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八下语文 《安塞腰鼓》同步课时练习 试卷 1 次下载
- 部编版八下语文 《灯笼》同步课时练习 试卷 1 次下载
- 部编版八下语文 《大自然的语言》同步课时练习 试卷 1 次下载
- 部编版八下语文 《大雁归来》同步课时练习 试卷 1 次下载
- 部编版八下语文 《时间的脚印》同步课时练习 试卷 1 次下载
语文八年级下册社戏精练
展开一、基础积累(14分)
1.文学常识积累。(5分)
本文作者 ,中国现代伟大的 、 、 。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著有小说集 ,散文集 。七年级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 。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3分)
(1)归省( )(2)行辈( )(3)撺掇( )
(4)凫水( )(5)蕴藻( )(6)潺潺( )
3.根据拼音填汉字。(2分)
(1)____(jué)蚯蚓 (2)_____(xù)叨 (3)欺_____(wǔ)(4)_____(dài)慢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2分)
我们年纪都相仿, 论起行辈来, 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他们合村都同姓, 是本家。 我们是朋友, 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A、可……却……由于……因为……如果……而 B、但……却……因为……然而……即使……而
C、但……却……由于……然而……即使……可 D、可……但……因为……由于……因此……而
5.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
A、学校里出现了从没有过的空前的学雷锋热潮。
B、这部小说我已经看过好几遍了。
C、两天两夜没停的牛毛细雨又下起来了。
D、他的家乡是苏南人。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26分)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地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6.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朦胧”的意思是 ________。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踊跃”的意思是 ________。
7.第1自然段开头一句说的“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从描写方式上看,属于________,“说不出的大”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2分)
8.在这句话中,“大”字用得好,生动地表现出儿童特有的感觉。从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出“我”的心情,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9.第2自然段中加粗的词“跑”与第1自然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2分)
10.第2自然段中“两岸的豆麦……但我却还以为慢”。这段景物描写有4种不同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2分)
A.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景象,歌颂了农民的辛勤劳动。
B.描写了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C.写美丽景色用以衬托船航行得快,表现出农家孩子划船技术的高超。
D.写航行的速度及“我”在看戏前急切而愉快的心情,表现“我”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11.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是哪两项?( )(2分)
A.第1自然段中第三句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语生动地表现出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
B.上文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水气里清香的来源。
C.第3自然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2自然段中的“歌吹”。
D.作者在第4自然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与“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2自然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12.从第1、2、3自然段中各找出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用“ ”标出,然后分别从括号里选出能概括“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语填在横线上。(3分)
A.第1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泼 轻松)
B.第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急切 焦虑)
C.第3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惘然 陶醉)
1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方法。(2分)
14.文中的景物描写具有特色。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多方面描写。各找出一句写在下面。(4分)
视觉:
嗅觉:
触觉:
听觉:
15.选段主要写月夜行船,突出了“我”急于看戏的迫切心情。从文中的哪些方面可以看出?(3分)
16.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上文大意:(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社 戏(前文) / 鲁 迅(10分)
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不去见见世面么?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于是都兴致勃勃的跑到什么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我因为耳朵已经喤的响着了,用了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
我们退到后面,一个辫子很光的却来领我们到了侧面,指出一个地位来。这所谓地位者,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
走了许多路,忽听得我的朋友的声音道,“究竟怎的?”我回过脸去,原来他也被我带出来了。他很诧异的说,“怎么总是走,不答应?”我说,“朋友,对不起,我耳朵只在冬冬喤喤的响,并没有听到你的话。”
后来我每一想到,便很以为奇怪,似乎这戏太不好,——否则便是我近来在戏台下不适于生存了。
第二回忘记了那一年,总之是募集湖北水灾捐而谭叫天还没有死。捐法是两元钱买一张戏票,可以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我买了一张票,本是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的,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机对我说了些叫天不可不看的大法要了。我于是忘了前几年的冬冬喤喤之灾,竟到第一舞台去了,但大约一半也因为重价购来的宝票,总得使用了才舒服。我打听得叫天出台是迟的,而第一舞台却是新式构造,用不着争座位,便放了心,延宕到九点钟才去,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那老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一个鬼卒,我费尽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连的母亲,因为后来又出来了一个和尚。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谁,就去问挤小在我的左边的一位胖绅士。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说道,“龚云甫!”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我向来没有这样忍耐的等待过什么事物,而况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这台上的冬冬喤喤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以十二点,忽而使我省悟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了。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街上除了专等看客的车辆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行人了,大门口却还有十几个人昂着头看戏目,别有一堆人站着并不看什么,我想:他们大概是看散戏之后出来的女人们的,而叫天却还没有来……
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了。
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再没有想到他,即使偶而经过戏园,我们也漠不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但是前几天,我忽在无意之中看到一本日本文的书,可惜忘记了书名和著者,总之是关于中国戏的。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的看起来,也自有他的风致。我当时觉着这正是说了在我意中而未曾想到的话,因为我确记得在野外看过很好的戏,到北京以后的连进两回戏园去,也许还是受了那时的影响哩。可惜我不知道怎么一来,竟将书名忘却了。
至于我看好戏的时候,却实在已经是“远哉遥遥”的了,其时恐怕我还不过十一二岁。
注 ①谭叫天(1847-1917):即谭鑫培,又称小叫天,当时的京剧演员,擅长老生戏。③目连:释迦牟尼的弟子。据《盂兰盆经》说,目连的母亲因生前违犯佛教戒律,堕入地狱,他曾入地狱救母。《目连救母》一剧,旧时在民间很流行。③龚云甫(1862-1932):当时的京剧演员.擅长老旦戏。
17.本文是社戏原文的开头部分,写“我”成年后两次看戏的经历,联系课文那次看社戏的过程,请指出这几次看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3分)
18.你认为作者写这两次看戏的经过与课文中看社戏形成了一种怎样的关系?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9.课文中“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与选文中的哪个情节有联系?(1分)
20.选文中一组画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作用?(3分)
《社戏》检测参考答案
1.鲁迅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周树人 豫才 《呐喊》《彷徨》 《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1)xǐng(2)háng(3)cuān(4)fú(5)yùn(6)chán
3.(1)掘(2)絮(3)侮(4)怠
4.B
5.B
6.模糊不清 跳跃
7.心理描写 夸张
8.愿望终于实现时,“我”内心获得了无比的畅快和喜悦之情。
9.“跑”与“飞”相呼应,写出了船行速度快的特点。
10.D
11.AC
12.A.我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轻松)
B.但我却还以为慢(急切)
C.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陶醉)
13.比喻 拟人
14.视觉: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嗅觉: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触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听觉: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15.开船动作利索,行船动作快从所见所思所感所闻中体现。
16.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
17.相同:三场戏都枯燥乏味,三场戏都没有看到什么,看戏的“我”三次都中途告退。不同:地点不同:都市和乡村;心情不同:沉重压抑与轻松自在。
点拨:注意从两文的对比阅读中,提高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分析、表达能力。
18.形成鲜明对比。两次看京戏,环境拥挤,人与人关系冷漠,心情窝囊压抑,表现了厌烦和倦怠。看社戏是景色美丽醉人,人们淳朴、善良,表达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点拨:从故事情节的对比中揣摩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9.选文中第二次看京戏“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
点拨:从情节的前后呼应,体会结构的严谨。
20.这组句子运用了反复排比的手法,写出了看京戏过程中自己煎熬难耐的心情,表达了心绪的压抑烦闷。
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复习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课后作业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小石潭记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语文小石潭记当堂检测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