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项素养巩固训练卷(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课件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947366/0-172027173306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项素养巩固训练卷(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课件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947366/0-172027173309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项素养巩固训练卷(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课件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947366/0-172027173311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项素养巩固训练卷(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课件第4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947366/0-172027173314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项素养巩固训练卷(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课件第5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947366/0-1720271733155/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项素养巩固训练卷(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课件第6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947366/0-1720271733185/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项素养巩固训练卷(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课件第7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947366/0-1720271733339/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项素养巩固训练卷(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课件第8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947366/0-1720271733355/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项素养巩固训练卷课件
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项素养巩固训练卷(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项素养巩固训练卷(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课件,共18页。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类型一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 (2023江苏无锡宜兴外国语学校期末,7,★☆☆)化学学习
要建构多种基本观念,以下四种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元素观:H2O和H2O2的元素组成不同B. 变化观:物质分子种类发生改变,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 微粒观:1个CO2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D. 守恒观:12 g碳在100 g氧气中点燃,一定生成112 g二氧化碳
解析 H2O和H2O2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二者组成元素相同,A错误;
物质分子种类发生改变,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B正确;1个CO2
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C错误;根据化学方程式C+O2 CO2,12 g碳完全反应,参与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32 g,生成44 g二氧化碳,D错误。
类型二 判断物质的组成
2. (2024山东青岛城阳期末,5,★☆☆)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4NH3+5O2 4X+6H2O,推断X的化学式为 ( )A.N2O5 B.NO C.N2 D.NO2
解析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氮、氢、氧的原子个数分别为4、12、10,反应后已知的生成物中氮、氢、氧的原子个数分别为0、12、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
3. (2023辽宁沈阳和平模拟,11,★☆☆)小华到水族馆参观时
了解到一些观赏鱼是从其他地方空运来的,而且必须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
题,可在水中加入一种叫做过氧化钙(CaO2)的制氧剂,它与水反应后的两种生成
物可能是 ( )A. Ca(OH)2和O2 B. CaO和O2C. CaSO4和O2 D. CaCl2和O2
解析 反应物为水和过氧化钙,含有钙、氢、氧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
种类不变,则生成物可能为Ca(OH)2和O2。
4. (★★☆)取6 g某物质X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反应后测得生成的CO2为8.8 g,H2O
为3.6 g,对物质X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B. 6 g X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4 gC. X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D. 6 g X充分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6.4 g
类型三 计算物质的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5. (2023内蒙古呼伦贝尔中考,5,★☆☆)现将20克A和足量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20克A完全反应后生成16克C和8克D,则参加反应的B与生成的C的质量比是 ( )A. 1∶4 B. 5∶4 C. 2∶1 D. 1∶2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
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故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6 g+8 g-20 g=4 g,则参
加反应的B与生成的C的质量比为4 g∶16 g=1∶4。
6. (2023河南郑州期末,14,★★☆)在化学反应A+3B 2C+3D中,已知8 g A跟0.3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7 g D。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18 B. 112 C. 40 D. 56
7. (2024河南商丘期末,14,★★☆)乙炔(C2H2)可用作燃料,当氧气不足时,乙炔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若一定质量的乙炔燃烧生成了6.6 g二氧化碳、1.4 g一氧化碳,则生成水的质量为 ( )A. 0.6 g B. 0.9 g C. 1.8 g D. 3.6 g
类型四 质量守恒定律的图表分析
8. (2024陕西西安期末,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 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 物质N一定是化合物C.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D. 反应中M、P的质量比为1∶4
解析 Q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A正确;x=18+1+2+32-12-2-26=13,
反应后M、P质量减小,都是反应物,N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符合“多变
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N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因此N是化合物,B正确,C错
误;反应中M、P的质量比为(18 g-13 g)∶(32 g-12 g)=1∶4,D正确。
9. (2023湖南衡阳中考,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
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
A. x=14B. 乙一定是催化剂C. 甲可能是单质D. 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是9∶8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0+3+5+3=3+3+x+11,故x=14,A正确;乙物质
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杂质,B错误;从物质质
量变化可知甲为反应物,丙、丁为生成物,故甲不可能是单质,C错误;由于不知道
丙和丁的化学计量数,无法判断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D错误。
10. (2023山东滨州中考,8,★★☆)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质甲是生成物B. 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分数是18%C. 该化学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是14∶3D. 物质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解题指导 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及变化如下:
分析上表,该反应可简单表示为甲+乙 丙。A(×)反应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28%,则甲是反应物。B(×)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分数为1-42%-40%-10%=8%。C(√)该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是28%∶6%=14∶3。D(×)反应前后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则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
反应的杂质。
11. (2023重庆沙坪坝期末,12,★★☆)密闭容器中发生的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分子数目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物质Y和Z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图2A.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 参加反应的X与Z的质量比为9∶34C. 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D. Y与Z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8∶17
解析 由题图1可知,至t1时刻,X、Y分子数目减少,说明X、Y是反应物,Z分
子数目增加,说明Z是生成物,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A错
误;由题图2可知,参与反应的Y的质量为14 g,生成Z的质量为17 g,则参与反应的
X的质量为17 g-14 g=3 g,则参加反应的X与Z的质量比为3 g∶17 g=3∶17,B错
误;至t1时刻,X减少的分子数目为6n-3n=3n,Y减少的分子数目为5n-4n=n,Z增加的
分子数目为2n,则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减少,C错误;Y与Z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28∶17,D正确。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项素养巩固训练卷(八)跨学科试题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类型一跨学科·语文,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H4+2O2,类型二跨学科·物理,混合物,防止钢管锈蚀,NH3,所用时间较短且节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项素养巩固训练卷(七)科学探究课件,共29页。
这是一份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项素养巩固训练卷(六)化学计算课件,共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