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课件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读题目,宋朝理学鼻祖,北宋五子之一,为官公正清廉,哲学家,理学家,文学家,周敦颐,作者介绍,周敦颐相关事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讲究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与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主要作品有《周元公集》《通书》《爱莲说》等。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周敦颐来到星子(现已撤销,原为江西省九江市下辖县)任南康知军。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茶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爱莲花之高洁,感宦海之混沌,于是写下散文《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译文】晋朝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1、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 陶渊明《饮酒·其四》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陶渊明《饮酒·其五》3、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 陶渊明《和郭主簿·其二》4、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陶渊明《和郭主簿》5、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译文】自唐朝以来,社会上的人(都)非常喜爱牡丹。
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
【译文】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的越远就越清芬;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译文】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译文】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芳草鲜美(补充陶渊明《桃花源记》)
(形容词,读xiǎn,少)
(形容词,读xiān,鲜艳)
(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作动词,清香)
古义: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名词用作动词,生蔓、长枝
①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判断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
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应为“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省略句,谓语“濯”前面省略了主语“莲”。
——情境式学习《爱莲说》
请注意,您已进入“种田之我在北宋种莲花”游戏……
游戏即将开始,请问各位玩家是否继续,请选择。
需接受成功通关玩家的所有惩罚
你已成功“重生”,目前你所在的地方是江西星子县北宋诗人周敦颐家中。55岁的周敦颐因酷爱莲花,现决定在军衙修建一池莲花。
你因审美在线,种植技术十分了得,周敦颐便邀请你为他完成心愿……
在种植前,周敦颐对你提出了种植要求,请你仔细揣摩,圆满完成种植任务。
1.阅读课文,找出种植莲花的要求。(找出周敦颐爱莲的句子)
2.他从莲花的种植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请你仔细分析并认真种植。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长于泥潭,却不染杂物;清新脱俗
不被污浊的环境影响;不因环境美好而不自持
枝干中空,外形挺拔且无藤蔓枝干;香味清新且传播远
池塘莲花皆挺拔直立,离观赏点留一段距离
花梗通达笔直不旁逸斜出芳香
洁净与笔直挺立独立清高
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
象征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
象征君子独立高洁,洁身自好,令人尊敬
君子的特点(莲=君子)
周敦颐爱莲是爱莲的品徳,即是爱君子所具有的品徳。
在你不懈努力之下,不仅达到种植要求,这一池子的莲花更让周敦颐称赞不已。他当即决定举办一场“赏花宴”,宴请他的好友参观“莲花池”,并广邀爱花人士带上自己最喜爱的花卉,进行“百花比拼”。
这时,远在各个朝代的“爱花使者”纷纷慕名而来,他们带上自己最爱的花卉和参赛词前来参赛。
《赏花宴之百花比拼》参赛名单
“百花比拼”经过一轮角逐,最终有三位诗人进入总决赛,他们为争夺决赛第一名,进行再次阐述。
《赏花宴之百花比拼》决赛名单
陶渊明陈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采菊花、感受生活,宁静安逸。)
《赏花宴之百花比拼》决赛陈述
刘禹锡陈述:池上芙蕖净少情。(池中的荷花清雅清静缺缺少情韵)
请结合课文,分析周敦颐是如何陈述的?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指出对于菊花的看法:象征隐世者,离世隐居,忠诚高洁。
指出对于牡丹的看法:雍容华贵,绚丽多姿,象征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追名逐利之辈。
指出对于莲花的看法:行为正直的君子,高洁典雅,身居浊世,洁身自好。
指出隐世者少,追名逐利者多,像莲花一样品行高洁的“君子”的人,除了自己还有哪些人?少之又少。(升华回答)
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从反面衬托莲花。
照应上文“予独爱莲”,慨叹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他以莲自喻,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托物言志: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将人的思想引向更广阔更深远的天地。拟人:赋予莲一种高洁的品格,将莲赋予人的性格,人的气质,人的品格。
在你的帮助下,众人纷纷对周敦颐表示赞同,最终,周敦颐荣获“百花比拼”第一名。
至此,人们不仅了解到周敦颐不愿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和鄙视态度,也有更多人因他而爱上莲花。他的诗篇《爱莲说》永久流传……
知识拓展——“莲”的象征
①爱情之花: “莲”与“怜”,“荷”与“合”“和”, “藕”与“偶”,等,都是谐音相关。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都是跟爱情有关的。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这里“莲子”即“怜子”,“青”即“情”,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思念的绵长和爱情的纯洁。孟郊的《怨诗》:“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以滴泪成池,泪淹芙蓉,见证爱情,抒发女主人公愁苦深重的相思之情。
②君子之花: 周敦颐说,“莲,花之君子者也”。隋•弘执恭《秋池一株莲》“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诗人笔下的莲花,独立坚强,令人钦佩。宋代诗人苏辙更为追慕莲的高洁:“白莲生淤泥,清浊不相干”《盆池白莲》,“开花油水中,抱性一何洁”《和文与可菡萏轩》。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爱莲说教学ppt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文言文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②舒缓一些读,④读出感情,爱莲说,主旨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爱莲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爱莲说课文配套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爱莲说,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晋陶渊明独爱菊,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