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广益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广益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75分钟,试题总分100分,5g,02×1023ml-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2ml,CO含有2个原子,则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75分钟
2.试题总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6 O-16 Na-23 Cl-35.5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为防止中秋月饼因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
B. 金属钠着火时,可用泡沫灭火器或干燥的沙土灭火
C. 漂粉精可用作游泳池等场所的消毒剂
D. 我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的“纳米氮化镓(GaN)”是一种胶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石灰可吸收水,不具有还原性,则不能防止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可作干燥剂,故A错误;
B.钠能够和水反应,金属钠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应该用干燥的沙土灭火,故B错误;
C.漂粉精可用作游泳池等场所的消毒剂,故C正确;
D.纳米氮化镓(GaN)是纯净物,不是胶体,故D错误;
故选C。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摩尔是用来衡量微观粒子多少的一种物理量
B. 原子、质子、分子、杯子都可以用物质的量来描述
C. NaCl的摩尔质量为58.5g
D. 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近似表示为6.02×1023ml-1
【答案】D
【解析】
【详解】A.摩尔不是物理量,是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的单位,故A错误;
B.物质的量是用来衡量微观粒子多少的一种物理量,杯子不是微观粒子,不能用物质的量来描述,故B错误;
C.NaCl的摩尔质量为58.5g/ml,故C错误;
D.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近似表示为6.02×1023ml-1,故D正确;
故选D。
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不同的气体,若体积相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同
B. 物质的体积取决于粒子大小,粒子数目和粒子间距
C. 等质量的O2,压强越小,温度越高,所占体积越大
D.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同温同压时,不同的气体,若体积相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同,故A错误;
B.物质的体积取决于粒子大小,粒子数目和粒子间距,故B正确;
C.等质量的O2,物质的量相等,压强越小,温度越高,所占体积越大,故C正确;
D.对于气体来说,分子间距离远大于分子本身大小,相同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分子间距离基本相等,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主要是分子数的多少,故D正确;
故选A。
4. 设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常温常压下,含原子数为
B. 标准状况下,和水含分子数相等
C. 标准状况下,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D. 标准状况下,的乙醇(C2H5OH)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的物质的量为=0.2ml,CO含有2个原子,则0.2mlCO含原子数为,故A正确;
B.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为1ml,水的物质的量为=1ml,二者物质的量相同,含分子数相等,故B正确;
C.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为1ml,Cl2和Fe反应的方程式为:3Cl2+2Fe2FeCl3,1mlCl2与反应时,Cl2少量,Cl元素由0价下降到-1价,1mlCl2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故C错误;
D.C2H5OH中含有2个碳原子,标准状况下,的乙醇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故D正确;
故选C。
5. 在澄清透明的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四种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A选;
B.和会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选;
C.和会反应生成弱电解质,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选;
D.和反应生成水和碳酸根,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
故选A。
6. 下列实验操作或事实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气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氯气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和盐酸,说明氯气具有还原性,A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钙与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可用生石灰制备NaOH溶液,B符合题意;
C.由于玻璃棒成分含有钠元素,用玻璃棒蘸取某无色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无法确定钠元素是否来自无色溶液,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足量,生成为正盐,则属于二元酸,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7. 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预期目的的是(已知: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体积氨气)
A. 图Ⅰ:比较和的热稳定性
B. 图Ⅱ: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图Ⅲ:除去中的
D. 图Ⅳ:a通入,然后b通入,c中放碱石灰
【答案】B
【解析】
【详解】A.比较和的热稳定性是里面的小试管盛放碳酸氢钠,图示装置不合理,故A错误;
B.先关闭止水夹,然后向长颈漏斗中加入水,若一端时间内漏斗中水面无变化,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故B正确;
C.氯气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应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图示装置不合理,故C错误;
D.氨气极易溶于水,应该a通入,然后b通入,图示装置不合理,故D错误;
故选B。
8.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
B. 向溶液中通入少量
C. 钠与水反应:
D. 溶液中通入足量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由于HCl酸性强于碳酸,向溶液中通入少量CO2,不能生成碳酸钙沉淀,故B错误;
C.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溶液中通入足量生成NaHCO3,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D。
9. 同温同压下,等物质的量的和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质量比为B. 电子数比为
C. 体积比为D. 密度比为
【答案】B
【解析】
【分析】同温同压下,Vm相同,设物质的量均为1ml,结合m=nM、、V=nVm、N=nNA计算。
【详解】设物质的量均为1ml,M(NO)=30g/ml,M(CO)=28g/ml。
A.m(NO):m(CO)==15:14,错误;
B.NO与CO的电子数之比=,正确;
C.同温同压下,等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相同,故体积比为1:1,错误;
D.密度之比=,错误,故答案选B。
10. 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向煮沸的溶液中滴加饱和溶液制备胶体
B. 等物质的量的和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消耗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C. 铁丝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D.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除去油污的稍过的废铁屑,是制备硫酸亚铁溶液的可行方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OH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很大,滴加FeCl3饱和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向沸水中滴加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到溶液呈红褐色为止,即可的氢氧化铁胶体,故A错误;
B.和反应的方程式为:+3=Fe2(SO4)3+3H2O,和反应的方程式为:+4=Fe2(SO4)3+FeSO4+4H2O,等物质的量的和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消耗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故B错误;
C.铁丝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故C错误;
D.稀硫酸与铁的反应:Fe+H2SO4=FeSO4+H2↑,反应条件温和,反应彻底,原料易得,所以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除去油污的稍过量的废铁屑,是制备硫酸亚铁溶液的可行方案,故D正确;
故选D。
11. 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时,绿元素化合价降低,碘离子化合价升高,双线桥表示为: ,故A错误;
B.该反应中,CO2中C元素化合价由+4降低为+2,单质C中碳元素化合价由0升高为+2,电子转移的表示为,故B正确;
C.同一元素的高价与低价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不换位,向中间价转化,应为,故C错误;
D.2Na+Cl2=2NaCl反应,Na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Cl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电子转移的表示为,故D错误;
故选B。
12. 下列关于容量瓶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如果检漏时发现漏水,应当用滤纸吸干后再使用
B. 定容时,慢慢将蒸馏水倒至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平
C. 查漏时,应将活塞旋转180°再次检验是否漏水
D. 定容摇匀后,若发现液面变低,应补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答案】C
【解析】
【详解】A.如果发现漏水,应当更换容量瓶,A错误;
B.定容时应用胶头滴管将蒸馏水加至低处与刻度线相平,B错误;
C.检漏时应将活塞旋转180°,再次将容量瓶倒立检查是否漏水,C正确;
D.定容摇匀后,若发现液面变低,无需补加蒸馏水,只需装瓶贴好标签即可,D错误;
故选C。
1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和中阳离子、阴离子个数比都为2:1
B. 和都是碱性氧化物
C. 和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所得固体产物相同
D. 的分别与足量的和充分反应生成时,转移的电子数都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含有Na+和O2-,含有Na+和O,和中阳离子、阴离子个数比都为2:1,故A正确;
B.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O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则不是碱性氧化物,故B错误;
C.和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所得固体都是Na2CO3,故C正确;
D.分别与足量的和充分反应生成时,O元素化合价都既由-1价上升到0价,又由-1价下降到-2价,的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都为,故D正确;
故选B。
14. 如果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可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g/ml,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L/ml=,故选A。
15. 某氧化剂中,起氧化作用的是离子,在溶液中0.2ml该离子恰好能使0.6ml的离子完全氧化,则离子还原后X的化合价为:
A. +3B. +2C. +5D. +4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该氧化还原反应中,转化为,设离子还原后X的化合价为n,则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建立如下等量关系式:2(6-n)×0.2ml=(6-4)×0.6ml,n=+3,故选A。
16. 已知如下反应:①;②;③。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
B. 反应②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地比为1:5
C. 在①、③反应中均作氧化剂
D. 溶液中不可能发生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根据①知,根据③知Cl2>Fe3+,根据②知;所以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故A正确;
B.反应②中中Cl元素化合价下降,Cl-中Cl元素化合价上升,氧化剂为,还原剂为Cl-,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地比为5:1,故B错误;
C.Cl2在①中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在③中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故C错误;
D.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可能发生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现有下列物质:①固体②③④石墨⑤固体⑥熔融⑦溶液⑧酒精。请将序号分别填入下面的横线处:
(1)上述状态可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
(2)属于弱电解质是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
(3)写出和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和足量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向⑥的水溶液中加入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⑥ (2) ①. ③ ②. ②⑧
(3) ①. ②.
(4)
(5)
【解析】
【小问1详解】
含有自由移动离子或电子的物质能导电,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①固体不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②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③不能导电,是弱电解质;④石墨能导电,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⑤固体不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⑥熔融能导电,是电解质;⑦溶液能导电,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⑧酒精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上述状态可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有⑥。
【小问2详解】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③,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②、⑧酒精。
【小问3详解】
是弱酸,在水溶液中不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和足量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氢氧化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向的水溶液中加入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8. 钠单质性质活泼,钠有多种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够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用化学方程式说明主要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氢钠的方法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
(3)某碳酸钠溶液中含有NaCl,验证该溶液中含有Cl-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如果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
(4)已知碳酸钠可用于从海水提取溴,涉及的反应如下:
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2Na2O2+2CO2=2Na2CO3+O2 ②. 2Na2O2+2H2O=4NaOH+O2
(2)2NaHCO3Na2CO3+CO2↑+H2O
(3)滴加适量稀硝酸酸化,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4) ①. 3Br2+6CO+3H2O=5Br−+BrO+6HCO ②. 5:1
【解析】
【小问1详解】
Na2O2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又能和H2O反应生成NaOH和O2,,则能够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其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小问2详解】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则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氢钠的方法为加热,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
【小问3详解】
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氯离子常用硝酸银溶液与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但碳酸根也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检验前应滴加稀硝酸排除碳酸根的干扰,故验证该溶液中含有Cl-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取一定量该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硝酸酸化,再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小问4详解】
①Na2CO3、NaBr、NaBrO3、NaHCO3为强电解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要拆成离子形式,其余物质不拆,因此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Br2+6CO+3H2O=5Br−+BrO+6HCO;
②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均为Br2,根据方程式可知,3mlBr2反应时,有2.5mlBr2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有0.5mlBr2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因此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是5:1。
19. 某家用防疫用品“84消毒液”的包装说明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84”消毒液可由Cl2与NaOH溶液反应制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欲将“84消毒液”原液稀释配制成450mLc(NaClO)=0.100ml·L-1的溶液。
①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___________。
②配制时,需要取用___________mL“84消毒液”原液。
③下列操作会使溶液中NaClO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
A.取用的“84消毒液”原液是久置的
B.定容操作时,俯视刻度线
C.量取“84消毒液”原液时,俯视读数
D.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3)用次氯酸钠固体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消毒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B .C.
(4)利用如图装置探究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的反应,当注射器中的洁厕灵注入试管中时,装置内产生黄绿色气体,可观察到pH试纸的现象是___________。
(5)小芳同学购买了一瓶“蓝月亮”牌“84”消毒液,从包装得到如下信息:含、、密度,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
【答案】(1)2NaOH+Cl2=NaCl+NaClO+H2O
(2) ①. 500mL容量瓶 ②. 12.5 ③. AD
(3)BC (4)先变红后褪色
(5)2.2
【解析】
【小问1详解】
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NaClO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l2=NaCl+NaClO+H2O。
【小问2详解】
①配制溶液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和量筒。
②配制500mL0.1ml/L的NaClO溶液,需要NaClO的物质的量为0.05ml,则需要“84消毒液”原液体积为 =12.5mL。
③A.取用的84消毒液原液是久置的,则原液中NaClO的浓度有所降低,导致配制的NaClO浓度偏低,A正确;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NaClO浓度偏高,B错误;
C.量取84消毒液原液时仰视读数,导致取用的84消毒液原液的体积偏大,配制的NaClO溶液浓度偏高,C错误;
D.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导致NaClO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偏低,D正确;
故答案选AD。
【小问3详解】
A.配制溶液时称量的固体药品要在烧杯中进行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故A错误;
B.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要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末端应该在刻度线以下,且应该定容时使凹液面的最低点和刻度线相切,故B正确;
C.容量瓶查漏的方法是:在容量瓶内装入水,塞紧瓶塞,用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五指托住容量瓶底,将其倒立(瓶口朝下),观察容量瓶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将瓶正立且将瓶塞旋转180°后,再次倒立,检查是否漏水,故C正确;
故选BC。
【小问4详解】
84消毒液与洁厕灵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与湿润的pH试纸中的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因为HCl的存在使pH试纸变红,但是HClO具有漂白性,能漂白pH试纸,因此pH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小问5详解】
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
20. 氯化铁(FeCl3)是一种易潮解、易升华的无机化工产品。某同学在实验室制备氯气(Cl2),并用干燥纯净的氯气与反应制备,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仪器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装置B、C装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三颈烧瓶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实验开始前需要通入一段时间N2,其目的是___________。
(4)该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改进方法中需要用到的试剂为___________。
A.浓硫酸 B.无水CaCl2 C.无水硫酸铜 D.碱石灰
【答案】(1) ①. 分液漏斗 ②. 饱和食盐水 ③. 浓硫酸
(2)MnO2+4HCl(浓)MnCl2+Cl2+2H2O
(3)除去装置中原有的空气,防止Fe加热时与O2反应,也可避免装置中原有的水与FeCl3反应致使FeCl3潮解
(4) ①. 缺乏尾气处理装置,同时要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中 ②. D
【解析】
【分析】装置A为生成氯气的装置,浓盐酸、MnO2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浓盐酸挥发产生HCl气体,故B中为饱和食盐水用于除去氯气中的HCl,C为浓硫酸,用于干燥氯气,干燥的氯气与D中的Fe反应生成FeCl3,E为FeCl3收集装置,但缺乏尾气处理装置。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a为分液漏斗。B中装有饱和食盐水,目的是除去氯气中的HCl。C为浓硫酸,用于干燥氯气。
【小问2详解】
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小问3详解】
实验开始前需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除去装置中原有的空气,防止Fe加热时与O2反应,也可避免装置中原有的水与FeCl3反应致使FeCl3潮解。
【小问4详解】选项
实验操作或事实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氯气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说明氯气具有还原性
B
用生石灰制备NaOH溶液
C
用玻璃棒蘸取某无色溶液灼烧后火焰呈黄色
无色溶液中含有钠元素
D
H3PO3属于三元酸
【产品名称】84消毒液
【有效成分】NaClO
【规格】1000mL
【物质的量浓度】4.0ml/L
注:①按一定比例稀释后使用
②不得与酸性产品(如洁厕灵)同时使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广益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