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部分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B. 洗涤剂洗碗
C. 干冰用作制冷剂D. 制作叶脉书签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氯化钠配制生理食盐水,只是配制溶液过程,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
B、用洗涤剂洗碗只是将其杂质除掉,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则可作制冷剂,此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用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熄灭酒精灯B. 称量氢氧化钠
C. 滴加溶液D. 稀释浓硫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否则会引起火灾,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易潮解,具有腐蚀性,应在小烧杯中称量,故B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上方滴加液体,故C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故D正确;
故选D。
3. 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均一致的是
A. 汞 Hg 水银
B. 氢氧化钙 CaO 熟石灰
C. 碳酸钠 Na2CO3 小苏打
D. 乙醇 CH3COOH 酒精
【答案】A
【解析】
【详解】A、汞的化学式为Hg,俗称水银,名称、化学式、俗称均一致;
B.、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俗称熟石灰、消石灰,化学式错误;
C、碳酸钠的化学式为,俗称苏打、纯碱,俗称错误;
D、乙醇的化学式为或,俗称酒精,化学式错误。
故选:A。
4. 分类法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金属材料:生铁、硬铝、青铜
B. 复合肥:硝酸钾、硝酸铵、碳酸氢铵
C. 微量元素:钙、铁、锌
D. 酸:盐酸、硫酸、硫酸铜
【答案】A
【解析】
【详解】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生铁属于铁合金、硬铝属于铝合金、青铜属于铜合金,选项正确;
B、硝酸铵、碳酸氢铵中只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硝酸钾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选项错误;
C、钙元素属于常量元素,铁和锌元素属于微量元素,选项错误;
D、酸是由H+和酸根组成的一类化合物,盐酸和硫酸属于酸,但是硫酸铜是由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选项错误。
故选A。
5. 瑞德西韦(C27H35N6O8P)作为一种新型药物,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崭露头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瑞德西韦分子由五种元素组成B. 瑞德西韦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 一个瑞德西韦分子中含有77个原子D. 瑞德西韦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式的计算。
【详解】A、瑞德西韦由五种元素组成,而不是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
B、瑞德西韦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但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一个瑞德西韦分子中含有27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一个磷原子,共77个原子,故C符合题意;
D、瑞德西韦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最大,因此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结合化学式进行计算即可。
6.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不能是液体
B 饱和溶液升温后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C. 喝汽水后打嗝,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 水中加入蔗糖后,导电性明显增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A、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态,如食盐水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固体,白酒中的溶质是酒精这种液体,盐酸中的溶质是氯化氢气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其饱和溶液升温后会析出溶质,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喝汽水打嗝,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D、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向水中加入蔗糖,溶液中不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的导电性不会明显增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7. 下面是某同学学习笔记中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 打开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 向稀盐酸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D. 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无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向稀盐酸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和熟石灰混合研磨,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闻到刺激性气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 设计对比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B. 探究分子的运动
C. 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D. 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实验A中观察铅、锡和锡铅合金融化的快慢来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A不符合题意;
B、浓氨水中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可探究分子的运动,B不符合题意;
C、实验C中变量不唯一,应用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C不能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C符合题意;
D、纯铜和黄铜相互刻划,可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溶质均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剂中
B. 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盐酸
C. 浓硫酸和氢氧化钠都有吸水性,都可以用来干燥二氧化碳
D. 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水中发生解离的酸、碱、盐,溶质均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在水中不发生解离的物质,如蔗糖、酒精等物质在水中以分子的形式分散到溶剂中,选项错误;
B、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氢氧化钠不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选项错误;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如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发生结晶后,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则剩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选项正确,故选D。
10. 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甲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乙、丙、丁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气反应。丁盐的水溶液可用丙制的容器盛放,但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甲>乙>丁>丙
B. 丙>丁>乙>甲
C. 丙>乙>丁>甲
D. 乙>丁>丙>甲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甲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知,甲最不活泼,由丁盐能与乙反应但不与丙反应知,乙的活动性最强,丙的活动性比丁弱,综上所述,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乙>丁>丙>甲;故选D。
11. 下列物质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熟石灰微溶于水,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 铝有导热性,可用于制电线
C. 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可用于去除油污
D. 盐酸有挥发性,可用于除铁锈
【答案】C
【解析】
【详解】A、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所以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对应关系不正确;
B、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可用于制电线,不是因为铝具有导热性,故对应关系不正确;
C、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所以可用于去除炉具上的油污,故对应关系正确;
D、盐酸能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可用于除铁锈,故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C。
12. 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 KNO3B. CO(NH2)2C. KClD. Ca3(PO4)2
【答案】A
【解析】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详解】A、KNO3中含有钾元素、氮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B、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C、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D、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下列物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金刚石B. 玻璃钢C. 有机玻璃D. 不锈钢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塑料。
【详解】A、金刚石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A不符合题意;
B、玻璃钢为复合材料,故B不符合题意;
C、有机玻璃为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C符合题意;
D、不锈钢为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食用蔬菜可补充维生素
B. 炒菜时使用铁强化酱油可预防贫血
C. 甲醛溶液可大量用于海鲜的防腐
D. 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期,要均衡营养食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答案】C
【解析】
【详解】A、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使用果蔬可补充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B、铁强化酱油含铁元素,炒菜时使用铁强化酱油,可以补充铁元素,可预防缺铁性贫血,故选项正确;
C、甲醛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海鲜(食品)防腐,故选项错误;
D、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期,均衡营养能保证不会缺乏任一营养物质,有利于身体健康,故选项正确。
故选C
15.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A. CuO→CuCl2→Cu(OH)2B. H2SO4→HCl→HNO3
C. NaCl→NaNO3→Na2SO4D. K2CO3→K2SO4→KOH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化铜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该选项能够一步反应实现;
B、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盐酸和硝酸银反应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该选项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C、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硝酸钠不能一部转化成硫酸钠,该选项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D、碳酸钾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二氧化碳,硫酸钾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钾,该选项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综上所述:选择C。
二、多选题(本小题共5题,每题有1到2个正硧答案,共10分。多选、错选、不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
16. 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解:pH为12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A、、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与碱性溶液中的能结合成水和氨气,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碱性溶液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7. 基本概念是化学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下列对某些基本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B. 活泼金属和酸反应有气体产生,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
C. 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AB
【解析】
【详解】A、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生成物中有单质和化合物,但是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故理解正确;
B、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可能是活泼金属、碳酸盐,故理解正确;
C、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都是有机物,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理解不正确;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理解错误。
故选AB。
18. 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等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和NH4NO3固体
B. 分别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
C. 向部分变质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 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答案】CD
【解析】
【详解】A、向等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NaOH和NH4NO3固体,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温度分别升高、降低,一段时间后温度恢复至常温,故选项图像错误;
B、分别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若消耗稀硫酸的质量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根据反应关系、可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铁的小,因硫酸过量,最终镁消耗的稀硫酸多,生成的氢气多,拐点高些,故选项图像错误;
C、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滴加稀盐酸,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开始时不会生成气体,氢氧化钠消耗完,稀盐酸再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气体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像正确;
D、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硝酸钡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产生沉淀,故选项图像正确。
故选CD。
19. 下列除杂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用在空气中点燃的方法,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Fe2O3和Fe均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碳酸钾能与过量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20. 某金属混合物由Mg、Al、Zn、Cu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6.5g该金属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可得到0.2g氢气,则该金属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的金属是
A. MgB. AlC. ZnD. Cu
【答案】C
【解析】
【详解】铜不与盐酸反应,Mg、Al、Zn、三种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由上述质量关系可知:
6.5g镁与铝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0.2g;
6.5g镁与锌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0.2g;
6.5g镁与铜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可能等于0.2g;
6.5g铝与锌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0.2g;
6.5g铝与铜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可能等于0.2g;
6.5g锌与铜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小于0.2g;
故该金属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锌,故选C。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21.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用化学用语填写:从宏观角度看,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从微观角度看,氯化钠和氯化钙中都含有的阴离子______;三个氮原子______。
【答案】 ①. Ca ②. Cl- ③. 3N
【解析】
【详解】人体中含量占前五位的元素是氧、碳、氢、氮、钙,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元素符号为Ca;氯化钠和氯化钙中都含有的阴离子是氯离子,符号为:Cl-;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三个氮原子的符号为3N。
22. 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1)用铁锅做饭是利用了铁的______性。
(2)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
(3)生活中常用84消毒液进行环境消毒。通常盛放84消毒液的容器是一种,具有链状结构的塑料,这种材料具有______(填“热塑性”或“热固性”)。
(4)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日益严重,请写出缓解“白色污染”的措施______。(答一点即可)
(5)航天服保暖层通常含有合成纤维、羊毛等材料,灼烧羊毛时有______气味。
【答案】(1)导热 (2)CO
(3)热塑性 (4)使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合理即可) (5)烧焦羽毛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锅能做饭,主要利用了铁的导热性。
【小问2详解】
一氧化碳有毒,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化学式为CO。
【小问3详解】
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加热时融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后又可以融化,这种材料具有热塑性。
【小问4详解】
减少废弃塑料的使用会缓解“白色污染”,如使用布袋等。
【小问5详解】
羊毛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23.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填空。
(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______。
(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欲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乙、丙饱和溶液,应保持温度在______。
(4)时,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答案】(1)丙=乙>甲
(2)1:3 (3)t1℃
(4)丙>乙>甲
【解析】
【小问1详解】
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丙=乙>甲;
【小问2详解】
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溶液的质量之比为50g:150g=1:3;
【小问3详解】
t1℃时,乙、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欲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乙、丙饱和溶液,应保持温度在t1℃;
【小问4详解】
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甲>乙>丙,则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丙>乙>甲,所以t3℃时100g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因为降温后溶剂的质量不变。
24. 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1)若反应后所得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填写化学式)。
(2)若向所得的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现象,则滤液中一定有______。
(3)反应后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硝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
【答案】(1)Ag、Fe
(2)硝酸锌 (3)小于
【解析】
【分析】金属活动性是:锌比铁活泼,铁比银活泼,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如果锌不足,则铁再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
【小问1详解】
若反应后所得滤液呈无色,说明了铁未参加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Fe;
【小问2详解】
向所得的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现象,说明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银,由于硝酸银首先和金属锌反应,因此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
【小问3详解】
根据反应关系、可知,每65份质量锌能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溶液质量减少151份,每56份质量的铁能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溶液质量减少160份,所以反应后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小于原硝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
25. 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通过冶炼铁矿石可以得到铁。高炉是工业炼铁的主要设备(如图)。
(1)高炉炼铁中,焦炭作用是:______。(答一点即可)
(2)写出高炉中以赤铁矿为原料得到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高炉炼铁得到的产品是生铁,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性能不同的原因______。
【答案】(1)提供热量##提供还原剂
(2) (3)含碳量不同
【解析】
【小问1详解】
碳燃烧放热,且碳生成生成二氧化碳,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则高炉炼铁中,焦炭的作用为提供热量和还原剂。
【小问2详解】
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生铁和钢都为铁合金,但由于它们的含碳量不同,其性能不同。
26. A~H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E分别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B、C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A是黑色固体,B的溶液为蓝色,可与石灰乳配制农药波尔多液。E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G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液体物质。图中“—”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
(1)C的化学式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反应。
(3)汽水中存在反应③,汽水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______色。
【答案】(1)Cu(OH)2
(2) ①. Fe+CuSO4=Cu+FeSO4 ②. 置换
(3)红
【解析】
【分析】B的溶液为蓝色,可与石灰乳配制农药波尔多液,B是CuSO4,CuSO4属于盐;A是黑色固体,与B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A是CuO,CuO属于氧化物;E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E是金属单质Fe;G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液体物质,G是H2O,H2O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E能转化为F,F是H2;CuO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H与H2O能反应,H是CO2;C中含铜元素,由CuSO4转化而来,C是Cu(OH)2,Cu(OH)2属于碱;D应是酸,常见的HCl或 H2SO4均可,代入框图验证,符合转化关系,推断正确。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C是氢氧化铜,化学式为Cu(OH)2;
【小问2详解】
反应②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此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小问3详解】
汽水中存在反应③是CO2+H2O=H2CO3,碳酸显酸性,所以汽水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四、实验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27. 下列实验中都用到了相同的仪器玻璃棒,请说出玻璃棒的作用。
(1)实验A中玻璃棒作用______。
(2)实验B中玻璃棒作用______。
(3)实验C中玻璃棒作用______。
(4)实验D中玻璃棒作用______。
【答案】(1)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引起液滴飞溅
(2)搅拌,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充分反应 (3)搅拌,加速溶解 (4)引流
【解析】
【小问1详解】
A为蒸发,其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而引起液滴飞溅。
【小问2详解】
实验B中,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使氢氧化钠和盐酸充分接触,反应更充分。
【小问3详解】
实验C为溶解,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加速溶解。
【小问4详解】
实验D为过滤,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
28. 某同学欲配制12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g。
(2)图示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3)若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若称量氯化钠固体时托盘天平指针向右偏转,则应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5)若用25%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该溶液,需25%的氯化钠溶液______g。
【答案】(1)12 (2)②④⑤③①
(3)偏小 (4)继续添加氯化钠
(5)48
【解析】
【小问1详解】
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20g×10%=12g;
【小问2详解】
配制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装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④⑤③①;
【小问3详解】
若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小问4详解】
若称量氯化钠固体时托盘天平指针向右偏转,则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应该继续添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
【小问5详解】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需要25%的氯化钠溶液质量为。
29. 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块状石灰石、稀硫酸、稀盐酸、浓盐酸、棉花以及下列仪器及装置。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利用装置A制氧气还需改进的地方是______。在上述收集气体的装置中,不能用于收集氧气的是______(填代号)。
(3)实验室常用装置B和______(填药品名称)制取C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使用装置F作为制取CO2的发生装置。与装置B比较,除了利用废物的优点外,请写出其他一个优点______,该装置使用铜丝网面不使用铁丝网盛放固体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若用装置G来干燥制取的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口进入。
【答案】(1)长颈漏斗
(2) ①. ②.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③. D
(3) ①. 块状石灰石、稀盐酸 ②. ③.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④.
(4)b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题目中给出的药品能制取氧气的是高锰酸钾,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高锰酸钾制氧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的物质进入导管,故利用装置A制氧气还需改进的地方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在上述收集气体的装置中,不能用于收集氧气的是D,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无法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小问3详解】
实验室常用装置B和块状石灰石、稀盐酸制取CO2,该反应为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装置中的铜丝网中装的药品是块状石灰石,则可以通过上下移动铜丝网控制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的接触,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该装置不能使用铁丝网盛放固体,因为铁也会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故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G装置为装有浓硫酸的万用瓶,干燥二氧化碳需要将气体通入到溶液中,则气体应该从b口进入。
30.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中铁钉生锈,B、C铁钉无明显变化,通过对比A、C中的现象,可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______接触。
(2)实验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实验三:该实验所体现的微观实质是______。
(4)若实验四成功,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本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__。
【答案】(1)水 (2)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合理即可)
(3)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合理即可)
(4) ①. 红棕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 ②.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解析】
【小问1详解】
A中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B中铁钉只与水接触,不生锈,C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不生锈,A、B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A、C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
【小问2详解】
由实验现象可知,碘不溶于水,但是能溶解于汽油中,本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小问3详解】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小问4详解】
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玻璃管中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需要尾气处理。
31. 学习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实验探究完碱的化学性质后,将甲、乙、丙中的无色溶液均倒入洁净的废液缸,发现废液明显变浑浊且呈红色。同学们很好奇,于是接着进行了下列的拓展学习与探究。
【反思交流】
(1)小组同学做甲图所示实验时,当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即停止了滴加稀盐酸,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做乙图所示实验时,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废液呈红色,说明废液显___________性。废液变浑浊,是因为倾倒前丙中的溶液含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
【拓展问题】
使废液变成红色的物质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一:只有Na2CO3
猜想二:只有NaOH
猜想三:NaOH和Ca(OH)2
猜想四:NaOH和Na2CO3
你认为以上猜想中,不合理的是猜想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CaCl2溶液呈中性。
【验证猜想】
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少量废液缸中的上层红色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后,发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仍为红色,由此证明了猜想___________成立。
【答案】 ①. ②. 小气球逐渐变大 ③. 碱 ④. Ca(OH)2 ⑤. 一 ⑥. 四
【解析】
【详解】反思交流:
(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做乙图所示实验时,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装置内的气体减少气压降低,因此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小气球变鼓,故现象是小气球逐渐变大;.
(2)因为废液中有酚酞试液,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因此此时溶液显碱性;由于实验乙中生成了碳酸钠,而碳酸钠能和丙中的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说明倾倒前丙中的溶液含有剩余的氢氧化钙,故填:;
做出猜想:
甲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因当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即停止了滴加稀盐酸,所以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甲中有酚酞和氯化钠。乙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过量,则乙中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根据反思交流可知,丙中氢氧化钙过量,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丙中是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则混合后(除酚酞外)一定有不发生反应的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能有一种剩余。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都为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所以使废液变成红色的物质一定有氢氧化钠,所以不合理的是猜想一。
验证猜想:
根据正确的猜想可知,一定有氢氧化钠,只需判断溶液中是否有碳酸钠或氢氧化钙即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如判断存在其中的一种则一定没有另外一种。根据题意加入氯化钙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由此证明猜想四成立。
五.计算题(共10分)
32. 生活中常用到一种免洗手消毒凝胶,其中含有正丙醇(化学式为)。
(1)正丙醇属于______(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2)正丙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
(3)正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
【答案】(1)有机化合物
(2)3:8:1 (3)3.2
【解析】
【小问1详解】
正丙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小问2详解】
由正丙醇(化学式为)可知,正丙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8:1;
【小问3详解】
正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33. 某同学取和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溶液,向其中加入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下列问题。
(1)的值是______。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7.5g
(2)解:设混合物中碳酸钾的质量为,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为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像可知,;
【小问2详解】
见答案选项
物质
除杂方法
A
在空气中点燃
B
加入过量稀盐酸
C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溶液
加入过量溶液、过滤
2024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部分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部分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部分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部分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部分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部分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4页。
2024年安徽省池州市部分校中考联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池州市部分校中考联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安徽省池州市部分校中考联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安徽省池州市部分校中考联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