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训练专题06 科学实验探究(专题训练)(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训练专题06 科学实验探究(专题训练)(含解析)第1页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训练专题06 科学实验探究(专题训练)(含解析)第2页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训练专题06 科学实验探究(专题训练)(含解析)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训练专题06 科学实验探究(专题训练)(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训练专题06 科学实验探究(专题训练)(含解析),共23页。

    1.金属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必须保存在煤油中,因为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发生化学变化。小东在实验室把一块没用完的金属钠没有及时放回煤油中,一段时间后发现变成了一堆白色固体,于是对这堆白色固体的成分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提出问题】这堆白色固体现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钠在空气中能被氧化成过氧化钠(Na2O2),过氧化钠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作出猜想】猜想1:白色固体含有Na2O2猜想2:白色固体含有NaOH
    猜想3:白色固体含有___________,做出此猜想的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猜想2、3正确
    【实验反思】(1)上述实验探究中,有一个步骤是不合理的,它是步骤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为了检验白色固体是否含有NaOH,应该取少量步骤1所得溶液,先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再滴加酚酞试液,如果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含有NaOH。
    (2)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 碳酸钠##Na2CO3 SKIPIF 1 < 0 无气泡产生 稀盐酸(硫酸和硝酸) 2 Na2CO3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色 CaCl2(BaCl2等) SKIPIF 1 < 0
    【解析】
    作出猜想:
    根据资料可知钠可以在空气中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及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的物质是过氧化钠或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故猜想3:白色固体含有碳酸钠,故填:碳酸钠或Na2CO3; SKIPIF 1 < 0 ;
    实验探究:
    根据资料可知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由加水后结论是猜想1错误即不是过氧化钠,判断现象是:无气泡产生;根据实验2证明白色固体含有氢氧化钠,则实验3是验证是否含有碳酸钠,故根据实验结论为猜想3正确即有碳酸钠,实验现象是冒气泡,说明加入的试剂是酸溶液,故填:稀盐酸(硫酸和硝酸);
    实验反思:
    (1)由于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由试验3可知固体中由氢氧化钠,故实验2使酚酞变红的不一定是氢氧化钠,故实验2不合理,故填:2;Na2CO3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色;
    为了检验白色固体是否含有NaOH,应该先除去碳酸钠,在检验氢氧化钠,由碳酸钠能和钡盐溶液或是钙盐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故先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或是氯化钡,过滤后再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如果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含有NaOH,故填:CaCl2(BaCl2等)
    (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微专题复习时,围绕酸、碱中和反应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度学习。请你参与其中,按要求回答问题和开展探究。
    (1)下列选项的应用与中和反应的原理无关的是______。
    A.使用浓硫酸干燥CO2气体 B.使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服用含有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D.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2)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烧杯内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只含有CaCl2
    猜想二:含有CaC12、HCl和Ca(OH)2
    猜想三:含有______
    猜想四:含有CaCl2和HCl。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二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不同的实验方案,证明猜想四是成立的。
    请帮他们填写有关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反思与拓展】㈠要使烧杯内溶液的溶质只含有CaCl2,需要除去杂质,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某种物质,然后过滤,该除杂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
    ㈡为了验证猜想四中不含有Ca(OH)2,小智的方案是:取少量烧杯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即说明猜想四中不含有Ca(OH)2。你还有什么方案,请说出一种:取少量烧杯中溶液于试管中,______,即说明猜想四中不含有Ca(OH)2。
    ㈢结合如图,分析HCl和Ca(OH)2反应的实质:______。
    【答案】 A CaCl2和Ca(OH)2 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在溶液中不能共存,要发生反应 溶液变红色 铁锈逐渐溶解,溶液无色变黄色 锌粒、镁条(合理即可) CaCO3+2HCl=CaCl2+H2O+CO2↑ 加入氯化铁溶液,观察到没有沉淀产生(合理即可) H+和OH-结合生成水
    【解析】
    中和反应指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酸+碱→盐+水)。其实质是H+(氢离子)和OH-(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
    (1)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也不和二氧化碳反应,可以干燥CO2气体,但与中和反应无关;
    B、熟石灰化学名氢氧化钙,属碱类,使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酸碱中和反应;
    C、服用含有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反应方程式Al(OH)3+3HCl═AlCl3+3H2O,是酸碱中和反应;
    D、利用氧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反应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是酸碱中和反应。
    故选A。
    (2)猜想:
    猜想一:恰好完全反应时只含有CaCl2;
    猜想二:含有CaC12、HCl和Ca(OH)2;
    猜想三:氢氧化钙过量时含有CaCl2和Ca(OH)2;
    猜想四:盐酸过量时含有CaCl2和HCl。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二不合理,理由是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在溶液中不能共存,要发生反应。
    故填:CaCl2和Ca(OH)2;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在溶液中不能共存,要发生反应。
    进行实验:
    方案一: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色,故现象为溶液变红色。
    方案二:因为Fe2O3+6HCl=2FeCl3+3H2O,故现象为铁锈逐渐溶解,溶液无色变黄色。
    方案三:因为Zn+2HCl=ZnCl2+H2↑,产生气泡,故可加入锌粒或者镁条。(答案合理即可)
    反思与拓展:
    ㈠可以加CaCO3,和盐酸反应生成CaCl2,水与二氧化碳,由于CaCO3是难溶的,所以加过量没有关系,过滤掉就好了,该除杂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aCO3+2HCl=CaCl2+H2O+CO2↑;
    ㈡取少量烧杯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振荡,观察到没有沉淀产生,说明猜想四中不含有Ca(OH)2。(答案合理即可)
    ㈢HCl和Ca(OH)2反应的实质:氧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3.(1)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发生下列变化而变质:
    SKIPIF 1 < 0
    上述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某学习小组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了盖瓶盖,对其是否变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NaOH是否变质?
    【做出猜想】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猜想2:该溶液部分变质;猜想3:______。
    【制定计划】经老师初步探究,上述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NaHCO3。学生在老师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
    【进行实验】
    【表达交流】上述实验a中,可否将CaC12溶液可改为澄清石灰水,为什么?______。
    【思考评价】某一同学另取少量待测液,滴加几滴稀盐酸,发现没有气泡产生,他得出:该溶液没有变质,你认为他的说法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______。
    【答案】 SKIPIF 1 < 0 该溶液完全变质 SKIPIF 1 < 0 2 不可,如果用澄清石灰水,会产生NaOH,导致无法判断原来是否有NaOH存在或如有用澄清石灰水,会引入OH-,导致无法判断原来是否有NaOH存在(或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呈碱性,会干扰氢氧化钠的检验) 不正确 氢氧化钠可能是部分变质,少量的稀盐酸与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先发生了中和反应,不足以与碳酸钠反应
    【解析】
    (1)反应①是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
    [做出猜想]根据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和猜想2:该溶液部分变质,可推知猜想3为:该溶液完全变质;
    [进行实验]a、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
    b、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由上述实验可知该溶液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猜想2成立;
    [表达交流]不同意这种看法,是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合理即可);
    [思考评价] 根据此现象不能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其原因是:氢氧化钠可能是部分变质,少量的稀盐酸与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先发生了中和反应,不足以与碳酸钠反应。
    4.在学习完中和反应相关知识后,化学学习小组同学对实验室的两份溶液展开了相关探究,记录如下:在甲图中,A、B、C、D四点分别表示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混合物,图乙表示各溶液混合后的最高温度(所有溶液的起始温度均为22℃)。试回答下列问题:(甲图中A、B、C、D各点溶液混合后的对应温度如乙图所示)
    Ⅰ.探究酸碱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1)在C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________色。
    (2)反应中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D点对应的混合物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中离子有Na+、Cl-、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4)下列反应中微观本质与该小组探究反应本质相同的是______ (填序号)。
    ①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②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Ⅱ.探究上述反应后盐酸是否过量
    【实验设计】甲、乙、丙三组同学选取不同试剂设计出如下验证方案,并分别进行实验:
    【实验评价】
    (1)探究Ⅱ中,_______(填“甲”或“乙”或“丙”)组的实验结论错误。
    (2)写出乙组实验中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借助pH传感器探究酸碱反应,实验更直观。
    如图是石灰水与稀硝酸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①该实验是将稀硝酸滴入石灰水中
    ②该中和反应生成的盐属于硝酸盐
    ③a、b两点对应溶液中含有一种相同的溶质
    【答案】 紫 中和反应放热 SKIPIF 1 < 0 ② 过量 氧化铜或氢氧化铜 甲 SKIPIF 1 < 0 ②③
    【解析】
    Ⅰ.探究酸碱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A点10g稀盐酸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使80g溶液温度升高1℃;C点40g盐酸完全反应会使80g溶液温度升高4℃,所以盐酸完全反应。D点20g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使80g溶液温度升高2℃,所以40g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会使溶液温度升高4℃。所以C点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即C点盐酸和氢氧化钠正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显中性,在C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还显紫色。
    (2)酸碱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所以反应中溶液温度升高。
    (3)C点恰好完全反应,则40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与40g稀盐酸反应。D点为20g氢氧化钠溶液和60g稀盐酸反应,所以稀盐酸过量,则含有的离子为钠离子、氯离子、氢离子。
    (4)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是中和反应,本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①小苏打为碳酸氢钠与胃酸即盐酸反应是盐与酸反应,不是中和反应,①不符合题意;
    ②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酸反应中和酸性土壤,属于中和反应,②符合题意。故填②。
    Ⅱ.探究上述反应后盐酸是否过量
    实验设计:
    镁条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镁。取样,加入适量的镁条产生大量气泡,说明乙实验中稀盐酸过量;
    盐酸与氧化铜或氢氧化铜反应都生成蓝色的氯化铜溶液所以加入的是氧化铜或氢氧化铜。
    实验评价:
    (1)紫色石蕊溶液在酸性溶液中变红,所以探究Ⅱ中,甲组的实验结论错误。
    (2)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 SKIPIF 1 < 0
    实验拓展:
    ①由图像中数据的变化趋势可知,溶液的pH从小于7逐渐增大,所以该实验是将石灰水硝酸滴入硝酸中。①错;
    ②氢氧化钙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和水 ,硝酸钙属于硝酸盐。②正确。
    ③a、b两点对应溶液中含有一种相同的溶质硝酸钙。③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②③。
    1.(2021•广东)某兴趣小组探究镁与稀盐酸的反应。
    (1)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镁条的目的是 。
    (3)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有“灰白色沉淀”产生的异常现象。
    【提出问题】灰白色沉淀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Mg(OH)2受热分解生成MgO和H2O;变色硅胶遇水由蓝色变为粉红色;碱式氯化镁[Mg(OH)Cl]不溶于水,受热易分解生成MgO和HCl气体。
    【提出假设】甲同学认为灰白色沉淀中不含MgCl2,你认为原因是 。
    乙同学认为灰白色沉淀中可能含有:
    猜想Ⅰ:Mg
    猜想Ⅱ:Mg(OH)Cl
    猜想Ⅲ:Mg(OH)2
    【实验探究】乙同学将灰白色沉淀洗涤、干燥后,分别置于编号为①②③的试管中。
    【讨论分析】实验2中滤纸条变红是由于HCl气体溶于水使溶液呈 性,生成HCl气体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Mg+2HCl═MgCl2+H2↑。(2)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提出假设】氯化镁易溶于水。
    【实验探究】稀盐酸;成立;由蓝色变为粉红色。
    【讨论分析】酸;Mg(OH)ClMgO+HCl↑。
    【解析】(1)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
    (2)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覆盖在表面,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镁条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3)【提出假设】
    甲同学认为灰白色沉淀中不含MgCl2,原因是氯化镁易溶于水。
    【实验探究】
    【讨论分析】
    实验2中滤纸条变红是由于HCl气体溶于水使溶液呈酸性,生成HCl气体的原因:加热时Mg(OH)Cl分解生成MgO和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OH)ClMgO+HCl↑。
    2.(2021•深圳)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丙装置作用 ;
    (2)如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探究反应后甲中黑色固体成分。
    已知:Fe3O4不与CuSO4反应。
    猜想一:黑色固体成分为Fe;
    猜想二:黑色固体成分为Fe3O4;
    猜想三: 。
    步骤一:
    步骤二:向样品A、B、C中分别加入足量 CuSO4溶液。
    若通入CO时间为90s,要得到纯铁粉,则加热时间 s。
    【答案】(1)把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防止污染环境。
    (2)Fe2O3+3CO2Fe+3CO2。(3)猜想二;猜想三;有红色固体析出;猜想一;180。
    【解析】(1)丙装置作用:把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防止污染环境。
    (2)如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中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3)猜想一:黑色固体成分为Fe;
    猜想二:黑色固体成分为Fe3O4;
    猜想三:黑色固体成分为Fe、Fe3O4。
    故填:黑色固体成分为Fe、Fe3O4。
    步骤二:
    若通入CO时间为90s,要得到纯铁粉,则加热时间180s,是因为热时间是180s时氧化铁完全转化成铁。
    3.(2021•广州)多种物质都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如MnO2、CuSO4等。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漂白液(主要成分是NaClO和NaCl)、FeCl3、K2SO4能否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1)MnO2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如图所示,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多次加入5%过氧化氢溶液,每次2mL,如有气泡产生,则将① 伸入试管,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结果如下表。
    (3)下列物质中,也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的是 (填标号)。
    A.CuCl2 B.Fe2(SO4)3 C.Na2SO4 D.KCl
    (4)探究不同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实验方案:将等体积5%过氧化氢溶液加到不同催化剂中,比较用排水法收集50mL氧气的快慢。请从如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每种仪器限用一次),组成该探究的完整实验装置,不需要用到的是 。(填标号)。
    【答案】(1)2H2O22H2O+O2↑。
    (2)带火星的木条;无气泡产生;FeCl3。
    (3)AB。(4)AE。
    【解析】(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2)①验证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复燃则有氧气生成,
    ②由实验结论知K2SO4不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所以实验现象为无气泡产生,③由表中提供的实验现象FeCl3溶液中多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都有较多气泡产生,说明FeCl3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3)题目提供的MnO2、CuSO4、FeCl3可做催化剂,而NaCl、K2SO4不能做催化剂,从微观粒子角度分析起催化作用的可能是Cu2+、Fe3+,而Na+、Cl﹣、K+和SO42﹣不能催化分解过氧化氢,(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是常温下反应所以不选酒精灯A,反应容器是锥形瓶G,为了便于添加过氧化氢溶液要选择双孔塞B和注射器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要用弯角的导管F和水槽H,不用直角的导管E,为了量取50mL氧气还要选量筒D,不需要用到的是AE
    4.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碳(C)的化学性质时,了解到高温下C与CuO反应生成CO2,C还能使CO2转变成CO.于是对过量木炭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中是否含有CO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C还原CuO时产生的CO2与C进一步反应生成CO,化学方程式是 。
    【查阅资料】CO不与NaOH、Ca(OH)2及H2SO4反应。
    【实验方案】取研细和干燥后的木炭(0.3g)和CuO(2.0g),混合均匀并装入试管,连接装置,高温反应,检验气体。
    【实验过程】
    (1)由如图装置③中粉末的颜色变化可检验CO,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几种装置的组合,由另一种明显的现象来进一步确定CO的存在,则装置连接的最佳顺序为 →尾气处理(填字母)。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①
    C.①→④→①→③→②
    D.③→④→①→②
    (2)上述进一步确定CO存在的现象是 (装置③中粉末的颜色变化除外)。
    (3)装置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写出CO尾气处理的方法: (一种即可)。
    【实验结论】高温下,过量木炭还原CuO的气体产物中有CO。
    【延伸应用】冬天,室内用炭火取暖时,应注意 。
    【答案】【猜想与假设】CO2+C2CO。【实验过程】(1)B。(2)经过③之后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CO+CuOCu+CO2。(4)增加点燃的酒精灯。
    【延伸应用】通风。
    【解析】【猜想与假设】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
    【实验过程】(1)验证一氧化碳存在,显排除二氧化碳,然后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从而推出含有一氧化碳,因此混合气体先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将气体中二氧化碳去除,接着通过澄清石灰水,验证二氧化碳是否除净,然后通入浓硫酸干燥气体,紧跟着通入氧化铜中,观察固体颜色变化,再通入澄清石灰水,证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所以顺序为④→①→②→③→①;
    (2)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还生成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变浑浊,证明一氧化碳的存在;
    (3)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
    (4)一氧化碳具有毒性不能直接排放,具有可燃性,可以点燃生成二氧化碳,避免污染,因此可以设置点燃的酒精灯,处理一氧化碳;
    【延伸应用】室内炭火取暖时,若燃烧不充分会生成一氧化碳,因此需要做好通风,实现空气流通,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5.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一瓶CO2,验满后,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发现没有变浑浊。兴趣小组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
    【查阅资料】(1)CO2过量时,CaCO3沉淀会转化为可溶于水的Ca(HCO3)2
    (2)AgCl不溶于稀硝酸
    【提出猜想】Ⅰ.石灰水已完全变质Ⅱ. Ⅲ.CO2中混有HCl
    【实验方案】兴趣小组用原药品继续制取CO2,并进行探究。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结论】制取的CO2气体中混入了HCl,所以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交流讨论】若要收集到纯净、干燥的CO2,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入饱和NaHCO3溶液和 。
    【拓展思考】回忆课本中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后,同学们尝试用排水法收集一瓶CO2,倒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你认为该实验成功的原因是 (写一点)。
    【答案】【提出猜想】二氧化碳过量;【实验方案】CaCO3+2HCl═CaCl2+H2O+CO2↑。
    【交流讨论】浓硫酸。
    【拓展思考】排水法收集中已经将氯化氢气体除去。
    【解析】【提出猜想】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可能是二氧化碳过量导致的,【实验方案】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若是石灰水变质,则加入碳酸钠不会产生白色沉淀,故猜想I成立的话加入碳酸钠不会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Ⅱ不成立,则将少量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溶液会变浑浊;
    猜想Ⅲ成立,则含有氯化氢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则会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故填:
    【交流讨论】若要收集到纯净、干燥的CO2,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入饱和 NaHCO3溶液和浓硫酸进行除杂和干燥,【拓展思考】用排水法收集一瓶CO2,倒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成功是因为氯化氢溶于水,通过水除去了氯化氢,
    6.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
    【拓展】堆积的面粉不容易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如果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会发生爆炸。“小火燃烧”和“发生爆炸”的原因分别是:
    【答案】【实验探究】(1)能燃烧,不能燃烧;(2)着火点;(3)先于,不燃烧,密度比空气大;(4)二氧化碳受热气体膨胀,密度变小,聚集在烧杯的上部;
    【拓展】“小火燃烧”是由于面粉与氧气的接触面较小,“发生爆炸”是由于面粉与氧气充分接触。
    【解析】【实验探究】(1)用玻璃棒分别蘸取95%的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酒精具有可燃性,能燃烧,水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
    (2)由实验的现象可知,在铁片两端放大小相同的硬纸片、乒乓球碎片,在铁片中间加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说明了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硬纸片的低;
    (3)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下面的蜡烛先熄灭;
    (4)由于二氧化碳受热气体膨胀,密度变小,聚集在烧杯的上部,所以上面的蜡烛先熄灭;
    7.【2022广州中考】某校学生用盐酸和碳酸钙制备CO2,产生了大量废液。兴趣小组通过以下探究确定废液处理方案。
    (1)废液成分的确定
    ①写出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推测废液所含溶质
    推测一:_______ 推测二:CaCl2和HCl
    ③若要用一种药品验证哪种推测成立,可选择的有哪些?_______(填标号)
    A.石蕊溶液 B.AgNO3溶液 C.锌粒 D.CuO粉末
    (2)废液的处理
    实验表明废液中的溶质是CaCl2和HCl,小组决定用Na2CO3除去它们。
    【提出问题】如何估算Na2CO3固休的用量?
    【进行实验】取100mL废液样品于烧杯中,逐滴滴加5.3%的Na2CO3溶液,用pH传感器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结果讨论】
    ①a→b阶段,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
    ②b点后曲线平缓阶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c点时,取少量烧杯中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处理100mL废液,所需5.3%的Na2CO3溶液的体积_______120m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④将烧杯中的沉淀过滤、干燥、称重,质量为4g。若处理10L该废液,理论上需要Na2CO3固体___g。(实验所用Na2CO3溶液的密度近似看做1g/cm3)
    【答案】(1) ①. SKIPIF 1 < 0 ②. CaCl2 ③. ACD
    (2)①. 有气泡产生 ②. SKIPIF 1 < 0 ③. 小于 ④. 424
    【解析】(1)①实验室用大理石(或 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SKIPIF 1 < 0 。
    ②碳酸钙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只有氯化钙,则推测一:氯化钙;盐酸过量时推测二:CaCl2和HCl;
    ③根据推测,主要是证明盐酸的有无即可判断是哪种推测;
    A、盐酸会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则样品滴加石蕊试液后变红了,则有盐酸,推测二成立;如果石蕊试液不变色,推测一成立;正确;
    B、溶液中有氯化钙,提供了氯离子,硝酸银和氯化钙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和硝酸,盐酸和硝酸银也会产生氯化银沉淀,所以不能用硝酸银溶液验证是否有盐酸,错误;
    C、盐酸和锌反应产生氯化锌和氢气,会产生气体;则锌粒中加入样品后产生气泡,则有盐酸,推测二成立;如果没有气泡,推测一成立;正确;
    D、氧化铜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铜和水,固体会减少或消失,溶液变蓝色;则氧化铜中加入样品后固体会减少或消失,溶液变蓝色,则有盐酸,推测二成立;如果固体不减少,溶液不变蓝色,推测一成立;正确;故选ACD。
    (2)①废液中的溶质是CaCl2和HCl,向其中加入碳酸钠,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然后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根据图像a→b阶段,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则会观察到烧杯中有气泡产生。
    ②碳酸钠溶液显碱性,b点后曲线平缓阶段,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氯化钠溶液显中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
    ③c点时,溶液显碱性,碳酸钠过量,结合图像分析,说明处理100mL废液,所需5.3%的Na2CO3溶液的体积小于120mL。
    ④100mL废液,产生碳酸钙的质量是4g,设要碳酸钠的质量是x。
    SKIPIF 1 < 0
    则10L(即:10000mL)该废液,理论上需要Na2CO3固体: SKIPIF 1 < 0 。
    8.【2022湖南岳阳中考】小明在做课后习题时,看到了化学方程式 SKIPIF 1 < 0 ,联想到医院在用 X 射线检查肠胃病时让患者服用的“钡餐”,其主要成分是 BaSO4。
    【查阅资料】BaSO4不会被人体吸收,对身体无害,但 Ba2+是重金属离子,对身体危害较大。
    【提出问题】与 BaSO4一样,BaCO3也不溶于水,有同学提出 BaCO3是否也可用作“钡餐”?
    【实验探究】模拟胃液环境设计以下方案:
    【反思交流】从 BaSO4性质角度分析,BaSO4不被人体吸收可作“钡餐”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①. 稀盐酸 ②. 有气泡产生 ③. SKIPIF 1 < 0 ④. BaSO4不溶于水,不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
    【解析】[实验探究]胃液中含有盐酸,则实验中滴加稀盐酸,稀盐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钡是重金属盐,溶于水,会使人中毒,则BaCO3 不可用作 “钡餐”。
    [反思交流] BaSO4不溶于水,不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BaSO4不会被人体吸收,对身体无害,故从 BaSO4性质角度分析,BaSO4不被人体吸收可作“钡餐”的原因是BaSO4不溶于水,不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
    9.【2022湖南常德】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分碱性、酸性、中性三种类别。碱石灰是一种常用的碱性干燥剂,其成分为NaOH和CaO,它吸水能力强,不能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在实验室应密封保存。
    【学习交流】碱石灰不能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原因分析
    原因一: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原因二:_______。
    实验室有一瓶因敞口久置后变质的碱石灰,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其成分展开讨论与探究:
    【提出猜想】变质的碱石灰除含水以外,可能还含有哪些成分?
    猜想一:NaOH Ca(OH)2
    猜想二:NaOH Ca(OH)2 CaCO3
    猜想三:NaOH CaCO3
    猜想四:Na2CO3 Ca(OH)2
    猜想五:Na2CO3 CaCO3
    【提出质疑】
    兴趣小组部分同学认为猜想_______不合理,应改为_______。
    【查阅资料】兴趣小组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探究,将常见盐的水溶液的酸碱性整理如下:
    【实验探究】
    取少量碱石灰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
    (1)若发现样品完全溶解,则证明猜想_______正确;
    (2)若发现样品未完全溶解,过滤后得到滤渣M和溶液N,进行相关实验。
    实验一:向溶液N中先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_______,仅根据此现象不能证明任一猜想是否正确,原因是_______,在此基础上,应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猜想五正确?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
    实验二:向滤渣M中加入适量盐酸,可看到有气泡产生,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拓展延伸】干燥剂的选择要视被干燥气体的性质而定,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同理,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总之,干燥剂不能与被干燥气体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①.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②. 四 ③. NaOH、Na2CO3、CaCO3 ④. 一 ⑤. 变红 ⑥. 溶液中一定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溶液一定呈碱性,一定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⑦.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说明猜想五正确 ⑧. SKIPIF 1 < 0
    【解析】学习交流:原因二: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碱石灰不能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提出质疑: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故猜想四不合理,如果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氧化钙完全变质生成碳酸钙,则含有NaOH、Na2CO3、CaCO3;
    实验探究:(1)样品完全溶解,说明不含碳酸钙,则猜想一正确;
    (2)实验一:向溶液N中先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中一定含氢氧化钠、碳酸钠或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或两种,溶液一定呈碱性,一定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仅根据此现象不能证明任一猜想是否正确;
    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可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量的氯化钙可检验碳酸钠且将碳酸钠除尽,完全反应后,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只含碳酸钠,则猜想五正确,故填: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说明猜想五正确;
    实验二:滤渣M为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
    10.【2022四川眉州中考】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Mg能在CO2中燃烧,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比Mg活泼,由此猜想Na也能在CO2中燃烧,实验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①金属钠性质活泼,常温下,金属钠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物质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②Na2CO3溶液显碱性;CaC12溶液显中性。
    【实验探究一】Na能在CO2中燃烧吗?
    步骤1: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CO2气体。
    步骤2:将燃着的钠迅速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2中继续燃烧,发光放热,冷却后观察到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问题讨论】
    (1)步骤2中生成的黑色固体是______。
    【初步结论】Na能在CO2中燃烧。
    【实验探究二】Na在CO2中燃烧的产物中白色物质成分的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物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氧化钠; 猜想二:碳酸钠; 猜想三: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清想四:氢氧化钠。
    (2)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
    【设计方案与实验】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里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Na2CO3。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反思与评价】
    (3)甲同学思考后提出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
    (4)方案3中加入过里CaC1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实验结论】
    (5)综上所述,你认为猜想______成立。
    (6)写出Na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碳 (2)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不能生成氢氧化钠 (3)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色 (4)检验并除去碳酸钠 (5)二 (6) SKIPIF 1 < 0
    【解析】实验探究一:
    问题讨论: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Na、C、O,故生成的黑色固体可能是碳;
    实验探究二:
    猜想与假设: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氢元素,不可能生成氢氧化钠,故猜想四是错误的;
    反思与评价:
    (3)由于碳酸钠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故加水后溶液显碱性也有可能是因为碳酸钠的缘故,故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故填: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色;
    (4)加入氯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方案3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检验并且除去碳酸钠;
    实验结论:
    (5)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说明只有碳酸钠,猜想二成立,故填:二;
    (6)根据题意,钠和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
    ___________
    猜想1不正确
    2.向上述烧杯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变红色
    猜想2正确
    3.向上述烧杯中滴加___________
    有气泡产生
    猜想3正确
    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______

    将一颗生锈铁钉放入另一支试管中,取一定量烧杯中的溶液加入其中。
    ______

    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第三支试管中,加入______。
    产生气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及结论
    学生实验
    a: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1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b: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综上所述,猜想______成立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组
    取样,滴入几滴石蕊试液
    溶液颜色不变
    甲实验中稀盐酸过量
    乙组
    取样,加入适量的镁条
    产生大量气泡
    乙实验中稀盐酸______
    丙组
    取样,加入适量的_____
    得到蓝色溶液
    丙实验中稀盐酸过量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向试管①中加入适量 (填物质名称)
    沉淀消失无气泡产生
    猜想Ⅰ不成立
    实验2
    加热试管②,并将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滤纸条置于试管口
    滤纸条变红
    猜想Ⅱ
    实验3
    加热试管③,将产生的气体通过变色硅胶
    变色硅胶
    猜想Ⅲ成立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向试管①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沉淀消失无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不含有镁
    猜想Ⅰ不成立
    实验2
    加热试管②,并将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滤纸条置于试管口
    滤纸条变红,是因为反应生成的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猜想Ⅱ成立
    实验3
    加热试管③,将产生的气体通过变色硅胶
    变色硅胶由蓝色变为粉红色,说明反应生成水
    猜想Ⅲ成立
    加热/s
    通入CO/s
    样品
    90
    30
    A
    90
    90
    B
    180
    90
    C
    样品
    现象
    结论
    A
    无明显现象
    正确
    B
    有红色固体析出,有少量黑色固体剩余
    正确
    C
    ,无黑色固体剩余
    正确
    样品
    现象
    结论
    A
    无明显现象,说明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
    猜想二正确
    B
    有红色固体析出,有少量黑色固体剩余,说明固体中含有铁和四氧化三铁
    猜想三正确
    C
    有红色固体析出,无黑色固体剩余
    猜想一正确
    研究对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漂白液
    大量气泡
    较多气泡
    少量气泡
    无气泡
    FeCl3溶液
    较多气泡
    较多气泡
    较多气泡
    较多气泡
    K2SO4溶液

    /
    /
    /
    实验结论
    ⅰ.实验中产生的气体都是氧气。(查阅得知:NaClO+H2O2═O2↑+NaCl+H2O)
    ⅱ.K2SO4不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ⅲ.③ 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ⅳ.……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1)
    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加入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Ⅰ不成立。
    (2)
    将少量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猜想Ⅱ不成立。
    (3)
    将气体通入盛有 溶液的试管中,再加稀硝酸。


    猜想Ⅲ成立。反应方程式为 。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1)
    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加入
    碳酸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I不成立。
    (2)
    将少量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溶液变浑浊
    猜想Ⅱ不成立。
    (3)
    将气体通入盛有 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再加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Ⅲ成立。反应方程式为 HCl+AgNO3═AgCl↓+HNO3.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1)
    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加入
    碳酸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I不成立。
    (2)
    将少量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溶液变浑浊
    猜想Ⅱ不成立。
    (3)
    将气体通入盛有 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再加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Ⅲ成立。反应方程式为 HCl+AgNO3═AgCl↓+HNO3.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1)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95%的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
    酒精 ,
    蒸馏水 。
    结论: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
    ( 2)
    在铁片两端放大小相同的硬纸片、乒乓球碎片,在铁片中间加热。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
    结论:乒乓球碎片的 比硬纸片的低。
    (3)
    在如图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

    ①溶液中产生气泡;
    ②蜡烛火焰a (填“先于”“后于”) b熄灭。
    现象②的原因是:CO2不助燃; 。
    (4 )
    用大烧杯罩住高低两支点燃的蜡烛。
    ①烧杯底部变黑; ②蜡烛火焰d比c先熄灭。
    CO2不助燃,蜡烛不完全燃烧;d先熄灭的原因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取少量 BaCO3粉末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______
    ______
    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BaCO3 不可用作 “钡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取少量 BaCO3粉末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 SKIPIF 1 < 0
    BaCO3 不可用作 “钡餐”
    氯化钠
    硝酸钠
    碳酸钠
    氯化钙
    硝酸钙
    氯化钡
    硝酸钡
    硫酸铜
    中性
    中性
    碱性
    中性
    中性
    中性
    中性
    酸性

    相关试卷

    2024中考化学压轴专题训练-专题06实验类-综合实验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中考化学压轴专题训练-专题06实验类-综合实验题(含解析),共16页。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升训练专题06 物质的转化与推断(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升训练专题06 物质的转化与推断(含解析),文件包含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ppt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教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原卷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解析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重难点提升训练考点10—实验探究题专题突破(二)(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重难点提升训练考点10—实验探究题专题突破(二)(含解析),文件包含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ppt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教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原卷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解析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