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专题02 古诗词鉴赏(经典题练熟练透)16题-备战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2 古诗词鉴赏(经典题练熟练透)16题(原卷版)-备战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docx
    • 解析
      专题02 古诗词鉴赏(经典题练熟练透)16题(解析版)-备战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docx
    专题02 古诗词鉴赏(经典题练熟练透)16题(原卷版)-备战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第1页
    专题02 古诗词鉴赏(经典题练熟练透)16题(原卷版)-备战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第2页
    专题02 古诗词鉴赏(经典题练熟练透)16题(原卷版)-备战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第3页
    专题02 古诗词鉴赏(经典题练熟练透)16题(解析版)-备战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第1页
    专题02 古诗词鉴赏(经典题练熟练透)16题(解析版)-备战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第2页
    专题02 古诗词鉴赏(经典题练熟练透)16题(解析版)-备战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2 古诗词鉴赏(经典题练熟练透)16题-备战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2 古诗词鉴赏(经典题练熟练透)16题-备战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2古诗词鉴赏经典题练熟练透16题原卷版-备战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docx、专题02古诗词鉴赏经典题练熟练透16题解析版-备战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1、2023·上海上宝校考·期末卷 2、2023·上海浦东区统考·期末卷
    3、2023·上海松江区统考·期末卷 4、2022·上海尚文中学·期末卷
    5、2023·上海兰生校考·期末卷 6、2022·上海闵行区两校联考·期末卷
    7、2021·上海上南中学·期末卷 8、2021·上海闵行统考·期末卷
    9、2021·上海浦东区15校联考·期末卷 10、2021·上海浦东区统考·期末卷
    11、2024·上海统考预测·期末卷 12、2024·上海统考预测·期末卷
    13、2024·上海统考预测·期末卷 14、2024·上海统考预测·期末卷
    15、2024·上海统考预测·期末卷 16、2024·上海统考预测·期末卷
    目 录
    TOC \ "1-3" \h \u \l "_Tc1672" 一、重温经典,5篇,难度三星 PAGEREF _Tc1672 \h 2
    \l "_Tc24931" 二、跃升精练,5篇,难度四星 PAGEREF _Tc24931 \h 5
    \l "_Tc14301" 三、期末预测,6篇,难度四星 PAGEREF _Tc14301 \h 9
    重温经典
    一、重温经典,5篇,难度三星
    1、2023·上海上宝校考·期末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五言( )(体裁)。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用咏物言志,通过咏马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B.诗的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
    C.诗的前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D.诗的后两句借马以抒情,表达了作者被赏识却不能建功立业的痛苦。
    【答案】(1)绝句
    (2)D
    【详解】(1)考查诗歌体裁和文学常识。绝句每首四句,按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较多,六言绝句极少。按格律要求的严格程度,可分为律绝和古绝。
    《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五言绝句。这首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以及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愿望。
    (2)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D.“被赏识”表述有误,应为“不被赏识”,诗的后两句借马抒情,表达诗人想要披甲戴胄上战场、建功立业的热切企盼;
    故选D。
    2、2023·上海浦东区统考·期末卷
    (一)
    阅读诗词,完成小题。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载入五侯家。
    7. 寒食节是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_________________是寒食节的标志。
    8. 下列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处不飞花”写出暮春时节长安城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迷人风光。
    B. 三四句的景色具有时间的推移,在白昼与黑夜中,日暮则是转折,赐火“传”字表现出了一种动态。
    C. “轻烟散入”虽然未写马,也未写人,但生动描绘出走马传烛图。
    D. 寒食节那日,皇帝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作者通过描写城内外之景,表达了自己对皇恩的感谢。
    【答案】7. 禁火 8. D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能力。
    依据“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载入五侯家”诗句意思可知,是描述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这一情景。课件,在宫廷和贵族大臣里尚且需要点蜡烛照明。这说明,普通的百姓是没有这个条件的,也是命令禁止的。所以,“禁火”是寒食节的标志。据此,填空即可。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表达了自己对皇恩的感谢”表述有误。依据诗句内容和诗歌主题可知,作者通过描写寒食节时皇宫里的情形,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特权的腐败现象,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的嘲讽和讽刺之意。
    故选D。
    3、2023·上海松江区统考·期末卷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诗中“清白”两字,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1分),又喻人的高尚节操(1分)。(2分)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2分))(2分)
    A.本诗的作者是清代的于谦,字廷益。
    B.“粉骨碎身”形象地写出了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的情景。
    C.本诗是托物言志之诗,作者借石灰表达他的志向。
    D.本诗为七言绝句,风格豪迈,气势坦荡,铿锵有力。
    4、2022·上海尚文中学·期末卷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何当”的意思是
    (2)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直接抒发诗人思战之情。
    B.诗的前两句启动后文抒情,又运用比喻修辞,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C.诗的后两句借马以抒情,表达了作者被赏识却不能建功立业的痛苦。
    D.诗的后两句中“快走”一词,表现了诗人在疆场上跨马奔驰的快意。
    【分析】《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用比兴手法,通过咏马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诗的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后两句想象跨马奔驰,强烈传出企盼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
    【解答】(1)本题考查解释词语意思。“何当”什么时候。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A.有误,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平沙白雪和似钩新月的描写,描绘出一派宁静旷达的场景。“直接抒发诗人思战之情”理解错误。
    B.正确。
    C.有误,诗的后两句借马抒情,表达诗人想要披甲戴胄上战场、建功立业的热切企盼。
    D.有误,诗人借“快走踏清秋”表达了自己要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的愿望。
    故选:B。
    答案:
    (1)什么时候。
    (2)B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点评】学习诗歌时要求能基本能理解诗歌大意,通过反复自读,体会诗人主要表达的情感。并且把自己的理解,感受表达出来。
    5、2023·上海兰生校考·期末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3.诗中“等闲”的含义是 。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锤万凿”写出了石灰开采过程中的艰辛。
    B.“若等闲”主要表现出石灰烧制过程的容易。
    C.“浑不怕”蕴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D.此诗为七言绝句,作者借石灰表达他的志向。
    【答案】13.平常 14.B
    【解析】13.本题考查词句理解。
    诗歌大意: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等闲:平常,轻松。
    1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B.有误,“若等闲”三字写出石灰从容自若,处之淡然的态度,经过锤炼是心甘情愿的;
    故选B。
    跃升精练
    二、跃升精练,5篇,难度四星
    6、2022·上海闵行区两校联考·期末卷
    7.(6分)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问题。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石灰吟》是明代 (作者)所创作的一首 诗(内容),借咏叹事物,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
    (2)“等闲”的意思是 。
    (3)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既写出石灰原料来之不易,更强调石灰“前身”所经历的痛苦之大。
    B.“若等闲”写出石灰从容自若的态度,透露其经过“千锤万凿”乃是心甘情愿。
    C.“清白”,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高尚的节操。
    D.末句是作者在直接抒情,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分析】《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全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解答】(1)本题考查了古诗的文学常识。
    《石灰吟》是明代于谦所创作的一首咏物诗,借咏叹事物,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
    (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诗句的意思是: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等闲:平常。
    (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BC.都正确。
    D.有误,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志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不是直接抒情。
    故选:D。
    答案:
    (1)于谦 咏物诗。
    (2)平常。
    (3)D
    【参考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点评】诗歌鉴赏就是对诗歌以及诗歌里面的句子进行简要的文学赏析。在鉴赏的时候可以从每句诗的字、词入手,找出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再分析诗歌作者想要抒发的感情,最好联系诗歌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综合分析。
    7、2021·上海上南中学·期末卷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等闲”的意思是 。(2分)
    10.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首句既写出了石灰原料的来之不易,更强调石灰“前身”所经历的痛苦之巨大。
    B.“若等闲”三字写出石灰从容自若,处之淡然的态度,经过锤炼是心甘情愿的。
    C.“清白”,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高尚的节操。
    D. 末句是作者在直接抒情,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9.平常(2分)
    10.D(2分)(不是“直接”)
    8、2021·上海闵行统考·期末卷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1.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他被称为“_________”。(2分)
    12. 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以“何当”引起作设问,传达出无限期盼之意,“金络脑”象征马受到重用。
    B.“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C.这首诗一、二句借马抒情,三、四句描写边疆景色,全诗直抒胸臆。
    D.这首诗借马抒情,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感慨与愤懑。
    【答案】
    11.李贺 诗鬼
    12. C 解析:C选项中的“直抒胸臆”说法不正确。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比体诗指的是表面上说的是一件事,而暗里却指另一件事),而用比体,则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9、2021·上海浦东区15校联考·期末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朝的王建,诗中“十五夜”是我们的传统节日_____的夜晚。
    3.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唐 中秋节
    3.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2.
    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王建,唐代诗人。字仲初,晚年为陕州司马,又从军塞上。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
    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涉及到的传统节日是“中秋节”。
    3.
    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诗歌的前两句描写月下庭院中的景象,后两句抒情,“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诗人不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10、2021·上海浦东区统考·期末卷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何当”在诗中意思是________。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一、二两句给读者描绘出了空旷荒凉、高拔险峻的边疆景色。
    B.“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并冠以“快走”二字,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C.“何当”说明作者想要驰骋疆场,建树功勋是遥遥无期的,饱含无限期盼与无奈之情。
    D.从诗名看是咏马,实际上是直抒胸臆,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2.何日,何时
    3.D
    【分析】
    2.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何当:什么时候。句意:什么时候才能给我的马儿戴上金子做的马笼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3.
    这首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以及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愿望。并非“直抒胸臆”。
    故选D。
    期末预测
    三、期末预测,6篇,难度四星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自己的《竹石图》上。
    B.第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劲竹刚毅的性格。
    C.本诗借用竹子顽强、执着、坚韧的特点,歌颂那些刚正不阿、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人。
    D.最后一句中的“任”字,写出了竹子放荡不羁、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答案】1.郑燮 2.D
    【解析】1.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本诗的作者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2.本题考查诗歌理解。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写任凭刮东西南北风,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身骨仍然坚劲。“任”意思是“任凭”,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本项“写出了竹子放荡不羁、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有误;
    故选D。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本首诗歌的体裁是 ,“春城”指 。
    4.下面对韩翃的《寒食》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无处不”用双重否定烘托出春意浓浓、满城沉醉其间的富丽盛况。
    B.诗的第二句,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一个“斜”字,明写柳而暗写花。
    C.诗的第三句,一个“传”字,既是形象的动态描绘,又意味着依照等级次序,逐一分赐,封建制度下的等级森严昭然在目。
    D.诗的第四句,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袅袅的轻烟在王侯贵戚们的府第飘散开,表现出一派太平气象。
    【答案】3. 七言绝句 春天的京城 4.B
    【解析】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首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意为: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有误,“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故选项错误,“斜”描绘的是风,而不是花;
    故选B。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5.诗歌首联中的“ ”字写出了老友的热情,尾联中的“ ”字表明诗人深深地为田园生活所吸引,率真地表示重阳节再来相聚。
    6.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的画面。
    【答案】5. 邀 还 6.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解析】5.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首联的意思是: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去他乡村田家玩。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无渲染,开门见山,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
    尾联的意思是: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来这里观赏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还”给人以现在意犹未尽之感,表明诗人已被田园吸引。
    6.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按照诗歌意象及意境,加上合理的想象描绘即可。
    示例:绿树苍翠,错落有致,把村庄轻轻地环绕起来,渺渺青山,远远地横斜在村落四周,使整个画面看起来幽远淡雅。
    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小题。
    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7.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首句,点明了天气是“胜日”,地点是“泗水滨”,事情是“寻芳”,后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B.这是一首哲理诗,说明春天之所以很容易辨认,是因为春天具有焕然一新的面容和万紫千红的特征的道理。
    C.细究朱熹其人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可见诗中的“酒水”应暗指孔门,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D.这首诗中,诗人用“万紫千红”比喻孔学的丰富多彩,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和美好景致的春风。
    8.这首绝句,我们也可以从游春诗的角度来解读,写春游踏青,清新宜人。请围绕三、四句,具体描写春游所见,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
    【答案】7.B 8.运用修辞描写出春天特点,体现“春风”“万紫千红”即可。
    【解析】7.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B.有误,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所以,本项中的“说明春天之所以很容易辨认,是因为春天具有焕然一新的面容和万紫千红的特征的道理”来解释是哲理诗的原因是错误的;
    故选B。
    8.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画面描绘。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意思是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地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东风:古诗中的东风通常代指春天的风,常象征如春天积极美好、欢欣的情感,或是闲愁相思。这首诗中作者借东风写出了春天百花齐放、美丽繁盛的一派美景,表现出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按照题干要求,运用修辞描写出春天特点,体现出“春风”“万紫千红”即可。
    示例:初春时节,潮润的微风吹来,那混合着花草泥土清香的气息,直钻人心,让人像痛饮甘露似的感到陶醉、清爽。天上,空中,脚下,四处氤氲着阵阵花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9.下列对这首诗的诗句分析、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咏物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咏马、赞马或者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和远大抱负。
    B.“沙如雪”“月似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出一幅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沙如雪”从视觉和触觉的角度写出沙场的颜色和寒冷的感觉,“月似钩”写出了月亮的形状。前两句单纯写景,并无深意。
    C.“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但以“何当”引出,无限期盼又无尽无奈,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叹。
    D.“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清秋”之时。草黄马肥,正好驱驰,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10.下列与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相近的一项是( )
    A.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答案】9.B 10.A
    【解析】9.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B.有误,一、二句意思是: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中的“钩”是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含有思战斗之意。联系背景,即可知此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个比喻,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
    故选B。
    10.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和情感把握。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A.出自唐代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五》。解释: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佩戴武器,去收复黄河南北被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呢?赏析:此句是一个设问句,“何不”二字加强了反诘的语气,顿挫激越,直抒胸臆,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
    B.出自唐代王维的《使至塞上》。解释: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黄河边上落日浑圆。赏析:此句描写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C.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解释: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赏析: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
    D.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解释: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赏析:此句写石灰岩的开采,要经过石工们“千锤万击”,以拟人化的笔法,写出其面临一切严酷考验时镇定自若的神态,表现出志士仁人视死如归的壮志和坚贞不屈的精神。
    故选A。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1.“竹石”的意思是指
    12.下列对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咏物诗的作者是清代的郑板桥。
    B.这首诗巧妙赞美了竹子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C.这首诗也是诗人面对艰难困苦,宁折不弯的自我写照。
    D.“任”字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傲慢的精神风貌。
    【答案】11.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12.D
    【解析】11.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
    《竹石》是清代书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题画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用拟人手法形容竹子的扎根于散乱、破碎的岩石之中,不怕土薄石坚,基础不牢,却像锋牙利齿一般,一旦咬定就不放松。“咬定”写其坚定不移的形态,“立根”言其本性孤高而不随俗,可见其扎根之深且稳。“原”字有推其根源之意,正因为此竹“立根原在破岩中”,以青山为家,才生长得更为坚劲挺拔。根据内容可知,竹石是指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任”字写出了翠竹不惧恶劣环境的磨炼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傲然挺立;但是没有“傲慢”的意思;
    故选D。

    相关试卷

    专题06 现代文阅读(期中经典好题15篇)-备战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6 现代文阅读(期中经典好题15篇)-备战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共39页。

    专题06 现代文阅读(期中经典好题15篇)-备战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专题06 现代文阅读(期中经典好题15篇)-备战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原卷版),共22页。

    专题02 古诗词鉴赏(最新期中好题)15首-备战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原卷版:

    这是一份专题02 古诗词鉴赏(最新期中好题)15首-备战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