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 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1.2《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2《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鸿门宴》 教案(共3课时) 教案 1 次下载
- 4《窦娥冤》(节选)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3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3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简介庄子,导入新课,了解作者及作品,听读课文,订正读音,翻译课文,理解文言知识,品读语句,欣赏解牛之美,课堂小结,比较鉴赏,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探讨作品主旨。
3理解本文“道”的内涵,探究作品给人们的启示。
4.比较孟子与庄子的论辩特点。
5比较本课三篇课文主题思想的异同。
重点难点
重点
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
2.领会文章以故事说理,把道理寓于故事之中的特点。
难点
理解本文“道”的内涵。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庄子,导入新课
先秦诸子百家中,孔子和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无为”。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它在儒家的入世与佛家的禁欲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是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庄子,走进庄子的寓言故事,领略故事中蕴含的庄子哲学的魅力。
(设计意图:在导语中概说庄子及庄子的哲学的情况,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认真学习课文。)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庄子(约前369一前286),战国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他生活贫困,做过漆园吏,但学识渊博。他对当时统治者攻城占地的做法深恶痛绝,对儒家积极参与政事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主张“出世”。他性情旷达,追求绝对的自足自得的主观精神境界。代表作品为《庄子》。
《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所以,又称《南华经》。原有52篇,现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内篇共7篇,是庄子本人所作,是全书的精华部分,全面阐述了庄子的宇宙观、历史观、人生观、道德论和政治论;外篇15篇,是内篇的补充和发挥,观点阐述得更为明确和具体,对丑恶现实的愤慨表现得更为强烈;杂篇共11篇,是庄子后学对庄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期,旧经济结构被破坏,旧贵族阶级没落消亡,新兴的地主阶级不断涌现,士人学子们为了推行自己的学术见解游走四方。这是中国历史大变动的时代,也是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在这个纷乱的时代,道家所关心的,是人处于乱世之下如何立身处世而自保。道家主张既然万事万物皆摆脱不了自然规律而变化,人也必须遵照自然规律而生活。
三、听读课文,订正读音
1.听课文朗读录音,订正字音。
庖(pá)丁 大窾(kuǎn) 怵(chù)然 踦(yǐ)
綮(qìng) 謋(huò) 砉(xū)然 大辄(gū)
硎(xíng)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同桌分角色朗读,要求不错读、不误读。
(设计意图:本课中有些不常见的文字,通过听读,学生正音,扫清阅读障碍。培养语感,有助于理解课文。)
四、翻译课文,理解文言知识
1.学生齐读课文。
2.分组学习,整理文言知识。
3.教师点拨,强调重要字、词、句的翻译。
重点实词:
(1)游刃有余:现代人使用它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2)目无全牛:一般用来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3)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一般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踌躇满志,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4)切中肯綮:切中,正好击中.肯綮,是指骨肉相连的地方,比喻最重要的关键.
切中肯綮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一下子击中了问题的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5)批郤导窾--批:击;郤:空隙;窾:骨节空处。从骨头接合处批开,无骨处则就势分解。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
通假字:
砉然向然(“向”,同“响”)
技盖至此乎(“盖”,同“盍”,何、怎么)
批大郤(“郤”,同“隙”,空隙)
技经肯綮之未尝(“技”,同“枝”,指支脉)
重点句子翻译:
(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翻译:手触到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着的地方,膝盖顶着的地方。
(2)、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翻译:技术高妙,刀未曾经过筋肉结合的地方,何况大骨头呢?
(3)、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翻译:那间隙对于运转刀刃一定是很宽绰而有余地了!
(4)、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翻译:我提刀站立,因为这一成功环顾四周,因为这一成功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拭擦好刀收藏起来。
(5)、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翻译: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所喜好的是(探究)自然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
(6)、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翻译:我就不曾再见到全牛了。现在,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了。
(7)、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翻译:好的厨子每年换一把刀,他们是用刀去割肉;一般的厨子,每月换一把刀,他们是用刀去砍骨头。
(8)、謋然已解,如土委(于)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翻译:哗啦一声骨肉分离了,像泥土散落在地上。我提刀站立,因为这一成功环顾四周。
(9)、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翻译:因为这一成功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拭擦好刀收藏起来。
(设计意图:疏通课文,夯实文言基础,扫清理解课文的障碍。)
五、品读语句,欣赏解牛之美
1.指学生把第1段译成现代文。
2.跳读课文,朗读描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句子。
3点名朗读庖丁解释自己技艺成熟过程的语段。
4.分组讨论。
(1)作者是如何描写庖丁解牛的?
(2)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庖丁解牛符合《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3)庖丁技艺成熟过程经历了哪三种境界?
(4)第 3 段中在介绍庖丁高超技艺形成的原因时,为什么写“良庖”“族庖”?
(5)庖丁三年之后,就不把牛看成一头整牛,是不是他后来看问题片面了?
(6)庖丁认为达到“道”的境界,即把握牛的自然规律的方法是什么?
(7)庖丁达到“道”的境界后,解牛时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8)课文先写庖丁解牛的场面,再写得“道”的原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师生共同讨论总结答案。
明确:(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作者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并通过动作描写和摹声描写来写庖丁解牛的。
(2)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形象地描述出看庖丁解牛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3)刚开始时,庖丁解牛,眼中看到的“无非牛者”,这时候他还不了解牛的全身结构;三年之后,庖丁解牛时“未尝见全牛也”,这时候他已经完全了解了牛的全身结构;到为梁惠王解牛时,庖丁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经历了不懂规律、懂得规律、运用规律三种境界。
(4)文中提到“良庖”“族庖”是为了与庖丁形成对比,从而突出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同时突出了解牛时“有道”和“无道”的区别,强调追求“道”的重要性。
(5)不是,因为他对牛的生理结构已经烂熟于心了,因而可以自由地拆卸了。从对整头牛的感受发展到对牛的全身结构的感受,实际反映了庖丁技术的精进。
(6)“依乎天理,批大隙”“导大窾,因其固然”“以无厚人有间”。
(7)庖丁解牛即便是达到“道”的境界,但他在解牛的时候,“每至于族”,仍然会“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保持着警戒和惊惧之心,动作也是轻微而迟缓。即使成功解牛后,在满足的同时还是要小心地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8)先写场面,后写原因。这样写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写解牛的精彩过程,容易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好奇心;二是便于读者由表及里、由现象深入到本质,更深刻地领会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这不仅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而且能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设计意图:品读课文,抓关键句子理解文章主题,运用设置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质疑、探究、合作的精神。
六、课堂小结
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的故事中,让读者去体会其中的深意。在本文中,庄子的本意是要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
用牛体的复杂结构来比喻社会,用刀来比喻人。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设计意图:小结本课内容,让学生对本课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七、比较鉴赏
孟子与庄子都以善辩著称,结合《齐桓晋文之事》和《庖丁解牛》来分析两者辩论的特点。
明确:孟子善于掌握说话对象的心理活动,避虚就实,因势利导,欲擒故纵,从而逐步启发对方的认识,这就形成了课文组织结构上的层层深入与跌宕生姿。
齐宣王向孟子询问“霸道”,孟子不正面回答,而是巧妙地借助齐宣王以羊换牛的事件,告诉齐宣王具备行王道的基本条件,接着用一系列的比喻说明齐宣王不行仁政非不能而是不为。在问答过程中,孟子抓住齐宣王想称王的心理,层层诱导,于是齐宣王侧耳恭听了儒家“保民而王”的“仁政”学说。
庄子在论辩过程中,善于设喻,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道理。在《庖丁解牛》一文中,庄子用庖丁熟练解牛这件事情设喻,生动形象地把做事要遵循规律这一观点表达了出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学会串联学过的知识,并试着去比较阅读,总结异同,提升阅读和鉴赏能力。并充分了解先秦诸子的论辩艺术。)
八、布置作业
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体会其中的深意。请你也写一个寓言故事,表达做事情应遵循客观规律的主题。
九、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3 庖丁解牛一等奖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本解读,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思考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1.3 庖丁解牛教案及反思,共2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3 庖丁解牛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