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定远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1.过度捕杀青蛙导致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 帮助植物传播种子B.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帮助植物传粉D. 维持生态平衡
2.在培育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方面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A. 屠呦呦B. 袁隆平C. 钟南山D. 贾兰坡
3.海虹学名贻贝,其贝壳黑褐色,身体柔软,不分节,生活在海边岩石上。它属于( )
A. 腔肠动物B. 扁形动物C. 环节动物D. 软体动物
4.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提高土壤肥力,因为它的根上共生有( )
A. 根瘤菌B. 乳酸菌C. 白僵菌D. 放线菌
5.生物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众多科学家的探索与付出。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是( )
A. 林奈B. 巴斯德C. 伊万诺夫斯基D. 弗莱明
6.下面关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多数种类能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B. 都会危害动植物和人的健康
C. 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D. 有些种类能与动植物共生
7.下列动物与所属类群及其主要特征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水母等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B. 虾、蜈蚣、昆虫等节肢动物,体表都有外骨骼
C. 蛔虫等扁形动物,身体呈圆筒形,都是寄生生活
D. 水蛭等环节动物,身体分节使它们的运动更加灵活
8.了解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生物分类等级中,“界”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 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的实质是生态系统多样性
C. 生物分类单位越大,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密切
D. 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9.测量下列部位的温度中,最接近人体实际温度的是( )
A. 口腔温度B. 腋窝温度C. 体表温度D. 直肠温度
10.螺蛳粉中的酸笋酸爽开胃,风味独特。在酸笋的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
A. 根瘤菌B. 乳酸菌C. 酵母菌D. 青霉
11.在生物圈中,除了绿色植物和人以外,还有形形色色的动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蚯蚓的身体有刚毛,能辅助运动B. 七星瓢虫身体不分节,不利于运动
C. 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D. 兔的牙齿有分化,提高了摄食能力
12.下列关于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
A. 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
B. 腐生的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扮演“清洁工”的角色
C. 如果没有细菌真菌,动植物的遗体会堆积如山自合
D. 猩红热、足癣由一些真菌寄生在人体表引起的疾病
13.如表为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实验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动物的绕道取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行为B. 乙的学习能力最强
C. 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D. 丙的学习能力最强
14.下列不属于社会行为特征的是( )
A. 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B.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C. 有的群体内部还形成等级D. 群体内部成员必须保持平等
15.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将生物进行分类。最小的分类单位是( )
A. 界B. 种C. 目D. 属
16.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目前新型冠状病毒仍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它与人类的关系是( )
A. 腐生B. 竞争C. 共生D. 寄生
17.牛胃中有一种白色瘤胃球菌,该菌在帮助牛分解青草的同时获取自身所需的营养物质。下列关于白色瘤胃球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瘤胃球菌是一种真菌B. 与牛为共生关系
C. 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D. 营养方式为自养
18.艾滋病是因感染HIV(病毒)而引起的恶性传染病。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但少数HIV在体内潜伏下来,经过2~10年发展为艾滋病(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HIV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构成
B. HIV在人体内营寄生生活,能杀伤免疫细胞
C. 图中表示HIV在人体内浓度变化的曲线是Ⅱ
D. 曲线Ⅱ中ED段上升是由于HIV入侵导致免疫细胞增加
19.2022年9月23日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农民伯伯收获的粮食要晒干保存,所依据的原理是( )
A. 袋装杀菌B. 低温抑菌C. 脱水抑菌D. 巴氏灭菌
20.为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用网罩了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草、虫、鸟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
B. 鸟和虫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C. 实例说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
D.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1.虽然病毒常常令人谈“毒”色变,但是人类在研究和利用病毒的过程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病毒结构简单,主要由细胞壁和遗传物质组成
B. 病毒个体很小,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C.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D. 病毒经过人工处理后,可以作为接种的疫苗
22.大肠杆菌、蘑菇的生殖方式分别是( )
A. 分裂生殖、孢子生殖B. 孢子生殖、出芽生殖
C. 出芽生殖、分裂生殖D. 分裂生殖、种子生殖
23.“运动演绎精彩,健康成就未来”。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关节是由关节头和关节窝构成的B. 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就能完成运动
C. 一块骨骼肌就可以独立完成某个动作D. 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24.“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话有关说法科学的是( )
A. 这句话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为“虾→小鱼→大鱼”
B. 这句话描述了生物与生物间的竞争关系
C. 小鱼、大鱼、虾米在生态系统中都是扮演消费者的角色
D. 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污染,则体内有害物质最多的可能是虾米
25.在下列哪种环境中,霉菌容易繁殖生长( )
A. 煮沸牛肉汁B. 干燥的衣服C. 潮湿的香肠D. 潮湿的沙上地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8分。
26.2023年,被租借到美国动物园的大熊猫丫丫的健康状况引起了中国同胞的关注,它不仅身体瘦弱、患病,而且精神上也出现了抑郁症状。网友们不断呼吁,盼望着丫丫能早日回国治疗,安享晚年。4月27日,旅美20年的丫丫终于回到了祖国。这场“丫丫事件”让保护大熊猫的种群延续成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哺乳动物,其生殖发育特点是 ______ 。
(2)野生大熊猫濒临灭绝的原因之一是人类大量砍伐森林,破坏了大熊猫的 ______ 。且由于山系、公路、村庄等原因,野外的熊猫种群被阻隔成很多小种群,各群体之间没有交流,因近亲繁殖使得小种群中大熊猫的遗传病发病机率 ______ 。据调查显示,野生大熊猫的后代成活率仅有30%左右。
(3)各级政府派出科研人员进山搜救大熊猫并带回基地进行圈养。到2022年底,圈养大熊猫成活率超过了90%,全球圈养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已有673只。虽然种群质量有待提高,但保护了 ______ 的多样性,保护了珍贵的遗传资源。
(4)圈养大熊猫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大熊猫的生存问题,我国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大熊猫的种群延续? ______ 。
27.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图是5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微生物中,甲和丁都属于单细胞生物,二者细胞的最大差异是 ______ 。
(2)制作馒头时需要的微生物是 ______ (填图中文字),其发酵产生的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膨大松软。
(3)在我国唐朝,长安城的裁缝常把长有“绿毛”的糨糊涂在被剪刀划破的手指上,以防止伤口发炎,推测可知,长有“绿毛”的糨糊中可能含有抗生素,能够杀灭 ______ 。
(4)图中,寄生在活细胞内的生物是 ______ (填图中文字,下同)和 ______ ,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其结构。
28.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当地时间2022年12月7日,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开幕,中国将继续作为COP15主席国,领导大会实质性和政治性事务。
资料二: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野生猕猴种群及其生活环境。除了猕猴,该保护区内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水獭、黄喉貂、大鲵等。
资料三:河南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达到95%。目前,全省已知的高等植物397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4种。据第二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初步显示,全省陆生脊椎动物由10年前的520种增加到目前的560种。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345处,有效保护了我省9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和80%的典型生态系统。
(1)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非常有必要的, ______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其中 ______ 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
(2)猕猴的生殖发育方式为 ______ ,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大鲵属于两栖动物,肺的结构简单,需要 ______ 辅助肺呼吸。
(4)资料三中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 ______ 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29.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两组装置(如图)用于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实验一:探究叶片是否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1)预测的实验结果及结论:若相同环境下24小时后,乙组液面位置基本不变,甲组液面位置 ______ (填“不变”或“下降”),则证明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
实验二: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该同学在甲组枝条中选取相似的叶片若干,平均分为A、B两组。A组叶片两面涂抹凡士林,B组不做任何处理。将两组同时置于烤灯下进行照射,定时使用测温枪测量叶面温度。记录并处理数据如下表所示。
(2)A组叶片涂抹凡士林的作用是堵塞气孔,植物通过 ______ 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
(3)实验中,设置B组的作用是 ______ 。对数据处理的方法是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
(4)与照射10分钟相比,照射20分钟的叶面温度下降的是 ______ 组,根据该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过度捕杀青蛙导致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主要是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来的平衡,使害虫天敌减少,水稻减产。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理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B
【解析】解:袁隆平,北京人,汉族,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在育种中利用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培育出了杂交水稻,提高水稻的产量,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故选:B。
袁隆平培育出来了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是著名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关键是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多积累相关的知识。
3.【答案】D
【解析】解:海虹身体柔软,不分节,具有外套膜和贝壳保护柔软的身体,因此属于软体动物。
故选:D。
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
只要熟练掌握了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常见的软体动物,即可解答本题。
4.【答案】A
【解析】解:大豆、花生等属于豆科植物,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从而使得植物生长良好,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故选:A。
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有固氮作用,为植物增加氮肥。
关键是掌握根瘤菌的作用。
5.【答案】B
【解析】解: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还发现了酵母菌以及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故选:B。
巴斯德在微生物学上具有突出贡献,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据此作答.
关键是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多积累相关的知识,其他生物学家的相关事迹也要了解。
6.【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细菌、真菌的细胞内都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异养生活,异养包括腐生、寄生、共生,分析解答。要理解掌握腐生、寄生和共生,明确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促进了物质循环。
【解答】
AC.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专门靠分解动植物的尸体、粪便为生,它们将动植物尸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到大自然中,被绿色植物再利用来制造有机物,使得生物圈中的碳得以周而复始的进行循环,故它们作为分解者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故AC正确;
B.细菌和真菌有的是有益的,如根瘤菌与植物共生,能固定氮肥;有的是有害的,如寄生在生物体内,使生物患病。故B错误;
D.有些细菌和真菌能与动植物共生,如根瘤菌与植物共生,能固定氮肥。故D正确。
故选B。
7.【答案】C
【解析】解:A.水母等腔肠动物的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A正确。
B.虾、蜈蚣、昆虫等节肢动物的体表都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散失,B正确。
C.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呈圆柱形,线形动物大多营寄生生活,有的营自由生活,C错误。
D.水蛭等环节动物的身体分节。身体分节使它们的运动更加灵活,D正确。
故选:C。
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
解答此题要掌握腔肠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
8.【答案】D
【解析】解:A、在生物分类等级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A错误。
B、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是指物种和物种间差异的多样性,其实质是基因多样性,B错误。
C、结合分析可知,生物分类单位越大,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C错误。
D、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所以,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D正确。
故选:D。
1.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2.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掌握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和保护措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人的口腔温度为36.7~37.7℃(平均为37.2℃),腋窝温度为36.0~37.4℃(平均为36.8℃),直肠温度为36.9~37.9℃(平均为37.5℃).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
故选:D。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体温测量主要指标有三部分:分别是口腔温度、腋下温度和直肠温度.最接近体温的地方是直肠温度。
本题主要是关于人体温度的知识,解答时必须明确人体不同处的体温有差异。
10.【答案】B
【解析】解:制作酸笋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酸笋呈现出独特的风味,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蒸馒头、做面包、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菌,制酱要用到曲霉。
掌握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B
【解析】解: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其身体有刚毛,能辅助运动,A正确;
B、七星瓢虫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分节,利于运动,B错误;
C、家鸽前肢变成翼,翼展开面积大,呈扇形,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适于扇动空气飞行,C正确;
D、兔的牙齿有分化,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提高了摄食能力,D正确。
故选:B。
1、环节动物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代表动物有:蚯蚓、水蛭、沙蚕等。
2、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动物的类群及其主要特征。
12.【答案】D
【解析】解:A、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A正确;
B、依靠分解动物的尸体、粪便或植物的枯枝落叶吸取有机养料的叫腐生生活,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扮演“清洁工”的角色,能把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B正确;
C、细菌和真菌的主要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所以如果没有了细菌和真菌,动植物的遗体就不会被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C正确;
D、足癣是由一些寄生真菌引起的疾病,而猩红热是由一种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是细菌。D错误。
故选:D。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熟记掌握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A、动物的绕道取食是由生活经验获得的,是一种学习行为,A错误。
B、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乙的学习能力最强,B正确。
C、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C错误。
D、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多,所以丙的学习能力最差,D错误。
故选:B。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明确不同的动物在学习某种行为时,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14.【答案】D
【解析】解: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故选:D。
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动物的行为有防御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和社会行为等。营社会生活的动物并不是简单的群居在一起,而是满足一定的条件。
关键知道营社会行为的动物之间存在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
15.【答案】B
【解析】解: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大的等级是界,最小的等级是种。
故选:B。
界、门、纲、目、科、属、种是生物的七个分类单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往下依次减小,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掌握生物的七级分类单位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D
【解析】解: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新型冠状病毒是动物病毒,所以新型冠状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寄生,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病毒的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
17.【答案】B
【解析】解:A、瘤胃球菌是一种细菌,A错误。
B、由题意可知,该细菌在帮助牛分解青草中纤维素的同时,获取自身所需的营养,据此可知,该细菌与牛为共生关系,B正确。
C、细菌都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错误。
D、该细菌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为异养,D错误。
故选:B。
(1)细菌是单细胞个体,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细菌体内都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大多是腐生或寄生,都进行分裂生殖。
(2)生物的种间关系按性质包括两方面:一是种间互助性的相互关系,如原始合作、共栖、共生等;二是种间对抗性的相互关系,如寄生、捕食、竞争等。
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生生物之间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C
【解析】解:A、HIV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构成,A正确。
B、HIV病毒只能寄生在宿主的活细胞内,能杀伤免疫细胞,B正确。
C、曲线Ⅰ表示HIV病毒,HIV感染初期大量增殖,数量增加,但是也很容易受到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而清除大部分病毒,但是仍有少量病毒躲过了人类免疫系统的攻击进入细胞潜伏下来,通过增殖,数量越来越多,C错误。
D、曲线Ⅱ是免疫细胞,HIV最初入侵人体时,导致免疫细胞增加,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HIV持续侵入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数量不断下降,最后免疫功能不断下降直至丧失,D正确。
故选:C。
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HIV浓度与免疫细胞浓度的关系。HIV进入人体后,攻击免疫细胞,随着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的免疫细胞,使免疫细胞数目下降,从而使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丧失,体液免疫能力降低,最终使人体免疫能力全部丧失。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要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19.【答案】C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收获的粮食要晒干保存,所依据的原理是脱水,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
掌握种子保存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20.【答案】A
【解析】解:A、草、虫、鸟之间只能形成草→虫→鸟、草→鸟,2条食物链,错误;
B、鸟和虫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存在捕食关系;鸟和虫都以草为食,二者是竞争关系,正确;
C、实例说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正确;
D、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正确。
故选:A。
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掌握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1.【答案】A
【解析】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A错误。
B、病毒的个体非常小,比细菌还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B正确。
C、病毒不能独立生活,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C正确。
D、疫苗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所以病毒经过人工处理后,可以作为接种的疫苗。D正确。
故选:A。
病毒的个体非常小,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掌握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解题的关键。
22.【答案】A
【解析】解:细菌进行简单的分裂生殖,一个细菌横向分裂成两个细菌,这种生殖方式叫裂殖,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可见细菌的生殖速度是相当快的。真菌主要依靠产生孢子进行繁殖,孢子在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够长成新的个体,这样的繁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大肠杆菌属于细菌,蘑菇属于真菌,因此大肠杆菌和蘑菇的生殖方式分别是分裂生殖和孢子生殖。
故选:A。
大肠杆菌属于细菌,进行分裂生殖;蘑菇属于真菌,靠孢子生殖,据此答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细菌、真菌的主要生殖方式。
23.【答案】D
【解析】解:A、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A错误。
B、完成运动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有运动系统来完成,除此之外,还需要能量,也要用到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B错误。
C、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例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因此,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C错误。
D、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肌肉起动力作用,D正确。
故选:D。
完成一个动作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群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4.【答案】C
【解析】解:A、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谚语包含的食物链为:水生植物→虾米→小鱼→大鱼,A错误。
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B错误。
C、小鱼、大鱼、虾米在生态系统中都是扮演消费者的角色,C正确。
D、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网的最高级消费者。大鱼是该生态系统的最高级消费者,它们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D错误。
故选:C。
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
熟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理解其组成成分的作用、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5.【答案】C
【解析】解:A、煮沸的牛肉汁里面尽管有有机物,但在加热过程中把霉菌杀死了,而且密封后外界的霉菌不能进入,所以不易长霉。不符合题意。
B、由于霉菌生活需要一定的水分,所以干燥的衣服不易长霉。不符合题意。
C、潮湿的香肠里面含有有机物和水,霉菌容易繁殖生长。符合题意。
D、潮湿的沙土地尽管有水但缺乏有机物,也不易发霉。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真菌的生存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
知道霉菌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水分等是解题的关键。
26.【答案】胎生哺乳 栖息环境 上升 基因(遗传)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②人工繁殖或技术创新;③国际合作与意识传播;④将人工大熊猫养殖和野生大熊猫保护工作并轨;⑤立法保护
【解析】解:(1)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为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2)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野生大熊猫濒临灭绝的原因之一是人类大量砍伐森林,破坏了大熊猫的栖息环境。血缘关系越近,遗传基因越相近,近亲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繁殖所生的后代患有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故近亲繁殖使得小种群中大熊猫的遗传病发病机率上升。
(3)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圈养的大熊猫种群质量有待提高,但保护了大熊猫基因的多样性,保护了珍贵的遗传资源。
(4)我国在进行保护生物的措施有很多,比如:①建立自然保护区;②人工繁殖或技术创新;③国际合作与意识传播;④将人工大熊猫养殖和野生大熊猫保护工作并轨;⑤立法保护等。
故答案为:
(1)胎生哺乳;
(2)栖息环境;上升;
(3)基因(遗传);
(4)①建立自然保护区;②人工繁殖或技术创新;③国际合作与意识传播;④将人工大熊猫养殖和野生大熊猫保护工作并轨;⑤立法保护。
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血缘关系越近,遗传基因越相近,近亲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婚配容易导致致病基因形成纯合体,使隐性遗传病得以表达,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
解答此题要掌握哺乳动物的特点、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知识。
27.【答案】甲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丁 细菌 丙 戊
【解析】解:(1)甲是细菌,细菌没有未成形的细胞核,有DNA集中的区域,属于原核生物;丁是酵母菌,酵母菌是真菌,真菌的细胞里都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因此二者细胞的最大差异是甲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丁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逸出,从而使得馒头或面包软多孔,因此制作馒头时需要的微生物是丁酵母菌。
(3)“绿毛”是青霉的菌落,其中有青霉素,青霉素是抗生素的一种,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药物,是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细菌性疾病的抗生素,因此长有“绿毛”的糨糊中可能含有抗生素,能够杀灭细菌。
(4)丙和戊是病毒,病毒只营寄生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病毒的个体非常小,比细菌还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
故答案为:(1)甲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丁;
(3)细菌;
(4)丙;戊。
图中:甲是细菌、乙是青霉、丙和戊是病毒、丁是酵母菌。
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28.【答案】生物圈 湿地 胎生、哺乳 皮肤 基因(遗传) 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解:(1)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
(2)猕猴属于哺乳动物,其生殖发育方式为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大鲵属于两栖动物,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4)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故答案为:
(1)生物圈;湿地
(2)胎生、哺乳
(3)皮肤
(4)基因(遗传);建立自然保护区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的分类及生物的多样性等基础知识。
29.【答案】下降 保卫 形成对照 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B 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面温度
【解析】解:(1)图中甲组和乙组的变量是叶片,其它条件都一样,因此是一组对照实验。甲组的叶片多,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多,液面位置下降比较明显;乙组没有叶片,液面位置基本不变,故证明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
(2)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故植物通过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
(3)B组不做任何处理,设置的作用是形成对照。对数据处理的方法是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4)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照射10分钟相比,照射20分钟的叶面温度下降的是B组(下降了3℃)。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面温度。
故答案为:
(1)下降
(2)保卫
(3)形成对照;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4)B;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面温度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掌握植物的蒸腾作用是解题的关键。动物种类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次
30
6
64
A组叶面温度
B组叶面温度
照射前
27.0℃
27.2℃
照射10分钟
41.7℃
38.2℃
照射20分钟
42.9℃
35.2℃
2022-2023学年天津市东丽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东丽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识图作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