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时跟踪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同步测试题,共4页。
1.(多选)关于速度的定义式v=eq \f(Δx,Δt),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运动的位移Δx成正比,与运动时间Δt成反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Δx和时间Δt都无关
C.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
答案:BCD
2.小李乘坐高铁,当他所在的车厢刚要进隧道时,看到车厢内显示屏上的示数为 216 km/h,他立即观察手表秒针走动,经过 20 s车厢出了隧道,则该隧道的长度约为( )
A.600 m B.1 200 m
C.2 160 m D.4 320 m
答案:B
3.为提高百米赛跑运动员的成绩,教练员分析了运动员跑百米全程的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前7 s跑了49 m,7 s末到7.1 s末跑了0.92 m,全程共用12 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在百米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7 m/s
B.运动员在前7 s的平均速度是8.3 m/s
C.运动员在7 s末的瞬时速度约为9.2 m/s
D.运动员在7~12 s内的平均速度为10 m/s
答案:C
4.(2022·浙江1月学考)2021年7月20日,速度可达600 km/h 的磁悬浮列车在青岛下线投入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00 km/h ”约为2 160 m/s
B.磁悬浮列车行驶时不受空气阻力
C.此磁悬浮列车的最大速度比高铁的大
D.题中“600 km/h”指的是全程平均速度的大小
答案:C
5.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沿AB、ABC、ABCD、ABCDE四段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图中方格的边长均为1 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1 m/s
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eq \f(\r(5),2) m/s
C.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
D.物体在B点时的速度大小等于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D
6.A、B、C三物体同时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在20 s内,它们的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eq \x\t(v)A=eq \x\t(v)B=eq \x\t(v)C B.eq \x\t(v)A>eq \x\t(v)B=eq \x\t(v)C
C.eq \x\t(v)A<eq \x\t(v)C<eq \x\t(v)B D.eq \x\t(v)A=eq \x\t(v)B>eq \x\t(v)C
解析:选A 由题图可知A、B、C三物体在20 s内通过相同的位移,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eq \x\t(v)=eq \f(Δx,Δt)可知,20 s内三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故A正确。
7.在匀速上升的电梯里,一小球从电梯地板被竖直向上弹出后又落回地板,这一过程中小球没有触碰电梯天花板,不计空气阻力,以地面为参考系,下列对这一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小球在空中运动的位移大小一定小于路程
B.小球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大于电梯的速度
C.小球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电梯的速度
D.小球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电梯的速度
解析:选D 小球在空中运动时,可能存在一直向上运动情况,因此位移大小可能等于路程,故A错误;因小球与电梯的位移相同,所以小球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电梯的速度,故B、C错误,D正确。
8.(多选)一质点沿一边长为2 m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1 m,初始位置在bc边的中点A,由b向c运动,如图所示,A、B、C、D分别是bc、cd、da、ab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2 s末的瞬时速度为1 m/s
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eq \f(\r(2),2) m/s
C.前4 s内的平均速率为0.5 m/s
D.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解析:选AB 由质点每1 s匀速移动1 m可知,质点运动的速率为1 m/s,即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率均为1 m/s,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也均为1 m/s。在2 s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2 m,由A运动到cd边的中点B,在第2 s末瞬时速度大小为1 m/s,方向由B指向d,瞬时速率为1 m/s,前2 s内的位移大小为x1=|AB|=eq \r(Ac2+Bc2)=eq \r(12+12) m=eq \r(2) m,平均速度为eq \x\t(v)1=eq \f(x1,t1)=eq \f(\r(2),2) m/s,方向由A指向B,平均速率为1 m/s,故A、B正确,D错误。前4 s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4 m,平均速率仍为1 m/s,故C错误。
9.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r=20 cm的圆周自A点出发沿逆时针方向匀速率运动,在2 s内运动eq \f(3,4)圆周到达B点,π取3.14。求:
(1)质点的位移x和路程s;
(2)质点平均速度的大小v和平均速率v率;
(3)质点运动到B点时瞬时速度的大小vB。
解析:(1)质点的位移是由A点指向B点的有向线段,则位移大小为线段AB的长度,
由题图中几何关系可知位移大小
x=eq \r(r2+r2)=eq \r(2)r≈28.3 cm,
位移的方向由A点指向B点,
质点的路程为轨迹的长度,则
s=eq \f(3,4)×2πr=eq \f(3,4)×2π×20 cm=94.2 cm。
(2)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得
v=eq \f(Δx,Δt)=eq \f(28.3 cm,2 s)=0.141 5 m/s,
根据平均速率的定义得
v率=eq \f(s,t)=eq \f(94.2 cm,2 s)=0.471 m/s。
(3)质点运动的速率不变,所以质点运动到B点时,瞬时速度大小等于平均速率,即vB=v率=0.471 m/s。
答案:(1)28.3 cm,方向由A点指向B点 94.2 cm
(2)0.141 5 m/s 0.471 m/s (3)0.471 m/s
eq \a\vs4\al(B)组—重应用·体现创新
10.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某防空雷达发现一架飞机正在以水平速度朝雷达正上方匀速飞来。某时刻在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所示,经过t=173 s后雷达向正上方发射和接收到的波形如图乙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度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10-4 s,电磁波的速度为3×108 m/s,则该飞机的飞行速度大小约为( )
A.1 200 m/s B.900 m/s
C.500 m/s D.300 m/s
解析:选D 由题图甲得雷达第一次发射电磁波时,飞机距离雷达的距离为s1=eq \f(1,2)ct1=eq \f(1,2)×3×108×4×10-4 m=6×104 m,由题图乙得雷达第二次发射电磁波时,飞机和雷达的竖直距离为h=eq \f(1,2)ct2=eq \f(1,2)×3×108×2×10-4 m=3×104 m。设该段时间内飞机水平飞行的距离为s2,则s1、s2、h在空间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利用数学关系得s2=eq \r(s12-h2)=3eq \r(3)×104 m,飞机的飞行速度v=eq \f(s2,t)≈300 m/s。
11.(多选)如图所示是A、B两个物体的速度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B.开始4 s内A的速度一直小于B的速度
C.t=4 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D.A、B物体都做加速运动
解析:选BC 由题图可知,两物体的速度均沿正方向,故运动方向相同,故A错误;前4 s内A的速度一直小于B的速度,选项B正确;t=4 s时,两图像相交,表示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故C正确;由图像可知,A物体做加速运动,B物体做减速运动,故D错误。
12.一辆汽车从甲地沿平直的公路以v1=36 km/h的速度行驶,经过2 h到达乙地,休息了4 h后,又沿原路返回,以v2=54 km/h的速度运动了3 h越过甲地到达丙地。求汽车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解析:汽车全程的位移大小为
x=v2t2-v1t1=54×3 km-36×2 km=90 km,
全程所用时间为t=2 h+4 h+3 h=9 h,
故汽车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
eq \x\t(v)=eq \f(x,t)=eq \f(90 km,9 h)=10 km/h,
方向由甲地指向丙地。
汽车运动全程的路程为
s=v2t2+v1t1=54×3 km+36×2 km=234 km,
所以汽车运动全程的平均速率为
eq \x\t(v)′=eq \f(s,t)=eq \f(234 km,9 h)=26 km/h。
答案:10 km/h,方向由甲地指向丙地 26 km/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课后测评,共4页。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练习题,共3页。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随堂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计算下列各种条件下的加速度大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