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单元测试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导与练(北师大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单元测试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导与练(北师大版),文件包含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单元测试卷教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讲义北师大版docx、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单元测试卷原卷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讲义北师大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变量之间的关系—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题3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各图给出了变量x与y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y是x的函数的是( )A. B. C. D.【答案】D【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据此即可确定函数的个数.【详解】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A、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两个值,故A错误;B.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两个值,故B错误;C.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两个值,故C错误;D.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故D正确.故选D.【点拨】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是x的函数,x叫自变量.2.均匀地向如图的容器中注满水,能反映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函数图象是( )A. B. C. D.【答案】A【详解】∵最下面的容器较粗,第二个容器最粗,最上面的最细,∴第二个阶段的函数图象水面高度h随时间t的增大而增长缓慢,用时较长;第三个阶段的函数图象水面高度h随时间t的增大而增长快速,用时较短.故选A.【点拨】本题考查识别函数的图象.理解题意是解题关键.3.小亮家与姥姥家相距24 km,小亮8:00从家出发,骑自行车去姥姥家.妈妈8:30从家出发,乘车沿相同路线去姥姥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小亮和妈妈的行进路程s(km)与时间t(h)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得出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小亮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12 km/hB.妈妈比小亮提前0.5 h到达姥姥家C.妈妈在距家12 km处追上小亮D.9:30妈妈追上小亮【答案】D【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可知根据函数图象小亮去姥姥家所用时间为10﹣8=2小时,进而得到小亮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对应函数图象,得到妈妈到姥姥家所用的时间,根据交点坐标确定妈妈追上小亮所用时间,即可解答.【详解】解:A、根据函数图象小亮去姥姥家所用时间为10﹣8=2小时,∴小亮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24÷2=12(km/h),故正确;B、由图象可得,妈妈到姥姥家对应的时间t=9.5,小亮到姥姥家对应的时间t=10,10﹣9.5=0.5(小时),∴妈妈比小亮提前0.5小时到达姥姥家,故正确;C、由图象可知,当t=9时,妈妈追上小亮,此时小亮离家的时间为9﹣8=1小时,∴小亮走的路程为:1×12=12km,∴妈妈在距家12km出追上小亮,故正确;D、由图象可知,当t=9时,妈妈追上小亮,故错误;故选:D【点拨】本题考查函数图像的应用,从图像中读取关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4.A、B两地相距20千米,甲、乙两人都从A地去B地,图中和分别表示甲、乙两人所走路程(千米)与时刻(小时)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①乙晚出发1小时;②乙出发3小时后追上甲;③甲的速度是4千米/小时;④乙先到达B地.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 B.2 C.3 D.4【答案】C【详解】根据函数的图像直接读取信息:①乙比甲晚出发1小时,正确;②乙应出发2小时后追上甲,错误;③甲的速度为12÷3=4(千米/小时),正确;甲到达需要20÷4=5(小时);乙的速度为12÷2=6(千米/小时),④乙到达需要的时间为20÷6=3(小时),即乙在甲出发4小时到达,甲5小时到达,故乙比甲先到,正确.故选C【点拨】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从图象得到必要的信息和数据是解题关键.5.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60 cm,底边长为x cm,一腰长为y cm,则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A.y=60-2x(0
变量之间的关系—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题3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各图给出了变量x与y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y是x的函数的是( )A. B. C. D.【答案】D【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据此即可确定函数的个数.【详解】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A、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两个值,故A错误;B.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两个值,故B错误;C.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两个值,故C错误;D.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故D正确.故选D.【点拨】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是x的函数,x叫自变量.2.均匀地向如图的容器中注满水,能反映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函数图象是( )A. B. C. D.【答案】A【详解】∵最下面的容器较粗,第二个容器最粗,最上面的最细,∴第二个阶段的函数图象水面高度h随时间t的增大而增长缓慢,用时较长;第三个阶段的函数图象水面高度h随时间t的增大而增长快速,用时较短.故选A.【点拨】本题考查识别函数的图象.理解题意是解题关键.3.小亮家与姥姥家相距24 km,小亮8:00从家出发,骑自行车去姥姥家.妈妈8:30从家出发,乘车沿相同路线去姥姥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小亮和妈妈的行进路程s(km)与时间t(h)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得出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小亮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12 km/hB.妈妈比小亮提前0.5 h到达姥姥家C.妈妈在距家12 km处追上小亮D.9:30妈妈追上小亮【答案】D【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可知根据函数图象小亮去姥姥家所用时间为10﹣8=2小时,进而得到小亮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对应函数图象,得到妈妈到姥姥家所用的时间,根据交点坐标确定妈妈追上小亮所用时间,即可解答.【详解】解:A、根据函数图象小亮去姥姥家所用时间为10﹣8=2小时,∴小亮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24÷2=12(km/h),故正确;B、由图象可得,妈妈到姥姥家对应的时间t=9.5,小亮到姥姥家对应的时间t=10,10﹣9.5=0.5(小时),∴妈妈比小亮提前0.5小时到达姥姥家,故正确;C、由图象可知,当t=9时,妈妈追上小亮,此时小亮离家的时间为9﹣8=1小时,∴小亮走的路程为:1×12=12km,∴妈妈在距家12km出追上小亮,故正确;D、由图象可知,当t=9时,妈妈追上小亮,故错误;故选:D【点拨】本题考查函数图像的应用,从图像中读取关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4.A、B两地相距20千米,甲、乙两人都从A地去B地,图中和分别表示甲、乙两人所走路程(千米)与时刻(小时)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①乙晚出发1小时;②乙出发3小时后追上甲;③甲的速度是4千米/小时;④乙先到达B地.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 B.2 C.3 D.4【答案】C【详解】根据函数的图像直接读取信息:①乙比甲晚出发1小时,正确;②乙应出发2小时后追上甲,错误;③甲的速度为12÷3=4(千米/小时),正确;甲到达需要20÷4=5(小时);乙的速度为12÷2=6(千米/小时),④乙到达需要的时间为20÷6=3(小时),即乙在甲出发4小时到达,甲5小时到达,故乙比甲先到,正确.故选C【点拨】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从图象得到必要的信息和数据是解题关键.5.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60 cm,底边长为x cm,一腰长为y cm,则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A.y=60-2x(0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