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伴性遗传复习练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伴性遗传复习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图中遗传病(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只能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决定的是( )
A.B.C.D.
2.某男子的父亲患血友病,而他本人凝血时间正常,他与一个没有血友病家族史的正常妇女结婚,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
A.1/2B.1/4C.0D.1/8
3.如图为某果蝇体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直刚毛基因(Z)对焦刚毛基因(z)为显性;棒眼基因(E)对圆眼基因(e)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的分布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焦刚毛基因与棒眼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等位基因Z、z可以同时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但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生殖细胞中
C.可通过焦刚毛♀×直刚毛♂的子代表现证明这对同源染色体是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
D. E、e基因在减数分裂中有时会随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非等位基因发生重组
4.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是( )
A.野生型(雌)×突变型(雄)B.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D.以上组合均不能鉴定
5.如图为某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母亲一定是纯合子,子女是杂合子
B.该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C.子女中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
D.该遗传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6.某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的二倍体动物的体色受A、a与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不含A基因只含a基因的个体均表现为白色。让纯合褐色雄性个体与纯合白色雌性个体交配,F1中雄性个体都表现为青色,雌性个体都表现为褐色,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中雌雄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褐色:青色:白色=3:3: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群体中青色雄性个体有4种基因型
C.F2雄性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4
D.F2中青色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子代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为1/9
7.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是ZZ。现有 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鸡均为芦花形,雌鸡均为非芦花形。据此推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
B.F1雌雄鸡交配,F2中的雌雄芦花鸡交配,产生的 F3中芦花鸡占3/8
C.让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雌雄鸡都有两种表现型
D.雄鸡中芦花鸡所占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
8.某种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其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Lm(灰色)和Lme(白色)控制。在该种蝴蝶群体中,雌蝶白色个体的比例远大于雄蝶白色个体的比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Lm基因和Lme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Lm基因为显性基因
B.Lm基因和Lme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Lme基因为显性基因
C.Lm基因和Lme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Lme基因为显性基因
D.Lm基因和Lme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Lm基因为显性基因
9.某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叶色绿色和金黄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携带A或a基因的卵细胞有一半发育不良,无法参与受精产生后代。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突变和交叉互换,现有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根据组合甲可判断,叶色绿色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B.让乙组子代的绿叶雌株与绿叶雄株杂交,后代中金黄色植株占1/6
C.组合丙可证明叶色遗传为伴性遗传,控制叶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D.根据组合甲、乙或丙均可判断携带a基因的卵细胞有一半发育不良
10.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子一代全为红眼果蝇,子一代果蝇雌雄交配,子二代中的白眼果蝇全为雄性。若让子二代中的所有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则子三代中果蝇的眼色情况为( )
A.全部为红眼或一半为白眼一半为红眼B.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全部为白眼
C.雌、雄果蝇中的红眼与白眼之比相等D.雄果蝇中白眼和红眼各占一半
二、非选择题
11.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其三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如图是雄果蝇M的三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M的表现型是 ,基因型是 。
(2)欲测定此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 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
(3)若只考虑图中的三对等位基因,果蝇M产生配子时(不考虑交叉互换),最多可产生 种基因型的配子。若只考虑眼色,果蝇M与基因型为 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全是白眼,雌蝇全是红眼性状。
(4)果蝇M与基因型为BBXEXE的个体杂交,F1中表现型为灰身红眼的雌蝇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
12.某种二倍体野生植物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多年生植物,研究表明,该植株的花瓣有白色、蓝色、紫色三种,花瓣的颜色由花青素决定,花青素的形成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如图乙所示),其中A、a基因位于图甲中的I段上。
(1)据图甲可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与Y染色体能发生交叉互换的区段是 图乙中体现了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为
(2)蓝花雌株的基因型是 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
(3)若某白花雄株(BbXaY)与另一双杂合紫花雌株杂交,则F1中的雌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4)若某紫花雌株(BbXAXa)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BbXA的卵细胞,其原因最可能是 ,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分别是 。
13.果蝇是遗传学实验的经典材料,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果蝇做了下列实验:
(1)研究果蝇的基因组应检测 条染色体上全部DNA序列,该小组做染色体组型分析时,发现了一种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的雄果蝇,推测这种雄果蝇形成的原因是 。
(2)在实验中,该小组偶然发现了一只棒眼雄果蝇,于是他们用野生型圆眼雌果蝇与该棒眼雄果蝇杂交,再将F1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F1、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图1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显性性状是 ,同时,该小组同学推断这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这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其推断的理由是 。
(3)为了进一步探究该基因在X、Y染色体上的位置(即探究该基因在如图2所示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I还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现提供野生型雌雄个体和上述实验中已有个体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实验加以探究,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及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实验思路: 。
②预期结果与结论: 。
三、判断题
14.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改造了某男性血友病的造血干细胞,使其凝血功能全部恢复正常。那么,他与女性携带者婚后所生子女中儿子、女儿全部正常( )
15.果蝇白眼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红眼为显性性状。通过组合白♀×红♂眼色就可直接判断果蝇的性别( )
16.代代男性患病一定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 )
17.凡性状表现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均属伴性遗传。 ( )
18.既患血友病又患白化病的孩子的父亲可能均表现正常( )
四、填空题
19.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若要在幼年就根据某伴Z遗传的性状识别雌雄,杂交的亲本可以是 。
20.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的遗传特点是: 。(P37)
21.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 传来,以后只能传给 。这在遗传学上称为 。
22.某男子体细胞内来自其祖父的染色体数至少有1条(Y染色体)的原因是 。
23.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 染色体上,色盲基因是 性基因。
杂交组合
亲本类型
子代表现型
雌
雄
甲
绿色(雌)×绿色(雄)
绿色338
绿色225、金黄色113
乙
绿色(雌)×金黄色(雄)
绿色226,金黄色111
绿色224、金黄色112
丙
金黄色(雌)×绿色(雄)
绿色114
金黄色115
参考答案:
1.D
【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详解】A、双亲均患病,子代有正常个体,该遗传病属于显性遗传病,但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A不符合题意;
B、图示父亲患病,而女儿患病,据图无法判断该遗传病类型,B不符合题意;
C、图示父亲正常,母亲患病,子代有患病个体,据图无法判断该遗传病类型,C不符合题意;
D、图中双亲均患病,说明该遗传病属于显性遗传病,女儿正常,说明该病不属于伴性遗传,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决定的,D符合题意。
故选D。
2.C
【分析】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H、h表示),某男子的父亲患血友病故其基因型为XhY,而他本人血凝时间正常,因此该男子的基因型为XHY。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男子的基因型为XHY,他与一个没有血友病家族史的正常女子结婚,该女子在一般情况下(不发生基因突变)不带血友病基因,因此她的基因型为XHXH,所以他们的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0,故选C。
3.D
【详解】A、一条染色体 上有许多个基因,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
B. 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可以使得等位基因Z、z可以同时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使得,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生殖细胞中,B正确;
C、如果这对同源染色体是X染色体,则焦刚毛♀(XzXz)×直刚毛♂(XZY)的子代中雌性(XZXz)个体均为直刚毛、雄性(XzY)个体均为焦刚毛。如果这对同源染色体是常染色体,则焦刚毛♀(zz)×直刚毛♂(Z_)的子代可能是雌雄个体均为直刚毛(Zz),也可能是雌雄个体均有直刚毛和焦刚毛。因此,可通过焦刚毛♀×直刚毛♂的子代表现证明这对同源染色体是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C正确;
D、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导致基因重组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而不是发生在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故D错误;
故选D。
4.A
【分析】一条染色体上一个基因突变导致性状改变,可判断为显性突变,突变型为显性性状。野生型雌鼠与突变型雄鼠杂交,若符合交叉遗传特点即后代表现为雄鼠都是野生型,雌鼠都是突变型,则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若后代性状与性别无关联,则在常染色体上。
【详解】根据“一只雌鼠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可以得知应该是显性突变,如果是常染色体则为:aa变为Aa,如果是伴X遗传则为:XaXa变为XAXa,这样的话,不管是伴性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就会有“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有野生型,也有突变型。”因此,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野生型(雌)×突变型(雄),野生型雌鼠与突变型雄鼠杂交,若符合交叉遗传特点即后代表现为雄鼠都是野生型,雌鼠都是突变型,则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若后代性状与性别无关联,则在常染色体上,A正确。
故选A。
5.D
【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母亲患病,父亲不患病,一对子女皆患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详解】A、若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母亲可能为纯合子或杂合子,儿子一定为纯合子,女儿为杂合子;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母亲可能为纯合子或杂合子,子女一定为杂合子;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母亲、子女均为纯合子,A错误;
B、若为常染色体遗传病,男女发病率相等,B错误;
C、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母亲和子女都是纯合子,父亲为杂合子,子女中的致病基因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C错误;
D、由于父亲不患病,而女儿患病,该遗传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正确。
故选D。
6.C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又因为F1中雄性个体都表现为青色,雌性个体都表现为褐色,性状与性别相关联,说明B/b位于Z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分析题意,不含A基因只含a基因的个体均表现为白色,即白色个体基因型是aa--,让纯合褐色雄性个体与纯合白色雌性(aaZW)个体交配,F1中雄性个体都表现为青色,雌性个体都表现为褐色,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中雌雄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褐色:青色:白色=3:3:2,雄性中ZZ白色aaZZ=2/16=1/4×1/2,说明F1均为Aa,且可推知子代中ZBZb∶ZbZb∶ZBW∶ZbW=1∶1∶1∶1,F1雄性基因型是AaZBZb,雌性是AaZbW,由于F1中雄性个体表现为青色,则可推知青色的基因型是A-ZBZ-,群体中青色雄性个体有4种基因型,分别是AAZBZB、AAZBZb、AaZBZB、AaZBZb,B正确;
C、F1雄性基因型是AaZBZb,雌性是AaZbW,F2雄性个体中AAZbZb、aaZbZb所占比例=1/2×1/2=1/4,则杂合子比例=1-1/4=3/4,C错误;
D、F2中青色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其中雌性个体是A-ZBW,雄性是A-ZBZb,A-包括1/3AA、2/3Aa,配子是2/3A、1/3a,子代中aa=1/9,由于只含a基因的个体均表现为白色,则子代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为1/9,D正确。
故选C。
7.B
【分析】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雄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根据题意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的均为芦花形,雌的均为非芦花形,表现出母本与雄性后代相同,父本与雌性后代相同,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在W染色体上而在Z染色体上,则母本芦花鸡是ZAW,父本非芦花鸡是ZaZa。
【详解】A、由题意分析可知芦花鸡与非芦花鸡在雌性和雄性中都有出现,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在W染色体上,则应该在Z染色体上,A正确;
B、已知F2雄鸡为ZaZa和ZAZa,雌鸡为ZAW和ZaW,将F2中的芦花鸡雌雄交配,即ZAW与ZAZa杂交,则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B错误;
C、已知母本芦花鸡是ZAW,父本非芦花鸡是ZaZa,则F1中的雌雄鸡基因型分别是ZaW、ZAZa,所以产生的F2雄鸡为ZaZa和ZAZa,雌鸡为ZAW和ZaW,可见雌鸡和雄鸡都有两种表现型,C正确;
D、根据鸡的性染色体组成可知雄鸡只有当两个Z上都是隐性基因a时才表现为非芦花鸡,而雌鸡只要有一个a基因就表现为非芦花鸡了,所以雌鸡的非芦花鸡比例比雄鸡大,则雄鸡中芦花鸡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D正确。
故选B。
8.D
【分析】伴X染色体显、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所生后代男女发病率不同,前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后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常染色体上的显、隐性遗传的特点是后代男女发病率相同,前者常常代代有患者,后者往往出现隔代遗传。ZW性别控制则刚好相反。
【详解】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其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Lm(灰色)和Lme(白色)控制。在该种蝴蝶群体中,雌蝶白色个体的比例远大于雄蝶白色个体的比例,由于在雌性和雄性中白色的比例不同,说明该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白色为隐性性状,所以Lme(白色)为隐性基因,Lm为显性基因,雄性个体两条Z染色体都含有Lme才表现为白色,雌性个体ZW只含有1个Lme基因就表现为白色。
故选D。
9.D
【分析】分析表格:甲组实验中,亲本均为绿色,后代出现金黄色性状,说明绿色相对于金黄色为显性性状(用A、a表示);后代雌株均表现为绿色,雄株表现为绿色和金黄色,说明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XAY,由于雄株表现为绿色:金黄色=2:1,说明携带a基因的卵细胞有一半发育不良,无法参与受精产生后代;乙组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XaY;丙组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XAY。据此答题。
【详解】A、据分析可知,绿色和金黄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绿色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A控制,A正确;
B、乙组子代绿叶雌株(XAXa)与绿叶雄株(XAY)杂交,由于携带a基因的卵细胞有一半发育不良,无法参与受精产生后代,雌株产生Xa配子的概率为1/3,雄株产生Y配子概率为1/2,因此后代中金黄色植株(XaY)占1/6,B正确;
C、组合丙子代的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联,可以证明叶色遗传为伴性遗传,控制叶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正确;
D、根据甲、乙实验结果可以判断携带a基因的卵细胞有一半发育不良,根据丙组实验结果不能判断携带a基因的卵细胞有一半发育不良,D错误。
故选D。
10.C
【分析】分析题干可知: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子一代全为红眼果蝇,故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且子二代中白眼果蝇全为雄性,故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详解】假设相关基因用W、w表示,由分析可知,亲代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WXW,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wY,F1果蝇的基因型为XWXw、XWY,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果蝇的基因型为XWXW、XWXw、XWY、XwY,比例为1:1:1:1,F2中红眼雌果蝇XWxW、XWXw)与白眼雄果蝇(XwY)杂交,后代情况是:1/2XWXW×XwY→1/2(1/2XWXw、1/2XWY),1/2XWXw×XwY→1/2(1/4XWXw、1/4XwXw、1/4XWY、1/4XwY),因此F3中红眼雌果蝇所占比例为1/2×1/2+1/2×1/4 =3/8,白眼雌果蝇所占比例为1/2×1/4=1/8,红眼雄果蝇所占比例为1/2×1/2+1/2×1/4=3/8,白眼雄果蝇所占比例为1/2×1/4=1/8。因此子三代中红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3:1:3:1。雌、雄果蝇中的红眼与白眼之比相等,都为3:1。雄果蝇中白眼和红眼各占1/4和3/4。
故选C。
11. 灰身长翅红眼的雄果蝇 BbVvXEY 5 4 XeXe 1/2
【分析】由图可知,B、b和v、V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表现为连锁,而E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
【详解】(1)已知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根据果蝇M所含有的基因可知,其基因型为BbVvXEY,表现型为灰身长翅红眼的雄果蝇。
(2)果蝇为XY型决定性别的生物,由于X和Y染色体结构不同,所以欲测定此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5条染色体(3条常染色体+X+Y)进行DNA测序。
(3)若只考虑图中的三对等位基因,果蝇M产生配子时(不考虑交叉互换),最多可产生4种基因型(BvXE、BvY、bVXE、bVY)的配子。若只考虑眼色,果蝇M(XEY)与基因型为XeXe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全是白眼,雌蝇全是红眼性状。
(4)果蝇M(BbXEY)与基因型为BBXEXE的个体杂交,F1中表现型为灰身红眼的雌蝇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2×1=1/2。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组测序、伴性遗传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12. Ⅱ 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bXAXA或bbXAXa 6 白∶蓝∶紫=4∶1∶3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b基因所在的两条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 BbXA、Xa、Xa
【分析】1、分析图甲:Ⅱ表示X和Y的同源区段, I表示X染色体特有的区段,Ⅲ表示Y染色体特有的区段;
2、分析图乙可知:基因A控制酶1合成,酶1催化白色色素合成蓝色色素,基因B控制酶2的合成,酶2催化蓝色色素合成紫色色素,故蓝色基因型为bbXAX-或bbXAY,紫色基因型为B-XAX-或B-XAY,其余基因型为白色。
【详解】(1)图甲中,Ⅱ表示X和Y的同源区段,该区段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图乙表示基因控制酶的合成,酶能促进相关色素的合成,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2)蓝色基因型为bbXAX-或bbXAY,故蓝花雌株的基因型是bbXAXA或bbXAXa;紫色基因型为B-XAX-或B-XAY,即有BBXAXA、BbXAXA、BBXAXa、BbXAXa、BBXAY、BaXAY,共6种。
(3)白花雄株(BbXaY),与双杂合紫花雌株(BbXAXa)杂交,F1雌株的基因型3/8 B-XAXA(紫色)、3/8 B-XaXa(白色)、1/8 bbXAXA(蓝色)、1/8 bbXaXa(白色),故白∶蓝∶紫=4∶1∶3。
(4)若某紫花雌株(BbXAXa)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BbXA的卵细胞,由于含有的等位基因B和b,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b基因所在的两条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次级卵母细胞含BbXA,第一极体含Xa,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基因型为BbXA的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Xa、Xa。
【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写出各种颜色的花对应的基因型,并明确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进而分析作答。
13. 5 精子异常,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Y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YY染色体没有分配到两个精细胞中 圆眼 F2中圆眼:棒眼=3∶1,棒眼果蝇全都是雄性,该性状与性别相关联 取F1圆眼雌果蝇与野生型圆眼雄果蝇进行交配,观察子代性状表现 若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区段Ⅰ
若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
【分析】分析图1:亲本中圆眼果蝇和棒眼果蝇杂交,后代均为圆眼,说明圆眼是显性性状;F1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F2中棒眼果蝇全部是雄性,这说明这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由此可推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分析图2:I是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II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Ⅲ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段。
【详解】(1)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方式,因此测定3条常染色体与X、Y染色体,合计5条染色体,染色体组成为XYY的雄果蝇是由染色体组成为X的卵细胞和染色体组成为Y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因此其形成原因是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
(2)亲本中圆眼果蝇和棒眼果蝇杂交,后代均为圆眼,说明圆眼是显性性状;F1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F2中棒眼果蝇全部是雄性,这说明这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由此可推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要探究该基因在如图所示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I,还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II,可设计以下实验:
①实验思路:取F1圆眼雌果蝇与野生型圆眼雄果蝇进行交配,观察子代性状表现。
②预期结果与结论:若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I,则子代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若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II,则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概念、类型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14.×
【分析】基因工程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详解】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改造了某男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但没有改变其他体细胞的基因型,尤其是精原细胞的基因。所以,该男性(XhY)与女性携带者(XHXh)结婚后所生男孩的基因型是XHY或XhY,表现型为一半正常、一半患病;所生女孩的基因型是XHXh或XhXh,表现型为一半正常、一半患病,错误。
【点睛】造血干细胞是体细胞,其不能产生配子将自身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15.√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果蝇眼色的遗传为伴X遗传,红眼对白眼为显性,设受A和a这对等位基因控制,则雌果蝇有:XAXA(红)、XAXa(红)、XaXa(白);雄果蝇有:XAY(红)、XaY(白)。
【详解】XaXa(白雌)×XAY(红雄)→XAXa(红雌)、XaY(白雄),所以可以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正确。
16.×
【分析】伴X隐性遗传病一般表现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且隔代、交叉遗传。若母亲有病,则儿子一定有病;父亲正常,则女儿一定正常。
【详解】伴Y染色体遗传病的特点是代代男性都患病,但反之则不一定,因为伴Y染色体遗传只有第一个男性患者的直系后代男性才会遗传该病,错误。
17.错误
【解析】略
18.正确
【解析】略
19. ZW型 隐性的雄性和显性的雌性
【解析】略
20.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但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的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正常
【详解】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设致病基因为A,则女性患者为XAXA、XAXa,一般XAXa的患病较轻,XaXa为女性正常,而XAY为男性患者,XaY为正常男性,因此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男性患者(XAY)与正常女性(XaXa)婚配的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都正常。
21. 母亲 女儿 交叉遗传。
【解析】略
22.来自其祖父的22条常染色体在其父亲减数分裂时与来自其祖母的22条常染色体随机组合,以致该男子体细胞常染色体来自祖父的范围是0~22条
【解析】略
23. X 隐
【详解】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伴性遗传课后练习题,共10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伴性遗传精品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同步精品讲义23伴性遗传原卷版doc、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生物同步精品讲义23伴性遗传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伴性遗传综合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家蚕的性别决定类型是ZW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