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7变异与进化(原卷版+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7变异与进化(原卷版+答案解析)第1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7变异与进化(原卷版+答案解析)第2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7变异与进化(原卷版+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7变异与进化(原卷版+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7变异与进化(原卷版+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亲二体”,人类9号染色体三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亲本雌果蝇的两条X染色体均发生了结构变异
    B.若亲本雌果蝇产生了四种基因型的卵细胞,则染色体发生了互换
    C.若亲本雌果蝇未发生染色体互换,则雄果蝇X染色体构型均异常
    D.若中出现两种性状均为野生型的个体,则亲代雌果蝇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2.“单亲二体”(UPD)是指人的受精卵中,23对染色体的某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来自父方或母方。如下图为UPD的某种发生机制,其中三体合子的三条染色体在发育中会随机丢失1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右图中二体卵子的产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
    B.若三体合子为XXY,则将来发育成男孩的概率为2/3,且男孩的基因型相同
    C.若某表现正常的父母生出UPD色盲女孩,则可能是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
    D.若某个体为6号染色体父源UPD患者,则6号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都会表现
    3.人类9号染色体三体(T9)分为嵌合型T9和完全型T9,前者部分细胞为9号染色体三体,后者所有体细胞为9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型T9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三体自救型,即完全型T9的部分细胞丢失第三条染色体,形成正常细胞;一种是分裂错误型,即由于早期胚胎部分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9号染色体不分离,形成只含一条9号染色体的细胞和三体细胞,只有三体细胞存活,与正常细胞形成嵌合型。某嵌合型T9胎儿的父母表型均正常,基因型为Aa(位于9号染色体上,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片段互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该胎儿为三体自救型,则其体内可能存在aaa和Aa两种体细胞
    B.若该胎儿为分裂错误型,则其体内可能存在AAa和aa两种体细胞
    C.该嵌合型T9胎儿的体内可能同时存在三种基因型的体细胞
    D.该胎儿胚胎发育早期只有部分细胞分裂时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4.研究发现,兰花有474个特有基因家族,其多样性源于这些基因家族的扩张或收缩。拟兰的花没有唇瓣和完整的蕊柱,是由于某些基因丢失造成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拟兰的基因库由474个特有基因家族构成
    B.拟兰的花没有唇瓣和蕊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兰花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共同进化
    D.不同种类的兰花之间可能无法进行基因交流
    5.14号染色体往往由于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不分离而出现三体。完全型14号染色体三体指所有有核细胞均含有3条14号染色体;嵌合型14号染色体三体通常是部分细胞形成三体,而另一部分细胞维持正常二倍体,从而形成嵌合体,其原因之一是形成的三体细胞部分发生三体自救,将多余的染色体丢弃而产生了正常细胞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三体是因双亲之一进行减数分裂时14号同源染色体异常分离所致
    B.完全型14号染色体三体可能是由于三体受精卵有丝分裂异常所致
    C.嵌合型14号染色体三体可能是由于正常受精卵有丝分裂异常所致
    D.在三体自救过程中可能出现两条14号染色体来自同一亲本的情况
    6.原产于马达加斯加的达尔文兰具有细长的花距(底部储存着花蜜),主要由具有细长口器的天蛾在采蜜中完成传粉。多年后在当地发现另一达尔文兰新品种,与原品种相比,其花距底部花蜜较少,二乙酸甘油酯(一种脂质化合物)有所增加,其传粉者为采油蜂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尔文兰适应性状的形成是其自身遗传变异与传粉昆虫相互作用的结果
    B.传粉昆虫种类的改变引起达尔文兰与花距分泌物有关的基因发生突变
    C.花距中分泌物含量和成分发生改变是达尔文兰新品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达尔文兰新品种与原达尔文兰品种之间通过竞争实现了协同进化
    7.生物将遗传物质传递给其他细胞而非其子代的过程称为基因水平转移。例如农杆菌可通过感染植物细胞实现基因向植物基因组的转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水平转移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是基因水平转移实现表达的基础
    C.R型肺炎链球菌可通过基因水平转移转化为S型肺炎链球菌
    D.通过农杆菌转化到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时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8.黑腹裂籽雀是一种非洲雀,同一种群中其喙的宽度有宽喙和窄喙两种类型,宽喙鸟善于处理硬的莎草种子,而窄喙鸟能更有效地处理软的莎草种子,宽喙和窄喙分别由等位基因B和b控制。现有一个较大的黑腹裂籽雀种群,雌雄数量相等,雌雄之间自由交配,种群中B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60%、40%,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中全部B和b的总和构成了黑腹裂籽雀种群的基因库
    B.黑腹裂籽雀宽喙鸟和窄喙鸟适应不同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杂合子基因型频率为48%
    D.黑腹裂籽雀宽喙鸟和窄喙鸟的长期共存有利于维持基因的多样性
    9.囊性纤维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CFTR蛋白异常,其中70%的患者CFTR蛋白第508位苯丙氨酸缺失。利用探针1和2分别能检测出决定第508位苯丙氨酸正常和缺失的CFTR基因,对两个家系成员基因的检测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家系Ⅰ-1、Ⅰ-2、Ⅱ-1均含有决定苯丙氨酸缺失的CFTR基因
    B.若甲家系Ⅱ-2表型正常,用探针1、2检测出两条带的概率为1/2
    C.乙家系成员CFTR蛋白的第508位苯丙氨酸没有缺失
    D.探针1、2不适用于对乙家系Ⅱ-2的CFTR基因进行产前诊断
    1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和结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
    B.“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证据之一是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靠能量驱动的
    C.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差异可揭示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
    D.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说明人与其他脊椎动物有共同的祖先
    1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突变的基因才能遗传给下一代
    B.基因重组既可以发生在染色单体上,也可以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C.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表达,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D.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12.白纹伊蚊是登革热的重要传播媒介,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化学防治白纹伊蚊的常用药剂。白纹伊蚊在基因组1532位点发生的突变,导致相关蛋白质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产生针对拟以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下表是对甲、乙两个地区白纹伊蚊种群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述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替换的结果
    B.乙地区白纹伊蚊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约为20%
    C.继续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能使抗性基因频率升高
    D.乙地区白纹伊蚊种群该抗性性状的进化速度快于甲地区
    13.玉米植株的紫色与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将紫株玉米的花粉授给绿株玉米,子代全为紫株玉米。若用X射线照射紫株玉米的花粉后再授给绿株玉米,子代出现732紫株、2绿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玉米植株的紫色对绿色为显性性状
    B.X射线可能使花粉发生了基因突变
    C.X射线可能使花粉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
    D.子代2绿株玉米的基因型一定相同
    14.蓝粒小麦是二倍体小麦(2n=42)的4号染色体被其近缘种长穗偃麦草(两条均带有蓝色素基因E)替换。雄性不育小麦的不育基因T与等位可育基因t也位于4号染色体上。如图是培育蓝粒和不育两性状不分离的小麦新品种的育种过程。已知不育株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来自小麦和长穗偃麦草的4号染色体不能联会而随机分配。小麦5号染色体上的h基因纯合后,可诱导来自小麦和长穗偃麦草的4号染色体配对并发生E基因片段易位。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不育小麦和F1不育株的有关育性的基因型_____(填“相同”或“不同”),F2中蓝粒不育株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F2蓝粒不育株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理论上能形成_____个正常的四分体。
    (2)如果F2蓝粒不育株与二倍体小麦(hh)测交,F3中出现蓝粒不育株的原因是_____,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填类型),F3蓝粒不育株中基因型为hh的占比是_____。
    (3)F4蓝粒不育株和小麦(HH)杂交后单株留种形成一个株系。若株系中性状及比例为_____,则说明F4蓝粒不育株体细胞中的T基因和E基因连锁,符合育种要求;若株系中性状及比例为_____,则说明F4蓝粒不育株体细胞中的T基因和E基因未连锁,不符合育种要求。
    15.水稻是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研发的三系杂交水稻,让“亩产千斤”“禾下乘凉”都已不是梦。三系杂交涉及细胞核中的可育基因(R)、不育基因(r),细胞质中的可育基因(N)、不育基因(S),只有基因型为S(rr)的植株表现为花粉不育,其余基因型的植株的花粉均可育。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细胞中与育性相关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基因型为S(rr)的雄性不育系水稻与基因型为N(RR)的水稻杂交产生F1,F1自交后代花粉可育与花粉不育的比例是_____。科研人员发现S(rr)这种雄性不育性状个体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又是雄性可育的,由此说明______。
    (2)采用雄性不育系进行杂交育种可省却对母本去雄的繁琐工序。由于雄性不育系不能通过自交来延续,现欲从与育性有关的三个品系水稻N(RR),S(RR),N(rr)中选取一个品系,通过和S(rr)杂交制备雄性不育系,则应该选择的父本和母本分别是_____。科研人员将连锁的三个基因M、P和H(P是与花粉育性有关的基因,H为红色荧光蛋白基因)与Ti质粒连接,转入雄性不育水稻植株细胞中,获得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色荧光植株占一半,据此推测M、P基因在育种过程中的功能为______。
    (3)有研究表明:水稻叶片披垂度随叶片卷曲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叶片一定程度的卷曲可以增加水稻产量。已知水稻正常叶(A)对卷曲叶(a)为不完全显性,显性纯合子表现为正常叶,隐性纯合子表现为卷曲叶,杂合子表现为半卷曲叶。某半卷曲叶水稻种子(Aa)经射线照射后出现半卷曲叶(Aaa)突变体的三种可能情况如图所示。为探究该突变体类型,试写出简单的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假设实验过程中不存在突变,各基因型配子及合子活力相同)。
    专题7 变异与进化
    1.科学家用性染色体构型如图所示的果蝇作亲本进行了杂交实验。已知Y染色体不携带图示基因,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均有活力,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雌果蝇的两条X染色体均发生了结构变异
    B.若亲本雌果蝇产生了四种基因型的卵细胞,则染色体发生了互换
    C.若亲本雌果蝇未发生染色体互换,则雄果蝇X染色体构型均异常
    D.若中出现两种性状均为野生型的个体,则亲代雌果蝇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2.“单亲二体”(UPD)是指人的受精卵中,23对染色体的某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来自父方或母方。如下图为UPD的某种发生机制,其中三体合子的三条染色体在发育中会随机丢失1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右图中二体卵子的产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
    B.若三体合子为XXY,则将来发育成男孩的概率为2/3,且男孩的基因型相同
    C.若某表现正常的父母生出UPD色盲女孩,则可能是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
    D.若某个体为6号染色体父源UPD患者,则6号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都会表现
    3.人类9号染色体三体(T9)分为嵌合型T9和完全型T9,前者部分细胞为9号染色体三体,后者所有体细胞为9号染色体三体。嵌合型T9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三体自救型,即完全型T9的部分细胞丢失第三条染色体,形成正常细胞;一种是分裂错误型,即由于早期胚胎部分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9号染色体不分离,形成只含一条9号染色体的细胞和三体细胞,只有三体细胞存活,与正常细胞形成嵌合型。某嵌合型T9胎儿的父母表型均正常,基因型为Aa(位于9号染色体上,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片段互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该胎儿为三体自救型,则其体内可能存在aaa和Aa两种体细胞
    B.若该胎儿为分裂错误型,则其体内可能存在AAa和aa两种体细胞
    C.该嵌合型T9胎儿的体内可能同时存在三种基因型的体细胞
    D.该胎儿胚胎发育早期只有部分细胞分裂时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4.研究发现,兰花有474个特有基因家族,其多样性源于这些基因家族的扩张或收缩。拟兰的花没有唇瓣和完整的蕊柱,是由于某些基因丢失造成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拟兰的基因库由474个特有基因家族构成
    B.拟兰的花没有唇瓣和蕊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兰花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共同进化
    D.不同种类的兰花之间可能无法进行基因交流
    5.14号染色体往往由于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不分离而出现三体。完全型14号染色体三体指所有有核细胞均含有3条14号染色体;嵌合型14号染色体三体通常是部分细胞形成三体,而另一部分细胞维持正常二倍体,从而形成嵌合体,其原因之一是形成的三体细胞部分发生三体自救,将多余的染色体丢弃而产生了正常细胞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三体是因双亲之一进行减数分裂时14号同源染色体异常分离所致
    B.完全型14号染色体三体可能是由于三体受精卵有丝分裂异常所致
    C.嵌合型14号染色体三体可能是由于正常受精卵有丝分裂异常所致
    D.在三体自救过程中可能出现两条14号染色体来自同一亲本的情况
    6.原产于马达加斯加的达尔文兰具有细长的花距(底部储存着花蜜),主要由具有细长口器的天蛾在采蜜中完成传粉。多年后在当地发现另一达尔文兰新品种,与原品种相比,其花距底部花蜜较少,二乙酸甘油酯(一种脂质化合物)有所增加,其传粉者为采油蜂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尔文兰适应性状的形成是其自身遗传变异与传粉昆虫相互作用的结果
    B.传粉昆虫种类的改变引起达尔文兰与花距分泌物有关的基因发生突变
    C.花距中分泌物含量和成分发生改变是达尔文兰新品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达尔文兰新品种与原达尔文兰品种之间通过竞争实现了协同进化
    7.生物将遗传物质传递给其他细胞而非其子代的过程称为基因水平转移。例如农杆菌可通过感染植物细胞实现基因向植物基因组的转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水平转移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是基因水平转移实现表达的基础
    C.R型肺炎链球菌可通过基因水平转移转化为S型肺炎链球菌
    D.通过农杆菌转化到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时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8.黑腹裂籽雀是一种非洲雀,同一种群中其喙的宽度有宽喙和窄喙两种类型,宽喙鸟善于处理硬的莎草种子,而窄喙鸟能更有效地处理软的莎草种子,宽喙和窄喙分别由等位基因B和b控制。现有一个较大的黑腹裂籽雀种群,雌雄数量相等,雌雄之间自由交配,种群中B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60%、40%,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中全部B和b的总和构成了黑腹裂籽雀种群的基因库
    B.黑腹裂籽雀宽喙鸟和窄喙鸟适应不同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杂合子基因型频率为48%
    D.黑腹裂籽雀宽喙鸟和窄喙鸟的长期共存有利于维持基因的多样性
    9.囊性纤维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CFTR蛋白异常,其中70%的患者CFTR蛋白第508位苯丙氨酸缺失。利用探针1和2分别能检测出决定第508位苯丙氨酸正常和缺失的CFTR基因,对两个家系成员基因的检测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家系Ⅰ-1、Ⅰ-2、Ⅱ-1均含有决定苯丙氨酸缺失的CFTR基因
    B.若甲家系Ⅱ-2表型正常,用探针1、2检测出两条带的概率为1/2
    C.乙家系成员CFTR蛋白的第508位苯丙氨酸没有缺失
    D.探针1、2不适用于对乙家系Ⅱ-2的CFTR基因进行产前诊断
    1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和结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
    B.“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证据之一是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靠能量驱动的
    C.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差异可揭示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
    D.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说明人与其他脊椎动物有共同的祖先
    1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突变的基因才能遗传给下一代
    B.基因重组既可以发生在染色单体上,也可以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C.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表达,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D.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12.白纹伊蚊是登革热的重要传播媒介,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化学防治白纹伊蚊的常用药剂。白纹伊蚊在基因组1532位点发生的突变,导致相关蛋白质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产生针对拟以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下表是对甲、乙两个地区白纹伊蚊种群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述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替换的结果
    B.乙地区白纹伊蚊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约为20%
    C.继续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能使抗性基因频率升高
    D.乙地区白纹伊蚊种群该抗性性状的进化速度快于甲地区
    13.玉米植株的紫色与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将紫株玉米的花粉授给绿株玉米,子代全为紫株玉米。若用X射线照射紫株玉米的花粉后再授给绿株玉米,子代出现732紫株、2绿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玉米植株的紫色对绿色为显性性状
    B.X射线可能使花粉发生了基因突变
    C.X射线可能使花粉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
    D.子代2绿株玉米的基因型一定相同
    14.蓝粒小麦是二倍体小麦(2n=42)的4号染色体被其近缘种长穗偃麦草(两条均带有蓝色素基因E)替换。雄性不育小麦的不育基因T与等位可育基因t也位于4号染色体上。如图是培育蓝粒和不育两性状不分离的小麦新品种的育种过程。已知不育株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来自小麦和长穗偃麦草的4号染色体不能联会而随机分配。小麦5号染色体上的h基因纯合后,可诱导来自小麦和长穗偃麦草的4号染色体配对并发生E基因片段易位。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不育小麦和F1不育株的有关育性的基因型_____(填“相同”或“不同”),F2中蓝粒不育株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F2蓝粒不育株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理论上能形成_____个正常的四分体。
    (2)如果F2蓝粒不育株与二倍体小麦(hh)测交,F3中出现蓝粒不育株的原因是_____,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填类型),F3蓝粒不育株中基因型为hh的占比是_____。
    (3)F4蓝粒不育株和小麦(HH)杂交后单株留种形成一个株系。若株系中性状及比例为_____,则说明F4蓝粒不育株体细胞中的T基因和E基因连锁,符合育种要求;若株系中性状及比例为_____,则说明F4蓝粒不育株体细胞中的T基因和E基因未连锁,不符合育种要求。
    15.水稻是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研发的三系杂交水稻,让“亩产千斤”“禾下乘凉”都已不是梦。三系杂交涉及细胞核中的可育基因(R)、不育基因(r),细胞质中的可育基因(N)、不育基因(S),只有基因型为S(rr)的植株表现为花粉不育,其余基因型的植株的花粉均可育。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细胞中与育性相关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基因型为S(rr)的雄性不育系水稻与基因型为N(RR)的水稻杂交产生F1,F1自交后代花粉可育与花粉不育的比例是_____。科研人员发现S(rr)这种雄性不育性状个体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又是雄性可育的,由此说明______。
    (2)采用雄性不育系进行杂交育种可省却对母本去雄的繁琐工序。由于雄性不育系不能通过自交来延续,现欲从与育性有关的三个品系水稻N(RR),S(RR),N(rr)中选取一个品系,通过和S(rr)杂交制备雄性不育系,则应该选择的父本和母本分别是_____。科研人员将连锁的三个基因M、P和H(P是与花粉育性有关的基因,H为红色荧光蛋白基因)与Ti质粒连接,转入雄性不育水稻植株细胞中,获得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色荧光植株占一半,据此推测M、P基因在育种过程中的功能为______。
    (3)有研究表明:水稻叶片披垂度随叶片卷曲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叶片一定程度的卷曲可以增加水稻产量。已知水稻正常叶(A)对卷曲叶(a)为不完全显性,显性纯合子表现为正常叶,隐性纯合子表现为卷曲叶,杂合子表现为半卷曲叶。某半卷曲叶水稻种子(Aa)经射线照射后出现半卷曲叶(Aaa)突变体的三种可能情况如图所示。为探究该突变体类型,试写出简单的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假设实验过程中不存在突变,各基因型配子及合子活力相同)。
    地区


    表现型
    抗性
    抗性
    敏感
    抗性
    抗性
    敏感
    基因型
    纯合子
    杂合子
    纯合子
    纯合子
    杂合子
    纯合子
    频率
    6.60%
    26.70%
    66.70%
    16.60%
    6.70%
    76.70%
    地区


    表现型
    抗性
    抗性
    敏感
    抗性
    抗性
    敏感
    基因型
    纯合子
    杂合子
    纯合子
    纯合子
    杂合子
    纯合子
    频率
    6.60%
    26.70%
    66.70%
    16.60%
    6.70%
    76.70%
    参考答案:
    1.D
    【分析】染色体可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导致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组;非同源染色体可发生易位,属于染色体变异。
    【详解】A、由图可知,雌果蝇的两条X染色体一条发生了缺失,一条发生了易位,都发生了结构变异,A正确;
    B、不发生互换,亲本雌果蝇只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卵细胞(基因型分别为XBd、XbD),发生互换可形成四种基因型的卵细胞,B正确;
    C、雄果蝇的类型取决于雌果蝇的配子,若亲本雌果蝇未发生染色体互换,两条X染色体都异常,则 F1 雄果蝇X染色体构型均异常,C正确;
    D、若 F1 中出现两种性状均为野生型的个体,雌果蝇的Db染色体配子和雄果蝇的Y染色体配子和db配子结合即可,未发生互换,D错误。
    故选D。
    2.C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据图可知,二体卵子的两条染色体颜色不同,大小相同,表示同源染色体,说明产生卵子时,同源染色体没有发生分离,故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而非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A错误;
    B、若三体合子为XXY,可记为X1X2Y,由于其随机丢失一条染色体,则子代可能为X1X2、X1Y、X2Y,即有2/3的概率发育为男孩,但男孩的基因型可能不同,B错误;
    C、若某表现正常的父母生出色盲女孩,设相关基因是B/b,则双亲基因型是XBXb、XBY,则该女孩基因型是XbXb,由于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UPD女孩(一对X染色体均来自母方)可能是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两条Xb染色体不分离所致,C正确;
    D、若某个体为6号染色体父源UPD(一对6号染色体都来自父方)患者,6号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会因为表观遗传等现象,也不一定都会表现,D错误。
    故选C。
    3.C
    【分析】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2、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A、父母表型均正常,基因型为Aa,胎儿完全型T9基因型可能为AAA、AAa、Aaa,aaa,则三体自救型,即完全型T9的部分细胞丢失第三条染色体,形成正常细胞,则体内可能含有aaa和Aa,AAA三种体细胞,A错误;
    B、父母表型均正常,基因型为Aa,胎儿基因型可能为AA,Aa,aa,若该胎儿为分裂错误型,则其体内不会存在AAa和aa两种体细胞,B错误;
    C、该嵌合型T9胎儿的体内可能同时存在三种基因型的体细胞,如AAa,随机丢失一条染色体,则可会产生AA,Aa的基因型,所以会出现三种基因AAa、AA、Aa,C正确;
    D、该胎儿胚胎发育早期细胞发生有丝分裂不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错误。
    故选C。
    4.A
    【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A、拟兰的基因库除了含有474个特有基因家族,还有其他很多基因,A错误;
    B、拟兰的花没有唇瓣和蕊柱能够生存下来,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
    C、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要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形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由此可知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共同进化,C正确;
    D、兰花是兰科具有观赏价值植物的统称,不同种类的兰花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不同物种之间有生殖隔离,故不同种类的兰花之间可能无法进行基因交流,D正确。
    故选A。
    5.D
    【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和染色体组的倍增、倍减。个别染色体增加会形成三体,个别染色体减少会形成单体。
    【详解】A、父母中一方减数分裂过程中14号染色体不分离会产生含有两条14号染色体的配子,这种配子与正常异性配子受精后,出现三体子代,但可能双亲减数分裂正常,受精卵分裂异常或胚胎发育过程中部分细胞分裂异常导致的,A错误;
    B、完全型14号染色体三体可能是受精卵有丝分裂后期有两条14号染色体未分离而形成一个三体细胞和一个单体细胞,然后单体细胞退化不再分裂导致的,B错误;
    C、嵌合型染色体三体可能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有些细胞有丝分裂异常、有些正常导致的,C错误;
    D、在细胞发生三体自救的过程中,14号染色体随机丢失可能会把来自父方(或母方)的14号染色体丢失,只剩下来自母方(或父方)的两条14号染色体,D正确。
    故选D。
    6.A
    【分析】共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详解】A、达尔文兰适应性状的内因是其自身遗传变异,外因是与传粉昆虫相互作用的结果 ,A正确;
    B、传粉昆虫是达尔文兰环境的一部分,不会引发基因突变,达尔文兰与花距分泌物有关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是自发突变或诱发突变 ,B错误;
    C、花距中分泌物含量和成分发生改变不是达尔文兰新品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隔离是新物种(品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错误;
    D、原达尔文兰品种主要由具有细长口器的天蛾在采蜜中完成传粉,达尔文兰新品种传粉者为采油蜂类,达尔文兰新品种与原达尔文兰品种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D错误。
    故选A。
    7.A
    【分析】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1)实验材料:肺炎链球菌:R 型:无多糖类荚膜、无毒性、菌落粗糙;S 型:有多糖类荚膜、有毒性、菌落光滑,使人患肺炎,使小鼠患败血症。(2)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由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等人进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促成R型活菌转化成S型活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详解】A、基因水平转移使转移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原有的基因基因重组,使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
    B、生物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翻译时相同遗传密码决定的是同种氨基酸,这是基因水平转移实现表达的基础,B正确;
    C、S型菌的相关基因转移到R型菌,基因决定性状,R型菌可通过基因水平转移转化为S型肺炎链球菌,C正确;
    D、农杆菌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随受体染色体DNA的复制而复制,通过农杆菌转化到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时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D正确。
    故选A。
    8.A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基因库是指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所以种群中全部B和b的总和不能构成黑腹裂籽雀种群的基因库,A错误;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黑腹裂籽雀宽喙鸟和窄喙鸟适应不同环境是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
    C、种群B基因频率为60%,b基因频率为40%,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杂合子基因型频率为2×60%×40%=48%,C正确;
    D、根据题干,宽喙鸟善于处理硬的莎草种子,而窄喙鸟能更有效地处理软的莎草种子,说明经自然选择得到了多种表现型,根本上保留了多种基因,有利于维持基因的多样性,D正确。
    故选A。
    9.B
    【分析】分析甲:Ⅰ-1和Ⅰ-2的基因型为Aa、Aa,Ⅱ-1的基因型为aa,表现为患病。分析乙:Ⅰ-1和Ⅰ-2的508苯丙氨酸并没有缺失,但仍生下患病的孩子,说明乙家系成员CFTR蛋白的508没有缺失,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存在其他部位的变异。
    【详解】A、囊性纤维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是A、a,据图可知,甲家系中I-1和I-2正常,II-1患病,说明双亲基因型均为Aa,II-1是aa,Ⅰ-1、Ⅰ-2、Ⅱ-1均含有决定苯丙氨酸缺失的CFTR基因a,A正确;
    B、甲家系中I-1和I-2基因型均为Aa,若甲家系Ⅱ-2表型正常(1/3AA、2/3Aa),用探针1、2检测出两条带(Aa)的概率为2/3,B错误;
    CD、据图而可知,乙家系的条带只有1条,且I-1和I-2均正常,说明乙家系成员CFTR蛋白的第508位苯丙氨酸没有缺失,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存在其他部位的变异,而探针检测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探针1和2分别能检测出决定第508位苯丙氨酸正常和缺失的CFTR基因,故探针1、2不适用于对乙家系Ⅱ-2的CFTR基因进行产前诊断,CD正确。
    故选B。
    10.B
    【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
    (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
    (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
    【详解】A、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A正确;
    B、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靠细胞驱动的,有些生命活动不需要能量,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错误;
    C、物种亲缘关系越近,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差异越小,故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差异可揭示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C正确;
    D、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例如,人的胚胎在发育早期会出现鳃裂和尾,这与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出现鳃裂和尾非常相似,说明人与其他脊椎动物有共同的祖先,D正确。
    故选B。
    11.B
    【分析】生物的变异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在有丝分裂也可以在减数分裂。
    【详解】A、发生基因突变的生殖细胞若用于繁殖产生受精卵能遗传给下一代,植物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下一代,A错误;
    B、基因重组包括交叉互换型(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自由组合型(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基因重组既可以发生在染色单体上,也可以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B正确;
    C、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表达,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C错误;
    D、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误。
    故选B。
    12.D
    【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上述突变是白纹伊蚊在基因组1532位点发生的突变,导致相关蛋白质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引起的,说明上述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替换的结果,A正确;
    B、设相关基因是B/b,则乙地区的相关基因是BB=16.60%,Bb=6.70%,bb=76.70%,乙地区白纹伊蚊种群中抗性基因B频率约为=16.60%+1/2×6.70%≈20%,B正确;
    C、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相当于自然选择,能选择并保留抗性强的个体,故继续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能使抗性基因频率升高,C正确;
    D、据表格数据无法得知乙地区白纹伊蚊种群该抗性性状的进化速度快于甲地区,D错误。
    故选D。
    13.D
    【分析】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详解】A、将紫株玉米的花粉授给绿株玉米,子代全为紫株玉米,说明紫色对绿色为显性性状,A正确;
    B、X射线可能使花粉发生了基因突变,改变基因的结构,B正确;
    C、X射线可能使花粉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使花粉改变,使得紫株玉米的花粉后再授给绿株玉米,子代出现732紫株、2绿株,C正确;
    D、亲代紫株经过了X射线照射,子代2绿株玉米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可能是a或aa,D错误。
    故选D。
    14.(1) 相同 TEHH:TEHh=1:1 20
    (2) F2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含T基因的4号染色体与含E基因的4号染色体进入了同一个配子 染色体(数目)变异 1/4
    (3) 蓝粒不育:非蓝粒可育=1:1 蓝粒可育:蓝粒不育:非蓝粒可育:非蓝粒不育=1:1:1:1
    【分析】育种过程中的各项操作和设计是为育种目的服务的。本育种过程的目的是获得蓝粒和不育两性状不分离的小麦,最好的方案是使T和E基因能够位于同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上。据题目条件,一是T基因和E基因位于不同植物的染色体上,二是h基因纯合(hh)的个体可以诱导细胞中T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和E基因所在的染色体联会配对,并发生交叉互换,得到T基因和E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个体。
    【详解】(1)亲本雄性不育小麦(HH)的不育基因T与等位可育基因t位于4号染色体上,所以其基因型为TtHH,亲本小麦(hh)的基因型为tthh,所以F1不育株(TtHh),亲本不育小麦和F1不育株的有关育性的基因型相同。F1不育株(TtHh)与蓝粒小麦EEHH杂交,则后代不育株的基因型及比例是TEHH:TEHh=1:1。由于不育株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来自小麦和长穗偃麦草的4号染色体不能联会而随机分配。则F2蓝粒不育株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理论上能形成20个正常的四分体。
    (2)F2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含T基因的4号染色体与含E基因的4号染色体进入了同一个配子,则F2蓝粒不育株与二倍体小麦(hh)测交,F3中出现蓝粒不育株。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F2基因型为HH:Hh=1:1,与hh杂交,则F3蓝粒不育株中基因型为hh的占比是1/4。
    (3)F3中的蓝粒不育株基因型为TEtHh和TEthh,含hh基因的个体可形成T和E交换到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卵细胞,与小麦(ttHH)杂交,F4中的蓝粒不育株基因型为TEtHh,其中T基因和E基因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t基因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与小麦(ttHH)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蓝粒不育:非蓝粒可育=1:1,即F4蓝粒不育株体细胞中的T基因和E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符合育种要求。而F3中关于h的基因型为Hh的个体与小麦(ttHH)杂交产生的F4中的蓝粒不育株含3个4号染色体,分别携带T基因、E基因及t基因,与小麦(ttHH)杂交,母本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时,携带T基因的染色体和携带t基因的染色体联会,携带E基因的染色体随机分配到细胞的一极,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T:t:TE:tE=1:1:1:1,与小麦(ttHH)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蓝粒可育:蓝粒不育:非蓝粒可育:非蓝粒不育=1:1:1:1,即F4蓝粒不育植株体细胞中的T基因和E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不符合育种要求。
    15.(1) 6 3:1 表型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 父本选择N(rr),母本选择S(rr) M基因可使rr品系恢复育性,P基因使花粉不育。
    (3)实验方案:用Aaa自交,观察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结论为:若自交后代为正常叶:半卷曲叶:卷曲叶=1:11:4,则为突变体①;若自交后代为正常叶:半卷曲叶:卷曲叶=1:26:9,则为突变体②;若自交后代为正常叶:半卷曲叶:卷曲叶=1:2:1,则为突变体③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三系杂交涉及细胞核中的可育基因(R)、不育基因(r),细胞质中的可育基因(N)、不育基因(S),则水稻细胞中与育性相关的基因型有3×2=6种,即N(RR)、N(Rr)、N(rr)、S(RR)、S(Rr)、S(rr)。
    基因型为S(rr)的雄性不育系水稻与基因型为N(RR)的水稻杂交产生F1,基因型为S(rr)的植株表现为花粉不育,只能作母本,所以细胞只基因来自基因型为S(rr)的植株,则F1的基因为S(Rr),F1自交,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S(RR):S(Rr):S(rr)=1:2:1,所以F1自交后代花粉可育与花粉不育的比例是3:1。
    表型由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这种雄性不育性状个体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又是雄性可育的,由此说明表型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若要通过杂交获得雄性不育系,应该选择父本提供r基因且自身雄性可育,母本提供S和r基因,所以父本可选N(rr),母本选择S(rr)。
    科研人员将连锁的三个基因M、P和H(P是与花粉育性有关的基因,H为红色荧光蛋白基因)与Ti质粒连接,转入雄性不育水稻植株细胞中,获得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色荧光植株占一半,说明转基因植株是雄性可育,且后代含有H基因的个体占一半,据此推测,转来的基因是rr品系恢复育性,含有M、P、H基因的花粉不育。所以推测,M、P基因在育种过程中的功能分别为:M基因可使rr品系恢复育性,P基因使花粉不育。
    (3)Aaa多了一个a基因,由于显性纯合子表现为正常叶,隐性纯合子表现为卷曲叶,杂合子表现为半卷曲叶。因此用Aaa自交,观察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突变体①产生的配子为Aa:A:aa;a=1:1:1:1,自交后代为正常叶:半卷曲叶:卷曲叶=1:11:4;突变体②产生的配子为A:aa:Aa:a=1:1:2:2,自交后代为正常叶:半卷曲叶:卷曲叶=1:26:9;突变体③产生的配子为A:aa=1:1,自交后代为正常叶:半卷曲叶:卷曲叶=1:2:1。
    所以实验结论为:若自交后代为正常叶:半卷曲叶:卷曲叶=1:11:4,则为突变体①;若自交后代为正常叶:半卷曲叶:卷曲叶=1:26:9,则为突变体②;若自交后代为正常叶:半卷曲叶:卷曲叶=1:2:1,则为突变体③。

    相关试卷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4遗传题(原卷版+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4遗传题(原卷版+答案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3不定项选择(原卷版+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3不定项选择(原卷版+答案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到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2信息题(原卷版+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专题2信息题(原卷版+答案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