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二节 洋流学案
展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重难点 | 题型 | 分值 | |
重点 | 褶皱的类型及形成的地貌 | 选择题 非选择题 | 4分-8分 |
断层形成的地貌 | |||
板块运动及地貌 | |||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 |||
难点 | 结合景观图考查构造地貌的形成及实践意义 | ||
板块运动及地貌 | |||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
核心知识点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一、褶皱
(一)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及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
(二)类型:背斜和向斜。
(三)褶皱与地貌
A背斜与地貌
1. 构造特征:从形态看:岩层向上弯曲隆起;从岩层顺序看:中心老,两翼新
2. 构造地貌:常形成山岭;
3. 实例: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
4. 实践意义:找矿: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挖隧道;
B向斜与地貌
1. 构造特征:从形态看:岩层向下弯曲变形;从岩层顺序看:中心新,两翼老
2. 构造地貌: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3. 实践意义:找水:良好的储水构造 确定钻矿位置
问题研究:在内力作用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那形成这种地貌之后会一直稳定存在吗?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提示:地形倒置:背斜的顶部因受到张力,已破碎,容易被外力侵蚀,成为谷地。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侵蚀,成为山岭。
C背斜与向斜的判断方法
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从岩层新老关系看,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例如,在下面的四幅图中,只画出了背斜或向斜地面以下的部分,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背斜、向斜,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我们只有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斜,C——背斜,D——向斜。
二、断层
1. 概念:当岩层受到的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发生断裂并沿着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位移方向有水平和垂直两种。
2. 构造地貌:
断层形成裂谷或陡崖;断层一侧上升的岩体,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另一侧相对下沉的岩块,常形成谷地、低地;在断裂带上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3. 实例:华山、泰山、庐山、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4. 实践意义:工程建设如隧道通过断层时必须加固;
水库、大坝等选址应避开断层带;
5. 断层的判断方法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体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
三、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核心知识点二:板块运动与地貌
(一)运动方向及影响:会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如下表所示:
运动类型 | 水平运动 | 垂直运动 |
岩层运动方向 |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
对地形的影响 |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 引起地势起伏、海陆变迁 |
举例 |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
| 台湾海峡的形成 |
(二)板块构造学说
①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 “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的运动。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儿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②板块运动边界类型与地貌
分类 | 板块张裂区 | 板块碰撞区 | |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 ||
边界类型 | 生长边界 | 消亡边界 | |
运动方向 | ←|→ | →|← | |
形成地貌 | 裂谷、海洋、海岭 | 高大山脉 | 海岸山脉、海沟、岛弧 |
举例 |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 |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 落基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海沟 |
示意图 |
③海底地形
核心知识点三: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
1. 影响交通方式:山地以公路为主,其次是铁路。
原因:①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线的成本高、难度大;
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2. 山地交通选线原则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②线路一般呈“之”字状或“8”字状(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
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
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原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②降低技术难度;③工程施工要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
3. 影响交通选线的因素
当前几乎所有的交通线路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都是社会经济因素,以联系居民点和城市并促进其发展为主要目的,但自然条件仍是选线的基础因素。
在局部地区,线路的走向可能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不同等级的公路在选线时的主导区位因素也不相同:高等级公路的主要职能是直达运输,应尽量缩短线路的长度,桥隧工程量越大,成本越高;低等级公路的主要职能是尽量多地联系居民点,其长度较长。
4. 不同地形的交通线网密度
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
原因: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
例题1 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该地地质构造成因是( )
A. 向斜成山 B. 向斜成谷 C. 背斜成山 D. 背斜成谷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及地貌成因、特点,难度中等。结合图例可知,图中裸露于地表的岩石排列顺序为中间老,两翼新,说明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应该为背斜,根据等高线数值,可以看出中间地势高,周围地势低,应为山地,所以该地地形成因为背斜成山。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例题2 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1)~(2)题。
(1) 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 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
A. 褶曲隆起 B. 褶曲凹陷
C. 断裂下降 D. 断裂上升
答案:(1)D (2)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及地貌,难度较大。第(1)题,根据地质构造特征可知,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而题目所给岩层的埋藏深度为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将地形剖面某点对应的岩层埋藏深度转绘到剖面图中,根据同一岩层弯曲的变化可以判断出①④两地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谷。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沉积岩层在⑤处发生明显位移,表明该地发生了断层。而从其埋藏深度可以明显看出⑤处该沉积岩比左侧海拔低很多,可以判断出现了地壳下沉运动,由此可以推断该地出现了断裂下降运动。
例题3 下图所示区域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读图完成(1)~(2)题。
(1)从图中可以观察到,高原和山地中的公路线大多穿越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其主要原因是( )
A. 客货运量大
B. 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
C. 水源充足
D. 地势低,热量条件好
(2)图示区域修建公路应重点防范哪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
A. 台风 B. 寒潮 C. 泥石流 D. 洪涝
答案:(1)B (2)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山地对交通的影响,难度中等。第(1)题,山地地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较大,而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较小。第(2)题,该区域为我国西南地区,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例题4 如图为现阶段重点投资建设开发的某区域。完成下列问题。
(1)丙地区交通线路密度比甲地区__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把乙、丙两地的矿产运到甲地发展钢铁工业,首先需要解决的是________(填“甲乙”或“甲丙”)间的交通问题,这需要以________条件为保证。
(3)在选择乙丙之间的交通干线时,人们选择了乙丁丙线路而没有选择乙丙直达线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小 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密度小
(2)甲丙 科学技术
(3)乙丙间的直达线路需经过山地,地面起伏大,工程难度大,成本高且安全性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山地对交通的影响及交通的布局,难度中等。第(1)题,由图可知,甲地平坦开阔,丙地位于山地,对交通干线的选择与密度大小有影响。
第(2)题,若把乙、丙两地的矿产运到甲地,首先需要解决甲丙之间的交通问题,甲丙之间需要跨越河流,穿越山区,工程难度大,这需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保证。
第(3)题,乙丙之间的直达线路需经过山地,工程难度大,投资大,安全性差。
例题5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
A. c和a挤压而成 B. b和d挤压而成
C. c和b挤压而成 D. a和b挤压而成
(2)红海的成因 以及今后面积的变化是( )
A. 板块张裂形成的,面积将扩大
B. 板块碰撞形成的,面积将缩小
C. 板块张裂形成的,面积将缩小
D. 板块碰撞形成的,面积将扩大
答案:(1)C (2)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板块运动及产生的地貌,难度中等。
(1)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抬升形成的,对应图中bc板块。C正确。
(2)红海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的,面积还将继续扩大。A正确。
(答题时间:25分钟)
下图示意部分板块构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板块共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 图中虚线圈内形成的海底地貌类型是( )
A. 岛屿 B. 海沟
C. 海岭 D. 裂谷
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A、B、C、D四地地质构造类型依次是( )
A. 背斜、向斜、背斜、向斜
B. 背斜、向斜、断层、背斜
C. 背斜、向斜、断层、向斜
D. 向斜、背斜、向斜、背斜
4. 如果在A、B两处采煤,最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分别是( )
A. 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 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 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 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5. 有关褶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势高处为背斜,地势低处为向斜
B. 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C. 背斜是岩层受张力影响而形成的,向斜是岩层受挤压力影响而形成的
D. 地貌上,背斜一定是山,向斜一定是谷
下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 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
A. 向斜、背斜、断层 B. 断层、向斜、背斜
C. 背斜、向斜、断层 D. 背斜、断层、向斜
7. 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A. 地壳下降—沉积—褶皱—断裂—岩浆侵入
B. 沉积—地壳下降—褶皱—岩浆侵入—断裂
C. 地壳下降—褶皱—沉积—断裂—岩浆侵入
D. 沉积—地壳下降—岩浆侵入—断裂—褶皱
8. 丁处山岭的形成原因是( )
A. 沿背斜顶部裂隙侵蚀而成
B. 因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C. 因背斜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D. 沿向斜槽部裂隙侵蚀而成
9. 下列关于下图中岩层结构形成过程的描述,最合理的是( )
A. 沉积→断裂→褶皱→侵蚀→下沉→沉积
B. 沉积→褶皱→断裂→侵蚀→下沉→沉积
C. 沉积→侵蚀→褶皱→下沉→断裂
D. 断裂→褶皱→上升→侵蚀→沉积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甲山的形成过程是( )
A. 沉积——褶皱——断层——侵蚀 B. 褶皱——断层——侵蚀——沉积
C. 断层——侵蚀——褶皱——沉积 D. 沉积——断层——褶皱——侵蚀
11. 乙地的地质构造是( )
A. 断层 B. 地垒 C. 地堑 D. 向斜
断层形态多样,如果破裂面两侧岩块的运动只在水平方向上,并且平行于断层面,那么这种断层叫走向滑动断层,简称走滑断层。如果两侧岩块沿断层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对运动,则是倾向滑动断层。其中,上盘相对下盘(断层面倾斜时,断层面上部的岩块称为上盘,下部的称为下盘)向下运动的倾向滑动断层是正断层;反之是逆断层。读常见断层形态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关于断层,我们可以推断( )
A. 正断层是岩层受拉力形成的
B. 所谓逆断层就是常说的地垒构造
C. 走滑断层常形成裂谷和块状山地
D. 受外力侵蚀,正断层可转化为逆断层
13. 大的断层往往出现在板块边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断层多出现在板块的消亡边界
B. 逆断层的附近常有褶皱构造出现
C. 走滑断层只分布在板块生长边界
D. 大洋中脊附近多为逆断层构造
14. 下列选项中,附近有世界最高山脉和最深海沟的一组板块分别是( )
A. 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B. 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C. 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D. 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15. 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六大板块的名称:A 板块;B 板块;C 板块;D 板块;E 板块;F 板块。
(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上的是 板块。
(3)图中喜马拉雅山是 板块与 板块相互 而成。
16. 地质构造规律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找水、找油、找矿和建筑、工程选址等方面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读某地地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四处,属于背斜_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
(3)在A、B、C、D四处,寻找油气资源应在______处,寻找地下水应在______处。
(4)在A、B、C、D四处,如果要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
1. C 2. B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板块的分布与形成的地貌,难度一般。
1. 大洋中脊处为板块的生长边界,左侧为一个板块,右侧为一个板块。虚线圈内,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的下方,形成海沟和岛屿。所以图中一共有3个板块。故C正确。
2. 图中虚线圈内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的下方,形成海沟和岛屿,海沟属于海底地貌,故B正确。
3. B 4. A
解析:本题组主要结合地质构造示意图考查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及地理实践,难度中等。
3. 根据岩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弯曲变化情况可以看出,A、D两地的岩层向上凸起,为背斜构造;B地岩层向下凹陷,为向斜构造;C处岩层发生断裂并有明显的错位,为断层构造。选B正确。
4. A为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因此密度较小的气体易在此聚积,故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B为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因此密度较大的水易向该处汇集,故易发生透水事故。选A正确。
5. B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对地貌的影响,难度一般。
中间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中间岩层向下凹为向斜。在内力作用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而在外力作用下,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故B项正确。
6. C 7. A 8.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和地貌,岩层形成过程,地貌的成因。难度中等。
6. 读图,根据岩层的形态,甲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乙处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丙处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是断层构造。三处的地质构造依次是背斜、向斜、断层,C对。
7. 沉积岩层形成,只能先在低洼处沉积,所以先是地壳下降,然后才有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层。沉积岩层受水平挤压,形成褶皱构造。断层两侧岩层形态相似,位置有明显错动,说明断层形成的晚。图中侵入岩没有错动和位移,说明是在断层之后形成。所以A对。
8. 读图,丁处山岭是向斜构造,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B对,A、C错。图中向斜槽部无裂隙,D错。
9. B 解析: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难度较大。结合图示分析,该区域先形成沉积岩层,后期经褶皱后断裂;然后在褶皱面上侵蚀之前先地壳抬升,受到侵蚀作用,然后地壳下沉又接受新的沉积作用,故选B。
10. A 11. A
解析: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难度较大。
10. 要形成甲山,首先要形成构成甲山的岩石,岩石具有层理结构,应为沉积岩,因此首先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然后地壳运动导致岩层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岩层受到巨大挤压变化过程中,岩层断裂位移,发生断层,从图示地区左侧推移至甲山目前位置;最后外力侵蚀形成目前的山地形态。由此推知,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11. 图中显示,乙地岩层出现了明显的破裂面,且破裂面两侧的岩层发生了明显的位移(破裂面下面是较新的岩层,破裂面上面是较老的岩层),由此判断乙地的地质构造是断层,A符合题意。地垒和地堑是多个断层的组合,图中只有一个断层,排除B、C。乙处下面有向斜构造,但乙处为断层构造,排除D。故选A。
12. A 13.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要求了解断层和断层的组合,掌握断层形成的原因,熟悉板块的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难度较大
12. 正断层受拉力作用断裂,上盘会沿着断层面下滑,A正确;逆断层就是一个断层,常说的地垒构造是由两个断层形成的中间上升部分,B错;走滑断层沿水平方向滑动,不会形成块状山地,C错;正断层和逆断层都是内力作用形成的,与外力没有关系,D错。
13. 正断层向两侧张裂,岩浆上升形成新的岩石,多出现在板块的生长边界,A错;逆断层受挤压作用,岩层容易发生弯曲,附近常有褶皱构造出现,B对;走滑断层只分布在板块消亡边界,C错;大洋中脊线附近两个板块张裂运动,多为正断层构造,D错。
14.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板块边界及地貌,难度一般。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大的褶皱山脉,即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方而形成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考点:
15.(1)欧亚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2)太平洋板块 (3)印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 挤压碰撞
解析:本题主要结合世界区域图考查六大板块的相关知识,难度中等。结合海陆轮廓,山脉、裂谷、海岭、海沟的分布位置,记忆六大板块分布状况。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上的是太平洋板块。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处,形成高大褶皱山脉。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消亡边界易形成海沟。
(1)图中六大板块的名称,A是亚欧板块,B是非洲板块,C是印度洋板块,D是太平洋板块,E是美洲板块,F是南极洲板块。
(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上的是太平洋板块。
(3)图中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而成。
16. (1)D C
(2)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层易被破坏,侵蚀成谷地
(3)D C
(4)D D处是背斜,天然拱形,安全稳定;不易储水(排水性好)
解析:本题主要结合地质构造图考查构造地貌的成因及实践意义,难度中等。
(1)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对应的是D;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对应的是C;AB处岩层出现错位为断层。(2)此时,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3)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对应的是D;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地下水,对应的是C。(4)隧道的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在背斜处修建隧道,对应的是D;背斜适合修地下隧道,一是考虑防水,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流,隧道内不会有积水;二是考虑建筑安全,拱型构造相对来讲受力较强,不易出现塌方事故。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1课时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1课时学案及答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中国的能源安全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中国的能源安全学案,共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知识梳理,知识整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学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质构造与地貌,板块运动与地貌,山地对交通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