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原卷版+答案解析)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1情景题(原卷版+答案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1情景题(原卷版+答案解析),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分析,下列有关曲线分析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图甲、图乙分别为影响酶促反应的相关因素和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曲线图,已知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可以和底物竞争与酶结合的位点,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以改变酶的空间结构,其中,图乙中的曲线a为无抑制剂时的反应速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图甲中,影响曲线2的因素是温度,影响曲线3的因素是pH
B.图甲的曲线1中,B点时增加底物浓度不会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C.图甲的曲线1中,在A点之前加入酶的竞争性抑制剂,会使曲线1变为图乙中的曲线b
D.可以利用图甲曲线2中的C点和曲线3中的F点对应的条件,对酶进行保存
【提分秘籍】
1.酶的特性
(1)高效性
①含义解读: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②作用实质:酶和无机催化剂一样,只能缩短到达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因此,酶不能改变最终生成物的量。
(2)专一性
①含义解读: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②曲线解读:酶A可催化底物水解,酶B则与“无酶”相同,说明酶催化具有专一性。
(3)作用条件较温和
曲线解读: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高温、过酸、过碱等条件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永久失活;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很低,但空间结构稳定。
2.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分析
(1)酶促反应产物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
(2)温度和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据图可知,不同pH条件下,酶最适温度不变;不同温度条件下,酶最适pH也不变,即反应溶液pH(温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pH)。
(3)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2.正常情况下线粒体内膜上[H]的氧化与ATP的合成偶联,即在[H]氧化的同时合成ATP。某药物可阻断该过程中ATP的合成,研究人员利用离体培养的线粒体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结合图示结果分析,该药物作用于
A.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但不阻断丙酮酸的分解
B.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同时阻断丙酮酸的分解
C.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但不阻断[H]与O2结合
D.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同时阻断[H]与O2结合
(2020·河南、湖南顶级名校联考)
3.下图为在恒温密闭透光玻璃温室中,24 h内测定的温室内CO2浓度以及植物CO2吸收速率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6h时,叶肉细胞产生还原型辅酶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等
B.18h时,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产生O2的速率大于线粒体消耗O2的速率
C.经过图示24h的变化,该植物积累了一定量的有机物
D.该植株进行光合作用且吸收CO2的速率为0时,在图中对应的时刻是6h和18h
(2020·河南九师联盟高三质检)
4.科学家将番茄和水稻幼苗分别放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番茄吸收水的相对速度快于Mg2+B.水稻运输SiO44-的载体数多于Mg2+
C.番茄吸收Mg2+需要细胞提供能量D.水稻和番茄对离子的吸收具选择性
5.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其中外因有O2、CO2、温度、水等,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也会影响细胞呼吸。如一些事故现场泄漏出来的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其通过抑制[H]与O2的结合,使得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而陷入内窒息。下图以植物根尖为实验对象,研究氰化物对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题意可推测氰化物通过减少运输K+的载体蛋白的合成来降低K+的吸收速率
B.结合图甲和图乙,不能判定植物根尖细胞吸收的跨膜运输方式
C.实验乙中4h后由于不能再利用氧气,细胞不再吸收K+
D.叶肉细胞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ATP,氰化物对叶肉细胞生命活动无影响
(2020·河北唐山调研)
6.某神经纤维在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钠离子、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下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阳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内外之间没有阳离子的流动
B.ab段钠离子通道开放,bc段钠离子通道关闭
C.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内外电位差为0
D.cd段钾离子排出细胞不需要消耗ATP
【提分秘籍】兴奋的产生及膜电位变化
(1)AB段——静息电位:主要是因K+顺浓度梯度外流所致,达到平衡时,膜内K+浓度仍高于膜外,此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2)B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因足够强度的刺激导致Na+通道打开,引起Na+顺浓度梯度内流,达到平衡时,膜外Na+浓度仍高于膜内,最终导致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3)CD段——静息电位的恢复: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顺浓度梯度大量外流,膜电位逐渐恢复为外正内负,此时因K+外流过多导致此时膜内外电位差值大于初始静息电位差值。
(4)DE段——恢复为初始静息电位,从而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2020·四川成都高三月考)
7.女性受孕以后,随着孕周的增加,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逐渐增多,可导致糖代谢异常,即妊娠期糖尿病。如图为进食等量葡萄糖后,孕妇与正常妇女(非孕妇)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变化的数据记录。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可能是孕妇体内增多的雌、孕激素抑制了胰岛素的分泌导致血糖高于正常女性
B.30min后正常女性因血糖浓度降低,通过反馈调节使胰岛素浓度随之下降
C.孕妇体内相应靶细胞对血糖的敏感度和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都比正常妇女低
D.孕妇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应及时控制糖类摄入量
8.下列有关曲线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中c对应的值是1,图2中b为有丝分裂
B.图2中Q点后所对应的时期在图1中cd段上
C.图2中OP段位于图1中ef段
D.图1中de段与图2中PQ段变化原因相同
【提分秘籍】
1.通过染色体与核DNA的曲线区分两种分裂方式
2.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染色体组数变化(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请在实线之后用虚线画出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应的变化:
3.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或染色体与核DNA比值变化
请辨析下图曲线中各段代表的相关时期:
9.细胞周期控制器是由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两种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物。下图为多种cyclin在细胞周期中的表达情况。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cyclinA蛋白可能参与DNA的复制
B.cyclinB可能与启动纺锤体的组装有关
C.cyclinsE可能与G1期和S期转换有关
D.研发CDK促进剂,可以作为治疗癌症的药物
(2020·山东济南高三调研)
10.科研人员将水稻的A品系(矮秆纯合子)与B品系(高秆纯合子)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分别统计亲本(A、B品系)、F1及F2中不同株高的植株数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研究表明,A品系含有基因d,茎较短,表现为矮秆。B品系是A品系突变体,除了基因d外,还含有另一基因e,穗颈较长,表现为高秆,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F2的株高呈现双峰分布,表明F2出现了性状分离
B.水稻的株高大于120cm为高秆性状,则F2中高秆与矮秆的比例约为3:1
C.F2中高秆植株的基因型是ddee
D.F2中矮秆植株的基因型只有2种
11.1966年,科学家提出了DNA半不连续复制假说:DNA复制形成互补子链时,一条子链连续形成,另一条子链不连续,即先形成短片段后再进行连接(如图1)。为验证假说,进行如下实验:用标记T4噬菌体,在培养噬菌体的不同时刻,分离出噬菌体DNA并加热使其变性,再进行密度和梯度离心,以DNA单链片段分布位置确定片段大小,并检测相应位置DNA单链片段的放射性,结果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60秒相比,120秒结果中短链片段减少的原因是短链片段连接形成长片段
B.DNA的半不连续复制保证了DNA的两条链能够同时作为模板进行复制
C.该实验可用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代替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标记DNA
D.若以DNA连接缺陷的噬菌体为材料,则图2中的曲线峰值将右移
(2020·辽宁大连高三模拟)
12.每年的7月〜9月为某品种苹果果实的成熟期。研究人员在此期间,每隔10天采摘果实测定其中几种激素的含量,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果实的成熟期细胞分裂素含量下降,使细胞有丝分裂减弱,细胞体积增大减缓
B.果实的成熟与脱落酸和生长素的含量增加有关,也可能与乙烯的含量增加有关
C.苹果果实体积增大与赤霉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有关
D.根据曲线可以推测出生长素和脱落酸在苹果果实的成熟期中始终起主导作用
13.根据生活史的不同,生物学家将生物分为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r对策生物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扩散能力强,有较高的生殖率,如昆虫和杂草;K对策生物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扩散能力弱,生殖率低,但有较高的竞争力,如乔木和大型肉食动物。下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r对策和K对策两类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K对策物种的种群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X和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低于X点时,容易走向灭绝
B.S是K对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即该环境中的种群最大数量
C.r对策更有利于种群基因的传递
D.r对策生物种群数量到达S前,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14.除了温度和pH对酶活性有影响外,一些抑制剂也会降低酶的催化效果。图1为酶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示意图,图2为相同酶溶液在无抑制剂、添加不同抑制剂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非竞争性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低温对酶活性抑制的机理不同
B.据图可推测,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具有类似结构而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
C.底物浓度相对值大于15时,限制曲线甲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浓度
D.曲线乙和曲线丙分别是在酶中添加了非竞争性抑制剂和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果
15.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a阶段X射线照射可诱发突变,c阶段染色体数目会暂时加倍
B.图2中的温度在a时酶分子结构改变、活性较低
C.图3中bc段和de段的变化都会引起C3,化合物含量的下降
D.图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相同
16.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基因A、a所在的染色体是已发生基因突变的X染色体
B.图甲可对应于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kl段
C.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hj段不可能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
D.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的jk段形成的原因都与质膜的流动性有关
(2020·吉林长春高三模拟)
17.茶叶有降压、提神和保健等功效。某科研人员在晴朗夏季的一天中探究茶树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规律,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表示净光合速率的是___________(填“实线”或“虚线”)。从胞间CO2浓度分析,与12点相比,14点时叶肉细胞中C3含量_________(填“高”或“低”)。
(2)茶树在中午时分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从图中的曲线分析,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植物为减少水分散失,气孔___________(填“部分关闭”或“全部关闭”),导致胞间CO2浓度降低。
(3)研究C02在植物体内的转移途径时,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法,C02中的氧经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后转移到终产物________中。
(3)由于茶树光合“午休”影响产量,为减缓光合“午休”,该科研人员打算间种高茎玉米。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间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须在____________时间进行。
③检测净光合速率与胞间CO2浓度,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科研人员的研究达到预期目的。
专题1情景题
1.图甲、图乙分别为影响酶促反应的相关因素和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曲线图,已知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可以和底物竞争与酶结合的位点,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以改变酶的空间结构,其中,图乙中的曲线a为无抑制剂时的反应速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图甲中,影响曲线2的因素是温度,影响曲线3的因素是pH
B.图甲的曲线1中,B点时增加底物浓度不会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C.图甲的曲线1中,在A点之前加入酶的竞争性抑制剂,会使曲线1变为图乙中的曲线b
D.可以利用图甲曲线2中的C点和曲线3中的F点对应的条件,对酶进行保存
【提分秘籍】
1.酶的特性
(1)高效性
①含义解读: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②作用实质:酶和无机催化剂一样,只能缩短到达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因此,酶不能改变最终生成物的量。
(2)专一性
①含义解读: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②曲线解读:酶A可催化底物水解,酶B则与“无酶”相同,说明酶催化具有专一性。
(3)作用条件较温和
曲线解读: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高温、过酸、过碱等条件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永久失活;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很低,但空间结构稳定。
2.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分析
(1)酶促反应产物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
(2)温度和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据图可知,不同pH条件下,酶最适温度不变;不同温度条件下,酶最适pH也不变,即反应溶液pH(温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pH)。
(3)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2.正常情况下线粒体内膜上[H]的氧化与ATP的合成偶联,即在[H]氧化的同时合成ATP。某药物可阻断该过程中ATP的合成,研究人员利用离体培养的线粒体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结合图示结果分析,该药物作用于
A.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但不阻断丙酮酸的分解
B.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同时阻断丙酮酸的分解
C.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但不阻断[H]与O2结合
D.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同时阻断[H]与O2结合
(2020·河南、湖南顶级名校联考)
3.下图为在恒温密闭透光玻璃温室中,24 h内测定的温室内CO2浓度以及植物CO2吸收速率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6h时,叶肉细胞产生还原型辅酶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等
B.18h时,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产生O2的速率大于线粒体消耗O2的速率
C.经过图示24h的变化,该植物积累了一定量的有机物
D.该植株进行光合作用且吸收CO2的速率为0时,在图中对应的时刻是6h和18h
(2020·河南九师联盟高三质检)
4.科学家将番茄和水稻幼苗分别放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番茄吸收水的相对速度快于Mg2+B.水稻运输SiO44-的载体数多于Mg2+
C.番茄吸收Mg2+需要细胞提供能量D.水稻和番茄对离子的吸收具选择性
5.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其中外因有O2、CO2、温度、水等,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也会影响细胞呼吸。如一些事故现场泄漏出来的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其通过抑制[H]与O2的结合,使得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而陷入内窒息。下图以植物根尖为实验对象,研究氰化物对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题意可推测氰化物通过减少运输K+的载体蛋白的合成来降低K+的吸收速率
B.结合图甲和图乙,不能判定植物根尖细胞吸收的跨膜运输方式
C.实验乙中4h后由于不能再利用氧气,细胞不再吸收K+
D.叶肉细胞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ATP,氰化物对叶肉细胞生命活动无影响
(2020·河北唐山调研)
6.某神经纤维在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钠离子、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下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阳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内外之间没有阳离子的流动
B.ab段钠离子通道开放,bc段钠离子通道关闭
C.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内外电位差为0
D.cd段钾离子排出细胞不需要消耗ATP
【提分秘籍】兴奋的产生及膜电位变化
(1)AB段——静息电位:主要是因K+顺浓度梯度外流所致,达到平衡时,膜内K+浓度仍高于膜外,此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2)B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因足够强度的刺激导致Na+通道打开,引起Na+顺浓度梯度内流,达到平衡时,膜外Na+浓度仍高于膜内,最终导致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3)CD段——静息电位的恢复: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顺浓度梯度大量外流,膜电位逐渐恢复为外正内负,此时因K+外流过多导致此时膜内外电位差值大于初始静息电位差值。
(4)DE段——恢复为初始静息电位,从而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2020·四川成都高三月考)
7.女性受孕以后,随着孕周的增加,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逐渐增多,可导致糖代谢异常,即妊娠期糖尿病。如图为进食等量葡萄糖后,孕妇与正常妇女(非孕妇)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变化的数据记录。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可能是孕妇体内增多的雌、孕激素抑制了胰岛素的分泌导致血糖高于正常女性
B.30min后正常女性因血糖浓度降低,通过反馈调节使胰岛素浓度随之下降
C.孕妇体内相应靶细胞对血糖的敏感度和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都比正常妇女低
D.孕妇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应及时控制糖类摄入量
8.下列有关曲线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中c对应的值是1,图2中b为有丝分裂
B.图2中Q点后所对应的时期在图1中cd段上
C.图2中OP段位于图1中ef段
D.图1中de段与图2中PQ段变化原因相同
【提分秘籍】
1.通过染色体与核DNA的曲线区分两种分裂方式
2.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染色体组数变化(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请在实线之后用虚线画出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应的变化:
3.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或染色体与核DNA比值变化
请辨析下图曲线中各段代表的相关时期:
9.细胞周期控制器是由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两种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物。下图为多种cyclin在细胞周期中的表达情况。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cyclinA蛋白可能参与DNA的复制
B.cyclinB可能与启动纺锤体的组装有关
C.cyclinsE可能与G1期和S期转换有关
D.研发CDK促进剂,可以作为治疗癌症的药物
(2020·山东济南高三调研)
10.科研人员将水稻的A品系(矮秆纯合子)与B品系(高秆纯合子)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分别统计亲本(A、B品系)、F1及F2中不同株高的植株数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研究表明,A品系含有基因d,茎较短,表现为矮秆。B品系是A品系突变体,除了基因d外,还含有另一基因e,穗颈较长,表现为高秆,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F2的株高呈现双峰分布,表明F2出现了性状分离
B.水稻的株高大于120cm为高秆性状,则F2中高秆与矮秆的比例约为3:1
C.F2中高秆植株的基因型是ddee
D.F2中矮秆植株的基因型只有2种
11.1966年,科学家提出了DNA半不连续复制假说:DNA复制形成互补子链时,一条子链连续形成,另一条子链不连续,即先形成短片段后再进行连接(如图1)。为验证假说,进行如下实验:用标记T4噬菌体,在培养噬菌体的不同时刻,分离出噬菌体DNA并加热使其变性,再进行密度和梯度离心,以DNA单链片段分布位置确定片段大小,并检测相应位置DNA单链片段的放射性,结果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60秒相比,120秒结果中短链片段减少的原因是短链片段连接形成长片段
B.DNA的半不连续复制保证了DNA的两条链能够同时作为模板进行复制
C.该实验可用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代替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标记DNA
D.若以DNA连接缺陷的噬菌体为材料,则图2中的曲线峰值将右移
(2020·辽宁大连高三模拟)
12.每年的7月〜9月为某品种苹果果实的成熟期。研究人员在此期间,每隔10天采摘果实测定其中几种激素的含量,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果实的成熟期细胞分裂素含量下降,使细胞有丝分裂减弱,细胞体积增大减缓
B.果实的成熟与脱落酸和生长素的含量增加有关,也可能与乙烯的含量增加有关
C.苹果果实体积增大与赤霉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有关
D.根据曲线可以推测出生长素和脱落酸在苹果果实的成熟期中始终起主导作用
13.根据生活史的不同,生物学家将生物分为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r对策生物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扩散能力强,有较高的生殖率,如昆虫和杂草;K对策生物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扩散能力弱,生殖率低,但有较高的竞争力,如乔木和大型肉食动物。下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r对策和K对策两类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K对策物种的种群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X和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低于X点时,容易走向灭绝
B.S是K对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即该环境中的种群最大数量
C.r对策更有利于种群基因的传递
D.r对策生物种群数量到达S前,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14.除了温度和pH对酶活性有影响外,一些抑制剂也会降低酶的催化效果。图1为酶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示意图,图2为相同酶溶液在无抑制剂、添加不同抑制剂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非竞争性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低温对酶活性抑制的机理不同
B.据图可推测,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具有类似结构而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
C.底物浓度相对值大于15时,限制曲线甲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浓度
D.曲线乙和曲线丙分别是在酶中添加了非竞争性抑制剂和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果
15.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a阶段X射线照射可诱发突变,c阶段染色体数目会暂时加倍
B.图2中的温度在a时酶分子结构改变、活性较低
C.图3中bc段和de段的变化都会引起C3,化合物含量的下降
D.图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相同
16.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基因A、a所在的染色体是已发生基因突变的X染色体
B.图甲可对应于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kl段
C.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hj段不可能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
D.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的jk段形成的原因都与质膜的流动性有关
(2020·吉林长春高三模拟)
17.茶叶有降压、提神和保健等功效。某科研人员在晴朗夏季的一天中探究茶树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规律,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表示净光合速率的是___________(填“实线”或“虚线”)。从胞间CO2浓度分析,与12点相比,14点时叶肉细胞中C3含量_________(填“高”或“低”)。
(2)茶树在中午时分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从图中的曲线分析,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植物为减少水分散失,气孔___________(填“部分关闭”或“全部关闭”),导致胞间CO2浓度降低。
(3)研究C02在植物体内的转移途径时,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法,C02中的氧经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后转移到终产物________中。
(3)由于茶树光合“午休”影响产量,为减缓光合“午休”,该科研人员打算间种高茎玉米。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间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须在____________时间进行。
③检测净光合速率与胞间CO2浓度,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科研人员的研究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答案:
1.D
【分析】(1)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种酶只能在一定的pH范围内才表现出活性,过酸或过碱都会使酶因空间结构被破坏而永久失活。酶在最适pH的条件下活性最高。(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酶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酶在最适温度时活性最大;超过最适温度,酶活性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直至失活。低温时酶的空间结构稳定,高温会使酶因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永久失活。(3)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随底物浓度的增加,与酶分子结合的底物分子的数量逐渐增多,酶促反应速率也随之加快;当所有酶分子都与底物分子结合时,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详解】A、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因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永久失活,据此可推知:在图甲中,影响曲线2的因素是温度,影响曲线3的因素是pH,A正确;
B、图甲的曲线1可以表示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B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的浓度等,所以在B点时增加底物浓度不会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B正确;
C、依题意可知,非竞争性抑制剂能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使酶不能与底物结合,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竞争性抑制剂可以和底物竞争与酶结合的位点,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效应,因此图乙中的曲线b表示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的作用效果,曲线c表示非竞争性抑制剂对反应速率影响的作用效果。图甲的曲线1中,在A点之前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底物浓度,加入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后,会导致与酶分子结合的底物分子的数量减少,酶促反应速率下降,会使曲线1变为图乙中的曲线b,C正确;
D、图甲曲线2中的C点对应的是低温条件,曲线3中的F点对应的pH呈现强酸性、I点对应的pH为最适pH,酶应在最适pH、低温条件下保存,D错误。
故选D。
2.C
【分析】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1分子葡萄糖被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的还原型氢,释放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在线粒体基质中被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还原型氢;释放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型氢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ATP的形成是在第三阶段:从图形分析可知,在正常情况下线粒体的耗氧量受ADP浓度影响,当ADP被消耗后,线粒体无法利用氧气,添加药物后,线粒体耗氧量不受ADP浓度影响,所以不抑制[H]与O2结合,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识记有氧呼吸的过程,同时结合题干中的信息分析出这是第三阶段的反应,理解ATP和ADP的关系。
3.C
【分析】题图显示,3时二氧化碳释放速率开始减少,说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3时到6时之间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植物总体表现二氧化碳的释放;6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为0,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最大值;6时到18时,由于光照强度较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植物总体表现为吸收二氧化,碳温室内浓度增加,18时光照强度减弱导致光合作用速率减弱,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减小到最低;18时到21时之间,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21时光合作用停止。
【详解】A、6h时,植物对CO2的吸收速率为0,此时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叶肉细胞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还原型辅酶的场所有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产生还原型辅酶Ⅱ、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产生还原型辅酶Ⅰ,A正确;
B、18h时,植物对CO2的吸收速率为0,此时整株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但对叶肉细胞来说,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叶肉细胞积累的有机物供其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消耗),即叶绿体产生O2的速率大于线粒体消耗O2的速率,B正确;
C、由a点到b点,经过24h的变化,实验前后温室内CO2浓度相同,说明该植物没有积累有机物,C错误;
D、6h和18h时,CO2的吸收速率为0,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D正确。
故选C。
4.A
【分析】分析题图:番茄对Mg2+的吸收量大于对SiO44-的吸收量,水稻对Mg2+的吸收量小于对SiO44-的吸收量。
【详解】A、番茄培养液中Mg2+浓度低于起始浓度,说明番茄吸收水的相对速度慢于Mg2+,A错误;
B、水稻吸收SiO44-量多于Mg2+,说明水稻运输SiO44-的载体数多于Mg2+,B正确;
C、番茄吸收Mg2+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细胞提供能量,C正确;
D、水稻吸收的SiO44-多,对Mg2+吸收量少,而番茄吸收Mg2+较多,对SiO44-吸收量少,这体现了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D正确;
故选A。
【点睛】知识易混点:植物细胞在同一时间吸收离子和吸收水的量不同,说明吸收水和吸收离子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不同植物细胞对同一无机盐离子、同一植物对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均有差异,说明植物细胞膜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5.B
【分析】分析甲图:细胞置于蒸馏水中,氧气的消耗速率不变,当加入KCl后,氧气消耗速率先逐渐升高后又逐渐降低。
分析乙图:在加入氰化物之前,钾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变,加入氰化物之后,钾离子的吸收速率逐渐降低,最后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A、由图分析可知,4h后氧气消耗速率下降是细胞外K+浓度降低所导致,A错误;
B、分析题图甲可知,加入氯化钾后,氧气的消耗速率增加,说明根尖吸收钾离子是需要能量的主动运输,结合图甲和图乙,不能判定植物根尖细胞吸收 Cl− 的跨膜运输方式,B正确;
C、实验乙中4h后由于不能再利用氧气,但细胞还可以通过无氧呼吸提供能量吸收K+,C错误;
D、叶肉细胞通过光反应合成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其他生命活动,所以氰化物对叶肉细胞生命活动有影响,D错误。
故选B。
6.D
【分析】据图分析:ab段与bc段均是内向电流,此时主要是钠离子通道开放,c点对应动作电位,此时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cd段钾离子通过钾离子通道大量排出细胞。
【详解】A、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主要靠钾离子外流维持,A错误;
B、ab段与bc段均是内向电流,此时主要是钠离子通道开放,B错误;
C、c点对应动作电位,此时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所以膜内外电位差不为0,C错误;
D、cd段钾离子通过钾离子通道大量排出细胞,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D正确。
故选D。
7.A
【详解】A、孕妇的胰岛素分泌速度比正常女性慢,最高含量超过正常女性,A错误;
B、30min后正常女性因血糖浓度降低,通过反馈调节使胰岛素浓度随之下降,进而使得血糖维持动态平衡,B正确;
C、孕妇体内胰岛素水平较高,则体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降低血糖作用降低,血糖浓度会升高,C正确;
D、孕妇若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需要控制糖类摄入量,D正确。
故选A。
8.C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据图分析,图1中,bc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进行的DNA复制,图1中c点DNA复制已完成,此时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所以对应的值是1/2,,图2中b的DNA降低了两次,是减数分裂,A错误;
B、图2中Q点后表示着丝点(粒)已经分裂,染色体无姐妹染色单体,故所对应的时期在图1中ef 段上,B错误;
C、图2中OP段染色体数目加倍,原因是着丝点(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位于图1中ef段,C正确;
D、图1中de段的原因是着丝点(粒)分裂,图2中PQ段变化原因细胞分裂,故图1中de段与图2中PQ段变化原因不相同,D错误。
故选C。
9.D
【分析】有丝分裂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是有丝分裂的准备阶段,此时细胞内发生着活跃的代谢变化,其中主要的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间期可以分为G1期(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S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G2期(有丝分裂所必需的一些蛋白质的合成)。分裂间期最主要的物质变化是将细胞核中携带有遗传物质的染色质进行复制,染色质复制的结果是DNA分子数加倍,形成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不变。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cyclinA蛋白在S期合成和增加,与DNA的复制同步。A正确;
B、cyclinB蛋白在G2期开始合成,在M期前期达到最多,之后逐渐降低,可能与前期细胞分裂的变化相关,如启动纺锤体的组装及纺锤丝与染色体的连接等,B正确;
C、cyclinsE蛋白在G1期开始合成,在S期前期达到最多,之后逐渐降低,可能与G1期和S期转换有关,C正确;
D、CDK促进剂CDK复合物正常发挥作用,促进细胞进入分裂期,促进细胞分裂,不利于治疗癌症,D错误。
故选D。
10.B
【分析】根据曲线图分析,F1的株高和亲本A品系大致相同,A×B→F1,根据孟德尔分离性定律,因为F1的性状表现了亲本A的性状,所以可以确定亲本A矮秆为显性性状,高秆即为隐性性状。在曲线图中,F2出现了双峰分布,应该是性状分离的结果。根据题中信息,亲本A、B 都是纯合子,且两对基因控制,则亲本A的基因型为ddEE,亲本B的基因型为ddee,F1的基因型为ddEe。
【详解】曲线中F2的株高相对于F1出现了双峰分布,同时出现了高秆和矮秆,是性状分离现象,A正确。水稻的株高大于120cm为高秆性状,根据曲线图的纵轴的株数数据计算,可知显性性状(矮秆):隐性性状(高秆)大约为3:1.B错误。高秆植株是隐性性状,根据题中所给高秆除了基因d外,还含有另一基因e,因此基因型为ddee,C正确。根据分析的F1的基因型为ddEe,则F2中矮秆基因型有ddEE、ddEe两种,D正确。
【点睛】做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曲线数据特点熟练运用孟德尔遗传定律,准确判断出显隐性性状,写出个体相应的基因型。高矮性状虽然由两对相对独立的基因,控制根据曲线可知性状分离比是3:1 应该符合分离定律,所以可以确定F1基因组成应该是一对纯合一对杂合。
11.D
【分析】图1为DNA的半保留复制过程,显示复制方向、起点缺口等;图2自变量有时间、离试管口的距离,因变量是放射性的强度。
【详解】A、图2中,与60秒结果相比,120秒时有些短链判断连接成长链片段,所以短链片段减少了,A正确;
B、DNA的半不连续复制,使得一条子链连续形成,另一条子链不连续,即先形成短片段后再进行连接,保证了DNA的两条链能够同时作为模板进行复制,B正确
C、32P和3H都具有放射性,脱氧核苷酸中含有H和P,故该实验可用 32P 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代替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标记DNA,C正确;
D、DNA连接缺陷的 T4 噬菌体内缺少DNA连接酶,复制形成的短链片段无法连接,故图2中的曲线峰值将向左移,D错误。
故选D。
12.B
【详解】果实的成熟期细胞分裂素含量下降,使细胞有丝分裂减弱,细胞数目增加减缓,A错误;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据图分析,在果实成熟过程中,脱落酸和生长素的含量增加,因此果实成熟可能与脱落酸、乙烯、生长素的含量增加都有关, B正确;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与苹果果实体积增大无关,C错误;由题图可以看出苹果果实的成熟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D错误。
13.AD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r对策生物没有X点,K对策生物有S点和X点。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图中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即环境所能容纳的该种群的最大值,称为环境容纳量。
【详解】A、根据曲线走势可以判断出种群数量低于X时,N t+1小于N t种群数量下降,容易灭绝,A正确;
B、环境容纳量指一定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并不是种群的最大数量,B错误;
C、K对策和r对策对种群基因的传递都有利,C错误;
D、r对策生物种群数量到达S前,N t+1大于N t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正确。
故选AD。
14.D
【分析】1、分析图1:竞争性抑制剂和底物争夺酶的同一活性部位,使酶和底物的结合机会减少,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速率,而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通过改变酶的结构,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速率。
2、分析图2: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三条曲线中,底物浓度较低时,曲线甲的反应速率最高,表示未加入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加入竞争性抑制剂后酶对底物的结合机会降低,但升高底物浓度后酶和底物的结合机会又会升高,其催化反应速率又升高,可知曲线乙是表示加入竞争性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后酶会失去催化活性,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速率,可知曲线丙是表示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
【详解】A、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通过改变酶的结构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低温抑制酶的活性并不改变酶分子的空间结构,只是降低了酶分子的运动,A正确;
B、竞争性抑制剂和底物能够争夺酶的同一活性部位,说明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可能具有类似结构,B正确;
C、底物浓度相对值大于15时,曲线甲中的酶促应速率随着底物浓度的不再增加,表明此时底物浓度不再是限制酶促反应的因素,此后限制曲线甲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浓度,C正确;
D、由以上分析知,曲线甲是未加入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曲线乙是表示加入竞争性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曲线丙表示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D错误。
故选D。
【点睛】
15.D
【分析】分析图1: a和c为分裂间期,b和d为分裂期,a+ b或c+d可表示为一个细胞周期;分析图2:图2表示温度影响酶活性的曲线,在a点温度下,酶活性降低,b点温度下,酶变性失活;分析图3:图3中bc段的变化是由于二氧化碳含量过低引起的,de段的变化是光照强度过低引起的;分析图4:图4中ab段是由于DNA的复制引起的,de段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引|起的。
【详解】A、图1中a和c均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可以用X射线照射诱发基因突变,但染色体数目不会加倍,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只在有丝分裂后期加倍,A错误;
B、图2中温度在a、b两点时酶活性都很低,但在a点时酶的活性降低,但结构并未发生变化,B错误;
C、图3中bc段的变化是由于温度太高,部分气孔关闭,导致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引起的,从而导致二氧化碳固定过程减弱,生成的C3速率减慢,而C3还原速率基本不变,故会引起C3化合物含量的下降,但de段的变化是光照强度过低引起的,导致NADPH和ATP的生成量减少,C3还原速率减弱,而二氧化碳固定合成C3速率几乎不变,因此会引起C3化合物含量的上升,C错误;
D、cd段使得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从2变成1,因此图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相同,D正确。
故选 D。
16.C
【分析】分析甲图: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分析乙图: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粒)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丙图:fg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hj表示后期、kl表示末期。
【详解】A、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其中染色体上出现基因A、a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结果,也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且基因A、a所在的染色体不是X染色体,而是常染色体,A错误;
B、图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乙中的bc段;图甲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而图丙表示有丝分裂,B错误;
C、图乙中的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而图丙中的 hj 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因此图乙中的 bc 段和图丙中的 hj 段不可能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C正确;
D、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的曲线形成的原因都是与着丝点(粒)的分裂有关,D错误。
故选C。
【点睛】
17. 实线 高 部分关闭 同位素标记法 CO2 探究间种高茎玉米能否减缓茶树光合“午休” 是否间种高茎玉米 晴朗夏季 实验组的净光合速率与胞间CO2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考查对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植物光合“午休”的机理判断图中两条曲线代表的含义,根据光合作应、呼吸作用反应式分析氧元素的来龙去脉。
(1)晴朗夏季的中午,植物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导致净光合速率降低,胞间CO2浓度中午后可恢复,图中实线表示净光合速率。与12点相比,14点时胞间CO2浓度较高,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被固定为C3,叶肉细胞中C3含量高。
(2)气孔是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通道,据图可知,中午前后胞间CO2浓度降低,但仍保持一定浓度,气孔应是部分关闭。
(3)研究CO2在植物体内的转移途径时,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CO2中的氧经光合作用转移到有机物和生成的水中,再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后转移到终产物二氧化碳中。
(3)①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间种高茎玉米能否减缓茶树光合“午休”。
②根据实验目的可确定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间种高茎玉米。间种高茎玉米的为实验组,不间种高茎玉米的为对照组。晴朗夏季的中午,植物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该实验须在晴朗夏季中午检测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净光合速率与胞间CO2浓度。
③若间种高茎玉米能减缓茶树光合“午休”,则实验组的净光合速率与胞间CO2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点睛】环境改变时光合作用各物质含量的变化分析
(1)分析方法:需从物质的生成和消耗两个方向综合分析。
示例:CO2供应正常,光照停止时C3的含量变化
(2)物质含量变化的比较
条件
光照由强到弱,CO2供应不变
光照由弱到强,CO2供应不变
CO2供应由充足到不足,光照不变
CO2供应由不足到充足,光照不变
C3含量
增加
减少
减少
增加
C5含量
减少
增加
增加
减少
[H]和ATP的含量
减少
增加
增加
减少
(CH2O)的合成量
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加
相关试卷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1细胞的分组成与结构(原卷版+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1细胞的分组成与结构(原卷版+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膜接触位点,Ca2+与肌细胞的收缩密切相关,脂滴,细胞分裂时,线粒体通常依赖微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第9套生物学热点聚焦(原卷版+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第9套生物学热点聚焦(原卷版+答案解析),共24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第8套生物技术实践(原卷版+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第8套生物技术实践(原卷版+答案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花椰菜则有较好的黑腐病抗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