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洋流达标测试
展开一、单选题
读“某大洋局部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若①③海域位于30°附近,则与③海岸相比,①海岸
A.冬温较高,冬雨较多
B.夏温较高,夏雨较多
C.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年际变化较小
D.夏季太阳辐射量较多,冬季太阳辐射量较少
2.图中①~④地附近海域,有世界著名渔场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甲图表示的月份正确的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4.此时,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
A.温暖湿润B.低温干燥C.炎热干燥D.高温多雨
5.乙图所示季节,对下列地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B.地球公转速度相对较慢
C.澳大利亚昼长夜短D.杭州西湖湖面可能有薄冰
6.某年3月P地(位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下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环境受本次核物质泄漏影响最大的是(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在北大西洋表层洋流中,其中一支洋流北上,抵达挪威和格陵兰海时,因表层海水密度变大而下沉,形成向南流动的深层洋流,构成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其对全球热量平衡具有调节作用。下图为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中高纬度海区的表层洋流为( )
A.暖流,北上过程中其温度上升B.暖流,北上过程中其温度下降
C.寒流,北上过程中其温度上升D.寒流,北上过程中其温度下降
8.若北冰洋海冰融化增加,则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区的表层海水( )
A.水温下降,翻转环流增强B.海面升高,翻转环流增强
C.盐度变大,翻转环流减弱D.密度变小,翻转环流减弱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①示意某洋流,其附近有较著名的渔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①洋流对附近大陆气候的影响为( )
A.增温增湿B.增温减湿C.降温减湿D.降温增湿
10.洋流①属于( )
A.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B.北半球中高纬大洋环流
C.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D.南半球中高纬大洋环流
11.读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海域的渔场是由于上升流而形成
B.②洋流是逆时针环流系统的组成部分
C.③洋流是西南季风吹拂形成的
D.④洋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
当印度洋某海域上升流(洋流)如下图所示时,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12.此时天津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13.有关甲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的上升流主要是向岸风影响形成的
B.该地海洋捕捞业产量季节差异大
C.此时洋流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D.该地为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
14.在下列海水等温线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暖流的是()
A.图AB.图BC.图CD.图D
15.下图示意洋流,图中箭头表示寒流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洋流按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下图为某区域洋流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6.图中洋流中,属于暖流的是( )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7.图示各地气候特征与沿岸洋流密切相关的是( )
A.M地夏季多雾B.N地冬季高温
C.P地冬季温和D.Q地冬季寒冷
二、填空题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舟山渔场地处长江、钱塘江入海口,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左图为长江、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海域及洋流分布图,右图为我国部分海区夏季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
(1)长江口海域盐度的分布主要受 影响。夏季,从近岸向外海,表层海水盐度逐渐 ,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冬季,该海域盐度会变 。
(2)每年中秋节前后,钱塘潮“壮观天下无”的原因:
①天文因素:日、地、月大致位于一条直线,天体引潮力最大,形成 。
②地理因素:
a.杭州湾至钱塘江口,呈 形态;
b.盛行 风,风助潮涌;
c.钱塘江江水向 (方向)流动,与潮头相遇,加上秋季水量丰富,加剧潮涌。
(3)舟山渔场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交汇,海水受到扰动,营养物质上泛,使鱼类饵料丰富; 汇入,带来大量营养盐类;地处浅海大陆架, 充足,水温适中。
19.近年来,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贯穿亚欧大陆。读下图,回答问题。
(1)甲国附近有世界著名 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2)2016年甲国海域附近曾发生核泄漏,最先受到核污染扩散影响的是______(选项)
某年1月,一艘游轮在丙地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最先可能漂向______(选项)。
A.印度东海岸B.非洲东部沿海C.欧洲西部沿海D.北美洲西海岸
(3)明代郑和下西洋出发时选择在冬季,返回时选择在夏季。请用洋流和风向说明选择夏季返回的理由 。
(4)西欧的乙国受 (风带或气压带)和 (洋流)的影响,形成典型的 (气候类型),其气候特征为 。
20.简述三种海水运动形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1.对气候的影响
(1)洋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地区之间的 ,对全球 具有重要意义。洋流在高、低纬度地区之间的热量传输,减小了温差。
(2)暖流对沿岸的气候具有 的作用;寒流对沿岸的气候具有 的作用。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b为世界某区域图。其中图a示意E地典型的海岸地貌景观。
材料二:纽芬兰渔场曾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有“可以踩着鳄鱼背在海面上行走”的美名,但肆意捕捞已致其消亡。
材料三:冰岛是一个火山、地震频繁发生的国家。当地时间2020年10月20日12时43分,在冰岛西南部发生5.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无人员伤亡报道。
(1)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大。纽芬兰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 ;1月份,B岛气温比A岛 (高或低)。
(2)C海峡两侧海水盐度不同,盐度较高的是 (东或西)侧,表层海水的流向为 。
(3)D,E两处均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典型地貌,其中E处此类地貌的名称是 ;D处湖泊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循环。
(4)说出冰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简析本次地震无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三、综合题
23.阅读图文资料,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图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北美洲局部区域图。图中乙半岛上许多重要地表形态是由第四纪以来冰川、流水等外力作用塑造。甲海域是纽芬兰渔场。曾经的纽芬兰渔场鱼获量异常丰富,有“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名。但在几个世纪的肆意捕捞之后,纽芬兰渔场的鳕鱼渐渐消亡。
(1)指出第四纪乙半岛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分析曾经有“踩着鳕鱼脊背就可上岸”现象的原因。
(3)分析甲附近渔场冬季渔业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利根川是日本国内第二长河,也是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日本本州岛中部的山脉,自北向南流,然后转向东南,经关东平原,在千叶县铫子市附近注入太平洋。下图示意亚洲东部局部地区和利根川流域。
(1)图中甲、乙、丙三地冬季气温最高的是 地,请说明判断理由 。
(2)简述利根川参与的水循环类型。
(3)分析图示M海域形成世界著名渔场的原因。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圣劳伦斯湾是圣劳伦斯河入海口附近大陆架上的一个浅海海湾,平均水深127米,北美大陆及周边半岛与岛屿将其围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海域。下图为圣劳伦斯湾附近海陆分布与洋流分布图。
(1)甲处海域渔场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原因。
(2)圣劳伦斯湾海水盐度较低,请分析其原因。
(3)圣劳伦斯湾冬季海湾水温大约-1.6℃左右,完全冰封,请分析其原因。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鄂霍茨克海(位置见图Ⅰ)是太平洋西北部的边缘海,冬季大部海域的海冰南下至北海道沿岸,会形成著名的流冰景观。每年1月末到3月初是北海道流冰的最佳观赏季节,但流冰现象具有不确定性,常有游客无功而返。海域西部的黑龙江是注入鄂霍茨克海的最大河流,其水量丰富,有机质含量高。海域东侧的堪察加半岛是虎头海雕的重要栖息地,虎头海雕常在浮冰上捕食鱼类(图Ⅱ)。每年冬季,虎头海雕伴随流冰,从堪察加半岛向北海道迁徙越冬。
(1)说出鄂霍茨克海海冰边界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分析流冰对虎头海雕迁徙越冬的积极作用。
海水运动形式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参考答案:
1.B 2.A
3.A 4.A 5.B
6.C
7.B 8.D
9.C 10.A
11.C
12.A 13.B
14.A
15.D
16.A 17.A
18.(1) 入海径流 升高 高
(2) 大潮 喇叭口 东南 东南
(3) 寒暖流 径流 光照
19.(1) 北海道渔场 寒暖流交汇
(2)DB
(3)夏季在北印度洋海区借助西南季风和顺时针洋流,在太平洋海区可借助东南季风和台湾暖流(日本暖流),顺风顺流可节省动力,加快速度
(4) 盛行西风 北大西洋暖流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
20. 海浪 侵蚀海岸,塑造海岸地貌 潮汐 潮间带养殖、潮汐发电、港口建设、航运 洋流 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航运;影响污染物扩散;影响气候
21.(1) 热量交换 热量平衡
(2) 增温增湿 降温减湿
22.(1) 寒暖流交汇 高
(2) 东 自西向东流
(3) 峡湾 海陆间
(4)冰岛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频繁。原因:震级低,破坏性较小;发生在白天,人员易察觉并迅速做出反应;民众防震意识强。
23.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24.(1)冰川侵蚀作用:(东北)海岸曲折,多峡湾;湖泊广布,湖泊多位于河流上游,冰蚀形成高原湖泊群。流水侵蚀作用:河流众多,沟谷众多。
(2)沿海浅海区域,光照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流速变慢,营养物质汇集,有利于渔场的形成;大河注入海洋,带来丰富的饵料;历史上渔业捕捞技术水平较低,渔场受人类影响较小。
(3)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气温低);水温低,港口易封冻;受西风影响,海面风浪大;(多气旋活动),多阴雨天气;靠近格陵兰岛,冬季多浮冰;寒暖流交汇,多海雾。
25.(1) 丙 理由:冬季,丙地位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地带;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作用明显。
(2)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
(3)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易形成大渔场。
26.(1)原因:位于寒暖流交汇处;营养物质上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2)原因:纬度高,气温较低,蒸发弱;有寒流注入,降低海湾水温,蒸发弱;圣劳伦斯河注入大量淡水;海区封闭,海水交换少。
(3)原因: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寒流注入,使冬季的海湾水温更低。
27.(1)变化特点:海冰边界大致与海岸线平行;从近岸海域向远岸海域扩展;西部海域海冰边界扩展速度快。
主要原因:冬季,陆地降温速度快,近岸海域先结冰;北部海域纬度高,降温早,先结冰;受寒流影响,西部海域先结冰;黑龙江注入大量淡水,海水盐度低,(使海水表面形成了低盐分的水层,)西部海域易于结冰。
(2)虎头海雕以流冰为载体南下,节省体力;流冰为虎头海雕提供捕食场所;流冰将黑龙江输送的大量有机质携带至北海道海域,藻类和鱼类繁多,为虎头海雕提供食物保障;海洋表层的流冰对下层海水起到保温作用,利于冬季鱼类的生长。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洋流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洋流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二节 洋流优秀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二节 洋流优秀随堂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洋流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洋流课时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