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年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年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01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年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02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年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表格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表格教案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商鞅变法,造福千秋的都江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标要求(2022年版)
    1.结合《战国形势图》,了解战国七雄的大致分布、著名的兼并战争及结果。(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国家强大的需要和动力。体会商鞅推动变法的决心和胆略,学习他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3.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情况、构成系统、功能和意义,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家国情怀)
    重点
    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难点
    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
    教法
    问答式、启发式、探究式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再入四席》设问:请看短视频的今日关注,了解今日关注到的是什么历史?
    2. 新闻中了解到世界灌溉遗产名录中都江堰水利工程名列榜首,此前还获得过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的殊荣。成为我国唯一一个“世界三遗” 的地方。这项巨大成就是何时以何种特别之处使我们后人受益?第7课我们走进那段辉煌的历史。
    3.师出示课题,并要求学生从子目上把握本课的三个内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学生介绍视频观看后的收获,明白社会的巨大进步。
    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感受历史就在身边,而且引以为自豪。直观性吸引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课标解读
    出示课标,并解读:
    首先,结合《战国形势图》,从空间上了解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著名的兼并战争及结果。
    其次,通过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国家强大的需要和动力。这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前奏。
    最后,秦国还重视水利兴修。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情况、构成系统、功能和意义,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学生朗读课标,听老师解读。
    整体了解早期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归纳人类是进化而来的。
    讲授新课
    战国七雄
    1.形成
    (1)过程
    提问: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结果是什么?
    衔接:大诸侯国灭掉小诸侯国,诸侯国的变化的情况是怎样的,请看地图。
    出示地图及任务:对比春秋后期与战国初期的形势图,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归纳国家的变化?
    用不同的记号标识两图上的国家引导学生发现国家的变化过程。
    强调:通过课文叙述韩赵魏以及齐国并非此前的诸侯建国,而是“大夫”,可见当时诸侯的势力已经缩小,产生新的阶级力量,西周分封制彻底崩溃。
    学生回忆: 春秋争霸,打的诸侯国灭掉小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大,还出现民族交融局面。
    并归纳这时原先的秦楚齐燕继续存在,而吴越宋鲁晋已经失去踪影,新出现了赵魏韩三国。赵魏韩三国的位置是在晋的范围上。从而归纳
    (1)大吞小,吴越宋鲁被吞并
    (2)韩赵魏分晋
    (3)田氏代齐
    培养认真读图及分析课文的能力,培养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2战国七雄
    衔接:经过大吃小的兼并战争, 最后有哪些势力相当的国家并存呢?出示并请学生看地图:
    记住战国七雄的名称和方位,并把它们填入地图中。
    学生观察地图记忆七国名称并填写国名总结记忆技巧。
    强化课内识记,减轻课外负担。培养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3.时局
    衔接:鉴赏国宝,并结合课文内容,简单介绍战国七雄并立的时局。
    引导学生格局铜壶身上的图画领略战国时期的时局。并用短视频辅助理解,和出示文字解读。
    战国宴乐铜壶解读:第一层所表现的是战国时期的农业。那个时候,养蚕业已经发展起来,这里表现的是采桑,也就是采摘桑叶。左边和中 间表现的是射箭,在当时是娱乐抑或是一种练习。第二层内容左边是弋射,也就是打猎。那时候打猎箭上面都是带绳子的,一箭射出去打中了猎物就可以用绳子把猎物拖回来。上面飞着鸟,湖里游着鱼。右边是宫廷生活,跳舞、奏乐,等等。第三层是征战,表现的是战争场面。在春秋战国时代,征战是十分频繁的。左边是水战,一对船互相攻打;右边是陆战,爬梯子攻城,上面一排均为守城的将士。第四层,狩猎和双兽桃形图案。描绘的是猎人捕猎的场景。脚上还饰菱形纹和四瓣纹。
    并强调:
    一强调时局已经从称霸变为兼并。二强调铜壶反映战争不断,贵族生活穷奢极欲,百姓水深火热。又反映高超的铸造工艺。
    学生看图说话,结合课文交流归纳得出
    (1)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
    (2)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
    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归纳能力以及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5.主要战役
    (1)桂陵之战
    出示图片和问题:读图:根据图例,简述图片的主要战役。
    简单解读并突出“围魏救赵”一成语。
    桂陵之战是战国时期发生在齐魏两国间的一次著名战役。公元前354年,魏国出兵攻打赵国。次年,齐国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援救赵国。齐军通过进攻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迫使魏军回援,并在魏军必经之地桂陵(今河南省长垣市西,一说山东省菏泽市东北)设伏,击溃魏军。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后世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学生读图交流,明确作战的双方是齐、赵与魏及其魏国战败的结果。
    加强学生识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同时增加课外知识,又再一次认识兼并战争。培养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2)马陵之战
    读图:根据图例,简述图片的主要战役。
    简单解读并突出“减灶计”的来源。
    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损失,发兵攻打韩国。齐威王待魏韩火拼后以田盼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魏国派太子申来抵挡,在马陵全军覆没,随之田盼又以“减灶”之策诱魏国庞涓中计,追至马陵(在今河南范县城西,原属山东省)中伏身亡,齐军乘胜追击,俘太子申,但未全歼魏军。
    学生根据图例,单个解释马陵之战。明确作战的双方是齐、韩对阵魏国及魏国战败的结果
    巩固识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同时增加课外知识,又再一次认识兼并战争。培养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3)长平之战
    衔接: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减灶计的马陵之战,常常有人说那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这个纸上谈兵源于今天说的历史。读图:根据图例,从作战双方、地点、结果等简述图片的主要战役。
    简介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而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而长平之战仅仅持续了5个月,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突出赵括“纸上谈兵”导致赵国战败。
    学生根据图例,单个讲述长平之战。明确作战的双方是秦对阵赵国及赵国战败的结果。
    增加课外知识,提高识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认识兼并战争的残酷。培养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4)特点
    (5)影响
    出示文字材料:探究:七国兼并战争过程呈现出什么特点,结果怎样?造成什么影响?
    材料:
    相关史事
    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随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
    “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孟子
    学生根据老师的材料和引导归纳出:规模大、兵力多、区域广、时间长的特点
    秦国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的结果。
    给人民生命财产、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破坏和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的影响。
    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分析,培养分析归纳技巧和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二、商鞅变法
    衔接:并立的七国中,秦国能做到最强,还离不开秦国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商鞅变法。变法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
    背景:
    阅读教材35页第一段:完善如下信息。
    解释:新兴地主阶级就是分封制瓦解时得到土地的大夫,没有世袭制下的权力,为了保护本身的经济利益,要求掌握国家政权。
    学生阅读并理解后标识关键词:
    铁制工具和牛耕
    新兴地主阶级
    富国强兵
    公元前356
    秦孝公 商鞅
    突出本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衔接:商鞅和秦孝公是怎样在变法上达成共识的?
    出示商鞅头像:有哪位同学能介绍与他有关的事吗?。
    从两个人的互相需要出发进行引导。
    出示辅助材料: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鞅少好刑名之学。
    ——《史记·商君列传》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解释强调:商鞅有兴趣于改革,秦孝公急需改革。
    学生讲述商鞅的故事片段。明白商鞅是个主张变法的人,秦孝公需要变法图强的人,一拍即合。
    增加课外知识人事改革的必然性。培养历史解释学科素养
    衔接:为了争取更多的力量支持变法,秦孝公和商鞅怎么做呢?我们看这样一个典故。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司马迁《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强调:变法受到阻力,不放弃才有成功的可能
    各抒己见,说自己的所知道的徙木立信典故及感受。
    增加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学科素养。
    2.变法的内容衔接:做了宣传以后,变法正式开始。请朗读课文35页商鞅变法的内容,
    朗读内容,明确变法从政治、经济、军事等三个方面进行。
    从整体上了解变法的三个内容。
    衔接:阅读材料,从中发现商鞅变法的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罚大小。
    ——《史记•尚君列传》
    (1)政治上
    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选择材料难理解之处进行解释“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意思是“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一人犯罪,一伍之内都要连带受罚。”
    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分析出材料反映的变法内容。并一一解读出每个规定的作用:
    第一点做法,打通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第二点做法,废除贵族官爵继承制度,为普通人打开升迁渠道,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
    第三点做法,促使百姓之间互相监督,防止亲朋邻里之间互相包庇。
    第四点做法,促使百姓之间互相监督,防止亲朋邻里之间互相包庇。
    加强对文言文史料阅读方法和结合背景理解内容。培养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2)经济上
    出示问题:图文材料反映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其有何作用。
    材料: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息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
    ——《史记•尚君列传》
    归纳强调:
    ①废除井田制。
    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③统一度量衡。
    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分析出材料反映的变法内容。并一一解读出每个规定的作用:
    一是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有利于地主阶级统治。
    二是提高农民的种地积极性,达到富国的目的。
    三是为经济文化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存在。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3)军事上
    出示材料:
    材料反映商鞅变法的哪一内容,它又有何作用。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尚君列传》
    商鞅规定:将卒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授爵一级,可为五十石之官;斩敌首二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杀死敌方士兵并割下头颅越多,晋爵越快,这就是所谓“计首虏功”。
    归纳强调: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激励将士为国而战。
    分析归纳出军事上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为秦国将士通过战争,打通了升迁渠道,迅速提高秦军的战斗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5.影响:
    衔接: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对秦国有何影响?请从材料中进行归纳。
    行法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
    ……秦起襄公,章于文、穆、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冠带之伦。
    ——马文戈《大秦简史》

    从材料中阅读出关键信息:家给人足即民富,民勇公战即兵强,稍以蚕食六国即秦国国力在六国之上。归纳出: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加强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的训练,培养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衔接:让人遗憾的是,使国富兵强起来的商鞅,后果极其惨烈出示商鞅被车裂图及材料: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即位,即秦惠文王。同年,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那么,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延伸:商鞅的遭遇给你什么启示?
    在老师引导下进一步巩固变法的影响。
    还进一步分析出:
    商鞅个人公正无私,敢于与旧势力坚决斗争,不畏艰难,不怕牺牲。
    培养阅读能力以及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衔接:秦国除了变法使自身强大外,还做了一件造福千秋的事。
    出示闽江水患图并设问:你认为怎样均匀分配闽江的水?
    学生根据图片进行设想并交流自己的看法。比如修筑大坝等等。
    培养学生敢于的创新能力。
    古代的秦人在什么时候谁带头改变了闽江的水患?
    出示标题
    1.时间
    2.人物
    3.地点
    讲李冰的故事。并记住:
    公元前256年
    秦国李冰
    成都的岷江
    增加课外知识,培养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李冰的智慧:请根据图示说说都江堰是怎样造福一方的?
    4.结构:
    5.功能:
    根据都江堰的组成解释都江堰各个部分的作用,并通过短视频印证自己的看法。并归纳:
    鱼嘴 飞沙堰 宝瓶口
    防洪、灌溉、水运等。
    加强阅读分析能力,培养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6.影响:
    出示材料和问题:通过图文我们得到什么信息?
    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享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河渠书》
    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又溉灌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晋·常璩《华阳国志》
    阅读材料结合图片提取关键信息:
    灌溉田亩以万亿计
    灌溉三郡
    不知饥馑,食无荒年
    归纳: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
    培养阅读技巧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衔接:造福千秋,后人给予了最高的评价
    出示图片及文字: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不愧为闻名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都江堰的评价
    启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造福了千秋万代。
    朗读评价文字,从现实中感知造福千秋,从中激发自豪感。
    感受历史在现实中的巨大作用。培养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小结
    学生根据教师提示一一回忆知识结构。
    巩固本节课基本史实。
    核心素养发展
    1.(2023·湖北随州)下图是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之一铜冰鉴,中间有夹层,可放冰块,是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青铜冰酒器,是已考古发现的最早“冰箱”。它可说明( )
    A.随州手工业领先世界 B.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C.商朝青铜器工艺高超 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2.(2023·辽宁锦州)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够直接提高秦国军队战斗力的措施是( )
    A.鼓励耕织 B.奖励军功
    C.确立县制 D.废除井田制
    3.(2023·山东东营)下面材料内容反映的是( )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4.(2023·黑龙江绥化)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的变法是( )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戊戌变法
    5.(2023·湖南株洲)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既免除了岷江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 )
    A.长城 B.大运河
    C.都江堰 D.灵渠
    6.(2023·湖南郴州)“‘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导致“天府”出现的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学生抢答式完成答案的选择:
    将最新中考题置入,把握最新考试要求,真正达到落实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相关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表格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表格教学设计,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整体感知,规律探究,问题探究1,一条情报,一条计谋,问题探究2,自主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表格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表格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秦的暴政,陈胜,楚汉之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2022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材料研读,课堂讨论,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年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