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训练专题04 工艺流程(专题训练)(含解析)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607744/0-171292481131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训练专题04 工艺流程(专题训练)(含解析)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607744/0-171292481135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训练专题04 工艺流程(专题训练)(含解析)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607744/0-171292481137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训练专题(含解析)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训练专题04 工艺流程(专题训练)(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训练专题04 工艺流程(专题训练)(含解析),共16页。
1.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利用太阳能可将甲烷在高温熔融盐环境中转化为H2,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过程中,只有Zn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B.过程①的化学反应为 SKIPIF 1 < 0 SKIPIF 1 < 0 SKIPIF 1 < 0
C.理论上过程①与过程②中产生H2的质量比为2:1
D.当参加反应的CH4与H2O质量比为8:9时,理论上可不补充ZnO
【答案】CD
【解析】根据反应原理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原理主要由两个反应,过程①的化学反应为 SKIPIF 1 < 0 ,过程②的化学反应为 SKIPIF 1 < 0 SKIPIF 1 < 0 ,该反应原理为 SKIPIF 1 < 0 。
【详解】
A、根据反应原理为 SKIPIF 1 < 0 可知,只有C、H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过程①的化学反应为 SKIPIF 1 < 0 ,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过程①的化学反应为 SKIPIF 1 < 0 ,过程②的化学反应为 SKIPIF 1 < 0 SKIPIF 1 < 0 ,理论上过程①与过程②中产生H2的质量比为2:1,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该反应原理为 SKIPIF 1 < 0 ,当参加反应的CH4与H2O质量比为8:9时,理论上可不补充ZnO,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D。
2.一种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 SKIPIF 1 < 0
B.理论上每生成2gH2,同时生成32gO2
C.反应Ⅲ中生成SO2和O2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反应I、Ⅱ和Ⅲ在反应前后均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
I2+SO2+2H2O=2HI+H2SO4,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反应III的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据此解答。
【详解】
A、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反应I生成HI和H2SO4的分子个数比为2:1,根据反应II和反应III方程式可知,2个HI分子能生成1个氢气分子,而1个H2SO4分子只能生成0.5个氧气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比值为2:1,设生成的氧气质量为x,
SKIPIF 1 < 0 ,x=16g,则生成2g氢气的同时生成16g氧气,符合题意;
C、根据反应III的化学方程式,生成SO2和O2的分子个数比为2:1,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反应I中碘元素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改变,反应II中氢元素和碘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均改变,反应III中氧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改变,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为了将混有硫酸钾、氯化钙、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的氯化钾提纯,得到纯净的氯化钾溶液,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流程如下:
请根据以上流程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除去碳酸氢铵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④中加过量碳酸钾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设计方案是否严谨?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加热混合固体 (2)除去Ca2+和 Ba2+(或除去原有的CaCl2和剩余的BaCl2) (3)不严谨,加入的过量的 K2CO3未除去,制得的氯化钾溶液不纯净
【解析】(1)依据题给信息“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可知,步骤①是除去碳酸氢铵,则应采取“加热”的方法。(2)通过步骤①后,残留物是氯化钙、氯化钾、硫酸钾的混合物,加足量水后得到三种物质的水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目的是除去硫酸钾;则悬浊液中除硫酸钡外,还有氯化钙、氯化钾和氯化钡,因此步骤④加入碳酸钾的目的是除去原有的CaCl2和剩余的BaCl2,即除去Ca2+和 Ba2+。(3)步骤④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钾后,过滤所得滤液是氯化钾和碳酸钾的混合物,再进行加热煮沸,由于K2CO3受热不分解,所以并不能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钾,故该设计方案不严谨。
4.某合金主要成分为Zn、Fe、Cu及这三种金属的少量氧化物。利用该合金制成的机械零件废弃物得到高纯度ZnO,其部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
(1)滤渣I中一定有 。
(2)加酸溶解废弃物时,需要通风并远离火源,其原因是 。此过程中Zn还能起到除铜作用,除铜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属 (填基本反应类型)。
(3)焙烧Zn(OH)2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铜;(2)生成的氢气具有可燃性;Zn+CuSO4=ZnSO4+Cu;置换反应;
(3)Zn(OH)2ZnO+H2O。
【解析】(1)由于铜不和硫酸反应,所以滤渣I中一定有铜。(2)加酸溶解废弃物时,需要通风并远离火源,其原因是锌和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具有可燃性,遇到明火会燃烧甚至爆炸。此过程中Zn还能起到除铜作用,除铜,是指铜的氧化物和硫酸形成的硫酸铜,所以是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CuSO4=ZnSO4+Cu,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的特征,属置换反应。(3)焙烧Zn(OH)2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锌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OH)2ZnO+H2O。
5.用废弃的金属镁、铁、铜制取重要化工原料MgSO4的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1)操作①中被磁铁吸引的金属A是 ;金属B是 。
(2)操作a的名称是 ;在操作a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 。
(3)写出步骤②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实验步骤②中除选用稀硫酸外,还可选用下列试剂 (填序号)。
A.硫酸铜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硝酸银溶液
(5)小红要探究镁和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快慢,不需要控制的量是 (填序号)。
A.两种金属的形状 B.硫酸的质量分数 C.反应容器的大小 D.反应的初始温度
【答案】(1)铁;铜;(2)过滤;引流;(3)Mg+H2SO4═MgSO4+H2↑;(4)A;(5)C。
【解析】(1)操作①中被磁铁吸引的金属A是铁;金属B是铜。(2)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
在过滤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3)步骤②中,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Mg+H2SO4═MgSO4+H2↑。(4)实验步骤②中除选用稀硫酸外,还可选用硫酸铜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铜和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5)小红要探究镁和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快慢,需要控制的量是种金属的形状,硫酸的质量分数,反应的初始温度,不需要控制的量是反应容器的大小。
6.食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盐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人们很早就发现,从海里,盐湖里、盐井里和盐矿里,都能够开采出食盐。
(1)《汉代古火井碑序》记载:“诸葛丞相躬莅视察,改进技法,刳斑竹以导气(气指沼气),引井火以煮盐”,请写出文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通过晾晒海水可以得到粗盐和卤水,上图为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在结晶池中,继续风吹日晒,海水会变成食盐的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析出粗盐后,母液中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请根据下表回答:
①60℃将100gKNO3溶解在100g水中,然后降温到40℃,降温后析出固体的质量是________g。
②KNO3和NaCl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
③如下图所示,要使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试剂A是__________。
A.生石灰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固体 D.氯化钠固体
【答案】(1) SKIPIF 1 < 0
(2) 饱和 不变
(3) 36.1 20℃—30℃ 硝酸铵##NH4NO3
【解析】
海水引入蒸发池,蒸发后进入结晶池,继续蒸发结晶析出晶体得到粗盐和母液,粗盐提纯得到精盐,母液可以继续提取多种化工产品。
(1)文中涉及到反应为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SKIPIF 1 < 0 ;
(2)在结晶池中,继续风吹日晒,海水会变成食盐的饱和溶液,继续蒸发,会析出晶体;析出粗盐后,母液仍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3)①6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4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将100gKNO3溶解在100g水中,然后降温到40℃,降温后析出固体的质量是100g-63.9g=36.1g。
②由表格可知,20℃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溶解度,30℃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溶解度,故KNO3和NaCl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20℃—30℃;
③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要使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试剂A是硝酸铵,硝酸铵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降低,硝酸钾晶体析出。
7.海水是一种重要资源。某化工厂利用海水制纯碱,其主要化工流程如下:
(1)步骤Ⅰ采用蒸发结晶方法理由是___________。
(2)步骤II除杂中,常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物理方法,即用NaCl溶液浸洗粗盐,溶解除去其中的可溶性杂质,则浸洗溶液应选用NaCl的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二是化学方法,操作步骤依次为:加水溶解→加过量试剂①→加过量试剂②→过滤→加适量盐酸,以下试剂①②组合选用合理的是____________。
A.①Na2CO3 ②Ca(OH)2 B.①Ca(OH)2 ②Na2CO3
C.①KOH ②Na2CO3 D.①Na2CO3 ②NaOH
(3)步骤IV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在得到NaHCO3晶体的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步骤V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5)步骤V “循环”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答案】(1)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小
(2) 饱和 BD
(3) 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引流
(4) SKIPIF 1 < 0 分解反应
(5)提高CO2的利用率,节约资源
【解析】
(1)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故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晶体;
(2)
要除去粗盐中氯化镁和氯化钙,应选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氯化钠不能溶解,而氯化钙和氯化镁可以溶解而除去;
A、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可以除去氯化钙,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过量的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加入盐酸过量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钙和氯化钠混合在一起,产生新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B、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可以除去氯化镁,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过量的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加入盐酸和生成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过量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该方法可以除去氯化钙和氯化镁杂质,符合题意;
C、氯化镁和氢氧化钾反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钾,氯化钾和氯化钠混合在一起,产生新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可以除去氯化钙,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可以除去氯化镁,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可以被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故该方法可以除去氯化钙和氯化镁杂质,符合题意;
故选BD;
(3)
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先通入氨气,可以增大氨水的浓度,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故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在得到NaHCO3晶体的操作是过滤,故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4)
步骤V反应是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
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三种,故为分解反应;
(5)
步骤V “循环”的是二氧化碳,这样可以提高CO2的利用率,节约资源。
1.(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1)守住良田沃土,保障粮食安全。
①土壤酸化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要改良酸化土壤,可选用的物质为_______。
A.KNO3 B.熟石灰 C.稀硫酸
②某农田改良后pH为5.4,该地区常见农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如下:
该农田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_。
③化肥和农药对农业增产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用
B.磷酸二氢铵(NH4H2PO4)属于复合肥料
C.为增加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④碳酸氢铵(NH4HCO3)需密封保存于阴凉处,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
(2)科技创新,开辟产粮新路径。
我国科学家利用CO2合成葡萄糖,该方案先用碳电还原法将CO2转化为醋酸,再利用微生物发酵获得葡萄糖。
①将CO2资源化利用,可减少_______效应。
②通电条件下,装置1中CO2分解成CO和常见单质X,X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③利用酵母菌等微生物将醋酸转化为葡萄糖时,温度不宜过高,原因是_______。
④理论上合成葡萄糖所需CO2与H2O的质量比为_______。
【答案】(1) B 茶树 C SKIPIF 1 < 0
(2) 温室 O2 防止酵母菌等微生物失去活性,不能发生转化 22:9
【解析】
(1)
①A、KNO3呈中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错误;
B、熟石灰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正确;
C、稀硫酸呈酸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错误。
故选B;
②某农田改良后pH为5.4,根据茶树pH为5.0-5.5,油菜pH为5.8-6.7,水稻pH为6.0-7.0,萝卜pH为7.0-7.5,茶树最适宜的土壤为微酸性,适宜该地区种植;
③A、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会产生氨气,降低肥效,草木灰为碱性物质,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B、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为增加农作物产量,不能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污染水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④碳酸氢铵(NH4HCO3)需密封保存于阴凉处,由于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产生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
(2)
①将CO2资源化利用,可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温室效应;
②通电条件下,装置1中CO2分解成CO和常见单质X,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前C、H原子个数分别为2、4,反应后C、H原子个数分别为2、2,则X的化学式为O2;
③利用酵母菌等微生物将醋酸转化为葡萄糖时,温度不宜过高,原因是防止酵母菌等微生物失去活性,不能发生转化;
④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的原理为 SKIPIF 1 < 0 可知,理论上合成葡萄糖所需CO2与H2O的质量比为 SKIPIF 1 < 0 。
2.(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海水中含有大量盐类,海水淡化是综合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产业。某种海水淡化装置允许水分子透过,阻止盐类透过。采用该装置淡化海水,可分别获得浓盐水和淡水。
(1)①进入淡化装置前的海水必须进行预处理,可用纯碱除去大部分钙盐和镁盐,写出纯碱与CaCl2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分离出的浓盐水是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③该方法除了用于海水淡化,还可用于_______。
A.硬水软化 B.污水处理 C.物质鉴别
(2)某工厂淡化海水后得到的浓盐水和淡水中盐类物质含量如下表(微量盐类忽略不计)。
国家规定居民生活用水中盐类物质总含量≤500mg·L-1,计算并推断所得淡水中盐类总含量_______生活用水的标准(填“达到”或“未达到”);该工厂一套淡化装置每小时产生浓盐水300L,其中含有NaCl_______kg。
(3)淡化海水所得的浓盐水中含大量MgCl2,可制备金属镁,主要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写出生成Mg(OH)2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
②浓盐水经过步骤1和2两步反应后又获得了MgCl2,设计这两步的目的是_______。
③图中未涉及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④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依据此现象可用镁制作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1) SKIPIF 1 < 0 混合物 A
(2) 达到 13.5
(3) SKIPIF 1 < 0 减少镁的损失 C 照明弹
【解析】
(1)
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
②分离出的浓盐水中含有两种或两者以上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③该方法除了用于海水淡化,可以除去溶液中大部分钙盐和镁盐,由于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化合物,所以该方法还可用于硬水软化,故选A;
(2)
① SKIPIF 1 < 0 ,国家规定居民生活用水中盐类物质总含量≤500mg·L-1, SKIPIF 1 < 0 ,故达标;
②浓盐水中氯化钠的含量为45.0 g‧L-1,该工厂一套淡化装置每小时产生浓盐水300L,其中含有NaCl的 SKIPIF 1 < 0 ;
(3)
①氢氧化钙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
②浓盐水经过步骤1将浓盐水中的镁离子全部转化为沉淀,步骤2是将氢氧化镁沉淀全部转化为氯化镁,设计这两步的目的是减少镁的损失;
③图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有: SKIPIF 1 < 0 、 SKIPIF 1 < 0 、 SKIPIF 1 < 0 、 SKIPIF 1 < 0 ,反应类型分别为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图中未涉及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故选C;
④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依据此现象可用镁制作照明弹。
3.(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可以从海水中制得粗盐,以粗盐水为原料综合利用的部分途径如下图所示:
(1)为除去粗盐水中的CaCl2、MgCl2和Na2SO4杂质,加入下列3种过量试剂的顺序依次可以是 (填字母序号);
A.Na2CO3、NaOH、BaCl2B.BaCl2、Na2CO3、NaOHC.NaOH、BaCl2、Na2CO3
(2)按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过滤后的滤液A中溶质有_______(填化学式):
(3)写出生成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在该流程中,是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的氨气,然后再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先通入过量氨气的目的是_______。
(4)若向分离出NaHCO3晶体后的母液B(含有NH4C1)中加入过量Ca(OH)2,则可获得一种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其化学式是_______。
【答案】(1)BC
(2)NaOH、Na2CO3、NaCl
(3) SKIPIF 1 < 0 使溶液显碱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4)NH3
【解析】
(1)
加入氯化钡时能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从而除去硫酸钠,加入碳酸钠溶液时能和氯化钙、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从而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能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得到滤液A后,调pH至中性,则为加入稀盐酸进行中和,目的是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依次类推,则加入试剂的顺序为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或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都可以达到除去杂质的目的。故选择BC。
(2)
按上题B选项加入试剂的顺序,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为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以及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3)
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在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再根据第四问可知母液B为氯化铵溶液,则在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先通入过量氨气的目的是使溶液显碱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4)
母液B(含有NH4C1)中加入过量Ca(OH)2,该反应生成氨气、氯化钙和水,题目信息中饱和食盐水和氨气、二氧化碳制取碳酸氢钠,则母液B与Ca(OH)2生成的氨气为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化学式为NH3。
4.(2022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尤其是抗腐蚀性能突出,被广泛用于火箭、导弹、航天飞机、船舶、化工和通信设备等。以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eTiO3)为原料制TiO2,再由TiO2制金属Ti的工艺流程如下:
(1)清洁能源甲醇(CH3OH)属于___________(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2)物质A是一种有毒的可燃性气体,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在高温和氩气条件下,金属镁和TiC14发生置换反应可生成Ti,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氩气能做保护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有机化合物
(2)CO
(3) SKIPIF 1 < 0
(4) TiCl4+ 2Mg SKIPIF 1 < 0 Ti+2MgCl2 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参加化学反应
【解析】
【分析】
钛铁矿和硫酸生成H2TiO3,H2TiO3加热转化为二氧化钛,二氧化钛和电解生成的氯气、焦炭反应生成四氯化钛和一氧化碳,四氯化钛和镁反应生成钛,一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甲醇。
(1)有机物为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以外的含碳化合物;由化学式可知,甲醇(CH3OH)属于有机化合物;
(2)TiO2和氯气、焦炭生成A,物质A是一种有毒的可燃性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为一氧化碳CO;
(3)由流程可知,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 SKIPIF 1 < 0 ;
(4)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在高温和氩气条件下,金属镁和TiC14发生置换反应可生成Ti,此外还生成氯化镁,该反应为TiCl4+ 2Mg SKIPIF 1 < 0 Ti+2MgCl2。氩气能做保护气的原因是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参加化学反应。
5.(2022年安徽省中考)某实践小组参观本地矿泉水厂,该厂矿泉水含钙、钾等矿物质,其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矿泉水中的钙、钾指的是______(填“元素“或“单质”)。
(2)活性炭过滤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
(3)超滤是利用薄膜(仅允许小分子和离子通过)进行物质分离的技术。若水源中含有下列物质,推测该流程中“超滤”的主要作用是除去______(填字母序号)。
A.难溶性大颗粒B.可溶性无机盐C.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
(4)臭氧的化学式O3的微观意义是______(写出1点即可)。
(5)生活中,你提倡饮用白开水还是矿泉水,理由是______。
【答案】(1)元素
(2)吸附作用或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B
(4)1个臭氧分子或1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
(5)提倡饮用矿泉水,因为相对于白开水矿泉水更安全。或提倡饮用白开水,因为矿泉水需要额外包装,浪费资源。合理即可。
【解析】
(1)矿泉水中的钙、钾指的是元素,而非具体的存在形式。
(2)活性炭过滤器中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起到吸附作用,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在过滤器中除去难溶性大颗粒,活性炭有吸附性,可以除去大颗粒分子,除去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则超滤主要作用是除去可溶性无机盐,故选B。
(4)化学式微观上表示1个分子,也可以表示该分子的微观构成。所以O3微观上表示1个臭氧分子,1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
(5)通过图中可知,矿泉水中除去了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也有灭菌过程,且保留了人体需要的钙、钾等矿物质,相对于白开水矿泉水更安全。同时,白开水也能达到正常的饮用需求,矿泉水运输等需要使用塑料包装,生活中会造成资源浪费。合理即可。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NaCl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KNO3
31.6
45.5
63.9
85.5
110
138
169
农作物
茶树
油菜
水稻
萝卜
pH
5.0-5.5
5.8-6.7
6.0-7.0
7.0-7.5
氯化钠
氯化镁
硫酸镁
硫酸钙
淡水
0.17
0.012
4.8×10-4
8.5×10-4
浓盐水
45.0
3.6
3.3
0.1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中考化学压轴专题训练-专题04推断类-框图推断题(含解析),共14页。
这是一份2024中考化学压轴专题训练-专题02图形类-工艺流程题(含解析),共17页。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升训练专题04 化学技巧性计算(含解析),文件包含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ppt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教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原卷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解析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