腿动作,说明病人的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正常,给予一个适宜刺激以后,病人没有反应,说明传入神经有可能受损,所以可能被阻断的位点是①;若能感觉到刺激,但不能完成有意识踢腿动作,说明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是正常的,传出神经受到损伤,所以可能被阻断的位点是③;若不能感觉到刺激,又不能完成有意识踢腿动作,则脊髓的上行传导束被麻醉剂阻断,可能被阻断的位点是②。 (3) 刺激S传出神经处,可引起踢腿动作,这种应答不属于反射,因为反射弧不完整。 (4) 大脑具有学习和记忆的高级功能。在人类的不同形式的记忆中,由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需要对输入的信息进行重复,长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28.小海同学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刺激,迅速缩腿。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以及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足部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其神经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如图2所示),由外正内负转变为___________,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____________,产生兴奋。外负内正 局部电流 (2)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________→传出神经→效应器;图中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________(填“肌肉”或“腺体”)组成。 (3) 小海缩腿后惊叫:“哎哟,好疼!”,这说明伤害性刺激可传导到____________,产生痛觉。神经中枢 肌肉大脑皮层 解析:(1)足部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其神经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由静息电位的外正内负转变为动作电位的外负内正。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引起兴奋的传导。 (2) 分析图1可知,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该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组成的。 (3) 小海缩腿后惊叫:“哎哟,好疼!”,这说明伤害性刺激可传导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痛觉。 29.某人行走中,脚掌不慎被一枚长钉扎入,猛然抬脚,大叫一声“哎呀,好痛好痛!”。图1为某人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E、M、N为反射弧上位点,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与C类似的突触。图2是结构C或D的放大示意图,图2中的M、N代表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1反射弧有________条神经元,图2结构③中的物质排出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图2的细胞N可以是________细胞或________细胞或________细胞。3 胞吐 腺体 神经 肌肉 (2) 刺激A点,其膜内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刺激图1中N点,A点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是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只能是__________(用图2中数字“④⑥”和箭头表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不能 ④→⑥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 与其大叫一声“哎呀,好痛好痛!”有关的是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________区。此人感觉痛之前抬起了脚,但打针时他的手脚却并不缩回,说明缩手、缩脚反射可以受____________的调控。此人服用了某药品,它可以阻止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服用后突触后神经元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S 大脑皮层 持续性兴奋或抑制 解析:(1)图1中有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还有传出神经元共三条。图2结构③为突触小泡,包裹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排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细胞N可以为神经细胞、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 (2) 刺激A点,其膜内电位由负电位转变为正电位。刺激N点,A点不能发生这种电位变化,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与说话有关;痛觉产生于大脑皮层,而抬脚反应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所以在感觉痛之前将会抬高脚,但注射时该人手脚重新缩回,这说明缩手、缩脚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可以受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此人服用了某药品,它可以阻止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因此神经递质能持续发挥作用,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持续性兴奋或抑制。本课结束!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