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3伴性遗传 同步练习(含解析)第1页
    2.3伴性遗传 同步练习(含解析)第2页
    2.3伴性遗传 同步练习(含解析)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伴性遗传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伴性遗传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眼白化病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小明及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表现正常,只有其弟弟是眼白化病患者,则该眼白化病基因在小明的家族中遗传的途径是( )
    A. 祖父→父亲→弟弟 B. 祖母→父亲→弟弟 C. 外祖母→母亲→弟弟 D. 外祖父→母亲→弟弟
    2.已知鸡的性別决定方式为ZW 型,芦花鸡基因 B 在Z 染色体上,对非芦花鸡基因b 是显性, 为了尽早而准确地通过羽毛花色判断小鸡的性别,应选用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
    A. 非芦花母鸡和芦花公鸡交配 B. 芦花母鸡和非芦花公鸡交配
    C. 芦花母鸡与芦花公鸡交配 D. 非芦花母鸡与非芦花公鸡交配
    3.某对夫妇,丈夫患 leber 遗传性视神经病(致病基因在线粒体上),妻子患红绿色盲,后代中男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分别是( )
    A. 1、0 B. 1/2、1/4 C. 1/4、1/8 D. 0、1
    4.一对患有红绿色盲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且患有红绿色盲的男孩,下列不可能为致病来源的是( )
    A. 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B. 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相同染色体未分开
    C. 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D. 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相同染色体未分开
    5.如图是一种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Ⅱ-3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 Ⅱ4为携带者,故Ⅲ9也可能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
    C. 三位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并非都来自于Ⅰ-2 D. Ⅱ6与Ⅱ7生出一个正常女孩的概率为1/2
    6.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伴随性染色体遗传给后代
    C. 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 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7.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男孩,下列情况中,其染色体畸变一定与他的父亲有关的是( )
    A. 男孩色盲,其父正常,其母色盲
    B. 男孩色盲,其父正常,其母正常
    C. 男孩正常,其父正常,其母色盲
    D. 男孩正常,其父色盲,其母正常
    8.某学生利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探究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需要准备三种不同颜色的彩球,分别标记
    B. b、Y表示XB、Xb、Y B.若甲桶内装有
    C. b两种彩球数量各10个,则乙桶内装有两种彩球的数量均可超过10个,且必有一种是Y彩球
    D. 通过女性色盲与男性正常婚配这组模拟实验可得出人类红绿色盲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特点
    9.红绿色盲由X染色体的b基因控制。父亲色盲,母亲为色盲基因携带者,生了一个基因型为XBXbY的男孩。关于该男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长大后生成染色体数目正常的配子的概率为1/2
    B. 患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C. 体细胞最多含4个色盲基因
    D. 含b基因的X染色体来自父亲或母亲
    10.下列关于人体内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个细胞内的性染色体数都是相同的
    B. 性染色体上的每个基因在每个体细胞中都能表达
    C. 正常情况下,男性睾丸中某些细胞内可能不含Y染色体
    D. 正常情况下,女性卵巢中某些细胞内可能不含X染色体
    11.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
    A. 雌∶雄=1∶1 B. 雌∶雄=1∶2 C. 雌∶雄=3∶1 D. 雌∶雄=4∶1
    12.某昆虫(ZW型)的紫翅和黄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位于Z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控制,其中紫翅对黄翅为显性。研究发现含Zr的雄配子有25%致死,现选用纯合的紫翅雄性昆虫与黄翅雌性昆虫杂交获得F1 , F1随机交配获得F2 , F2中黄翅的比例为( )
    A. 1/4 B. 3/16 C. 3/14 D. 1/3
    13.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调查位于X染色体上的单基因遗传病时,发现某家族父亲与女儿均患病、母亲与儿子正常。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若该病为隐性遗传,父母再生一个男孩患病概率为1/4
    B. 若该病为隐性遗传,儿子与一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
    C. 若该病为显性遗传,则女儿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父亲
    D. 该病无论显、隐性遗传,该患病家族中四人基因型都不相同
    14.女娄菜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阔叶(XB)和细叶(Xb)两种叶形。若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子代雄株均为细叶,雌株均为阔叶
    B. 阔叶雌株与细叶雄株杂交,子代中不可能出现细叶雄株
    C. 阔叶雌株与细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只有雄株
    D. 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雌株是阔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15.某双翅目昆虫(XY型性别决定)的体色有黄色、淡绿色和白色,让白色雄虫与淡绿色雌虫杂交,得到的F1中雄虫均表现为淡绿色、雌虫均表现为黄色。让F1杂交,F2中雌雄虫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黄色∶淡绿色∶白色=3∶3∶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种昆虫的体色可能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
    B. F1雌虫与雄虫产生的配子中,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
    C. 若亲本雄虫与F1雌虫杂交,子代会出现3种体色
    D. 若F2中的淡绿色个体随机交配,子代中白色个体占1/6
    二、综合题
    16.如图是人类某一家族遗传病甲和乙的遗传系谱图。甲病受A,a这对等位基因控制,乙病受B,b这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甲、乙其中之一是伴性遗传病(不考虑XY同源区段)。
    (1)甲病属于________ ,乙病属于________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E伴Y染色体遗传病
    (2)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Ⅲ—7________;Ⅲ—10________。
    (3)Ⅲ—8是纯合子的可能性是________ 。
    (4)Ⅲ—8与Ⅲ—10结婚,生育子女中只患一种病的可能性是________ ,既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的可能性是________ 。
    17.某种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zw 型。该昆虫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如正常翅(E)对斑翅(e)是一对相对性状,长毛(F)对短毛(f)是一对相对性状。现将一正常翅短毛 雌虫与一斑翅长毛雄虫交配,F1的性状分离比为1︰1︰1︰1,且未表现出与性别相关。
    (1)根据上述杂交实验,________(能/不能)证明翅型的遗传不属于伴性遗传(只考虑z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理由是________。
    (2)根据上述杂交实验,________(能/不能)证明E/e和F/f 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
    (3)若选择F1个体进行杂交,设计实验探究毛的长短是否位于性染色体上(只考虑z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应选择性状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的个体交配,观察子代性状。
    18.某种山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其黑毛和白毛由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黑毛母羊与白毛公羊杂交,后代母羊都是白毛,公羊都是黑毛。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Nn在公羊中表现有角,在母羊中表现无角。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山羊毛色的基因M/m如果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显性性状是________,双亲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一对山羊交配,发现F1的母羊中无角:有角=3∶1,但公羊中无角:有角=1∶3,请解释这种现象________。
    (3)基因M/m只位于X染色体上,黑毛有角公羊与白毛无角母羊杂交,后代公羊中出现了黑毛无角个体,母羊中均是无角个体,理论上,子代中黑毛无角羊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4)现有一只有角公羊,请设计实验鉴定其基因型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①简要实验思路:________。
    ②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C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
    【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男子的弟弟是红绿色盲,其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色觉也都正常,可推知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父亲的基因型为XBY,祖父的基因型为XBY,祖母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其弟弟是红绿色盲,基因型为XbY,所以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 , 外祖母的基因型为XBXb , 外祖父色觉正常,外祖父的基因型为XBY,遗传系谱图为:
    则其弟弟的红绿色盲基因的传递情况是外祖母(XBXb)→母亲(XBXb)→弟弟(XbY)。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色盲的传递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女性的X染色体一条来源于父亲,一条来源于母亲,男性的X染色体来源于母亲。
    2. B
    交配类型及应用,伴性遗传
    【解答】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从子一代就可以根据羽毛的特征把雄、雌区分开,因此雄、雌个体的表现型应该不同,且雌性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所以亲本雄鸡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一种,雄性亲本的基因型应该是ZBZB或ZbZb , 如果是ZBZB , 不论雌性亲本的基因型如何,后代雌、雄个体都表现为非芦花,如雄性亲本基因型为ZbZb , 雌性亲本基因型为ZBW时,子代的基因型为ZBZb、ZbW,前者是雄性芦花,后者是雌性非芦花,可以通过羽毛的特征把雄、雌区分开,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由题意知,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芦花雌鸡的基因型为ZBW,非芦花雌鸡的基因型为ZbW;芦花雄鸡的基因型为ZBZB和ZBZb , 非芦花雄鸡的基因型为ZbZb。
    3. A
    伴性遗传
    【解答】丈夫患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妻子正常,而患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属于母亲遗传,因此子女均不会患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妻子基因型为XbXb , 丈夫的基因型为XBY,因此他们所生子女中男孩均患色盲,女孩均正常。综合以上可知,这对夫妇所生男孩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而女儿患一种病的概率是0。
    故答案为:A。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要知道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是线粒体DNA突变导致的,而细胞质中的基因往往会随着卵细胞遗传给后代,因此属于母系遗传。
    4. B
    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伴性遗传
    【解答】A、如果该男孩是由基因型为Xb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Xb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成,则说明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A正确;
    B、如果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相同染色体未分开,精子的基因型为XbXb或YY,则该男孩的基因型应为XbXbXb或XbYY,B错误;
    C、如果该男孩是由基因型为XbXb的卵细胞(XX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和基因型为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成,则说明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C正确;
    D、如果该男孩是由基因型为XbXb的卵细胞(XX染色体为相同染色体未分开)和基因型为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成,则说明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开,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染色体组成是44+XXY,形成的原因有两个,即XX+Y或XY+X,前者是由于母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未移向两极所致,后者是由于父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和Y未分离所致。

    5. D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解答】A、据上分析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
    B、Ⅲ8的基因型是XaY,Ⅱ4为携带者(XAXa),故Ⅲ9也可能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B正确;
    C、Ⅱ6的致病基因a来自于I2;Ⅲ8的致病基因a来自于Ⅱ4 , Ⅱ4的致病基因a来自于I2;Ⅲ11的致病基因a来自于Ⅱ7 , 因此三位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并非都来自于I2 , C正确;
    D、Ⅲ11的基因型是XaY,则Ⅱ7的基因型是XAXa , Ⅱ6(XaY)与Ⅱ7生(XAXa)出一个正常女孩的概率为1/4,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分析系谱图:根据Ⅱ3和Ⅱ4均表现正常,他们所生儿子Ⅲ8患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已知Ⅱ3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用a表示致病基因,则Ⅱ6、Ⅲ8、Ⅲ11的基因型都是XaY。
    6. B
    伴性遗传
    【解答】A、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一般比X染色体短小,但是也有Y比X大的,如女娄菜,A错误;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伴随性染色体遗传给后代,B正确;
    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或雄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一定是雄配子,C错误;
    D、无性别之分的生物没有性染色体,如大部分植物是没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之分的,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具有性别之分的生物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为性染色体;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表现为伴性遗传。
    7. C
    伴性遗传
    【解答】A、如果该男孩是色盲,父亲正常,母亲是色盲,则色盲基因来自母亲,因此染色体畸变一定与母亲有关,与父亲无关,A错误;
    B、如果该男孩是色盲,父亲正常,母亲是正常,由于父亲不携带色盲基因,母亲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则色盲基因来自母亲,因此染色体畸变一定与母亲有关,B错误;
    C、男孩正常,其父正常,其母色盲,母亲色盲一定将色盲基因传递给儿子,儿子的X染色体上的正常基因一定来自父亲,因此染色体畸变一定与他的父亲有关,C正确;
    D、男孩正常,其父色盲,其母正常,其染色体畸变可能与父亲有关,也可能与母亲有关,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人类的性别决定是XY,女性是性染色体是XX,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性染色体为XXY的男孩,可能是含有X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受精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此时该变异可能来源于母亲的减少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还有可能是含有X的卵细胞与含有XY的竞争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此时,染色体畸变来自父亲,父亲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造成的。2、人类红绿色盲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正常情况下父正常,由于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Y染色体来自父亲,所以男患者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母亲并传递给女,由女儿传递给外孙;女性色盲的父亲和儿子都是色盲,男性正常,其母亲和女儿都正常。
    8. C
    伴性遗传,“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解答】A、需要准备三种不同颜色的彩球,分别标记B、b、Y表示XB、Xb、Y,A正确;
    B、若甲桶内装有B、b两种彩球数量各10个,则乙桶内装有两种彩球的数量均可超过10个,且必有一种是Y彩球,B正确;
    C、通过女性色盲XbXb与男性XBY正常婚配后代男XbY患病、女XBXb正常,这组模拟实验不能得出人类红绿色盲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特点,C错误;
    D、为了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每次抓取小球统计后,应将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重复抓取50-100次,减少实验的误差,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模拟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桶、彩球和彩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考生掌握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原理,注意实验过程中相关操作的细节,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
    9. C
    伴性遗传
    【解答】A、该男孩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X:Y:XY:XX=2:1:2:1,所以生成染色体数目正常的配子的概率为1/2,A正确;
    B、患病男孩多了一条X染色体,患有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B正确;
    C、由于该男孩细胞中含有1个Xb色盲基因,染色体复制后会形成2个色盲基因,所以体细胞中最多含有2个色盲基因,C错误;
    D、母亲是携带者,父亲是色盲,双亲基因型为XBXb×XbY,由于其父母细胞中都存在Xb , 所以含Xb的染色体可以来自父亲和母亲,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一对夫妇,母亲是携带者,父亲是患者,即XBXb×XbY,现生了一个患病男孩(XBXbY),说明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可能是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或者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10. C
    伴性遗传
    【解答】解:A、人体内每个细胞内的性染色体数不一定相同,如处在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性染色体有4条,而正常体细胞中性染色体有2条,正常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只有1条,A错误;
    B、由于细胞的分化,性染色体上的每个基因在每个体细胞中也是选择性表达,B错误;
    C、正常情况下,男性睾丸某些细胞内可能不含Y染色体,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次级精母细胞,C正确;
    D、正常情况下,女性性染色体是XX,女性卵巢某些细胞内不可能不含X染色体,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内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属于XY型,其中XX表示女性,XY表示男性。
    11. D
    受精作用,伴性遗传
    【解答】解:按题意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若卵细胞含Z染色体,则三个极体分别含Z、W、W染色体,卵细胞与其中之一结合后的情况是ZZ(雄)∶ZW(雌)=1∶2;第二种情况是若卵细胞含W染色体,则三个极体分别含W、Z、Z染色体,卵细胞与其中之一结合后的情况是WW(不存活)∶ZW(雌)=1∶2。故综合两种情况,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雌∶雄=4∶1。故答案为:D。

    【分析】1、卵细胞和极体是在减数分裂中形成的。
    2、雌火鸡(ZW)的卵细胞和3个极体有2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Z(卵细胞)、Z(极体)、W(极体)、W(极体);第二种情况是:W(卵细胞)、W(极体)、Z(极体)、Z(极体)。据此答题。


    12. C
    伴性遗传
    【解答】解:F1的基因型ZRZr和ZRW随机交配,Zr雄配子有25%致死,雄配子中ZR :Zr=4:3,雌配子ZR:W=1:1,所以F2中黄翅的比例为4/7×1/2=3/14,C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据题分析:ZW型生物钟,ZZ为雄性,ZW为雌性,亲本的杂交组合为ZRZR×ZrW,则产生的子一代的基因型有ZRZr和ZRW。
    13. A
    伴性遗传
    【解答】解:A、若该病为隐性遗传,根据题意则父亲为患者XbY,而母亲正常XBXb , 父母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A错误;
    B、若该病为隐性遗传,根据题意,儿子正常,与一正常女性结婚,该女性可能为杂合子,因此建议生女孩,B正确;
    C、若该病为显性遗传,根据题意,则女儿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父亲,C正确;
    D、根据题意,该病无论显、隐性遗传,该患病家族中四人基因型都不相同,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若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隔代交叉遗传,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患病。若为隐性遗传,假设用B、b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则父亲为XbY,母亲为XBXb , 女儿为XbXb , 儿子为XbY。若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往往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世代连续性,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均患病。则父亲的基因型为XBY,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 , 儿子的基因型为XbY,女儿的基因型为XBXb。伴性遗传的基因存在性染色体上,其遗传和性别有关;伴性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
    14. C
    伴性遗传
    【解答】A.由分析可知:群体中不会有细叶雌株个体,A错误;
    B.阔叶雌株基因型为(XBXB、XBXb)与细叶雄株(XbY)杂交,显然子代中可能出现细叶雄株,B错误;
    C.阔叶雌株基因型为(XBXB、XBXb)与细叶雄株(XbY)杂交,由于细叶雄株产生的含X染色体的花粉败育,故子代中只有雄株,C正确;
    D.由分析可知: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雌株是阔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该群体中雌配子的类型有XB、Xb两种类型,雄配子的类型有XB、Y两种类型,故可知群体中阔叶基因型有XBXB、XBY、XBXb三基因型,细叶只有雄株基因型为XbY。
    15. D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
    【解答】解:A、该种昆虫的体色可能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A正确;
    B、由分析可知,F1雌虫产生的配子为:AXB、AXb、aXB、aXb;F1雄虫产生的配子为:AXb、AY、aXb、aY。因此F1雌虫与雄虫产生的配子中,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B正确;
    C、若亲本雄虫aaXBY与F1雌虫AaXBXb杂交,子代会出现3种体色,C正确;
    D、若F2中的淡绿色雄虫A_XbY和雌虫A_XbXb随机交配,AA概率为1/3,Aa概率为2/3,则a基因频率为1/3,因此子代中白色aa __个体占(1/3)2=1/9,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由题意可知:让白色雄虫与淡绿色雌虫杂交,得到的F1中雄虫均表现为淡绿色、雌虫均表现为黄色,说明与性别有关。让F1杂交,F2中雌雄虫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黄色:淡绿色:白色=3:3:2可知,该体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该性状由A、a、B、b基因控制,其亲本白色雄虫为aaXBY和淡绿色雌虫AAXbXb , F1为淡绿色雄虫AaXbY以及黄色雌虫AaXBXb , F1杂交,F2中雌雄虫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黄色(A_XBY、A_XBXb):淡绿色(A_XbY、A_XbXb):白色(aa__)=3:3:2。
    二、综合题
    16. (1)B;D
    (2)AAXBY或AaXBY;AAXbY或AaXbY
    (3)1/2
    (4)5/12;1/2
    伴性遗传
    【解答】(1)从5、6(正常)生下9(患甲病的女儿),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正确。甲、乙其中之一是伴性遗传病, 因此乙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从5、6(正常)生下10(患乙病的儿子),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正确。(2)3、4生下8,且4号的父亲(2)患病,因此3、4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 , Ⅲ—7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Ⅲ—10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3)Ⅲ—8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Xb , Ⅲ—8是纯合子的可能性是1/2。(4)Ⅲ—8的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 , Ⅲ—10的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生育子女中患甲病(aa)的概率为2/3×1/2=1/3,患乙病(XbXb、XbY)的概率为1/4×1/2+1/4×1/2=1/4,只患一种病的可能性是1/3×3/4+2/3×1/4=5/12,既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的可能性是2/3×3/4=1/2。
    【分析】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称为基因型。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两种。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方式有差别,这是因为不同性别的个体,如XY型,雌性和雄性的常染色体组成相同,性染色体组成不同,雌性为XX,雄性为XY,而基因又在染色体上,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17. (1)能;如果E/e 位于Z染色体独有区段,则正常翅雌虫与一只斑翅雄虫交配后代翅型表现出与性别相关,雄性后代都为正常翅,雌性后代都为斑翅。
    (2)不能;因为如果E/e 与F/f 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则Eeff与eeFf个体杂交后代也会出现1︰1︰1︰1的性状分离比。
    (3)长毛雌性;长毛或者短毛雄性
    伴性遗传
    【解答】(1)如果E/e位于Z染色体独有区段,则正常翅雌虫与一只斑翅雄虫交配后代翅型表现与性别有关,雄性后代都为正常翅,雌性后代都为斑翅,因此根据上述杂交实验能证明翅型的遗传不属于伴性遗传。
    (2)根据题意分析,假设E、e和F、f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则Eeff与eeFf个体杂交,后代会出现1:1:1:1的性状分离比,因此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不能证明E/e和F/f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3)根据题意分析,若控制毛的长短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亲本为ZfW×ZFZf , F1为ZFZf:ZfZf:ZFW:ZfW=1:1:1:1;若控制毛的长短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为ff×Ff,F1为Ff:ff=1:1。现选择F1个体进行杂交,设计实验探究毛的长短是否位于性染色体上,应选择性状分别为长毛雌性(ZFW或Ff)和长毛(ZFZf或Ff)或短毛(ZfZf或ff)雄性的个体交配,观察子代性状。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昆虫的性别决定是ZW型,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现将一正常翅短毛雌虫与一斑翅长毛雄虫交配,F1的性状分离比为1:1:1:1,说明两对基因的杂交都是测交类型。
    18. (1)白毛;XmXm 、XMY
    (2)这对山羊的基因型均是Nn,杂交后代NN∶Nn∶n=1∶2∶1,由于公羊中Nn表现有角,母羊中Nn表现无角,因此母羊中无角∶有角=3∶1,公羊中无角∶有角=1∶3
    (3)3/8
    (4)实验思路:让该有角公羊与多只有角母羊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结果分析:若后代出现无角羊,则该有角公羊的基因型是杂合子;若后代都是有角羊,则该有角公羊的基因型是纯合子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表观遗传
    【解答】(1)若控制山羊毛色的基因M/m如果只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黑毛母羊与白毛公羊杂交,后代母羊都是白毛,公羊都是黑毛,可确定显性性状是白毛,双亲的基因型是XmXm、XMY。(2)已知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一对山羊交配,发现F1的母羊中无角:有角=3∶1,但公羊中无角:有角=1∶3,说明这对亲本的基因型均为Nn,杂交后代NN∶Nn∶n=1∶2∶1,由于公羊中Nn表现有角,母羊中Nn表现无角,因此母羊中无角:有角=3∶1,公羊中无角:有角=1∶3。即无论雌雄基因型为NN的个体都表现为有角,基因型为nn的个体都表现为无角。(3)若基因M/m只位于X染色体上,黑毛有角公羊(N-XmY)与白毛无角母羊(NnXMX-或nnXMX-)杂交,后代公羊中出现了黑毛无角(nnXmY)个体,母羊中均是无角个体(Nn、nn),可判断亲本公羊含有n基因,母羊含有m基因,且子代没有出现NN,所以亲本公羊基因型为NnXmY,母羊基因型为nnXMXm , 理论上,子代中黑毛无角羊(NnXmXm、nnXmXm、nnXmY)所占的比例为1/2×1/4+1/2×1/4+1/2×1/4=3/8。(4)①有角公羊的基因型可能为NN或Nn,欲鉴定其基因型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让该有角公羊与多只有角母羊(NN)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
    ②若有角公羊的基因型为NN,则杂交后代基因型为NN,无论雌雄均表现为有角。若有角公羊的基因型为Nn,则杂交后代基因型为NN、Nn,公羊均表现为有角,母羊出现了无角。所以若后代出现无角羊,则该有角公羊的基因型是杂合子;若后代都是有角羊,则该有角公羊的基因型是纯合子。
    【分析】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Nn在公羊中表现有角,在母羊中表现无角,说明该对性状表现为从性遗传,根据一对山羊交配的F1的母羊中无角:有角=3∶1,但公羊中无角:有角=1∶3,可判断基因型为NN的雌雄个体都表现为有角,基因型为nn的雌雄个体都表现为无角。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隐性雌性和显性雄性杂交,子一代雄性均为隐性性状,雌性均为显性性状,可据此特点判断显隐性或基因位置。

    相关试卷

    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伴性遗传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伴性遗传课后练习题,共10页。

    生物第3节 伴性遗传第2课时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生物第3节 伴性遗传第2课时课时作业,文件包含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人教版2019必修2同步分层训练23伴性遗传第2课时强化课Word版含解析docx、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同步分层训练23伴性遗传第2课时强化课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伴性遗传第1课时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节 伴性遗传第1课时课时练习,文件包含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同步分层训练23伴性遗传第1课时Word版含解析docx、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人教版2019必修2同步分层训练23伴性遗传第1课时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