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重庆市广益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广益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1页
    重庆市广益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2页
    重庆市广益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庆市广益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广益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6题,共48分,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诗句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涉及燃烧,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涉及燃烧,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
    C.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指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符合;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涉及爆炸,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
    答案选C。
    2.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H2SO4应属于
    ①酸 ②硫酸盐 ③含氧酸 ④混合物 ⑤化合物 ⑥二元酸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⑤⑥C. ①②③⑤D. ②③⑤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1分子的硫酸能电离出2个氢离子,属于酸,且是二元酸,含有氧元素,属于含氧酸,硫酸属于纯净物,即为化合物,因此①③⑤⑥正确,答案选B。
    3. 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 非电解质:乙醇、蔗糖、氯气B. 同素异形体:活性炭、、金刚石
    C. 酸性氧化物:干冰、二氧化硫、三氧化硫D. 碱性氧化物:氧化钙、氧化铁、氧化镁
    【答案】A
    【解析】
    【详解】A.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不导电的化合物,乙醇、蔗糖属于非电解质,氯气时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故A错误;
    B.同种元素组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活性炭、、金刚石是碳的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
    C.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干冰、二氧化硫、三氧化硫都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正确;
    D.碱性氧化物是与酸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氧化钙、氧化铁、氧化镁都属于碱性氧化物,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4. 下列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 和B. 金刚石和石墨C. 和D. CO和
    【答案】B
    【解析】
    【分析】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
    【详解】A. 和互为同位素,故A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
    C.和属于化合物,不是单质,故C错误;
    D.CO和属于化合物,不是单质,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 下列叙述中正确是
    A. 是否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胶体和溶液最本质的区别
    B. 固体硫酸钠不导电,所以固体硫酸钠是非电解质
    C. 二氧化碳水溶液能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
    D. 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溶液、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系粒子直径大小,故A错误;
    B.固体硫酸钠不导电,因为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硫酸钠的水溶液可以导电,硫酸钠是电解质,故B错误;
    C.二氧化碳水溶液能导电,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二氧化碳本身不电离,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介于1-100nm之间,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1~100mm的分散系称为胶体,故D正确。
    故选D。
    6. 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一种元素被氧化,肯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 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C. 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 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电子的得与失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中可能只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如氯气与水的反应中,Cl元素既被氧化,也被还原,故A错误;
    B.反应中可能只有一种元素化合价变化,如氯气与NaOH反应中只有Cl元素的化合价变化,Na、O、H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故B正确;
    C.元素从化合物变为单质时,可能失去电子也可能得到电子,如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生成S,故C错误;
    D.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则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有电子的得与失,可能是电子对的偏移,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准确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是解题关键,当元素处于高价的物质一般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低价的物质一般具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只要结合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化合价变化,即可准确判断发生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7. 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A.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离子
    B. 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离子
    C. 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离子
    D. 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O离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可能含有Cl-、SO等,故A错误;
    B.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可能含有Ag+、SO离子,故B错误;
    C.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该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u2+离子,故C正确;
    D.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该无色无味气体为CO2,原溶液可能含有CO、HCO,故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B. 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
    C. 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
    D. 醋酸溶液滴在大理石上: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电荷不守恒,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故A错误;
    B.氢氧化镁是难溶物,不能拆,与稀硫酸反应:,故B错误;
    C.氧化铁时固体不能拆,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故C正确;
    D.醋酸是弱电解质,不能拆,醋酸溶液滴在大理石上:,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的溶液中:、、、
    B. 无色透明溶液中:、、、
    C. 加入铁粉放出的溶液:、、、
    D. 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的溶液中有大量氢离子,与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有颜色,故B错误;
    C.加入铁粉放出的溶液显示酸性,、、、与均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C正确;
    D.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示碱性,、在碱性环境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0. 已知反应:①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③I2+SO2+2H2O=H2SO4+2HI,下列粒子的还原能力由强到弱顺序正确的是( )
    A. I->Fe2+>Cl->SO2B. Cl->Fe2+>SO2>I-
    C. Fe2+>I->Cl->SO2D. SO2>I->Fe2+>Cl-
    【答案】D
    【解析】
    【分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反应物为还原剂,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的为氧化剂,氧化剂得电子后被还原的产物为还原产物;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根据还原剂和还原产物的概念找出各个化学方程式中的还原剂和还原产物,然后比较它们的还原性强弱。
    【详解】由反应①中,KI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KI是还原剂,FeCl2是FeCl3化合价降低后得到的物质,FeCl2是还原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故还原性:I->Fe2+;
    反应②中:FeCl2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3价,FeCl2是还原剂,氧化剂是Cl2,Cl2被还原为Cl-,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所以还原性:Fe2+>Cl-;
    反应③中: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从+4价升高到+6价,SO2是还原剂,HI是碘单质化合价降低后得到的产物,HI是还原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所以还原性:SO2>I-;综上分析,物质的还原能力:SO2>I->Fe2+>Cl-,答案选D。
    11. 向一定体积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产物是非电解质
    B. 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 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强,说明过量的发生电离
    D. BC段溶液中:、、和可以大量共存
    【答案】D
    【解析】
    【详解】A.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是因为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和钡离子浓度不断下降、生成的硫酸钡难溶于水,不能说明产物BaSO4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强,则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逐渐增大,说明过量的发生电离,故C错误;
    D.BC段溶液含过量硫酸:、、和都不能和H+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D正确;
    答案选D。
    12. 下列关于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 中,是氧化剂,KOH是还原剂
    C. 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4
    D. 中,是氧化剂,是还原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中钠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水中的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剂,故A错误;
    B.该反应中中的部分氯元素从0价变成+5价,部分氯元素0价降低为-1价,所以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B错误;
    C.中+6价的Cr变为+3价的Cr,属于氧化剂,中氯从-1价变为0价,属于还原剂,14ml故只有6ml失电子,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6,故C错误;
    D.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氧气是氧化剂,中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是还原剂,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3. X、Y、Z、W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己略去),则不符合转化关系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可以通过转化,符合转化关系,故A正确;
    B.,氢氧化铁不能一步转化为铁单质,不符合转化关系,故B错误;
    C.可以通过转化,符合转化关系,故C正确;
    D.可以通过转化,符合转化关系,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4. 在一定条件下,与恰好完全反应,产物是和,则与反应的个数比为
    A. 3:2B. 2:3C. 1:2D. 1:4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数数守恒可知中+1价的氯元素得电子变成-1价的氯元素,失去电子变成+6价的,根据得失电子守恒3ml的电子数目等于2ml失去电子数目,故与反应的个数比为3:2,故答案为A;
    15. 某溶液中含有Na+、Cl-、CO、SO离子中的几种,将该溶液进行如图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有两个
    B. 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CO2↑+H2O
    C.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CO,不能确定是否含有Na+
    D.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CO、Na+,肯定没有SO
    【答案】D
    【解析】
    【分析】向待测液中加过量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和溶液;则待测液中可能含硫酸根离子或碳酸根离子;向白色沉淀中加过量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则待测液中不含硫酸根;向溶液中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待测液中含氯离子,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①中发生的离子反应只有一个:,故A错误;
    B.③中离子反应为,故B错误;
    C.由溶液与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待测液中有,由电荷守恒可知,待测液中肯定有,故C错误;
    D.由白色沉淀能完全溶解于盐酸中,说明白色沉淀是,没有,则待测液中无,有,D正确;
    答案选D。
    16. 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经热化学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制,其过程如下:过程I:(未配平);过程II:,(未配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过程I的反应中还原产物是FeO
    B. 过程II的反应中FeO和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C. 该方法制,具有成本低、产物易分离等优点
    D. 过程I的反应中每生成12个FeO转移8个电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还原产物是FeO,故A正确;
    B.过程II的反应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FeO和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故B错误;
    C.由于利用太阳能,故成本低,过程II中产物氢气为气体,为固体,两者易分离,故C正确;
    D.过程I的反应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2= 6FeO+ O2↑,每生成6个FeO转移4个电子,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现有以下物质:①NaOH溶液 ②液氨 ③浓盐酸 ④熔融 ⑤胶体 ⑥铜 ⑦ ⑧ ⑨高锰酸钾粉末 ⑩四冰水混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
    (2)④属于_______(填“酸”、“碱”或“盐”),④与①在溶液中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写出制备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③和⑨混合发生反应,用单线桥表示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_______;其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比为_______。
    【答案】17. ①. ④⑧⑨⑩ ②. ②⑦
    18. ①. 盐 ②.
    19.
    20. ①. ②. 1:5
    【解析】
    【小问1详解】
    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混合物和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④熔融、⑧ ⑨高锰酸钾粉末 ⑩四冰水混合物属于电解质;①NaOH溶液③浓盐酸 ⑤胶体⑥铜属于混合物; ②液氨、⑦属于非电解质;
    【小问2详解】
    ④熔融还有氢离子没有中和完,属于酸式盐,属于盐类;还有氢离子没有中和完,还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④与①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向沸水中滴加氯化铁饱和溶液,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③和⑨混合发生反应,高锰酸钾中Mn元素得电子,从+7价变成+2价,Cl元素从-1价失去电子变成0价,根据的是电子守恒可知,用单线桥表示反应的电子转;为氧化剂,其中中只有化合价升高,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比为1:5;
    18.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溶液中滴加至溶液恰好呈中性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写出一个与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溶液中混有,如用NaOH溶液将其除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5)溶液与少量溶液反应:_______。
    【答案】(1)
    (2)
    (3)
    (4)
    (5)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生成碳酸氢钙,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溶液中滴加至溶液恰好呈中性,与氢离子与氢氧根完全反应,硫酸根有剩余,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对应一个可溶性的碳酸盐与强酸完全反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符合该离子反应,;
    【小问4详解】
    溶液中混有,属于酸式盐,还能中和氢氧化钠,如用NaOH溶液将其除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离子方程式的系数按照量少的物质定,溶液与少量溶液反应:。
    19. I.某校化学一兴趣小组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考察了当地某工厂的废水(无色)处理流程,并取该厂未经处理的废水样品进行实验分析。已知:固体难溶于硝酸。
    (1)取少量废水,向其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该废水呈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说明废水中含有较大量的_______(填离子符号),建议该厂用_______(填化学式)处理废水。
    (2)已知该工厂废水中除含有以上离子外,还含有较多。该兴趣小组另取少量废水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开始时,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原因是_______;随试剂的滴加,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II.另一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尝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并探究它的性质。
    (3)判断胶体的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_______。
    (4)向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溶液,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
    ②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答案】(1) ①. 酸性 ②. ③.
    (2) ①. 碱会先与 反应生成水,故无明显现象 ②. 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
    (3)丁达尔效应 (4) ①. 电解质使胶体聚沉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紫色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有较多氢离子的溶液为酸性; 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可以用处理酸性废水;
    【小问2详解】
    与氢氧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溶液呈酸性,取少量废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时无明显现象,原因是碱会先与反应生成水,故无明显现象;随试剂的滴加,氢离子消耗完,氢氧根离子与镁离子反应产生氢氧化镁,故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溶液逐渐浑浊,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胶体具有J达尔效应,当用激光笔照射时,会有一道明亮的光路,可利用此性质来验证胶体是否制成;
    【小问4详解】
    ①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会发生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
    ②氢氧化铁胶体聚沉后成为氢氧化铁沉淀,继续加入硫酸,生成氯化铁和水,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0. 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磺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的反应为:。该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名称是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
    (2)工业废水中含有重铬酸根离子()有毒,必须处理达标才能排放。工业上常用绿矾()做处理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平上述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个数比为_______,每生成一个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个。
    (3)已知Cu和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如下:。该反应中表现的性质有_______和_______,每生成3g NO,消耗的氧化剂的质量为_______g。
    【答案】(1) ①. 硫和氮 ②.
    (2) ①. 6114276 ②. 1:6 ③. 3
    (3) ①. 酸性 ②. 氧化性 ③. 6.3
    【解析】
    【小问1详解】
    该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中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的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属于氧化产物;
    【小问2详解】
    工业废水中含有重铬酸根离子()有毒,必须处理达标才能排放。工业上常用绿矾()做处理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工业废水中+6价Cr元素化合价降低生成+3价Cr,做氧化剂,中+2价亚铁失去电子生成+3价铁离子,做还原剂,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根据方程式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个数比为1:6,每生成一个转移的电子数为3个。
    【小问3详解】选项
    X
    Y
    Z
    W
    A
    Al
    Cu
    CuO
    B
    Fe
    C
    D
    HCl
    NaOH

    相关试卷

    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