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 滑块木板模型(教师版)--2025版动力学中的九类常见模型精讲精练讲义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5999729/1-172155395187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5 滑块木板模型(教师版)--2025版动力学中的九类常见模型精讲精练讲义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5999729/1-172155395193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5 滑块木板模型(教师版)--2025版动力学中的九类常见模型精讲精练讲义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5999729/1-172155395195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5 滑块木板模型(学生版)--2025版动力学中的九类常见模型精讲精练讲义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5999729/0-172155394391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5 滑块木板模型(学生版)--2025版动力学中的九类常见模型精讲精练讲义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5999729/0-172155394396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5 滑块木板模型(学生版)--2025版动力学中的九类常见模型精讲精练讲义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5999729/0-172155394399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5版动力学中的九类常见模型精讲精练讲义 物理 高考 二轮
专题5 滑块木板模型(含答案)--2025版动力学中的九类常见模型精讲精练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5 滑块木板模型(含答案)--2025版动力学中的九类常见模型精讲精练讲义,文件包含专题5滑块木板模型教师版--2025版动力学中的九类常见模型精讲精练讲义docx、专题5滑块木板模型学生版--2025版动力学中的九类常见模型精讲精练讲义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模型精讲】
“滑块-木板模型”一般涉及两个物体的受力分析(整体与隔离法)和多个运动过程的过程,而且涉及相对运动,是必修1牛顿定律和受力分析的重点应用,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了系统地研究这个模型,我们将此模型分作四类:
1、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滑上木板。
2、木板瞬间获得一个初速度。
3、滑块水平方向受力。
4、木板水平方向受力。
【方法归纳】
在滑块-木板模型中,经常需判断滑块和木板共速后,之后的运动二者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
图1和图2是典型的滑块与木板共速瞬间的情况,图1两者都不受力,图2中木板B受力,且F大于B的最大静摩擦力。
1、分析图1,A受滑动摩擦力一定做减速运动,A减速后,B有相对于A向右运动的趋势,所以A也会受到向左的摩擦力,所以A也减速。但问题是:A受的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如果A受静摩擦力,说明AB相对无滑动,二者加速度相同;如果A收滑动摩擦力,则说明AB有相对滑动,二者加速度不同。
判断要点:滑块A由摩擦力提供加速度,所以滑块A的最大加速度 aAmax=μ1g
判断方法:假定AB无相对滑动,二者加速度相同,则可以用整体法求出共同的加速a共=μ2g。若a共≦ aAmax (等效于μ2≦μ1),二者将以共同的加速度μ2g做匀减速运动;
若a共>aAmax(等效于μ2>μ1),二者将以不同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其中aA=μ1g,
2、分析图2,题设F大于B的最大静摩擦力,则B受滑动摩擦力,加速向右运动,A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右,A也会加速向右。仍然需要判断二者是否发生相对滑动。
判断要点:滑块A由摩擦力提供加速度,所以滑块A的最大加速度aAmax=μ1g。
判断方法:假定AB无相对滑动,二者加速度相同,则可以用整体法求出共同的加速度
。
若a共≦aAmax=μ1g,二者将以共同的加速度a共做匀加速运动;若a共>aAmax=μ1g,二者将以不同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其中aA=μ1g,
【滑块-木板模型分类讨论】
一、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滑上木板。
如图,木板上方的滑块A突然获得一个初速度v0,一般题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初始时刻受力分析是基础,但也是关键。
如上图所示,滑块A的受力十分明确,木板B的所受摩擦力不明确(可能为静摩擦力,也可能为滑动摩擦力),需要根据不平衡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关系分类讨论。
1、若fAB≦f地静max,即μ1mg≦μ2(m+M)g,滑块A将向右以加速度aA=μ1g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木板B将保持静止。
下一步需要判定滑块A是否会滑出木板。滑块减速到0时的位移, xA1= .
若xA1≧L,滑块A将滑出木板B,滑出时的速度,时间t=
若xA1μ2(m+M)g,二者发生相对滑动。滑块A仍然向右以加速度aA=μ1g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木板B将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
此后的运动过程需要判断滑块A和木板B是够保持以上运动状态,直至A滑出木板右端(木板是否足够长)的问题。以A与B共速时的相对位移判断。
设时刻t1时,A与B速度相同,为v1.。
此时A相对于B的位移Δx=xA-xB。
A) 若木板不够长,Δx>L时,则AB还没达到共速时,滑块A就从B木板上滑下,设t时刻滑落,速度分别为vA,vB。
,,
,, xA-xB=L
B)、若木板足够长,Δx≦L时,二者共速时,滑块A没有滑下木板B,如下图所示。
AB共速后,因为题设μ1mg>μ2(m+M)g,则μ1>μ2,参考背景知识,可知A和B共同以加速度a共=μ2g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静止。
二、木板瞬间获得一个初速度
初始时刻,二者受力分析如下图。
滑块A将向右作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A=μ1g,木板B将向右作匀减速运动,加速度
此后的运动过程需要判断滑块A和木板B是够保持以上运动状态,直至A滑出木板左端。以A与B共速时的相对位移判断。
设时刻t1时,A与B速度相同,为v1.
=,
,,
此时A相对于B的位移Δx=xB-xA。
1、若木板不够长,Δx>L时,则AB还没达到共速时,滑块A就从B木板上滑下,设t时刻滑落,速度分别为vA,vB。
,,
,
xA-xB=L
2、若木板足够长,Δx≦L,二者共速时,滑块A没有滑下木板B,如下图所示。
AB共速后,参考背景知识,二者的运动需要分类讨论。
A)、若μ2≦μ1,二者将以共同的加速度μ2g作匀减速运动。
B)、若μ2>μ1,二者将以不同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其中aA=μ1g,
,aAfB静max,即F>μ2(m+M)g,则B相对地面运动,此时A和B一起向右作匀加速运动,整体法分析可得出二者共同的加速度
1、当F>FA静max=μ1mg时,A与B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此时滑动摩擦力f1=μ1mg,A的加速度.
。根据B的受力分析再分类讨论。
A)若f1≦FB静max,即μ1mg≦μ2(m+M)g,B与地面相对静止。A向右匀加速。
B)若f1>FB静max,即μ1mg>μ2(m+M)g,则B相对地面运动,此时A和B都右作匀加速运动,但发生相对滑动,
,
设滑出时二者速度分别vA,vB,时间为t。
,,
,, xA-xB=L
四、木板受水平向右的外力
参考背景知识,A与B无相对滑动共同加速的最大加速度a=μ1g,对应外力的临界值
F临=(μ1+μ2)(m+M)g,
1、若F≦fB静max=μ2(m+M)g,则B静止不动,A也静止不动。
2、μ2(m+M)g(μ1+μ2)(m+M)g,则A和B都向右加速,但加速度不同,其中 aA=μ1g ,
设t时刻A从B最左端滑落,滑落时AB速度分别vA,vB。
,,
,, xA-xB=L
【解题关键】.分析“板块”模型时要抓住一个转折和两个关联
【典例精析】
【典例】(2024河北强基联盟联考)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0.5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1kg的物块以初速度滑上木板的左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在物块滑上木板的同时,给木板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当恒力F取某一值时,物块在木板上相对于木板滑动的路程为s,给木板施加不同大小的恒力F,得到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AB与横轴平行,且AB段的纵坐标为。将物块视为质点,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恒力F=0,物块滑出木板时的速度为3m/s
B.图像中C点的纵坐标为
C.随着F增大,当恒力F=1N时,物块恰好不能从木板右端滑出
D.图像中D点对应的恒力的值为4N
【模拟题精练】
1. (2024江西五市九校协作体第二次联考) 如图甲,足够长木板静置于水平地面上,木板右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时刻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作用后撤去,此后木板运动的图像如图乙。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拉力的大小为
B. 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C. 物块最终停止时的位置与木板右端间的距离为
D. 时刻,物块的速度减为0
2. (2024福建泉州三校协作体12月联考)如图所示,水平桌面由粗糙程度不同的AB、BC两部分组成,且AB=BC,小物块P(可视为质点)以某一初速度从A点滑上桌面,最后恰好停在C点,桌面始终静止,已知物块经过AB与BC两部分的时间之比为1:3,则物块P与桌面上AB、BC部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μ2之比为( )
A. 1:1B. 1:3C. 3:1D. 6:1
3.(2024四川蓉城名校联盟联考)21.如图,足够长的质量为的木板静置于水平地面上,木板右端放置一质量为的物块(可视为质点)。时刻,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作用2 s后撤去F。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撤去F时,木板和物块的加速度大小均为3.5 m/s2
B.撤去F时,木板的速度大小为8 m/s
C.物块最终距木板右端的距离为
D.整个过程中由于摩擦产生的总热量为
4. (2023湖南怀化二模)如图所示,小物块质量,长木板质量(假设木板足够长),各接触面摩擦系数从上至下依次为,,小物块以初速度向右滑上木板,木板初始受力F为14N,初速度为0,F维持1.5s后撤去,以初始状态为计时起点,,则( )
A. 经过1s二者速度第一次大小相等
B. 速度第一次大小相等后二者一起加速,再一起减速
C. 小物块相对长木板向右最远运动3m
D. 经过1.625s二者速度第二次大小相等
5. (2023湖南益阳桃江一中模拟) 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木块和质量为m2的长木板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对木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木块在长木板上滑行,长木板始终静止.已知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则( )
A. μ1一定小于μ2
B. μ1可能大于μ2
C. 改变F的大小,F>μ2(m1+m2)g时,长木板将开始运动
D. 改F作用于长木板,F>(μ1+μ2)(m1+m2)g时,长木板与木块将开始相对滑动
6. (2023湖南二轮复习联考)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静置一质量的长木板,其上叠放一木块.现给木板施加一水平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末木板刚好开始滑动.已知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最大静摩擦力均与相应的滑动摩擦力相等,取重力加速度.则( )
A.木块的质量为
B.末,木板与木块速度不相同
C.末,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为
D.末,拉力的功率为
7.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足够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上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t=0时刻起,给木块施加一水平恒力F。分别用a1、a2和v1、v2表示木板、木块的加速度和速度大小,下列图中可能符合运动情况的是( )
8 如图所示,物块A、木板B的质量分别为mA=5 kg,mB=10 kg,不计A的大小,木板B长L=4 m,开始时A、B均静止,现使A以水平初速度v0从B的最左端开始运动。已知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水平地面光滑,g取10 m/s2。
(1)求物块A和木板B发生相对运动时各自的加速度的大小;
(2)若A刚好没有从B上滑下来,求A的初速度v0的大小。
9.如图所示,厚度不计的薄板A长l=5 m,质量M=5 kg,放在水平地面上。在A上距右端x=3 m处放一物体B(大小不计),其质量m=2 kg,已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原来系统静止。现在板的右端施加一大小恒定的水平向右的力F=26 N,将A从B下抽出。g=10 m/s2,求:
(1)A从B下抽出前A、B的加速度各是多大;
(2)B运动多长时间离开A;
(3)B离开A时的速度大小。
10.如图甲所示,长木板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另一物体B(可看作质点)以水平速度v0=3 m/s滑上长木板A的表面。由于A、B间存在摩擦,之后的运动过程中A、B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木板A、物体B所受的摩擦力均与运动方向相反
B.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C.长木板A的长度可能为L=0.8 m
D.长木板A的质量是B物体的两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2 图像信息(含答案)--2025版动力学中的九类常见模型精讲精练讲义,文件包含专题2图像信息教师版--2025版动力学中的九类常见模型精讲精练讲义docx、专题2图像信息学生版--2025版动力学中的九类常见模型精讲精练讲义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连接体(含答案)--2025版动力学中的九类常见模型精讲精练讲义,文件包含专题1连接体教师版--2025版动力学中的九类常见模型精讲精练讲义docx、专题1连接体学生版--2025版动力学中的九类常见模型精讲精练讲义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滑块木板模型-动力学中九类问题-高考物理专题,文件包含滑块木板模型解析版--动力学中的九类常见问题pdf、滑块木板模型学生版--动力学中的九类常见问题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