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表格教案
展开一、教学分析
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位于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这一单元之中。《动荡的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和《百家争鸣》对应的是本单元的“社会变革”。《动荡的春秋时期》从政治、经济两个主要方面诠释春秋时期社会的变化,“大动荡”为春秋时期的主要时代特征。《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则主要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诠释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大变革”贯穿了战国时期,成为其主要的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经济上的剧烈变化折射到思想文化领域上,《百家争鸣》这一课即从思想文化的角度,为我们呈现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大解放。本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与《动荡的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用3课时共同为我们展现出春秋战国这个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转型期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道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表现。
2、掌握推动各国变法的因素、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3、通过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了解,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2. 难点:理解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变化与战国诸侯变法运动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军强
政治因素
变化表现:
商鞅变法
经济因素
国富
推动因素
人的因素
民安
深远影响: 加速统一 都江堰
六、教学反思
环节
教学设计
新课
导入
教师活动:通过复习以前学习的王朝,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所处的历史时段,通过社会变化导入新课,从战国社会变化的表现、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社会变化的影响三个方面讲述。
过渡语:我们今天学习的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就是要与春秋时期相比较,了解这三个方面,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这些变化又带来什么影响?既然是这样,我们就需要先回顾春秋时期的社会是什么样子?提到春秋时期,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学生:诸侯争霸
设计意图:从学生学习过的知识导入新课,有利于学生接受。并从整体上把握本课的脉络。
新课讲授
环节一
1、战国七雄的形成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经过长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已经减少和维系周王朝统治的分封制已经崩溃,出现了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历史事件,形成了七个强大的国家,即战国七雄。
学生活动:识记战国七雄的的空间位置。
兼并战争
教师活动:根据战国时期弃用“尊王攘夷”的称号来引导学生认识到战国时期战争更加惨烈,为了取胜,采取各种手段。
教师:课下让同学们查阅战国时期三个著名的战役,同学们都查阅了么?
学生:都查阅过了。
教师活动:讲述战国时期三个著名的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并将长平之战与城濮之战做对比,得出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
教师:大家要知道战国时期发生的战役很多。不只是这三个,限于时间我们不能一一去了解,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想象一下,当时的战国时期是一个什么样的局势?
教师:周边的国家虎视眈眈,随时想消灭你,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潜在的敌人,“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就是从这来的,今天和秦好,明天就可能和楚好了。那是一个弱肉强食你死我活的时代。所以只有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才不会被吃掉。要强大应该是当时每个国家的梦想。大家想想强大的国家通常有哪些共同点?首先得什么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得出强大国家的共同表现是:军强、国富、民安。各国为了变得强大,纷纷变法,从而得出第一个关系链:
推动
战国七雄,兼并战争惨烈 变法
引导学生得出这是推动变法的政治因素。
环节二
教师:除了政治因素,推动变法的还有隐性的深层次原因,刚才我们回忆春秋时期,除了诸侯争霸,王室衰微,春秋时期在经济方面有什么新的发展?
推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扩大耕地成为了可能。大量私田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出现,他们要求获取政治权力,所以希望国君变革旧制度。从而得到第二个关系链:
铁器牛耕的进一步推广,私田大量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变法
这是推动变法的经济因素。
环节三
过渡:教师:除了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大家想想看,还有没有别的因素推动变法?
学生:
教师:一场成功的改革,离不开励精图治的君主,也离不开杰出的改革家,这个我们可以归纳为人的因素。对不对?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但是秦国的变法最有成效,离不开两个杰出的人物。
教师活动:简介秦孝公和商鞅,分析秦孝公迫切变法的原因。商鞅变法的目标也是要达到军强、国富、民安的目标。
(1)商鞅变法
教师:所以说商鞅当时在秦国变法也应该是追求的这些目标,那么商鞅是通过什么举措去达成?同学们打开课本35页,认真阅读表格:商鞅变法的内容,仔细想想,自己分析一下,哪条举措最有可能达成军强的目标?哪些措施最有可能达成国富?哪些措施最有助于实现民安?看谁找的又快又准。
学生活动:分别找到哪条措施可能达成军强、哪些措施有可能达成国富,哪些措施有可能达成民安。
教师活动:讲解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
设计意图:从大处落脚扫描变法全面,小处聚焦关注重点措施,由此形成对商鞅变法比较全面、有层次的认识,突破本课重点。
教师活动:使学生了解到商鞅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所以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商鞅被诬陷谋反,车裂而死,但秦国并没有废除商鞅变法,使秦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为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都江堰
过渡:刚才分析商鞅变法的措施的时候,我们发现经济方面,秦国很重视农业生产,这一思想,应该是一直延续的,我们判断思想延续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它留给后世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都江堰实物图,简要介绍都江堰的地理特征、修建目的、修建者等等,然后出示平面图,归纳都江堰的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根据材料提问学生:都江堰修建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小结
教师:社会变化首先表现在哪个方面?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惨烈,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我们说在各国变法最成功的就是商鞅变法,关于推动变法的因素我们分析了三个方面。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还有人的因素。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之下,各国纷纷变法。各国变法追求的是军强、国富、民安。商鞅变法初步达到了这些目标,这是变法的直接成效。最后我们还介绍了秦国留下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我们说都江堰的修建,与商鞅变法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那就是共同推动了秦国走向富强,而战国时期的这些社会变化,尤其秦国的这些举措,起到的深远影响是什么呢?那就是加速了战国时代结束,大一统的局面即将到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表格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表格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形势,新格局;,新制度,新潮流;,新发展,新规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表格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表格教案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商鞅变法,造福千秋的都江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造福千秋的都江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