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精品课后作业题
展开1.用0.1000ml·L-1 HCl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有关该实验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B.用酸式滴定管盛装0.1000ml·L-1 HCl溶液
C.锥形瓶装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前必须保持干燥
D.滴定时眼睛看着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答案】C
【解析】A.用0.1000ml•L-1HCl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终点时生成NaCl,溶液呈中性,酚酞变色范围为8.2~10,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选项A正确;
B.HCl溶液呈酸性,中和滴定时,需要用酸式滴定管盛装0.1000ml•L-1HCl溶液,选项B正确;
C.锥形瓶中有水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所以锥形瓶装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不一定要保持干燥,选项C错误;
D.在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以便及时判断滴定终点,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2.下列关于酸与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的叙述:①取一锥形瓶,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2~3次;②在锥形瓶中加入25.00mL待测NaOH溶液;③向锥形瓶中加入2滴石蕊试液作指示剂;④取一支酸式滴定管,洗涤干净后直接向酸式滴定管中注入标准HCl溶液,进行滴定;⑤左手控制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⑥两眼注视滴定管内的盐酸液面的下降。以上操作有错误的是
A.④⑤⑥B.①④⑤⑥C.③④⑥D.①③④⑥
【答案】D
【解析】①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①错误;
②在锥形瓶中加入25.00mL待测NaOH溶液用于滴定,②正确;
③不宜用石蕊溶液作为中和滴定的指示剂,因为它的显色效果不明显,③错误;
④滴定管需用标准液润洗后才能注入标准液,④错误;
⑤左手旋转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地摇动锥形瓶,⑤正确;
⑥两眼应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⑥错误;
故选D。
3.图示中是用0.1000ml·L-1 NaOH溶液滴定10.00mL未知浓度硫酸溶液(酚酞作指示剂)的滴定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a>b
B.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00ml·L-1
C.当滴加NaOH溶液为10.00mL时,该混合液的pH=1.0
D.当最后半滴标准NaOH溶液滴入,溶液恰好由无色变成粉红色,说明硫酸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B
【解析】A.图象信息显示,当滴加NaOH的体积为20.00mL时,硫酸与NaOH刚好完全反应,则a点剩余硫酸的浓度比b点大,a点对水电离的抑制作用比b点大,所以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aB.当滴加NaOH的体积为20.00mL时,硫酸与NaOH刚好完全反应,则2c(H2SO4)×10.00mL=0.1000ml/L×20mL,c(H2SO4)=0.1000ml·L-1,B正确;
C.当滴加NaOH溶液为10.00mL时,该混合液的c(H+)=10.00mL×0.2ml/L−10.00mL×0.1ml/L20.00mL=0.05ml/L,pH=1.3,C不正确;
D.当最后半滴标准NaOH溶液滴入,溶液恰好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时,达到了滴定终点,但酚酞变红,NaOH稍过量,D不正确;
故选B。
4.实验室用基准Na2CO3配制标准溶液并标定盐酸浓度,应选甲基橙为指示剂,并以盐酸滴定Na2CO3标准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显橙色
B.应选用烧杯而非称量纸称量准Na2CO3固体
C.应选用配带塑料塞的容量瓶配制准Na2CO3标准溶液
D.可用量筒量取25.00 mL Na2CO3标准溶液置于锥形瓶中
【答案】D
【解析】A.盐酸滴定Na2CO3溶液时滴定终点溶液由弱碱性突变为弱酸性,因此溶液由黄色转化为橙色且30s内不恢复黄色,故A正确;
B.碳酸钠有吸水性且有一定的腐蚀性,所以一般用烧杯称量碳酸钠固体,故B正确;
C.碳酸钠标准溶液显碱性,能与SiO2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钠可作黏合剂,将瓶口粘住,所以应选用配带塑料塞的容量瓶配制Na2CO3标准溶液,故C正确;
D.量筒的精确度为小数点后一位,若要量取25.00mL的碳酸钠标准溶液应选用碱式滴定管,故D错误;
故选:D。
5.如图是常温下向20.00mL的盐酸中,逐滴加入0.10ml/L的NaOH溶液时,溶液的pH随NaOH溶液的体积V(mL)变化的曲线,根据图像所得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原盐酸的浓度为1.0ml/L
B.当NaOH滴入10.00mL时,溶液依然显酸性,且c(H+)=0.05ml/L
C.x的值为20.00
D.只能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不能用酚酞
【答案】C
【解析】A.NaOH溶液的体积为0mL时,溶液pH=1,说明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1ml/L,即原盐酸的浓度为0.1ml/,故A错误;
B.当NaOH滴入10.00mL时,溶液依然显酸性,c(H+)=(0.1ml·L−1×0.02L)−(0.1ml·L−1×0.01L)0.03L≠0.05ml·L−1,故B错误;
C.当NaOH溶液的体积为20mL时,等浓度的盐酸和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常温下pH=7,故C正确;
D.强酸强碱的酸碱中和滴定,酚酞或甲基橙均可作指示剂,故D错误;
故选C。
6.中和滴定是一种操作简单,准确度高的定量分析方法。实际工作中除酸碱中和滴定外,也可利用物质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进行类似的滴定分析,下列有关滴定分析(待测液置于锥形瓶内)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2Fe3++2I-⇌I2+2Fe2+反应,用FeCl3溶液测定样品中KI的百分含量时可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B.用标准酸性KMnO4溶液测定Na2SO3溶液的浓度时,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
C.用标准HCl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氨水溶液时,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
D.利用Ag++SCN-=AgSCN↓反应,用标准KSCN溶液测定AgNO3溶液的浓度时可用Fe(NO3)3溶液作指示剂
【答案】A
【解析】A.利用2Fe3++2I-⇌I2+2Fe2+,由于一开始就生成了单质碘,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时溶液即呈蓝色,无法判断终点,故A错误;
B.KMnO4溶液呈紫红色,KMnO4本身就是指示剂,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为滴定终点,故B正确;
C.NH3•H2O是一元弱碱,当用强酸滴定弱碱,恰好反应生成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所以选择酸性条件下变色范围与反应终点接近,选择甲基橙作为指示剂,故C正确;
D.Fe(NO3)3为指示剂,溶液由无色变为血红色为终点的到达,故D正确;
故选A。
7.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25mL滴定管进行中和滴定时,用去标准液的体积为21.7mL
B.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滴定管和锥形瓶水洗后都要用待装液润洗
C.用未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标准KOH溶液时,若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到终点后俯视,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D.用标准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且制标准溶液的固体KOH中含有NaOH杂质,则测定结果偏高
【答案】C
【解析】A.滴定管精确值为0.01mL,读数应保留小数点后2位,A错误;
B.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锥形瓶水洗后不能用待装液润洗,B错误;
C.用未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标准KOH溶液时,若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到终点后俯视,会导致标准液体积偏小,结合c(HCl)=c(KOH)V(KOH)V(HCl) ,c(HCl) 测定结果偏高,C正确;
D.所用的固体KOH中混有NaOH,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大于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故所配的溶液的OH-浓度偏大,导致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小,则测定结果偏小,D错误;
故选C。
8.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用酚酞代替指示剂
B.滴定前不能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C.若氢氧化钠吸收少量CO2,不影响滴定结果
D.可用量筒量取25.00mLNaOH待测液置于锥形瓶中
【答案】D
【解析】A.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终点时溶液为中性,可选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选项A正确;
B.滴定前不能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否则待测液溶质的物质的量变大,影响测定结果,选项B正确;
C.氢氧化钠吸收少量二氧化碳后变为碳酸钠,当甲基橙做指示剂时,反应后都生成氯化钠,不影响盐酸的体积,所以不影响滴定结果,选项C正确;
D.量筒只能准确到0.1量筒,不可用量筒量取25.00mLNaOH待测液,应该用碱式滴定管,选项D不正确;
答案选D。
9.某学生用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操作如下:
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并立即注入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
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处充满液体;
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以下,并记下读数;
④移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存有少量蒸馏水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溶液;
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 (填编号)。若测定结果偏高,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在锥形瓶装液前,留有少量蒸馏水
B.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滴定管的刻度,其他操作正确
C.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后再用未知液润洗
D.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2)如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 mL。
(3)根据下列数据,请计算待测盐酸的浓度: mg·L-1。
(4)拓展:某同学学习了中和滴定,将该原理又应用到葡萄酒中抗氧化剂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的测定
准确量取100.00mL葡萄酒样品,加酸蒸馏出抗氧化剂成分,取馏分于锥形瓶中,滴加少量淀粉溶液,用物质的量浓度为0.0100ml·L-1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操作三次,平均消耗标准溶液22.50mL。(已知滴定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是I2+SO2+2H2O=2HI+H2SO4)。
①滴定前需排放装有溶液的滴定管尖嘴处的气泡,其正确的图示为 (填字母)。
A. B. C. D.
②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依据是 ;所测100.00mL葡萄酒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计算)为 mg·L-1。
【答案】(1) ① BCD
(2)22.60
(3)0.2000
(4) C 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溶液的颜色从无色刚好变为蓝色,且30s内不再褪去 144
【解析】(1)碱式滴定管水洗后,需选标准液润洗,则①错误,故答案为:①;
A.在锥形瓶装液前,留有少量蒸馏水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测定结果不变,故A不选;
B.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其他操作正确,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B选;
C.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后,再用待测液润洗,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C选;
D.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初始读数偏小,滴定后无气泡,终点时读数正确,所以两者之差偏大,会使得结果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D选;
故答案为:BCD;
(2)滴定管的小刻度在上方,每个刻度为0.01mL,图中读数为22.60mL,故答案为:22.60;
(3)三次滴定消耗的体积为:19.90mL、22.10mL、22.10mL,第二次实验数据偏差大舍弃,消耗平均V(NaOH)=20.00mL,则盐酸的浓度为0.02L×0.2000ml/L0.02L=0.2000ml•L-1,故答案为:0.2000;
(4)①I2溶液具有较强氧化性,能腐蚀胶管,需要在酸式滴定管中,则排放滴定管尖嘴处的气泡的方法为C,故答案为:C;
②I2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该实验用标准I2溶液滴定含有SO2的馏分溶液,起始时溶液无色,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时,溶液的颜色从无色刚好变为蓝色,且30s内不再褪去,说明达到滴定终点;反应为I2+SO2+2H2O═2HI+H2SO4,则n(SO2)=n(I2)=cV=0.0100ml⋅L-1×0.0225L=0.000225ml,m(SO2)=nM=0.000225ml×64g/ml=0.0144g=14.4mg,所测葡萄酒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为,故答案为: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溶液的颜色从无色刚好变为蓝色,且30s内不再褪去;144。
10.高锰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实验室常常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测定草酸晶体(H2C2O4·xH2O)中的值,下列选项中有关操作及误差分析完全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1.265g纯草酸晶体,配成100.00mL待测液
B.用待测液润洗过的锥形瓶,盛放25.00mL待测液,再加入适量的稀H2SO4,然后按图示进行滴定
C.当最后半滴高锰酸钾溶液滴下,锥形瓶中溶液恰好由浅红色变成无色,且30S内不恢复原色时达到滴定终点
D.若滴定前滴定管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滴定过程中其他操作均正确,则的值偏小
【答案】D
【解析】A.托盘天平无法精确到0.001g,选项A错误;
B.锥形瓶不需要润洗,高锰酸钾溶液需用酸式滴定管盛装,选项B错误;
C.滴定终点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由无色变为浅红色,选项C错误;
D.若滴定前滴定管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滴定过程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读数偏大,测得草酸的量偏大,则x的值偏小,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1.下列有关实验装置、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A
【解析】A.为了抑制加热时MgCl2的水解,所以需要在HCl氛围中加热,A正确;
B.不能用试纸测量有漂泊性的NaClO的pH,B错误;
C.滴定管量程从上往下增大,读数应该为11.80mL,C错误;
D.图为碱式滴定管排气泡操作,D错误;
故选A。
12.在含单质碘的KI溶液中存在可逆反应:,为测定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装有的KI溶液的碘量瓶中加入足量,充分搅拌溶解,待过量的固体碘沉于瓶底后,取42.5mL上层清液,用萃取,充分振荡、静置、分液,得到42.5mL萃取后的水溶液、溶液。
②取萃取后的溶液于碘量瓶中,加水充分振荡,再加入质量分数为0.01%KI溶液,充分振荡后,静置5分钟,注入4mL0.2%的淀粉溶液,用的标准溶液滴定,平行滴定3次,平均消耗溶液。
③将萃取后的水溶液42.5mL移入碘量瓶中,注入4mL0.2%的淀粉溶液,用的标准溶液滴定,平行滴定3次,平均消耗溶液。
已知:(1);(2)与难溶于;(3)达到溶解平衡后,在层和水层中的分配比为
的平衡常数K计算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A
【解析】第②步可知c(I2)ccl4=12cV15ml/L=cV110ml/L;I2在CCl4层和水层中的分配比c(I2)ccl4:c(I2)H2O为85:1所以c(I2)H2O=cV1850ml/L,根据步骤③可知:c(I2)H2O+c(I- 3)=12cV242.5ml/L=cV285ml/L可以推知c(I- 3)=cV285-cV1850ml/L=10cV2−cV1850ml/L由平衡可知:溶液中I-和I- 3之和为原溶液中碘离子浓度:c(I-)+c(I- 3)=0.01ml/L可求得c(I-)=(0.01-10cV2−cV1850)ml/L。将c(I- 3)=10cV2−cV1850ml/L、c(I-)=(0.01-10cV2−cV1850)ml/L、c(I2)H2O=cV1850ml/L带入K=c(I3−)c(I−)c(I2)H2O可求得:K=850(10V2−V1)V1(8.5+cV1−10cV2)。
选择A答案。
13.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或做法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AB.BC.CD.D
【答案】B
【解析】A.亚硫酸钠与过氧化氢反应无现象,无法观察,不能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
B.氯化铁不足,充分反应后滴入5滴15%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则KI与FeCl3的反应有一定限度,故B符合题意;
C.次氯酸钠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pH,故C不符合题意;
D.在50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会使量取的盐酸体积偏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可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某二氧化锰矿粉中含量测定实验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2C2O4将MnO2还原为Mn2+
B.滴定终点溶液的颜色从无色变为浅紫色
C.若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处出现气泡,则测得MnO2含量偏小
D.MnO2含量为8.7m%
【答案】C
【解析】A.Na2C2O4具有还原性、二氧化锰具有氧化性,Na2C2O4将MnO2还原为Mn2+,A正确;
B.滴定中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草酸钠,恰好反应后高锰酸钾过量溶液显紫红色,故滴定终点溶液的颜色从无色变为浅紫色,B正确;
C.若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处出现气泡,则高锰酸钾的读数偏小,导致测得MnO2含量偏大,C错误;
D.Na2C2O4将高锰酸钾还原为Mn2+,根据电子守恒可知,5Na2C2O4~10e-~2KMnO4,与KMnO4反应Na2C2O4的物质的量为20×10-3L×0.1000ml/L×52=5×10-3ml;Na2C2O4将MnO2还原为Mn2+,根据电子守恒可知,Na2C2O4~2e-~MnO2,与MnO2反应的Na2C2O4的物质的量也就是MnO2的物质的量为30×10-3L×0.2000ml/L-5×10-3ml=10-3ml;故MnO2含量为87g/ml×10−3mlm×100%=8.7m%,D正确;
故选C。
15.某实验小组用如下实验测定海带预处理后所得溶液的碘含量,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已知:I2+2Na2S2O3=2NaI+Na2S4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b为蓝色是因为发生了反应:H2O2+2I-+2H+=I2+2H2O
B.该实验可证明蓝色恢复与空气无关
C.溶液反复由无色变蓝的原因可能是H2O2氧化I-的反应速率比Na2S2O3还原I2的反应速率快
D.上述实验不能准确测定待测液中的碘含量,应补充实验步骤:滴定前向溶液b中加少量MnO2,反应至不再产生气泡,过滤,对滤液进行滴定
【答案】C
【解析】A.向含有I-的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淀粉、过量H2O2,发生反应:H2O2+2I-+2H+=I2+2H2O,生成的I2遇淀粉变为蓝色,A正确;
B. 该实验蓝色恢复是因为过量的H2O2与NaI发生反应:H2O2+2I-+2H+=I2+2H2O,生成的I2遇淀粉变为蓝色,与空气无关,B正确;
C.溶液变无色,是因为发生反应:I2+2Na2S2O3=2NaI+Na2S4O6,溶液又变蓝,是因为过量的H2O2与NaI发生反应:H2O2+2I-+2H+=I2+2H2O,生成的I2遇淀粉变为蓝色,在加入Na2S2O3溶液后,溶液先变无色,随后变蓝色,可能是H2O2氧化I-的反应速率比Na2S2O3还原I2的反应速率慢,C错误;
D.由于H2O2是过量的,可与NaI发生反应,因此上述实验不能准确测定待测液中的碘含量,应补充实验步骤:滴定前向溶液b中加少量MnO2,过量的H2O2在MnO2的作用下分解,产生O2,至不再产生气泡,即H2O2完全分解后,过滤,对滤液进行滴定,D正确;
因此答案选C。
16.25℃时,等体积两种一元酸HA和HB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HA
C.起始浓度:c(HA)=0.1ml·L-1,c(HB)=10-3ml·L-1
D.用NaOH溶液滴定HB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答案】B
【解析】A.由图中可以看出,滴定达终点时,HB消耗KOH的体积大,则表明c(HB)>c(HA),而起始时pH(HB)>pH(HA),所以酸性HA>HB,故A错误;
B.HB是弱酸,部分电离,对应的pH=3,则电离部分c电离(HB)≈c(H+)=10-3ml/L,由图可知滴定等体积的两种酸时滴HB消耗的氢氧化钠是滴定HA的两倍,则c初始(HB)=2c(HA)≈0.2ml/L,则酸HB的电离度为
10−3ml/L0.2ml/L×100%=0.5%,故B正确;
C.由图中可以看出,滴定HA的终点pH=7,则HA是强酸,c(HA)=c(H+)=0.1ml/L,初始时,HB的pH为3,而酸性HA>HB,说明HB是弱酸部分电离,则c(HB)>10-3ml·L-1,故C错误;
D.甲基橙变色范围为3.1—4.4,由图可知该pH范围内NaOH滴定HB未发生突跃,不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故D错误;
答案选B。
17.中和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实验原理相似,都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析手段,统称为滴定法。某兴趣小组利用滴定法进行如下实验:
I.用氧化还原滴定方法测定粗品中Na2S2O3·5H2O的质量分数。实验步骤:称取6g粗品配制250mL的溶液待用。用酸式滴定管取25.00mL 0.01ml·L-1 K2Cr2O7溶液于锥形瓶中,然后加入过量的KI溶液并酸化,加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配制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反应为I2+2S2O2- 3=2I-+S4O2- 6),消耗Na2S2O3溶液25.00mL。回答下列问题:
(1)向K2Cr2O7溶液中加入过量的KI溶液并酸化,Cr2O2- 7被还原成Cr3+,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粗品中Na2S2O3·5H2O的质量分数为 。
(3)若在取K2Cr2O7溶液时有部分溶液滴到了锥形瓶外,则测定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II.佛尔哈德法可测定经过提纯后的产品中POCl3的含量:准确称取1.705g样品在水解瓶中摇动至完全水解,将水解液配成100mL,取10.00mL于锥形瓶中,加0.2000ml·L-1的AgNO3溶液20.00mL(Ag++Cl-=AgCl↓),再加少许硝基苯,用力振荡,使沉淀被有机物覆盖。加入指示剂,用0.1000ml·L-1 KSCN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AgNO3至终点(Ag++SCN-=AgSCN↓),做平行实验,平均消耗KSCN标准溶液10.00mL。
已知:,。
(4)POCl3水解方程式为 。
(5)滴定过程中,可选用的指示剂是 (填字母)。
A.NaCN B.甲基橙 C.
(6)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为 。
(7)实验中,若不加硝某苯,测定POCl3的纯度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1)Cr2O2- 7+6I-+14H+=2Cr3++3I2+7H2O
(2)62%
(3)偏高
(4)POCl3+3H2O=H3PO4+3HCl
(5)C
(6)加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溶液恰好呈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7)偏小
【解析】(1)Cr2O2- 7被还原成Cr3+,可知碘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可知离子方程式为
Cr2O2- 7+6I-+14H+=2Cr3++3I2+7H2O,故答案为:Cr2O2- 7+6I-+14H+=2Cr3++3I2+7H2O。
(2)由Cr2O2- 7+6I-+14H+=2Cr3++3I2+7H2O、I2+2S2O2- 3=2I-+S4O2- 6,可知存在Cr2O2- 7~6S2O2- 3~3I2,则粗品中Na2S2O3·5H2O的质量分数为0.025L×0.01ml/L×6×250mL25.00mL×248g/ml6g×100%=62%,故答案为:62%。
(3)在取K2Cr2O7溶液时有部分溶液滴到了锥形瓶外,消耗K2Cr2O7溶液偏大,则测定结果偏高,故答案为:偏高。
(4)POCl3水解生成磷酸和HCl,则其水解方程式为POCl3+3H2O=H3PO4+3HCl。
(5)佛尔哈德法可测定经过提纯后的产品中POCl3的含量,POCl3水解生成磷酸和HCl,用过量的AgNO3溶液沉淀氯离子,再用KSCN溶液滴定过量的银离子,从而得到水解所得Cl-的量,进而测定POCl3的含量。在KSCN溶液滴定过量的银离子,用指示剂判定KSCN的用量。有以上原理可知,用含Fe3+离子的溶液作指示剂,如果KSCN过量,溶液立刻变为红色(或血红色)。
(6)加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溶液恰好呈红色(血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即为滴定终点。
(7)加入少量的硝基苯可以覆盖到生成的氯化银沉淀上,已知:Ksp(AgCl)=3.2×10-10,Ksp(AgSCN)=2×10-12
,Ksp(AgCl)>Ksp(AgSCN),如果不加硝基苯,在水溶液中部分氯化银会转化成AgSCN,使得实验中消耗的KSCN偏多,会使测定的氯元素的含量偏低,则POCl3的纯度将偏小。滴定次数
待测体积(mL)
标准烧碱溶液体积(mL)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第一次
20.00
0.40
20.30
第二次
20.00
2.00
24.10
第三次
20.00
4.00
24.10
A
B
C
D
制取无水
测定NaClO溶液的pH值
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mL
检查碱式滴定管是否漏液
选项
操作或做法
目的
A
向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Na2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 mL 5% 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B
取5 mL0.1 ml/L KI溶液于试管中,加入1mL0.1 ml/L 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5滴15% KSCN溶液
探究KI与FeCl3的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
C
用玻璃棒蘸取NaClO溶液点到干燥的pH试纸中间
测定NaClO溶液的pH
D
在50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 mL后,将剩余盐酸全部放入锥形瓶中
量取20.00 mL盐酸
难溶物
AgCl
AgCN
AgSCN
颜色
白
白
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a href="/hx/tb_c400242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同步训练题</a>,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实验数据的处理,某同学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为0,75 g食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苏教版 (2019)第二单元 溶液的酸碱性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苏教版 (2019)第二单元 溶液的酸碱性同步训练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用0,用0,准确移取20,25 ℃时,向2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同步讲义】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选修第一册--3.2.3 酸碱中和滴定 讲义: 这是一份【同步讲义】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选修第一册--3.2.3 酸碱中和滴定 讲义,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选修第一册--323酸碱中和滴定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选修第一册--323酸碱中和滴定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