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第6套种群群落(原卷版+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第6套种群群落(原卷版+答案解析)第1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第6套种群群落(原卷版+答案解析)第2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第6套种群群落(原卷版+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第6套种群群落(原卷版+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第6套种群群落(原卷版+答案解析),共25页。
    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的数量,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B.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有样方法、标记重捕法、逐个计数法等估算法
    C.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是通过改变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使种群密度下降
    D.调查得到的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可反映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
    B.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C.春运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⑤
    3.关于生态学中的稳定与平衡,叙述错误的是( )
    A.稳定的种群具有稳定型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为1:1,数量达到K值
    B.演替到稳定阶段的群落具有相对不变的物种组成和结构
    C.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
    D.资源的消费与更新保持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4.图1表示某食草动物种群引入草原后N1/N0随时间的变化情况(N表示N1/N种群起始个体数量,N1表示第t年个体数量)。图2表示黑山羊的(K值一种群数量)/K值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中种群数量维持在a/2可获得最大持续产量
    B.图1种群在第0年和第6年时的年龄结构分别为衰退型、增长型
    C.图2曲线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呈负相关
    D.图2中(K值一种群数量)/K值越大,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
    5.调查法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调查过程与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黑光灯诱捕调查某种昆虫的密度,应用的是标记重捕法
    B.对于土壤中活动能力较强、个体微小的动物常用样方法调查
    C.调查某区域某种鸟胃中的主要食物种类,可用于分析其生态位
    D.记名计算法用于调查物种的数量,需要按照多度等级来记录数量
    6.关于不同群落类型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原群落植物往往根系发达,叶片宽大,表面有茸毛
    B.不同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C.森林群落植物的花多为风媒花,其中生活着大量树栖动物
    D.荒漠群落植被极度稀疏,动物类型丰富
    7.太平洋某岛上生存着上百个蜗牛物种,但同一区域中只有少数几个蜗牛物种共存。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不同蜗牛物种之间外壳相似性高,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不同蜗牛物种之间外壳相似性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活在不同区域的蜗牛具有不同的外壳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同一区域内的不同蜗牛具有相似的外壳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同一区域内的少数几个蜗牛物种的基因库已经形成明显差异但仍可以进行基因交流
    D.仅有少数蜗牛物种生存在同一区域是种间竞争造成生态位重叠的结果
    8.生态位分化是指生活在同一群落中每一个物种的生态位都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有明显分开的现象,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形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B.生态位的分化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C.同一群落中两个物种生态位的分化程度越高,种间竞争程度越大
    D.同一生境中不同食草动物可因吃同一种植物的不同部位而实现生态位分化
    9.某地在治理水土流失的过程中利用牧草发展养殖,利用畜禽粪便发展沼气,沼液上山作肥料,使大片荒山快速恢复植被,被称为“草木沼果”生态农业模式.下列有关该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地通过恢复植被治理水土流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该地利用“草木沼果”模式治理水土流失属于次生演替
    C.该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D.如果要全面了解该地的物种多样性(微生物除外),除要调查地面上的植物、动物种类以外,还应进行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
    10.我国西北内陆降水较少,生态系统比较脆弱。人们结合当地实际,通过退耕还草、植树造林,发展生态农业,建成了很多食用菌基地、养殖场和沼气池,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同时注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通常不用农药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生态效益逐步体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度放牧使草原的物种多样性锐减、荒漠化严重,这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B.研究草原上的鼠、蛇和鹰之间的种间关系,属于种群水平上进行的研究
    C.从能量角度分析,生态农业中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D.种植单一品种的农作物不利于通过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控制害虫的数量
    11.有一片长着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对两个树种的存有量逐年进行统计,其中C值=马尾松存有量/山毛榉存有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出生率、死亡率是决定两树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B.0~b和c~e对应曲线下降可能是种间竞争的结果
    C.b~c年份两树种的种群数量没有发生变化
    D.若该地发生火灾,几十年后得以恢复,此过程为次生演替
    12.为恢复河流某段“水体一河岸带”的生物群落,研究人员选择该流域常见的植物进行栽种。植物种类、分布及叶片或茎的横切面见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丙与丁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四种植物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D.水体-河岸带改造后的“景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3.下表为某自然水域中不同主要鱼种在不同季节所占质量百分比、栖息位置和食物种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
    A.研究不同鱼种在不同季节所占质量百分比,有利于指导渔业生产
    B.不同鱼种可栖息于不同水层,体现该群落的垂直结构,利于充分利用自然水域资源
    C.方氏云鲋鱼和斑尾刺虾虎鱼的栖息位置相同,两者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
    D.人类的捕捞活动可改变该自然水域的物种丰富度,进而改变群落的演替方向
    14.为调查某大型湖泊中鸟类的多样性,科研人员将湖中水鸟划分为4种类型,每个类型包括多种鸟类,并对它们的觅食行为和生境利用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物是影响水鸟种群数量发展的密度制约因素
    B.与类型间水鸟相比,类型内水鸟的生态位重叠度更大
    C.进入严冬,湖泊结冰可能会导致水鸟间的竞争增大
    D.水深因素通过将觅食生境分割开以提高类型间水鸟的相互竞争
    15.科研人员调查了东北某个以白桦和水曲柳两种乔木为主的群落。研究者将乔木的树龄划分为幼龄林(10年生以下)、中龄和近熟林(10~40年生)以及成熟和过熟林(40年生以上)3个年龄组。群落中的白桦和水曲柳的树龄分布统计结果如图1、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相比白桦,水曲柳更有可能成为优势种
    B.影响白桦种群数量的因素是阳光等非生物因素
    C.根据年龄结构可预测,白桦未来的种群数量可能会下降
    D.适度砍伐可降低林冠层的郁闭度,有利于阳生植物生存
    16.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历史上塞罕坝林场由于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北方沙漠的风沙可以肆无忌惮地刮入北京。自1962年开始,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塞罕坝人通过植树造林将“昔日的茫茫荒原变为林的海洋”,这一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演替,理由是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原因可能是_____。演替过程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_____,从而使动物群体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2)林海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在_____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
    (3)在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能否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_____,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前些年由于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某湖泊使其受到严重污染,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研究管理人员在该湖泊中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并投放以藻类为食的花白鲢(鱼)、草鱼、鯉鱼等,对该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回答下列问题:
    (1)“水华”的形成是蓝藻和绿藻大量繁殖的结果,引起蓝藻和绿藻大量繁殖的原因主要是水体中_________含量增加,水华发生时会导致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2)投放的花白鲢(鱼)、草鱼、鲤鱼的种间关系为______,其在水体中的分布主要受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
    (3)为研究某挺水植物对蓝藻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两组实验:第一组将挺水植物与蓝藻共同培养,第二组向蓝藻培养液中加入适量培养过该挺水植物的培养液,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______法统计两组培养液中蓝藻的数量,该实验存在不足之处,请指出并改正:_________;若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挺水植物能明显抑制蓝藻的生长,且第一组培养液中蓝藻的数量多于第二组,则据此推测,挺水植物能够抑制蓝藻生长的原因可能是①挺水植物竞争阳光的能力强于蓝藻,②_________________。
    18.一占地面积约为2km2的某废弃果园中长着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田鼠、蛇和麻雀等动物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调查该废弃果园中狗尾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_____。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果园中麻雀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60只,第二次捕获40只,其中有标记的10只,麻雀的种群密度大约是_______只/km2。
    (2)如图1表示该果园中田鼠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中d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是______型。前8年田鼠种群数量最大的点是______(填图中字母)。
    (3)1mL培养液中的活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应采用_____的方法进行计数。血细胞计数板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进行如图2所示的操作,统计出来的数据比实际值偏______(填“大”“小”或“不变”)。
    第6套种群+群落
    第6套种群+群落
    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的数量,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B.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有样方法、标记重捕法、逐个计数法等估算法
    C.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是通过改变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使种群密度下降
    D.调查得到的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可反映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
    B.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C.春运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⑤
    3.关于生态学中的稳定与平衡,叙述错误的是( )
    A.稳定的种群具有稳定型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为1:1,数量达到K值
    B.演替到稳定阶段的群落具有相对不变的物种组成和结构
    C.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
    D.资源的消费与更新保持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4.图1表示某食草动物种群引入草原后N1/N0随时间的变化情况(N表示N1/N种群起始个体数量,N1表示第t年个体数量)。图2表示黑山羊的(K值一种群数量)/K值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中种群数量维持在a/2可获得最大持续产量
    B.图1种群在第0年和第6年时的年龄结构分别为衰退型、增长型
    C.图2曲线表示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呈负相关
    D.图2中(K值一种群数量)/K值越大,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
    5.调查法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调查过程与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黑光灯诱捕调查某种昆虫的密度,应用的是标记重捕法
    B.对于土壤中活动能力较强、个体微小的动物常用样方法调查
    C.调查某区域某种鸟胃中的主要食物种类,可用于分析其生态位
    D.记名计算法用于调查物种的数量,需要按照多度等级来记录数量
    6.关于不同群落类型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原群落植物往往根系发达,叶片宽大,表面有茸毛
    B.不同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C.森林群落植物的花多为风媒花,其中生活着大量树栖动物
    D.荒漠群落植被极度稀疏,动物类型丰富
    7.太平洋某岛上生存着上百个蜗牛物种,但同一区域中只有少数几个蜗牛物种共存。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不同蜗牛物种之间外壳相似性高,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不同蜗牛物种之间外壳相似性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活在不同区域的蜗牛具有不同的外壳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同一区域内的不同蜗牛具有相似的外壳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同一区域内的少数几个蜗牛物种的基因库已经形成明显差异但仍可以进行基因交流
    D.仅有少数蜗牛物种生存在同一区域是种间竞争造成生态位重叠的结果
    8.生态位分化是指生活在同一群落中每一个物种的生态位都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有明显分开的现象,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形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B.生态位的分化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C.同一群落中两个物种生态位的分化程度越高,种间竞争程度越大
    D.同一生境中不同食草动物可因吃同一种植物的不同部位而实现生态位分化
    9.某地在治理水土流失的过程中利用牧草发展养殖,利用畜禽粪便发展沼气,沼液上山作肥料,使大片荒山快速恢复植被,被称为“草木沼果”生态农业模式.下列有关该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地通过恢复植被治理水土流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该地利用“草木沼果”模式治理水土流失属于次生演替
    C.该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D.如果要全面了解该地的物种多样性(微生物除外),除要调查地面上的植物、动物种类以外,还应进行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
    10.我国西北内陆降水较少,生态系统比较脆弱。人们结合当地实际,通过退耕还草、植树造林,发展生态农业,建成了很多食用菌基地、养殖场和沼气池,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同时注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通常不用农药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生态效益逐步体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度放牧使草原的物种多样性锐减、荒漠化严重,这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B.研究草原上的鼠、蛇和鹰之间的种间关系,属于种群水平上进行的研究
    C.从能量角度分析,生态农业中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D.种植单一品种的农作物不利于通过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控制害虫的数量
    11.有一片长着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对两个树种的存有量逐年进行统计,其中C值=马尾松存有量/山毛榉存有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出生率、死亡率是决定两树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B.0~b和c~e对应曲线下降可能是种间竞争的结果
    C.b~c年份两树种的种群数量没有发生变化
    D.若该地发生火灾,几十年后得以恢复,此过程为次生演替
    12.为恢复河流某段“水体一河岸带”的生物群落,研究人员选择该流域常见的植物进行栽种。植物种类、分布及叶片或茎的横切面见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丙与丁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四种植物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D.水体-河岸带改造后的“景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3.下表为某自然水域中不同主要鱼种在不同季节所占质量百分比、栖息位置和食物种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
    A.研究不同鱼种在不同季节所占质量百分比,有利于指导渔业生产
    B.不同鱼种可栖息于不同水层,体现该群落的垂直结构,利于充分利用自然水域资源
    C.方氏云鲋鱼和斑尾刺虾虎鱼的栖息位置相同,两者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
    D.人类的捕捞活动可改变该自然水域的物种丰富度,进而改变群落的演替方向
    14.为调查某大型湖泊中鸟类的多样性,科研人员将湖中水鸟划分为4种类型,每个类型包括多种鸟类,并对它们的觅食行为和生境利用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物是影响水鸟种群数量发展的密度制约因素
    B.与类型间水鸟相比,类型内水鸟的生态位重叠度更大
    C.进入严冬,湖泊结冰可能会导致水鸟间的竞争增大
    D.水深因素通过将觅食生境分割开以提高类型间水鸟的相互竞争
    15.科研人员调查了东北某个以白桦和水曲柳两种乔木为主的群落。研究者将乔木的树龄划分为幼龄林(10年生以下)、中龄和近熟林(10~40年生)以及成熟和过熟林(40年生以上)3个年龄组。群落中的白桦和水曲柳的树龄分布统计结果如图1、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相比白桦,水曲柳更有可能成为优势种
    B.影响白桦种群数量的因素是阳光等非生物因素
    C.根据年龄结构可预测,白桦未来的种群数量可能会下降
    D.适度砍伐可降低林冠层的郁闭度,有利于阳生植物生存
    16.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历史上塞罕坝林场由于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北方沙漠的风沙可以肆无忌惮地刮入北京。自1962年开始,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塞罕坝人通过植树造林将“昔日的茫茫荒原变为林的海洋”,这一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演替,理由是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原因可能是_____。演替过程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_____,从而使动物群体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2)林海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在_____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
    (3)在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能否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_____,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前些年由于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某湖泊使其受到严重污染,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研究管理人员在该湖泊中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并投放以藻类为食的花白鲢(鱼)、草鱼、鯉鱼等,对该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回答下列问题:
    (1)“水华”的形成是蓝藻和绿藻大量繁殖的结果,引起蓝藻和绿藻大量繁殖的原因主要是水体中_________含量增加,水华发生时会导致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2)投放的花白鲢(鱼)、草鱼、鲤鱼的种间关系为______,其在水体中的分布主要受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
    (3)为研究某挺水植物对蓝藻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两组实验:第一组将挺水植物与蓝藻共同培养,第二组向蓝藻培养液中加入适量培养过该挺水植物的培养液,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______法统计两组培养液中蓝藻的数量,该实验存在不足之处,请指出并改正:_________;若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挺水植物能明显抑制蓝藻的生长,且第一组培养液中蓝藻的数量多于第二组,则据此推测,挺水植物能够抑制蓝藻生长的原因可能是①挺水植物竞争阳光的能力强于蓝藻,②_________________。
    18.一占地面积约为2km2的某废弃果园中长着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田鼠、蛇和麻雀等动物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调查该废弃果园中狗尾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_____。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果园中麻雀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60只,第二次捕获40只,其中有标记的10只,麻雀的种群密度大约是_______只/km2。
    (2)如图1表示该果园中田鼠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中d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是______型。前8年田鼠种群数量最大的点是______(填图中字母)。
    (3)1mL培养液中的活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应采用_____的方法进行计数。血细胞计数板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进行如图2所示的操作,统计出来的数据比实际值偏______(填“大”“小”或“不变”)。
    种类
    各季节所占质量百分比
    栖息位置
    主要食物种类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矛尾虾虎鱼
    13.19
    10.15
    10.45
    14.97
    底栖
    钩虾、糠虾等
    方氏云鲋鱼
    12.09
    3.08
    0
    0
    近岸底层
    海虾、浮游动物
    斑尾刺虾虎鱼
    0
    0
    5.00
    14.29
    近岸底层
    幼鱼、小型软体动物
    安氏新银鱼
    5.49
    0
    0
    16.33
    近岸上层
    小型鱼虾
    类型
    觅食行为
    生境利用
    B1
    间歇型啄食(100%)
    草滩(68.6%),泥滩(15.4%)
    B2
    间歇型啄食(86.5%),泥滩挖掘取食(9.9%)
    浅水区(44.2%),泥滩(39.1%)
    B3
    多种觅食行为
    中水区(41.3%),深水区(30.4%)
    B4
    潜水取食(99.3%)
    深水区(74.7%),中水区(17.1%)
    种类
    各季节所占质量百分比
    栖息位置
    主要食物种类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矛尾虾虎鱼
    13.19
    10.15
    10.45
    14.97
    底栖
    钩虾、糠虾等
    方氏云鲋鱼
    12.09
    3.08
    0
    0
    近岸底层
    海虾、浮游动物
    斑尾刺虾虎鱼
    0
    0
    5.00
    14.29
    近岸底层
    幼鱼、小型软体动物
    安氏新银鱼
    5.49
    0
    0
    16.33
    近岸上层
    小型鱼虾
    类型
    觅食行为
    生境利用
    B1
    间歇型啄食(100%)
    草滩(68.6%),泥滩(15.4%)
    B2
    间歇型啄食(86.5%),泥滩挖掘取食(9.9%)
    浅水区(44.2%),泥滩(39.1%)
    B3
    多种觅食行为
    中水区(41.3%),深水区(30.4%)
    B4
    潜水取食(99.3%)
    深水区(74.7%),中水区(17.1%)
    参考答案:
    1.C
    【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2.调查方法:①总数调查:逐个计数。②取样调查:计数种群一部分,估算种群密度,如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详解】A、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而不是各年龄期个体的数量,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A错误;
    B、调查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等估算法,逐个计数法不是估算法,B错误;
    C、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是通过改变正常的性别比例使出生率下降,进而使种群密度下降的,C正确;
    D、调查得到的某种群的种群密度是衡量种群数量大小的指标,不能反映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错误。
    故选C。
    2.C
    【分析】图示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结构预测种群密度变化,所以图中①表示种群密度、②是出生率,③是死亡率,④是年龄结构,⑤是性别比例。
    【详解】A、识图分析可知,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所以图中①表示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A正确;
    B、识图分析可知,图中④是年龄结构,④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B正确;
    C、识图分析可知,图中②是出生率,③是死亡率,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流动人口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C错误;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⑤性别比例,D正确。
    故选C。
    3.A
    【分析】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K值)。有的种群在数量快速增长到K值后能保持相对稳定,使种群增长呈“S”形曲线。
    【详解】A、稳定的种群在年龄组成稳定、性别比例为1:1时,能否达到K值,还要看环境条件是否发生变化,A错误;
    B、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后,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动态平衡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相对不变,B正确;
    C、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C正确;
    D、资源的消费与更新保持的收支平衡是生态平衡的具体表现,即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D正确。
    故选A。
    4.D
    【分析】环境容纳量指的是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详解】A、图1中种群数量维持在N0.a/2可获得最大持续产量,即此时的增长速率最大,A错误;
    B、图1中0年后种群数量下降,不一定说明种群为衰退型,可能受环境条件不良影响,第6年后种群数量增长,年龄结构很可能是增长型,B错误;
    C、图2为S形增长曲线的另外一种呈现形式,在S形增长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增加先增后减,不是负相关,C错误;
    D、图2中(K值一种群数量)/K值越大,说明目前种群数量与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的差值越大,因而说明该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D正确。
    故选D。
    5.C
    【分析】1、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因此,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2、在统计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同时,还可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常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个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
    【详解】A、分用黑光灯诱捕调查某种昆虫的密度,用的是黑光灯诱捕法,A错误;
    B、对于土壤中活动能力较强、个体微小的动物不适合样方法调查,应选择取样器取样法,B错误;
    C、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因此调查某区域某种鸟胃中的主要食物种类,可用于分析其生态位,C正确;
    D、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个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D错误。
    故选C。
    6.B
    【分析】1、荒漠生物群落:(1)环境特点:①分布在极度干旱地区;②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2)群落特点: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3)生物与环境的适应: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
    2、草原生物群落:(1)环境特点:①分布在半干旱地区;②分布在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2)群落特点: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3)生物与环境的适应:①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抗抵干旱;②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3、森林生物群落:(1)环境特点: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2)群落特点: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3)生物与环境的适应:①动物: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②植物:阳生植物多居上层,能吸收比较强的阳光。阴生植物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
    【详解】A、草原群落植物往往根系发达,叶片狭小,表面有茸毛,A错误;
    B、环境影响生物群落的形成,不同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B正确;
    C、热带雨林中空气流通不畅,风媒花很少,其中生活着大量树栖动物,C错误;
    D、荒漠植被极度稀疏,动物的栖息地不足和食物条件匮乏,因此动物类型少,D错误。
    故选B。
    7.B
    【分析】生态位是指生物种群中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占有的地位,它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一个物种的生态位不仅决定于它生活在什么地方,而且决定于它与食物、天敌和其他生物的关系等。.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有利于生物对资源的利用,有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
    【详解】A、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不同蜗牛物种之间外壳相似性高,该信息说明蜗牛具有不同的外壳不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A错误;
    B、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不同蜗牛物种之间外壳相似性低,但同一区域内的不同蜗牛物种具有相似的外壳,这是因为它们所处的环境相同,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
    C、同一区域内的少数几个蜗牛物种的基因库已经形成明显差异,它们是不同的物种,因而它们之间不可以进行基因交流,C错误;
    D、仅有少数蜗牛物种生存在同一区域是种间竞争造成生态位分化的结果,D错误。
    故选B。
    8.C
    【分析】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生态位:①特点: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②原因: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③意义: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详解】A、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A正确;
    B、每种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
    C、同一群落中两个物种生态位的分化程度越低,种间竞争越剧烈;同一群落中两个物种生态位的分化程度越高,种间竞争越低,故同一群落中两个物种生态位的分化程度与种间竞争程度呈反比关系,C错误;
    D、不同食草动物取食同一种植物的不同部位,降低了种间竞争强度,从而实现生态位分化,D正确。
    故选C。
    9.C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观赏旅游、科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潜在价值为目前人们尚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具有重大的生态功能,该地通过恢复植被治理水土流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正确;
    B、该地利用“草木沼果”模式治理水土流失,使荒山快速恢复植被,具备原有的土壤等条件,故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
    C、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但能量只能多级利用,不能循环,C错误;
    D、如果要全面了解该地的物种多样性(微生物除外),除要调查地面上的植物、动物种类以外,还应进行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D正确。
    故选C。
    10.B
    【分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详解】A、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过度放牧使草原的物种多样性锐减、荒漠化严重,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A正确;
    B、研究草原上的鼠、蛇和鹰之间的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进行的研究,B错误;
    C、生态农业中副产物如沼气池可以生产沼气提供能源, 沼气池中的沼渣还可以作为肥料还田,这样可以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C正确;
    D、种植单一品种的农作物,生物组分少,营养结构简单,不利于通过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控制害虫的数量,D正确。
    故选B。
    11.ABD
    【分析】马尾松和山毛榉都属于植物,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二者争夺空间、阳光等资源,属于竞争关系。
    【详解】A、出生率、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A正确;
    B、马尾松和山毛榉属于竞争关系,故0~b和c~e对应曲线下降可能是种间竞争的结果,B正确;
    C、b~c年份马尾松存有量与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大致为1且基本不变,但两树种的种群数量可能发生变化,C错误;
    D、次生演替起点是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后所形成的次生裸地。所以若该地发生火灾,几十年后得以恢复,此过程为次生演替,D正确。
    故选ABD。
    12.ABC
    【分析】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详解】A、丙与丁的分布是由地形的起伏导致的,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
    B、四种植物生活在“水体--河岸带”,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正确;
    C、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充分利用了环境资源,遵循了协调原理,C正确;
    D、直接价值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水体-河岸带改造后的“景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ABC。
    13.ABD
    【分析】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植物的垂直结构主要是光照引起,植物的垂直分布为动物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导致动物也存在垂直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生物存在水平结构。
    【详解】A、研究不同鱼种在不同季节所占质量百分比,可合理确定捕捞时间,有利于指导渔业生产,A正确;
    B、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的配置状态,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不同鱼种栖息于不同的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充分利用自然水域资源,B正确;
    C、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因此方氏云鲥鱼和斑尾刺虾虎鱼栖息位置相同,不能说明生态位相同,C错误;
    D、人类的捕捞活动会导致某些鱼类数量减少,可能会改变该自然水域的物种丰富度,进而改变群落的演替方向,D正确。
    故选ABD。
    14.ABC
    【分析】1、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因此,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2、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分为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两类。密度制约因素是指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竞争、捕食等多种因素;非密度制约因素则是指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如洪水、火灾、严寒等多种因素。
    【详解】A、密度制约因素是指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竞争、捕食等多种因素。故食物是影响水鸟种群数量发展的密度制约因素,A正确;
    B、类型内水鸟的觅食行为相同,故与类型间水鸟相比,类型内水鸟的生态位重叠度更大,B正确;
    C、进入严冬,由于湖泊结冰而缺乏食物,水鸟会扩大取食种类,可能会导致水鸟间的竞争增大,C正确;
    D、由表格可知,因觅食行为不同,不同深度水域由不同类型的水鸟利用,故水深因素通过将觅食生境分割开,以降低类型间水鸟的相互竞争,D错误。
    故选ABC。
    15.ACD
    【分析】年龄结构:
    (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详解】A、由图2可知,水曲柳幼龄林多于中龄和近熟林,中龄和近熟林多于成熟和过熟林,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白桦幼龄林相对较少,中龄和近熟林以及成熟和过熟林相对较多,其年龄结构不是增长型,因此水曲柳更有可能成为优势种,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影响白桦种群数量的因素是年龄结构等种群特征,无法得出阳光等非生物因素影响种群数量的结论,B错误;
    C、由图1分析可以看出,白桦10-20年生的数目较少,而40-50年生的数目较多,由于老年个体明显多于幼年,为衰退型,因此白桦种群未来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减少,C正确;
    D、适度砍伐可降低林冠层的郁闭度,使下层植物获得阳光更多,更有利于阳生植物生存,D正确。
    故选ACD。
    16.(1) 次生 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或原有植物的繁殖体仍有可能存在) 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群落
    (3) 不能 两地气候环境不同,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同
    【分析】1、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有: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数量变化等。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丰富度、群落的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以及群落演替等。
    【详解】(1)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该林场山荒原变为林海的过程因为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故属于次生演替。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有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生物的迁入、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人类的活动,等等。这些因素常常处于变化的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因此,群落就不断地演替。无论裸岩上的群落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食物和栖息空间,从而使动物群体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丰富度、群落的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以及群落演替等,不同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内容。
    (3)在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因为缺失水分等气候条件,不能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因为不同的自然环境,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同。
    17.(1) N、P 减少
    (2) 种间竞争 食物和栖息空间
    (3) 抽样调查 应在第二组中放置等量的死亡的同种挺水植物 挺水植物竞争无机盐的能力强于蓝藻
    【分析】1、水华指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主要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蓝藻、绿藻、硅藻等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蓝色或绿色的一种现象。
    2、鱼类在水中呈立体分布,主要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
    【详解】(1)“水华”的形成是蓝藻和绿藻大量繁殖的结果,引起蓝藻和绿藻大量繁殖的原因主要是水体中N、P含量增加,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由于藻类生长很快,使水中的营养盐被用尽,它们也很快的死亡。藻类大量死亡后,在腐败、被分解的过程中,好养性细菌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所以水华发生时会导致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减少。
    (2)三种鱼食性不同,草鱼栖息在水域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花白鲢(鱼)生活在水域的上层,以硅藻、绿藻等浮游植物为食,鲤鱼栖息于水的底层,属杂食性鱼类,它们争夺同一水体中的氧气,彼此之间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它们在水体中的分布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等因素的影响。
    (3)为研究某挺水植物对蓝藻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两组实验:第一组将挺水植物与蓝藻共同培养,第二组向蓝藻培养液中加入适量培养过该挺水植物的培养液,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抽样调查法统计两组培养液中蓝藻的数量。
    该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二组中没有放置等量的死亡的同种挺水植物。改正:在第二组中放置等量的死亡的同种挺水植物。若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挺水植物能明显抑制蓝藻的生长,且第一组培养液中蓝藻的数量少于第二组,则据此推测,挺水植物能够抑制蓝藻生长的原因可能是①挺水植物竞争阳光的能力强于蓝藻,②挺水植物竞争无机盐的能力强于蓝藻。
    18.(1) 随机取样 120
    (2) 衰退 b
    (3) 抽样检测 大
    【分析】样方法适用于活动范围不大的生物,如植物、松毛虫等。对于鱼等活动范围大的要用标志重捕法。样方法适用于所有的植物,因为植物绝大多数都是在固定的地方的。标记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详解】(1)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若要调查该废弃果园中狗尾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样方法。在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计算种群数量时利用公式计算若将该地段种群个体总数记作N,其中标记数为M,重捕个体数为n,重捕中标记个体数为m,假定总数中标记个体的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记个体的比例相同,则N=Mn÷m,其中标记数为M=60,重捕个体数为n=40,重捕中标记个体数为m=10,假定总数中标记个体的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记个体的比例相同,则N=Mn÷m=60×40÷10=240。麻雀的种群密度大约是240÷2=120只/km2。
    (2)λ>1时代表种群是增长型,λ<1时是衰退型,d点时λ<1为衰退型。0-4年λ>1是增长,4-8年λ<1开始递减,所以前8年田鼠种群数量最大是第4年,即b点。
    (3)1mL培养液中的活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混合均匀,随机取样)的方法进行计数。结合示意图,可知滴入的细胞悬液过满,血球计数板计出来的数据比实际计数板上应该有的数目多,因此统计出来的数据比实际值偏大。

    相关试卷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第8套生物技术实践(原卷版+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第8套生物技术实践(原卷版+答案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花椰菜则有较好的黑腐病抗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第7套生态环境保护(原卷版+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第7套生态环境保护(原卷版+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态足迹指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第5套育种进化(原卷版+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挖空专项练习 第5套育种进化(原卷版+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据《齐民要术》中《种谷》篇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