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学案,共7页。
7.1走进分子世界一.分子模型1、把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称分子(分子的直径约为10-10 m)2、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二.分子的运动 1.扩散现象: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 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从宏观角度)2、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从微观角度)3.扩散现象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举例:两个铅块压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r=r0 吸引力=排斥力,分子间作用力为0r排斥力,表现为吸引力2.不同状态的分子结构固态像上课的学生,液态像下课教室里的学生,气态像操场上的学生7.2静电现象 1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a.带电:经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我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b.摩擦起电的条件:相互摩擦的物体是由不同物质构成,而且要与外界绝缘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同的电荷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同的电荷3、电荷间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补充:排斥的一定是同种电荷,吸引的不一定是异种电荷,也可能是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4验电器a.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b.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片c.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d.张角越大反应所带电荷越多5.摩擦起电的实质: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6.接触带电a.相互摩擦的两物体带异种电荷。b.相互接触的两物体带同种电荷。7.静电现象的预防和应用a.避雷针 、油罐车上的金属链b.静电除尘、静电复印、静电植绒7.3探索更小的微粒 1.道尔顿原子理论模型的提出,说明分子可以再分。分为原子。2.汤姆生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可以再分。分为原子核和电子。提出了错误的原子“枣糕模型”。3.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类似行星绕日。4.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完成了原子物理研究上的一项突破性进展,开创了人类利用原子能的新时代。5.盖尔曼提出夸克的设想。认为质子和中子由一种理论上假设的“夸克”构成。7.4宇宙探秘一.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1.盖天说2、浑天说:3、托勒玫的地心说: 宇宙结构是以地球为中心的一系列同心圆行星体系4、哥白尼的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二、科学的宇宙观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它没有中心。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1)月亮围绕地球转动⑵地球等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转动⑶恒星也在运动。⑷太阳系和其他恒星、行星、弥漫物质等又组成了银河系(5)在银河系外,又有着许许多多的其他星系b.光年l.y.:光在真空中走一年所经过的路程1l.y.=9.461×1015m三.宇宙从何而来?1. 哈勃美国天文学家(1889-1953)首先发现了宇宙在膨胀的证据2.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3.谱线红移:光具有多普勒效应,当一个星系远离我们远去时,它的频率就会降低,它的谱线波长就会变长,也就是说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的“红移”8.1力 弹力一.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F)2.单位:牛顿(N)3.理解:a.要发生力的作用,至少需要2个物体。b.施加力的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叫受力物体。c.不接触的物体也能发生力的作用。(磁力,万有引力等)二.弹力1.弹力定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力图恢复原状,而对另一个物体施加的力,叫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2.产生条件:a.两物体要直接接触 b.要发生弹性形变(挤压或拉伸)3.大小:与形变程度和弹性强度有关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或与外力方向相反)三.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弹性形变与外力的关系:物体所受的外力越大,形变就越大四.测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1.结构:圆环 弹簧 指针 秤钩 刻度盘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的拉力与伸长的长度成正比F=K 3.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步骤:a.观察量程、分度值 b.校零c.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d.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补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秤钩处所受的拉力 五.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8.2重力 重力示意图一、重力与重力大小1、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G)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简称物重。3.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结论: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G=mg(g=9.8N/kg)g=9.8N/kg的物理意义: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4.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还与地理位置有关。二、重力的方向1.竖直向下 2.应用:重锤线 水平仪三.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1.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2.不规则物体采用悬挂法找重心。3.重心也有可能不在物体上。4.重心低,底盘大的物体更稳定。四.力的三要素:大小 方向 作用点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控制变量法)2.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力的三要素的图。a.作用点:线段的起点或终点b.方向: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c.大小:力的示意图旁边标出力的大小。五.重力势能: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8.3摩擦力一.摩擦力的种类:1,滑动摩擦力 2,滚动摩擦力 3,静摩擦力二.滑动摩擦力1.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阻碍它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3.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a.原理:二力平衡b.具体操作:将物体置于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f)c.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F=KF压)当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补充:改进方案的好处:易操作:木板不需要匀速直线拉动,(因为随便怎么拉滑动摩擦力大小都不变)易读数: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更方便,更准确)三.增大有益摩擦方法:a.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b.增大压力四.减小有害摩擦方法:a.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b.减小压力 c.变滑动为滚动 d.使接触面彼此分离五.静摩擦力1.定义:物体在将要运动时,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2.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静摩擦力大小:与它平衡的力相等。六:摩擦力产生条件:1.相互接触 2.相互挤压 3.接触面粗糙 4.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8.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同时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3.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4.应用:游泳:手推水,水推手 划船:船桨推水,水推船桨 直升飞机:螺旋桨向下推空气,空气向上推螺旋浆 火箭: 火箭向下推喷出来的燃气,喷出的燃气向上推火箭 拔河:拉力是相同的,摩擦力大的一方获胜9.1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互相平衡。3.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方法:忽略次要因素重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