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后测评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或除杂操作正确的是
A.白酒和白醋:观察颜色进行鉴别
B.铝粉和锌粉:分别加入稀硫酸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进行鉴别
C.CuO中含有少量炭粉:在空气中灼烧
D.CO2中含少量的CO:点燃烧掉
2.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AB.BC.CD.D
3.向 AgNO3 和 Cu(NO3)2 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Fe、Cu 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 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 Fe、Cu、Ag
B.当滤液为蓝色时,滤渣中一定有 Cu、Ag,一定没有 Fe
C.滤渣中一定有 Ag,滤液中一定有 Fe(NO3)3、Cu(NO3)2
D.向滤液中加入 KCl 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有 Fe(NO3)2、Cu(NO3)2, 滤渣中可能有 Fe、Cu
4.下列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B.
C.D.
5.下面是一些化学实验的改进装置图,下列相关评价或说明不正确的是
A.实验可说明CO具有还原性、可燃性
B.反应结束后,气球膨胀体积大则对应的金属更活泼
C.避免污染空气,操作更简单,测定结果更准确
D.可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且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6.相同质量的下列金属与足量的等质量的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A.ZnB.FeC.MgD.Cu
7.用稀盐酸与大小相同的镁、锌、铜片反应探究金属活动性。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片表面可以观察到气泡
B.锌片比镁片反应更剧烈
C.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为:镁>锌>铜
D.三支试管中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不同
8.下列实验中量的关系符合如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
A.AB.BC.CD.D
9.在试管中分别放有少量面积相同的锌片、铁片、铜片、镁片,然后分别加入5毫升稀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片和稀盐酸反应最剧烈,产生大量气泡
B.铁片表面没有任何反应
C.铜片慢慢变黑,逐渐消失,溶液变成了蓝色
D.镁片反应最剧烈,产生大量气泡并且放热
10.下列合金(括号内的物质是组成该合金的单质)中,不能被稀硫酸腐蚀的是
A.硬铝(铝、铜、镁、锰)B.焊锡(锡、铝)
C.黄铜(铜、锌)D.18k黄金(金、银、铜)
二、判断题
11.室温下钛与稀盐酸不反应,可判断钛的金属活动性比镁弱( )
12.用稀HCl验证Fe、Cu、Ag金属活动性( )
13.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在《史记》一书中就写到“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
14.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紫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浅绿色变为蓝色( )
15.用铁制容器盛装硫酸铜溶液:Fe+CuSO4=FeSO4+Cu↓,是置换反应( )
三、综合应用题
16.认识O2的性质
某同学做氧气的性质实验,如图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
实验步骤:
①用排水法收集好一瓶氧气
②……
③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
④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根据实验操作,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具体操作为 。
(2)步骤③操作中,最好是将烧红的木炭从瓶口由上至下缓慢伸入到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这一实验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
(3)步骤④操作中,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认识金属的性质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______(填字母标号)。
A.钢B.青铜C.焊锡D.水银E.赤铁矿
(5)1625年格劳贝尔发现将金属放入稀盐酸中会“消失”,这为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奠定了基础。小嘉选用锡、铜、锌三种金属放入稀盐酸中,会“消失”的金属有 。
(6)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则B点时溶液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为 。
认识酸、碱、盐的性质
(7)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物质和Na2CO3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反应,“→”表示物质之间可以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丁物质常用作食品干燥剂,请写出图中序号①所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若不慎将乙物质的浓溶液沾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 (填名称)溶液。上述反应及转化关系中共涉及 种基本反应类型。
17.金属材料的应用极大的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1)生铁和钢都是常见的铁的合金,它们的硬度都比铁 (填“大”或“小”)。
(2)铝合金轻便坚固,应用广泛。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 。
(3)向含有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①当滤液为无色时,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有 (填符号)。
②请写出一个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钢铁是基本的结构材料,实验室可利用图装置模拟炼铁反应。
①写出A装置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虚线框内选择 D 装置用于吸收 CO2并收集 CO,装置的连接顺序是:c 接 , 接 d。
③为了证明 C装置烧杯中溶质的成分,取少量C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的BaCl2,出现白色沉淀,静置取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由此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为 。
(5)向盛有9g生铁的烧杯中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8.8g,请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
四、综合题
18.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某学习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利用长柄V型玻璃管设计如图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产物。
(1)玻璃管中放置半截湿粉笔的目的是 。
(2)点燃酒精喷灯,先预热长柄V型玻璃管的直管部分,然后用外焰对准还原铁粉加热,很快就会有较多的气泡从滴有洗涤剂的水中连续冒出。用玻璃棒轻轻拨动气泡,单个的气泡就会缓缓上升;用燃着的木条靠近弯管口,点燃气泡,产生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
(3)【提出问题】试管中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如下表:
【初步验证】试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
【猜想假设】猜想一:剩余固体是 。猜想二:剩余固体是 。
【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交流】该黑色固体不可能是Fe2O3,理由是 。
19.向盛有RSO4、稀硫酸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金属铁,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没有发生改变。
(1)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有 (填离子符号)。
(2)溶液质量没有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
20.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河南省博物院青铜器众多,件件都是精品。我国西汉时期就记载有“曾青(硫酸铜)得铁则化为铜”,其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铜在空气中易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则铜生锈需要与空气中的氧气以及 (写化学式)接触。
(3)为探究Cu、Al、Fe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使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试剂:A.铝片B.铁片C.铜片D.硫酸铜溶液E.稀硫酸F.硫酸铝溶液G.硫酸亚铁溶液。
请选择三种试剂设计一种方案(只考虑试剂间的相互反应),设计方案所选试剂为: (填字母序号)。
21.如图所示,锥形瓶内存在物质X(状态不限),胶头滴管内盛有液体Y。挤压胶头滴管,让液体Y进入瓶中,振荡,一会儿可见套在玻璃管上的小气球a鼓起。
请写出X和Y的一种可能组合 。
22.如图所示是金属性质的实验。
步骤①体现了铜具有 性,步骤②验证了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现象:A中 B中 ,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纯净水中
B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后干燥
C
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银粉
用足量稀盐酸溶解后过滤
D
收集氧气时,检验集气瓶是否集满
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序号
实验内容
横坐标
纵坐标
A
向H2O2溶液中加入MnO2
时间
溶液中溶质质量
B
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
锌粉质量
Cu(NO3)2的质量分数
C
加热KMnO4固体
时间
剩余固体中氧元素质量
D
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时间
红磷质量
常见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能否被磁铁吸引
否
否
能
与盐酸反应
生成FeCl2和水
生成FeCl3和水
不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
。
。
参考答案:
1.C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白酒和白醋均为无色液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A选项错误;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铝和锌都排在氢前,都能和酸反应,产生气泡,故B选项错误;
C、木炭粉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2.C
【详解】A、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纯净水中,观察到整杯水都变红色;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不反应,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后干燥可以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故选项正确。
C、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银粉不能用盐酸,因为盐酸会和铁粉反应,不和银粉反应,除掉了原物质;故选项错误。
D、检验集气瓶是否集满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满了;故选项正确。
故选C。
3.A
【分析】向 AgNO3 和 Cu(NO3)2 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Fe、Cu 的混合粉末,铁先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铜再和硝酸银反应。
【详解】A、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铁粉有剩余,铁和硝酸铜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和硝酸银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则滤渣中一定有 Fe、Cu、Ag,A正确。
B、当滤液为蓝色时,滤液中有铜离子,向 AgNO3 和 Cu(NO3)2 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Fe、Cu 的混合粉末,铁先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银和铜,铜再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滤渣一定有银,一定没铁,可能含有铜,B错误。
C、向 AgNO3 和 Cu(NO3)2 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Fe、Cu 的混合粉末,铁先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银和铜,铜再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滤渣中一定有 Ag,滤液中一定有 Fe(NO3)2,不含硝酸铁,C错误。
D、向滤液中加入 KCl 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有 Fe(NO3)2一定没有硝酸银,可能含有硝酸铜,滤渣中可能有 Fe、Cu,D错误。
故选:A。
4.D
【详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的生成物均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化合物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D、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5.B
【详解】A、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能够燃烧,说明CO具有还原性、可燃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结束后,气球膨胀体积大,说明生成的气体多,不能说明对应的金属更活泼,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在密封装置中进行,能够避免污染空气,操作更简单,测定结果更准确,该选项说法正确;
D、④、①先后变红色,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且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6.C
【详解】锌的相对分子为65,65g的锌可反应生成2g的氢气,则1g的锌反应生成g的氢气;铁的相对分子为56,56g的铁可反应生成2g的氢气,则1g的铁反应生成g的氢气;镁的相对分子为24,24g的镁可反应生成2g的氢气,则1g的镁反应生成g的氢气;而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不能生成氢气;综上,相同质量的上述金属与足量的等质量的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最多的是镁,故应选C。
7.C
【详解】A、铜金属活动性位于氢之后,铜和稀盐酸不反应,错误。
B、镁活动性比锌强,镁片比锌片反应更剧烈,错误。
C、镁片比锌片反应更剧烈,铜片和稀盐酸不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为:镁>锌>铜,正确。
D、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保证单一变量,三支试管中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以不同,错误。
故选:C。
8.A
【详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溶液中溶质质量逐渐减少至零,正确;
B、金属活动性锌大于铜大于银,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锌首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故开始硝酸铜质量分数不会减小,错误;
C、加热KMnO4固体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故剩余固体中氧元素质量不会为零,错误;
D、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反应后红磷过量不会为零,错误。
故选A。
9.D
【分析】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主要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还与金属表面积、温度、酸的浓度等因素有关。锌、铁、铜、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镁>锌>铁>铜。
【详解】A、镁的活动性最强,镁片与盐酸反应最剧烈,故A错误;
B、铁排在氢之前,铁与盐酸能反应,表面有气泡产生,故B错误;
C、铜排在氢之后,不与盐酸反应,故C错误;
D、四种金属中,镁最活泼,则镁片与盐酸反应最剧烈,产生大量气泡并放热,故D正确。故选D。
【点睛】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比如排在氢之后的金属不与盐酸、稀硫酸反应;不是所有的金属与酸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比如金属与硝酸的反应一般不属于置换反应。
10.D
【详解】A、铝和镁均能和稀硫酸反应,故硬铝能被稀硫酸腐蚀;
B、锡和铝均能和稀硫酸反应,故焊锡能被稀硫酸腐蚀;
C、锌能和稀硫酸反应,故黄铜可以被稀硫酸腐蚀;
D、金、银、铜均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18k黄金不能被稀硫酸腐蚀。
故选:D。
11.正确
【详解】镁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的前面,而室温下钛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钛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的后面,可判断钛的金属活动性比镁弱,故正确。
12.错误
【详解】Fe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Cu、Ag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不能比较铜、银的活动性强弱,所以用稀HCl不能验证Fe、Cu、Ag金属活动性,故实验方案设计错误。
13.错误
【详解】“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提出的,不是《史记》一书中提出的,故填:错误。
14.错误
【详解】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紫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故错误。
15.错误
【详解】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不能用铁制容器盛装硫酸铜溶液,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但在书写方程式时,铜的化学式后面不用标沉淀标识符号,当反应物中无固体,而生成物有难溶的物质生成,才需要标沉淀符号,故反应方程式书写错误。
16.(1)在水下盖好玻璃片,取出后正放在实验台上
(2)使木炭充分与氧气反应,防止因为反应放出的热量将剩余的氧气从集气瓶中排出
(3)
(4)DE
(5)锡、锌
(6)Fe2+、Cu2+
(7) 硼酸 三/3
【详解】(1)氧气收集满后操作为在水下盖好玻璃片,取出后正放在实验台上,以便于后面的实验使用;
(2)木炭燃烧放热,将烧红的木炭从瓶口由上至下缓慢伸入到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主要目的是使木炭充分与氧气反应,防止因为反应放出的热量将剩余的氧气从集气瓶中排出;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A、钢是铁与碳等物质形成的合金,属于合金;
B、青铜是在铜中加入锡或铅形成的合金,属于合金;
C、焊锡是锡与助焊剂形成的合金,属于合金;
D、水银金属单质,属于单质;
E、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属于混合物;
故选DE;
(5)锡与锌的金属活动性大于氢,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铜的金属活动性小于氢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故会“消失”的金属为锡、锌;
(6)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可知,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与银,当硝酸银反应完后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与硝酸亚铁,当硝酸铜反应完后,反应停止,溶液的质量不发生变化,则B点为硝酸银与铁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硝酸亚铁与银,B点溶液的溶质为硝酸亚铁与硝酸铜,故阳离子为Fe2+、Cu2+;
(7)丁物质常用作食品干燥剂,所以丁是CaO,CaO与H2O反应生成Ca(OH)2,则戊为Ca(OH)2,CaCO3高温分解生成CaO,丙为CaCO3,Ca(OH)2与Na2CO3反应能生成NaOH,则乙为NaOH,NaOH与CO2反应能生成Na2CO3,酸可以与NaOH、CaCO3、CaO、Ca(OH)2反应,甲为酸,比如HCl,则甲、乙、丙、丁、戊分别为HCl、NaOH、CaCO3、CaO、Ca(OH)2,带入验证均合理;反应①为氢氧化钙转化为氢氧化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OH浓溶液沾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上述转化中涉及分解反应(丙→丁);化合反应(丁→戊);复分解反应(戊→乙等),故涉及到三种基本反应类型;
17. 大 在空气中,其表面可以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Al3+、Zn2+ b a 若溶液变红,则溶质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若溶液没有变红,则溶质为碳酸钠 解:设消耗硫酸的质量为x
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00 g+9g)-108.8 g=0.2g
x=9.8 g
=9.8%
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详解】(1)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故它们的硬度都比铁大;
(2)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3)金属活动性:Al>Zn>Fe>Cu,向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和锌粉,锌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待锌完全反应后,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锌和铁与硝酸铝不反应。
①当滤液为无色时,说明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且铁没有参与反应,故锌过量,或锌恰好与硝酸铜完全反应,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铝和硝酸锌,含有的金属离子是:Al3+、Zn2+;
②锌一定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①A装置玻璃管内发生反应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虚线框内选择 D 装置用于吸收 CO2并收集 CO,气体的密度比液体小,要收集一氧化碳,应从b端进入,故c接b,a接d;
③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如果完全反应,则溶质为碳酸钠,如果氢氧化钠部分反应,则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取少量C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的BaCl2,出现白色沉淀,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说明含碳酸钠,足量的氯化钡能检验碳酸钠,且能将碳酸钠除尽,静置取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溶液变红,说明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变红,说明溶质是碳酸钠;
(5)见答案。
18.(1)提供水蒸气
(2)氢气/H2
(3) Fe 和 Fe3O4 Fe3O4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固体不溶解(或固体部分溶解且有气泡冒出) 黑色固体为 Fe3O4(或黑色固体为 Fe 和 Fe3O4) Fe2O3是红棕色粉末且不能被磁铁吸引
【详解】(1)湿粉笔中的水会受热挥发出来,提供反应所需要的水蒸气;
(2)氢气具有可燃性,反应物中含有氢元素,故点燃气泡,产生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H2;
(3)[猜想假设]
铁能被磁铁吸引,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四氧化三铁也能被磁铁吸引,则当水蒸气过量时剩余固体为四氧化三铁,当铁过量时剩余固体为铁与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故猜想一为:Fe 和 Fe3O4,猜想二为:Fe3O4;
[实验探究]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四氧化三铁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则可以设计实验: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观察到实验现象固体不溶解,则固体为四氧化三铁,若固体部分溶解且有气泡冒出,则固体为Fe 和 Fe3O4的混合物;
[实验结论]
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与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反思交流]
Fe2O3是红棕色粉末且不能被磁铁吸引,故黑色固体不可能是Fe2O3。
19. Fe2+、Al3+ 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溶液质量增加,铁与RSO4发生了反应,溶液减少
【分析】金属的活动性铝>铁>(氢),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完全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溶液质量增加,铁不能与硫酸铝反应,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没有发生改变,说明铁与RSO4发生了反应,置换出R,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铝,可能含有RSO4。
【详解】(1)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铝,可能含有RSO4,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有Fe2+、Al3+,故填:Fe2+、Al3+;
(2)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溶液质量增加,铁与RSO4发生了反应,溶液减少,所以溶液质量没有发生改变,故填: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溶液质量增加,铁与RSO4发生了反应,溶液减少。
20.(1)
(2)CO2、H2O
(3)BDF
【分析】本题考查金属的性质。
【详解】(1)曾青(硫酸铜)得铁则化为铜是利用铁和硫酸铜反应来制取铜:;
(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说明该反应需要碳元素的作用,该反应物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H2O
(3)将铁放入硫酸铝溶液中没有现象,说明铝的活动性强于铁,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因此可以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是:铝大于铁大于铜,故选BDF。
【点睛】结合金属活动性进行分析即可。
21.CO2与H2O或NH4NO3和水或CO2与碱溶液
【详解】气球鼓起说明瓶内气压减小,瓶内气压减小说明瓶内有气体消耗或有吸热现象,故X和Y接触应该是消耗气体或吸热变化,而CO2与H2O或与碱溶液都是发生化学反应消耗气体,NH4NO3和水是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故此空填写:CO2与H2O或NH4NO3和水或CO2与碱溶液。
22. 延展 无明显现象 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且溶液颜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详解】铜丝一端压成片状,说明铜具有延展性;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铜和硫酸亚铁不反应,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可以看到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且溶液颜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986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后复习题</a>,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填空与简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986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测试题</a>,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填空与简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986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训练题</a>,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